暖通空调设计毕业论文.docx_第1页
暖通空调设计毕业论文.docx_第2页
暖通空调设计毕业论文.docx_第3页
暖通空调设计毕业论文.docx_第4页
暖通空调设计毕业论文.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暖通空调设计毕业论文目录设计总说明.1前言.6第一章工程概述与设计依据101.1 建筑概况101.2 围护结构概况101.3 国家主要规范和行业标准101.4 气象参数概况11第二章 负荷计算132.1 外墙冷负荷与屋面冷负荷132.2 玻璃窗顺便传热引起的冷负荷132.3 外墙冷负荷与屋面冷负荷142.4 玻璃窗顺便传热引起的冷负荷142.5 外墙冷负荷与屋面冷负荷142.6 玻璃窗顺便传热引起的冷负荷15第三章 空调方案的确定163.1 空调系统的选取163.1.1 全空气系统方案的确定163.1.2 风机盘管加新风方式的确定163.2 空气系统的划分193.2.1 系统划分的原则203.2.2 新风系统的划分原则203.3 空气送分方案选择203.3.1 集中式空调系统213.3.2 半集中式空调系统223.3.3 新风风管形式布置22第四章 各空调房间风量设计及设备选型234.1 各空调房间送风量和新风量计算234.1.1 新风的确定依据234.2 设备的选型264.2.1 设备选型及个数的确定264.2.2 新风机组的选型274.2.3 空调机组的选型274.3 空调房间的气流组织设计计算284.3.1 空调房间气流组织评价284.3.2 风口的布置284.3.3 气流组织的设计304.3.4 送风房间的气流组织计算324.4 空调系统的风管设计与计算334.4.1 风道水力计算步骤334.4.2 风管水利计算分析34第五章 制冷机房设计355.1 制冷机房布置355.2 制冷机组设备选型355.3 冷却塔及冷却水泵选型385.4 分水器集水器405.5 膨胀水箱容积的确定41第六章 水系统的选取426.1 冷水系统方案的确定及与缺点426.2 空调水系统的设计原则436.3 系统的选择436.4 空调水系统的布置446.5 管道的水里计算原理446.6 水系统的管路计算与校核45第七章 通风与防排烟设计507.1 防排烟的方式507.2 空调建筑的防火防烟措施517.3 通风、防排烟设计52第八章 空调系统消声减振的设计方案538.1 空调系统消声设计538.2 空调系统防振设计54第九章 管道保温与防腐以及阀门安装559.1 管道保温559.2 管道防腐569.3 阀门安装56致 谢.57参考文献58附录 .59上海医疗办公培训楼空调设计第一章 工程概述1.1 建筑概况建筑地处上海市北纬3116 ,东经12129,海拔4.0米。上海地处我国长江下游地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夏热冬冷,春秋短暂,雨量集中,室外干球温度为25,相对湿度为0.69.主导风向夏季为西南风,冬季为东北风。该建筑为上海医疗培训机构,分地下一层,地上六层,负一层设有仓库,通分机房,水泵室,地下车库。地上一层接待大厅,包房,学员食堂。地上二层到六层设有体锻室,示教室,多功能厅,活动室。该建筑层高为4.5 m总建筑高度为27m,负一层面积面积为1557.46,一层建筑面积为1175.82,二到六层建筑面积为1095.53,总建筑面积8211。1.2 围护结构概况建筑维护结构的基本材料见表1.1表1.1 建筑结构材料表 结构名称选用材料传热系数K W/()外墙泥砂浆砖墙,=240白灰粉刷属型0.82外窗双层玻璃钢窗6mm3.23屋顶预制细石混凝土板25mm通风层卷材防水层水泥砂浆找平层保温层隔汽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板0.461.3 国家主要规范和行业标准、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500192003;、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459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50189200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1.4.气象参数概况表1.2 室外计算参数大气压力100.570kPa空调室外计算干球温度34.6空调室外计算湿球温度28.2 室外平均风速2.2 m/s表1.3 各空调房间室内计算参数房 间名 称夏季新鲜空气量温度()湿度(%)m3/h人接待大厅包房学员食堂体锻室示教室多功能厅活动室252525252525256555555555555530303030303030表1.4 室内设计参数汇总表表:房间名称温度()/相对湿度(%)人员照明设备新风量夏 季冬 季(m2/P)(W/m2)(W/m2)(m3/h*人)客房24.6/4518/3515151030办公室24.6/4520/35411 1030餐厅24.6/5520/402013 1530门厅501510酒吧、茶座201310精品店41220会议室2.51825休息厅201315功能房客房办公室商店体锻室示教室多功能厅室内人数(p/)0.0630.20.20.50.40.5活动性质轻度劳动极轻劳动轻度劳动轻度劳动中等劳动中等劳动照明功率(W/)204040505050设备功率(W/)100/间300/人301030301.5室内控制数汇总表注:室内人数、单位面积照明根据4表1.3-4及7取;室内控制参数、新风量按157推荐值选取;单位面积设备功率按6推荐值选取。人体活动性质根据3的定义:极轻劳动:主要以坐姿为主,典型场所:写字楼由于其特殊性,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坐姿工作;轻度劳动:站立及少量走动,典型场所:实验室、商店等。第二章 负荷计算本设计采用冷负荷系数法计算夏季空调冷负荷,通过冷负荷温度与冷负荷系数直接从各种扰量值求得各分项逐时冷负荷。现分项说明如下:2.1 外墙冷负荷与屋面冷负荷:在日射和室内气温综合作用下,外墙和屋面瞬变传热引起的空调冷负荷,可按下式计算:CLFk(t1-tn)其中:CL外墙和屋面瞬变传热引起的逐时冷负荷,w; F外墙和屋面的面积,m; k外墙和屋面的传热系数,w/m; tn室内设计温度,; t1外墙和屋面的冷负荷计算温度的逐时值,;查资料和鸿业负荷得上海8:0020:00各时刻各朝向的t值如下表所示(煤矸石多孔砖(EPS板)190外墙 为型):朝向时刻891011121314151617181920S35.235.134.934.834.634.434.234.033.933.833.833.934.0W37.937.837.737.537.337.136.936.636.436.236.136.035.9N32.632.532.532.432.232.132.031.931.831.831.831.831.8E37.337.136.836.636.436.236.136.136.236.336.436.636.8表2.1上海各时刻各朝向的t1值计算过程中外墙的传热系数为0.44 w/m,屋面传热系数为0.493w/m。2.2 玻璃窗瞬变传热引起的冷负荷:此建筑物所有塑钢窗及玻璃幕墙传热系数为k2.6 w/m,瞬变引起的冷负荷计算公式为CLFk(t1-tn),各符号意义同上式。查资料和鸿业负荷得窗玻璃的逐时冷负荷计算温度t1值列于下表:表2.2玻璃的逐时冷负荷计算温度t1值时刻891011121314151617181920t26.7272929303131.932.2232.2232.0031.6630.829.92.3 透过玻璃窗进入的日射得热引起的冷负荷:由资料查得本建筑中所有玻璃窗的有效面积系数值为Ca=0.75,故计算公式为CL=FCaCzDjmaxCcl其中:CL透过玻璃窗进入室内的日射得热引起的冷负荷,w; F玻璃窗面积,m; Ca玻璃窗的有效面积系数; Cz窗玻璃的综合遮挡系数,Ca Cz0.387; Djmax日射得热因数的最大值,w/m; Ccl冷负荷系数逐时值; 2.4 照明散热引起的冷负荷:照明散热量属于稳态得热,一般情况下这一得热量是不随时间变化的。建筑物内的照明使用荧光灯,冷负荷计算公式为:CL=860nnNCcl其中:Cl照明散热引起的冷负荷,w;N照明灯具所需功率,kw;n镇流器消耗功率系数,取1.0;n灯罩隔热系数,取0.6; Ccl照明散热冷负荷系数,按照不同的空调设备运行时间和开灯时间及开灯后的小时数,空调供冷系统仅在有人时才运行,取Ccl1.0;由节能标准1查取照明功率密度值。其中N房间面积照明功率密度值/1000;2.5 人员散热引起的冷负荷:此建筑物为综合医疗培训楼,由于建筑,大多属极轻劳动类型,室内设计温度为24.6摄氏度,在此情况下,查资料3表2-13得每人散发的显热为60.5,潜热为73.3,全热为134。群集系数取0.96。人体显热散热引起的冷负荷计算式为:CL1=Qs nC其中:Qs来自室内全部人体的显热得热,查为60.5*人数;n群集系数,0.96;C人体显热散热冷负荷系数,这一系数取决于人员在室内停留的时间及进出的时间值,查3附录2-23知其逐时列表如下:表2.3各时刻Ccl的值时刻2 0C0.550.640.700.750.790.810.840.860.880.890.910.920.93人体潜热散热引起的冷负荷计算式为CL2=Q n其中:Q来自室内全部人体的潜热得热,为69*人数;则总的冷负荷为CL=CL1+CL2=n60.50.96C+n73.30.96 (w)。2.6 空调冷负荷计算基本参数:人均新风: 30m3/h,室内设计温度: 24.6,设计夏季相对湿度69%, 群集系数: 0.93,劳动强度为极轻劳动,一名成年男子每小时显热散热量61W/人,一名成年男子每小时潜热散热量73W/人。空调运行时间:客房设为全天,围护结构冷负荷计算采用谐波法的工程简化计算方法/人体冷负荷计算采用工程简化计算方法。设备冷负荷计算方式:由于资料欠缺,设计每间客房配置一台电视机功率100W。冬季采暖热负荷按夏季空调的冷负荷估算:冬季的热负荷约为夏季冷负荷的80%,可估算出冬季的热负荷。一层总负荷汇总(W):由于此办公楼在正常工作日中存在部分客房空载,因此空调房间的温度与相邻非空调房间的温度大于3时,要考虑由内维护结构的温差传热对空调房间形成的瞬时冷负荷,但在以上设计计算中是按最大(所有客房有人)负荷计算,所以为保正在非满载下各客房室内参数符合设计工况要求,总负荷则按各房间负荷之和为计算标准即西面1001接待大厅开始计算、然后是包房1、包房2、包房3、学员食堂,共69.7千瓦冷负荷。此处多计的负荷作为安全裕量。各个房间的空调冷负荷及汇总见附录各表(室内设计温度为24.6)第三章 空调方案的确定3.1空调系统的选取表3.1.1 空调系统适用条件和使用特点空调系统适用条件空调装置装置类别使用特点集中式1 房间面积大或多层、多室而热湿变化情况类似2 新风量变化大3 室内温度、湿度、洁净度、噪声、振动等要求严格4 全年多工况节能5 采用天然冷源单风管定风量直流式房间内产生有害物质,不允许空气再循环使用单风管定风量一次回风式仅作夏季降温用或室内相对湿度波动范围要求严格,且湿负荷变化较大单风管定风量一、二次回风式室内散湿量较小,且不允许选用较大送风温差变风量室内允许波动范围t1,显热负荷变化较大冷却器要求水系统简单,但室内相对湿度要求不严者喷水室1 采用循环喷水蒸发冷却或天然冷却2 室内相对湿度要求较严或相对湿度要求较大而又有较大发热量者3 喷水室兼作辅助净化措施空调系统适用条件空调装置装置类别使用特点半集中式 1 房间面积大但风管不易布置 2 多层多室层高较低,热湿负荷不一致或参数要求不同 3 室内温湿度要求t1,10% 4 要求各室空气不要串通 5 要求调节风量风机盘管 1 空调房间较多,空间较小,且各房间要求单独调节 2 建筑物面积较大但主风管敷设困难诱导器 多房间层高低,且同时使用,空气不允许互相串通,室内要求防爆表3.1.2 风机盘管+新风系统的特点表优点1)布置灵活,可以和集中处理的新风系统联合使用,也可以单独使用;2)各空调房间互不干扰,可以独立地调节室温,并可随时根据需要开停机组,节省运行费用,灵活性大,节能效果好;3)与集中式空调相比不需回风管道,节约建筑空间;4)机组部件多为装配式、定型化、规格化程度高,便于用户选择和安装;5)只需新风空调机房,机房面积小;6)使用季节长;7)各房间之间不会互相污染。缺点1)对机组制作要求高,则维修工作量很大;2)机组剩余压头小室内气流分布受限制;3)分散布置敷设各中管线较麻烦,维修管理不方便;4)无法实现全年多工况节能运行调节;5)水系统复杂,易漏水;6)过滤性能差。适用性适用于旅馆、公寓、医院、办公楼等高层多层的建筑物中,需要增设空调的小面积多房间建筑室温需要进行个别调节的场合。表3.1.3 常用空调系统比较比较项目集中式空调系统风机盘管空调系统设备布置与机房1 空调与制冷设备可以集中布置在机房2 机房面积大,层高较高3 有时可以布置在屋顶上或安设在车间柱间平台上1 只需要新风空调机房,机房面积小2 风机盘管可以安设在空调机房内3 分散布置,敷设各种管线较麻烦风管系统1 空调送回风管系统复杂,布置困难2 支风管和风口较多时不易均衡调节风量1 放室内时,不接送、回风管2 当和新风系统联合使用时,新风管较小节能与经济性1 可以根据室外气象参数的变化和室内负荷变化实现全年多工况节能运行调节,充分利用室外新风,减少与避免冷热抵消,减少冷冻机运行时间2 对于热湿负荷变化不一致或室内参数不同的多房间,不经济1 灵活性大,节能效果好,可根据各室负荷情况自行调节2 盘管冬夏兼用,内壁容易结垢,降低传热效率3 无法实现全年多工况节能运行调节安装设备与风管的安装工作量大,周期长安装投产较快维护运行空调与制冷设备集中安设在机房,便于管理和维修布置分散,维护管理不方便,水系统复杂,易漏水温湿度控制可以严格地控制室内温度和室内相对湿度对室内温湿度要求较严时,难于满足续表3.1.3比较项目集中式空调系统风机盘管空调系统空气过滤与净化可以采用初效、中效和高效过滤器,满足室内空气清洁度的不同要求。采用喷水室时,水与空气直接接触,易受污染,须常换水过滤性能差,室内清洁度要求较高时难于满足消声与隔振可以有效地采取消声和隔振措施必须采用低噪声风机,才能保证室内要求风管互相串通空调机房之间有风管连通,使各房间互相污染。当发生火灾时会通过风管迅速蔓延各空调房间之间不会互相污染该综合楼办公室和会议室采用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各房间冷热负荷并不相同,用风机盘管加新风一起满足室内的冷热负荷。系统的选择本设计为医疗办公楼的空调系统设计,系统的选定应注意档次和空气质量的综合要求,全水系统即为风机盘管机组系统,全部由水负担室内空调负荷,在注重室内空气品质的现代化建筑内一般不单独采用,而是与新风系统联合运用;冷剂系统是由制冷系统蒸发器直接放于室内消除室内的余热和余湿,对于较大型公共建筑,建筑内部的空气品质级别要求较高,全水系统和冷剂系统只能消除室内的余热和余湿,不能起到改善室内空气品质的作用,所以全水系统和冷剂系统在本次的建筑空调设计时不宜采用,综合建筑物房间分散比较凌乱而且需要保证室内空气清洁,房间面积小,故而采用半集中系统(风机盘管系统)。3.2 空调系统的划分系统化分的原因 由于同一建筑物同层及垂直方向冷湿负荷会存在差异,房间用途和使用时间也不尽相同,为使空调系统既能保证室内参数要求,又经济合理,既需将系统分区。系统化分的原则1系统划分的原则1) 能保证室内要求的参数,即在设计条件下和运行条件下均能保证达到室内温度、相对湿度、净化等要求,室内设计参数及热湿比相同或相近的房间宜划分为一个系统。对于定风量单风道系统,还要求工作时间一致,负荷变化规律基本相同;2) 初投资和运行费用综合起来较为经济;3) 尽量减少一个系统内的各房间相互不利的影响;4) 尽量减少风管长度和风管重叠,便于施工、管理和测试; 5) 一般民用建筑中的全空气系统不宜过大,否则风管难于布置;系统最好不要跨楼层设置,需要跨楼层设置时,层数也不应过多这样有利于防火;6) 房间朝向、层次和位置相同或相近的房间宜划分为一个系统;7) 工作班次和运行时间相同的房间宜划分为一个系统;8) 气体洁净度和噪声级别要求一致的或产生有害物种类一致的房间宜划分为一个系统。2新风系统的划分原则是:1)按房间功能和使用时间划分系统,既相同功能和使用时间基本一致的可合为一个新风系统;2) 有条件时,分楼层设置新风系统;3) 系统不要太大,否则各个房间风量分配很困难。本次设计中采用每层单独设新风机组的方式,新风机组装入走廊吊顶内,与风机盘管水系统相连接。1 空调系统分区基于以上原则,对本建筑进行系统划分:采用一个系统,即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采用独立送新风。综上所述本建筑选择故采用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同时为了保证新风的补给,采用独立的新风系统。3.3空调送风方案选择331 集中式空调系统为了节约冷热量,处理空气对大多数场合都会利用一部分回风。根据不同条件,采用一次回风系统或一、二次回风系统见下表:表3.4 回风系统选用条件一次回风系统一、二次回风系统1.仅作夏季降温的空调系统,送风温差可取较大值时;2.室内散湿量较大时1.室内散湿量较小,且不允许较大送风温差时;2.在1.的前提下,室温允许波动范围较小或送风相对湿度小于某一值,宜采用固定比例的一、二回风;3.室内散湿量较小,且全年使用的集中式系统或室内温湿度允许波动较大,可以采用可能的最大送风温差时,宜用变动的一、二次回风比或采用旁通的可能性此设计主要作为夏季降温的空调系统,送风温差可取最大值,因而选用一次回风系统。332半集中空调系统1新风引入选择表3.5 风机盘管新风供给方式供给方式特点适用范围房间缝隙自然渗入1.无规律渗透风,室温不均匀2.简单、方便3.卫生条件差4.初投资与运用费用低5.机组承担新风负荷,长时间在湿工况下工作1.人少,无正压要求,清洁度要求不高的空调房间2.要求节省投资与运行费用的房间3.新风系统布置有困难或旧有建筑改造机组背面墙洞引入新风1.新风口可调节,冬、夏季最小新风量;过渡季大新风量2.随新风负荷变化,室内直接受影响3.初投资与运行费节省4.须作好防尘、防噪声、防雨、防冻措施5.机组长时间在湿工况下工作1.人少要求低的空调房间2.要求节省投资与运行费用的房间3.新风系统布置有困难或旧有建筑改造4.层高为5m以下的建筑物单设新风系统,独立供给室内1.单设新风机组,可随室外气象变化进行调节,保证室内湿度与新风量要求 2.投资大3.占有空间多4.新风口尽量紧靠风机盘管要求卫生条件严格和舒适的房间,目前最常采用此方式单设新风系统供给风机盘管1.单设新风机组,可随室外气象变化进行调节,保证室内湿度与新风量要求2.投资大3.新风接至风机盘管,与回风混合后进入室内,加大了风机风量,增加噪声要求卫生条件严格的房间,目前较少采用此种方式比较以上几种方式优缺点,综合楼主设计要求,新风引入采用单设新风系统,独立供给室内。3.3.3新风风管形式布置:1.从外走廊的新风系统干管经支管送到客房内小走廊的吊顶内,在风机盘管开启时,新风被吸入风机盘管,经风机和室内循环风一起送入客房。2.新风支管接到风机盘管的回风箱内,这适用于风机盘管设有回风箱的情况。回风箱是把小走廊吊顶所设的回风口封闭式的接到风机盘管,这样保证了空调循环风的风路合理,不会与卫生间吊顶空间、客房外走廊吊顶空间等的空气相串通。3.新风支管一支接到风机盘管的送风口旁,也就是直接送入客房之中。第1、第2种方式较简单,但存在明显的缺点:1)新风实际供给量受风机盘管转速高低的制约。2)因为新风量占据了风机盘管的一部分送风量,所以削弱了风机盘管实际处理室内回风的能力。当风机盘管停止工作时,新风较容易从回风口倒入客房小走廊,这样会把回风过滤器滤下的粉尘和纤维吹回到室内空气中而新风从回风口压出后从客房内小走廊很快进入了卫生间作为排风排走,没有到达客房内起到更换客房内污浊空气的作用。3)进入每个盘管的新风量无法测试及做出相应的调整。在新风系统管线较长或新风机组余压较小的情况下,容易导致靠近新风机组的盘管得到的风量较大,而远离新风机组的盘管风量较小甚至根本没有新风送入。所以设计采用第3种形式,新风直接进入室内,使用灵活,当风机盘管不运行时也可进行新风换气,卫生条件好,同时也便于对各支路风量的调整。为美观需要,标准间内新风口与风机盘管的送风口共用一个双层百叶送风口。2风机盘管新风处理方式设计:1)新风处理到室内状态的等焓线,不承担室内冷负荷;2)新风处理到室内状态的等含湿量线,新风机组承担部分室内冷负荷;3)新风处理到焓值小于室内状态点焓值,新风机组不仅承担新风冷负荷,还承担部分室内显热冷负荷和全部潜热冷负荷,风机盘管仅承担一部分室内显热冷负荷,可实现等湿冷却,可改善室内卫生和防止水患;4)新风处理到室内状态的等温线风机盘管承担的负荷很大,特别是湿负荷很大,造成卫生问题和水患; 5)新风处理到室内状态的等焓线,并与室内状态点直接混合进入风机盘管处理。风机盘管处理的风量比其它方式大,不易选型。本设计选择第一种:新风处理到室内状态的等焓线,不承担室内冷负荷方案,这种方案不仅提高了该系统的调节和运转的灵活性,而且进入风机盘管的供水温度可适当提高,从而水管结露现象可以得到改善。第4章 各空调房间风量计算及设备选型4.1各空调房间送风量和新风量的计算 在已知空调冷(热)负荷的基础上,利用不同的送风和排风状态来消除室内的余热余温,以维持空调房间所要求的空气参数。下面计算送入空气的状态及空气量。1根据室温允许波动范围确定送风温差3。2选定送风温差之后,即可按以下步骤确定送风状态和计算送风量。1) 在i-d图上找出室内空气状态点N;2) 根据算出的Q和W求出热湿比=Q/W,再通过N点画出过程线;3) 根据所取定的送风温差to求出送风温度to,to等温线与过程线的交点S即为送风状态点;4) 按下式计算送风量式中:G空调房间的总送风量子 kg/sQ空调房间的总余热量 KWin室内空气状态点N的焓值 kj/kgis送风状态点S的焓值 kj/kgW空调房间的总余湿量 kg/sdn室内空气状态点N的含湿量 g/kgds送风状态点S的含湿量 g/kg风机盘管系统空气处理过程图1002房间Q=2.378KW,W=0.218kg/h,室内夏季空调维持空气状态参数为:261。1) 求热湿比=Q/W=2.378/0.218*3600=39269.7;2) 在h-d图上确定室内空气状态点N,通过该点画出=39269.7的过程线如上图所示。根据3,取本房间送风温差为to=8,则送风温度to=26-8=18。从而得出:in=58.85 kj/kg dn=12.8 g/kgis=50 kj/kg ds=12.6 g/kg3)计算送风量按消除余热:按消除余湿:按消除余热和消除余湿所求通风量相同,说明计算无误。房间换气次数验算:4.1.1 新风量的确定依据1 卫生要求根据设计任务书,要求达到卫生要求的人均新风量以给出,可计算出卫生要求的人均新风量。对401号房间计算如下:新风量=人均新风量面积人员密度利用前面公式计算新风负荷CLQW=LW(hW-hN) W附录h-d图,空调室外湿球温度下的空气焓值 iw=88.8kJ/kg内室内设计温度26C及设计对温度60%得 in=58.9kJ/kg房间面积F401=27m2 人员密度0.063人/m2,即客房设计2个人,而卫生要求的人均新风量为30m3/ph。代入数据得 Gw=302=60m3/h校验:将循环风量与所求得的新风量相加得总送风量,校验室内新风比是否大于10%。考虑到客房人员少,所以设计只以卫生要求作为标准不进行新风比校验。新风冷负荷同理、如1002房间的计算方法,其余房间列表如上页:2 补充局部排风量当空调房间内有局部排风装置时,为了使房间不产生负压,在系统中必经有相应的新风量来补偿排风量。3 保持空调房间的正压要求为了防正外界环境空气(室外的或相邻的空调要求较低的房间)空气渗入房间,干扰空调房间内温湿度或破坏室内洁净度,所以需要在空调系统中用一定量的新风来保持房间的正压。为了保持室内正压的要求,系统设计可采用全新风换气次数0.60.9次,也可用回风管道或排风口采用阻力损失5Pa的设备或者排风风量为新风量80%90%。同理写字间的送风量、新风量计算如1002房间的计算方法,新风指标18m3/h.p;人员密度按0.2 p/ m2估算;则新风量:Gw=18112=2016m/h校验:将盘管的中档风量与先前所求得的新风量相加得总送风量。校验室内新风比是否大于10%。 新风比不符合要求增加新风量为20m3/ph新风比符合要求在湿空气的h-d图上,根据设计地的室外空气的夏季空调计算干球温度tw和湿球温度tws确定新风状态点W,得出新风的焓hW;根据室内空气的设计温度tN和相对湿度,确定回风状态点N(也就是室内空气设计状态点),得出回风的焓hN。通过该点画出=13016.8的过程线,与相对湿度95%线相交O点即为送风状态点,如下图所示。一次回风系统空气处理过程图4.2设备的选型4.2.1 设备选型及个数的确定由上表中负荷和风量选择空调房间的室内机,即风机盘管和空调器。风机盘管的形式1暗装型,一般安装在客房过厅的吊顶内;2立式明装型,一般安装于窗下地面上,类似于采暖房间的散热器布置;3立柱式明装型,一般安装于客房一角的地面上;4柜式明装型,一般安装于客房靠墙的地面上。 四种形式中前两种应用较多。本次设计全部采用卧式暗装型。装入标准间客房入门小走廊的吊顶内,与新风管共用一个双层百叶风口送风。水系统的调节风机盘管系统一般均采用个别水量调节,当在进入盘管处设置二通阀调节盘管水量时,则系统水量改变;当在设有盘管旁通分路及出口三通时,则进入盘管流量虽改变而系统水量不变。在本设计采用前者如下图:风机盘管机组在使用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1)定期清洗滤尘网,以保持空气流动畅通;2)定期清扫换热器上的积灰,以保证它具有良好的传热性能;3)风机盘管制冷时,冷水进口温度一般采用7-10,不能低于5,以防止管道及空调器表面结露;风机盘管选型计算风机盘管的选型由冷量和风量两者来确定。风机盘管分高、中、低速三档。选择风机盘管时,按中速档容量选择机组较为合适,这是由于考虑到人体的舒适感范围较宽,为满足不同人员对温湿度的不同要求,有一个适当的调节范围是必要的,对于本设计考虑到按小时最大冷负荷计算,选择风机盘管时,采用高速档容量选择机组。注意到机组使用一段时间后,阻力增加,风量减少,性能下降,因此,空调设备处理能力上应留有一定的安全系数。另外当盘管作加热冷却两用时,还应乘一个系数=1.2。例如对1002房间该房间面积为16m3,房间冷负荷Q=2654w,其循环送风量G=1000m3/h,当风量和冷量不匹配时,且实际焓降名义焓降,选型时按风量优先,得其型号为FP-12.5WA ,名义冷量5695W。其他房间的风机盘管选型如附录。注:风机盘管机组的选择都选用了中速制冷量、中速风速。所选的盘管实际制冷量要比所需要的大很多,但可以通过调节盘管水流量,提高回水温度来调节。表3:房间风机盘管型号型号生产厂家结构型式安装形式中档风量(m3/h)中档显冷量(kW)中档全冷量(kW)中档制热量(kW)设备热湿比(kJ/kg)FP-12.5WA格力卧式暗装9754.4255.6959.43511210.62、对于其它房间风机盘管选型及参数见附录4.2.2新风机组的选型表4:根据所需要新风量和所需要新风负荷选择新风机组空调区计算新风量m3/ h计算新风负荷KW型号额定风量m3/ h冷量KW热量(kw)电机功率KW水量(m3h)水阻力(kPa)余压Pa1楼999769.7DX10410000125.9173.83.021648264002楼1084380.7DX11411000141.6183.34.02435428450注:以上新风量及负荷乘10%的安全系数,3到6楼与2楼一样4.2.3空调机组选型型式:卧式1) 安装、使用、维护方便;2) 适用于大风量空调机组立式1) 充分利用空间,节省占地面积;2) 安装、使用、维护不如卧式方便;3) 适用于较小风量比较以上两种形式结合所需要风量和所需要冷负荷,左右写字间全部采用卧式,装入机房内。表4:空调机组型号空调区计算风量m3/ h计算冷负荷KW型号额定风量m3/ h冷量KW热量(kw)电机功率KW水量(m3h)水阻力(kPa)余压Pa左写字间2097895.264TZK25(W)25000146.1201.667.525.1210.24600右写字间26911121.07TZK30(W)30000175.2261.771130.1211.16600注:以上计算风量及负荷乘10%的安全系数4.3空调房间的气流组织设计计算4.3.1空调房间气流组织评价大多数空调与通风系统都需向房间或被控制区域送入和(或)排出空气,送风口的位置及型式,回风口的位置,房间几何形状及室内的各种扰动室都会影响室内空气的流速分布、温湿度分布和污染物浓度分布。室内气流速度、温湿度都是人体热舒适的要素,而污染物浓度是空气品质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要想使房间的人群活动区域(称工作区)成为一个温湿度适宜、空气品质优良的环境,不仅要有合理的系统形式及对空气的处理方案,而且还必须有合理的空气分布。空调房间气流组织是否合理,不仅直接影响到空调房间的空调效果,而且也影响空调系统的能耗量。对气流分布的主要要求和常用的评价指标如下: 在空调或通风房间内,送入与房间温度不同的空气,以及房间内有热源存在,在垂直方向通常有温度差异(温度梯度)。在舒适的范围内,按照ISO7730标准,在工作区内的地面上方1.1m和0.1m之间的温差不应大于3,美国ASHRAE5592标准建议1.8m和0.1m之间的温差不应大于3。工作区的风速也是影响热舒适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温度较高的场所通常可以用提高风速来改善热舒适环境,但大风速是令人厌烦的。我国规范规定:舒适性空调冬季室内风速不应大于0.2m/s,夏季不应大于0.3m/s;工艺性空调冬季室内风速不应大于0.3m/s,夏季宜采用0.20.5m/s。人在空调房间内常见的不满是有吹风感。吹风感是由于空气温度和风速(房间的湿度和辐射温度假定不变)引起人体的局部地方有冷感,从而导致不舒适的感觉。通风效率Ev可以理解为稀释通风时,参与工作区内稀释污染物的风量与总送入风量之比,或是污染物排风浓度与工作区浓度之比。由此可见,Ev也表示通风或空调系统排出污染物的能力,也被成为排污效率。它实际上是一个经济性的指标,Ev越大,表明排出同样发生量污染物所需的新鲜空气量越少,相应的空气处理和输送的能耗越小,设备费用和运行费用也就越低。空气质点的空气龄简称空气龄,是指空气质点自进入房间至到达室内某点所经历的时间。局部平均空气龄定义为某一微小区域中各空气质点的空气龄的平均值。换气效率是评价换气效果优劣的一个指标,它是气流分布的特性参数,与污染物无关。它定义为空气最短的滞留时间与实际全室平均滞留时间之比。4.3.2风口的布置送风口以安装的位置分,有侧送风口、顶送风口、地面风口;按送出气流的流动状况分有扩散型风口、轴向型风口和孔板送风。扩散型风口有着较大的诱导室内空气的作用,送风温度衰减快,但射程较短;轴向型风口诱导室内气流作用小、速度衰减慢、射程远;孔板送风口是在平板上满布小孔的送风口,速度分布均匀,衰减快。回风口布置方式和吸风速度1)回风口不应设在射流区和人员长时间停留的地点;2)室温允许波动范围0.10.2的空调房间,宜采用双侧多风口均匀回风;0.51的空调房间,回风口可以布置在房间的同一侧;1,且室温参数相同 或相近似的多房间空调系统,可采用走廊回风;3)采用侧送时,回风口宜设在送风口的同侧;4)采用孔板或散流器下送时,回风口宜设在下部;采用顶棚回风时,回风口与照明灯具宜结合成一个整体;5)回风口的回风量应能调节,可采用带对开式多叶阀的回风口,也可采用设在 回风支管上的调节阀;表5:回风口的吸风速度回风口的位置吸风速度(m/s)房间上部4.05.0房间下部不靠近人经常停留的地方时3.04.0靠近人经常停留的地方时1.52.0用走廊回风时1.01.5房间内的回风口是一个汇流的流场,风速的衰减很快,它对房间的气流影响相对于送风口来说比较小,因此风口的形式也比较简单。本设计包房内温湿度参数冬季20,=50%;夏季空调24.6,=69%,房间送风高度取23.8米,设计的空调系统为舒适性空调,客房送风口布置方形散流器(45度角)、下回风口;房间送风口布置顶送风口、侧回风口。新风入口注意事项1)新风进口位置:本设计盘管系统采用独立的新风,因此只须考虑风机盘管机组配置合理;布置时应尽量使排风口与进风口远离,进风口应尽量放在排风口的上风侧;为避免吸入室外地面灰尘,进风口底部应距地面不宜低于2m。2)新风口其他要求:进风口应设百叶窗,以防雨水进入,百叶窗应采用固定的百叶窗,在多雨地区,宜采用防水的百叶窗。4.3.3 气流组织的设计送风口型式及其紊流系数的大小,对射流的发展及流型的形成都有直接影响。因此,在设计气流组织时,根据空调精度、气流型式、送风口安装位置以及建筑装修的艺术配合等方面的要求选择不同型式的送风口。常见的典型送风口型式有:侧送风口、散流器、孔板送风口、喷射式送风口和旋流送风口。根据本建筑物的实际情况(有吊顶夹层,速度场温度场均匀,室温波动范围1),客房送风口根据送风管尺寸新风量和风机盘管风量之和选择合适的双层百叶送风口(45度角),同时也要考虑送风距离、送风速度的影响;写字缕以散流器平送风口型式。为最大可能减少风量扰动对气流产生的负面效应。在工程设计中采用了以下措施:1)送风口尺寸放大。变风量末端在调节时产生的风速变化会使人感到不舒适,这在大风量送风口尤为明显。解决这个问题的最简单方法是加大吊顶风口的尺寸,尽可能减少出风速度,使这种风速的变化带来的影响微乎其微。一般可将送风口的额定流量加大一档。2)增强吊顶贴附效应。使吊顶平面保持平整,尽量使吊顶面的凸凹远离送风口。这其中主要包括灯具、水喷淋头和火灾报警探头,两者间须隔开一定的距离。风口风量确定送风口风量确定:一般采用普通风口时可按80左右的最大送风量作为选定风口风量的依据,基于上述理由本设计仍然采用最大送风量作为选定风口风量的依据,即根据末端的额定风量确定各房间的风口风量。回风口风量按90%送风量确定。气流组织形式选择按照送回风口布置和型式的不同,气流组织有以下五种:侧送侧回,上送下回,中送上下回,下送上回和上送上回。根据建筑的结构特点,客房采用卧式暗装型风机盘管,装至小走廊吊顶内,与新风口共用一个双层百叶风口进行侧送、上回,便于调整送风方向,改善室内气流组织。对于医疗办公楼由散流器下送、上回,所有风口颈部风速小于4m/s。4.3.4送风房间的气流组织计算1)选定送风口形式,确定过程拟采用双层百叶送风口,其紊流系数为a=0.16,射程为5.3-0.5=4.8m(0.5m为射流末端宽度)。2)送风温差t根据风机盘管选型计算中送风温差的确定方法,t=8。3)定送风口的出流速度n0 m/s (4.1)式中:Fn垂直于单股射流的空间断面面积,m2;d0送风口直径或当量直径,m; (4.2)式中:H房间高度,m;B房间宽度,m;L房间的总送风量,m3/h;先假定n0=3m/s,由上式算出射流自由度/d0为10.48。所以n0=0.3610.48=3.774m/s。n0=3m/s4.8,满足要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