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地区分布的影响因素及发展趋势分析【摘要】随着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配置的日益明显,经济全球化的步伐已日益加快。我国政府和企业也已开始重视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问题,因此区位选择的研究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对区位选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国别(地区)研究方面。在传统理论对于OFDI的分析基础之上,本文概述了到目前为止,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地区分布的基本特征,为了深层次的挖掘国别的演变,分析了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地区分布的影响因素,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地区分布的发展趋势最后,结合全文得出结论。【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区位跨国公司AbstractWiththefactorsofproductionintheglobalconfigurationhasbecomeincreasinglyevident,thepaceofeconomicglobalizationhasbeenaccelerating.ChinasgovernmentandenterpriseshavealsobeguntoattachimportancetoChinasForeignDirectInvestmentintheproblem,sothelocationchoiceoftheoreticalandpracticalsignificance.Inthispaper,thelocationchoiceofresearchfocusedonthecountry(region)research.InthetraditionaltheorybasedontheanalysisofOFDI,thepaperoutlinesthedate,thegeographicaldistributionofChinasforeigndirectinvestmentinthebasiccharacteristicsofdeep-levelminingcountrytotheevolutionoftheChineseenterprisestoregionaldistributionofforeigndirectinvestmentfactorsChineseenterprisesintheregionaldistributionofforeigndirectinvestmenttrends,combinedwithfulltextofthefinalconclusion.Keywords:outwardFDI,location,MNCs目录中文摘要.1英文摘要.2一、引言.4二、传统理论对于发展中国家早期OFDI地区分布的解释.4三、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地区分布的基本特征.5四、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地区分布的影响因素分析.81.政府扶植.82.寻求市场.83.寻求自然资源.94.寻求效率.95.战略资源.96.寻求先进的知识.107.地理距离.108.文化相似性.109.东道国货币的汇率水平.1010.东道国与母国的贸易联系.11五、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地区分布的发展趋势分析.111.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地区分布的影响因素发展趋势.112.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地区分布的发展趋势.11六、结论.12致谢语.12参考文献:.13一、引言近年来,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都将对外直接投资作为发展经济、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发展战略。而且,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不同程度地对自己国家的各种制度、外资政策、市场准入等条件都作了修改,为吸引外资做好了准备。而且目前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为我国企业与国际市场接轨与融合提供了便利条件,也使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因素变得更加复杂化。改革开放近三十多年来,在我国经济持续稳步发展,经济全球化加速的大环境下,我国参与国际化经营的程度不断提高,伴随着外商对华直接投资额大幅度持续的增加,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OutwardForeignDirectedInvestment,OFDI)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对外直接投资额大幅度增长。且对外直接投资的目的地也呈现不断扩展的趋势。因此,研究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地域分布的影响因素及发展趋势对我国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提高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效益有着重要的意义。二、传统理论对于发展中国家早期OFDI地区分布的解释对外直接投资(ForeignDirectInvestment):简称FDI,是指企业以跨国经营的方式所形成的国际间资本转移.一般认为对外直接投资是一国投资者为取得国外企业经营管理上的有效控制权而输出资本,设备,技术和管理机能等无形资产的经济行为。跨国公司是FDI的主要形式。解释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传统理论主要有海默(Hymer)1的垄断优势论,巴克利(Buckley)、卡森(Carson)2、拉格曼(Rugman)的内部化理论、弗农(Vernon)的产品寿命周期理论以及邓宁(Dunning)的国际生产折中理论,除了邓宁的理论将区位作为重要的子因素考虑外,这些理论的共同缺点均是只从跨国公司内部的条件出发去分析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基本条件而忽略了东道国区位因素对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影响,这种单向型的研究有失偏颇。理论与实际都需要我们从东道国的区位因素出发来重新审视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至今有关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理论主要有:一是弗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该理论认为新产品从上市起要经历创新、成熟和标准化三个阶段。对外直接投资是生产条件、竞争优势等区位因素变化的结果,其过程是技术领先优势与区位优势相互结合的过程。随着新产品依次经历创新阶段、成熟阶段和标准化阶段,对应的投资区位也依次从最发达国家向较发达国家,再到欠发达国家转移。母国的技术优势与东道国的区位优势都是动态变化的,且以梯度形式实现转移。二是邓宁(Dunning)3吸收区位理论、赫克谢尔-俄林的“要素禀赋论”和巴克利、卡森的“内部化理论”提出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在邓宁基本理论的框架下隐含着重要的区位思想,他的理论把直接投资的区位因素分为:第一,市场因素,主要为市场规模、市场增长、市场的格局及顾客的类型。当该地方的市场规模较大、市场增长速度较快、市场格局较为合理及顾客类型较为统一时,这就为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提供的较大的动力。第二,贸易壁垒,包括关税壁垒及国外消费者对本国产品的心理距离等。当某国的贸易壁垒较大时企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就成为首要的选择。第三,区位成本因素,主要包括原料劳动力成本,运输成本等。如果某地方的原料劳动力成本较低,且运输成本也较低时企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就能大大的较低产品成本。第四,投资环境,包括涉及外国投资的政策法规的优惠程度,关于外国直接投资政策的稳定性及金融货币的稳定性等。当某国的政策法规对于外国投资拥有较多的优惠政策,且改过的投资环境稳定,那么就将吸引较多的企业到该国进行对外直接投资。三是以克拉维斯(Kravis)、弗里德曼(Friedmanetal.)、凯夫斯(Caves)及部分北欧学者为代表的市场学派理论。该类理论十分强调市场的接近性、市场规模及增长潜力以及所谓的心理距离对跨国公司投资区位的影响,认为接近市场就意味着低的运输成本、低的信息搜寻成本,较大的市场规模和快速增长的市场潜力,对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也具有较大的吸引力。据Kravis等(1982)的研究,东道国劳动力成本对美国跨国公司海外子公司的出口有着负的影响,因而也影响其空间布局。Caves等人试图把交易成本引入FDI的区位分析中,但由于概念过于抽象没有得到太有价值的东西。而北欧学者认为与实体距离对应的为心理距离(PsychicDistance),所谓心理距离是指“妨碍或干扰企业与市场之间信息流动的因素,包括语言、文化、政治体系、教育水平、经济发展阶段等。心理距离的远近意味着企业克服障碍成本的高低,跨国公司对外投资的区位选择一般遵循心理距离由近到远的原则。例如,瑞典的跨国公司总是把其周围的丹麦、挪威、芬兰作为海外经营的首选目标。三是以安哥多(Agodo)、贝尔德伯斯(Belderbos)、奥克荷姆(Oxelheil)以及中国学者鲁明泓等为代表的制度学派理论,该理论着重分析了东道国政治、经济、法律甚至转型体制对吸引FDI的影响。以上理论研究紧紧围绕世界经济的发展和跨国投资的变化特点进行,着重分析了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问题。从以上理论可以看出影响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产品所处的生命阶段、某地的市场因素、贸易壁垒、区位成本因素、投资环境等。三、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地区分布的基本特征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79年-1985年)由于政策的限制,从事对外直接投资的企业仅限于拥有对外经营权的专业进出口公司和省、市国际经济技术公司。外贸公司的投资区域多选择在原进出口市场集中的地区,以亚洲尤其是东南亚为主,在那里开设专营某类商品的外销点或海外代表处。省、市国际经济合作公司则以中东和非洲为主要投资区域。第二阶段(1986年-1991年)为了加速改革开放,促进有实力的国内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对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管制有所放松,这一时期,海外投资企业编辑90多个国家和地区,虽仍以亚洲各发展中国家和港澳地区居多,但已经开始向发达国家延伸。而且企业在全球的分布主要集中在前苏联、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港澳地区、美国、日本、德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海外投资行业由前一阶段的以服务业为主向资源开发、加工配装、交通运输等产业延伸。第三阶段(1992年-2001年)伴随着对外开放,引进先进技术、资金和管理经验,中国经济获得了快速发展,一些产业的竞争力大大增强,具备了将一些成熟技术向国外有需要的市场进行转移的能力。截止2001年底,我国对外投资企业已遍布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投资涉及的行业也从贸易方面发展到资源开发、生产加工、交通运输、工程承包、医疗卫生、旅游餐饮及咨询服务等众多领域。投资区域主要集中在北美、欧洲和亚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对拉丁美洲和非洲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投资比较少。第四阶段(2002年至今)表一是中国1990-2003年中国OFDI的目的国情况统计。从表中统计数据可以看出,现阶段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宏观分布上主要分布于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地理距离相对较近的东南亚国家(地区)。从图中看出,1996年以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主要分布于发达国家,主要是分布在北美地区。从1996-1998年段以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分布转而重点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到2002-2003年段,集中在发展中国家的中国OFDI量占总的OFDI的77.4%,而亚洲,尤其是东南亚国家集中了中国对外投资的一半还要多。可以说,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迅速发展的同时,中国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比重也在大幅增加。表一中国1990-2003年中国OFDI的目的国情况年均OFDI存量(%)年份90-9293-9596-9899-0102-03总量(万元)133847.53176010.77235466.7737761.71038208.76分布比重:发达国家69.4464.1249.9536.1122.60西欧2.622.632.211.724.15北美41.5939.8631.2523.6712.82其他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30.5635.8850.0563.8977.40非洲4.035.1811.0216.078.4拉美4.874.9610.0413.837.13东欧4.175.764.854.444.62亚洲16.6118.7122.2227.8756.6西亚1.091.170.981.611.46中亚0.090.260.491.50.91南亚、东亚和东南亚15.4217.2820.7424.7554.22大洋洲0.881.271.921.690.67数据来源:Buckley,PeterJ,Clegg,LJeremy,Cross,AdamR,Liu,Xin,Voss,Hinrich,Zheng,Ping.TheDeterminantsofChineseOutwardForeignDirectInvestmentJ.JournalofInternationalBusinessStudies.Volume38,Number4,17July2007表二是中国2003-2009年中国OFDI流量情况表。2004年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2003-2009各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情况表单位:万美元国家(地区)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合计28546554979912261171763397266060955907175662899亚洲150503301399448417766325165931543547504040759香港114898262839341970693096137323538640303560057非洲7481317433916851986157431549055143887欧洲2148032161212400495977115404387579335272拉丁美洲103815176272646616846874490241367725732790北美洲577512649320842580511257136421152193美国6505119932318219834195734620390874大洋洲338812015202831263677008195187247998企业共分布在全球149个国家和地区,占全球国家(地区)的71%。其中亚洲、欧洲地区投资覆盖率分别达到91%和80%。从境外企业的国别(地区)分布来看,香港、美国、俄罗斯、日本、德国、澳大利亚的聚集程度最高,集中了境外企业的43%;其中香港为17%。2005年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共分布在全球163个国家和地区,占全球国家(地区)的71.2%。在开曼群岛、香港、英属维尔京群岛等传统避税地投资占当年流量的81%;对拉丁美洲的直接投资超过亚洲地区跃居第一;从境外企业的分布情况看,亚洲、欧洲地区投资覆盖率分别达到93%和85%;从境外企业的国家(地区)分布来看,香港、美国、俄罗斯、日本、越南、德国、澳大利亚的聚集程度最高。由表二可以看出中国2006年主要对外直接投资集中在亚洲和拉丁美洲国家,其中,拉美国家的投资量为84.7亿美元,占总投资额的48%,主要流向开曼群岛、维尔京群岛等传统避税地;而亚洲国家投资额为76.6亿美元,占总投资额的43.4%,主要流向中国香港、新加坡、沙特阿位伯、蒙古、伊朗、印度尼西亚、老挝、哈萨克斯坦、越南等国家(地区);再次是欧洲地区,投资额为5.2亿美元,占总投资额的3.4%,再次是非洲地区,5.2亿美元,占总投资额的2.9%,最后是北美地区和大洋洲地区,投资额分别为2.6亿美元和1.3亿美元,分别占总投资额的1.5%和0.8%。2009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规模超过2000亿美元,对发达国家、地区的投资存量占7.4%;2009年中国对欧洲、北美洲、拉丁美洲投资快速增长,其中对欧洲投资33.5亿美元,增长282.8%,对北美投资15.2亿美元,增长3.2倍,对拉美投资73.3亿美元,增长1倍。表二2003-2009各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情况表数据来源:商务部经济合作司综上所述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早期(1995年以前)主要集中于发达国家,但从1996年以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主要集中于发展中国家。我国近年来对外直接投资区域呈现多元化,但主要还是集中在亚洲和拉丁美洲,这主要是因为这些国家与我国的文化距离和地理距离较小;其次是欧洲地区,对欧洲国家投资额的上升,是我国企业“走出去”战略实施中取得的新成果,更多的中国企业将通过向欧洲国家投资,实现向发达国家学习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目的;再次是非洲地区,向非洲国家投资,向发展中国家投资一直是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我国以发展中国家为重点的外交政策;最后是北美地区和大洋洲地区,相对来说我国近年对北美,尤其是美国投资额减少,主要是受到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减少了出口额,另外则是由于与非洲国家关系得到重视使得对非洲投资比重上升的结果。四、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地区分布的影响因素分析按照邓宁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是可以通过企业自身的发展具备的,只有区位优势是一动态的外生变量,只有通过投资主体在外界寻求,企业自身无法创造。因此,区位变量作为跨国企业行使生产和经营职能的外部条件,其不断变化会给企业在国外的投资带来风险,跨国企业必须通过正确选择投资区位才能消除或降低投资风险。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必须对影响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因素有明确的认识。那么,影响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呢?具体而言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政府扶植20世纪90年代亚洲新兴市场对外投资企业的竞争能力很大程度得益于政府扶植,这一现象在中国更为普遍。长期以来,国有大型企业集团一直是我国海外投资的主体。据商务部统计,截止2006年,国有企业ODI的存量占全国近五成。相对于其他性质的企业,国有企业的经济行为更直接的体现着政府的宏观发展战略,也因此更易于获得政府各项优惠政策和制度便利。加入WTO以来,中国政府为加速提升国家整体的国际竞争力,加大了对国有大型企业ODI的扶植力度,如各种直接的财政补贴和间接的优惠贷款,以及其他外汇审批等方面的便利措施。这样,这些本来难以吸引发达国家投资的地区就会通过对中国企业的优惠政策而取得中国企业的OFDI。这使国有大型企业在“走出去”时凭借特定的政策优势,实施海外投资的动机和实力更雄厚,也更能有效的抵消东道国市场环境各种不利因素给对外投资带来的成本和风险。中国企业的OFDI的主导力量国有企业所追求的并不一定是利润最大化,同时也肩负着展现国家形象、执行政府意志的作用,所以国家主导的以发展中国家为重点的外交政策也引导了中国企业更多地投资于风险较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企业越来越多地走入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投资,寻求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溢出显然是重要因素,但更为重要的是为了树立中国企业形象,为了利用该国已有的销售或者资源攫取渠道。2.寻求市场东道国总体经济情况常被认为是决定母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因素。也就是说,如果东道国市场扩大了,对外国投资者来说就意味着有更多的机会进入该国市场,利用该国的资源以及开发市场或者学习到更多的该国信息或技术。东道国市场容量是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决定因素。中国企业在其走出去的过程中,利用外国市场和利用其先进的技术能力始终是重要的目标。另一方面,东道国市场的经营盈利能力始终是跨国公司在进行扩张时的重要考虑因素。通常认为,东道国市场大小与盈利机会成正向关系,也就是说,东道国市场越大,总体经济能力越大,就意味着更多的盈利机会,也就能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在一个不完全竞争的世界,贸易和投资由源于聚集效应的外部经济和源于内部能力的内部经济所驱动。所谓外部经济就取决于市场规模的大小。因此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寻求和占有更广阔的国外市场,同样也是中国企业跨国发展最基本和最普遍的动因。从第三部分就可以看出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呈现多元化现象,其投资范围基本覆盖了所有的国家。尤其是亚洲市场的占有。3.寻求自然资源自然资源受地理条件影响,各国分布差异很大,有些自然资源在国内长期供应紧张,而在其它国家和地区蕴藏状况和开采、运输等条件却十分优越。这种投资显然对国家、对企业都是有利的。在中国企业对外投资中,资源寻求,尤其是具有战略意义的自然资源的寻求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有国家所引导的大量的国有企业把布局与海外作为发展目标,目的就是为了巩固我国的能源、资源的供给渠道,保证我国经济发展的原材料供给。比如我国向加拿大、非洲等地方的投资。4.寻求效率在20世纪90年代更加强调技术和专业人才的可获得性与价格;相关企业的存在与否及其竞争力;国家、区域基础设施的质量以及制度上的竞争力;空间的集聚经济性和地方支持的服务设施;知识密集部门与客户地理位置相近的要求增加等因素,尤其是知识密集和一体化行为的关注,例如研发和一些办公职能;消除经济行为限制上的政府作用,通过教育与培训工作提高当地的人力资源;进入空间集群:如科学与产业园区,服务支持系统;特殊要素投入;新的投资机会;良好的企业发展环境;公司间竞争与合作的支持。由于以上因素的存在使得跨国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上进行区位选择。5.战略资源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的第五次全球并购浪潮中,跨国公司并购成为一个热点。以波特为代表的战略管理学派认为,跨国公司在国际竞争中要考虑各地经营活动的整合态势以及价值链各环节的协调情况。对于希望进入世界级跨国公司的中国企业而言,仅仅定位于市场寻求和资源寻求型的跨国经营是远远不够的。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的有关调查表明,中国许多大型企业对于战略资产青睐有加,拥有这种动机的比例达到51%,仅次于市场寻求型。海尔、TCL和联想等企业国因其对发达国家的企业并购而成为这种类型的典型代表。以联想为例,联想在并购IBM全球PC业务中获得品牌、技术以及国际性的公司管理结构,这些正式联想寻求的互补性战略资产。寻求战略资产可以获取更高的科研创新能力和管理能力,以提高生产效率和竞争实力,因此这类投资多流向发达国家的高新技术产业。6.寻求先进的知识在九十年代中期以前,中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目的是获取国际市场信息,以及学习如何进行企业的国际化。但九十年代后期以来,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去实践经验的积累,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成为重要目的。尤其是实行自主创新强国之路以来,政府更加鼓励国内企业到发达国家投资,以学习其先进文化和流动性的战略资产,如品牌战略、区位选择战略、物流管理等等先进经验。这些,可以通过绿地投资或者控股的方式实现。这样,东道国的人力资源和技术资源,成为影响母国企业投资的因素。毫无疑问,中国企业之所以频频投资于美国和西欧国家濒临破产的公司以及致力于与欧美大型企业股权合资的主要目的,就是利用其已经成熟的品牌优势和销售渠道,7.地理距离通常认为,母国企业在进行市场拓展时,对于距离较近的国家采取出口的形式,而对距离较远的国家和地区则采用OFDI的形式。8.文化相似性文化相似性是是指母国与东道国的文化兼容性,以及民族思想和文化的相似性。在投资的过程中,往往文化的相似性会影响投资的方向和流量,而文化相似性表现在实际操作中就是对中国人来说十分重要的“关系营销”。文化相似性中,民族联系显得十分重要,尤其是华侨华人对国内对外经济活动的参与和支持,促进了东道国与国内的文化联系,增进了民族间联系和情感,是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支持因素。海外华侨华人被认为在自1979年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为中国融入世界作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尤其是居住在东南亚国家的华人华侨,以及香港、澳门和台湾同胞,为祖国的建设作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海外华人华侨与国内在经济上存在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再加上对于中国人来说十分重要的“乡土情结”,使许多居住在海外的华人成为中国与世界沟通的桥梁。海外华人华侨的存在,以及中国人所重视的“关系”因素,使得中国企业到该国投资时减少了经营风险,降低了交易成本。中国企业常投资于华人数量众多的国家和地区,尤其是在东亚、东南亚地区,这些地方汇集了约百分之九十左右的海外华侨华人。1990年,中国大约有三千七百万海外华人,约百分之八十八居住在香港、澳门、马来西亚、泰国和印尼等国,百分之八居住在美洲地区,约百分之二居住在欧洲,另外,约百分之一居住在大洋洲和非洲地区。9.东道国货币的汇率水平一个较低的汇率水平有利于出口贸易,限制本国对外OFDI。当母国货币升值时,由于移动到国货币标价的产品显得更加便宜,会促进OFDI的发展。有时,尤其当本国货币是从一个较低的价位的升值,会引起更大比例的OFDI增加。在本文研究的时期中,人民币与美元汇率挂钩,保持在了一个稳定的水平上,所以,可以直接考察东道国的汇率水平与OFDI的关系来加以说明。10.东道国与母国的贸易联系中国对其国家的出口贸易反映了中国与该国的贸易密切程度,出口量的增加通常会激起中国企业对该国市场开拓的热情。90年代中期以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目的常常为国内企业扩大对东道国市场的开发,或者是为了克服出口的壁垒和出口时因软币币值下降带来的收益风险。通常这种OFDI的规模并不大,并由设在东道国的子企业向国内母公司提供信息以及贸易、运输和融资等服务。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样的OFDI是为了后续的大规模的投资所作的前期准备和先导。五、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地区分布的发展趋势分析1.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地区分布的影响因素发展趋势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是企业实现跨国经营的根本保证。到国外从事生产经营,陌生的经济、政治、文化环境带来一些附加成本。面对激烈的竞争,企业为了生存,必须制定发展战略,区位优势往往与跨国公司的对外投资动因紧密相关,而且区位影响因素随着时间发生了改变。虽然获取利润是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根本因素,但在具体进行区位选择时,企业却有许多其他因素的考虑,如环保因素、技术因素、金融环境因素等等。环保因素: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不再只是追求最大利润,对环保的意识也越来越强,对于那些对环境污染较为严重的企业其对外直接投资将主要分布在那些欠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如非洲。技术因素:科学技术的第一生产力,随着企业对技术重要性的提高,对于那些技术要求较高的企业其对外直接投资将主要集中在那些科技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如美国、德国、英国等欧美国家。投资环境:从投资环境考虑,中国企业对于美国、俄罗斯、泰国、澳大利亚、日本、加拿大、南非、马来西亚等投资环境好、政局稳定的国家和地区的对外直接投资将会增多。2.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地区分布的发展趋势中国在“十一五”期间启动并实施了“走出去”战略,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各种所有制企业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主动参与各种形式的国际经济技术合作。2001年12月中国加入WTO,国内企业不失时机的开展对外投资。截至“十一五”末,全方位、宽领域的“走出去”格局逐渐形成,跨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遍及近200个国家和地区,基本形成“亚洲为主,发展非洲,拓展欧美、拉美和南太”的多元化市场格局。现在,国家商务部制定了扶持中国企业“集群式”走出去的计划,支持企业在海外建立工业园区。六、结论中国当前对外投资企业既要以有代表性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为指导,但又不能局限于现有的理论,要结合自身投资动机和目的以及所面临国际动态环境的变化,“因国制宜”地选择该类型企业最合适的投资区位,这样中国企业才能赢在起点,成功的“走出去”。致谢语衷心感谢姜泽华老师给予本文的指导。姜老师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高度敬业的精神、开阔的视野和大胆创新的精神给予我很深的启迪。从论文的选题、资料的收集、框架的确定到最终的定稿姜老师都给予了我最大的帮助,使我能够顺利的完成本次论文的写作。在论文完成过程中,尤其需要感谢的是张老师为我提供了大量的原版英文文献,让我接触到了这个研究领域中最前沿的学术成果,拓展了我的思路。同时,这段时间的学习和交流也对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有很大启示。此外,也衷心感谢在论文写作过程中给我提供帮助的同学们!参考文献:1Hymer.S.H.TheMultinationalCorporationandLawofUnevenDevenDevelopment.InJ.N.Bhagwati(Ed.)EconomicsandWorldOrder.1970,113-140,London:Macmillan.2Johanson.J.,Vahlne.J.E.TheInternationalizationProcessoftheFirm:AModdelofKnowledgeDevelopmentandIncreasingMarketCommitments.JournalBusinessStudies,1977.8:23-32.3Dunning.J.H,ExplainingInternationalProduction.London:UnwinHymaN.1988.4Buckley.P.J.,Casson.M.TheFutureoftheMultinationalEnterprise,Macmillan:London,1976.5Luo.Y.D.,Tung.R.L.,InternationalExpansionofEmergingMarketEnterprises:ASpringboardPerspevtive.Journ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缆电气知识培训内容课件
- 电磁铁课件教学课件
- 高级会计师培训课件
- 高空护栏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刘胡兰》课件 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
- 电焊机保养与维护
- TDHL-d10-Tergurid-d-sub-10-sub-生命科学试剂-MCE
- R-DS86760016-生命科学试剂-MCE
- 高温施工中暑培训课件
- 电焊工初级知识培训课件
- 系统性红斑狼疮狼疮性肾炎
- 护理科研选题与论文写作
- YY/T 0086-2020医用冷藏箱
- LY/T 2246-2014森林消防专业队伍建设和管理规范
- JJG 956-2013大气采样器
- GA/T 1707-2020防爆安全门
- 会展项目管理教材 课件
- 重医大内科诊疗操作规范内科诊疗操作规范
- 初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讲座课件
- 《幸福比优秀更重要》读书分享 课件
- 脚手架作业安全管理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