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第九册全册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打印版 每节一张纸.doc_第1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第九册全册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打印版 每节一张纸.doc_第2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第九册全册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打印版 每节一张纸.doc_第3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第九册全册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打印版 每节一张纸.doc_第4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第九册全册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打印版 每节一张纸.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数乘整数 说课稿【说教材】内容:小数乘整数 基础:整数乘法 为后面:小数乘小数,小数除法以及小数四则运算【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笔算,并能对其中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方法学习小数乘整数,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教学难点:正确地列竖式计算小数乘法,处理好积中小数点的位置。【说教学程序】 为了达成以上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在丰富的活动中感受学习的过程,掌握学习的方法,我以“买风筝”这一生活情境为蓝本,创设了生动的教学情境,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课一开始,我问道:同学们,你们是怎样度过这个愉快的暑假的?这一天,小红、小明、小丽跟着爸爸、妈妈来到公园游玩,他们被眼前美丽的景色深深地吸引着、陶醉着。这时,小明看见公园一角有位阿姨正在卖着各式各样的风筝,买风筝的人真多,可热闹了。紧接着我出示四种不同形状的风筝及单价。提问:如果你来帮他们选,准备买哪种形状的?买几个?最后根据学生的提问选择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解答。本环节我的设计意图是:让课堂走进儿童的生活世界,设计熟悉的“买风筝”活动为背景,把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易于激发童心童趣,激发学生自觉地用数学的思维方式来观察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二、自主探索,理解 “法”“理”。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研究的重点,理当重点突破。我是这样做的:学习例1。1、让学生用自己认为最容易理解的方法解答,列式计算。2、分析交流:请你写出计算过程,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这样的设计为学生提供了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认知基础,让学生利用先前经验独立解决问题。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及独立思考过程,鼓励和提倡算法多样化。让学生表述自己的见解,加深对自己思路的认识,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3、体现算法多样化。请你比一比,想一想,哪种解法较为简单。4、集体交流:评出较简单的方法。5、同步练习:请用你喜欢的方法为其他三个同学算出风筝的总价,看谁算得又对又快。我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利用学生熟悉的“元、角”之间的进率,为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计算做准备。让学生在分析、对比、交流中选择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渗透优化意识。同步练习,使学生加深理解,增加学习信心。(二)教学例2。1、出示算式:0.725=? 提问0.72不是以“元”作为单位了,你应该怎样计算?2、集体汇报交流:小组派代表在黑板上列竖式计算,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3、教师引导概括:先将0.72扩大到它的100倍,再按整数乘法的法则计算725=360,由于因数0.72扩大到它的100倍,要使积不变,积360应缩小到它的100倍。4、提问:请你仔细观察积3.60,你想到了什么?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小数末尾的0去掉小数的大小不变。(三)小结 1、提问:谁能说说小数乘整数可以怎样去做?应该注意些什么?2、引导学生总结小数乘整数的计算要点。这样的设计旨在体现课标中关于计算教学改革的基本理念:尊重学生的经验,给予充足的学习时间,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亲身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理解和掌握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和方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三、实践应用,巩固提高。依据本节课的特点,我精心设计了如下三个层次的练习:1、基本题。我安排第3页做一做的第1题。并想一想: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整数有什么不同?2、深化题。除了基本的练习题外,我还逐步加深难度,检验并提高学生进行小数乘整数的计算能力。我安排了练习一第1题列竖式计算下面各题。3、拓展题:练习一第2、3题。我的设计目的在于以不同层次的练习题逐步加深学生对小数乘整数的理解,巩固新知,强化重点,突出难点,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感受到学好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四、反思评价,完善认知。我用提问的方式带领学生总结本次课堂。1、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2、你觉得在计算小数乘整数时应注意什么?小数乘小数 说课稿一、教材分析:小数乘以小数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乘以整数、整数乘以小数及整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既是小数除法学习的基础,也是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学习的基础。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小数乘以小数的算理,掌握算法,并能正确进行估算、口算、笔算。教学重点:学生自己探索获得“小数乘以小数”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即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教学难点:通过转化探索活动,使学生发现因数中小数位数与积中小数位数的对应关系,悟出“两个因数中的小数位数就是积中的小数的位数”。 三、说教学程序1、创设情境,引出可探索的“数学问题”。数学来源于生活,通过对学生熟悉的住房面积计算,既复习了旧知,又自然的引出了本课要探索的新知,同时,赋予了计算一定的生活意义与实际意义,使学生感悟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到计算确实是一种需要,产生急于要弄明白的求知心理,激起了探索的欲望与兴趣,为下一步的自主探究创造了良好的心理条件。如在创设情景引入的过程中,教师问:“你获取了哪些信息?”可以体现教师创造性使用教材,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列式,自己解答,使枯燥知识变成善于学习的知识。2、对算理和算法的自主探索。在整个过程中,教师放手让学生充分运用已有知识自己去探索,凭学生自己的理解来寻找解决新问题的方法。再通过相互的交流,不断产生认知冲突,思维产生碰撞的火花,营造出继续探索规律,解释新问题的氛围。 (1)独立尝试。学生在独立计算4.23.6时,势必会根据对前面小数乘以整数,整数乘以小数的算法和算理的理解来进行计算,这一尝试可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让教师充分了解学生计算小数乘以小数时在认知上的难点,为教师接下来有针对性、有重点的教学找准了最佳的切入口。(2)交流各自的算法与想法。在交流中,教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畅谈自己的算法与想法,及时掌握学生不同的思维生长点和认知区别。比如在计算小数乘小数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让学生估算2.8X3.6的结果最大是多少,然后让学生再进行计算。教师充分尊重学生,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创造性地参与到计算的探索过程中来,对学生算法、算理和结果上的对与错不作判断,而是把各种不同的算法与想法展示给全班学生,让其产生思维的碰撞与冲突,为其留下思维的空间。3、运用规律来解决问题,让学生进一步感悟算理,获得方法。运用学生自己发现的规律来指导计算,一方面可加深对算理的理解,提高对算法的感性认识,为归纳出小数乘以小数的法则打好基础,另一方面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规律。如在课堂练习环节中,设计了练一练的习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再指名在全体学生面前谈自己的想法与算法,通过计算与交流,学生对小数乘以小数的算法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同时对因数中有几位小数,积中就有几位小数这一规律有了初步的感悟。4、运用法则,进行专项训练与开放训练,以拓宽思维,促进发展。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具有较强的操作性,是对小数乘法算理在操作层面上最简单的概括,对学生在计算时有很强的指导作用,是思维的简约化,是解题策略的优化。为此,设计了一些专项性习题,根据算式特点在积或因数中点上小数点的正确位置,以更一步强化积中的小数位数由因数中小数的位数来决定这一规律。为了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和想象空间,安排了一组开放性练习,使学生的基础知识得到落实,也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开发,探索能力得到训练。最后还安排了一个实践题:一种西装面料,每米售价58.5元。买这样的面料5.2米,应付多少元?(先估算的数,在计算)并应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计算出物品的总价。让学生在颇有兴趣的计算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目的,就是将探索获得的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工作中去,应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一些生活问题。总之,本课力求改变以往计算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少,以计算技能的培养为主,以正确计算为最终目标的教学方法,而是始终关注学生的发展,创设各种条件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产生、形成、发展、运用过程中,通过自主学习、同桌讨论、合作交流,去发现和创造小数乘以小数的算理和算法,从而使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使学生的情感、态度、学习思维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等得到培养和发展,使数学思想方法得到渗透。积的近似数说课稿一、说教材积的近似数是在学生学会了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为以后学习商的近似数知识打好基础。通过积的近似数的教学,使学生能够认识到生活中的许多小数并不一定都要知道他们的准确值,只需知道他们的近似值就可以了。让学生体会求积的近似数也是生活和生产的需要。三、说教学目标会应用“四舍五入”法取积的近似数;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自主掌握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4、教学重难点:根据题目要求,会应用“四舍五入”法取积的近似数;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自主掌握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五、说教学流程(一)复习 1、提问: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是什么? 2、用“四舍五入”法写出表中各小数的近似数。 (设计目的:通过复习练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新知的学习做好准备。) (二)新授 1、故事导入,引出例题。 (1)利用视频讲述狗抓坏蛋的小故事,让学生谈谈对狗的认识。(设计目的:视频演示,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出示例6:人的嗅觉细胞约有0.049亿个,狗的嗅觉细胞个数是人的45倍,狗约有多少亿个嗅觉细胞? 2、学生读题 列式,师板书:0.04945 4、独立计算,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师:你能算出它的准确值吗?看谁能又快又准确的完成? 5、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1)积的小数位数这么多呀?可以根据需要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师板书: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许多问题不一定都要知道它们的准确值,只需要知道它们的近似就可以了,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积的近似数? (板书课题) (2)用什么方法求积的近似数?(“四舍五入”法) 保留一位小数看哪一位?(十分位) (3)横式中的结果应该怎样写? (4)学生独立完成。 6、小组讨论 题目要求保留一位小数,如何求积的近似值呢?请你们小组互相讨论一下,互相说一说。(提出要求:每组要把声音控制好,不要吵到其他组的同学,并说出你的理由)。 7、指名汇报 8、小结:保留一位小数就是省略十分位后面的尾数,我们要看百分位,百分位05,就舍去0和5,所以本题0.049452.2(亿个)。我们要根据需要,按“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 (设计目的: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组织学生合作交流,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是数学课堂鲜活而又精彩,学生也学得更积极更轻松。) 三、巩固练习 基础练习: 1、按要求保留小数 (1)保留一位小数 0.681.0364.9903 (2)保留两位小数 3.506 10.402 2、根据下面算式填空。 2.40.92=2.208 积保留一位小数是( ) 积保留两位小数是( ) 3、教材第10页做一做。 计算下面各题 0.80.9(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1.70.45(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提高练习 4、教材第13页第2题 一幢大楼有21层,每层高2.84米。这幢大楼约高多少米?(得数保留整数) 5、教材第13页第3题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很大,它的质量相当于6头5.85吨重的大象,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有多重?(得数保留整数)拓展练习 6、两个因数的积保留一位小数的近似值是6.8,准确值可能是哪些数?学生思考 四舍:6.80,6.81,6.82,6.83,6.84 五入:6.75,6.76,6.77,6.78,6.79 (设计目的: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让学生掌握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总结 同学们在本节课表现得真棒!你能谈一谈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吗? 师:求积的近似数,我们先算出积,再根据题目要求,按“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六、板书设连乘、乘加、乘减说课稿一、说教材 已经学习了求一个小数乘法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三、说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提高小数混合运算的能力。4、教学重难点:讨论解决问题中出现的不同解题思路,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五、说教学流程(一)、情境导入(课件出示图片)师:这是什么地方?(图书室)为了使同学们有更好的阅读环境,学校打算重新装修图书室。在设计方案的过程中,总务处的两位老师碰到了一个实际问题。是什么呢?我们来听一听。(课件播放两位老师对话)教师1:“学校图书室的面积是85平方米。”教师2:“用边长0.9米的正方形瓷砖铺地,100块够吗?”(二)、探究新知1学习连乘。师:能不能口算判断一下“100块砖够吗?”(不够)师:怎么想的?生:一块砖的面积是0.9乘.9等于0.81平方米,再乘100块等于81平方米,比85平方米小,所以不够。师板书:0.9.9100 0.81X100 81(平方米) 2学习乘加。师:100块砖只能铺81平方米。那大家能不能估一估,大约多少块砖够铺85平方米的图书室?生1:我估计110块够铺图书室。生2:大约105块。生3:108块。师:这位同学估计110块够铺图书室地面。请你列式计算,验证一下他的猜测是否正确。(学生计算,师巡视,指名板演)生1:0.90.9110 生2:0.811081 0.81110 8.1十8189.1(平方米) 89.1(平方米)请学生介绍解题思路。师:(指生2)这位同学利用了前面的计算结果,用10块砖的面积加上100块的面积就是110块砖的面积了。思路很巧妙。3学习乘减。师:还有同学估计铺图书室大约需要105块砖,同学们能不能也验证一下?(学生计算,师巡视,指名板演)生1:0.90.9105 生2:0.815+81 0.81105 4.0581 85.05(平方米) 85.05(平方米) 生3:89.10.815 89.14.05 85.05(平方米)组织交流:(指生1、生2)这两种思路前面已经出现过,能明白吗?(指生3)谁能猜出这个同学是怎样想的?(学生回答)4总结方法。师:同学们思维相当活跃。解决同一个问题出现了这么多不同的策略。概括一下,用了哪几种方法?生:连乘、乘加、乘减。(出示课题)师:今天学习的连乘、乘加、乘减跟以前的有什么不同?(算式中有小数)你觉得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运算顺序怎样?生:和整数的连乘、乘加、乘减运算顺序一样。(三)、巩固拓展1大家来编题。师:请你编一道连乘或者乘加、乘减的计算题,写在题卡上。要求正面只写题目,背面写出题目和计算过程,作为你的参考答案。学生编题后,收集题卡。师:平时大家都是做老师出的题,今天想不想做我们同学们自己出的题?(抽取3张题卡,出示题目,学生计算)组织交流:小组同学互相检查,分析计算错误的原因,对照出题同学的参考答案。师:在计算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的时候,你提醒大家注意什么?2解决实际问题。(1)教材第13页第5题。(2)教材第14页第6题。(3)“堤路园”是南宁市新建的交通干道。其中江南段约长21千米,江北段的长度是江南段的14倍。“堤路园”总长多少千米?3预测身高。师:我们用小数连乘、乘加、乘减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小数连乘、乘加、乘减还可以帮助我们预测自己的身高,想不想试一试?出示公式:男孩成人后身高范围:父母身高总和0.51.03父母身高总和0.51.08女孩成人后身高范围:父母身高总和0.50.93父母身高总和0.50.98学生计算后交流结果。六、板书设计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说课设计一、说教材:应用乘法运算定律,使一些小数乘法计算简便。教材分两个层次编排:1、结合具体算式说明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2、应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小数的简便运算。三、说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初步体会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中仍然适用。2、能运用乘法运算定律使小数计算简便。教学重点:通过导学案,让学生经历自学,观察与发现规律,解读例题,思考与运用规律的数学活动过程,初步理解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小数乘法同样适用,能主动运用有关的运算定律进行小数的简便计算。教学难点:学生通过观察能找出正确的简便算法。四、说教学过程:根据小学高段学生学习能力和分析理解能力强的特点,我采用复习探究猜想验证应用提升六个学习阶段完成本课教学设计。 一、引探准备师:孩子们,今天我们先来进行课前比赛,看谁的知识学得棒。第一轮:看谁算得对(口算)。254 2.54 250.4 0.2541258 12.58 1250.8 0.1250.8学生开火车口答(复习整数和小数乘法,为后续学习打下伏笔)第二轮:看谁算得巧25734 681258 125(10+8)学生独立完成,请学生上台板演师:说说你是怎样算的?运用了什么定律?25734=25473.(乘法交换律)=10073=7300681258=68(1258)(乘法结合律)=681000=68000125(10+8)=(12510)+(1258)(乘法分配律)=1250+1000=2250(师板书运算定律)。二、独立探究:1、激疑师:(在原式上加小数点变为小数乘法)学生发现整数乘法变成了小数乘法。0.257.34 6.81.258 1.25(10+8)提问:你准备怎样算?学生仿照上面的整数简便运算直接用了相同的简算方法。2、质疑师:对于小数乘法,能应用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吗?生:(齐声)能师:这么肯定!怎么知道的?生:猜的师:猜想不一定是对的还需要验证?怎样验证?生1:计算算式两边不是相等。生2:利用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验证。生3:利用小数的性质来验证。3、验证师:请动笔算算,利用定律得到的算式与原式是否相等。学生独立计算,汇报结果。通过笔算发现:计算验证所得的结果都与应用简算求得的结果一致。(课件演示)三、团队探究1、明确要求:师:对于数学知识,一个例子不足以说明问题,接下来让我们发挥集体的力量,在小组内交流发现,并请小组长作好记录。(出示小组合作要求:说一说:说说你对每个定律的理解。写一写:根据每个定律写一个小数乘法的例子。算一算:算出两边算式的结果,看是否相等。议一议:通过举例,你有什么发现?)2、小组合作:小数乘法运算定律的探究报告单学生小组活动,填写报告单,23个学习小组上台板演。四、师生交流1、汇报:师:仔细看看这组同学的成果,其余组有什么补充?2、小结师:我们通过实例推导了,乘法交换律适用于小数乘法也就是整数乘法运算定律 同样适应小数。通过实例,学生发现在小数中应用整数的运算定律所得的结果与直接笔算所得结果完全一致,从而发现整数的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小数。(板书课题)。五、实践应用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明确了小数中应用整数的运算定律所得的结果与直接笔算所得结果完全一致,说明整数的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小数。那么现在我们就来利用整数的运算定律使下列计算变得简便。1、快乐填一填:0.254.7844.78( )0.65201 + 0.0340.50.6 ( )1020.45 ( + )要求学生自主选择一组习题,完成后和同桌讨论,说说自己使用相关定律进行简算的理由。抽学生口答先说括号中应填的数,再说出对应的运算定律。重点要求学生阐述自己的计算过程和选用相关定律的依据。学生在能运用定律进行小数乘法简算时,能否快速正确判断简算方法成为训练的必须,因此我设计了以下环节:2、抽数游戏运气题规则:四组各选一名学生上台到信封里抽一个数,抽到这个数只能放到本组算式里,看能否组成一道能简便的算式第一组:0.258.5( )第二组:1.28( )0.728.6第三组:0.85( )第四组:3.1299+( )(8.6 4 3.12 99)由于是从这四个数中任意抽取,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观察,再抽数。师:想一想:你希望你们组抽到几?为什么?学生抽数,贴好。学生可能抽取到的数不能与算式进行简便运算。同时有可能抽到的数学生不能第一时间准确判断能否进行简算。此时教师则要注意调动全班学生进行思考和补救。师:你为什么叹气?师:这次运气不好没关系,我们可以凭聪明才智改变运气。眼光题:规则:四组各选一名学生上台到选择填写四组数据,根据自己的判断放到合适的算式里组成一道能简便的算式0.25( )0.477.5( )6.50.1250.25( )18.4101( )(0.47 3618.4 8)师:这次大家满意吗?这些算式怎样简算呢?动手算算。3、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该服务于生活,接下来“灵活用一用”:师:该怎样计算?同学们先动脑想想, 动手算算。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内交流想法师:哪种方法最简便?4、数学学习要面向全体学生,也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为了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我出示了思维训练巧算:4.70.35+0.476.5师:看到这道算式,想到什么运算定律?能不能直接用?缺少什么条件?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想法。六、本课学到此时,知识结构的梳理尤为重要,于是进入拓展延伸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我们是怎样获得知识的?五、说板书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6.81.258=6.8(1.258)(乘法结合律)=6.810=681.25(10+8)=(1.2510)+(1.258)(乘法分配律)=12.5+10=2.250.257.34=0.2547.3.(乘法交换律)=17.3=7.3(板书设计简洁,内容一目了然,比较直观的呈现出本堂课所学内容,凸显了教学重点,且该板书的形成来源于学生的归纳总结,因此能够较好的被学生消化和吸收。同时遵循了课堂中学生是学习主体这一理念。)六、教学反思这堂课最突出的特点是老师把这堂数学课变成了一个学生收获的乐园,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充当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着和合作者。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改变学习方式成为最常听到的词语之一,课堂教学中如何让课堂变得开放、生动,如何让学生乐学、爱学、乐于探究,并且感受到成功,成了老师们努力探索的重点。我是这样做的。小数除以整数说课稿一、说教材教学内容是在整数除法的意义,计算方法,小数的意义、性质,小数加减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也是为今后学习小数除以小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及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学习打下基础。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让学生初步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笔算,并能对其中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三、重点:初步理解并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难点是:理解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算理。说教学过程 1、复习引入 363 = 546 = 1206 = 2、填空 0.2里面有()个十分之一 0.45里面有()个百分之一1里面有()个十分之一 2.4里面有()个十分之一设计意图:回忆整数除法的意义,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为小数除以整数的学习搭建认知桥梁。2、情境导入在这个环节中,我出示了教材中“体育锻炼”的生活情境,拉近数学知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并使学生体会到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1、初步理解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研究的重点,当重点突破。(1)解答上面的问题,他每天要跑多少千米?学生独立列式,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下,理解小数除以整数的意义和整数除法的意义一样。(2)适时点拨,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在计算得数时,遇到了问题。(3)关注新知,透彻理解。你是怎么算的?展示各种算法。通过发问引发学生的讨论,使学生理解算理。“怎样把它转化成我们学过的整数除法?”(4)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计算方法。(5)在交流中,教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畅谈自己的算法与想法,及时掌握学生不同的思维生长点和认知区别。教师充分尊重学生,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创造性地参与到计算的探索过程中来,把各种不同的算法与想法展示给全班学生,让其产生思维的碰撞与冲突,为其留下思维的空间。(6)对各种算法做初步的判断。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一种简便的算法,直接用小数除以整数。指导学生列出的竖式22.44后,老师用纸盖住被除数小数点后面的4,问学生224会计算吗?学生算出后,提问这余下的2表示什么呢?20个个十分之一或者2个一,这是把盖住的纸揭去,并且把小数点后面的4写在2的后面,问学生:24又表示什么呢,学生讨论后回答:24个十分之一。教师接着问:用24个十分之一除以4,每份应该是多少呢?(每份是6个十分之一)怎样在商上面表示6个十分之一呢?(在6前面点上小数点)最后引导学生说出在竖式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是对齐的。2、进一步理解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巩固新知请同学们自己列出算式73.89 =4.2课堂练习 6.255= 26.44= 14.77= 4、回顾小结让学生畅谈收获,总结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总之,本课力求让学生主动参与多,以计算技能的培养为主,以正确计算为最终目标的教学方法,而是始终关注学生的发展,创设各种条件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产生、形成、发展、运用过程中,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讨论、合作交流和探索,去发现和小数除法的算理和算法,从而使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使学生的情感、态度、学习思维能力、合作探究能力进一步得到培养和发展。一个数除以小数说课稿一.说教材本课时是在学生掌握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小数除以小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及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目标 理解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算理,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能正确口算、笔算相应的试题。重点: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难点:理解“被除数的小数点位置的移动要随着除数的变化而变化”。商的小数点的位置以及除法竖式的写法四.说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说说去掉下列各数的小数点后,原数扩大了多少倍?3.7 4.02 14.2 8.007 0.0052、根据368412307,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并说明理由。368412( )368.41.2( )3.6840.012( )0.36840.0012( )说说被除数、除数和商之间有什么变化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二)探究算理 归纳法则1学习例5:奶奶编中国结一个要用0.85米丝绳,有7.65米丝绳,可以编几个?(1)学生审题列式:7.650.85(2)揭示课题:这个算式与我们以前学习的除法有什么不同?(除数由整数变成了小数。)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个数除以小数”。(板书课题:一个数除以小数。)(3)探究算理。小组合作探究:1、怎样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根据是什么?2、转化后怎样确定商小数点的位置? 3、除数转化为整数时,遇到被除数的位数不够时,该怎么办?学生试做:板演学生做的结果,并由学生讲解:讲算理:(为什么把被除数、除数分别扩大100倍?)把除数0.85转化成整数85,扩大了100倍。根据商不变的性质,要使商不变,被除数7.65也应扩大100倍是765。小结:这道题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把除数转化成整数? 利用商不变的性质。集体归纳总结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一看:看清除数有几位小数;二移:把除数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同时向右移动相同的位数,使除数变成整数。当被除数位数不足时,用“0”补足。三算: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方法计算。(三)展开练习 深化认识1 数学课本上做一做:2. 被除数和除数位数不相同的的情况:小结:今天学习了些什么?学生总结。(四) 布置作业 五、说教学得失通过教学我认为我做到了以下几点:1、很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学生都能正确的掌握除数是小数计算方法。2、做到了迁移、类比的数学学习方法,让学生能更好地进行学习新知。有以下两方面没有做好:1、在教学时对学生现有知识掌握度估计过高,练习题出的骗难,学生不会,导致课堂松懈。2、应该注意学生的学情,根据学生的实际来辅助学生学习。商的近似数说课稿一、说教材这一部分内容是在学习小数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二、说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截取商的近似值的方法,能按要求在小数除法的计算中正确地截取商的近似值。并且能够灵活的处理问题。三、说教学重点、难点:1、会根据实际需要求商的近似值。2、理解求“积的近似值”与求“商的近似值”的异同。五、说教学过程本课教学主要分以下几部分来进行教学的(一)复习铺垫通过复习和谈话,既回顾了上节课的内容,又揭示了这节课的学习内容,为今天本堂课的学习内容作准备,为学生完整地认识取商的近似值作铺垫。(二)自主尝试多媒体出示例题7的情景图学生通过读题列式,尝试计算来初步探究问题这里多媒体出示生活情境图,为的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到数学探索活动中去,并在数学探索活动中,体会数学的实用价值,获得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整个过程是让学生自己充分思考、判断、推理,由实际生活知识引入到所要学的内容,并在从中悟出其中的道理。(三)展示交流集体交流:你遇到了什么困难?我们如何解决?让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语言是思维的载体,交流不仅使学生明确了取近似值的方法,而且在交流的过程中使学生感悟到取近似值的方法以及规律。(四)点拨探索师生在共同板演竖式计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讨如何求商的近似值的解决方法。需保留几位小数?除的时候该怎么办?帮助学生总结出取商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比较求商的近似值和求积的近似值的异同点:根据学生的接受情况,还可以介绍一种简便的方法,即除到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后,不再继续除了,只把余数同除数做比较,若余数比除数的一半小,就说明求出下一位商要直接舍去;若余数等于或大于除数的一半,就说明要在已除得的商的末一位上加1。让学生知道:不断学习,就要不断总结。因为总结能使我们的认识更加深刻。通过归纳、整合知识,让学生明白如何求商的近似值,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内化。(五)演练拓展反馈练习是通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来检验的;巩固练习是通过一个求商的近似数的表格来进行的,鼓励学生比快,并且介绍好的方法;在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拓展练习,提高学生的理解、分析,活学活用知识的能力。(六)课堂小结教学反思数学源于生活,本节课从生活的“真实”入手,从自然引入,还情境为生活本来的面貌,给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自由表达的空间, 让学生情入生活、心入生活,在真实化的情境中体验、感悟数学知识。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循 环 小 数 说 课 稿一、说教材 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初步理解循环小数、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的意义,能正确地区分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了解循环节的概念和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教学重点: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教学难点: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三、说教学程序:(一)从生活现象中,感知“循环”1、首先采用聊天的形式引入,问学生最喜欢星期几?为什么?学生自由发言后,教师提问:这个愿望可能实现吗?为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星期一、星期二、一直到星期日,一个挨一个按一定的顺序出现,我们把它叫做“依次”,(教师板书:依次。)一个星期之后又是星期一、星期二至星期日,是“重复出现”,(板书:重复出现)之后又是星期一、星期二至星期日是“依次不断重复出现”,(完整板书:依次不断重复出现)2、然后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还在哪些地方见过这种“依次不断的重复出现的”的现象。 学生举例后教师小结:生活中象这种“ 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现象很多,我们把这种现象还可以叫做(循环现象,板书:循环)【采用聊天的形式导入,使学生感到特别亲切,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将生活与数学融合在一起,使学生很容易理解“循环”的含义,从而为后面学习新知作好的铺垫。】(二)从数学现象中,认识“循环”师:生活中有很多这种循环现象,那数学王国中有没有这种现象呢?(及时从生活问题中提炼出数学问题。)1、 从乌龟和蜗牛的速度中发现“循环”现象(1)首先出示乌龟和蜗牛图,问学生:你们知道乌龟、蜗牛的速度各是多少吗?乌龟6分钟爬70米。蜗牛11分钟爬9.4米。让学生估算这两种动物的速度,培养估算能力。接着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信息独立计算,提醒学生如果遇到问题,先自己思考,然后在小组内讨论,同时请两名学生板演。小组讨论后指名汇报:在计算中遇到了什么情况?出现了什么现象或规律? 利用课件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2、小结并揭示课题:象11.66、0.85454这样的小数我们也给它取个名字?叫(循环小数,板书课题)3、补充完整“循环小数”的概念4、在学生用自己的话归纳出了什么是循环小数之后,让他们看书学习第28页,解决以下问题: (1)什么是循环小数?你觉得重点词语有哪些?(2)什么是循环节? (3)怎样简便写出循环小数? (4)怎样读循环小数? 学生反馈交流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划出重点词并板书简写。 【让学生在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认识了循环小数,使学生全面参与新知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真正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和做数学的价值,感受到数学的美,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再学习。】(三)从数字乐园中,理解“循环”1、下面哪些小数是循环小数?为什么?如果是,说出它的循环节,并将它写成简便形式。0.43561 2.3535 4.1212 7.432432 1.02525 0.1534342、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哪些是循环小数?将循环小数表示出来。(课本29页第1题。)5.79 58 6.643.3 【在学习新概念后,紧接着安排这两道直接应用新概念的练习,以达到及时强化记忆、巩固概念的目的。】(四)第四个环节是:从辨析探索中,区分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出示:1516 1.57 4.51.8 3.72.2【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从个别到一般,为了更好地区分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我在课本给出地两道除法算式的基础上,增加为四道算式。】要求四人小组分工合作每人计算一题,计算后讨论:两个数相除,如果不能得到整数商,所得到的商会有哪些情况?小组讨论后再看书28页,自学什么有限小数、什么是无限小数。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小数包括有限小数、无限小数。【让学生自主探究,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五)从练习实践中,巩固发展和创新1、判断下列各数哪些是有限小数,哪些是无限小数,哪些是循环小数。2、解决问题?(1)小萱家去年11月电费413元,想一想,平均每天用电多少元? (2)每套童装用布2.2米,50米布可以做多少套童装?师:从刚才的题目中你又懂得了什么?小结:对于循环小数,有时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取它的近似值。(六)从质疑问难中,畅谈收获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或什么疑问?解决问题说课稿一、说教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数量关系及解决问题的经验,用生活中常见的滴水龙头为例题来学习,主要是呈现生活情景,提供生活信息,收集、整理数学信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解决类似归一、归总的实际问题。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运用小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重点:能正确运用小数除法,培养观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难点:培养学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五、说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景、收集信息1、以与学生谈话的方式,引导学生说说在生活中有没有见过这样的情景,如果你家滴水龙头未关紧或忘了关,会浪费多少水,假设:小戴家有3个滴水龙头上周因为未关紧流失了725.76千克的水。那么请问小戴家平均每个滴水龙头一天流失多少千克的水呢?2、导入: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帮助小戴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出示课题:解决问题。(设计意图: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类似归一的实际问题生活中素材很多。创境激趣,把学生带入到实际生活中,突破了数学教学的封闭状态,拓展了学生学习的时空,将课内外结合起来,将学生置身于一种动态、开放、多元的学习环境中,使学生逐步丰富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二)、整理信息 、提出问题1、出示例题:小戴家有3个滴水龙头上周流失了725.76千克的水。(1)大家能从中得到什么数学信息?引导学生挖掘题中隐含的重要信息“上周”, 提问:“上周”是什么意思?告诉我们什么条件?(上周实际是告诉我们“7天”这个隐藏的条件。)(2)提出问题:小戴家平均每个滴水龙头一天流失多少千克的水呢?(设计意图:创设提问题的情境,体会提问题在生活中的应用,提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感受数学问题在生活中的存在。)(三)、自主合作、探究问题1、深入分析(1)教师:现在同学们能计算出每个滴水龙头1天的流失量吗?引导学生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2)想一想:可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结合课本上的相似例题11提示 。2、学生结合信息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帮助学生从量的角度对数量进行分析,自主得出答案。(教师巡查,确定学生发言)(设计意图: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数学交流,激活学生的思维,拓宽学生的思路,把握小组合作学习情况,创设恰当氛围,组织学生交流,并同时引导学生用适当的方式理解数学问题。组织引导各小组提出不同的方法,发现新的思路、方法及时扩散,并给予及时评价和指导)(四)、交流方法、 解决问题1、指名说板,呈现不同的解题过程。第一种:可以先算1个滴水龙头一周滴水的流失量 725.763=241.92(千克)再算平均1个滴水龙头1天流失多少千克的水。241.927=34.56(千克)答:每个滴水龙头一天流失34.56千克的水。第二种:可以先算3个滴水龙头一天滴水的流失量 725.767=103.68(千克)再算平均1个滴水龙头1天流失多少千克的水。 103.683=34.56(千克) 答:每个滴水龙头一天流失34.56千克的水。2、小结:分析问题时,我们要弄清楚题目的数量关系,再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解答。解答的每一步是求什么,心中都要很清楚。(设计意图:将小组共同的认识成果转化为全班共有,激励创新,拓展思维。呈现学生的不同解法,让学生在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后,享受成功的快乐。形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验成功,发现问题的良性循环。让学生学会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又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走向更广阔的空间。)(五)、尝试训练、反馈评价1、出示课本例题11 张燕家养的3头奶牛上周的产奶量是220.5千克,每头奶牛一天产奶多少千克?(1)先让学生自己独立分析题目的数学信息并提出问题。(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完成课本空白练习。(3)小组交流,集体订正。2、出示“做一做”的情景图 小毅家上个月的用水量是14.5吨,每吨水的价格是2.50元.小毅家有4口人,平均每人付水费多少元?(1)先让学生自己独立分析题目的数学信息和问题。(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完成练习。(3)小组交流讨论,着重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设计意图:教师为学生创设充分自主探究的空间,帮助学生进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