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字八法”专题之二:勒法和策法黄简讲书法.doc_第1页
“永字八法”专题之二:勒法和策法黄简讲书法.doc_第2页
“永字八法”专题之二:勒法和策法黄简讲书法.doc_第3页
“永字八法”专题之二:勒法和策法黄简讲书法.doc_第4页
“永字八法”专题之二:勒法和策法黄简讲书法.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永字八法”专题之二:勒法和策法黄简讲书法 這是目前網絡上頗受好評的書法講座香港“黃簡藝術工作室”出品書法初級課程筆法課件認為,書法的三大要素,就是筆法、筆勢和筆意。黃簡老師追根溯源,探究王羲之書法之奧秘,向現代學習者進行系統的講授。尤其適合書法愛好者自學。第三十三集勒法和策法一横二法筆記1.永字中的横笔好,继续讲解“永”字八法。今天讲“永”字中的横笔。永字中有几个横笔呢?这要看看它是怎样演变而来的。篆书中的永字是没有横笔的。演变成隶书就有三个横,第一横后来缩成了点,隶书的一横变成一点很常见。在真书产生以前,草书中早就有这样的例子了。譬如“夏”字的第一横变成草书,那就是一点。“示”字边第一横到了草书也用一点。“永”字三横,去掉第一横用点,还剩下两横,直到今天,标准体(就是印刷体),“永”字还保持这两横。这样一来就出现了重复笔画,“永”字八法变成“永”字七法了。好在书法是手写体,不是印刷体,在书法中这两横是做了艺术处理的。举例来说,从王羲之兰亭序中的“永”字来看,上面一个横,基本上是平放的,六号位,下面一个横,是斜置的,三号位,俗称一挑。但这样的讲法还是不大好,为什么呢?你看智永千字文中的“永”字,他写这两横的方向,就是差不多的,都是三号位。而且讲笔画姿态,属于笔势,不属于笔法。你看智永的弟子虞世南,写这两笔的走势就和老师不同。很显然,当时没有什么规定。到张旭训练学生,“始弘八法”,这两笔才做了规定。“永”字八法是讲授笔法,所以这两横主要是从笔法上区分的。尖锋线和侧锋线从笔法上怎么分呢?很简单,一枝毛笔两个锋,一根用尖锋去写,另一横用侧锋去写,区分尖锋、侧锋是用笔的根本技法。“永”字八法正是从这一角度来区分两个横的。2.勒和策我们来看看玉堂禁经怎样规定这两横的写法。第一个横是“永”字八法第二笔,用尖锋写,叫“勒”。玉堂禁经这样说:“勒不得卧其笔。”什么叫“卧”?就是躺下、伏倒。毛笔一卧倒,当然就是用侧锋了。这里说“勒不得卧其笔”,那就是“竖管直锋”。玉堂禁经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写勒用尖锋不用侧锋。用尖锋写,就是趯锋,又称鳞勒。所以这一个叫“勒”,就是指鳞勒。第十七课已经讲过了。根据韩方明等人的记录,“永”字八法不是张旭的发明,它在汉末已经有了。张旭只是重新解释了“永”字八法,你看唐初李世民笔法诀,关于“勒”有三句话:“为画必勒,贵涩而迟。”“勒不得卧其笔,须笔锋先行。”这两句的意思,17课中解释过了,下面还有一句,“合勒处勒,士字是也。”这是说应该用鳞勒的地方就要勒。好像“士”字有两横,其中一横就可以用勒。“永”字八法第二个横,是第五笔。用侧锋写,名叫“策”。玉堂禁经这样说:“策须背笔”。(还有一个注:仰而策之。)前一句是讲用笔技法,后一句是讲走势,向上走,称为仰。什么叫“背笔”?你看得见的笔锋是“面”,你看不见的,就是笔锋的“背”。当你写“策”的时候,是向三号位走,行笔“仰而策之”,用的就是笔锋之背。这句话一讲,意思也说明确了,策是用侧锋写的。唐太宗笔法诀,关于“策”,也有两句话:第一句是“策须仰策而收”,没有说“背笔”,只说向上。也就是只说了笔势,没有说笔法。第二句“合策处策,年字是也”。这“年”字有三横,究竟是哪一横应该策,没有说清楚。张旭删繁就简,补充了“背笔”,也讲了笔势,意思就比较完整了。简言之:永字八法中有两个横,勒和策。勒指鳞勒,用尖锋写,也就是趯锋。策指向上,仰而策之,用侧锋背面写。3.勒的写法我们现在来具体讨论一下,勒是怎样写的。3.1勒的起笔勒用尖锋线,以前说过。下笔可以直下,称为驭锋。直下理论上得到一个圆点,然后把这个圆点移动,那就是鳞勒了。但是讲到具体写“永”字,第一点写完后,尖锋移动到第二笔,手腕在空中做的是平移动作。这时候下纸很难垂直,像这样的情况,就要有个变通。先用侧锋入纸,然后扶直笔心趯锋。从理论上说,入纸起笔可以用两面换、三面换、藏锋、蚕头,但经常见于写“永”字的,是两面换。王羲之兰亭序中的“永”字,以及智永真草千字文中的“永”字,都是两面换起笔,这是最常见的。3.2勒的行笔不过请注意,他们这两个横,行笔都是用侧锋。下面的策,也是用侧锋的。到了唐代,有些书法家写的“永”字,用尖锋就多起来了。你看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等等。他们“永”字第二笔这一勒,就是用尖锋的。至于行笔的方向,向六号位还是向三号位,反而次要。张旭和他们的年代比较相近,“永”字八法的改进可能就是受他们的影响。“永”字八法详说有这样一段对话,学生问:“勒不言画而言勒,何也?”就是说:“为什么不叫横画,要改成叫勒?”老师回答说:“今止言画者,虑在不趯,一出便画,则锋拳而怯薄也。”就是怕你一行笔没有趯锋,“锋拳”就是笔锋弯曲起来,结果线条变成了扁平的侧锋线。容易产生“怯薄”的毛病。老师又说:“夫勒者藉于竖趯,趯则笔劲涩,无其流滑,微可称工矣”。这是说“勒”用竖管趯锋,趯锋可以避免流滑。可见“永”字八法这一笔意在训练用尖锋。3.3勒的收笔尖锋线收笔,在17课中已经讲过了,大家可以去温习一下。因为尖锋和纸面有摩擦力,趯锋时笔心会有一些弯曲,收尾时,只要做一个扭直笔心的动作就可以了。4.策的写法第四讲,讲讲策的具体写法。4.1策的起笔王羲之兰亭序中的“永”字一策,三面换起笔,智永真草千字文“永”字的策,是两面换起笔。两面换和三面换,实际上是差不多的。三面换只是入纸早一点,所以多一段。两面换比三面换慢一点入纸,少了一段,仅此而已。4.2策的行笔策的行笔,是用侧锋。而且刚才讲过,是用侧锋背后的一面写出来的。从王羲之和智永这两个字来看,用侧锋是拖不是推,有些书认为是推,我不赞成。4.3策的收笔“策”的收尾,很多人心目中的“策”,就是尖尾巴的一挑,其实我前面讲了,“永”字八法中的“策”,只是向3号位的横笔,尾巴未必是尖的。尖尾巴只是一种情况,也可能是圆尾巴。王羲之和智永写这一笔“策”,收尾都有一个很大的节点,用来连接下一笔长撇。有关怎样连接的问题,这个我今后会讲解。5.练习现在布置一个练习。为今后写“永”字做准备。一横有各种各样的写法,以阴符经中这两个“三”字为例,一共六个横,六横全部不相同。通常短横比较粗一点,用侧锋写,长横比较细一点,用侧锋一分笔或者尖锋写。张旭写横也是这样,注意他的长画用尖锋写。非常结实,绝无怯薄的毛病。我们也来试一试,请你写一个“二”字。 第一笔短画,两面换起笔,用侧锋拖,顿笔收圆尾。第二笔长画,两面换起笔,扶直笔心趯锋行笔,最后收直笔心。好,先来写中线。第一笔,左右左右,等下这一笔用侧锋写。第二笔,左,竖直笔,好,趯锋,扭回来。好,现在加粗点。左右左右,顿笔写圆尾。第二笔,左,竖直笔管,趯锋,到最后扭回笔心,笔心直了,就可以了。看看这是刚才写的。反面可以看到鳞勒的情况。本节要点:张旭的“永”字八法两横为勒和策。勒用尖锋线,竖管趯锋。策用侧锋线,用侧锋背面拖。思考题:“勒”的方向,是不是一定要向六号位?尖锋收尾可不可以加其他动作? “策”的方向,是不是一定要向三号位?它可以用挫笔收尾吗?黃簡講書法初級課程筆法(点击标题即可观看视频内容)基本理论01、為什麼大部分人學習書法不成功02、到底什麼是書法03、學書法應該從哪裡入手04、王羲之的偉大之處05、王羲之筆法的兩大核心秘密06、書法的基本要素是什麼07、書法教學系統和課程安排工具介绍08、誰是毛筆祖師爺?09、古人如何製作毛筆10、毛笔的选购和保养11、中國古代的制墨史12、如何选墨与磨墨13、什么是“墨法”用锋专题14、如何执笔?15、怎样用腕?16、锋从何处来?17、尖锋线的本质18、何谓八面出锋?19、侧锋线的本质,什么是挫笔?20、什么是换笔心?21、中锋与侧锋运笔专题22、什么是运笔?23、横的写法(上)24、横的写法(下)25、竖的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