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页码1.0.范围22.0.强度要求.22.1前向/后向20G试验.23.0.后向座椅靠背力矩试验.34.0.座椅安全带锚具试验1.45.0.座椅安全带锚具试验2.66.0.座椅靠背使用人保护试验.77.0.头枕试验.87.1静态试验1(头枕刚度).87.2静态试验2(最大头枕强度).97.3动态试验.98.0.供应商职责.11试验项目各国规定/标准东盟(ASEAN)范围内日本NAS欧盟(EU)ADR前向/后向20G试验无J.S.R22FMVSS207CMVSS207ECER17EU指令ADR3后向座椅靠背力矩试验无J.S.R22FMVSS207CMVSS207ECER17EU指令ADR3座椅安全带锚具试验MS75J.S.R22(JIS4604)FMVSS210CMVSS210ECER14EU指令ADR5后排座椅靠背使用人保护试验无J.S.R22FMVSS201CMVSS201ECER17EU指令ADR3头枕试验无J.S.R22(JISD4605)FMVSS202CMVSS202ECER17;25EU指令ADR221.0.范围1.1本规范规定了汽车座椅的通用强度要求。如有必要提供不同于本规范内容的信息,则应将此类信息添加到适用规范控制文件以及相应的规范控制图纸中,并且此类信息的优先级应高于本规范中的相应内容。1.2开发测试期间,座椅试验必须使用本规范,而不是下表中列出的各国立法规定的试验。但是,在量产测试过程中,应按照各规定试验要求进行座椅试验。2.0.强度要求2.1前向/后向20G试验2.1.1试验方法和前提条件1)将座椅组件固定在夹具上,进行台架试验。2)如果座椅配备有安全带锚固装置,则本项试验应包括此装置。3)前向和后向试验应只使用一件座椅组件试件。试验顺序为,先进行前向试验,然后进行后向试验。4)前向/后向试验中,座椅位置应分别符合以下2种情况。a)前向/后向位置:距离最前端位置的第一个槽口。(滑轨强度最不利的位置)b)前向/后向位置:距离最后端位置的第一个槽口。(滑轨强度最不利的位置)5)如果车辆配备有座椅下托盘,则应按照规范控制图纸上规定的下托盘负载要求对托盘施加试验重量。为了稳固试验重量,应使用橡胶板,且应采用螺钉将橡胶板固定在托盘上。运用公式0.2710e-3托盘体积=重量(kg)(仅为参考值)计算试验重量。加速度(G)6)如果座椅结构处于座椅强度最不利的位置,则应进行本项试验。如果座椅配备有解吸机构且座椅符合PES-1139规范第2.1.2(4)、2.2.2(3)条的要求,则无需在这种座椅结构条件下进行试验。7)如果因座椅结构的变更(如进行了折叠和翻转操作)而存在座椅接触前排座椅的危险,则应在前向座椅强度最不利的位置上进行前向20G试验。如果存在有关座椅最不利位置的争议,则应与宝腾公司协商。2.1.2.进行脉冲试验在如下加速度脉冲曲线的范围内进行本项试验。如果施加的加速度脉冲不在此范围内,则应与宝腾公司协商确定重力(G)加速度。两种情况下,必须维持20G的加速度且至少保持36毫秒的时长。2.2.试验要求1)不得存在干扰座椅骨架或其调节装置的功能的过度变形、裂缝或裂口。2)如果座椅配备有靠背倾角锁定设备之类的上锁机械装置,则试验过程中以及试验结束后,应用座椅部位必须位于锁止位置。.3)试验结束后,对于图样上提供了向前倾斜座椅靠背或向后滑动座椅的功能从而促使后排乘客进入/出来的任何座椅,应按照图样的说明进行操作。如果无法在所有区域上进行操作,则必须与宝腾公司商讨试验结果从而获得认可。4)不应将座椅下托盘从其储存位置处移开。5)与座椅连成一体的扶手不应离开收起位置。对于配备有扶手的后排座椅,只要不对乘客造成危险,试验期间,扶手可以离开收起位置。3.0.后向座椅靠背力矩试验3.1.试验方法和前提条件1)将座椅组件固定在夹具上,进行台架试验。如果宝腾公司要求在安装在车身中的座椅进行试验,则应遵循本规定。2)座椅必须处于最后端的条件下。前向/后向位置垂直位置情况1最后端位置最低位置情况2中间位置最高位置情况3从最前端位置或前排最前端位置返回时的第一个槽口(滑轨强度最不利的位置)最高位置SgRP周围的力矩(Nm)前座735后座6364.1.2.必须在下表所示第3类座椅位置上进行试验。3)负载条件a)在上横杆的中心施加下表所示SgRP周围的力矩,时长3sec。(允许运用刚性构件强化加载点)b)进行台架试验时,应同时对各乘客位置的座椅施加此负载。对于50/50对半分开,中心为SgRP且无加载点的座椅,应在加载位置上施加如P下数值的负:负载载。F:标准力矩L:加载位置3.2试验要求1)不应存在干扰座椅骨架或其调节装置的功能的过度变形、裂缝或裂口。2)如果座椅配备有靠背倾角锁定设备之类的上锁机械装置,则试验过程中以及试验结束后,应用座椅部位必须位于锁止位置。3)试验结束后,对于图样上提供了向前倾斜座椅靠背或向后滑动座椅的功能从而促使后排乘客进入/出来(如双门车辆)的各座椅,应按照图样的说明进行操作。如果无法在所有区域上进行操作,则必须与宝腾公司商讨试验结果从而获取认可。4.0.座椅安全带锚具试验14.1.试验方法4.1.1.试验条件1)将座椅组件固定在夹具上,进行台架试验。2)运用具有适用本项试验较高强度的定制织带。3)调整座椅安全带和锚具的布局,使其符合实际车辆规范。4)带扣、安全带导向装置以及与座椅连成一体的牵引器不必符合实际车辆规范。座椅方向2P安全带(kN)3P安全带(kN)前向22.313.5后向95.4侧向22不适用座椅负载20座椅重量20座椅重量L1、L2L高于120mm高于350mm负载4.1.3.加载要求a)必须按照下表的说明施加负载(标准规定负载的120%)b)负荷曲线图如下图。如果负载位于规定指定的范围内,则应与宝腾公司协商。标准规定负载1.20标准规定负载1.05约100daN的预载荷时间负载应与各国规定指定的值相同。c)进行台架试验后,应同时对各乘客位置的座椅施加此负载。4.2.试验要求4.2.1.试验过程中和试验结束后,不应存在损害座椅安全带锚固装置强度的裂开、裂缝或变形。4.2.2试验过程中和试验结束后,不应存在可能造成座椅安全带撕裂的锐边部位。4.2.3试验结束后,有效下安全带锚具的位置应符合下图中的尺寸。座椅安全带拉力(kN)4.2.4试验过程中和试验结束后,有效上安全带锚具的位置应符合如下要求。(在肩部锚固装置与座椅连成一体的情况下)4.2.4.1施加指定负载时,肩部(图5中的“a”)有效锚具的移动范围不应超过其最大容许范围(图5中的“b”)的60%。4.2.4.2从SgRP到有效上锚具的高度应高于450mm。4.2.4.3从经过SgRP的基本纵断面到有效上安全带锚具的水平距离应高于140mm。4.2.5若施加的负载为指定负载的120%,则肩部(图5中的“a”)有效锚具的移动范围不应超过其最大容许范围(图5中的“b”)的70%。4.2.6试验结束后,对于图样提供了向前滑动(步入式装置)倾斜座椅肩部的有效锚固点靠背的功能的各座椅,应按照图纸说明操作座椅。4.2.7试验过程中和试验结束后,座椅任何部位不应存在束缚乘客或可能被乘客触摸到的锐边。ECER14指定点R图55.0.座椅安全带锚具试验2本项试验适用于特定的长条座椅,此长条座椅含有两个外侧座椅位置以及一个中间座椅位置,座椅安全带包括膝带和肩带,并且用于中间座椅位置的肩部锚固装置与座椅靠背合并在一起。但是,对于已经在第4.0点中证实*,在没有外侧座椅肩部安全带的任何支撑下,可以有效限制乘客的座椅和座椅靠背可以不进行本项试验。*如图6所示,通过绘制外侧座椅位置安全带拉力-肩部负载曲线,并显示负载曲线上的拐点位于指定负载的120%的范围内,可以证实此结论。拐点肩部负载(kN)图6碰撞区域*J.S.R、FMVSS、ECE和ARD规定的完全碰撞区域加载方向垂直于碰撞位置的切线方向或成45加载速度高于24.1km/h加速度,G6.0.座椅靠背使用人保护试验6.1.试验方法6.1.1试验条件1)将座椅组件固定在夹具上,进行台架试验。6.1.2负载条件1)应按照下表所示条件进行试验。(*)当扶手位于碰撞区域中时,应对扶手进行冲击试验。6.2试验要求1)如图6.1所示,头模的减速度保持70G以上的时间不应高于3毫秒。而且,头模的减速度保持80G以上的时间不应高于0.25毫秒。不应高于3毫秒不应高于0.25毫秒时间(msec)图6.12)应关闭与座椅靠背连成一体的隔间,如烟灰缸等。3)座椅头枕,头枕连接部位的边框,扶手以及座椅靠背不应存在危险性的锐边,也不应产生可能分散座椅部件碎片的变形或裂口。4)碰撞后,应运用头模静态测量接触静止头模的断裂部件的表面,且表面上应出现半径不低于5mm的弧度。5)头枕及其导向部件的表面不得出现显著的松弛度、裂口,支撑物的松散或上锁机构的脱离。负载位置1最不利的位置(针对在人体躯干方向上位于头枕顶端下部65mm处的点,或在躯干垂直方向上位于SgRP上部635mm处的点)。2若座椅配有透明型头枕,则应为直径为165mm的球体与头枕小孔部位接触的点。(见图7)7.0.头枕试验7.1.静态试验1(头枕刚度)7.1.1试验方法7.1.1.1试验条件1)将座椅组件固定在夹具上,进行台架试验。如果宝腾公司要求在安装于车身中的座椅进行试验,则应进行商讨并遵循本规定。7.1.1.2座椅位置座椅:最低条件下的最后端位置头枕:最后端条件下的最高位置(倾斜型)7.1.1.3负载条件1)下表所示两种条件A接触点2)37.3daN.m力矩穿过背板在SgRP周围生成的负载。应对座椅施加类似于穿过头模的力矩生成的负载,不要将背板的负载移入头枕。3)测试长条座椅时,应按照如下条件施加负载。+背板负载:各乘客位置+头枕负载:各头枕位置7.1.2试验要求1)施加规定标准负载的情况下,校正躯干线和头模顶部之间的距离不应超过80mm。7.2.静态试验2(最大头枕强度)7.2.1试验条件除负载条件外,应按照第7.1部分指定的条件进行本项试验,且试验负载应为980N或更高。7.2.2试验要求1)施加980N负载的情况下,校正躯干线和头模顶部之间的距离不应碰撞点见下表正面碰撞1)头枕支撑中心(其上部在躯干方向上距离头枕顶端下部100mm,在躯干方向上距离SgRP上部635mm)。2)头枕支撑横杆中心。(若为透明型头枕且头枕配有两根横杆,则碰撞点应为侧边下横杆)在躯干方向上距离头枕顶端下部65mm的点。背面碰撞1)头枕支撑中心,即与水平面成45角的线段的接触点。2)头枕支撑中心(其上部在躯干方向上距离头枕顶端下部100mm,在躯干方向上距离SgRP上部635mm)。加载方向正面碰撞水平背面碰撞45加载速度高于24.1km/h碰撞方向座椅位置头枕位置正面指定参考位置最低端和最后端位置(倾斜型)背面指定参考位置最低端和最前端位置(倾斜型)如果头枕具有另外一个不利位置,在应在此位置上进行试验。(若为透明型头枕且头枕配有两根横杆,则碰撞点应为侧边下横杆)力(单位:N)超过180mm。应能够垂直调节头枕。见下图。合格区域不合格距离(单位:mm)2)试验结束后,头枕或其连接部位不应存在损伤。7.3.动态试验7.3.1试验方法7.3.1.1试验条件1)将座椅组件固定在夹具上,进行台架试验。如果宝腾公司要求在安装于车身中的座椅进行试验,则应商讨此试验并遵循本规定。7.3.1.2座椅位置7.3.1.3负载条件1)应按照下表所示条件进行试验。标准型透明型正面碰撞背面碰撞距离R点635mm距离R点635mm距离R点635mm距离R点635mm冲击点在透明型头枕的情况下,如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3、监理工作报告√
- 电站运行规程知识培训课件
- 电磁铁与电磁继电器
- 电石炉料面岗位知识培训课件
- 电瓶车销售知识培训课件
- 高空安全知识培训内容课件
- 北师一年级下考试卷子及答案
- Mitochondrial-IN-1-生命科学试剂-MCE
- 北海特岗教师考试真题及答案
- 高温燃气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食品安全知识竞赛参考题库500题(含答案)
- 河西走廊课件
- 2023版北京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诊疗常规
- 药店医保网络安全应急管理制度
- 新人教版必修1丨化学第一课(绪言)
-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全册导学案
-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护理查房
- 招标代理机构从业人员考试(单选题题库)
- 嘉兴华雯化工 - 201604
- (完整版)初一英语完形填空(20篇)
- 酒店工程部维修流程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