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以眼耳平面定位 南京医科大学_第1页
头部以眼耳平面定位 南京医科大学_第2页
头部以眼耳平面定位 南京医科大学_第3页
头部以眼耳平面定位 南京医科大学_第4页
头部以眼耳平面定位 南京医科大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康复评定学 康复治疗学精品课件系列 南京医科大学 康复医学院 anthropometricmeasurement人体形态学测量 开启时钟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康复医学系於伟 2020 1 3 南京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系 3 人体形态学测量 anthropometricmeasurement指测定身体整体与局部的长度 周长 距离和容积 内容包括身长 体重 坐高 胸围 腹围 头围 指距 四肢长度和周径 皮下脂肪厚度以及人体姿势等 2020 1 3 南京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系 4 人体形态的影响因素 年龄性别发育状况遗传疾病外伤障碍 2020 1 3 南京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系 5 目的和作用 了解因发育 伤病所致的身体形态的变化 明确形态障碍对于功能状态的影响程度 形态障碍 如截肢 肢体浮肿或下肢不等长等 协助疾病的诊断 协助制订康复治疗方案 判断康复效果 一 测量姿势与基准面 2020 1 3 南京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系 7 1 直立姿势 立姿 Standingposture被测者挺胸直立 头部以眼耳平面定位 眼睛平视前方 肩部放松 上肢自然下垂 手伸直 手掌朝向体侧 手指轻贴大腿侧面 自然伸直膝部 左 右足后跟并拢 前端分开 使两足大致呈45 夹角 体重均匀分布于两足 2020 1 3 南京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系 8 2 坐姿 Sittingposture被测者挺胸坐在被调节到腓骨头高度的平面上 头部以眼耳平面定位 眼睛平视前方 左 右大腿大致平行 膝弯屈大致成直角 足平放在地面上 手轻放在大腿上 2020 1 3 南京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系 9 3 人体定位平面 人体定位平面是由三个互为垂直的轴决定 铅垂轴纵轴横轴 2020 1 3 南京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系 10 3 1 矢状面 sagittalplane通过铅垂轴和纵轴的平面及与其平行的所有平面都称为矢状面 2020 1 3 南京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系 11 正中矢状面 midsagittalplane在矢状面中 把通过人体正中线的矢状面称为正中矢状平面 正中矢状面将人体分成左 右对称的两个部分 2020 1 3 南京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系 12 3 2 冠状面 coronal plane通过铅垂轴与横轴的平面及与其平行的所有平面都称为冠状面 这些平面将人体分成前 后两个部分 2020 1 3 南京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系 13 3 3 水平面 horizontalplane与矢状面及冠状面同时垂直的所有平面都称为水平面 这些平面将人体分成上 下两个部分 2020 1 3 南京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系 14 4 眼耳平面 OAE通过左右耳屏点及右眼眶下点的水平面称为眼耳平面或法兰克福平面 二 测量标志点 2020 1 3 南京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系 16 1 测量标志点 为了使测量更加准确以提高其可比性 测量时将体表的突起和凹陷作为标志点 测量部位不同 数值相差很大 尤其是肌肉丰满或粗细变化较大的部位更为突出 如大腿与小腿的周径 胸围 腹围等 2020 1 3 南京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系 17 2 骨的表面形态 骨面突起骨面凹陷骨的空腔骨端膨大其它 突 process 突然高起 棘 spine 较尖锐的小突起 隆起 eminence 基底较广的突起 粗隆 tuberosity 粗糙的隆起 嵴 crest 细长的锐缘 线 line 低而粗涩的嵴 窝 fossa 大的凹陷 凹 fovea 或小凹 foveola 小的凹陷 沟 sulcus 长形的凹 压迹 impression 浅的凹陷 面 surface 平滑的表面 缘 border 骨的边缘 切迹 notch 边缘的缺损 头 head 或小头 capitulum 较圆的骨端膨大 颈 neck 头下略细的部分 髁 condyle 椭圆的膨大 上髁 epicondyle 髁上的突出部分 结节 tuber 和小结节 tubercle 圆形的隆起 2020 1 3 南京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系 20 3 人体的分部 人体外形分十大局部头部 颅 面部 颈部 颈 项部 背部胸部腹部盆会阴部左 右上肢左 右下肢 头部 颅 面部 颈部 颈 项部 躯干部背部胸部腹部盆会阴部左 右上肢左 右下肢 2020 1 3 南京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系 21 3 1 头部体表标志 颅区分为颅顶和颅底两部 在临床上有实用意义的体表标志头顶点 顶骨后方的最凸隆点 也称顶结节 眉弓 在眉毛下方 为一条状骨性隆起 颧弓 位于外耳道开口前方的水平线上 下颚隆起 下颚骨前面正中部 呈上下的线状隆起 乳突 在耳垂后方 为一圆锥形隆起 枕外隆突 枕骨外面的隆起 头部测点 GB3975 83 2020 1 3 南京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系 24 3 2 躯干部体表标志 分为四个部分背部胸部腹部盆会阴部 2020 1 3 南京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系 25 胸部体表标志 从背部正中线上可触及各胸椎棘突 肩胛冈根部对T3棘突 肩胛骨下角约对第7肋 胸部临床常用标线前正中线 胸骨线 锁骨中线 胸骨旁线 腋前线 腋中线 腋后线 肩胛线 后正中线 脊柱旁线 2020 1 3 南京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系 26 胸骨 胸骨颈静脉切迹胸骨柄上缘正中 胸骨角胸骨柄与胸骨体连接处 向前突出 两侧连接第2肋骨 可作为计数肋骨的标志 相当于第4胸椎下缘水平 剑胸关节胸骨体与剑突的连结 相当于第9胸椎水平 两侧连第7肋骨 剑突扁而薄 悬挂在胸骨体下端 形状变化较大 胸骨上宽下窄 位于胸前壁正中 可分胸骨柄 胸骨体 剑突三部分 2020 1 3 南京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系 27 腹壁体表标志 骨性标志上方有胸骨剑突 肋弓 第11肋前端 下方有耻骨联合 耻骨结节 髂前上棘 髂嵴与髂嵴结节 脐的位置不恒定 约相当于L3 L4之间 腹前壁移行于大腿处为腹股沟 深部有腹股沟韧带 腹部分区9区4区 2020 1 3 南京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系 28 骨盆体表标志 皮下可触及耻骨联合及其外侧的耻骨结节 髂嵴及其前端的髂前上棘 骶骨和尾骨 男性在阴囊根部的后方可触及耻骨下缘和耻骨弓 躯干部测点 GB3975 83 2020 1 3 南京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系 31 3 3 四肢部测点 上肢下肢 2020 1 3 南京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系 32 上肢的体表标志 肩部可以摸到锁骨全长 肩胛冈 上肢近端顶部可能触及肩峰 外侧部可见三角肌的圆形隆起 上臂前面可见肱二头肌隆起 肱二头肌两侧可触及肱二头肌内 外侧沟 下端两侧可摸到肱骨内 外上髁和鹰嘴 腕部两侧可摸到桡骨茎突及尺骨茎突 手掌两侧可见大鱼际肌和小鱼际肌 2020 1 3 南京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系 33 下肢的体表标志 髂嵴全长均可摸到 前端为髂前上棘 后端为髂后上棘 股骨大转子位于大腿外上方 膝部可以触到髂骨股骨内 外侧髁和胫骨内 外侧髁 胫骨粗隆及腓骨小头 踝关节可以摸到内 外踝 足部最末端为跟骨点 最前点为足尖 四肢部测点 GB3975 83 三 身长与体重 2020 1 3 南京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系 37 1 身长 stature 测量目的评价骨骼发育情况 评价肺活量 计算体表面积及拐杖长度等 影响因素时间 一般在清晨较高 傍晚较低 测量时间 一般为上午10点左右 测量体位 站立姿势 一个现象 正常成人指距 身长 2020 1 3 南京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系 38 常用的高度测量 身高 stature 从头顶点至地面的垂距 眼高 eyeheight 从眼内角点至地面的垂距 肩高 shoulderheight 从肩峰点至地面的垂距 髂前上棘高 iliospinaleheight 从髂前上棘点至地面的垂距 大转子高 trochanterheight 从大转子点 tro 至地面的垂距 2020 1 3 南京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系 39 2 体重 bodyweight 测量目的掌握身体的发育 营养 萎缩 消耗的状态 在进行平衡功能测试和康复训练中 有助于判断其身体重心及其分布 平衡功能状况 为制订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平衡障碍生物反馈的重要观测指标 影响因素性别 年龄 饮食 劳动 生活条件 健康状况 锻炼程度等 利用体重计测量体重 2020 1 3 南京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系 40 体重的正常值 没有绝对正常值 多用体重与身长之间的关系表示 成人体重 kg 身高 cm 100 身高在165cm以下 体重 kg 身高 cm 105 身高在166 175cm以下 体重 kg 身高 cm 110 身高在176 185cm以下 儿童和青少年标准体重 kg 年龄 2 8 2 12岁 标准体重 kg 身高 cm 100 0 9 13 16岁 2020 1 3 南京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系 41 肥胖度 计算公式 肥胖度 实际体重 标准体重 标准体重 100 2020 1 3 南京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系 42 体质指数 BMI 体质指数 bodymassindex BMI 体重 kg 除以身高 m 的平方 体重指数 BMI 体重 身高 身高 单位 kg m 2020 1 3 南京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系 43 其他评价指数 身高体重指数体重 kg 身高 cm 100 表示每厘米身高的体重值 该指数受身高影响较大 身材越高 评价准确性越低 身高胸围指数 胸围 cm 身高 cm 100 身高 体重 胸围指数 体重 kg 胸围 cm 身高 cm 100 该指数包含了身体的长 围 宽 高和密度 能较好反映体格状况 身高坐高指数坐高 cm 身高 cm 100 指数越大 躯干越长 四 躯干的测量 2020 1 3 南京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系 45 颈围 neckcircumference 颈围经喉结节点的颈部水平围长 体位坐位 站立位 上肢在体侧自然下垂 测量测量喉结节点水平的颈部周径 评价颈部组织器官如甲状腺有无肿大等 2020 1 3 南京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系 46 胸围 chestcircumference 腰围经乳头点的胸部水平围长 体位坐位 站立位 上肢在体侧自然下垂 测量于深吸气末和深呼气末 测量乳头水平的胸部周径 评价反映胸廓及胸背部肌肉的发育状况 还间接地反映肺容量 深呼气与深吸气的胸围之差可以反映胸廓扩张度 正常成人值一般 5厘米 2020 1 3 南京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系 47 腰围 waistcircumference 腰围经脐点的腰部水平围长 体位测量时取站立位 双脚分开25 30cm 上肢在体侧自然下垂 体重均匀分配 测量将测量尺紧贴软组织 但不能压迫 评价注意结果与消化器官和膀胱充盈度间关系 2020 1 3 南京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系 48 臀围 hipcircumference 臀围臀部向后最突出部位的水平围长 体位站立位 双侧上肢在体侧自然下垂 测量测量大转子与髂前上棘连线中间臀部最粗的部分 评价腰围 臀围 男性 0 9 女性 0 8即为肥胖 2020 1 3 南京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系 49 脊柱侧弯 Cobb角的测量 测量根据X线片确立中立椎体 于上位椎体的上缘和下位椎体的下缘各画一条关节面线 与这两条线各画一条垂直线 相交之角的度数即为曲线的Cobb角度数 五 四肢围度 长度的测量 2020 1 3 南京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系 52 1 四肢周径的测量 测量工具 皮尺 测量目的了解肌肉有无萎缩 肿胀和肥大 测量要求皮尺应与四肢长轴垂直呈直角 不可倾斜 皮尺围绕肢体的松紧度以皮尺在皮肤上可稍移动为宜 测量单位为厘米 通常每隔5cm测量一次 根据肢体长度调整 四肢周径的测量部位 体位与测量点 2020 1 3 南京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系 54 四肢周径的测量 2020 1 3 南京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系 55 四肢周径测量点的选择 如果因肱二头肌萎缩而难以确定最大膨隆部分时 测量上臂周径宜取肘屈曲位 解剖结构与临床病理改变不同 测量点的选择亦有所区别 如了解膝关节肿胀程度 应选择髌骨上缘测量 通过测量髌骨上缘5 10cm处的大腿周径反映出股内侧肌和股外侧肌的情况 萎缩或肿胀 髌骨上缘15cm以上则为大腿全部肌群的情况 观察水肿变化时 应每天 每周同一时间进行测量 2020 1 3 南京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系 56 2 四肢长度的测量 测量工具 皮尺或钢卷尺 测量注意取四肢左右对称的自然伸展位 骨盆无倾斜 将皮尺放置在正确的解剖标志点上 测量单位厘米 上肢长度测量 下肢长度测量 2020 1 3 南京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系 59 下肢长度的测量 下肢长度真正差异是由于胫骨或股骨短缩所致 患者仰卧 双膝屈曲 双足平放在检查台上 正面观察双侧膝关节是否同高来判断下肢不等长原因 肢体短的一侧膝关节低 提示下肢长度差异是胫骨变短所致 肢体短的一侧膝关节高 提示下肢长度差异是股骨变短所致 下肢长度外观差异多由于髋关节屈曲或内收畸形 或骨盆倾斜所致 六 截肢残端的测量 2020 1 3 南京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系 61 1 截肢残端周径 测量目的判断残端的浮肿状态 判定断端成熟度 判断断端与假肢接受腔的适合程度 注意事项截肢术前及术后均应在相同的标志点测量 由于一天当中大腿周径可有5 10mm 小腿周径10 15mm的变化 评价时应注意记录评价时间 至少每周测量一次 截肢残端周径的测量 2020 1 3 南京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系 63 2 截肢残端长度 截肢者上肢或下肢残端长度的测量是设计假肢时不可缺少的数值 残端长度分实长和有效长两种 在决定接受腔形状时 使用有效长 截肢残端长度的测量 2020 1 3 南京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系 65 3 残端左右径 大腿截肢残端左右径患者取立位 在坐骨结节水平从大腿内侧水平位至大腿外侧面的距离 小腿截肢残端左右径患者取坐位 测髌韧带中央部的宽度 2020 1 3 南京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系 66 4 残端前后径 大腿截肢的患者一般测从长收肌到坐骨结节的距离 令患者坐在硬面的平台上 测量长收肌肌腱的前缘到台面的距离 如果测量从股直肌到臀大肌的距离 在设计接受腔时决定臀大肌沟和股直肌沟的深部时可以利用 测量方法是将测量器放在臀大肌和股直肌处 令患者完成等长收缩 用测量器轻轻按在上面可以测出前后径 小腿截肢的测量方法是患者取坐位 测量髌韧带中央到腘窝的距离 七 脂肪厚度的测量 2020 1 3 南京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系 68 脂肪厚度的测量 人体的脂肪大约有2 3贮存在皮下组织 测量目的了解皮下脂肪的多与少 判断人体的肥瘦情况 而且还可以推测全身脂肪的数量 评价人体组成的比例 对相同体重者 通过测量脂肪厚度 可确定体型 肌肉型 肥胖型或消瘦型 动态观察也有助于判断键身锻炼或减肥的效果 2020 1 3 南京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系 69 测量方法 测量体位 被测量者自然站立 测量工具 卡尺或皮脂厚度计 测量方法测量者在测量部位用左手拇指及食指捏起改出皮肤及皮下脂肪 右手拿量具进行测量 记录其数值 测量单位为mm 2020 1 3 南京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系 70 测量部位 上臂肩峰与尺骨鹰嘴连线中点水平腹侧 肱三头肌肌腹部位 皮褶方向应与手臂长轴平行 背部肩胛下角下方5cm处 皮褶方向与脊柱呈45 腹部锁骨中线平脐处 皮褶方向与躯干长轴平行 2020 1 3 南京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系 71 正常参考值 日本成人的评定标准上臂成年男性 10 4mm属于肥胖 成年女性 17 5mm属于肥胖 腹部成年男性 05 15mm 15mm为肥胖 20mm为肥胖 14mm可诊为肥胖 目前常用判断男性 上臂 背部 4cm为肥胖 女性 上臂 背部 5cm为肥胖 2020 1 3 南京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系 72 身体成分评价 方法皮褶厚度推算体脂重和瘦体重来评价身体成分 身体成分分类体脂重 脂肪重量瘦体重 非脂肪重量评价瘦体重指内脏 骨骼 肌肉等器官组织重量 瘦体重的变化可以反映肌肉重量的变化 正常人体脂含量约10 30 2020 1 3 南京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系 73 身体成分评价公式 Brogek公式体脂 4 57 身体密度 4 142 铃木 长岭回归方程 D 身体密度X 肩胛下角及上臂部皮褶厚度和 八 人体姿势的评价 2020 1 3 南京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系 75 人体姿势的评价 姿势检查是对患者的静态观察 检测目的正常的姿势有赖于肌肉 韧带 筋膜 关节 平衡功能的正常以及良好的姿势习惯 通过对姿势的观察 从中可以获得结构方面的相关信息 检测内容包括对头颈 肩胛骨 脊柱 骨盆 髋关节 膝关节 足的观察 2020 1 3 南京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系 76 2020 1 3 南京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系 77 1 重心线 重心线是一条不断变化的想象中的线 它随体位的变化而变化 正常重力是通过被动的韧带张力和小的肌肉主动活动产生的力矩得以均衡的 并使压力适宜的分布在负重表面上 正常人群中正确姿势有轻度偏差 在站立姿势通常包含着约4cm的前后倾斜 2020 1 3 南京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系 78 关节与重心线在矢状面关系 2020 1 3 南京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系 79 2 后面观 正常人跟骨与跟腱在一条垂直线上 双侧内踝在同一高度 胫骨无弯曲 双侧腘窝在同一水平线上 大粗隆和臀纹同高 双侧骨盆同高 脊柱无侧弯 双侧肩峰 肩胛下角平行 头颈无侧倾或旋转 2020 1 3 南京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系 80 检查方法与内容 使用铅垂线测量 垂线通过的标志点枕骨粗隆 脊柱棘突 臀裂 双膝关节内侧中心 双踝关节内侧中心 观察内容从足部观察开始 足有无内外翻畸形 扁平足 双侧胫骨是否同高 胫骨是否弯曲 膝关节有无内外翻 双侧腓骨头高度是否一致 双侧股骨大转子高度是否同高 观察骨盆 双侧髂嵴是否在同一个高度 脊柱有无侧弯 双侧肩胛骨是否与脊柱距离相等 是否同高 是否一侧呈翼状 头颈部有否侧偏 旋转或向前 立位姿势的评定 后方 2020 1 3 南京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系 82 3 前面观 正常所见双足内侧弓对称 髌骨位于正前面 双侧腓骨头 髂前上嵴在同一高度 肋弓对称 肩峰等高 斜方肌发育对称 肩锁关节 锁骨和胸锁关节等高并对称 2020 1 3 南京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系 83 检查方法与内容 从足部开始观察 有无足内翻 扁平足 母外翻 胫骨有无弯曲 腓骨头 髌骨是否同高 是否有膝反张 膝内外翻 手放在双侧髂嵴上观察骨盆是否对称 如果脊柱侧弯 观察肋弓 旋转的角度和侧方隆起 肩锁和胸锁关节是否等高 头颈部有无向前或倾斜等 立位姿势的评定 前面 2020 1 3 南京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系 85 4 侧面观 足纵弓正常 膝关节0 5 屈曲 髋关节0 骨盆无旋转 头与耳和肩峰在一条垂线上 垂线通过的标志点外耳孔 肩峰 大转子 膝关节前面 髌骨后方 外踝前约2厘米 2020 1 3 南京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系 86 生理性弯曲 正常脊柱生理性弯曲稍向前的颈曲稍向后的胸曲较明显向前的腰曲较大幅度向后的骶曲作用可以减轻震荡 保护脑和胸腹脏器 与人体的重心有关 2020 1 3 南京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系 87 观察内容足纵弓有否减小 踝关节有无跖屈挛缩 膝关节是否过伸展 注意髂前上嵴和髂后上嵴的位置关系 若髂前上嵴高 提示骨盆后倾或髋骨向后旋转 若前后上嵴高 则提示骨盆前倾或髋骨旋前 腰椎前凸是否增大 腹部有否凸出 胸椎弯曲有否增大 躯干是否向前或向后弯曲 背部变圆 变平或驼背 头是否向前伸 立位姿势的评定 侧面 2020 1 3 南京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系 89 5 脊柱弯曲 正常颈弯 3 4cm 腰弯 2 2 5cm驼背 腰段前弯小于2 3cm鞍背 腰弯大于5cm以上 侧弯尽力体前屈 侧弯消失 为习惯性侧弯 如不消失 则为固定侧弯 前者可以通过矫正体操进行矫正 偏离中线不足1cm可不诊断为侧弯 偏离1 1 2cm为1度侧弯 偏离2cm以上为2度 偏离5cm以上为3度 2020 1 3 南京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系 90 6 胸廓形状 正常胸横径 前后径 4 3扁平胸横径 前后径 4 3体弱 慢性消耗性疾病桶状胸横径 前后径 1 1肺气肿 支哮 婴幼儿 鸡胸和漏斗胸横径 前后径 1 1佝偻病 先天性胸廓异常不对称胸多见胸膜疾病 胸椎结核 发育畸形等 2020 1 3 南京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系 91 7 腿的形状 正常腿型 站立时两足跟 膝均能靠拢 o 型腿 两膝均为内翻膝 且相距大于1 5cm x 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