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型H1N1流感的预防与控制.ppt_第1页
甲型H1N1流感的预防与控制.ppt_第2页
甲型H1N1流感的预防与控制.ppt_第3页
甲型H1N1流感的预防与控制.ppt_第4页
甲型H1N1流感的预防与控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甲型H1N1流感的预防与控制 杨鹏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主要内容 背景 现况和趋势基本知识预防控制措施 背景 现况和趋势 背景 2009年3月中旬起 墨西哥和美国相继发生了由一种新的流感病毒 甲型H1N1流感病毒 引起的流感疫情 开始命名为 人感染猪流感 后续更改为 甲型H1N1流感 随后 甲型H1N1流感在全球蔓延 6月11日 世界卫生组织 WHO 将全球流感大流行警告级别提高到最高级6级 全球疫情现况 目前全球共有近200个国家和地区 29万多人被确诊为甲型H1N1流感 大约3000多人死亡 实际病例数和死亡数可能远远超过此数目 我国疫情现况 截至9月18日 我国内地31个省市自治区均有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报告 累计报告11722例 已治愈7231例 重症病例6例 没有因甲型H1N1流感所致的死亡病例 目前我国新出现的病例绝大多数为境内感染病例 全国各地出现了多起聚集性甲型H1N1流感病例 我市疫情现况 截至2009年第36周 全市累计报告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1275例 无重症和死亡病例报告 本地病例和感染来源不明确的病例增多 未来疫情发展趋势 一 甲型H1N1流感活动度不断增强 本地病例和感染来源不明确的病例不断增多 出现社区内的传播和流行 甲型H1N1流感导致的聚集性病例将不断增多 出现季节性流感和甲型H1N1流感共同流行的态势 未来疫情发展趋势 二 十一黄金周即将来临 人员流动性大大增加 大量国内游客涌入北京 增大了输入病例及传播的可能 我市医疗救治机构的工作压力将不断增大 不排除出现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 基本知识 病原学 一 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一种新型的甲型流感病毒 甲型流感病毒基因组由大小不等的8个独立片段组成 其中三个片段编码病毒囊膜表面的血凝素HA 神经氨酸酶NA和M2蛋白 甲型流感病毒HA有16个亚型 H1 H16 NA有9个亚型 N1 N9 病原学 二 甲型H1N1流感病毒8个片段分别来自古典型北美系猪流感病毒 欧亚系猪流感病毒 禽流感病毒 人流感病毒 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一种新的重配的流感病毒 完全不同于季节性甲型流感病毒 甲1亚型和甲3亚型 人群普遍对其缺乏免疫力 人类对甲型H1N1流感易感 流感病毒的漂移和转变 抗原漂移 由流感病毒基因组自发点突变引起的小幅度变异 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引起抗原性的变异 此种情况发生在季节性流感病毒 人类对于发生抗原漂移的流感病毒具有一定的免疫力 抗原转变 流感病毒较大幅度突变或基因重配而产生新亚型 如 甲型H1N1流感病毒 上世纪出现的的流感大流行病毒 人类对其不具备免疫力 流感大流行 新型重配甲型流感病毒 人群普遍易感 人群普遍缺乏免疫力 2009甲型H1N1流感 病原学 三 病毒对乙醇 碘伏 碘酊等常用消毒剂敏感 对热敏感 56 条件下30分钟可灭活 传染源 甲型H1N1流感病人和无症状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 虽然猪体内已发现甲型H1N1流感病毒 但目前尚无证据表明动物为传染源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飞沫或气溶胶经呼吸道传播 也可通过口腔 鼻腔 眼睛等处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 接触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 体液和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亦可能造成传播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 潜伏期和传染期 潜伏期一般7天以内 多为1 3天 传染期为发病前1天 至发病后7天 或至病例症状消失后24小时 以两者之间较长者为准 临床表现 一 与季节性流感相似 通常表现为流感样症状 包括发热 咳嗽 咽痛 咯痰 流涕 鼻塞 头痛 全身酸痛 乏力 部分病例出现呕吐和 或腹泻 约10 病例可不发热 体征主要包括咽部充血和扁桃体肿大 临床表现 二 可发生肺炎等并发症 少数病例病情进展迅速 出现呼吸衰竭 多脏器功能不全或衰竭 患者原有的基础疾病亦可被诱发加重 呈现相应的临床表现 病情严重者可以导致死亡 血常规检查 白细胞总数一般不高或降低 病原学检查 采集咽拭子后 进行 病毒核酸检测病毒分离 病例诊断 疑似病例确诊病例 治疗 一般治疗抗病毒治疗重症病例治疗中药治疗 预后 甲型H1N1流感属于自限性疾病 绝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 预防控制措施 发现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后的控制措施预防性措施 发现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后的控制措施 病例隔离治疗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在未采取有效防护情况下接触传染期甲型H1N1流感病例而存在感染可能的人群 包括 一 诊断 治疗或护理 探视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人员 二 与病例共同生活 工作或有过近距离 一般指2米范围内 接触的人员 三 直接接触过病例的呼吸道分泌物 体液的人员 四 其他由卫生专业人员判定的密切接触者 发现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后的控制措施 对病例发病前一天至隔离治疗前前往的场所进行消毒开展健康教育学校集体单位出现聚集性病例需要停课 停工 预防性措施 特异性预防性措施 疫苗接种非特异性预防性措施 集体单位预防性措施和个人预防性措施 集体单位预防性措施 一 一测 一报 两检制度一测 体温检测一报 传染病报告两检 晨午检制度对于出现流感样症状的人员 要求立即离岗 不能带病上班对于不能明确排除甲型H1N1流感的病例在家至少休息7天 集体单位预防性措施 二 对于聚集性发热病例 应及时报告负责人 地段保健科和属地疾控中心 做好日常性的消毒和开窗通风 尽量减少在室内开展大型活动开展日常性的健康教育 个人预防性措施 一 尽量避免接触出现流感样症状的患者 不得不接触时应配戴口罩 当接触流感样症状患者时 避免接触自己的眼睛 口和鼻 勤洗手 尤其是在咳嗽或打喷嚏后 以及接触流感样症状患者后 在家庭或集体单位内勤通风 保持环境清洁 当咳嗽或打喷嚏时 用一次性纸巾捂住嘴和鼻子 并将纸巾扔进垃圾桶 个人预防性措施 二 若出现流感样症状 应立即停课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