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狼一、文学常识:1、作者:蒲松龄,字留仙,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2、出处:节选自聊斋志异中的狼三则;3、狼体裁:短篇小说;郭沫若先生为蒲氏故居题联,赞蒲氏著作“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二、通假字1、止有剩骨止通只,只有2、止露尻尾止通只,只有3、止增笑耳止通只,只有三、古今异义词1、弛担持刀。弛:古义:放下 今义:松弛2、屠自后断其股股:古义:大腿 今义:屁股3、一狼仍从从:古义:跟随 今义:介词,常引出时间、地点四、词类活用1、狼不敢前前:名词用作动词,上前2、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隧:名词用作动词,钻洞3、一狼洞其中洞:名词用作动词,打洞4、其一犬坐于前犬:名词用作状语,像狗一样5、一屠晚归屠:动词用作名词,本义为“宰杀”,这里指“屠夫”五、特殊句式1、投以骨倒装句:以骨投,省略句:投(狼)以骨2、场主积薪其中省略句:场主积薪(于)其中3、一狼洞其中省略句:一狼洞(于)其中4、屠乃奔倚其下省略句:屠乃奔倚(于)其下六、朗读节奏 1、其一/犬坐/于前2、愚公移山一、文学常识1、本文选自列子汤问。列子这部书中保存了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本文是古代寓言中的名篇,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又带有神话色彩,历来脍炙人口。2、列子,名寇,又名御寇,郑国人,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二、通假字1、甚矣,汝之不惠惠通慧,聪明 2、始一反焉反通返,往返3、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没有 4、一厝朔东,一厝雍南厝通措,放置5、无陇断焉陇通垄,高山 6、指通豫南指通直,一直三、古今异义词1、河阳之北河:古义:黄河,今义:泛指一般河流阳:古:山之南,水之北今:太阳2、达于汉阴阴:古义:山之北,水之南今义:阴天3、指通豫南指:古义:直,一直,今义:手指4、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曾:古义:乃,并今义:曾经5、投诸渤海之尾诸:古义:之于,今义:各个,许多6、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荷:古义:负荷,今义:荷花7、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毛;古义:草木,今义:毛发8、北山愚公长息曰息:古义:叹气,今义:休息9、虽我之死虽;古义:即使,今义: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虽然10、惧其不已也已:古义:止,今义:已经11、无陇断焉陇断:古义:山川阻隔,今义:把持独占12、何苦而不平何苦:古义:怎么会,何愁今义:不值得做,犯不着四、词类活用1、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止:动词的使动用法,阻止,使停下2、面山而居面:名词用作动词,面向,面对着3、吾与汝毕力平险毕:形容词用作动词,用尽险:形容词用作名词,险峻的大山4、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名词用作状语,用箕畚装(土石)5、惩山北之塞惩: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苦6、聚室而谋曰聚: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聚集五、一词多义1、方:(1)方七百理(古代称面积用语,纵横)(2)今方来,吾欲辱之(将要)2、固:(1)汝心之固,固不可彻(顽固)(2)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3)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本来)(4)固若金汤(坚固)3、穷:(1)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穷尽)(2)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穷困)(3)蝉则千转不穷(尽)(4)非咨询不穷其致(追究到底)(5)穷凶极恶(极端)4、如:(1)其如土石何(如何:把怎么样)(2)闻水声,如鸣佩环(好像)(3)孰视之,自以为不如(及)(4)如法炮制(依照)(5)如意算盘(符合)5、通:(1)指通豫南(通向)(2)初极狭,才通人(通过)(3)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相通)(4)政通人和(顺利)(5)通计一舟(全,整个)六、重点词语解释1、年且九十且:将近2、惩山北之塞塞:阻塞3、出入之迂也迂:曲折,绕远4、聚室而谋曰室:家 5、吾与汝毕力平险汝:你6、杂然相许许:赞同7、其妻献疑曰献疑:提出疑问 8、以君之力君: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您”9、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曾:副词,用来加强语气,可译为“连都”损:削减丘:小山10、如太行、王屋何?把怎么样11、且焉置土石连词,况且焉:疑问代词,哪里12、投诸渤海之尾诸:之于 1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荷:挑夫:成年男子14、叩石垦壤 敲,凿15、始龀:换牙16、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易:交换节:季节17、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彻:通 18、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穷匮:穷尽19、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负:背七、特殊句式1、甚矣,汝之不惠!(主谓倒装)2、帝感其诚(被动句)3、何苦而不平(宾语前置) 4、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定语后置)八、朗读节奏 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九、理解性默写1、“愚公”移山时得到了人们的支持,初定计划时杂然相许;深入研究时其妻献疑;移山过程中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2、“愚公”坚信移山成功的依据是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3、第三段可以看作是文章的驳论部分。“智叟”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在文中列举的论据是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在文中用来驳斥智叟最有力的一句话是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他批驳的方式是驳论据;其结果是河曲智叟亡以应。十、重点语句翻译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2、甚矣,汝之不惠*你太不聪明了。3、如太行、王屋何?*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呢?4、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用泥箕、筐子装上士石运到渤海边上。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学常识1、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继孔子之后的又一位大师,因此把他和孔子并称“孔孟”,被推尊为“亚圣”2、孟子:儒家经典之一,为孟子及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所著。共7篇,计261章,内容包括孟子的言行、政治学说以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等学术问题的论争。与大学中庸论语合为“四书”。3、选自孟子告子下。二、通假字1、衡于虑衡:同“横”,梗塞,指不顺2、入则无法家拂士拂:通“弼”读bi,辅佐3、曾益其所不能曾通增,增加三、古今异义词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是:这)四、词类活用1、必先苦其心志,苦:使动用法,使痛苦2、劳其筋骨,劳:使动用法,使劳累3、饿其体肤,饿:使动用法,使受饥饿4、空乏其身,空乏:使动用法,使受到贫困之苦5、行拂乱其所为乱:形容词使动用法,使颠倒错乱五、重点词语解释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任:责任,担子2、行拂乱其所为拂:违背,逆,不顺3、而后作作,奋起,指有所作为4、征于色征:征验5、而后喻喻:明白,了解6、入则无法家拂士入:国内 法家:有法度的大臣 拂士:辅佐君主的贤士7、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出:在外面,指国外8、国恒亡恒:常9、生于忧患生:生存发展。六、朗读节奏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七、理解性默写1、本文指出,担当大任的人必须从三个方面经受艰苦磨难。其中,思想上要苦其心志,行为上要行拂乱其所为。八、重点语句翻译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句义:所以,上天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个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的体肤饿瘦,使他身受贫困之苦,所行不顺,使他所做的事情颠倒错乱。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内心困扰,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憔悴枯槁,表现在颜色上,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看到他的颜色,听到他的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如果国内没有坚持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主的贤士,国外没有敌对的国家和外来的忧患,国家时时都有灭亡的危险。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患(能激励人勤奋)使人生存发展,享受安乐使人委靡死亡。5、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通过这些)来让他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起来,以不断增长才干。6、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内心忧困,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4、小石潭记文学常识: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是永州八记中的一篇。一、通假字 :下见小潭见通现,出现二、一词多义1、蛇:永州之野产异蛇(名词)斗折蛇行(像蛇爬行一样)2、伐:伐竹取道(砍伐)齐师伐我(讨伐)3、明:明灭可见(明亮)庭下如积水空明(透明)三、重点词语解释1、清冽:清凉2、可百许头:大约有一百来条。可,约。许,表示对数量的估计。3、佁然不动:呆呆的一动不动。佁然,愣住的样子。4、俶尔远逝:忽然。5、斗折蛇行:斗折,像北斗星那样曲折。蛇行,像蛇爬行那样弯曲。6、悄怆:寂静得使人感到忧伤。7、邃:深8、寂寥:寂静寥落。9、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坻:水中高地屿:小岛嵁:不平的岩石10、明灭可见明灭:或现或隐 11、以其境过清清:凄清,冷清清四、理解性默写1、描写游鱼静态的句子: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2、描写游鱼动态的句子: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3、描写潭上多姿的树蔓的语句: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五、重点语句翻译1、皆若空游无所依: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凭借也没有。2、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3、斗折蛇行:(泉水)曲曲折折,(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4、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5、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靠近岸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坻、屿、堪,岩各种不同的形状。6、其岸势犬牙差互*那石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7、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覆盖着,缠绕着,摇动着,连缀着,参差不齐,随风飘荡。8、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隔着竹林,(就能)听到流水声,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珮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心中为之一乐。9、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向潭的西南(方向)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六、课文内容理解1、本文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抒发了作者被贬官的抑郁忧伤之情。2、文中对潭中鱼的描写,栩栩如生,动静结合,字面上写鱼,实则写潭水的清澈。3、作者描写潭的总体感受是什么?凄神寒骨,悄怆幽邃。5、与朱元思书文学常识:与朱元思书的作者吴均,是南朝梁文学家。字叔痒,吴兴故章人。他的散文以写景见长,有人仿效他的文体,称“吴均体”一、通假字1、有时见日见同现,显现,显露。2、窥欲忘反“反”同“返”、返回二、一词多义蝉则千转不穷。(尽,完)欲穷其林。(走完)猿则百叫无绝(停止)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消失) 负势竞上(向上) 横柯上蔽(在上边)三、词类活用任意东西 (东西:名作动,向东或向西) 猛浪若奔 (奔:动作名,飞奔的马)负势竞上(上:名作动,向上) 互相轩邈(轩邈:形作动,往高处或往远处伸展) 望峰息心(息:使动用法,使平息) 横柯上蔽 (上:名作状,在上边)四、重点词语解释1、风烟俱净风烟:指烟雾。俱:都 2、天山共色共色:同样的颜色。3、一百许里许:附于数词之后,表约数,相当于“光景”“左右”。4、天下独绝独绝:;绝独一无二,到了极点。经久不绝:停。5、从流飘荡:乘着船随着江流飘浮荡漾。这句是作者叙述自己的行动的,省略了主语。6、急湍甚箭急湍:急流的水 7、皆生寒树寒树:使人看了感到有寒凉之意的树。8、负势竞上:凭依(高峻的)形势,争着向上。这一句说的是“高山”,不是“寒树”。9、互相轩邈轩邈:轩,高;邈,远。这两个字在这里作动词用,意思是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10、泠泠作响泠泠:形容水声的清越。11、好(友好或美丽)鸟相鸣:互相和鸣12、鸢飞戾天者戾天:到天上;戾,至 13、望峰息心息心: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14、经纶世务者经伦:筹划、治理。 15、窥欲忘反忘反:流连忘返;16、横柯上蔽: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上,在上,17、在昼犹昏犹:好像,如同。18、疏条交映交映:互相掩映。19、水皆缥碧缥碧:青白色。20、嘤嘤成韵韵:和谐声音。四、理解性默写1、富阳至桐庐之间的山光水色的总特征是怎样的?*奇山异水,天下独绝2、写登舟纵目总体感受的:风烟俱净,天山共色。3、写江上放舟自由情态的:从流漂荡,任意东西。4、概括赞叹富春江景的:奇山异水,天下独绝。5、写富春江水清澈的: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6、写江流气势磅礴的:急湍甚箭,猛浪苦奔。7、写听觉感受的:泉水激石,泠泠作响;猿则百叫不绝。8、山“奇”: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竟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以动写静)9、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流湍急,三峡一文中那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6、三峡一、文学常识1、本文作者是郦道元,他是我国北魏杰出的地理学家、散文家。他所著的水经注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文笔绚烂,语言清丽。2、三峡包括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二、通假字1、略无阙处(阙通缺,中断)三、古今异义词1、或王命急宣(古义:有时 今义:常用于选择复句的关联词)2、至于夏水襄陵(古义:一个动词“到”和一个介词“于”今义:表示另提一事)四、词类活用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动词用作名词,奔驰的快马)2、林寒涧肃(寒:形容词用作动词,清凉)(肃:形容词用作动词,寂静)3、空谷传响(名词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五、一词多义1绝*沿溯阻绝(隔绝)*哀转久绝(消失)2、自*自三峡七百里中(从、由)*自非亭午夜分(如果)六、重点词语解释1、至于夏水襄陵(襄:漫上)2、或王命急宣(或:有时)3、则素湍绿潭(素:白色)(湍:急流或急流的水)4、良多趣味(良:很)5、属引凄异(属:连接)6、不见曦月(曦:阳光或日光)七、朗读节奏1、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八、理解性默写1、文中侧面写山之高的句子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2、文中侧面写出夏日江流湍急的句子是: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3、写三峡全景的句子是: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4、正面写山高的句子是: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侧面: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5、由三峡水流汹涌湍急联想到李白的诗歌是:早发白帝城6、作者写了春冬之时八种景物的特点和给予作者的感受是:清荣峻茂,良多趣味。7、三峡夏季江水的特点是: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8、描写夏季三峡景色的句子是: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9、描写三峡春冬之景的句子是: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10、描写三峡秋季景色的句子是: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11、文章写三峡春冬景色时,既描写了“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的静景,也描写了“悬泉瀑布,飞漱其间”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八、重点语句翻译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轻风,(仍然)不认为快。2、回清倒影*回旋的清波中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3、绝巘多生怪柏*极高的山峰大多生长着奇形怪状的柏树。4、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有很多趣味。5、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峡谷的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没有中断的地方。6、重岩叠嶂,隐天蔽日*重叠的山岩和屏障似的山峰遮住了天日。7、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如果不是正午和子夜时分,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7、爱莲说说:是一种议论性的古代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有波澜起伏,篇幅不长,跟现代杂文相似,托物言志。本文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元公是周敦颐的谥号。一、重点词语解释1、可爱者甚蕃蕃:多,“蕃”在中文的近义词是众,反义词是鲜(独)。2、香远益清益:副词,更。3、亭亭净植植:树立。4、陶后鲜有闻鲜:少。5、濯清涟而不妖濯:洗涤。妖:妖媚。6、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而:却亵:亲近而不庄重。7、宜乎众矣宜:应当 8、晋陶渊明独爱菊独:只,仅二、特殊句式 1、莲,花之君子者也(判断句)三、朗读节奏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2、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4、牡丹,花/之富贵者也四、理解性默写1、描写莲花高洁质朴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全文的中心句是:莲,花之君子者也。3、周敦颐爱莲说:咏莲名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4、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它花的人多,用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牡丹之爱,宜乎众矣。5、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莲之爱,同予者何人?6、描写莲美好形象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7、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自好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8、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香远益清。9、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主旨句):莲,花之君子者也。10、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五、重点语句翻译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对于)莲花的爱好,同我一样的还有谁呢?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我只爱莲花,(因为它)出于污泥却不受污染,在清水中洗净后却不妖冶。3、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芬芳远播。(就)更显清香,高高地洁净地直立在那里。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却不能轻易地玩弄它。5、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唉!爱菊花(的人),(从)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过。6、莲,花之君子者也。*莲花,是花中的君子。7、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爱牡丹的人,当然是很多了。六、课文内容理解1、文中的莲花比喻君子(道德高尚的人),写“菊花”和“牡丹”衬托君子的洁身自好。2、“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句照应了上文的“世人甚爱牡丹”。结尾这一句感叹表达了作者对追求逐利(追求富贵、贪慕富贵)、趋炎附势的世风的鄙弃。3、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课文中的“牡丹”、“菊”、“莲”分别象征什么样的人?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寓着他怎样的思想感情?(1)牡丹-“花之富贵者“象征:追求功名、富贵的人。(2)菊-“花之隐逸者”象征:不趋炎附势的隐士。(3)莲-“花之君子者”象征:品行高尚的贤能之士。(思想感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要在污浊的世间保持高洁的品格和坚贞的节操。4、本文所用的修辞有:排比、设问、比喻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表现手法有:象征、衬托本文运用了衬托的手法,用菊正衬莲,用牡丹反衬莲。文章的最后一段运用了多种句式:分别有感叹句(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设问句(莲之爱,同予者何人?)陈述句(牡丹之爱,宜乎众矣。)5、作者将莲与壮丹作对比,表达了作者对洁身自好(或正直、高洁)品行的追求,对追名逐利世风的厌恶。6、陶渊明独爱菊,表明他追求隐逸的生活态度;世人甚爱牡丹,表明世人贪慕富贵的生活态度;周敦颐独爱莲,表明他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7、下面这段话蕴含了君子哪些品质?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既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也不孤高自许;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志洁行廉,仪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意思对即可)8、邹忌讽齐王纳谏本文选自战国策或战国策齐策一,文章题目中“讽”意思是讽谏,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用含蓄的话劝说或指责)。一、通假字1、孰视之孰通熟,仔细二、古今异义词1、今齐地方千里地方:古义:土地方圆今义:名词,地点,处所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左右:古义:国君近旁的近臣今义:方位词3、明日,徐公来明日:古义:第二天今义:今天的下一天4、能谤讥于市朝谤讥:古义:指责,劝谏(中性词)今义:诽谤,讥讽(贬义词)5、窥镜而自视窥:古义:照今义:偷偷地看6、暮寝而思之寝:古义:躺而不睡今义:睡觉地方三、词类活用1、邹忌修八尺有余修:长,这里指身高2、朝服衣冠朝:名词作状语,在早晨服:名词用作动词穿戴3、私我也私:形容词用作动词,偏爱4、王之蔽甚矣蔽:受蒙蔽,这里的意思是因受蒙蔽而不明。或:(受)蒙蔽5、闻寡人之耳者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6、吾妻之美我者美: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美,认为美7、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名词用作状语,当面四、重点词语解释1、而形貌昳丽昳丽:光艳美丽2、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孰:谁,哪一个3、旦日:明天,这里指第二天4、皆以美于徐公以:以为,认为5、能谤讥于市朝谤:指责别人过错讥:讽刺市朝:公共场合五、课文内容理解1、面对妻、妾、客的不同程度的赞美,邹忌从“不自信”到“暮寝而思之”,反映出他怎样的品质?(3分)* “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不盲目轻信,对别人的褒奖能理智判断、冷静思考。2、邹忌认为“王之蔽甚矣”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因为齐王身边的人阿谀奉承(私王、畏王、有求于王),不可能听到真实的情况。3、“王曰善。”请你结合文意品析“善”字的表达作用。*体现了本文语言精练的特点。一个“善”字,既表达了齐王的赞同和诚意,又恰如其分地显示他的矜持和尊贵。4、揣摩“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说说这段描写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活动,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人物的活动分为三个层次。邹忌对徐公“孰视之”,表明他的认真,也表明了徐公的美;“窥镜而自视”是为了作比较,显示出邹忌虽不自信但也不轻信;“暮寝而思之”则表明他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5、齐威王下令后,进谏者由“门庭若市”到“时时而渐进”,再到“无可进者”,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齐王纳谏后,朝政的弊端越来越少。或齐王纳谏后,需要改进的地方越来越少。9、曹刿论战一、文学常识本文选自左传左传相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是根据鲁史写编年体史书,保留了我国自公元前722年以后200多年间的许多史料。二、通假字1、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徧:同“遍”,遍及、普遍三、古今异义词1、小大之狱狱:古义:官司、案件今义:监狱2、牺牲玉帛牺牲:古义:古代祭祀用的牛、羊、猪等祭品今义:为正义事业献出自己的生命。3、齐师伐我伐:古义:讨伐,攻打今义:砍伐4、又何间焉间:古义:参与今义:中间,隔开,不连接,空间,时间5、肉食者鄙鄙:古义: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今义:轻视,看不起6、弗敢加也加:古义:虚夸,以少报多今义:增加7、虽不能察虽:古义:即使今义:虽然8、再而衰再:古义:第二次今义:表示事情或行为重复,又一次9、必以信信:古义:信实、诚实今义:书信10、忠之属也忠:古义:尽力做好本分的事今义:忠诚四、词类活用1、神弗福也福:名词用作动词,赐福2、一鼓作气鼓:名词用作动词,击鼓(进军)五、一词多义1、间: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参与)挑拨离间(隔开)亲密无间(空隙)2、师:遂逐齐师(军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老师)3、属:忠之属也(一类事)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嘱,嘱托)4、牺牲:牺牲玉帛(祭祀用的牛羊猪等)为国牺牲(为正义的事业献身)5、故:故克之(因此,所以)公问其故(缘故,原因)6、请:曹刿请见(请求)战则请从(请让我)7、从:战则请从(跟随)民弗从也(服从,听从您的命令拼死作战)8、以:何以战(凭,靠,凭借)必以分人(把)9、之:肉食者谋之(代词,代这件事)小大之狱(结构助词,的)公与之乘(代词,他)六、重点词语解释1、既克,公问其故(克:战胜)2、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间:参与3、忠之属也。可以一战可以:可凭借4、肉食者鄙鄙:浅陋,这里指目光浅短5、望其旗靡靡:倒下 6、公将驰之驰:(驱车)追赶7、弗敢专也专:独自享有,独自专有8、小信未孚孚:为人所信服,信服七、特殊句式1、夫战,勇气也判断句2、再(鼓)而(气)衰,三(鼓)而(气)竭省略句3、(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驰)矣。”(鲁军)遂逐齐师。省略句4、夫大国,难测也,(我)惧(齐军)有伏焉省略句5、何以战倒装句:以何战八、朗读节奏1、可/以一战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3、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九、重点语句翻译1、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大国是很难估测(它的行动)的,担心他们会设下埋伏。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这只是小信用,不能为神所信服(信任),神灵是不会赐福(保佑)你的。3、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4、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根据实情慎重处理。5、公与之乘,战于长勺。*鲁庄公和曹刿同乘一辆战车,在长勺作战。6、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我发现他们的车印混乱,军旗也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7、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高官厚禄的人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去参与呢?8、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小恩小惠惠遍及百姓,百姓不会听从您的。9、彼竭我盈,故克之。*敌方的士气已经消失了,我方的士气正旺盛,所以能够战胜他们。10、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土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时勇气减弱,到第三次击鼓时勇气就衰竭了。1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居高位享厚禄的人目光短浅,不能够深谋远虑。12、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已经战胜了,庄公问他取胜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是靠勇气的。”13、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祭祀用的猪牛羊、玉帛一类的东西,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必定做到诚实可信。14、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这是)尽了本职一类(事情),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着去。十、理解性默写1、曹刿论战中反映战前政治准备,表现曹刿“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的一句话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2、曹刿冲破阻挠,坚持进见鲁庄公的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3、曹刿在对战争的论述中提出追击敌兵时机的句子是:视其辙乱,望其旗靡;4、本文中出现的一个成语是:一鼓作气。5、曹刿阻止鲁庄公追击的原因是:惧有伏焉。(限四个字)6、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7、鲁军发起反攻的时机选择在彼竭我盈时,鲁军追击敌军的时机选择在齐军辙乱旗靡之时。8、文中表现曹刿积极“参与”精神的词语是:请见、请从。9、文中“忠之属也”具体指的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10、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10、口技一、文学常识1、本文选自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2、本文的作者是林嗣环,清代人。3、虞初新志是清代人张潮编选的一部笔记小说集。二、古今异义词1、两股战战股:古义:大腿今义:屁股2、虽人有百手虽:古义:即使,今义: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虽然3、稍稍正坐。稍稍:古义:渐渐地,慢慢地今义:稍微4、中间力拉崩倒之声中间:古义:当中夹杂今义:当中三、词类活用1、妇抚儿乳乳:名词用作动词,喂奶2、不能名其一处也名:名词用作动词,说出3、京中有善口技者善:形容词用作动词,擅长四、一词多义1、坐:(1)坐在(口技人坐屏障中)(2)犯罪(何坐?坐盗) 2、备:(1)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2)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3、毕:(1)尽(毕力平险)(2)全部(群响毕绝)4、发:(1)起,被任用(舜发于畎亩之间)(2)开放(野芳发而幽香)(3)发出(一时齐发,众妙毕备)(4)头发(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5、绝:(1)隔绝(2)极点(以为妙绝)(3)停止,消失(群响毕绝)(4)极高的,陡峭的6、名:(1)命名、起名(名之者谁)(2)说出(不能名其一处)五、重点词语解释1、会宾客大宴会:适逢,正赶上2、施八尺屏障施:设置,安放3、众宾团坐团:聚集,集合4、少顷:一会儿5、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但:只6、便有妇人惊觉欠伸觉:睡醒7、众妙毕备毕:全,都8、中间力拉崩倒之声间:夹杂9、不能指其一端一端:一头,这里指“一种”10、两股战战战战:哆嗦的样子11、几欲先走几:几乎,差点儿六、特殊句式1、会宾客大宴宾语前置:会大宴宾客七、朗读节奏1、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八、课文内容理解1、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和“凡所应有。虽人有百手,手有千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是两处对声音的记叙描写,试比较一下,看看特点有何不同,并对写法加以评析。*前句记叙描写的声音较单一,后句记叙描写复杂、逼真。这种从开始单一到后来复杂的声音的模拟,符合失火救火的实际,与后来观众的反应相吻合。能突出表演以假乱真的高超技艺。2、课文中前后两次清楚地交代了极简单的道具“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请简析其作用。*两次交代极简单的道具仅“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结构上首尾呼应,起落分明;道具的简单,反衬其口技技艺的高超,突出技艺在“口”,点明题意。3、这篇课文用一个“善”字拎起。“善”在哪里,怎样写“善”?*善在众妙毕备、百千齐作、应有尽有,它写出了口技表演者技艺的高超。11、岳阳楼记文学常识:选自范文正公集作者范仲淹,字希文,谥文正,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一、古今异义1、属予作文以记之作文:古义:写文章 今义:语文课里写文章的练习二、重点词语解释1、增其旧制:扩大它旧有的规模。制,规模。2、横无际涯:宽阔无边。涯,边。3、朝晖夕阴:或早或晚(一天里)阴晴变化。晖,日光。 4、大观:雄伟景象。5、前人之述备矣: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备,详尽。6、山岳潜形:山岳隐没了形体。7、薄暮冥冥:傍晚天色昏暗。薄,迫近。8、翔集:时而飞翔,时而停歇。集,栖止,鸟停息在树上。9、岸芷汀兰: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兰花。10、长烟一空:大片烟雾完全消散。一,全。11、何极:哪有穷尽。12、樯倾楫摧:桅倒下,桨断折。13、郁郁:形容香气很浓。14、把酒临风:端酒当着风,即在轻风吹拂中端起酒来喝。把,持、执。15、微斯人:没有这种人。微,无、没有。16、吾谁与归:我同谁一道呢?归,归依。三、特殊句式 1、微斯人,吾谁与归?反问句、倒装句四、朗读节奏1、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3、浮光跃金,静影沉璧。五、理解性默写1、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直接原因是什么?答:属予作文以记之。2、赞美滕子京政绩的句子是什么?答:政通人和、百废具兴3、请从文中找出总写岳阳楼“大观”的语句。其中最有气势的两个词是什么?答: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衔、吞)4、从空间角度描写岳阳楼雄伟景象的句子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5、从时间角度描写岳阳楼景象的句子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6、第二段中说“前人之述备矣”,照应上文哪句话?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中是怎样“述”的?答: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7、写迁客骚人“悲”、“喜”的句子分别是什么?答:悲“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喜“心旷神怡,宠辱偕忘。”8、描写微波时水面月光的句子是什么?答:浮光跃金。9、描写无风时水中月影的句子是什么?答:静影沉璧。10、表现作者关心国家大事的句子是什么?(表现进亦忧,退亦忧的句子是什么?)答: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11、“进”“退”分别照应什么?答: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12、突出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答:不以物喜,不以已悲。13、突出表达作者伟大的政治抱负的句子(与现在“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精神相似的句子。)答: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14、由四面湖光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副对联,你能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两句话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面对人生中成功的欢乐和失败的痛苦,我们应拥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态。(用岳阳楼记中原句答)六、重点语句翻译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译:到了第二年,政事顺通,百姓和乐,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具,同“俱”)。2、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译:观赏景物时的心情大概有所不同吧?3、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译:在那春雨连绵不断,整月不晴的时候(开,放晴)4、至若青和景明,波澜不惊译:待到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湖面平静(景,日光。惊,有“起”、“动”的意思)5、去国怀乡,忧谗畏讥译: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去,离开)6、心旷神怡,宠辱偕忘。译:胸怀开阔,精神愉快,荣辱得失都置之度外。(宠,荣耀;偕,一起)7、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求,探求。为,指两种心情)译:我曾经探究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跟上面说的那两种表现不同。8、不以物喜,不以已悲。译: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以,因为)。9、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译:在朝庭里作高官就为平民百姓忧虑;不在朝廷做官就为君主担忧。10、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译:担忧在天下人之前,享乐在天下人之后。(先:在之前,后:在之后)11、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如果大片烟雾完全消散了,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12、刻唐贤今人诗赋与其上:把唐代名人和当代作家的诗赋雕刻在上面。13、微斯人,吾谁与归?*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12、醉翁亭记文学常识:本文出自欧阳文忠公文集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一、重点词语解释1、环滁:环绕着滁洲城。环,环绕。2、林霏开:树林里的雾气散了。霏,雾气。3、负者:背着东西的人。负,背。4、临于泉上者:靠近。5、泉香而酒洌:泉水甜,酒儿清。洌,清。6、山肴野蔌:野味野菜。蔌,菜蔬。7、杂然而前陈者:杂七杂八摆放在面前的。杂然,错落的样子。陈,陈列、摆开。8、觥筹光错:觥,酒杯。筹,酒筹。9、阴翳:形容枝叶茂密成阴。翳,遮盖。10、佳木秀而繁阴:秀,树木生长茂盛;繁阴,形成浓阴。11、醉翁之意意:情趣。12、深秀者:秀,秀丽。13、宴酣之乐,非丝非竹:酣,尽兴地喝酒。丝,弦乐器。竹,管乐器14、野芳发而幽香:野花开了,散发清幽的香味。芳,香花。发,开放。15、伛偻提携:老老小小的行人。伛偻,驼背,这里指老人。提携,这里指孩子。16、云归而岩穴暝: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昏暗了。暝,昏暗。17、辄:就 18、弈:下棋二、朗读节奏:1、佳木/秀而繁阴,2、山行/六七里三、理解性默写1、概括描述滁州地理环境特征的句子是:环滁皆山也。2、“醉翁”的由来是什么?请用文中原话回答。答: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3、文中与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相照应的文字是: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4、领起全文的句子是:环滁皆山也。5、文章中微露主旨(点题)的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6、体现全文核心及醉翁命名之意(写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情趣所在)的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7、文中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是: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8、为后人传诵最多的一句话(七个字的成语)是;醉翁之意不在酒。9、本文以色彩鲜明的语言,描绘了四时景物的特征。其中最突出的四句是什么?答: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10、文中作者描绘琅琊山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是: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11、第二段中哪个句子把山水之乐具体化了?答: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12、请写出夕照全景的句子。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13、请写出归后情景的句子。答:树林阴翳,鸣声上下。14、概括本文的主旨。与民同乐(文中原句“醉能同其乐”)(醉乐统一的句子)15、表达作者复杂感情的句子是: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四、重点语句翻译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译:醉了能和他们一块快乐,醉醒后能写文章表达这种快乐的,是太守。太守是谁?是庐陵的欧阳修呀!2、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译: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一股水流)从两座山峰中间飞淌下来,这就是酿泉。3、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译: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象鸟儿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酿泉上面,这就是醉翁亭。(临,靠近)。4、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译: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上,而在乎山水之间啊。5、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译: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于心并寄托于酒。6、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译:早上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而那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7、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译:到溪边来钓鱼,溪水深鱼儿肥。8、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译:苍老的容颜,雪白的头发,醉醺醺地坐在人们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9、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译:树林茂密阴蔽,上下一片叫声,是游人走后鸟儿在欢唱呀!10、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译:游人们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呀。11、翻译描写四时之景的句子: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12、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五、课文内容理解1、“醉能同其乐”这句话把“醉”与“乐”联系起来,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把“醉”与“乐”联系起来,点明了全文的主旨与民同乐。2、归纳段意第一段:写醉翁亭自然环境和命名缘由。第二段:写山间朝暮和四季景色。第三段:滁人、宾客、太守游琅山的情形。第四段:写日暮醉归,点明全篇主旨。3、本文第一段写景的顺序是什么?答:由远到近。4、“太守自谓也”在文中作用是什么?答:制造悬念,引出下文。5、请写出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答: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6、第三段文字一共描绘了几幅图画?分别是什么?核心又是什么?答:四幅。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其中核心是太守醉。7、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8、本文主旨是“与民同乐”,写“滁人游”与本文的主旨有什么联系?*“滁人”如此兴高采烈地出游,是因为生活安定富足,这与太守的励精图治、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SO 20589:2025 EN Glass in building - Determination of the emissivity
- 2025年哈尔滨市团结小学校招聘教师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气敏元器件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2025年巩义市消防员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2025年佛山市平洲二中教师招聘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2025年东莞职业技术学院招聘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2025年新能源汽车制造产业链布局下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融资政策支持报告
- 2025年在线教育平台教学质量评估与教学评价标准制定研究报告
- 2025年新能源微电网稳定性优化与智能调度系统研究报告
- 2026届山东省曹县三桐中学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新能源有限公司光伏电站现场应急处置方案汇编
- 经典分镜教程-电影分镜头画面设计机位图设计课件
- Test Plan Template:测试计划模板
- 心衰病患者护理查房课件
- JJF1101-2019环境试验设备温度、湿度校准规范-(高清现行)
- TSG11-2020 锅炉安全技术规程
- 资助业务工作培训
- 水泥化学分析方法培训精品课件
- 四年级上册可爱的榆林全册教案
- 金属封闭母线
- 道路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