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挥中心方案建议书.doc_第1页
指挥中心方案建议书.doc_第2页
指挥中心方案建议书.doc_第3页
指挥中心方案建议书.doc_第4页
指挥中心方案建议书.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 指挥中心系统方案建议书 目录1.项目总论21.1.建设内容21.2.建设原则21.3.建设目标31.4.建设依据32.指挥中心装修62.1.总体装修设计62.1.1.装修原则62.2.供配电及UPS系统72.2.1.供配电建设总设计82.2.2.UPS92.2.3.线路的布线方式92.2.4.照明系统102.3.空调系统及新风系统122.3.1.总体指标122.3.2.机房精密空调系统122.4.综合布线132.4.1.概述132.4.2.布线系统原则与依据132.4.3.工程内容152.5.防雷接地系统162.5.1.防雷系统162.5.2.接地系统162.6.机房环境监控子系统182.6.1.系统概述182.6.2.系统组成及功能182.6.3.系统结构212.7.消防子系统222.7.1.机房气体消防子系统222.8.指挥大厅等的桌椅242.9.其他相关建设考虑243.指挥中心显示系统253.1.液晶拼接屏显示系统253.1.1.系统特点253.1.2.系统组成273.1.3.系统功能273.2.DLP大屏幕显示系统303.2.1.系统特点303.2.2.系统结构313.2.3.系统功能333.2.4.显示墙应用管理系统软件353.3.工程实施准备及环境设计353.3.1.供电设计353.3.2.空调设计363.3.3.温湿度设计383.3.4.灯光设计383.3.5.装修设计393.3.6.设备维修通道与地面设计393.3.7.承重设计393.3.8.防尘设计403.3.9.接地设计403.3.10.消防设计403.3.11.机械冲击和振动设计413.3.12.磁场设计413.3.13.综合布线设计413.3.14.墙体安装固定设计413.3.15.复合视频信号接口设计413.3.16.电脑信号接口设计423.3.17.设备数据配置423.4.指挥中心LED显示系统423.4.1.系统结构424.指挥中心决策室454.1.位置454.2.VCP远程视频会议系统功能454.3.IBD交互数字平台454.3.1.专业大屏幕显示454.3.2.智能触摸操作464.3.3.交互数字图板474.3.4.友好的人机界面474.3.5.多功能一体化484.3.6.网络投影484.3.7.会议纪要494.3.8.远程交互数据共享功能495.网络基础建设545.1.中心网络基础545.1.1.概述545.1.2.建设原则545.1.3.系统架构描述555.1.4.计算机网络描述575.1.5.终端层设备描述575.1.6.应用层服务器描述585.1.7.数据库存储层服务器描述58-可编辑修改-。1. 项目总论1.1. 建设内容指挥中心建设主要分为如下几个方面:1. 指挥中心装修指挥中心装修包括天花、墙面及隔断、地面、门窗、供电及UPS系统、空调系统、新风系统、综合布线、消防等内容。2. 指挥中心显示系统本期显示系统包括DLP大屏显示、LED显示系统、信息发布室LCD显示系统。3. 指挥中心决策室决策室包括视频会议系统及IDB数字交互平台。 1.2. 建设原则 1)先进性XXX市的社会经发展水平、机动化发展水平、城市化发展水平等都居于国内前列,由此导致的对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需求也相应有其自身的特点,在智能交通管理系统一期工程的建设中,必须结合当前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发展领域中的先进理念、先进技术、先进设备等的应用,从系统结构、系统功能等多方面充分体现先进性的原则。2)实用性在建设过程中,必须充分结合的现状、未来发展趋势及需求,制定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的具有良好实用效果的系统建设方案,采取成熟适用的设备、技术和系统机制,保证建设系统的良好应用。3)创新性XXXX的社会经济发展、文化氛围、机动化程度、城市化水平、城市形态、地理区位、管理需求等都存在着独有的特点,在进行管理系统的建设过程中,必须充分结合地区特点。4)系统的开放性、可扩展性和安全性开放的结构意味着通信协议的开放和数据与数据结构的开放和共享。通信协议开放,系统接口透明,便于与其它系统组网,实现系统的集成与资源共享;数据与数据结构的开放,使用户可以很方便地从系统中抽取所需要的各种交通数据和信息,实现信息交换与共享。5)标准性系统设计符合有关国家通用标准、协议和规范,符合国家与部颁标准及行业规范的要求;保证系统运行稳定可靠、数据安全;系统接口规范统一。6)经济性指挥中心建设能够实现最优的系统性能价格比,充分利用有限的资金,创造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3. 建设目标1.4. 建设依据依据国家相关法律规章、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总体而言建设中需要考虑和遵循的主要依据如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安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 中国智能运输系统体系框架 畅通工程评价指标体系(2008年)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 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图形符号(GB/T11797-2005) 道路交通信号灯设置与安装规范(GB14886-2006) 道路交通信号灯(GB14887-2003)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GB17859-1999) 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 50198-94)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 50220-1995) 道路交通事故案卷文书(GA40-2008) 道路交通信号控制机(GA47-2002) 道路交通流量调查(GA/T299-2001) 道路交通堵塞度及评价方法(GA/T 115-1995) 城市道路交通秩序评价方法(GA/T 175) 公安交通指挥系统建设技术规范(GA/T445-2003) LED道路交通诱导可变标志(GA/T484-2004) 道路交通信号控制机安装规范(GA/T489-2004) 城市警用地理信息系统分类与代码(GA/T491) 城市警用地理信息系统图形符号(GA/T492) 城市警用地理信息系统建设规范(GA/T493) 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通用技术条件(GA/T496-2009) 公路车辆智能监测记录系统通用技术条件(GA/T497-2009) 城市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术语(GA/T509-2004) 交通视频监控系统验收规范 (GA/T514-2004) 公安交通指挥系统工程设计制图规范(GA/T515-2004) 城市道路交通信号控制方式适用规范(GA/T527-2005) 公安交通指挥系统工程建设程序与要求(GA/T651-2006) 公安交通管理设备外场设备施工要求(GA/T652-2006)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 交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框架公安部 信息技术 软件包 质量要求测试(GB/T17544-1998) 安全防范系统验收规则(GA308-2001)除上述规范以外,还应遵循国家现行的相关标准和规范2. 指挥中心装修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2.1. 总体装修设计2.1.1. 装修原则指挥中心室内装饰选用气密性好、不起尘、易清洁,并在温、湿度变化作用下变形小的材料,并符合下列要求:1)各功能区墙体要采用防火隔断墙,周围均要进行防潮、保温处理。2)机房、设备间、录入室、发布室应采取防尘措施。设单独出入口,并在入口处设换鞋间(柜)。3)房内铺设电缆、设备较多,必须注意消防安全,严格控制建筑物耐火等级。所有材料的防火等级都应选为A级或B1级。4)尘埃的二次飞扬,对机房内的空气洁净度影响较大,因此这部分功能区装饰材料应选用不易积灰、不易起尘、易于清洁、防火保温的饰面材料,同时注意该材料不应产生眩光。5)地面最好采用质地硬、不易起尘、防静电的材料。6)机房、设备间、录入室、发布室、指挥大厅房间内铺设防静电地板,地板平整度必须保证每米不大于2毫米。7)防静电地板下面空间不仅要铺设电缆,而且要兼作空调静压箱,其高度一般为300-350mm。为了避免电缆移动时地面起尘或划破电缆,地面和四壁应平整而耐磨。8)防静电地板的板厚公差0.2mm以内;常温常湿下地板绝缘电阻应大于100K,小于100M;地板的分散载荷15000-35000N/M2;集中荷载3000-7000N/M2。9)机房内部分隔一般采用玻璃隔断,应注意:耐压要求:一般机房为正压,当有火警时灭火气体会增加机房压力,故玻璃耐压强度不应小于1200Pa,既承载700千克平方米。平整度要求:要求平滑、整洁。10)满足保温、隔声要求。11)满足强度、安全要求。12)天花宜选用铝合金天花,不会产生灰尘,耐用可靠且十分美观,顶棚上面应留有300500mm的高度空间。当顶棚上面作为空调回风静压箱时,要求静压箱内有较高洁净度,其内表面要光滑,平整度好,刷防静电漆并敷设保温材料,另铝合金平板天花具有非屏蔽、易清洗、自重轻、不燃烧、耐腐蚀、施工方便等优点,兼有防尘功能。13)天花上部装修: 对天棚按抹灰工程质量验收标准和施工规范对天棚进行高级抹灰处理。抹灰要平整、光滑、无凸凹、无起伏、不能有大的空鼓或裂缝,整体要水平。若预埋挂件,对吊挂件周围要认真处理,使其不因吊顶挂件的轻微活动而破坏周围结构。同时在吊顶安装前在天棚顶面用角钢类材料固定一层金属网,以防以后大面积抹灰层脱落损害吊顶。为了防止天棚抹灰灰面脱落灰尘或微细砂粒,表面必须刷两道清漆或乳胶。要求涂刷均匀,不能太厚太薄或漏刷。14)门窗、框、扇表面不能有污垢、碰伤、扭曲现象。安装位置要规矩、牢靠、不得翘曲、松动。门窗的洞口尺寸要准确,所用的五金件要配套,门窗开关灵活。门窗与墙的接缝处采取密封措施,密封条应平整、粗细均匀,涂抹密封胶应平滑、无凸凹。面向自然环境的玻璃应具有吸热、热反射、防紫外线等功能,使用中空玻璃。15)所有管道都应进行防锈处理,所有线缆都用钢制桥架、钢管或金属软管保护。16)所选用的材料均是环保的。2.2. 供配电及UPS系统机房供电共分两种形式。(1)机房区市电配电系统:直接为机房内的UPS主机、机房区域照明、精密空调等相关设备供电,对不同相位分配均衡负载。(2)机房区UPS配电系统:由供电电源经UPS稳频、稳压、调整电压波形后为服务器、网络设备等供电,同时也为UPS后备电池充电;当遇到市电供电线路断电时,UPS后备电池立即放电,经UPS逆变后给计算机设备不间断供电。2.2.1. 供配电建设总设计电力系统包括:照明电、主机电、插座电、动力电(电梯、风机)、控制电(弱电系统)等部分。供电380/220V电压、50HZ频率和三相五线制(即TN-S系统)的配线方式供电,双回路供给机房用电。设备供电按设备总用电量的20%30%进行预留。中心机房内的插座分三种,它们分别是:不间断电源(UPS)供电的专用插座(不间断电源(UPS)供电的设备用三孔标准插座),市电直接供电的设备用五孔标准插座,直流电源系统接线柱。设备电源的电压变化在220V5%之内,频率变化在 50H0.5Hz之内。照明分工作照明和事故照明两类,工作照明接入配电柜,事故照明接入UPS。各功能房内照明装置宜采用无眩光灯盘,照明亮度大于400LUX,事故照明亮度大于40LUX。配电系统考虑与急照明系统的自动切换和消防系统的联动。机房的供电电源技术指标按GB2887-2000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中的规定按A级执行。各项指标如下表: 级别项目A 级B 级C 级稳态电压偏移范围(%)2513+7%稳态频率偏移范围(Hz)0.20.51电压波形畸变率(%)3-55-88-10允许断电持续时间(ms)0442002001500在建设中,对计算机主机、服务器等设备供电选用A级标准。为达到A级标准,须有相应的设备(UPS)来保障。2.2.2. UPSr UPS形式选择指挥中心中采用并机运方式,在并机的基础上,两台UPS共用一个电池组。UPS配置参数如下:用于为监控中心提供不间断电源:2套(并机运行)。视在功率:80KVA。配套电池柜:封闭式。具备掉电自保护、来电自启动功能。r UPS 配电负荷UPS输出配电回路不少于100路,回路包含UPS电源插座、防水插座、应急照明、消防、备用。全部配电线路采用穿金属线管(槽)敷设。为保证计算机设备供电的可靠性,机房内的各计算机电源插座(箱)均采用放射式配电方式,每一配电回路均配置独立空气开关和接地线。2.2.3. 线路的布线方式根据公安消防局规定,机房装修所采用的导线应符合消防安全,即通过消防局认证。所以室内导线全部采用新型阻燃导线组。供电线路全部采取走金属镀锌线槽、镀锌线管的方式,金属线槽留有扩充的余量,具体走线方式详见可参考所附配电系统图纸。为了满足机房的防湿措施,除了在地面上作一些处理外,同时为防止漏电危及人身安全和防电磁干扰,所有金属线槽、金属线管全部可靠连成一体并可靠接地,接地电阻R4。导线的型式:市电电源负载线缆主要为:VV、ZR-BV系列,UPS电源负载线缆全部采用新型难燃铜芯塑料绝缘导线(ZR-BVV系列)。导线的截面选择:是根据负荷的大小,允许的电压损失,导线长时间的允许温升及导线的机械强度等因素而定。2.2.4. 照明系统1)指挥大厅指挥大厅内的照明系统是一个独立的系统,与大楼的照明系统分开,设有独立的照明配电箱,由中心机房内的动力配电柜供电。灯具光线均匀,且能起到减小眩光对工作人员视力影响的作用。光源采用四通松下、飞利浦或美国通用日光灯管。DLP拼接屏幕前面四米内为暗区,不安装日光灯管。可安装内藏式筒灯,平行于DLP拼接屏幕排列,单独可控开与关。灯光不直接照射到屏幕上。整个大厅的灯按平行于屏幕方向分组进行控制,不选用较强光源。大厅前后两侧可能射入的光线(如窗户),设计有必要的遮挡(如窗帘等)。指挥大厅地面照度:200Lx,人员工作区地面照度:500Lx,中心室内不允许直接阳光直射。2)中心机房及其它功能区房间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及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 50174-2008,按以下照度进行建设:房内平均照度500Lx,均匀度大于70%;电源室及其他辅助功能间照度不小于300Lx;机房疏散指示灯、安全出口标志灯照度大于5Lx;应急备用照明照度不小于5Lx。房内灯盘选用3*40W优质电子安全防火镇流器灯盘。A、照明的照度标准符合下列规定:(1)主机房的平均照度可按200、300、500lx取值,服务器组机房地面照度:500Lx;(2)基本工作间、第一类辅助房间的平均照度可按100、150、200lx取值。(3)第二、三类辅助房间按现行照明设计标准的规定取值。B、眩光限制标准可按下表 21 所示,分为三级。表 21 机房眩光限制标准眩光限制等级眩光程度适用场所无眩光主机房、基本工作间有轻微眩光第一类辅助房间有眩光感觉第二、三类辅助房间主机房、基本工作间宜采用下列措施限制工作面上的反射眩光和作业面上的光幕反射。(1)使视觉作业不处在照明光源与眼睛形成的镜面反射角上;(2)采用发光表面积大、亮度低、光扩散性能好的灯具;(3)视觉作业处家具和工作房间内采用无光泽表面。C、工作区(如办公室、发布室、录入室、决策室等)内一般照明的均匀度(最低照度与平均照度之比)不宜小于0.7。非工作区的照度不宜低于工作区平均照度的1/5。D、中心机房、录入室、发布室内设置备用照明,其照度宜为一般照明的1/10。备用照明宜为一般照明的一部分。E、中心机房、录入室、发布室设置疏散照明和安全出口标志灯,其照度不低于51X。F、照明线路宜穿钢管暗敷或在吊顶内穿钢管明敷。G、大面积照明场所的灯具宜分区、分段设置开关。3)应急照明应急照明灯具采用冷光源射灯,采用与市电连锁自动控制的方式。即在正常情况下熄灭,一旦市电停电时则立即自动投入。事故照明电源由中心机房内的UPS供给。指挥大厅内的应急照明系统自成一体,它仅作为市电停电及紧急事故情况时,工作人员应急工作照明用和安全撤离使用,因此对它的照度要求较低,大于10Lux。计算机房、录入室、发布室、指挥大厅及消防走火通道具备应急照明系统,包括应急照明灯和消防疏散指示灯。按照GB/T 2887-2000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的要求,应急备用照明照度不小于30Lx。应急照明与消防联动。2.3. 空调系统及新风系统2.3.1. 总体指标机房安装精密空调,位于机房内侧。排水:由于指挥中心机房的重要性,与机房无关的给排水管道不穿过主机房。机房内的精密空调设备需要用水,其给排水干管暗敷,引入支管宜暗装。管道穿过主机房墙壁和楼板处,设置套管,管道与套管之间采取可靠的密封措施。机房内的给排水管道采用难燃烧材料并做保温处理。2.3.2. 机房精密空调系统2.3.2.1 机房空调的选型精密空调设备型号规格如下基本指标。表 22 精密空调规格型 号:下送风送风型规 格:模块化,双压缩机风冷型,下送风上/回风机组制 冷 量:104.3KW风 量:24000m3/h数量:2台工作方式:1台主用,1台备用。2.3.2.2 送风方式机房专用空调采用活动地板下送风,机房吊顶天花内自由回风,使机房内冷量分布均匀。2.4. 综合布线2.4.1. 概述 综合布线系统符合最新国际标准ISO/IEC 11801和ANSI EIA/TIA 568B标准,充分保证计算机网络高速、可靠的信息传输要求。能在现在和将来适应技术的发展,实现数据通讯、语音通讯和图像传递。2.4.2. 布线系统原则与依据1)建设原则在建设中遵循以下原则:标准性:符合设计及安装的国内、国际标准。实用性:满足当前的各种通讯要求和未来的应用。先进性:采用成熟、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安全性:利于防火、防水、防雷击、防静电、防破坏和抗干扰等。维护性:便于维护和管理,有利于故障检查和排除。兼容性:利于硬、软件的兼容,系统的升级和扩充。可靠性:采用容错技术,保证系统在多重故障下仍能正常运行。经济性:在满足现有需求和未来应用的基础上,有好的性能价格比和保护原有的投资。2)建设依据在建设中遵循以下标准或规范:CESC89:97: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CESC89:97: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BD 44/114-2000:建筑物综合布线系统检测验收规范GB50057-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JGJ/T 16-92:中国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DBJ08-59-95:智能建筑设计标准YD/T 926-1997:大楼通信综合布线系统YD/T5023-96:用户接入网工程设计暂行规定ANSI/EIA/TIA-568A:民用建筑电信布线系统标准ANSI/EIA/TIA-569:电信走道和空间的民用建筑标准ANSI/EIA/TIA-606:民用建筑电信设施的管理标准ANSI/EIA/TIA-607:民用建筑电信设施接地标准TSB-67各TSB-95:UTP布线现场测试标准ISO/IEC 11801:电信布线系统标准工业企业通讯设计规范参照的网络标准有:IEEE 802.3 10BASE-TIEEE 802.3z Gigabit EthernetIEEE 802.3ab 1000BASE-TIEEE 802.5 Token RingANSI FDDI/CDDIIEEE 802.3u 100BASE-T,100BASE-FXATM Forum 155Mbps/ 622MbpsANSI FDDI/TPDDI: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网络标准3)安装与施工标准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建筑与建筑物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CECS72:95)建筑与建筑物综合布线系统施工和验收规范(CECS89:97)中国建筑电气设计规范大楼通信综合布线系统(YD/T926.1.1997)第1部分:总规范大楼通信综合布线系统(YD/T926.2.1997)第2部分:综合布线用电缆、光缆技术要求大楼通信综合布线系统(YD/T926.3.1998)第3部分:综合布线用连接硬件技术要求2.4.3. 工程内容系统采用开放式的星型结构,水平子系统电缆保证在长度为90米以内,并预留充足的扩充余量。机房内铜缆部分采用六类非屏蔽双绞线,光纤采用多模/单模千兆光纤。本期主机房布线系统共涉及24个机柜位,每个机柜安装12个信息点,综合布线工程数据信息点共288个。产品选型:采用六类非屏蔽布线系统产品。综合布线系统的产品设计和综合布线系统产品的生产方面具有十年或以上历史,布线产品为同一厂家产品。2.5. 防雷接地系统2.5.1. 防雷系统中心采用两级电源防雷过压保护,即在楼层总电源进线处安装一级电源防雷和UPS电源进线处安装二级电源防雷。两级防雷器之间须有退耦措施。主级防雷:在总电源进线处安装高容量一级防雷器(100KA),当感应雷袭来时,主级防雷器可迅速被击穿,将雷击高压浪涌就近泄入大地,从而保护机房设备。第一级选用复合避雷/浪涌保护器,该防雷器最大放电流可达100KA。可有效地保护一般配电设备,由于该保护器内部采用间隙+MOV复合结构,可实现与下级保护器之间的退耦功能。次级防雷:为了防止雷电残压侵入设备,在UPS设备电源线进线处安装过压保护器作为第二级保护,该防雷器最大放电流可达40KA,响应时间为25ns,可进一步减小感应雷电的影响,保护电子设备免受损坏。且两级防雷器之间有退耦措施。通过这二级保护,使整个电源系统可有效地得到保护。2.5.2. 接地系统1)接地标准静电防护、机房安全接地符合GB2887-2000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中的规定。机房接地装置的设置满足人身的安全及计算机正常运行和系统设备的安全要求。地线系统:直流工作接地1、交流工作接地4、安全保护接地2、防雷保护接地2。具体技术要求参照GB50174-93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2887-2000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和GB50343-2004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的规定,符合技术指标中的有关要求,有特殊要求的设备进行特殊处理。2)中心机房、录入室、发布室、指挥大厅、设备间等功能区的接地系统根据规范的有关要求,机房采用下列四种接地方式:a.交流工作接地b.安全保护接地c.直流工作接地d.防雷接地3)接地措施按照要求,交流接地和安全工作接地合二为一,与直流接地,防雷接地分别用接地引线引至大楼的接地点,再将它们与避雷地桩接成综合接地网。建设中采取以下接地措施:(1)房内做等电位接地系统,采用25*3镀锌铜排做成网格状等电位铜排;(2)房内柱子内钢筋通过6平方米电线与等电位铜排连接在一起;(3)房内天花主龙骨、地板支架、墙板都在前后左右每隔1800mm-2000mm用6平方米电线夸接,并且就近连接到等电位铜牌上;(4)交流工作接地的 N线用铜芯绝缘线,在配电中存在辅助等电位接线端子,等电位接线端子一般均在箱柜内。接线端子不外露;不与其它接地系统,如直流接地,防静电接地等混接;也不与PE线连接。4)使用防雷器注意事项防雷保护器通过接地端以尽可能短的路径接地。主机房内所有设备采有单点接地法,即所有地线全部接到直流接地汇集排上,再由汇集排与直流地网相连。设备安装时,与大楼的外墙及柱子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信号防雷器连接与数据进线方向一致。2.6. 机房环境监控子系统2.6.1. 系统概述机房环境监控系统能对机房内的各类设备的运行进行全面的监视和控制,收集、记录、保存及管理各系统中的重要信息及数据,达到最佳的自动化管理及能源节约的效果,并提高系统的预警及抗灾能力,增强人员及设备的安全与可靠性。对设备运行环境参数的综合数据分析管理系统,多种报警方式(显示、声光、网络、电话等)。机房环境监控系统对机房的各种环境设备、网络设备及视频系统实现了全方位的统一监控,提供美观友好的监控画面,操作界面完全汉化,可储存一年的监控数据。系统可以与机房的智能设备、网络设备、视频系统及其它子系统无缝集成,监控画面任意组态,是一个环境设备及业务系统运行状态的综合监控及管理平台。系统具有自动应急联动设计,在事故发生时做到门禁、闭路录像、事件记录的协调运行,最大限度地保证人员和设备的安全,并且提供事后分析的依据。2.6.2. 系统组成及功能指挥中心的建设需求,建设中采用机房专业监控系统成套设备。具体功能如下。(1)机房异常情况报警监控系统能及时监测和报告被监控设备的异常情况,如过压、欠压、停电、雷击浪涌、水浸、温度异常、烟雾等信息;当设备出现异常时,监控主机可通过计算机所配声卡和音箱发出语音提示、远程报警、手机报警,提醒维护人员查看详细信息; 可对所检测故障进行记录、打印。(2)实时监测及控制系统能够完成对各类机房的交直流电压、温湿度等动力、环境信息进行实时监测并记录;监控仪可根据设定参数自动开启或关闭UPS、空调、市电等设备;监控中心能对UPS、空调、市电等设备进行状态控制;可识别合法身份,开启对应的房门。(3)交直流电压监测报警功能当交直流电压超出交流电压报警范围时,监控仪将向管理中心计算机回传报警数据;监控仪根据采集周期,定时读取数值并保存下来,当与监控中心计算机通信时,将此数据传给计算机。(4)温度监控报警功能温度调控功能:能够进行自动和远程温度调控功能。温度超限报警功能:当温度超出温度报警范围时,监控仪将向管理中心计算机回传报警数据。定时采集温度功能:监控仪根据采集周期,定时读取温度值并保存下来。当与计算机通信时,将此数据传给计算机;(5)湿度监控报警功能湿度超限报警功能:当湿度超出湿度报警范围时,监控仪将向管理中心计算机回传报警数据;定时采集湿度功能:监控仪根据采集周期,定时读取湿度值并保存下来。当与计算机通信时,将此数据传给计算机。(6)门禁功能出入口选用非接触式IC卡控制器,中央控制型门禁技术;监控仪可同时管理控制多个读卡器及相应门锁;可接受监控中心计算机增删、修改权限;可记录开门时间;可接受监控中心计算机命令远程开门;机房门的开闭状态,可实时传送至监控中心并显示。(7)浸水报警功能在机房内易浸水的关键位置安放浸水传感器,当发生浸水情况时可立即向监控中心计算机进行报警提示。使用知名品牌专用报警感应器材。(8)烟雾报警功能采用符合消防产品技术要求,具有消防产品认证证书的烟感报警器,当机房内烟雾浓度达到一定标准时,立即通过监控仪向监控中心发出报警信号;另外还可以选用烟雾预报警探测器,在烟雾形成之前向中心发出报警信号。当发生烟雾报警后,必须到发生报警的机房现场方能解除警报。(9)监控中心功能监控中心的功能主要是通过管理软件完成的,该管理软件包括电子地图管理、监控及线路资料管理、报警管理、统计查询、系统维护管理及帮助等六大功能。(10)报警管理功能具有远程监控功能向相关管理人员的电话、手机及其他个人无线通讯设备发送信息,通过网络邮件报警。(11)保安报警系统通过红外、玻璃破碎探测器等系统实现防止非法进入。(12)机房摄像监控装置在主机房、办公区、配电房和监控室等重要部位配置6路定焦镜头摄像装置;该装置采用具备540线红外彩色摄像机的进口名牌产品;且该系统将与门禁、红外报警系统联动,实现录像存储、数据保存60天以上,便于管理及时查询打印必要的信息。2.6.3. 系统结构现场监控系统分三层:管理站、现场监控站及智能设备,其中的数据库和WEB服务等组件,可以与管理站软件安装在一起,或分别安装于不同的计算机,决定于系统的容量配置。现场监控站由智能模块、协议转换模块、信号处理模块、多设备驱动卡及智能设备等组成。为了增强系统的功能,用户可根据需要选择配置多媒体声卡、电话语音卡、视频压缩卡等设备。现场监控站由智能模块、协议转换模块、信号处理模块、多设备驱动卡及智能设备等组成。为了增强系统的功能,用户可根据需要选择配置多媒体组件、电话语音卡、视频压缩卡等设备。现场监控站是本地系统的监控中心,在WINDOW2000下运行。如下所示,第一层是面向智能设备的控制模块,包括空调、UPS、ADAM模块、RTU、交流变频调速器、直流变频调速器以及其他现场总线型设备(控温仪、PLC、等),通过现场总线联结IBM-PC的RS-485串行端口;第二层是公用网络系统,使多台现场监控站之间、现场监控站和管理站、远程浏览站之间互联。从实现而言,第一层主要是对各种工业通讯协议的支持,如JBUS、MODBUS、UTALK、BITBUS等,便于现场监控站与现场设备的通讯;第二层支持TCP/IP协议,采用客户服务器模式(C/S)或Web方式,现场监控站一方面直接监控各设备的运行,另一方面作为管理站及远程浏览站的服务器、响应远程连接请求、发布实时数据、执行远程控制命令等;远程站启动时主动建立与现场监控站的通讯连接、显示其传输来的实时画面、实时数据、报警信息等。现场监控站RS485网络交换机视频系统子系统2配电系统空调系统RS485UPS系统漏水系统发电机组子系统1SNMP设备图 21 环境监控系统结构图2.7. 消防子系统2.7.1. 机房气体消防子系统1)建设依据根据国家现行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98)及工程建设地方标准七氟丙烷(HFC-227EA)洁净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中的有关规定进行设计。2)系统的设置在机房内安装感烟、感温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七氟丙烷(FM200)消防气体自动灭火系统。3)系统保护区域的划分机房的吊顶及活动地板下,分区设置温感探测器和烟感探测器,地板的送回风口及天花的送回风口设置在有报警及自动消防灭火系统实施喷气灭火时,对无警区的自动隔离保护系统。(指对灭火气体的有效使用,保证灭火效果,同时又不扩散到其它区域)A感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计算机房区域内设置1个保护分区,工作空间。B气体自动灭火系统计算机房气体自动灭火区域为工作空间。机房采用管网式的消防灭火系统。4)气体自动灭火系统的功能及原理灭火系统具有自动、手动及应急操作三种启动方式,可在值班室、防护区门口及钢瓶间操作。在自动状态下,当灭火保护区发生火灾时,火灾报警控制屏在接到同一保护区的两个独立报警讯号(温感和烟感)后,即发出信号至火灾联动控制屏。由火灾联动控制屏发指令至相应的灭火保护区施放灭火气体扑救(气体喷放前有约30秒时间待人员撤离保护区)和停止空调机设备。当保护区发生火警而报警系统发生故障造成系统不能自动投入灭火扑救时,可在火灾联动控制屏上的按下紧急启动按键或在相应保护区门旁的手动灭火按钮按下,均可达到手动灭火的功能。消防控制屏及启动装置安装靠近在灭火区域大门外的位置上。5)气体自动灭火系统的主要技术参数性能指标 系统设计浓度:8% 系统设计用药量:按标准要求设计 喷射时间:15秒 浸渍时间:3分钟 响应时间:30秒 喷咀采用MPG全淹没喷咀6)消防连动报警系统与供配电系统连动,当遇火警时,供配电系统强切电源。各防护区的手动/自动工作状态信号、火警信号和气体喷放信号,送到消防中心的联动控制柜,并使系统能在喷放灭火剂之前关闭防护区内的空调、通风机及通风管道中的防火阀等设备。为配合消防要求,各消防分区内的通风或空调设备的电源开关均装设分励脱扣装置,当消防控制主机动作时,自动切断相应消防分区内的通风或空调设备的电源,实现消防连动。2.8. 指挥大厅等的桌椅按设备清单里边的要求提供桌椅。2.9. 其他相关建设考虑决策室的地板缩进2米,在实际建设中,按照如下标准执行:1)建设设计由具有设计资质的设计单位出具正式的设计图纸;2)建设设计满足改造后结构安全及使用要求;3)相关建设要求详见布置图及原结构图纸;4)施工由具有施工资质的施工单位按图纸施工。3. 指挥中心显示系统指挥中心是总控中心,是系统监控、管理、协调的核心,通过指挥中心的建设提供一个先进、实用、美观舒适的工作环境,将各系统的各类信息和数据均送至指挥中心,指挥中心进行收集、整理、调用、判断、存储和处理、控制,实现交通信号控制、视频图像监控、交通录像、违法处理、指挥调度等工作。目前较通用的有两种显示系统,一为采用窄边液晶拼接技术的DID液晶拼接屏显示系统,另一种为采用投影方式的DLP显示系统。目前DLP技术较成熟,成功运用案例较多,缺点就是显示单元的灯若使用频繁则每年均需要更换。而DID液晶屏窄边拼接技术目前尚处于发展阶段,成功实施案例较少,且目前程度的边界最窄为6mm,视觉上与DLP拼接屏仍有差距,但其造价较低,方便维护。3.1. 液晶拼接屏显示系统本期项目在指挥中心指挥大厅建设XX台XX英寸的高清液晶拼接单元,进行X行X列的拼接排列。本方案将提供的大屏幕显示系统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3.1.1. 系统特点3.1.1.1 液晶屏l 采用专业的Sumsang DID液晶屏,寿命超长,适合于24小时连续工作 l 高亮度、高对比度、色彩还原真实 l 分辨率高、显示清晰、亮度均匀、无眩光 l 物理缝隙:6.7mml 长时间显示固定图像没有残影; 3.1.1.2 拼接控制l 内置嵌入式拼接控制,结构简单、稳定可靠 l 动态画面连续流畅,无视觉延迟 l 支持同时显示多种信号:全制式标准视频信号、RGB信号、Y/Pb/Pr信号 3.1.1.3 传统液晶拼接与窄边液晶拼接对比序号参数46 TFT LCD 单元 46Z TFT LCD 单元1屏幕高宽比 16:9 16:9 2亮度 1000cd/ 1000cd/3分辨率 19201080 192010804对比度 3000:1 3000:15单屏清晰度 1080P 1080P6长宽1047.4mm600.6mm 1025.65mm579.84mm 7重量25.5KG 22.3KG 8色彩16.7M 16.7M 9可视角 178/178 178/178 10响应时间 8ms 8ms 11物理缝隙 22mm 6.7mm3.1.2. 系统组成图 31液晶拼接屏显示系统总体结构图3.1.3. 系统功能3.1.3.1 显示控制功能 l 最大可以支持16行x16列256个显示单元的拼接控制 l 最大可以支持256x256路视频、VGA、RGB矩阵的控制 l VGA输入分辨率最高可以支持到2048x1536 l YPbPr输入可以支持到1080P l 图像无延时,不会发生不同步的现象 l 图形控制功能 方便快捷,用鼠标直接在显示阵列上拉选几个单元,点击视频源即可实现指定视频源在选定的几个单元上的拼接显示。 l 可控制各种显示信号以窗口形式在大屏幕上显示,能灵活实现单屏显示、多屏显示、整屏显示等多种显示模式; l 支持视频 VGA信号序列自动切换 分组自动切换 l 可以任意开窗口 支持跨屏显示 支持窗口的任意移动和缩放 l 支持大系统分区控制,对于大系统可以将单元分成即支持几个操作员同时控制系统,每个操作员控制一个区域。 l 系统支持16个显示预案: l 可以直接存储当前所有显示单元的显示状态为一个显示预案,自定义32个字符的汉字预案名称,直接点击保存的预案即可所有屏显示设定的状态 。3.1.3.2 单元控制 l 可单独控制某一个单元,也可以同时控制所有单元的拼接状态和位置 l 单元显示格式支持 1920*1080 1366x768 1280x1024 1024x768 800x600 640x480 l 单元图像上下左右移动调整,可以使拼接图像很好的对齐。 l 单元图像水平/竖直缩放调整,保证拼接图像在缝隙处的平滑 l 单元图像亮度/对比度调整 l 单元白平衡/黑平衡调整 系统支持黑平衡调整,使图像无论在亮的状态还是暗的状态都能保持很好的亮度和色彩一致性 3.1.3.3 监控系统集成控制功能l 系统集成市面常用的视频矩阵 数字硬盘录像机 高速球机 视频编解码器等设备的联动控制功能,真正的实现大系统的同平台控制。 l 系统支持扩展PTZ控制接口 可以直接控制常用的云台 快球,支持变速控制。实现云台 快球的所有功能。 l 支持市面常用数字硬盘录像机系统控制,可以控制1/4/9/12/16画面在单屏、整屏或任意组合显示,可控制录像开始停止、常速快速进退回放、PTZ等所有功能,支持Dvr系统设置,最大支持256台硬盘录像机。 l 支持市面常用的监控矩阵系统的控制,实现视频切换、序列切换、成组切换、辅助控制、预制调用、矩阵设置、监控系统联动等功能。 l *支持网络视频编解码器控制管理。 l 支持大型指挥控制中心的监控、报警、GPS、LED信息发布、巡更等多个系统的大屏显示指挥调度和统一控制,主控席最多可以控制16个系统。 3.1.3.4 网络分区控制 支持大系统分区控制,在屏幕数量很大的时候,在大屏上设定区域,每个操作员控制一个指定的区域,最大支持4个区域。 3.1.3.5 系统安全 用户管理 限定操作员的用户名和密码,正确才能操作。 设定操作员的操作权限,避免操作人员修改了系统重要设置。 设定操作人员的操作控制范围,避免控制到不该控制的部分。 事件记录 记录所有操作人员的登陆退出信息,并记录所有操作指令,支持分类查询,便于事件责任认定。 系统设置备份/恢复 支持将系统所有设置的备份到其他盘中,电脑出问题或更换电脑时可直接恢复设置系统即可恢复原状 。3.2. DLP大屏幕显示系统大屏幕显示系统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在提供共享信息、决策支持、态势显示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大屏幕显示系统是集多种信息接收处理显示、多类人员操作控制于一体的多媒体互动系统。 3.2.1. 系统特点3.2.1.1 技术的先进性1、采用双灯技术:使系统同时具有高亮、长寿命的双重特性、有备份功能、使用成本可选的优点;同时有着规格适应性强:适用50寸到84寸所有箱体,场合适应性强(日常使用低瓦数,寿命得到保证 ;重要场合使用高瓦数,通透亮丽);大幅降低使用成本等好处。2、能够智能调整:方案中所采用的显示系统均具备全新的智能化自动调整功能,分别为:l 亮度智能调整l 色彩智能调整3.2.1.2 系统的可靠性及易维护性1、专业的五级防尘: 2、可靠的双灯冷备份: 3、内置图像处理备份能力:3.2.2. 系统结构3.2.2.1 系统总体结构从总体上考虑,DLP大屏幕显示系统可分为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系统硬件包括DLP大屏、多屏处理器(又称大屏控制器、图像处理控制系统)、RGB矩阵以及视频矩阵(通常由视频监控系统矩阵承担其功能),系统软件包括系统控制软件,控制所有的DLP显示单元、信号处理转换设备、其他计算机应用等。从信息流程总体上可分为信息输入、信息处理以及输出三部分,信息输入包括视频信息、RGB信号和网络信号;信息处理由系统控制软件以及多屏处理器共同处理,负责将选定的信号输出到大屏幕上显示;输出端由DLP大屏拼接组成。系统总体结构如下图所示。图 32大屏幕显示系统总体结构图3.2.2.2 系统硬件结构DLP大屏幕显示系统硬件包括大屏幕显示单元、多屏控制器、RGB矩阵等,同时亦考虑电视视频矩阵、计算机信号转换接口以及计算机与网络系统等其他配套设施。从层次结构上分析,系统硬件可划分为输入设备、处理设备、输出显示设备三类,同时以通信网络将其组合完整的系统。输入设备包括中心计算机工作站及服务器、视频监控视频等,处理设备包括多屏处理器、视频矩阵、RGB矩阵等,输出显示设备包括大屏幕显示单元等。墙体外观示意图如下:图 33大屏幕显示墙体外观示意图3.2.3. 系统功能本项目大屏幕系统由24套60”投影单元、1套多屏处理器系统、控制管理软件、视频矩阵、RGB矩阵等附属的外围组成。整套系统采用最新一代的DLP数字光处理技术,所有设备均采用模块化的设计。具备良好的稳定性、可靠性、安全性,并具备良好的显示信号数量的扩展能力。显示单元组成的显示墙体和工业控制结构的处理器均通过了权威部门的安全认证,不会对环境和其他设备造成任何的安全影响。内置信号处理器和外置的多屏处理器相结合的分布式信号处理技术,最大程度的提升了整体DLP大屏幕显示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并具备良好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