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本书点校说明 论语成书情况:汉书艺文志认为是孔子“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有人认为是孔子弟子仲弓、子游、子夏所作,也有人认为是曾参、有若、闵子骞的弟子所撰。汉初论语流传的本子:古论语、齐论语、鲁论语。汉书艺文志说古论语二十一篇,班固注:“出孔子壁中,两子张。”齐论语二十二篇,多问王知道,鲁论语二十篇,传十九篇。传播齐论语的有王吉、宋畸、贡禹、五鹿充宗、胶东庸生等人。传播鲁论语的有龚奋、夏侯胜、韦贤、鲁扶卿、萧望之、张禹等人。古论语是汉景帝时,鲁恭王刘余在孔子旧宅壁中发现,世所不传。何晏论语集解序认为孔安国曾为古论语训解,多来多数学者对此有怀疑。古论语属于古文,齐论语鲁论语属于今文。当时张禹依据鲁论语的篇目,兼采“齐说”,善者从之,号称“张侯论”,这是论语的第一次改订本。东汉末年,郑玄又依据“张侯论”并参照古论和齐论,为论语作注,这是论语的第二次改订本,也是现在通行的各本的祖本。汉代已经把论语和孝经作为学者的必读书,然后才可以学习易书诗礼春秋。历代为论语作注的很多,影响较大的有三国何晏的论语集解、南北朝皇侃的论语义疏、宋代邢昺的论语疏、南宋朱熹的论语集注、清代刘宝楠的论语正义:(1)何晏论语集解:孙邕、郑冲、曹义、荀觊、何晏五人完成。汇集了两汉三国时孔安国、包咸、周氏、马融、郑玄、陈群、王肃、周生烈诸家之说,保留了论语几个古本的原貌,是论语最早的集注本。(2)皇侃论语义疏:是对何晏论语集解所作的注解。但掺杂了不少玄学之说,但“博极群言,补诸书之未至,为后学所宗”。(3)邢昺的论语疏:也是对何晏论语集解所作的注解,“剪皇氏之枝蔓,稍传以义理”。侧重章句训诂,又带有以理之学的特色,是汉学向宋学转变的标志。(4)朱熹论语集注:阐发其理学思想,多采用二程及其弟子的说法,也注意文字训诂和史实考订。(5)刘宝楠论语正义:也是对何晏论语集解所作的注解。吸收前人注释成果,对其谬误多所匡正,采集了不少清人的注释、考订论语的新材料。注重文字训诂、史实考订、阐述经义。前十七卷是刘宝楠撰写,后七卷是其子刘恭冕在长编的基础上续撰。刘宝楠的论语正义有几个显著的特点:(1)充分吸收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尤其是清人的注释考证。皇疏和邢疏及朱熹的集注虽在注释论语中对后世有着较大的影响,各有千秋,但是也出现了不少谬误,尤其是明显得受到各个时代哲学思潮的影响。刘宝楠对他们的注解,在做了充分辨证的基础上,指出谬误,对于其他诸家好的注释,也有甄采。其中,特别是对清人的注释与考证,更是博采众长。采用了刘台拱的论语骈枝、刘宝树经义说略、方观旭论语偶记、钱坫dian论语后录、包慎言的论语温故録、焦循的论语補疏、刘逢禄论语述何、宋翔凤论语发微、戴望论语注、毛奇龄的论语稽求篇和四书賸sheng言、凌曙四书典故覈he、周炳中四书典故辩正、陈鳣zhan论语古训、刘培翬hui四书拾义、翟灏四书考异、江永乡党图考、黄式三论语后案说这是论语正义的主要特点,也是它超越前人注解的重要标志。(2)发扬了乾嘉学风,在注释中注重文字训诂、史实考订和阐发经义。尤其是对古代典章名物制度、风俗礼节、历史事件、人名地名的考证。前人的注解,多所评判;拿不准的,兼收并蓄,留待读者自己判别。(乾嘉学派,是汉学的又一次复兴,清朝前期学术思潮的主要内容,一为反对宋明理学,一些有识之士对明末王学,空疏空谈,深思痛绝;二为复兴汉代经学传统,“汉学”以实事求是相标榜,不空谈义理,学主实证,最杰出的代表人物就是顾炎武、黄宗羲,他们严厉批评王学末流的“束书不读,但从事于游谈”、“空谈性命,不论训诂”,强调“读书穷理”,认为“读书不多,无以证斯理之变化”,明确提出由训诂考证入手以治经的主张,黄宗羲认为“学者必先穷经,经术所以经世,乃不为迂儒”,主张穷经经世,汗宋兼采,在其学术实践中尽力身体。由顾炎武、黄宗羲等人开创的朴学新风,经过百余年的酝酿与发展,终于在乾嘉时期达到极盛时代。在中国学术史上形成了堪与先秦诸子、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相媲美的清代乾嘉之学,这一学派注重考据,提倡朴实学风,主张“实事求是,无证不信”论必有据,反对空谈。他们以经学为中心,而衍及小学、音韵、史学、天算、水地、典章等,一时名家辈出,并在学术界占有统治地位。因为这一学派的经学研究以追崇汉学为特色,而与宋明理学相对立,故又称之为汉学,又因其学风质直朴实,以考据为长,所以也称之为“朴学”或“考据学”。后乾嘉学派又分为两派:一、吴派,源于惠栋的祖父惠周惕而成于惠栋,因惠氏及其挚友门人弟子多为苏南人,故称之,而吴派提倡复古,述而不作;二、以戴震为代表的皖派,其强调求真,敢于突破汉人成说,提出己见。章太炎指出:“吴始惠栋其学好博而尊闻;皖南始戴震,综形名,任裁断,此其所异也。”)(3)保留了汉魏古注,对古注作了详细疏解。可以看出论语一书的演变。二、注文曾子曰:注马曰:“弟子曾参。”“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注言凡所传之事,得无素不讲习而传之。正义曰:“吾日三省吾身”者,尔雅释诂:“吾,我也。”说文:“吾,我自称也。”日行一周天为一昼夜,故一昼夜即名日。周髀算经注:“从旦至旦,为一日也。”是也。说文:“三,数名。”阮氏元数说:“古人简策繁重,以口耳相传者多,以目相传者少,且以数记言,使百官万民易诵易记。洪范、周官,尤其最著者也。论语以数记文者,如:一言,三省,三友,三乐,三戒,三畏,三愆,三疾,三变,四教,绝四,四恶,五美,六言,六蔽,九思之类。则亦皆口授耳,受心记之古法也。”郑注云:“思察己之所行也。”此以“省”训“察”,本尔雅释诂。说文:“省,视也。”义亦近。尔雅释诂:“身,我也。”说文:“身,躳(躬)也。像人之身。”释名释身体云:“身,伸也。可屈伸也。”“为人谋而不忠”者,国策魏策注:“为,助也。”左襄四年传:“咨难为谋。”鲁语:“咨事为谋。”毛诗皇皇者华传:“咨事之难易为谋。”用内、外传义也。周语:“忠者,文之实也。”杨倞荀子礼论注:“忠,诚也。”“诚”、“实”义同。诚心以为人谋谓之忠,故臣之于君,有诚心事之,亦谓之忠。“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者,礼檀弓注:“与,及也。”此常训。郑注云:“同门曰朋,同志曰友。”同门义见前疏。同志者,谓两人不共学而所志同也。郑笺诗关雎、注礼坊记并有此训。说文:“,同志为友,从二又,相交友也。”义与郑同。说文:“交,交胫也。从大,象交形。”朋友与己两人相会合,亦得称交,引申之义也。皇本“交”下有“言”字。说文:“信,诚也。从人从言。”会意。释名释言语:“信,申也。言以相申束,使不相违也。”五伦之义,朋友主信,故曾子以不信自省也。“传不习乎”者,“传”谓师有所传于己也。夫子言“十室之邑,必有忠信,而不如丘之好学”,可见好学最难。其于及门中,惟称颜子好学。今曾子三省,既以忠信自勖xu,又以师之所传,恐有不习,则其好学可知。曾子立事篇:“日旦就业,夕而自省思,以没其身,亦可谓守业矣。”又云:“君子既学之,患其不博也;既博之,患其不习也;既习之,患其不知也;既知之,患其不行也。”此正曾子以“传不习”自省之证。“习”兼知行,故论语只言习也。郑注云:“鲁读传为专。今从古。”臧氏庸辑郑注释云:“此传字,从专得声,鲁论故省用作专,郑以古论作传,于义益明,故从之。”如臧此言,是“专”与“传”同谓师之所“传”,而字作“专”者,所谓假借为之也。宋氏翔凤论语发微:“孔子为曾子传孝道而有孝经。孝经说曰:春秋属商,孝经属参。(孝经钩命诀:“孔子曰:吾志在春秋,行在孝经,以春秋属商,孝经属参。一说是卜商和曾参。)则曾子以孝经专门名其家,故鲁论读传为专。所业既专,而习之又久,师资之法无绝,先王之道不淹,曾氏之言,即孔子传习之旨也。”包氏慎言论语温故录:“专谓所专之业也。吕氏春秋曰:古之学者,说义必称师,说义不称师命之曰“叛”。所专之业不习,则隳弃师说,与叛同科。故曾子以此自省。后汉书儒林传:其耆名高义开门受徒者,编牒不下万人,皆专相传祖,莫或讹杂。扬雄所谓“譊譊nao之学,各习其师”。此即鲁论义也。”案:宋、包二君义同。广雅释诂:“专,业也。”亦谓所专之业。此鲁论文既不著,义亦难晓,故既取臧说,兼资宋、包,非敢定于一是也。注“弟子曾参”。 (指明注释范围)正义曰:元和姓纂:“夏少康封少子曲烈于鄫,春秋时,为莒所灭。鄫太子巫仕鲁,去邑(饵刀)为曾氏,见世本。巫生阜,阜生皙,皙即曾点,曾子父也。”史记弟子传:“曾子,名参,字子舆,南武城人,少孔子四十六岁。”注“言凡所传之事,得无素不讲习而传之”。正义曰:“得无”者,疑辞。郭氏翼雪履斋笔记:“曾子三省,皆指施于人者言。传亦我传乎人。传而不习,则是以未常躬试之事而误后学,其害尤甚于不忠不信也。”焦氏循论语补疏:“己所素习,用以传人,方不妄传,致误学者,所谓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也。”二说皆从集解,亦通。三、分析:1、体例:先注白文,再给集解做注。2、刘正义引多家观点。3、解释词义。如认为“三”是为了方便的概括计数。并用论语自身的行文习惯来证明。义训的方法(看出现的各种语境)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孔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子曰:“古者民有三疾,今也或是之亡也。古之狂也肆,今之狂也荡;古之矜也廉,今之矜也忿戾;古之愚也直,今之愚也诈而已矣。”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杨伯峻的不同意此观点:认为三是概数,“三省的三表示多次的意思。古代在有动作性的动词上加数字,这数字一般表示动作频率。三一般表示次数的多,不要着实的去看待。这里所反省的是三件事,是巧合。否则依论语的句法应该说:“吾日省者三”。”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悖矣。又如:词义训释引用古代辞书:尔雅释诂:“身,我也。”说文:“身,躳(躬)也。像人之身。”释名释身体云:“身,伸也。可屈伸也。”词义训释引用随文释义,需要找到原文,再结合其后的注释去分析。(载驰载驱,周爰咨谋。(咨事之难易为谋。)(孔疏:“咨难为谋”,杜预曰:“问患难也。”唯“难”一事,杜为“患难”,毛为“难易”,不同。然患难之事,亦须访其难易,理亦不异)又如:“习”兼知行之义。传和专的语义关系(宋、包,非敢定于一是也。二人观点稍有不同,但不矛盾。宋:曾子以孝经专门名其家;包:各习其师)考证曾参其人。归纳相同的观点:郭氏翼雪履斋笔记:焦氏循论语补疏“传而习之”“习而传人”。二、注文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注攻,治也。善道有统,故殊途而同归,异端不同归也。正义曰:说文云:“耑,物初生之题也。端,直也。”二字义别,今经传多假“端”为“耑”。礼记礼器注:“端,本也。”孟子公孙丑注:“端者,首也。”说文:“害,伤也。”皇本“已”下有“矣”字。(校勘)(注白文)注“攻治”至“归也”(指明注释范围)。正义曰:考工记:“凡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注:“攻,犹治也。”“善道”谓正道。“统”者,统于一也。说文:“统,纪也。”太宰注:“统,犹合也。”易辞系传:“同归而殊途。”此注本之,而倒其辞曰“殊途同归”,谓善道虽殊途,而皆归于善,是为有统。孟子言:“君子之行不同,或远或近,或去或不去,归洁其身而已。”洁身,即是善道。归,即谓同归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电工考试题库在线考试答案
- 2025年幼儿园保育员理论考试试题(I卷)附答案
- 2025年中医内科学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 2025年数据库科技前沿动态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普法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行政处罚法复习题库及答案
- 2025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招聘48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参考
- 2025安徽蚌埠市龙子湖区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招聘22人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模拟题)
- 2025年5月汉中市铁路中心医院招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一套答案详解
- 林业机械制造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房地产销售岗位简历模版大全
- 智能楼宇管理员试卷及答案
- 创新成果转化高效推进承诺书6篇范文
- 自卸车安全教育培训课件
- 冶金行业事故回放课件
- 5年(2021-2025)高考1年模拟地理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3 地球上的水(解析版)(浙江专用)
- 电气检修班组安全培训课件
- 2024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完整版)
- 不再举报协议书6篇
- 空管知识培训材料课件
- 四合一检测仪使用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