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猪瘟研究进展.doc_第1页
非洲猪瘟研究进展.doc_第2页
非洲猪瘟研究进展.doc_第3页
非洲猪瘟研究进展.doc_第4页
非洲猪瘟研究进展.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非洲猪瘟研究进展学生:肖璐 班级:预防兽医1班 学号:S20143502教师:蒋文灿 教授摘要:非洲猪瘟是猪的一种急性、热性、烈性传染病,该病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给养猪业造成了毁灭性打击,是世界各国重点防范的重大动物疫病之一,该病于2007 年传入俄罗斯,并在其境内蔓延,我国目前尚未发现非洲猪瘟病例的出现,但该病传入我国的境内的风险明显加大,为我国养猪业带来了巨大的威胁。我国动物疫病防治中长期规划(2012-2020年)已将其列为我国重点防治的13 种外来动物疫病之一。引言: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引起的猪的一种烈性传染病,致死率高达100%。其为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所规定A类动物疫病,为我国一类动物疫病,其发生与流行可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我国近邻如俄罗斯、亚美尼亚等相继暴发ASF疫情并呈高发态势,传入风险明显加剧,尚无有效疫苗用于ASF防疫,因而防范ASF跨境传入及可能出现的境内传播任务艰巨,加强其研究具有重要意义。1. 病原学概述ASFV是非洲猪瘟病毒科非洲猪瘟病毒属中的唯一成员。在形态上类似虹彩病毒,在基因组结构复制方式上类似痘病毒。完整的病毒颗粒直径约200 nm,具有复杂的多层结构,外被囊膜,内有核衣壳,20面体对称,六边形外观1。1998年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将其定为非洲猪瘟样病毒科(Asfarviridae)唯一成员2,是已知的唯一以媒介昆虫传播的DNA病毒3。目前发现ASFV至少有8个血清型。其核心层主要由蛋白质构成,厚约30nm。核蛋白体由基因组和核蛋白组成,直径约80nm。病毒基因组由一条线性的双链DNA 分子组成,大小为170193kb,含有151167 个开放阅读框4。通常根据编码p72 蛋白的B646L 基因部分序列进行ASFV 的基因分型5,然后,根据中央变异区或者其他基因(如p54 蛋白基因或p30 蛋白基因6的部分序列进行基因亚型的分类。目前将ASFV 分为22个基因型。ASFV对热的抵抗力不强5530min或600C10min即可使其灭活。ASFV在猪血液中4保存时可存活18个月:在腐败的血液中或冷鲜肉中可存活15周;猪体污染物中1个月:室温下7。粪便中11天:冰冻肉尸内可以存活15年141。1福尔马林需6d才能致死。2氢氧化钠于24h内使其灭活。ASFV对乙醚及氯仿等脂溶剂敏感。在05石炭酸和50的甘油混合液中于室温下可保存536d。最有效的消毒药是10苯及苯酚8。2. 流行病学概述2.1易感动物和传染源非洲猪瘟病毒通过感染家猪、疣猪和蜱来实现饲养环境与野生环境的循环传播。ASFV只感染猪科的动物,包括:家猪、野猪、疣猪(phacochoerus)、薮猪(potamochoerus)、丛林猪(bushpigs)、巨林猪(hylochoerus)等,其主要的宿主是非洲野猪,尤其是疣猪和美国的后颈野猪(tayassu tajacu),美洲南部和中部的白唇野猪(tayassu albirostris)也被怀疑是病毒的携带者26-28。感染后的猪只表现相应的临床症状,而病毒也会感染蜱,以实现饲养猪与野生环境之间的循环传播,软蜱如隐咀蜱、钝缘蜱、猪虱等,是非洲猪瘟的长期宿主,非洲猪瘟可在软蜱的体内进行繁殖,随时伺机感染猪或野猪,但ASFV不会感染人类9。2.2地理分布及传播途径1921年ASFV在东非的肯尼亚首次爆发以来,一直在非洲地区呈地方性流行,在非洲以外的地区流行的ASFV毒力较弱。在欧洲地区,ASFV在葡萄牙被首次发现,之后在拉美地区被相继发现,1971年该病毒传入古巴地区,1978年意大利、巴西、多美尼加共和国均有相关报道,1982年、1985、1986年卢旺达、比利时、荷兰等地区相继爆发此病。ASF的循环感染传播方式主要包括以下两种10:第一种猪与蜱之间的传播。特别是非洲的疣猪与软蜱之间的传播,此方式是最基本的传播方式,使得非洲猪瘟在非洲持续流行。新生的庞猪幼崽被带毒软蜱叮咬而感染ASFV,病毒血症可以持续数周。病毒在猪体内淋巴组织中存活,该猪终生带毒,但由于幼猪只是表现病毒血症,传播效率较低,因此,病毒不能在猪群之间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软蜱和家猪之间也会进行循环传播,软蜱一旦感染ASFV,可以保持感染能力数年,若带毒蜱叮咬家猪,变将病毒传染给家猪。ASF疫情新发区和复发区易见这种传播模式。在这种循环模式中,软蜱既充当病原又充当传播的作用。另一种传播是猪群之间的相互感染。患病动物和它的代谢产物、粪便,以及被病毒污染的用具、设备等都是主要的传染源,当易感动物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这些传染源后,容易患病。非洲地区:1921年肯尼亚的Montgomery首次报道ASF疫情。19世纪60年代和90年代肯尼亚分别再次暴发ASF坦桑尼亚于19世纪80年代发生ASF1989年马拉威首次报道暴发ASF1999年10月。加纳有ASF疫情发生的报告.2001年,塞内加尔、喀麦隆、多哥和贝宁闭等国家再次报告ASF疫情。欧洲地区:1957年。ASF首次从安哥拉传人欧洲的葡萄牙。1959年ASF再次传遍了亚平宁半岛以及法国、意大利、马尔他、比利时和荷兰等欧洲国家。ASF在西班牙、葡萄牙长期流行11。2008年以来,俄罗斯联邦的北奥塞梯共和国、印古什共和国以及与哈萨克斯坦接壤的奥伦馒州先后发生非洲猪瘟疫情。3. 临床症状概述3.1临床症状ASFV的感染可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和隐性感染。只有处于急性感染期,体内才有大量的游离病毒粒子存在。发病时体温升高至41,约持续4 d,直到死前48 h12。体温下降为其特征,同时临床症状直到体温下降才显示出来。猪感染了ASFV后,最初3-4 d发热期间,食欲减弱,躺在舍角,极度累弱,后肢无力,脉搏加快,呼吸闲难,浆液或粘液脓性结膜炎,皮肤出血,有些毒株会引起带血下痢,呕吐,发热後第7 d死亡,或症状现后1-2 d便死亡。3.2 剖检变化急性、亚急性的病变特征为广泛性出血及淋巴组织破坏引起的出性浆液性炎主要损害脾脏、淋巴结、心和肾脏等。脾脏色泽变深,质脆,肿大及出血性梗死。淋巴结出血,切面呈大理石状。心包积聚大量浆液性液体,心内外膜有小点状、淤斑状 血 肾脏皮质、肾盂的切面也有小点出血。急性病例可见整个消化道水肿出血,腹腔中有浆液渗。胆囊、膀胱黏膜针尖状出血,肝充血。胸腔内有胸水,胸膜上有 血点。肺水肿,脑膜脉络丛严重充血13。喉头、膀胱、肾皮质、心脏、肺和其他内脏器官表面都有明显的瘀斑。淋巴结肿大,并严重 ,整个淋巴结血肿。胸腔液、心包液和腹腔液增多,脾脏肿。中枢神经系统水肿,并有管周同性出血。4. 诊断方法与疫苗研究进展4.1 动物接种试验 ASF与猪瘟(Classic swine fever, CSF)很难区别,临床诊断鉴别ASF与CSF比较困难,其确诊须依靠实验室方法。为区分这两种疾病,可进行动物接种试验。将病料接种于猪瘟免疫猪与猪瘟易感猪。如果两组猪均不发病,则可排除ASF与CSF,若两组均发病,则为ASF;如果免疫猪不发病而易感染猪发病,则为CSF;对可疑猪,必要时用敏感猪做第2次动物接种试验。本法特点是敏感,准确性较高,试验要求不高,是OIE推荐的标准试验之一。4.2血细胞吸附(HAD)技术 此方法是国际上最经典方法,其原理是猪红细胞能吸附于ASFV感染的单核或巨噬细胞表面,用疑似患猪血液或组织悬液接种正常猪白细胞或骨髓细胞原代培养,或直接从实验接种或临床可疑病猪血液制的白细胞,经过48 h培养后出现特征性细胞病变,红细胞在感染细胞周围形成特征性花环。此法敏感性高,但费时且一直需要新鲜细胞,细胞状态直接影响实验效果,难以用于ASF爆发的早期诊断,仅作为一个最终鉴定手段14。4.3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技术 由于感染康复猪血清中的ASFV特异抗体能维持很长时间甚至终生,检测时用的免疫学方法是ELISA15。2007年朱红利用P72蛋白的单克抗体建立了ELISA检测方法16。4.4聚合酶链反应(PCR) PCR方法是ASF主流检测方法。针对ASFV的P72保守序列设计引物,进行PCR方法,其可用于对组织培养细胞、血液、脾脏等的检测,用于疑似病例的快速检测,作为鉴别诊断的有效方法。该方法可定量检测,结果直观、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缺点是易出现假阳性,对于野外现场检测及偏远地区ASF爆发的早期防控并不实用17。4.5环介导等温扩增法(LAMP) 江彦增等10建立了ASFV的环介导等温扩增法,其只需要水浴锅,不需要其他昂贵仪器,30 分钟即可出结果,灵敏度是OIE标准PCR方法的100倍。该方法非常适合在野外现场或缺乏试验条件的边远地区检测ASFV。ASFV环介导等温扩增的快速检测方法,通过与限制性酶切实验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有良好的一致性18。5. 综合防治措施 由于非洲猪瘟庞大的基因组,编码的功能蛋白种类较多,而不同毒株之间基本没有交叉免疫保护性。病毒对外界有较强的抵抗力,所以非洲猪瘟是一种顽固性疾病。而目前尚没有针对非洲猪瘟的治疗药物以及疫苗防控,因此给防控该病的流行传播带来了巨大的困难。现行对该病防控措施最主要的仍是检疫,一旦检测到该病存在,一律进行严格扑杀并采取无害化处理。 对于无ASF的国家和地区,应该树立ASF防范意识,按照国际或国家、地区的相关要求对进口动物、动物产品进行严格的检疫,并且妥善处理带病的动物及动物产品19。对于运输工具的消毒和隔离也应该纳入重点范畴,严格控制ASF从疫区传入。 对于正在流行ASF的国家和地区:尽快划分疫病区和受威胁区,控制和杀灭疫区的软蜱,避免健康猪群被感染和更大的感染疫情。对发病动物进行严格扑杀并按相关规定对扑杀动物及其运输工具进行无害化处理,对于疫区进行隔离和彻底消毒。积极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对后续防控做出指导。 我国目前尚未发现ASF的病例报道出现,但我国应对ASF保持高度的警惕性。该病传播迅速、传播媒介分布广泛。随着国际贸易发展的逐渐频繁,进出口市场的不断扩大,预防ASF传入我国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只有加强我国贸易口岸对ASF疫病的检测力度,提高技术手段,做好严格把关工作,防止该病毒的传入。参考文献1Heather E, Jamesa , K. Eberta , R McGoniglea, et al. Detection of 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 by loop-mediated isothermalamplificationJ. Journal of Virological Methods, 2010, 164, 6874.2Dixon L K, Abrams C C, Bowick G, et al. Africanswine fever virus proteins involved in evadinghost defense systemsJ. Veterinary Immunology and Immuno pathology, 2014, 10: 117-134.3 Afonso C L, Zsak L, Carrillo C, et al. 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 NL gene is not required for virus virulenceJ. J Gen Virol, 2008, 79: 2543-2547.4 Chapman D A, Darby A C, Da S M, et al. Genomic analysis of highly virulent Georgia isolate of 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J. Emerg Infect Dis, 2011, 17(4): 599-605.5 Bastos A D, Penrith M L, Cruciere C, et al. Genotyping field strains of 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 by partial p72 gene characterisationJ. Arch Virol, 2003, 148 (4):693-706.6 Gallardo C, Mwaengo D M, Macharia J M, et al. Enhanced discrimination of 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 isolates through nucleotide sequencing of the p54, p72, and pB602L(CVR)genesJ. Virus Genes, 2009, 38 (1): 85-95.7 林荣泉. 非洲猪瘟与猪瘟的鉴定及防控技术J. 肉类工业, 2010 (3): 25-28.8 Costard S, Mur L, Lubroth J, et al. Epidemiology of 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J. Virus research, 2012, 173(1): 191-197.9Eulalio A, Nunes-Correia I, Salas J, et a1. 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 p37 structural protein is localized in nuclear foci containing the viral DNA at early post infection timesJ. Virus Res, 2007, 130:18-27.10 Sanchez Vizcaino J M, Mur L, Martine Lopez B. African swine fever: an epidemiologic update Transboundary and Emerging Disease, 2012, 59:1-9.11 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