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鄂南山商住楼设计毕业论文.docx_第1页
重庆鄂南山商住楼设计毕业论文.docx_第2页
重庆鄂南山商住楼设计毕业论文.docx_第3页
重庆鄂南山商住楼设计毕业论文.docx_第4页
重庆鄂南山商住楼设计毕业论文.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庆鄂南山商住楼设计毕业论文目录一 绪论11.1 设计资料11.2设计内容和方法11.2.1建筑设计11.2.2 结构设计1二 建筑设计22.1设计概要22.2建筑平面设计22.3建筑剖面设计22.4建筑平面设计22.5 装饰22.6楼梯设计22.7防火设计32.8抗震设计32.9细部构造做法3三 结构设计技术条件43.1工程概况43.2设计依据43.2.1 地质勘查报告43.2.2 结构设计参数43.2.3 抗震设计参数53.3荷载取值53.3.1 雪荷载、风荷载53.3.2 楼面、屋面活荷载标准值53.4 结构总体布置53.5 主要结构构件及墙体截面尺寸53.6 基础63.7 材料6四 结构方案64.1设计有关资料64.2 构件及材料尺寸64.2.1 框架柱64.2.2 现浇板64.2.3 框架梁64.2.4基础74.3 计算简图的确定724.4 结构平面布置图8五 荷载统计105.1恒载标准值计算125.2 屋面及楼面可变荷载标准值135.3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受荷总图155.4 风荷载标准值175.4.1 风荷载标准值175.4.2 风荷载作用下的侧移验算185.5水平地震作用205.5.1 重力荷载代表值的计算205.5.2 地震作用的计算225.5.3 地震作用下的侧移验算24六 内力计算256.1内力计算方法256.2 竖向荷载作用与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256.2.1 恒载满布时一榀框架的内力图256.2.2 活载满布时一榀框架的内力图286.2.3 活载布置在第一跨时一榀框架的内力图316.2.4 活载布置在中间跨时一榀框架的内力图346.2.5 水平风荷载作用时一榀框架的内力图(左风)376.2.6水平地震作用时一榀框架的内力图(左震)40七 内力组合437.1 组合原则437.2 横向框架梁内力组合467.3 框架柱内力组合52八 梁柱配筋计算608.1框架梁配筋计算608.2 框架柱配筋计算65九 标准层楼板配筋计算699.1 板设计资料699.2 计算参数69十 基础设计8310.1 基本资料8310.2 基础底面设计8310.3 基础结构设计86致谢90参考文献912一 绪论1.1 设计资料拟建工程为重庆鄂南山商住楼,位于重庆市区,交通方便,地势平坦。建筑约平面尺寸为54m*21m;建筑层数6层,1层层高4.2m,2-6层层高3.6m,一层为商业区,2-6层为住宅区。;底面粗糙程度为C类室内外高差为0.5m。 1.2设计内容和方法1.2.1建筑设计1. 建筑方案设计在已经确定的建筑范围内,充分考虑建筑物的类型,以及使用要求,在满足各种规范的条件下,进行建筑设计。2. 建筑施工图利用CAD软件完成绘图,包括建筑总平面图,建筑底层和标准层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屋面排水图,建筑构造节点详图。1.2.2 结构设计(1) 确定结构选型、柱网并进行结构布置。(2) 确定梁柱等构件的截面尺寸,对梁柱的线刚度进行计算,并计算相对线刚度。(3) 对各种构件的荷载进行统计,确定恒活载的布置方式及大小。(4) 采用D值法计算水平风荷载、地震作用下框架侧移及内力。(5) 利用结构力学求解器计算竖向荷载作用与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内力。(6) 内力组合:按照相关规范要求进行内力组合。(7) 利用内力组合找出梁、柱控制截面的最不利设计值,调幅后进行框架梁柱的配筋计算。(8) 利用弹性方法计算标准层楼面板的内力及配筋。(9) 基础设计:根据上部荷载及与建筑物有关条件、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等来确定基础的类型以及基础埋深。并计算基础的尺寸,验算基础的承载力、冲切力,对基础进行配筋设计。(10) 根据制图标准进行结构施工图的绘制。二 建筑设计2.1设计概要本设计是重庆鄂南山商住楼设计,建筑位于重庆市区。2.2建筑平面设计对建筑的整体平面进行设计,并根据整体设计来绘制建筑的底层平面图、标准层平面图、顶层平面图以及屋顶的排水图。2.3建筑剖面设计剖面设计的主要目的是根据建筑空间的使用特点、造型要求及经济等因素,来确定建筑的内部剖面设计,例如楼梯的设计,墙、柱、梁、门窗等构件的具体做法以及材料性质。2.4 建筑立面设计立面设计就是恰当的确定门窗等部件的尺寸大小、比例关系以及材料色彩等,并通过立面设计来创造出整体立面感,并绘制出各个立面图。2.5 装饰外墙颜色应与周围环境保持协调,且装饰上注重质量、和谐。外墙采用白色贴面瓷砖,窗户采用白色的塑钢窗。室内采用水磨石地面,底层商业区采用玻璃幕墙,以体现商场的性质。2.6楼梯设计根据民用建筑设计通则中对楼梯设计的规定与要求,在本工程中,楼梯的开间为,进深。底层高为,设计为等跑楼梯,每跑均14级踏步,踏步尺寸为,中间休息平台尺寸为。标准层层高为,设计为等跑楼梯,每跑均12级踏步,踏步尺寸为,中间休息平台尺寸为。2.7防火设计底层商业区进行分区设计防火卷帘,防火卷帘将底层商业区分为四个防火分区,每个防火分区都设置门厅,并且还设置有两个防火逃生门。因此,在底层商业区有6个门可供逃生,满足防火设计要求。2.8 抗震设计在本设计中,拟建建筑物采用框架结构,建筑物高度为23.1m,7度抗震设防,抗震等级为三级。整个建筑物呈“凹”字型结构,在建筑中部建筑结构体系发生改变的地方设置一道防震缝,为150mm,满足要求,使整栋建筑物分隔成了两个相对独立的防震单元。2.9 细部构造做法 1屋面做法:找平层:15厚水泥砂浆找平层防水层:(刚性)40厚C20细石混凝土防水层:(柔性)三毡四油铺小石子找平层:15厚水泥砂浆找平层找坡层:40厚水泥石灰焦渣沙浆0.3%找平保温层:60厚矿渣水泥 结构层:100厚现浇混凝土板抹灰层:10厚混合沙浆 2楼面做法:大理石面层,水泥砂浆擦缝(包括水泥粗砂打底)100厚现浇混凝土板 10厚混合沙浆抹灰层 3内墙做法: 内墙体为200mm厚的混凝土空心小砌块,墙面两侧各20mm的抹灰。 4外墙做法: 外墙体为250mm厚的混凝土空心小砌块,外墙面用浅黄色涂料刷二度,内墙面抹20mm混合砂浆。 5墙基防潮:采用防水砂浆防潮层6踢脚做法:采用棕黄色面砖踢脚刷素水泥浆一遍(内掺水重3-5%白乳胶)17厚2:1:8水泥石灰砂浆、分两次抹灰34厚1:1水泥砂浆加水重20%白乳胶镶贴810厚总黄色面砖,水泥浆擦缝 7卫生间做法:水瓷砖地面 20厚水泥面层 90厚钢筋混凝土楼板 15厚砂浆打底三 结构设计技术条件3.1工程概况项目名称:重庆鄂南山商住楼设计 建筑地点:重庆市建筑面积:54m21m建筑高度:23.1m层 高:首层4.2m 2-6层3.6m 层 数:6层3.2设计依据3.2.1 地质勘查报告场地地表基本平整,绝对标高为35.2m。场地土由上到下可分为以下四层:a杂填土:主要为煤渣、石灰渣、混凝土块等,本层分布稳定,厚度为0.2-0.6m;b淤泥:分布不均匀,厚0.2-0.8m;c粘性土:埋深于地表下1m,可塑性较好,稍湿,密实,土层厚3.6-6.0m,承载力为340kPa。d地下水静止水位标高为29.6m。3.2.2 结构设计参数技术指标技术条件取值依据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二级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第1.0.8条设计使用年限50年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第1.0.5条抗震设防烈度7度建筑抗震设计规范3.2.4条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丙类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第6.0.8条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10g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第3.2.4条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第3.2.4条场地类别类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第4.1.6条房屋抗震等级三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第6.1.2条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丙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第3.0.1条混凝土环境类别0.000以上一类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第3.4.1条0.000以下二类b3.2.3抗震设计参数地震影响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特征周期取值依据多遇地震max=0.08Tg=0.35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第5.1.4条罕遇地震max=0.503.3荷载取值3.3.1 雪荷载、风荷载荷载类型取值(KN/m2)取值依据基本风压0.40设计任务书基本雪压0.30设计任务书3.3.2 楼面、屋面活荷载标准值荷载类型取值(KN/m2)取值依据房间2.0课本荷载与结构设计方法18-20面卫生间2.0走廊、门厅、楼梯2.0屋面(不上人)0.5 3.4 结构总体布置在地震区,要尽可能的采用对抗震有利的结构布置形式,使结构布置规则匀称,并使结构刚度均匀而连续,避免刚度突变。本工程七度设防,故设置防震缝150mm满足要求。3.5 主要结构构件及墙体截面尺寸本工程采用的构件设计尺寸按规范估算得出,结果如下:柱尺寸:400mm*400mm梁尺寸:框架梁:300mm*450mm;板厚度:楼面板:100mm;屋面板:100mm;墙体厚度:外墙:250mm;内墙:200mm;女儿墙:250mm3.6 基础基础形式:独立基础基础埋深:1.6m地基处理方式:灰土垫层法3.7 材料混凝土等级:C30箍筋、构造筋:HPB300板:HRB335 梁、柱:HRB400基础:HRB335四 结构方案4.1设计有关资料地点:重庆鄂南山商住楼设计抗震设防:抗震设防烈度为七度,地震加速度值为,设计地震分组为,类场地。建筑物安全等级为。基本风压:,基本雪压:4.2 构件及材料尺寸本工程主体结构为六层,抗震设防烈度为,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11-2010)规定,本框架结构房屋的为,轴压比限值,取用C30混凝土,。4.2.1 框架柱框架边柱的负载面积:框架中柱的负载面积:柱截面尺寸可根据式估算,取各层的重力荷载代表值为,边柱轴力增大系数:,中柱轴力增大系数:,由公式可得第一层为:边柱 中柱 。因此,本设计框架柱截面尺寸取值均为。4.2.2 现浇板,据工程经验:,取屋面板h=100mm,一般楼面板h=100mm。4.2.3 框架梁主梁截面按跨度的估算,梁截面宽度均按梁截面高度的估算,梁截面尺寸如下表:表4.1 梁截面尺寸(mm)层次混凝土强度横梁纵梁4.2.4基础基础采用,标高-1.60m,高差定为-0.50m。4.3 计算简图的确定由于楼面板与框架梁的混凝土一起浇筑,对于中框架梁取,梁线刚度计算过程见表,,柱线刚度计算见表4.3。表4.2 框架梁线刚度计算表类别砼弹性模量Ec(kN/mm2)截面尺寸b*h(mm2)贯性矩I0(mm4)跨度L(mm)梁线刚度EcI0/L(KNm)系数*梁线刚度(KNm)相对线刚度边梁3*107300*4502.28*10942001.63*1043.26*1042.04中框梁3*107300*4502.28*10942001.63*1043.26*1042.04表4.3框架柱线刚度计算表类别砼弹性模量Ec(kN/mm2)截面尺寸b*h(mm2)贯性矩I0(mm4)跨度L(mm)梁线刚度EcI0/L(KNm)系数*梁线刚度(KNm)相对线刚度底层框架边柱3*107400*4002.133*10953001.207*1041.207*1040.75底层框架中柱3*107400*4002.133*10953001.207*1041.207*1040.75标准层边柱3*107400*4002.133*10936001.778*1041.600*1041标准层中柱3*107400*4002.133*10936001.778*1041.600*1041令:,则其它各杆件的为:本毕业设计的结构计算简图如图所示。图4.1 框架计算简图4.4 结构平面布置图根据该工程的使用性质以及设计的结构方案,并且综合该工程的建筑平面图。因此,结构布置图如下图所示图4.2 一榀框架图92 图4.3结构平面布置图五 荷载统计框架结构一般承担的荷载主要有:恒载、活载、风荷载、地震作用及框架自重。荷载的传递路线:5.1恒载标准值计算 1 屋面(不上人) 找平层:15厚水泥砂浆找平层 防水层:(刚性)40厚C20细石混凝土 防水层:(柔性)三毡四油铺小石子 找平层:15厚水泥砂浆找平层 找坡层:40厚水泥石灰焦渣沙浆0.3%找平 保温层:60厚矿渣水泥 结构层:100厚现浇混凝土板 抹灰层:10厚混合沙浆 合计 6.102 各层楼面大理石面层,水泥砂浆擦缝(包括水泥粗砂打底) 1.16100厚现浇混凝土板10厚混合沙浆抹灰层 合计 3.833 梁 截面尺寸:自重: 10厚混合砂浆抹面层 合计 2.787基础梁: 截面尺寸:自重:4 柱 截面尺寸:自重:10厚混合沙浆抹灰层 合计 6.725 外纵墙 厚度:250mm(加气混凝土砌块重度取7.5)标准层:纵墙铝合金窗水刷石外墙面水泥粉刷内墙面 合计 5.421底层:(基础梁:截面尺寸:)纵墙1 :(玻璃幕墙重度取1.5,自重放大30%)混凝土砌块玻璃幕墙合计 8.529纵墙2铝合金窗水刷石外墙面水泥粉刷内墙面 合计 11.0976 内纵墙 厚度:200mm标准层:纵墙水泥粉刷内墙面 合计 6.9937 内隔墙 厚度:200mm(采用轻质混凝土砌块 重度取3.0)标准层:纵墙水泥粉刷内墙面 合计 4.625.2屋面及楼面可变荷载标准值不上人屋面均布荷载标准值 0.5 楼面活荷载标准值 2.0 屋面雪荷载标准值 与不同时考虑,两者取。5.3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受荷总图 图5.1板传荷载示意图 图5.2 各层梁上作用的恒荷载作用示意图1、 轴间框架梁屋面板传给梁的荷载(板传至梁上的三角形荷载可等效为均布荷载,等效系数为5/8):屋面板传给梁的荷载 恒载: 活载: 楼面板传给梁的荷载 恒载: 活载: 梁自重标准值: 2.787内纵墙自重标准值: 6.993轴间框架梁均布荷载为:屋面梁:恒载=梁自重 + 板传荷载 = 2.787 + 16.01= 18.797活载 = 板传活载 = 1.31楼面梁:恒载=梁自重 + 内纵墙自重+板传荷载= 2.787 +6.993+10.05= 19.823活载 = 板传活载 = 5.252、 轴间框架梁(同上面计算过程)轴间框架梁均布荷载为:屋面梁:恒载=梁自重 + 板传荷载 = 2.787 + 16.01= 18.797活载 = 板传活载 = 1.31楼面梁:恒载=梁自重 + 板传荷载 = 2.787 + 10.05= 12.837活载 = 板传活载 = 5.253、 轴间框架梁(同上面计算过程)轴间框架梁均布荷载为:屋面梁:恒载=梁自重 + 板传荷载 = 2.787 + 16.01= 18.797活载 = 板传活载 = 1.31楼面梁:恒载=梁自重 + 内纵墙自重+板传荷载= 2.787 +6.993+10.05= 19.823活载 = 板传活载 = 5.254、 A(D)轴框架柱纵向集中荷载的计算顶层柱:=2.1/4.5=0.47女儿墙自重:(做法:墙高900mm,100mm的混凝土压顶)顶层柱恒载 = 女儿墙自重+ 梁自重+板传荷载=顶层柱活载 = 板传活载 = 标准层柱:标准层柱恒载 =墙自重 + 梁自重 + 板传荷载 +柱自重=标准层柱活载 = 板传活载 = 底层柱:基础顶面恒载 = 底层外纵墙自重 + 基础梁自重+柱自重 = 5、 B(C)轴框架柱纵向集中荷载的计算顶层柱:顶层柱恒载 =梁自重 + 板传荷载 =顶层柱活载 = 板传活载 = 标准层柱:标准层柱恒载 = 梁自重 +墙自重+板传荷载+柱自重 =标准层柱活载 = 板传活载 = 底层柱:基础顶面恒载 = 基础梁自重+柱自重 =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本设计中所取的一榀框架的受荷图如图所示(图中数据均为标准值)图5.3框架恒载计算简图 图5.4 框架活荷载计算简图5.4风荷载标准值 1.风荷载标准值风压标准值计算公式为:,基本风压。本工程位于重庆市区,地面粗糙度为C类。因结构高度(从室外地面算起),可取风振系数;对于矩形平面=0.8-(-0.5)=1.3;可查建筑结构荷载规范。规范中的取值如下表所示:表5.1 Uz的取值离地面高/m 5101520300.650.650.650.740.88表5.2 Uz的实际取值离地面高/m4.78.311.915.519.122.70.650.650.650.660.72380.7778表5.3 风荷载标准值Pk层数离地高度z(m)B(m)H(m)Pk(kN)622.71.0 1.30.77780.404.52.74.91519.11.0 1.30.72380.404.53.66.09415.51.0 1.30.660.404.53.65.56311.91.0 1.30.650.404.53.65.4828.31.0 1.30.650.404.53.65.4814.71.0 1.30.650.404.54.156.31风荷载计算简图如下:图5.5 一榀框架的风荷载作用图2.风荷载作用下的侧移验算利用D值法进行计算(1)侧移刚度D的计算 计算结果见表如下:(一榀框架)表5.4 横向26层D值的计算构件名称=A(D)轴柱0.324741B(C)轴柱0.487111 表5.5 横向底层D值的计算 构件名称=A(D)轴柱0.552836B(C)轴柱0.683506(2)风荷载作用下框架侧移计算水平荷载作用下可按下面公式计算:框架在下侧移的计算如下表:表5.6风荷载作用下框架楼层层间位移与层高之比计算层次(KN)(KN)(KN/m)/m/h64.914.91237040.00021/18000 56.0911237040.00041/900045.5616.56237040.00071/514335.4822.04237040.00091/400025.4827.52237040.00121/300016.3133.83126840.00261/2038侧移验算:风荷载作用下,。由上表可见,本框架层间最大位移与层高之比在底层,为1/2038。满足:1/2038 1/550。满足规范要求。5.5水平地震作用1重力荷载代表值的计算屋面处的重力荷载代表值 = 结构和构配件自重标准值 + 0.5雪荷载标准值楼面处的重力荷载代表值 = 结构和构配件自重标准值 + 0.5楼面活荷载标准值其中结构和构配件自重取楼面上、下各半层层高范围内(屋面处取顶层一半)的结构和构配件自重(1)、屋面处的重力荷载代表值的计算:(2)、其余各层楼面处的重力荷载代表值的计算:(3)、底层楼面处的重力荷载代表值的计算:(4)、屋顶雪荷载标准值的计算:(5)、楼面活荷载标准值的计算:(6)、底层楼面处的重力荷载代表值的计算:(计算简图如图所示)屋面处: = 屋面处结构和构配件自重 + 0.5雪荷载标准值= 4372.8+ 0.5128.9=4437.2KN标准层楼面处: = 楼面处结构和构配件自重 + 0.5活荷载标准值= 3853.5 + 0.5859.5 =4283.2KN底层楼面处: = 楼面处结构和构配件自重 + 0.5活荷载标准值= 4059.6 + 0.5859.5 = 4489.3KN图5.6 重力荷载代表值计算简图2地震作用的计算按任务书要求查规范的本工程抗震等级为三级,该建筑物的高度为23.1m40m,以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地震作用,为计算简便本设计只计算7号、8号轴线之间防震缝左边部分。结构自振周期(多层框架结构的实测统计式)根据本工程设防烈度7度,地震加速度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II类场地,查规范得 ,并且为混凝土结构本设计计算的是6号轴线一榀框架的内力,由于整个框架不匀称,所以本榀框架的地震作用按抗侧刚度所占整个框架抗侧刚度总和的比例计算。整个计算框架的抗侧刚度: 标准层: 底 层:所以,可简化为作用在一榀框架上的重力荷载代表值为:KN、KN、KN相应的高度=5.3m、=8.9m、=12.5m、=16.1m、=19.7m、=23.3m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 因为 1.4 Tg = 0.49:由:,:同理可算得:、故顶层水平地震作用为:+ = 31.1+13.9=45KN 图5.7水平地震作用图 单位(KN)3.地震作用下的侧移验算 表5.7 水平地震作用下框架楼层层间位移计算表层次Hi(m)Fi(KN)Vi (KN)623.331.145237040.0019519.725.470.4237040.00305416.120.791.1237040.00395312.516.1107.2237040.0046628.911.4118.6237040.0051615.37.1125.7126840.0090楼层最大位移与楼层高之比:满足位移要求。六 内力计算6.1内力计算方法利用清华大学结构力学求解器(SM Solver)对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作用下的框架内力图,进行求解得出。6.2 竖向荷载作用与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1.恒载满布时一榀框架的内力图图6.1 弯矩图(单位:kNm)图6.2 剪力图(单位:kN)图6.3 轴力图(单位:kN) 2.活载满布时一榀框架的内力图图6.4 弯矩图(单位:kNm)图6.5 剪力图(单位:kN)图6.6 轴力图(单位:kN)3.活载布置在第一跨时一榀框架的内力图图6.7 弯矩图(单位:kNm)图6.8 剪力图(单位:kN)图6.9 轴力图(单位:kN)4.活载布置在中间跨时一榀框架的内力图图6.10 弯矩图(单位:kNm)图6.11 剪力图(单位:kN)图6.12 轴力图(单位:kN)5.水平风荷载作用时一榀框架的内力图图6.13 弯矩图(单位:kNm)图6.14 剪力图(单位:kN)图6.15 轴力图(单位:kN)6.水平地震作用时一榀框架的内力图(左震)图6.16 弯矩图(单位:kNm)图6.17 剪力图(单位:kN)图6.18 轴力图(单位:kN)七 内力组合7.1 组合原则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建筑结构设计应根据使用过程中在结构上可能同时出现的荷载,按承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分别进行荷载组合,并应取各自的最不利效应组合进行设计。(1)假定下列数字:表示横荷载标准值;表示屋面(楼面)活荷载标准值;表示左风;表示右风;表示重力荷载代表值;表示左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表示右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不考虑地震作用时,对一般框架结构的承载力计算,考虑下列荷载组合(分项系数:恒载1.2,活载和风载1.4):A : 1.2+1.4 由可变荷载控制效应控制的组合A : 1.35+1.40.7 由永久荷载控制效应控制的组合B :1.2+1.4B :1.2+1.4C : 1.2+1.4(+)C : 1.2+1.4(+)在考虑到地震作用时,60m及以下的建筑物,只需考虑重力荷载与水平地震作用的组合:D :1.2+1.3 D: 1.2+1.3(2)内力组合时的单位及方向柱弯矩 顺时针方向为正,逆时针方向为负;柱轴力 拉为正,压为负;柱、梁剪力 顺时针方向为正,逆时针方向为负;梁弯矩 下部受拉为正,上部受拉为负。(3)弯矩调幅现浇框架梁端负弯矩调幅系数取为0.85。梁端负弯矩调幅后,梁跨间弯矩应按平衡条件相应增大,梁跨间集中荷载处截面弯矩调幅系数可取为1.1荷载类型 恒荷载层号左梁(KNm)右梁(KN.m)跨度(m)调幅跨间(KNm)左调幅(KNm)右调幅(KNm)跨间调幅(KNm)AB跨-12.66-32.634.20.8519.14-10.76-27.7421.06BC跨(六层)-29.29-29.294.20.8512.16-24.90-24.9013.38CD跨-32.63-12.664.20.8519.14-27.74-10.7621.06AB跨-20.69-29.584.20.8518.59-17.59-25.1520.45BC跨(五层)-21.40-21.404.20.856.9-18.19-18.197.59CD跨-29.58-20.694.20.8518.59-25.15-17.5920.45AB跨-19.92-30.014.20.8518.76-16.94-25.5120.64BC跨(四层)-21.38-21.384.20.856.93-18.18-18.187.63CD跨-30.01-19.924.20.8518.76-25.51-16.9420.64AB跨-19.94-29.964.20.8518.78-16.95-25.4720.66BC跨(三层)-21.40-21.404.20.857.11-18.19-18.197.83CD跨-29.96-19.944.20.8518.78-25.47-16.9520.66AB跨-20.48-30.04.20.8518.49-17.41-25.520.34BC跨(二层)-21.19-21.194.20.857.11-18.02-18.02-7.83CD跨-30.0-20.484.20.8518.49-25.5-17.4120.34AB跨-16.85-29.944.20.8520.33-14.33-25.4522.37BC跨(一层)-22.44-22.444.20.855.86-19.08-19.086.45CD跨-29.94-16.854.20.8520.33-25.45-14.3322.37表7.1横梁恒荷载弯矩调幅(单位:KNm)表7.2 横梁活荷载弯矩调幅(单位:KNm)荷载类型 活荷载层号左梁(KNm)右梁(KN.m)跨度(m)调幅跨间(KNm)左调幅(KNm)右调幅(KNm)跨间调幅(KNm)AB跨-1.31-2.174.20.851.15-1.12-1.851.27BC跨(六层)-1.97-1.974.20.850.92-1.68-1.681.02CD跨-2.17-1.314.20.851.15-1.85-1.121.27AB跨-4.74-8.794.20.854.81-4.03-7.485.30BC跨(五层)-8.0-8.04.20.853.58-6.8-6.84.24CD跨-8.79-4.744.20.854.81-7.48-4.035.30AB跨-5.06-8.724.20.854.68-4.31-7.425.15BC跨(四层)-7.93-7.934.20.853.64-6.75-6.754.01CD跨-8.72-5.064.20.854.68-7.42-4.315.15AB跨-5.0-8.734.20.854.72-4.25-7.435.20BC跨(三层)-7.95-7.954.20.853.62-6.76-6.763.99CD跨-8.73-5.04.20.854.72-7.43-4.255.20AB跨-5.14-8.724.20.854.65-4.37-7.425.12BC跨(二层)-7.91-7.914.20.853.66-6.73-6.734.03CD跨-8.72-5.144.20.854.65-7.42-4.375.12AB跨-4.18-8.904.20.855.04-3.56-7.575.55BC跨(一层)-8.11-8.114.20.85 3.47-6.89-6.893.82CD跨-8.90-4.184.20.85 5.04-7.57-3.565.557.2 横向框架内力组合表7.3横向框架内力组合表屋面层ABBCA跨中B左B右跨中内力种类M(KNm)V(KN)M(KNm)M(KNm)V(KN)M(KNm)V(KN)M(KNm)荷载分类恒载Gk-10.7634.7221.06-27.74-44.23 -24.939.4713.38屋面Qk-1.122.551.27-1.85-2.96-1.68 2.751.02左风2.07-0.89-1.69-0.891.31-0.62右风-2.070.891.690.89-1.310.62重力荷载代表值-11.3236.021.7-28.67-45.71-25.7440.8513.89左地震标准值12.84-5.54-10.41 -5.5418.37-3.79 右地震标准值-12.845.5410.415.54-18.373.79内力组合1.2+1.4-14.4845.2427.05-35.88-57.22-32.23 51.2217.491.35+1.40.7-15.6349.3829.68-39.27-62.62-35.2755.9819.071.2+1.4-10.0240.4225.28-35.66-54.33 -28.0546.2216.061.2+1.4-15.81 42.9125.28-30.93 -51.83-31.7248.2416.061.2+1.4(+)-11.5943.9927.05-38.68-58.47-30.40 50.2517.491.2+1.4(+)-17.3846.4827.05-33.52-55.98-34.0752.0917.491.2+1.33.1135.9926.04-47.94-62.06-7.01 44.0916.671.2+1.3-31.5649.4226.04-20.88-47.65-54.7753.9516.67REMb-23.6746.4829.68-39.27-62.62-41.0855.9819.075层ABBCA跨中B左B右跨中内力种类M(KNm)V(KN)M(KNm)M(KNm)V(KN)M(KNm)V(KN)M(KNm)荷载分类恒载Gk-17.5939.5320.45-25.15-43.76-18.1926.967.59楼面Qk-4.0310.065.3-7.48-11.99-6.811.034.24左风5.67-2.49-4.8-2.493.93-1.87右风-5.672.494.82.49-3.931.87重力荷载代表值-19.60544.5623.1-28.89-49.755-21.5932.4759.71左地震标准值22.01-13.6-26.16-13.621.37-10.18右地震标准值-22.0113.626.1613.6-21.3710.18内力组合1.2+1.4-26.7561.5231.96-40.652-69.298-31.34847.79415.0441.35+1.40.7-27.695963.224332.8015-41.2829-70.8262-31.220547.205414.40171.2+1.4-13.1743.9524.54-36.9-55.998-16.32629.7349.1081.2+1.4-29.04650.92224.54-23.46-49.026-27.3334.979.1081.2+1.4(+)-18.81258.03431.96-47.372-72.784-25.84645.17615.0441.2+1.4(+)-34.68865.00631.96-33.932-65.812-36.8550.41215.0441.2+1.35.08735.79227.72-6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