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秘知识/规章制度 公司员工日常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宗旨日立建机(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称为“公司”)为保证公司业务的正常运行,同时保障公司和员工的合法权益,实现公司与员工共存共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员工工作规则。 第二条适用对象 本规则适用于公司和员工。第三条员工的定义 本规则中使用的“员工”一词,是指公司基于其与人才派遣公司之间的人才派遣合同(包括劳务合同等)使用的受雇于人才派遣公司并受人才派遣公司派遣的员工。 第四条人才派遣公司的定义本规则中使用的“人才派遣公司”一词,是指根据中国法律设立、具有合法经营向其他公司或者不具有法人资格的机构等输出劳务或者派遣其雇佣的员工等业务的公司或者组织。 第二章关于员工的一般规定 第五条员工个人资料的提供 员工应当自派遣之日起日内向公司提供以下个人资料: 1、户口簿复印件或者实际居住地址; 2、婚姻状况和家庭状况; 3、身份证复印件;4、个人简历; 5、健康证明; 6、资格证书(适用于有特殊技能者); 7、本人报名照片(最近三个月拍摄); 8、公司认为应当提供的其他资料。 第六条通知义务 员工的姓名、国籍以及第五条规定的应当提供的个人资料中记载的内容发生变化时,员工应当在发生日起10日内通知公司。 第七条保证 员工应当保证其向公司提供的个人资料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第八条擅自公开的禁止 负责管理员工个人资料的员工未经公司许可不得擅自向第三者公开员工的个人资料。第九条使用关系的确定 公司和员工之间的使用关系的确定基于公司和人才派遣公司之间的人才派遣合同或者劳务合同。 公司认为有必要的,可以和员工就使用关系另行签订合同或者协议。 第十条试用期公司对员工设定期限为三个月的试用期。公司认为员工不符合使用条件的,可以随时与试用期内的员工终止使用关系。 第十一条使用期限 员工的使用期限依照公司和人才派遣公司之间的人才派遣合同或者劳务合同的约定,员工的试用期包括在使用期限之内。 第十二条使用关系的终止 以下条件之一成就时,公司和员工之间的使用关系终止。1、公司与人才派遣公司之间的人才派遣合同或者劳务合同约定的使用期限届满,公司和人才派遣公司均无延长或者更新使用期限之意时; 2、员工单方面提出终止使用关系时;3、公司单方面提出终止使用关系时;4、公司被其总公司决定关闭时;5、公司与人才派遣公司之间的人才派遣合同或者劳务合同被解除或者终止时; 6、员工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以员工的生日为准,其中男性为60周岁,女性为55周岁)。 第十三条使用关系终止的手续 公司和员工之间的使用关系终止的手续以及使用关系终止不当的后果等依照公司和人才派遣公司之间的人才派遣合同或者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基于战略导向的G公司薪酬体系优化设计:困境、突破与展望
- 基于成本控制视角的转炉冷却工艺深度优化与实践探索
- 基于德尔菲法构建血瘀证精准诊疗标准的探索与实践
- 基于微生物的水质急性毒性评价新方法与仪器构建研究
- 传统中医养生穴位贴敷技术指南
- 岗位职责说明书编写规范及样本
- 2025年服务器维修应急响应协议
- 明挖隧道变形缝施工方案
- 衡阳路段半封闭施工方案
- 吊装高压电线塔施工方案
- 水文课件资料
- 数据安全介绍培训课件
- 《多元统计分析》(第6版) 课件 第3章 聚类分析
- 心理学视角下的人际冲突及沟通技巧指导分析和解决预案
- 高素质农民素养培训课件
- 开腹广泛全子宫切除课件
- 公司租海外仓库合同范本
- 攀枝花法院2025年公开招聘聘用制书记员(100人)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长春工程学院《计算机网络》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医院甲乳外科专科介绍
- 医院院企合作模式探索与实践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