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种群和群落单元测试题 2016年5月1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A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B迁入率和迁出率C出生率和死亡率 D种群密度2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合理的是()A宜选择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植物作为抽样调查的对象B对于蚯蚓、跳蝻等动物宜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C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D种群密度能准确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3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该害虫的种群密度将明显减少,该种群密度下降是因为()A雄性个体数量的减少,使雌虫产卵能力下降B成年个体大量迁出,幼年个体比例下降C受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影响,雌性个体也减少D种群的性别比例失调,使种群的出生率下降4在渔业生产中,要严格控制渔网网眼大小以保护鱼苗,这将会使捕捞种群的年龄组成为()A增长型 B稳定型 C衰退型 D无法判断5下列有关种群特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同一物种的种群密度是不会发生变化的B不同物种的种群密度往往差异较大C年龄组成是指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D出生率是指种群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6有关种群增长的模型,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种群呈现“J”型增长的前提条件是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B呈现“S”型增长的种群,随着时间的推移,种群增长所受的环境阻力加大C种群增长数学模型的构建,通常包括以下步骤:观察并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建立模型、检验或修正模型D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有K值,只是K值较大,图中没有表示出来7如图表示某一生物种群在有限环境中的增长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K值是环境条件所允许达到的种群数量的最大值在K值时,种群的增长率最大如果不考虑迁入迁出等其他因素,在K值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假设这是鱼的种群,当种群达到K值时开始捕捞,可持续获得最高产量A B C D9在种群“S”型增长曲线的数学模型中,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下列种群K值会增加的是()A地面进行硬化后的家鼠 B严冬过后的梅花鹿C引入北极狐后的旅鼠 D干旱环境中的大熊猫9有关“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动态变化”的实验,正确的叙述是()A改变培养液的pH不影响K值(环境容纳量)大小B用样方法调查玻璃容器中酵母菌数量的变化C取适量培养液滴于普通载玻片后对酵母菌准确计数D营养条件并非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唯一因素10右图显示了蝌蚪的生长速率随种群密度增加的变化情况(在同样的空间里,个数由5增加到160),图中曲线可以说明() A食物短缺降低了蝌蚪的存活率B蝌蚪变态所需的时间与种群密度成负相关C一定范围内,蝌蚪生长速率与种群密度成正相关D高种群密度下,能够变态为青蛙的可能性减小11经调查数个不同海岸的笠螺种群,发现其体长分布、种群生物量(该种群所有生物个体的有机物总量)与种群密度的关系如图甲、乙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种群密度与生物量正相关B种群密度愈大,个体的体型愈小C个体体型的差异,随着种群的生物量增加而逐渐变小D个体间的种内斗争,在种群密度低于每平方米400只时最 强烈12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内蒙古草原上的全部草本植物是一个种群池塘中所有的鱼是一个种群稻田中所有的三化螟是一个种群影响种群密度的决定因素是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决定种群密度大小的最直接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A B C D13下面是在生物学研究过程中常用的调查方法,其中错误的是()A用样方法调查某植物的密度B用标志重捕法调查人口的密度C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D血细胞计数板常用于调查微生物的数量14右图为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和“S”型曲线,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有望使K值提高BBC段种群增长率逐渐下降,出生率小于死亡率CB到C变化过程中,其天敌捕食成功率将会增加DC点时种群的增长率和增长速率都为零15某岛屿引入外来物种野兔,研究人员调查了30年间野兔种群数量的变化,并据此绘制了值变化曲线。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第1年至第5年间野兔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B第5年起野兔种群数量开始下降C第15年至第20年间野兔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D第20年至第30年间野兔种群数量增长率为016某种群的年龄组成如甲图所示,增长曲线如乙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图的年龄组成是增长型,在t2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B甲图的年龄组成是稳定型,在t2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C甲图的年龄组成是增长型,在t1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D甲图的年龄组成是稳定型,在t1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17对某地区新引入的一种鸟的种群增长速率增长速率(出生率死亡率)/时间17年的调查研究,得到的数据如下表。下列对该鸟种群描述正确的是()年份第1年第2年第3年第4年第5年第6年第7年增长速率0.661.542.813.672.941.650.03A种群的年龄结构是稳定型 B种群的数量呈“J”型增长C种群密度是制约种群增长的因素之一 D第34年中种内斗争最激烈18科研人员对某海洋食用生物进行研究,得出了与种群密度相关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曲线图,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D点表示种群密度最大BB点表示种群的增长率最大C从B点到D点,种内斗争加剧DD点进行捕捞最有利于该种群的持续生存19为研究酵母菌种群密度的动态变化,某同学用1 000 mL的锥形瓶作为培养容器,棉塞封口,装入200 mL培养液,接种酵母菌后在适宜环境条件下培养,培养过程中()A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间隔相同时间取样后发现酵母菌细胞的数量一直在增加B开始的一段时间内酵母菌以类似于“J”型曲线的方式增长C氧气的消耗量等于二氧化碳的产生量D可直接从静置的培养瓶中取出培养原液稀释后进行计数20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实验所得到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大的是()A标志重捕法凋查池塘中鲤鱼的种群密度时,部分鲤鱼身上的标志物脱落B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时,从试管上层吸出培养液汁数且没有震荡试管C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没有打开电灯D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蒲公英时,不统计正好在样方线上的个体21下图为某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K1为长期处于相对稳态时该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条件允许的最大值,b点由于某种因素的改变,最大值由K1变为K2。导致K1变为K2的原因最不可能的是()A该种群迁入了大量同种个体B该种群的天敌大量迁出C该种群的生物发生了变异D该地区引入了新物种22种群是生态研究的一个重要单位,有关种群的正确叙述是()A种群是指同一地点同种生物所有成熟个体的总和B一个呈“S”型增长种群中,种群增长率在各阶段是不同的C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这样的种群正处于增长阶段D合理密植农作物时,其数量可以大于最大值即K值23某生物课外兴趣小组对甲、乙两地土壤中的小型动物类群丰富度进行了调查研究,每次随机取相同体积的甲、乙两地土壤对比研究。结果发现,甲地土壤中的小型动物类群平均有18种,个体数平均值是109个,乙地土壤中的小型动物类群平均有15种,个体数平均值是209个,则甲、乙两地土壤小型动物类群丰富度的大小是( )A甲乙 B甲乙 C甲乙 D无法确定24将甲、乙两种植物混种,若设定甲植物播种数乙植物播种数=N,甲植物收获种子数乙植物收获种子数=M,收获的两种植物种子再全部播种,如此连续种植若干年,得到如图所示的结果。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曲线ab段的产生可能与两种植物种植环境相对稳定有关B曲线上c点对应的年份两种植物的竞争力基本相当C曲线上c点后乙种植物的竞争力较甲种植物强D随着时间的推移,乙种植物可能在竞争中遭淘汰25将两种仓库害虫拟谷盗和锯谷盗共同饲养于面粉中,二者数量变化如右图所示。据实验判断,正确的是()A拟谷盗种群增长率的最大值出现在第50天以后B拟谷盗种群似“S”型增长,其增长受种内斗争因素制约C拟谷盗种群和锯谷盗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程度由强到弱D拟谷盗种群和锯谷盗种群为捕食关系,因此拟谷盗必须依 赖于锯谷盗种群26关于群落的描述不准确的是()A水平结构上种群分布与土壤的湿度、光照强度及生物自身的生长特点有关B同一时间栽培,高度相同的人工马尾松群落不存在垂直分层现象C自然群落往往是向物种丰富度越来越大的方向演替,而且种间关系越来越复杂D沙丘上造林、沧海桑田等现象说明了人类活动可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27某研究所对一条河流生态系统进行了几年的跟踪调查,发现某种鱼进入此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呈现如下图中甲所示曲线。则在t1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类型及能反映该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下图中乙)分别是A衰退型和 B增长型和 C衰退型和 D增长型和28下图表示两个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的变化,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甲可表示在火灾后的森林进行的演替B甲的演替速度比乙快、历时短C甲中、处的物种组成相同D若气候条件适宜,甲乙均可能演替成森林29下图是“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常用的两种装置。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研究过程中的采集、调查常采用取样器取样法进行BB装置通常用于对体型较大的土壤动物进行采集CA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避光、避高温、趋湿的习性采集D统计土壤动物丰富度的方法之一是目测估计法30线虫与昆虫病原体被联合用于害虫的防治。线虫首先 感染宿主昆虫,然后细菌从线虫中逃出、繁殖,并杀死宿主,最后线虫以分解中的虫体为食。这一事实说明()A可以利用有害生物的天敌和转基因技术等措施综合防治害虫B有害生物的天敌包括捕食者和寄生物C同一宿主同时可被多种寄生物危害,寄生物本身又可被另一寄生物所寄生D生物防治可以防止环境被化学农药污染31下表所示两种微生物各自的必需物质和各自合成并释放的物质,如果将这两种微生物培养在一起,它们之间的关系很可能是()A竞争 B寄生 C互利共生 D捕食32某弃耕农田植物种类40年间的变化情况见表。有关该地群落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物种数量 年数植物类别14152540草本2827263034灌木0341219乔木0001423总计2830305676A物种多样性趋于增加B该地群落发生了次生演替 C群落对光能的利用能力提高 D从第四年开始群落出现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33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在近期一定能保持稳定B用每平方米草地中各种杂草的数量总和来表示种群密度C捕食关系对维持群落的稳定有重要作用D人类活动不会使群落演替的方向改变,但可改变演替速度34下列几组图中,正确表示生存斗争、种间斗争、种内斗争和竞争关系的是35某农场面积为140hm2,农场丰富的植物资源为黑线姬鼠提供了很好的生存条件,鼠大量繁殖吸引鹰来捕食,某研究小组采用标志重捕法来研究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100只,标记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280只,发现其中有两只带有标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鹰的迁入率增加会影响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 B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约为100只/hm2C黑线姬鼠种群数量下降说明农场群落的丰富度下降 D农场内种植的豆科植物和根瘤菌形成了互利共生关系36回答有关种群的问题。(1)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如下图所示。三种分布方式是对种群_特征的描述。(2)据图分析,种群密度与种群数量呈_(填“正”或“负”)相关,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_;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是_。(3)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对酵母菌计数的方法是_,具体操作是先将盖玻片放在_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_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去。稍待片刻,待酵母菌细胞_后,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的中央,计数一个小方格内的酵母菌数量,再以此为根据,估算试管中的酵母菌总数。37如图表示某种群的增长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曲线表示种内斗争最激烈的是_段,t3后种群数量不能无限增长的原因是_,同一种群的K值是固定不变的吗?请判断并说明:_,_。(2)若此图表示池塘中某鱼类种群的增长曲线,希望长期获得较高的鱼产量,每次捕捞后该种鱼的数量需保持在曲线中的_点左右,原因是_ _。(3)若此图表示某地老鼠种群数量变化,如果灭鼠时只采用杀死的办法,采取措施后老鼠的数量会很快恢复到原有的数量。请你依图提出更有效的控制鼠害的方案:_。38某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选用了两种形态和习性上很接近的原生动物进行以下实验,各取10个原生动物A和B,以同一种杆菌为饲料,分别放在相同容积的容器中单独培养,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情况如下表(单位:个)。天数动物246810121416A1560808180828180B1235506061626062请分析数据,回答下列问题:(1)原生动物A单独培养6天后,种群数量趋于稳定,生态学上称此数量为_。(2)由实验数据可以看出,单独培养时,A、B 种群增长都属于_型增长。(3)如果将原生动物A和B放在同一个容器中混合培养,能够生存下来的是_,判断的理由是_。但达到稳定状态时,种群数量比单独培养时要_。(4)有人提出一种观点:混合培养时,生存下来的生物产生了杀死另一种生物的物质。请你设计一个实验,以证明其观点是否正确,你的实验思路是_。39将某稻田等分为互不干扰的若干小区,均种上水稻苗(28株/m2)和三种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公司职工安全培训课件
- 《论语》十则课件
- 现场施工工作总结
- 公司级安全培训目标课件
- 事故安全培训新闻稿课件
- 护理危重病人查房
- 医院战略合作协议书范本6篇
- 电信销售工作汇报
- 电梯维保部半年工作总结
- 血战一法两规培训
- 2024-2034年全球及中国云母和绢云母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前景趋势与投资发展研究报告
- 标准方向讲解
- JT∕T 860.8-2023 沥青混合料改性添加剂 第8部分:高模量剂
- 2024年成都隆科城乡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冲刺题(带答案解析)
- 口腔种植技术课件
- QBT 2959-2008 钢板网行业标准
- 超全QC管理流程图2015
- (正式版)YST 1682-2024 镁冶炼行业绿色工厂评价要求
- 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布艺温馨》课件
- 卡方检验临界值表
- 小区监控维修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