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三年级数学上册第4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案设计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2018_2019学年三年级数学上册第4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案设计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2018_2019学年三年级数学上册第4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案设计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2018_2019学年三年级数学上册第4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案设计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2018_2019学年三年级数学上册第4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案设计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单元教学总述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进位、进位)的加法,三位数减三位数(不退位、退位)的减法和解决问题。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笔算是数与代数领域“数的运算”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学习整数加、减法的最后一个阶段。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了“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在此基础上,教学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笔算及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计算策略解决问题。一方面,使学生掌握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熟练地进行计算,并能通过知识迁移计算多位数的加、减法;另一方面,为进一步学习小数加、减法和多位数乘、除法打下基础。1.能够正确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2.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计算,进一步领会加、减法运算的基本方法。3.理解验算的意义,会对加法和减法进行验算,初步养成检验和验算的习惯。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和能力。重点:能正确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并掌握加、减法的验算方法。难点:理解连续进位加法、连续退位减法的算理;能灵活选择合适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课时教学设计1.加 法不进位加法及一次进位加法学科:数学年级:三年级 册次:上学校: 教师:课题不进位加法及一次进位加法(P37例1、例2)课型新授课计划学时1教学内容分析例1 教学三位数加两、三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笔算;例2 教学三位数加两、三位数一次进位加法(包含百位相加满十要向千位进1)的笔算。承前启后两位数加两位数、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三位数加两、三位数(不进位和一次进位)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教学目标1.掌握三位数加两、三位数(不进位和一次进位)的加法的计算方法,会笔算三位数加两、三位数(不进位加法和一次进位)的加法。2.通过自主探索、讨论、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数感。3.了解中国湿地部分动物的种类,增强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重难点重点:掌握三位数加两、三位数(不进位和一次进位)的加法的笔算方法。难点:理解相加满十向前一位进1的算理。化解措施知识迁移,自主探究教学设计思路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合作交流,探究新知巩固应用,提升能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教学准备教具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同步检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5分钟)1.课件出示教材第36页的主题图和统计表。(1)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说一说从中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2)引导学生根据统计表中的信息,提出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2.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加法。1.(1)观察主题图和统计表,从中获取信息。(湿地野生动物中爬行类有122种,鸟类有271种,哺乳类有31种)(2)根据要求,提出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问题1:我国湿地鸟类和爬行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问题2:我国湿地鸟类和哺乳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问题3:我国湿地爬行类和哺乳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1.计算。582482580240820374380370430800461561460150610285987280590870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20分钟)1. 教学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进位)的加法。(1)组织学生尝试解决问题1,根据题意列出算式。质疑:这两个数有点大,且不是整十、整百的数,不容易口算,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2)引导学生用竖式计算,并组织学生交流、展示解答过程。(3)组织小组讨论,汇并报竖式计算的方法。2.教学三位数加两、三位数(一次进位)的加法。(1)组织学生解决问题2,根据题意列出算式。(2)引导学生用竖式计算,展示竖式,并说一说计算过程。(3)组织学生试做:271+903。教师出示竖式:(4)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进位加法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3.组织学生自主解决问题3。4.引导学生总结笔算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1.(1)学生列式后,观察算式的特点,明确这道算式中的数比较大,不容易口算,可以列竖式进行计算。(2)展示,并交流竖式计算的过程及结果。(3)学生交流、汇报竖式计算的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2.(1)根据题意列出算式:271+31。(2)尝试用竖式计算,并展示。交流计算过程时,重点说清十位上3+7=10,要在十位上写0,向百位进1。(3)学生先试着用竖式计算,再观看教师出示的竖式,规范竖式的写法。(4)思考后,明确:计算进位加法时,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3.自主解决问题3。12231153(种)4.总结笔算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2. 填一填。想:个位上6个一加3个一得(9)个一,十位上1个十加5个十得(6)个十,百位上3个百加2个百得(5)个百。3.列竖式计算。328121449384215599153+37=190821+567=1388三、巩固应用,提升能力。(10分钟)1.完成教材第37页“做一做”。2.引导学生观察教材第39页第3题,先让学生理解题意,再连线。1.独立完成,集体订正。2.先理解题意,再连线。4.我国傣族约有126万人,比布依族少161万人。布依族约有多少万人?126161287(万人)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5分钟)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引导学生回顾总结。2.三位数加三位数的不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也适用于四位数、五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如:教师个人补充意见:板书设计不进位加法和一次进位加法2711223932713130212231153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培优作业1.、和里应分别填几?提示:根据加法的竖式计算方法“从个位加起,哪一位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逐步推导。2.根据下面的线段图,编一道应用题并解答。答案不唯一,如杨树有368棵,柳树比杨树多115棵,柳树有多少棵?368115483(棵)名师点睛由于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有了计算基础,自主探索计算方法不会感到困难,因此,在教学中,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在学生独立尝试计算出结果的基础上,重点讨论“笔算加法要注意什么”这一问题,从而引导学生总结出计算方法。微课设计点教师可围绕“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进位和一次进位的加法”设计微课。 连续进位加法及加法的验算学科:数学年级:三年级 册次:上学校: 教师:课题连续进位加法及加法的验算(P38例3)课型新授课计划学时1教学内容分析例3通过求“某湿地的野生植物和野生动物的种数”引出连续进位加法的实际问题。教材通过列式解答、验算等环节,体现算法的多样化,揭示验算的必要性,让学生养成及时验算的意识和习惯。 承前启后不进位加法和一次进位加法连续进位加法 小数加法教学目标1. 掌握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2. 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自主探究加法的验算方法的过程,感知加、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3.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重难点重点:掌握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难点:理解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算理。化解措施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学设计思路复习巩固,导入新课合作交流,探究新知巩固应用,提升能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教学准备教具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同步检测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5分钟)1.笔算下列各题,说一说计算时应注意什么。757+162=129+36=2.揭示课题。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不进位和一次进位的加法。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的加法及加法的验算。1.明确:计算不连续进位加法时,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不要忘记加上进位的1。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1.笔算下面各题。345+238=583563+428=991竖式略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20分钟)1课件出示教材第38页例3。(1)引导学生分析题意,弄清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2)根据题意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列出算式。2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算法。(1)组织学生小组交流、讨论445+298的计算方法,并尝试计算。(2)组织各小组汇报计算方法。(3)引导学生比较三种方法的优劣。(4)师生共同总结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3.引导学生进行验算。(1)组织学生讨论验算方法。教师指出:可以交换445和298的位置,再算一遍,看看结果与刚才的结果是否一样。(2)组织学生交流、展示验算的情况。1.(1)分析题意,找到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2)根据题意列出算式445+298。2.(1)小组内交流、讨论计算方法,并尝试计算。(2)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计算方法。利用凑整的方法简算。44529844530027452743估算。把445看作450,把298看作300,因为450+300=750,所以445+298的结果大约是750。列竖式计算。(3)交流三种计算方法的优劣,明确:可以根据算式中数的特点灵活选择计算方法。(4)总结:用竖式计算时,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3.(1)学生讨论验算方法,明确可以用交换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的方法进行验算。(2)学生进行验算,并交流、展示。2.列竖式计算,并验算。743189932验算:4365941030验算:3.一台电风扇183元,一台点读机359元,买一台电风扇和一台点读机要用多少钱?(P59)183359542(元)三、巩固应用,提升能力。(10分钟)1.完成教材第38页“做一做”。2.完成教材第39页第5题。1.独立完成,全班订正。2.学生独立完成,明确错误的原因,巩固计算方法。4.动脑想一想,填一填。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5分钟)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引导学生回顾总结。2.多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与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相同。如:教师个人补充意见:板书设计连续进位加法及加法的验算445298743(种)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培优作业两个自然数的和是350,若把其中一个数的最后一个数字去掉,则它与另一个数相等,这两个自然数中较大的数是多少?假设较大的数是abc,那么较小的数就是ab,根据题意可以列竖式如下。从竖式中可以看出:a只能是3, b可以是2或1,因为cb10,所以b是1,c是9,即这两个自然数中较大的数是319。名师点睛连续进位加法是学生学习的难点,虽然算理不难理解,但计算时还是很容易出错。因此,本节课教学时,需关注学生计算时出现的错误,帮助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并设计针对性练习,以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性。同时,通过引导学生用验算来验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提醒学生计算之后要及时验算,养成验算的好习惯。微课设计点教师可围绕“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设计微课。2.减 法不退位减法及连续退位减法学科:数学年级:三年级 册次:上学校: 教师:课题不退位减法及连续退位减法(P41例1、例2)课型新授课计划学时1教学内容分析减法的教学分为退位和不退位的减法两部分进行。例1 教学不退位的减法,例2教学连续退位减法。承前启后百以内减法的笔算三位数减三位数 小数减法 教学目标1.掌握三位数减三位数的不退位减法及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2.理解笔算减法中连续退位的算理。3.通过自主探索、讨论、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意识。重难点重点:掌握三位数减三位数不退位减法及连续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难点:理解连续退位减法的算理。化解措施迁移类推,自主探索教学设计思路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巩固应用,提升能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教学准备教具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同步检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5分钟)1.课件出示国产电视动画片生产情况统计表,让学生从中发现数学信息,提出用减法计算的数学问题。2. 筛选问题,引入新课。(1)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筛选出问题和问题。(2)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重点探究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计算方法。1.学生汇报获取的信息,提出问题。2011年比2009年多生产多少部动画片?2005年比2011年少生产多少部动画片?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1.根据每组第一道算式的结果,写出第二道算式的结果。(1)37810047837898(476)(2)200300500197298(495)(3)369200569369204(573)(4)500387887507387(894)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20分钟)1探究三位数减三位数的笔算方法。(1)引导学生分析题意,列出算式。(2)组织学生独立尝试,进行计算。(3)组织学生交流问题的算式435322的笔算方法。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竖式。 (4) 组织学生交流问题的算式43586的笔算方法。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竖式。2归纳总结,概括算法。(1)引导学生比较两道算式在计算时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2)根据刚才的计算,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三位数减三位数应该怎样计算?(3)小结算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在本位上加10再减。1.(1)分析题意,根据题意分别列出算式。问题:435322问题:43586(2)尝试独立计算。(3)交流435322的计算方法,并汇报:列竖式时,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上523,在得数的个位上写3;十位上321,在得数的十位上写1;百位上431,在得数的百位上写1。(4)交流43586的计算方法,并汇报:列竖式时,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上56不够减,需要向十位借1当10,1569,在得数的个位上写9;十位上被个位借走了“1”,还剩2,28不够减,需要向百位借1当10, 1284,在得数的十位上写4;百位上被十位借走了“1”,还剩3,落下来,在得数的百位上写3。2.比较两道算式计算时的异同。相同点:计算时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不同点:第一道题计算时不需要退位,第二道题计算时需要退位。(2)小组讨论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计算方法。(3)认真倾听教师的小结,进一步明确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计算方法。2.填空。(1)笔算减法要记住: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当10再减。(2)()里最大能填多少?517(246)270549(295)253390(124)515444(308)7533.列竖式计算。7323014313841712137361825549166362804.一块手表比一辆自行车便宜多少钱?(P67)31759258(元)三、巩固应用,提升能力。(10分钟)1.完成教材第41页“做一做”。2.完成教材第44页第5题。1.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2.熟练计算,巩固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5.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字,使竖式成立。(答案不唯一)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5分钟)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引导学生回顾总结。2.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计算方法同样适用于多位数减多位数。如:教师个人补充意见:板书设计不退位减法及连续退位减法43532211343586349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计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在本位上加10再减。培优作业成年男性:身高(cm)105标准体重(kg),成年女性:身高(cm)100标准体重(kg)。明明的爸爸和妈妈的身高与体重情况如下:身高/厘米体重/千克爸爸17382妈妈16161(1) 明明的爸爸和妈妈的标准体重分别是多少?爸爸:17310568(千克)妈妈:16110061(千克)(2)谁的体重超标了?超出了多少千克?8268 826814(千克)爸爸的体重超标了,超出了14千克。名师点睛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并掌握了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三位数减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笔算减法的难点。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讨论,使学生探索并掌握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学会用列竖式的方法进行计算,培养并发展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微课设计点教师可围绕“不退位减法及退位减法”设计微课。被减数中间有0的退位减法学科:数学年级:三年级 册次:上学校: 教师:课题被减数中间有0的退位减法(P42例3)课型新授课计划学时1教学内容分析例3教学的是被减数中间有0的退位减法,是退位减法中的难点。引导学生思考被减数中间有0时的计算方法,并通过验算来提高计算的准确性。承前启后不退位减法、退位减法被减数中间有0的退位减法和验算 小数减法 教学目标1理解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2掌握减法的验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验算。3.通过三位数减三位数(被减数中间没有0)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推导出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体会类比思想在学习减法计算的过程中的应用。重难点重点:掌握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及减法的验算方法。难点:理解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的算理。化解措施迁移类推,自主探究教学设计思路复习巩固,导入新课合作交流,探究新知巩固应用,提升能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教学准备教具准备:PPT课件、计数器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同步检测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5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计算517428时要注意什么?2.比较“507428”与“517428”这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3.揭示课题:在退位减法中,被减数中间有0时该怎样减呢?这节课我们就学习“被减数中间有0的退位减法”。1.汇报、交流结果,并明确计算时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有退位,要先减去1再减。2.观察比较,讨论交流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减数相同,计算到十位时都要退位。不同点:被减数不同。3.明确本节课所要学的内容。1.填空。(1)被减数=(差)+(减数)。(2)比189多28的数是(217)。(3)381比(352)多29。(4)比459多95的数是(554)。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20分钟)1课件出示例3。(1)引导学生分析题意,列出算式,并试着用竖式计算。(2)组织学生交流、展示算法。(教师课件展示有代表性的几种算法)(3)引导学生思考:计算出了三种不同的结果,哪一个是对的?组织学生验证。(4)引导学生思考:十位上是0,借位时怎么办?(5)教师用计数器演示并讲解计算过程。(6)组织学生再次用竖式计算403158。(7)师生共同总结算法。2减法的验算。(1)引导学生思考:刚刚我们用了什么方法来验证题的对错?(2)让学生讨论:除了用加法以外,还有别的验证方法吗?(3)引导学生总结减法的验算方法。3教师小结:在计算被减数中间有0的退位减法时,要注意连续退位之后,十位上要用9来减。同时要养成验算的好习惯。1.(1)学生读题,先分析题意,列出算式403-158,再尝试列竖式计算。(2)全班展示自己的竖式计算过程及结果。(3)用自己喜欢的方法验证,明确教师展示的第2个竖式是正确的。(4)思考后汇报:个位不够减,要从十位退1,十位上是0要从百位退1当10,然后个位再向十位借1当10再减。(5)认真观看教师的演示,明确“隔位退位减”的算理。(6)再次用竖式计算403158,掌握笔算的方法。(7)与教师共同总结被减数中间有0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十位是0借不到,这时十位先向百位借1当10,个位再向十位借1,在个位上加10再减。2.(1)学生讨论后汇报:用差加减数,结果等于被减数就是对的,不等于被减数就是错的。(2)学生讨论后汇报:还可以用被减数减差,结果等于减数就是对的,不等于减数就是错的。(3)与教师共同总结减法的验算方法。方法一:被减数差=减数。方法二:差减数=被减数。3.认真倾听教师的小结。2.列竖式计算,并验算。50718831970760998900548=3521000832=1683.小军、小兰和小宁星期天帮王大爷拾鸭蛋。小军拾了209个,小兰比小军多拾了18个,小宁比小军少拾了19个。(1)小兰拾了多少个?209+18=227(个)(2)小宁拾了多少个?20819=189(个)4.小乌龟比老乌龟小多少岁?老乌龟小乌龟403-267=136(岁)三、巩固应用,提升能力。(10分钟)1.完成教材第42页“做一做”。2.完成教材第44页第6题。1.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2.独立计算并验算,集体订正。5.明明在计算316加一个数时,不小心把316抄成了136,计算出的结果是500。正确的结果是多少?500-136=364364+316=680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5分钟)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引导学生回顾总结。2.被减数中间有0的减法,如果“0”上面有退位点,那么这个“0”要看作“9”来计算。教师个人补充意见:板书设计被减数中间有0的退位减法403158245儿歌:看到0,向前走,看看哪一位上有。借到了,往后走,0上有点看作9。培优作业算一算,竖式中的图形各代表哪个数字?(6)(4) (7)名师点睛算理是计算的理论依据,是解决“为什么这样算”的问题的原因。因此,本节课教学时注重突出基本算理,使学生掌握“隔位退位减”的算理,同时加强学生对计算步骤的理解。微课设计点教师可围绕“被减数中间有0的退位减法的算理”设计微课。解决问题学科:数学年级:三年级 册次:上学校: 教师:课题解决问题(P43例4)课型新授课计划学时1教学内容分析例4通过呈现销售清单,引出顾客购物应准备多少钱、收银员应收多少钱的实际问题。侧重解决问题策略的教学,让学生体会面对不同问题可以选择不同的计算策略。承前启后万以内加、减法的笔算、估算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教学目标1运用连加解决问题时,能正确列出一个竖式进行笔算。2通过分析题意,能合理地运用不同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认真分析题意,灵活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4在探究解决问题策略的过程中,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重难点重点:运用不同策略解决实际问题。难点:能根据实际问题灵活选择解题的策略。化解措施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学设计思路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合作交流,探究新知巩固应用,提升能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教学准备教具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同步检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5分钟)1.师: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去商场逛一逛,用我们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看谁掌握得最好,谁能灵活运用。2.板书课题解决问题。1.学生带着好奇心进入新课的学习。2.明确本节课所要学的内容。1.笔算下面各题。345+259=604625389=236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20分钟)1.课件出示教材第43页的销售清单及主题图,引导学生从清单上获取数学信息。2.组织学生根据获取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3.引导学生思考:要想解决小红的爸爸应准备多少钱才够,需要精确计算还是估算?4.引导学生先估算出每件商品的价格,再计算。5.解决收银员应收多少钱的问题,需要利用哪些信息?6.组织学生讨论:收银员收钱需要精确计算吗?怎样列式?7.组织学生列竖式计算166225558。8.组织学生讨论:计算时列两个竖式计算简便,还是列一个竖式计算简便?9.引导学生回顾与反思。师: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需要注意些什么?1.观察、获取信息,集体交流。2.思考后提出问题,并汇报。(1)小红的爸爸应准备多少钱?(2)收银员应收多少钱?3.思考后回答问题。求小红的爸爸应准备多少钱,不用精确计算,估算出大致价格就可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