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生化理论与古典诗词教学.doc_第1页
陌生化理论与古典诗词教学.doc_第2页
陌生化理论与古典诗词教学.doc_第3页
陌生化理论与古典诗词教学.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陌生化理论与古典诗词教学(一)陌生化理论的教育学意义、陌生化理论的提出俄国形式主义理论代表人物什克洛夫斯基和德国戏剧理论家布莱希特是陌生化理论的重要倡导者。陌生化是相对于自动化(automation)的习惯、经验和无意识而言的。自动化是指人们对熟悉的事物由于司空见惯而视而不见,尤其是对事物的形式早已麻木,呈现出能够认识但已丧失敏锐的感知和新鲜感受的状态。形式主义者认为文学的要义就是陌生化,文学的文学性是通过陌生化表现出来的,“文学语言不仅制造陌生感,而且它本身也是陌生的”。什克洛夫斯基在作为艺术的手法中说:“那种被称为艺术的东西的存在,正是为了唤回人对生活的感受,使人感受到事物,使石头更成为石头。艺术的目的是使你对事物的感受如同你所见的视象那样,而不是你所认识的那样;艺术的手法是事物的陌生化手法,是复杂化形式的手法,它增加了感受的难度和时延,既然艺术中的领悟过程是以自身为目的的,它就理应延长;艺术是一种体验事物之创造的方式,而被创造物在艺术中已无足轻重。”、陌生化的审美标准陌生化的审美标准就是新奇或惊异。因为众所周知的东西,正因为它是众所周知的,所以才根本不被人们所认识。陌生化的目的就是要颠覆习惯,使人们对熟悉的事物“陌生”起来。陌生化的意义在于瓦解艺术形式和语言方式运作上的自动化和心理上的惯性化,从而重新构造我们对世界的感觉,把一种奇异的与习惯性认知完全不同的现实展现给我们。、陌生化语言文学语言陌生化的要义是解构语言能指与所指间习惯化、常备化、自动化的意指关系,摆脱由语言建立起来的习以为常的知觉经验,打破、毁坏一切固有的语言符号模式,把语言置于重新以所指的背景中,借以重构它的感性内涵,形成新的意指链。在诗歌语言方面,主要通过语法规则的偏离,通过隐喻、象征、意象叠加等手法造成高度变异的语言,从而与普通言语形式形成一定的距离,达成言语表达的陌生化。、陌生化理论的教育学意义一言以蔽之,陌生化就是要“创造性地损坏习以为常的、标准的东西,以便把一种新的、童稚的、生气盎然的前景灌输给我们。”陌生化的实质就在于不断更新我们对人生、事物和世界的陈旧感觉,把人们从狭隘的日常关系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摆脱习以为常的惯常化的制约。不再采用自动化、机械化的方式,而是采用“被人们创造性地扭曲并使之面目全非的独特方式”。(二)主体的陌生化体验与陌生化文本的创造、疏离认知,强调感受与体验。如苏轼词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按照对事物的一般性认知,“淘”指水流冲刷,“浪”淘的应是“沙”,然而词中“淘”字后跟的却是“千古风流人物”,一下子就使诗词的境界变得阔大而深远,同时使人耳目一新。、视角变换。创作主体的陌生化体验还在于变换视角,择取一个为人忽略或不为人知的角度观察和描写事物。如杜甫的名句“月涌大江流”,李白写天门山的名句“天门中断楚江开”,都是将静物进行动态化描写。此外,以动衬静的佳句也有很多,如王籍的“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维的“月出惊山鸟,时鸣深涧中”。、言语的偏离性体验。陌生化效果的突现取决于词法、句法、音韵、节奏等总体语言系统中的相关要素的新奇组合。其实,陌生化便意味着偏离、疏离、超离、间离,意味着一种远离平衡态的非平衡,打破对称的不对称,扰乱常规的反常规。如杜甫运用借代手法写出了惊人的诗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李白用夸张的方法写愁,“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杜甫用拟人手法写愁,“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贺铸的词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草、絮、雨都是多极之物,词人用博喻写出愁的无边无际。、文化语义的积淀。“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此诗有的时候称无题,有的时候称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久负盛名,有千古诗迷之称。诗中运用典故很多,形成陌生化语境,不仅能使阅读者产生惊奇感、和新鲜感,而且还能常读常新,不断激发阅读者的审美感受,堪称神奇。(三)陌生化文本的完成与接受主体的陌生化感受文学的陌生化表达能否收到成效,还需要考虑接受主体的陌生化感受。德国戏剧理论家布莱希特是这样阐释陌生化的,“把一个事件或者一个人物性格陌生化,首先意味着简单地剥去这一事件或人物性格中的理所当然的、众所周知的和显而易见的东西,从而制造出对它的惊愕和新奇感。”在教学中就要引导学生对习以为常、众所周知的事物进行“剥离”,进而使他们尝试从新的角度来审视对象,并从中发现新颖之美。此时陌生化已不仅仅是一个文艺学概念,它已触及事物认识的特殊规律。布莱希特曾经把陌生化的实现过程概括为这样一个公式:认识(理解)不认识(不理解)认识(理解)。在布莱希特那里,不是“惟陌生而陌生”,不是“为间隔而制造间隔”,制造间隔只是一个步骤,一个程序,更重要的是消除间隔,达到对事物的更深刻的理解与熟悉。如木兰辞通过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反映了以“孝”为核心的儒家血缘伦理关系以及由此引申出来的以“忠”为核心的中国封建社会政治伦理关系。这是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着力体现的核心价值观,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惟一,教师也可以从当代文化的角度引导学生思考。从女权主义视角出发审视木兰形象,她具有叛逆的性格,她不再是那种裹着小脚的病态女性,而是“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析,寒光照铁衣”的巾帼英雄。她冲破了男权社会对女性的歧视与禁锢,挑战女性不能从军的禁忌,勇敢地替父从军;她以女性柔弱的身躯挑战男女不平等的陋习,她以自身的行动诠释着“谁说女子不如男”;她以女性的标准颠覆了男性的价值观念,“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