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青县盘古遗迹考作者:王庆安文章来源:网络资源点击数:435更新时间:2008-5-28 “我从哪里来?”这是每一个处于童年期的孩子心中的谜。而处于人类社会童年期的远古的人们,是难以直面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的起源问题的,他们只能用编织美丽的神话故事的形式来试加回答。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正是众多答案中最出色、最迷人的一个。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在我国是家喻户晓的,也屡见史乘。盘古的故事虽兴于汉,盛于三国,而其思想源流却来自远古,是远古的人们对于自身的来源、生存、发展,乃至价值的一种索解。盘古文化是中华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全国各地有不少盘古遗迹和传说。盘古及盘古庙的民间传说与故事,在青县的流传,更是老幼皆知,延续古今。而史料记载中青县的盘古遗迹群,确凿可靠,更是令世人刮目相看的。盘古精神简述盘古是神话中开天辟地的人物。中华古代文化辞典解释为“人们尊他为造万物之神,是中华各民族共同的祖先”。笔者把盘古精神归纳为“开天辟地,激浊扬清;敢为人先,德化人类;开拓创新,自强奉献。”毛泽东同志从1935年12月至1954年7月,针对长征等重大突破性战略、事件,在各个时期的报告、文章和讲话中曾先后5次借用“盘古”的精神,给予高度评价。可见,伟大的、最可宝贵的盘古精神,就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就是创新精神、坚韧精神、奉献精神的集合。二十四史中记述的盘古遗存盘古作为中华民族的“始祖”,有关盘古的传说历代相沿、不断丰富,而且遍及大江南北。仅全国各地的盘古遗迹,在台湾、广东、广西、云南、河南、辽宁、山东、黑龙江、内蒙古等地就有上百个;另外,全国各地还有盘古镇多个(远处在黑龙江漠河),盘古村20多个(近处在保定市)。正统的史志应当是从史记到清史稿的二十五史。它是中国古代各朝官方撰写的二十五部史书的总称,为历代史学家们所尊崇的史料,属于正史。“盘古”在二十五史中有6处记述,最早的在元史中有两条:世祖纪七条“修会川县盘古王祠,祀之”;祭祀志五古帝王庙条:“十五年四月,修会川县盘古王祠,祀之。”会川县正是今天的青县。明史中有1条,在外国列传七锡兰山列传记,锡兰山即现在的斯里兰卡。因郑和七次下西洋,三次到过斯里兰卡而记。清史稿中有3条,在地理志十陕西延安府、地理志十三江西赣州府和地理志十九广东广州府条中。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盘古学者介绍,全国在盘古遗迹上大做旅游开发文章的县市,有广东省肇庆、花县,湖南省沅陵,河南省泌阳等几十个,且大有先入为主,先声夺人,“非我莫属”的气势。但是,上述兄弟地区的盘古遗存,无论从正统史志的记载、年代的远近、遗迹的多寡来看,都不能与青县的盘古遗存相媲美。史志记载的青县盘古遗迹青县县城西南3公里处也有盘古遗迹群。从众多的青县志、天津府志、畿辅通志、皇朝通志等志书中,均有“盘古墓、盘古沟、盘古港、盘古里(村)、盘古潭、盘古庙俱在青县”的记录。青县的盘古遗迹有多处,独占鳌头,在中国盘古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盘古沟:黄河流经青县而后入海,始于禹。历史上“禹播九河”,就是从今青县往南的沧州境内。九河之首徒骇河,就是后来的禹河、虖池别河、平虏渠、滹沱河、盘古沟,现在叫黑龙港河本支。宋朝元丰年间,王存等编撰的唐宋时期著名的地理专著元丰九域志之乾宁军就有盘古沟的记录,将青县的盘古文明上推至1000多年。后来明一统志记“青县城南有盘古沟,深三丈,东流入御河,虽旱不竭。” 民国初期,青县盘古沟就作为古迹的旅游景点。盘古墓:相传夏朝,治水英雄禹王在黄河下游带领民众疏导九河,当在今青县盘古村开凿一条河道时,屡掘不成,徒夫震骇,故取名为“徒骇河”。徒骇河成,水势尽退,恢复从前旧状,却发现状似冢墓的高大土丘,言名“盘古”。于是禹王命人筑茔修墓,又立“盘古祭殿”。唐宋时期新定九域志卷二乾宁军也有盘古墓的记录,距今至少1000年。明朝以前的史志中也有“盘古陵”在青县的记录。明朝著名历史学家谈迁在北游录记青县的盘古墓最详:“相传盘古氏冢在水中。石棺铁锁系之。或隐或现。沟北岸立庙。”1996年3月贵州民族报,专家撰稿盘古遗址今何在?指出“按传统说法,盘古传说在两汉以前未有文字记载,三国时才有记载。盘古墓一说在海南,一说在广西。元代忽必烈在今河北青县敕建盘古墓、盘古庙并祭祀之,以往认为:一是意在争取南主苗、瑶少数民族以对付南宋,二是试图建立多民族大一统帝国,共尊盘古为包括汉族在内的多民族共同祖先,现在看来蚩尤九黎曾在河北一带活动,则其祖先盘古墓可能就在河北青县。”1992年里人又修墓筑冢,并立碑存念。盘古潭:明清及民国的青县志均载“盘古庙前有一深潭,称盘古深潭,为盘古氏所挖,深不见底,注渭滹沱河南来水势,至盘古祠下,湍急汹涌,深不可测,有巨鼋潜其中”列为青县八景之一,曾有“万丈深潭,百网鱼同”之传说。盘古井:盘古坐像下均有一眼深井。现存井为清朝康熙年间建庙时之遗存。井水深不见底,甘甜清冽。至今尚可饮用,更有海内外祭祖者品尝,并携水而归。盘古镇(乡)、盘古村(里):至今尚在。盘古庙:据元史之本纪.世祖七、祭祀志五古帝王庙中记载:“元世祖十五年四月(1278年)修会川县(今青县)盘古王祠,祀之”。明代盘古王祠改庙。明永乐四年(1406年)盘古庙因年久失修而倒塌,重修。明成化元年(1465年)再修;二十年(1484年)又倒塌,由青县知县刘素重修,因为狭小,到明孝宗弘治八年(1495年)重修扩建,由于财力不足,没有修成。其中,弘治元年(1488年、朝鲜成宗十九年)朝鲜官员因渡海遭风,漂至浙江沿海,在转送北京途中写下著名的日记漂海录,22日过青县时,就记载了盘古庙等。明崇祯九年 (1636年)又重修盘古庙。清朝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被洪水冲毁后,迁址建于黑龙港河西岸。据皇朝通志载,“清康熙三十六年,康熙帝为盘古庙立御碑一座”。清朝早期著名的地图雍正十排图上,就标有青县、盘古庙。民国五年(1916年),盘古殿毁于大火(接引、三教两殿未损),经僧人本信募化、天津买办宁世福赞助,遂于民国八年动工,至民国十七年(1928年)修复。但殿堂较前为小。民国初期,青县盘古庙与盘古沟就作为古迹的旅游景点刊登在津浦铁路旅行指南中。民国十七年(1928年),盘古庙僧人本信邀请了本地著名的瓦匠、青县李家营人李春潮,担任重建庙宇的设计、建筑技术总指导。 1937年9月14日日军侵占盘古庙,修据点,挖工事,再加上战争的炮火,使盘古庙惨遭厄运,成了一片废墟。至今碑刻、青石柱、石墩、石臼等尚在。盘古庙反复损毁、修建,规模、格局多有变化。其中以明朝弘治十七年的建筑规模最大、建筑规格最高,以民国十七年的资料记载最详。青县的盘古庙有两大优势史志记载最早。据元史之本纪.世祖七、祭祀志五古帝王庙中记载:元世祖十五年夏四月乙卯日(1278年5月23日)修会川县盘古王祠,祀之。经过考证,仅按“修”来讲,并与国内外盘古王祠(祠、寺、庙等)相比较,青县盘古王祠在元史中的记录,是中国史志记载最早的。青县的历史文化积淀很深。考古发现,公元前800年青县的西周遗址就建有村落,距今2800多年。有史记述,黄河流经青县1600多年,至宋改道山东;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讨伐山戎路过古青县,而留下割齐地给燕的千古佳话;青县于公元前202年建参户县,距今2200多年;曹操开凿平虏渠起源青县,而成为南运河的母亲河;宋辽对峙,乾宁军辖今海河以南广大地区;等等。金朝天会七年(1129年)以守边改置清州,“领镇一,范桥;县三,会川、兴济、靖海(今静海县)”。贞元元年(1153年)改置,清州治所会川县,隶属河北东路。元朝太宗二年(1230年)清州升为清宁府,七年又改称清州。至元二年(1265年)撤州,“以靖海、兴济及本州司候司并入会川县,县境巨增”。后复置清州,仍“领会川、靖海、兴济三县,沿所会川,隶河间路”。查阅资料,当时会川县2000户以上,属于中等县。也就是在这期间的元世祖十五年四月乙卯日(1278年5月23日),修会川县盘古王祠。之后,明洪武八年(1375年)4月,会川县更名为青县。传说夏禹时期,修墓立殿。至于史志上青县的盘古王祠、祠、寺或庙,建于元朝(1278年)以前何时,尚待考究。建筑规格最高。据青县志、天津府志、河间府志、畿辅通志、皇朝通志等史料志书记载,明代盘古王祠改庙。祠堂是共同祭祀祖先的地方;庙也是供祖宗神位的处所。孝宗弘治是明朝第十任皇帝。生于青县兴济的张氏,做了弘治唯一的皇后。因弘治宠爱皇后有加,十一年(1489年)孝宗特别派大臣在青县兴济崇真宫旧址、张娘娘出生地东侧大兴土木,用10年的时间修建娘娘宫。据明史“又为后立家庙于兴济,工作壮丽,数年始毕”。其间,青县知县周侯、名士孙克辉向皇后提出倡导扩修盘古庙的建议,皇后慷慨应允。于十四年命人拨巨资,组织几百人扩建盘古庙,历时3年多,“易小以大,易甓以石,易涂泥而金铁之”。到了弘治十七年(1504年)一座规模巨大、气势恢宏的盘古庙呈现在世人面前。据记载,盘古三殿为石、砖、木结构,金碧辉煌,蔚为壮观,状似北京的太和殿。主像盘古氏,高一丈八寸,为盘古一万八千岁之说;铁质涂金,姿容凝重,气宇轩昂。头大如斗,头顶有两个凸出犄角;龙眉虎目,皂白分明;口阔鼻大,额下五绺长髯;赤脚;身披22片树叶(上身10片为天干,下身12片为地支);左手擎日,右手托月,一幅“巍巍然、隆隆然”的尊容伟像。翰林院官员马政为盘古庙撰写了500多字的碑文,至今碑刻犹存。 当年的盘古殿,建筑规模虽比不上太和殿、承天门(天安门)、孔庙等,但在建筑规格上远比上述宫殿、庙宇要高。是中国古建筑规格最高的。中国宫殿、庙宇的等级观念,体现在整座建筑物暴露最多、最为醒目的屋脊部分。象征盘古庙最高等级的标志:一是盘古殿黄瓦盖顶。 二是盘古殿庑殿顶,叫四阿顶,又叫五脊殿。三是盘古殿垂脊兽的数目最多,排列有10尊。盘古殿垂脊兽的数目与中国最高等级的殿宇太和殿相同。四是盘古殿正脊上有鸱吻。鸱,形似鱼尾,张牙舞爪,似乎要吞下整个屋脊,故又名“吞脊兽”。此正吻,高于太和殿。可见,青县盘古庙的建筑规格,在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这是“先立盘古后立天”的缘故。青县盘古文化发展简况回顾青县盘古文化的发展史,或者叫盘古遗存的建筑史,从传说中的夏禹时期,到史志上唐宋、元世祖、明永乐与弘治、清康熙和雍正等朝代,无不与所处盛世或中兴的国运有关。军阀混战、抗日烽火,盘古遗存损失惨重,有的成了废墟。在文革浩劫等“混沌”时代,盘古文化只能被误作封建迷信,而成为“破旧立新”的垃圾。改革开放后的1992年,里人募捐筑墓修庙,因受财力和“左”倾思想的影响,仅修建一座简单的庙宇。1993年,青县县委、政府投资几十万元以盘古文化旅游开发为主题,在人民大会堂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原党和国家领导人参加剪彩、国家级多家媒体宣传报道。之后,又以“盘古”命名,建起市场、宾馆等。2004年又建设了盘古广场等。在新形势下,海内外人士(特别是华侨)崇古祭祖、追根寻祖之念与日俱增,弘扬盘古精神,宣传盘古文化,恢复建设盘古古迹,已经成为盘古精神崇拜者、盘古文化建设者们的共同愿望。中央电视台一套和四套节目多次前来寻访盘古遗存、采访盘古学者,并向全世界播放;人民日报、人民政协报等新闻媒体多次报道盘古文化及其遗迹。原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胡开明,原文化部部长王蒙,著名作家蒋子龙、柳溪,旅居马来西亚的著名华人作家戴小华等,前往拜谒并题字留念。海内外祭祖朝拜、捐资助建者不断。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好形势下,开发盘古文化,发展旅游经济的滚滚洪流,正在荡涤或冲击着不利于盘古文化建设与发展的余悸和不良思潮。好在2005年9月,青县党政领导对盘古文化开发建设的明智之举,为青县进一步开创盘古文化的新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璀璨的香港课件
- 餐厅经营场所租赁合同:涵盖餐饮人才招聘及培训服务
- 环保产业员工离职竞业限制及环保技术保密合同
- 工业互联网时代工厂厂长聘用与技术支持合同
- 智能制造公司股权转让与产业升级协议
- 离婚后子女户口迁移及财产分割协议书
- 《离婚协议中的共同生活费用补偿与子女赡养》
- 婚姻终止及共同债务清偿离婚上诉合同范本
- 《电子商务合同法修订与电子签名法律效力合同》
- 下交叉综合征的治疗方案
- 餐饮业管理规范标准
- 2024年成都隆科城乡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冲刺题(带答案解析)
- 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解读培训课件
- (正式版)YST 1682-2024 镁冶炼行业绿色工厂评价要求
- DL-T 5148-2021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条件-PDF解密
- 电工技能训练(第6版)中职技工电工类专业全套教学课件
- 泛光夜景照明亮化工程项目实施的重点难点和解决方案
- 输血科三基培训课件
- 塑料成型工艺课件
- 《西餐烹调基础》 课件 第六章 基础汤、基础少司和配菜制作
- 孕产妇增补叶酸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