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中的民歌代表作和中国文学的现实主义源头.doc_第1页
诗歌中的民歌代表作和中国文学的现实主义源头.doc_第2页
诗歌中的民歌代表作和中国文学的现实主义源头.doc_第3页
诗歌中的民歌代表作和中国文学的现实主义源头.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课,我们先来讲讲:诗经中的民歌代表作与中国文学的现实主义源头(一)关于诗歌及古典诗歌的两面旗帜1、关于诗歌:中国文学中产生得最早的体裁(原始歌谣),也是中国文学中得到最为充分发挥的体裁。 2、我国古典诗歌的两面旗帜:诗经:称为“诗”传统或“风”传统,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现实主义文学的源流与旗帜。(二)诗经与现实主义文学创作传统1、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创作原则(特点)(1)按照生活的实际样式再现生活。(再现性)(2)通过对生活真实的、具体的、形象的描写,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或本质的某些方面。(表现性)2、现实主义文学创作在我国文学创作中的地位(1)萌芽极早,如原始歌谣中的弹歌便是一首比较原始的现实主义诗歌,全诗虽然只有八个字(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却是原始渔猎时代人们劳动生活的反映。(2) 在我国文学创作中占主导地位。3、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源流,我国的现实主义文学创作即是“风”诗传统的世代相传。(1)诗经中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代表作有:国风中的两周民歌:豳风。七月、魏风。伐檀、卫风。氓、郑风。溱洧等。“两雅”中的文人讽喻诗:大雅。桑柔小雅。十月之交等。风雅:指诗经中以民歌和文人讽喻诗为代表的现实主义诗歌作品。(2)诗经的现实主义文学特征:内容上:正视现实;描写现实;揭露现实;批判现实。艺术手法上:文风朴素;语言简洁;比兴手法的运用等。(3)作品例析:君子于役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通“佸”)。君子于役,苟无饥渴!简评:这首诗描述了一位山村劳动妇女对她久役未归的丈夫的怀念之情。全诗写得朴素简净、情景交融,感人至深,很自然地令人想起当时社会徭役的沉重给老百姓带来的痛苦,所谓的“野有征夫,家有怨妇”,激起人们对主人公的同情及对统治者的痛恨。这首诗“兴”的手法的运用也是值得称道的。4、我国古典文学对诗经现实主义文学传统的继承和发展。(1)两汉乐府民歌对诗经现实主义文学传统的直接继承和发展继承:诗经民歌作品的特点是“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汉乐府民歌的特点则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描写了社会上的各种矛盾及现象,是反映汉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发展:在诗经创作的基础上,发展了以叙事为主的创作特色,将叙事诗艺术提高到一个新的趋于成熟的阶段。如用五言写作的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等(被后人誉为“古今第一首长诗)。高度的思想性及艺术性使汉乐府民歌成为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第二座里程碑。(2)建安文学文学对诗经现实主义文学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三曹”、“七子”(王粲、陈琳、刘桢、阮瑀等)的创作及蔡琰的悲愤诗风格慷慨苍凉,掀起了我国文人诗的第一次现实主义创作热潮。(3)唐诗对诗经现实主义文学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继承: 初唐的陈子昂自觉地继承“风雅比兴”传统(文论修竹篇序) 发展: 中唐的杜甫、白居易等的现实主义诗歌创作成就。(4)自宋以下文学对诗经现实主义文学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王禹偁:宋代最早推崇杜甫和白居易的诗人,反对浮糜诗风,其诗简古雅淡、语言平易质朴,多有反映现实之作。 元好问:金元之际比较著名的诗人,其诗沉痛描绘了国破家亡、生灵涂炭的悲惨现实。 元明清三代:代表我国现实主义文学成就的不是诗歌,而是戏剧和小说。(红楼梦等) 诗经的其他知识(一)关于诗经中诗的采集1、“献诗说”2、“采诗说”3、祭祀诗及燕飧诗的创作者:乐官或巫、史官奉命创作(二)关于诗经的编集1、孔子删诗说的概念及教材对孔子删定编集诗经的看法2、编集诗经的目的:政治功利及娱乐考虑(三)关于诗经名称的由来(四)关于诗经的流传(即诗经在历代的研究情况及地位)周代:萌芽期春秋时期:发展期两汉:经学正式形成期。“四家诗”“今文三家”及“毛家诗”的概念魏晋南北朝时期:衰落期。南学与北学。隋代:北学并入南学期。唐代:经学统一与汉学期。毛诗正义的概念。宋代:从“通经致用”转为“疑古思辩”,朱熹的诗集传。清代:经学复兴期,学派众多。近代:(即辛亥革命后)从“通经致用”转向文化学的研究。现当代:流派众多、百家争鸣。关于历代诗经研究的总结。 第二章 诗经的分类(一)关于诗经分类的几种说法。掌握“六诗说”、“六义说”、“四始说”、“四诗说”及“二南”的概念(二)关于“风”“雅”“颂”及其乐调风格源于唐人孔颖达在毛诗正义中对诗经内容体裁的划分。划分标准:音乐风格(表面上);音乐用途(本质上)1、关于“风”及“国风”概念:“风”,本义为乐调;国风,指各地的地方土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