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学理论PPT课件.ppt_第1页
小学生心理学理论PPT课件.ppt_第2页
小学生心理学理论PPT课件.ppt_第3页
小学生心理学理论PPT课件.ppt_第4页
小学生心理学理论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生心理学理论 第一节精神分析的心理发展观 第二节行为主义的心理发展观 第三节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观 第四节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 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心理学理论 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 第一节精神分析的心理发展观 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心理学理论 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及人格发展观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阶段说 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及人格发展观 冰山理论意识前意识无意识 本我 初级过程思维自我 二级过程思维超我 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阶段说 口唇期 0 1岁 肛门期 1 3岁 前生殖器期 3 6岁 潜伏期 6 11岁 青春期 11岁或13岁 口唇期 弗洛伊德认为力比多的发展是从嘴开始的 吮吸本能也能产生快感 口唇期可分为两个阶段 0 6个月 儿童的世界是 无对象的 他们还没有现实存在的人和物的概念 仅仅是渴望得到快乐 舒适的感觉 而没有认识到其他人是分离还是存在 6 12个月 儿童开始发展关于他人的概念 特别是母亲作为一个分离而又必要的人 母亲离开时 孩子会焦虑不安 弗洛伊德认为 这种寻求口唇快感的自然行为是个体性欲的雏形 口唇性欲倾向一直会延续到成人阶段 接吻 咬东西 抽烟或饮酒的快乐 都是口唇快感的延伸 肛门期 1 3岁儿童的性兴趣集中到肛门区域 婴儿的性感带转移到肛门周围 婴儿通过排便以消除排泄物给肛门带来的紧张感 并从中得到排便后轻松的快感 前生殖器期 这时儿童的快感转移到其生殖器 这一阶段起主要作用的是男性生殖器官 男孩为自己的性器官而感到骄傲 女孩则为自己没有男性性器官而感到自卑 这一阶段婴幼儿开始了由自恋向他恋的发展 男孩出现 俄狄浦斯情结 即恋母情结 女孩出现恋父情结 潜伏期 6 11岁 儿童性欲的发展呈现出一种看似停滞或退化的现象 因为早年的一些性的欲望由于与社会道德 文化等因素不相容而被压抑到潜意识中 性冲动转移到充满活力的学习 交往 体育等活动中 并一直延续到青春期 青春期 女孩从11岁 男孩从13岁进入青春期 19 Freud的性心理发展阶段 psychosexualstages 19 20 人格适应 心理性欲阶段与成人性格特征的潜在关系 Phares 1991 20 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 人格发展的八阶段理论按照自我的形成与发展划分 认为自我是一种独立的力量 而非本我与超我压迫的产物 阶段发展的顺序由遗传决定 但受社会环境的影响 每一阶段都有发展任务和可能形成的品质 自我的发展贯穿一生 影响是累积的 人格发展渐成说 21 希望 对自己愿望的可实现性的持久信念 反抗黑暗势力 标志生命诞生的怒吼 Freud 口唇期 口腔感觉期 口腔的互动 母亲的有规律的积极的照顾 爱抚 基本的安全感 基本信任 22 意志 不顾不可避免的害羞和怀疑心理而坚定地自由选择或自我抑制的决心 Freud 肛门期 排便训练 学步 说话等 探索世界 学会说 不 如父母过于控制或忽视则度过不好 23 目的 一种正视和追求有价值目标的勇气 这种勇气不为幼儿想象的失利 罪疚感和惩罚的恐惧所限制 Freud 前生殖器期 侵入 游戏 主动的探究行为 好奇心 如父母压制 否定 则内疚 guilt 认为自己做错了事 做了坏事 个人在未来社会中所能取得的工作 经济上的成就 都与这一阶段的主动性的发展有关 24 能力 能力是不受儿童自卑感削弱的 完成任务所需要的是自由操作的熟练技能和智慧 Freud 潜伏期 儿童依赖的重心从家庭转向学校 与他人比较自己的价值 能力 自尊 体验到成功与失败 支持 帮助 赞扬 使孩子怀有成就感 鼓励社会交往 然而如果儿童过于看重工作 将之作为唯一的标准 将是可悲的 25 过渡期 既非儿童亦非成人 与原生家庭分离 作为社会成员 心理社会的合法延缓偿付期 我是谁 避免青年过早进入成人社会 从而使个体建立自我同一性的过程不至于过短而提前结束 文明程度越高的社会 为青年提供的这种时限就越长 26 自我同一性概念被广泛地应用于社会心理学 人格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 咨询心理学和文化心理学 它的重要性已被广泛认可 被认为是20世纪系统描述人类发展的最有影响的概念之一 Erikson 1963 首次使用自我同一性 描述从二战返回的士兵正经历生活中的一致性和连续性的缺失的障碍 27 本质上 它指人格发展的连续性 成熟性和统合感 包含自我的连续性 过去现在未来 包含自我与环境作用过程中 个体表现出的一套价值观 信念等 包含社会同一性 即与团体理想一致的内在保持感和团体的归属感 两个极端情况 之一 自我同一性过剩 狂热主义 指一个人过分地卷入特定团体或某种亚文化中的特定角色中而绝对地排他 坚信他的方式是唯一的方式 另一 同一性缺乏 拒偿 指一个人拒绝自己在成人社会中应担任的角色 甚至否定自己的同一性需要 未曾生我谁是我 生我之时我是谁 长大成人方是我 合眼朦胧又是谁 28 如父母允许儿童去探索 他们能够最终建立自我同一性 Erikson认为自我同一性包括一种自信 即有信心使自己成为一个与他人期望相符的人 两种可能的情况 1 无法认同和尊重父母 从中汲取某种优良品质 2 父母的操纵过强 但青年与父母的关系过于亲密 甚至害怕被抛弃 忠诚 不顾价值系统的必然矛盾 而坚持自己确认的同一性的能力 对不起 我已不象以前那样重视我在你们心中的形象 我承认我是自私的 也是勇敢的 我知道我是大方的 也是吝啬的 我说过我是爱你的 可那也是轻浮的 已学会的我 以后的课程 是要学会怎样不再说 我 29 爱 压制异性间遗传的对立性而永远相互奉献 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 牢固的自我同一性 亲密关系 共享的自我同一性 发展亲密感对是否能满意地进入社会有重要作用 这个阶段的开始呈越来越晚的趋势 30 创造 既要生育后代 又要承担社会任务 繁衍感有 生 和 育 两方面的含义 自己的后代 社会的后代 缺乏这种体验的人 人格贫乏和停滞 自我关注 只关心自己的利益和需要 31 智慧 以超然的态度对待生活和死亡 必须进行自我调整 回顾过去 与第一阶段的循环 32 第二节行为主义的心理发展观 J B Watson1878 1958 B Skinner AlbertBandura 33 一 华生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一 生平华生J B Watson1878 19581903年获芝加哥大学心理学博士学位1913年发表 行为主义者眼中的心理学 1914年读到巴甫洛夫关于条件反射的研究和思想 进一步把它作为理论基石1915年当选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37岁 1920年被霍普金斯大学解雇1929年学术生涯结束 51岁 34 二 机械主义的发展观 环境决定论 1 否认遗传的作用机械唯物论2 夸大环境和教育的作用 1 华生认为 构造上的差异和幼年时期训练上的差异足以说明后来行为上的差异 2 提出了教育万能论 3 华生的学习理论 条件反射 35 这就是行为主义 36 三 对于儿童情绪的研究 1 关于儿童的怕 怒 爱的研究 2 研究方法 利用条件反射研究儿童情绪的发生发展经典实验被试 B Albert11个月 华生认为新生婴儿只有这三种非习得情绪反应 37 小阿尔伯特和小白鼠的实验 Bang 38 小阿尔伯特和小白鼠的实验 39 二 斯金纳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操作学习理论 斯金纳 是一个神话中的著名人物 科学家英雄 普罗米修斯式的播火者 技艺高超的技术专家 敢于打破偶像的人 不畏权威的人 他解放了我们的思想 从而脱离了古代的局限 亨顿 心理学故事 40 斯金纳 B F Skinner 1904 1990 1931年从哈佛大学获心理学博士学位1948 1974年间发明了 斯金纳 箱1968年获美国政府颁发的最高科学奖 国家科学奖1990年获得美国心理学年会授予的心理学毕生贡献奖 一 生平 41 二 基本观点 反应性 应答性 行为 经典性条件反射学习 操作性行为 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 两种行为的区分 42 二 基本观点 1 操作条件反射 关于强化的作用动物和人类往往重复导致愉快结果的行为 压制导致不愉快结果的行为 斯金纳箱比较 经典条件反射 43 SkinnerBox 44 45 46 2 关于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原则 1 强化作用是塑造儿童行为的基础 2 强化在儿童行为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得不到强化的行为易于消退 3 强调及时强化 47 3 关于正强化与负强化 正强化 积极强化 是由于一种刺激的加入增进了一个操作反应发生的概率的作用 负强化 消极强化 是由于一刺激的排除而加强了某一操作反应的概率的作用 48 三 理论应用于实践 1 发明育婴箱2 行为矫正3 程序教学a 及时反馈学习信息b 小步子法c 个别教学d 动机激发原则 49 四 新老行为主义的简评 1 意义 重视实验的方法和研究的客观性 对儿童心理的影响很大 并为后来信息加工认知学派的发展提供了基础2 缺陷 把心理简化为行为 片面强调环境的作用 抹煞人的主观能动性 机械 50 社会学习理论 Sociallearningtheory 观察学习 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进行学习 三 班杜拉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51 一 生平 班杜拉 A Bandura 1925 1925年生于加拿大1952年在美国依阿华大学获心理学博士学位1953年受聘于斯坦福大学心理学系至今1974年当选美国心理学会主席主要兴趣在于把学习理论运用于社会行为的研究 52 二 理论的核心 观察学习 观察学习 观察他人 榜样 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而习得相应行为的过程 53 2 观察学习的过程 注意过程 是观察学习过程的开始 是人们形成意象的基础 保持过程 是指观察者将注意过程中获得的榜样示范行为的意象以符号的形式贮存在大脑中的过程 运动复现过程 是指观察者将榜样示范的行为再现的过程 动机过程 是指诱发观察者将获得的行为表现出来的过程 54 关于强化 行为是否表现出来 取决于强化三类强化 直接强化 当对方一个操作性行为出现之后 给与对方喜欢刺激 使得该行为出现的频率增加 替代强化 看到别人做了一个行为之后得到了奖赏 使得自己日后也做出该种行为 自我强化 为自己设定一个标准 这个标准也可以是社会准则道德的一种内化 就是自己做出该行为之后 自己给与自己鼓励和赞赏 自己日后会再做出该行为 55 三 社会学习在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 攻击性性别化自我强化亲社会行为 56 攻击性 攻击性行为的习得是一种操作性条件反射作用的结果 57 性别角色的获得 班杜拉认为 男女儿童的性别品质大多是通过社会化过程 特别是模枋来获得 58 亲社会行为 班杜拉认为 呈现适当的亲社会行为 如分享 帮助 合作和利他主义等 模式能够对儿童产生影响 亲社会行为靠训练是没有什么效果的 有时强制的命令可能会一时凑效 但会有反复 只有正确行为模式的影响才更有用 而且持续时间更长 59 IfChildrenwasraisedbyMen 如果孩子由男人带大 60 61 学会这种手势 62 63 64 65 66 67 花花公子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Theend 81 拳王争霸赛的公开暴力 研究者在1973年至1978年的18次重量级拳王争霸赛之后 比较预期的凶杀率和实际凶杀率 结果发现 从比赛后的第三天开始 凶杀案的数量以平均12 46 的比率上升 当泰森愤怒地咬下了霍力菲尔德的耳朵 赛场里 电视机前的所有观众 无不为之哗然 这一攻击性行为激起了不少青年人心中蠢蠢欲动的暴力冲动 据说 那次比赛后 很多人在和他人的争吵或打斗中都学泰森的样 疯狂地咬伤了对方的耳朵 视窗 82 三 相互决定论的社会学习 认为儿童和青少年是积极的 有思想的人 他们可以朝着许多方向发展 班杜拉用相互决定论的概念来描述他关于人类发展的观点 他认为积极的人 P 个体的行为 B 和环境 E 之间是相互作用的 83 B行为动作反应言语反应社会交往 P个体认知能力身体特征信念和态度 E环境物理环境家庭和朋友其他社会因素 班杜拉的相互决定论模型 84 第三节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 85 生平 1896莫斯科1917莫斯科大学法律系1924 反射学的研究方法与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926 教育心理学 1931 高级生理机能发展史 1934 思维和语言 1934去世 86 维果茨基的重要论著 意识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问题 1925 心理学危机的含义 1926 儿童期高级注意形式的发展 1929 儿童心理发展问题 1929 1934 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 1931 心理学讲义 1932 思维和语言 1934 87 主要内容 一 社会文化 历史理论二 心理发展观 发展的实质三 社会文化历史理论的应用 教学与发展的关系四 内化学说 88 一 社会文化 历史理论 解释人类心理本质上与动物不同的那些高级的心理机能 维果茨基认为 由于工具的使用 引起人的新的适应方式 即物质生产的间接的方式 而不像动物一样是以及身体的直接方式来适应自然 在人的工具生产中凝结着人类间接经验 即社会文化知识经验 这就使人类的心理发展不再受生物进化规律所制约 而是受社会发展的规律所制约 89 生产工具和语言符号的类似性就在于它们使间接的心理活动得以产生和发展 所不同的是 生产工具指向于外部 引起客体的变化 符号是指向内部 影响人的行为 控制自然和控制行为是相互联系的 因为人在改造自然时也改变着人自身的性质 90 二 心理发展观 发展的实质 人的心理发展 是在环境与教育影响下 由低级心理机能逐渐向高级的心理机能转化的过程 91 心理机能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标志 1 心理活动的随意性增强 2 心理活动的抽象概括机能增强 3 各种心理机能之间关系的变化和重新组合性增强 4 心理活动具有个性化 92 心理机能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原因 1 起源于社会文化 历史的发展 是受社会规律所制约的 2 从个体发展来看 儿童在与成人交往过程中通过掌握高级的心理机能的工具 语言 符号这一中介环节 使其在低级的心理机能的基础上形成了各种新质的心理机能 3 高级的心理机能是个体不断内化的结果 93 三 应用 教学与发展的关系最近发展区教学应走在发展前面学习最佳期 94 最近发展区 实际的发展水平与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 前者由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定 后者则是指在成人的指导下或是与能力较强的同伴合作时 儿童能够解决问题的能力 95 案例 4岁的安妮第一次做拚图游戏 她一开始无从下手 爸爸坐到她身边建议她最好先把有拐角的图片放在一起 然后指着一个图片拐角边缘的粉红色区域说 让我们来找一下另一块粉红的 当安妮又做不下去的时候 爸爸就会把两个相连接的部分拼在一起并有意引起她的注意 当安妮拚对时 爸爸及时表扬她 安妮逐渐掌握拼图要领和技巧后 爸爸退到后面让她渐渐独立完成 96 解决问题的能力 1 学生能独立进行的 2 借助帮助也不能表现出来的 3 借助他人帮助可以表现出来的 维果茨基明确指出了教学与发展之间的关系 教学促进发展 教学应该走在发展的前面 良好的教学走在发展前面并引导之 Vygotsky 1978 教学应走在发展前面 97 学习最佳期 怎样发挥教学的最大作用 维果茨基强调了 学习的最佳期限 如果脱离了学习某一技能的最佳年龄 从发展的观点看来都是不利的 它会造成儿童智力发展的障碍 98 99 100 101 人类的精神生产工具或 心理工具 就是各种符号 运用符号就能使心理活动得到根本改造 这种改造转化不仅在人类发展中 而且也在个体的发展中进行着 学生早年还不能使用语言这个工具来组织自己的心理活动 心理活动的形式是 直接的和不随意的 低级的 自然的 只有掌握语言这个工具 才能转化为 间接的和随意的 高级的心理机能 新的高级心理活动 首先是作为外部形式的活动而形成的 以后才 内化 转化为内部活动才能 默默地 在头脑中进行 内化学说 102 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 第四节 103 让 皮亚杰 JeanPiaget 1896 1980 瑞士心理学家 发生认识论创始人 1918年获得瑞士纳沙特尔大学博士学位 论文题目为 阿尔卑斯山的软体动物 皮亚杰于1921年任日内瓦大学卢梭学院实验室主任 1924年起任日内瓦大学教授 先后当选为瑞士心理学会 法语国家心理科学联合会主席 1954年任第14届国际心理科学联合会主席 此外 皮亚杰还长期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领导下的国际教育局局长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助理干事之职 皮亚杰还是多国著名大学的名誉博士或名誉教授 教育和发展心理学巨匠 皮亚杰 104 一 皮亚杰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当代发展心理学最有影响的理论是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 皮亚杰心理学的理论核心是发生认识论 主要研究人类的认识 认知 智力 思维 心理 的发生和结构 皮亚杰的心理发展理论主要探索人类的认识是怎样形成的 受哪些因素制约 内在结构是什么等问题 皮亚杰的心理发展理论主要科学依据是生物学 逻辑学和心理学 105 只讲外因 只讲内因 皮亚杰集大成者 内因和发展 外因和发展 内外因相互作用 五种重要的发展观 106 一 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 关于发展的本质和原因 内外因相互作用的发展观 A 认为在内外因相互作用中 心理不断产生量与质的变化 B 心理 智力 思维既不是起源于先天的成熟 也不是源于后天的经验 而是起源于主体的动作 动作是主客观相互作用的中介 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适应 主体通过动作对客观作出适应 是心理发展的真正原因 C 个体的每个心理反应 不管是指向于外部的动作 还是内化了的思维动作 都是一种适应 而适应的本质正是在于取得机体与环境的平衡 D 根据生物学观点 皮亚杰认为适应是通过两种形式实现的 同化和顺应 适应是通过两种形式实现的 同化 顺应 107 同化 把环境因素纳入机体已有的图式或结构之中 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 心理结构的稳定 量变过程 不引起图式的改变或创新 同化过程S R公式 T I AT ENOTICE T指结构 I指刺激 环境因素 AT指I同化于T的结果 E是刺激中被排除于结构之外的东西 例如 概念 狗 大狼狗 狗 大小因素 108 顺应 改变主体的动作 图式 以适应客体 环境 的变化 心理结构的发展 质变过程 引起新的图式 例如 动作 吃奶 吃饭 用勺子 用筷子 个体就是通过同化和顺应这两种形式达到机体与环境的平衡 心理发展的适应过程 不断地平衡 不平衡 平衡 的过程 就是适应的过程 也就是心理发展的本质和原因 109 二 发展的因素与发展的结构 1 心理发展的因素 支配心理发展的因素 1 成熟 2 物理因素 3 社会环境 4 平衡 110 1 心理发展的因素皮亚杰认为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有四个 成熟 物理环境 社会环境 平衡 1 成熟 主要指机体的成长 特别是大脑和神经系统的成熟 2 物理因素 主要是通过与外界物理环境的接触而获得的知识 如物体大小 轻重 软硬 颜色等 3 社会环境 主要有语言 教育和社会生活等 4 平衡 皮亚杰认为 认识或者说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