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丁醇产业迎来发展春天.doc_第1页
正丁醇产业迎来发展春天.doc_第2页
正丁醇产业迎来发展春天.doc_第3页
正丁醇产业迎来发展春天.doc_第4页
正丁醇产业迎来发展春天.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国正丁醇生产和消费现况目前,我国正丁醇的生产厂家有20多家,总生产能力约为20.0万吨/年,生产工艺主要采用羰基合成法和发酵法,其中采用合成法的生产能力约占正丁醇总生产能力的80%。主要的生产厂家有山东齐鲁石油化工公司(生产能力为5.0万吨/年)、大庆石油化工总厂(生产能力为3.0万吨/年)、北京化学工业集团公司化工四厂(生产能力为2.0万吨/年)、上海溶剂厂(生产能力为1.5万吨/年)、吉林化学工业公司(生产能力为1.2万吨/年)等。 正丁醇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主要用于生产丁醛、丁酸、丁胺、醋酸丁酯、丙烯酸丁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癸二酸二丁酯等有机化工产品,还被用作油脂、药物、香料的萃取剂,也可直接用作溶剂,在化工、医药、石油化工等方面具有广泛的用途。我国丁醇的生产始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主要采用发酵法进行生产,产量较少。改革开发以来,我国石化工业得以快速发展,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相继建成了一批大中型乙烯生产装置,其中有的配套了羰基合成丁醇生产装置,如齐鲁石化公司、吉林化学工业公司以及大庆石油化工总厂等。目前,我国正丁醇的生产厂家有20多家,总生产能力约为20.0万吨/年,生产工艺主要采用羰基合成法和发酵法,其中采用合成法的生产能力约占正丁醇总生产能力的80%。主要的生产厂家有山东齐鲁石油化工公司(生产能力为5.0万吨/年)、大庆石油化工总厂(生产能力为3.0万吨/年)、北京化学工业集团公司化工四厂(生产能力为2.0万吨/年)、上海溶剂厂(生产能力为1.5万吨/年)、吉林化学工业公司(生产能力为1.2万吨/年)、华北制药总厂(生产能力为0.5万吨/年)、安徽芜湖日新化工厂(生产能力为0.5万吨/年)、北京酒精厂(生产能力为0.35万吨/年)、陕西惠安化工厂(生产能力为0.3万吨/年)以及江苏无锡溶剂厂(生产能力为0.3万吨/年)等。随着我国丁醇生产能力的不断扩大,产量也不断增加。1994年我国丁醇的产量只有7.95万吨/年,2000年达到11.93万吨/年,2002年进一步增加到17.42万吨/年。近年来我国丁醇的产量情况为:1994年产量为7.95万吨/年,1995年产量为10.27万吨/年,1996年产量为7.59万吨/年,1997年产量为8.33万吨/年,1998年产量为9.34万吨/年,1999年产量为8.77万吨/年,2000年产量为11.93万吨/年,2001年产量为17.43万吨/年,2002年产量为17.42万吨/年。虽然近年来我国丁醇的产量有很大提高,但仍然不能满足国内实际生产的需求,每年都得大量进口,进口量已经占到国内总消费量的约50%,在丁醇进口的同时,还有不少丁醇的下游产品进口,而我国丁醇的出口量每年却只有几千吨,造成国内丁醇市场的供大于求,价格走低等局面。近几年我国丁醇的进口情况为:1994年的进口量为5.69万吨/年,1995年的进口量为5.87万吨/年,1996年的进口量为8.28万吨/年,1997年的进口量为6.57万吨/年,1998年的进口量为10.48万吨/年,1999年的进口量为51.33万吨/年,2000年的进口量为16.73吨/年,2001年的进口量为22.27万吨/年,2002年的进口量为24.30万吨/年。我国丁醇主要用于生产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和醋酸丁酯等产品,此外还有一部分产品用于医药、石油等方面,2002年表观消费量约为42.0万吨/年,其消费结构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生产约占丁醇总消费量的28%,醋酸丁酯约占17%,丙烯酸丁酯约占10%,医药工业约占9%,石油工业约占5%,丁醛生产约占2%,其他方面约占29%。化学工业是我国丁醇最主要的消费领域,约占丁醇总消费量的75%,因此化工产品产销形势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丁醇市场的走势。前几年化工市场不景气,大部分产品销路不畅,因此丁醇需求不旺产量有所减少。近两年,由于国家采用了扩大内需的方针,国内市场逐渐好转,化工市场回升,对丁醇的需求量也相应增加,但由于主要使用丁醇的产品如邻苯二甲酸丁二酯、丙烯酸丁酯、醋酸丁酯、丁醛以及油漆涂料等供大于求,而且进口量较大,因此预计今后一段时间内丁醇的需求不会出现大幅度增长。医药工业也是消费丁醇较多的领域,主要用于生产抗生素、激素、维生素等药物。近几年我国医药市场供大于求,市场竞争激烈。加入WTO后,进口药品对国内市场将造成一定的冲击,因此对丁醇的需求量也不会出现太大的增长。预计到2005年,我国对正丁醇的总需求量将保持在45.0万吨/年左右。正丁醇进入产能扩张期石油法、生物法并驾齐驱吉林石化研究院 许芳世界需求逐步复苏前两年,由于西欧正丁醇产能过剩,装置开工率低、消费增长缓慢及出口下降,世界主要正丁醇生产厂商德国巴斯夫和欧洲羰基化学品公司纷纷大幅减产或转项,全球正丁醇产能小幅下滑。目前,世界产能与消费量增速接*衡,世界石化组织预测,除亚洲如中国、韩国及中东一些地区需求旺盛外,其他地区已达饱和。当前世界正丁醇总产能为332.9万t/a,美国仍是最大的丁醇生产国,产能为111.8万t/a,占世界总产能的33.6%;其次是亚洲,占32.6%;西欧产能由第二降至第三,约占世界总能力的19.5%。美国、西欧和日本正丁醇市场基本成熟,产能过剩,需求增长缓慢,预计到2010年前新增产能可能性不大,亚洲和中东部分地区需求增长较快,预计将有一定新增产能,而原料丙烯是这些地区能否扩大正丁醇产能的一个重要决定因素。世界正丁醇消费在经过20012002年停滞、20032005年逐渐恢复之后,在 20062007年有较大增长。2007年世界正丁醇消费量297.1万t,化学应用约占总消费量的75%,主要用于甲基丙烯酸丁酯、醋酸丁酯、乙二醇醚等。美国、西欧和日本的正丁醇消费量占世界总消费量的76.5%。预计2012年世界正丁醇产能将达到397.1万t/a,需求量为358.3万t。其中亚洲正丁醇生产能力将由2007年的108.6万t/a增加到2012年的168万t/a,届时产量150万t,需求量177万t,地区内供不足需,缺口量27万t,与2007年相比缺口量减少7万t,亚洲地区正丁醇的缺口正在逐步缩小。生物法产能快速增长正丁醇工业化生产方法主要有发酵法(生物法)、乙醛缩合法、齐格勒法和羰基合成法等。截至2008年底,我国正丁醇产能达到57.0万t/a,共有10家生产企业,采用丙烯羰基合成法和生物发酵法的各5家,其中丙烯羰基合成正丁醇企业全部集中在两大集团,合计产能为38.5万t/a,产量36.5万t;生物发酵法合计产能18.5万t/a。2008年我国正丁醇主要生产企业及产能统计见表1。生物法是采用粮食或其他淀粉质农副产品,经水解得到发酵液,然后在丙酮-丁醇菌作用下,经发酵制得正丁醇、丙酮及乙醇的混合物,再经精馏得到相应产品。生物正丁醇是一种极具潜力的第二代生物燃料,与乙醇相比,生物正丁醇具有许多优点:热值更高、比乙醇更疏水、可以通过现有的石油基燃料设施的管道运输、可以以更高含量添加进汽油而无须改动发动机。目前生物正丁醇主要用于运输燃料。2008年以前,由于石油价格不断攀升,在原油价格高居100美元/桶以上时,生物正丁醇生产成本相对低廉,产品利润空间大,很多企业参与了生物正丁醇用于可再生运输燃料的研发,2007年年底开始,我国生物正丁醇装置陆续投产。2008年下半年以来原油价格走低,一度跌破50美元/桶,但玉米等粮食作物的销售及售价均受国家管制,粮食价格仍保持平稳,生物正丁醇失去赢利空间,工厂陷入亏损,同时由于发酵法正丁醇技术仍不尽成熟,大部分生物正丁醇工厂的产品质量不稳定,没有获得下游认可,因此国内5家主要生物正丁醇工厂有4家停产,仅余联海生物维持低负荷开工。表12008年我国正丁醇主要生产企业及产能统计 万t/a 生产工艺 生产厂家 产能丙烯羰基合成法 齐鲁石化 5.0 吉林石化 19.0 大庆石化 2.5 北京东方化工四厂 2.0 扬子石化巴斯夫 10.0 小计 38.5生物法 吉安生化 5.0 金源化工 1.8 金茂源生化 3.0 吉林凯赛 3.0 联海生物 3.5 其他 2.2 小计 18.5合计 57.0需求持续增长由于下游需求的快速增长,我国正丁醇市场长期呈产不足需格局,20012008年我国正丁醇生产、消费统计见表2。我国是世界主要正丁醇进口国,2008年进口量约占世界贸易量的33%。2008年我国进口正丁醇为24.46万t,比2007年减少4.58万t,进口量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2007年正丁醇市场相对活跃,当年正丁醇进口数量剧增;2008年上半年亚洲主要丁辛醇装置事故频繁,日本三家丁辛醇供应商轮流检修,正丁醇供应紧张;下半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国内正丁醇市场价格暴跌,需求锐减。未来几年,我国正丁醇消费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丁酯、醋酸丁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及其他增塑剂和涂料溶剂。丙烯酸丁酯的消费比例将大幅增加,成为正丁醇主要的下游消费产品。表220012008年我国正丁醇生产、消费统计*万t年份 产量 进口量 出口量 表观消费量2001 17.43 22.28 0.07 39.642002 17.39 24.30 0.06 41.632003 20.38 29.58 0.1 49.862004 19.84 29.35 0.19 49.002005 28.70 23.99 0.2 52.492006 38.00 23.58 0.09 61.492007 37.36 29.04 0.10 66.302008 36.54 24.27 0.04 60.77注*:仅包括石油路线正丁醇产量、表观消费量数据。新增产能规模可观近年来,随着下游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国内正丁醇产能逐年扩大,尤其是20072008年生物正丁醇装置陆续投产,使国内正丁醇产能明显增长。预计到2011年,我国石油路线正丁醇新增产能将达到39.7万t/a。渤海化工集团为乙烯下游配套建设8.5万t/a正丁醇装置计划2009年投产;四川石化公司新建21.2万t/a正丁醇装置计划2010年投产;扬子石化-巴斯夫2.5万t/a正丁醇装置计划2009年投产;大庆石化7.5万t/a正丁醇装置计划2011年投产。2011年以前,我国生物正丁醇规划新增产能达到57.2万t/a,其中江苏金茂源生物化工12.0万t/a、吉安生化10.0万t/a、吉林凯赛生物技术27.0万t/a、广西桂林金源化工8.2万t/a,预计以上计划不会全部如期完成,且生物正丁醇的主要应用方向为运输燃料,与石油路线正丁醇在化工领域的消费不会产生激烈竞争,但其规划规模仍然可观。随着生物法技术的不断完善,如果国际原油价格持续目前走势,生物法正丁醇产品仍将有一定的竞争优势。综上,到2011年,我国将新增总计约40万t/a的石油路线正丁醇产能,与此同时,合计产能约57万t/a的生物正丁醇装置也将陆续建成投产,国内正丁醇总产能将有可能达到154万t/a。可以预见,我国正丁醇市场将趋于饱和,企业间的竞争会加剧,利润空间会被压缩。正丁醇产业迎来发展春天打印引用随着石油资源的大量消耗及其价格的节节攀升,世界上许多化学公司已经开始进行重大的战略转向,用生物资源替代石油资源、用生物技术路线取代化学技术路线进行生物燃料及化学品的生产。其中,生物法生产丁醇引起了国内外一些大公司的极大兴趣和投资热情。生物丁醇产业作为生物基化学品和生物燃料产业开发的领跑者,即将迎来发展的春天。投资热锁定生物丁醇产业目前,全球丁醇消费正在进一步升温,这给生物丁醇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片沃土。金沂蒙集团公司总裁刘洁介绍说,世界正丁醇目前消费量200多万吨,预计2011年需求量为340万吨,未来5年消费量年均增长率为4%。届时,亚洲正丁醇生产能力将增加到147万吨,产量119万吨,需求量163万吨,缺口量44万吨。丁醇主要用于制造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和脂肪族二元酸丁酯类增塑剂,广泛用于各种塑料和橡胶制品的生产。丁醇还可用来生产丁醛、丁酸、丁胺和醋酸丁酯,它们可用作树脂、油漆、黏结剂的溶剂,也可用作油脂、药物和香料的萃取剂及醇酸树脂涂料的添加剂。同时,丁醇还是一种极具潜力的新型生物燃料。与甲醇和乙醇相比,丁醇亲水性弱、腐蚀性小,便于管道输送,在性能上与汽油更为接近,能与汽油以任意比例混合,可用现有的加油站系统,无须改造。鉴于丁醇作为燃料的优良性能,国际上的一些大公司对生物丁醇的研发与生产已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投资热情。如美国杜邦公司2006年6月23日宣布,他们将与英国BP公司合作开发燃料丁醇项目,一期工程拟建设以甜菜为原料、年产3万吨燃料丁醇的生产装置,主要投放英国市场,用来替代汽油作为车用燃料。目前,国际上掀起了生物丁醇研究的新一轮高潮。生物丁醇具有经济优势从投资收益率和产品质量得知,生物丁醇具有很大的经济优势。丁醇的主要生产工艺有发酵法、丙烯羰基合成法、乙醛醇醛缩合法三种。刘洁提供的三种工艺的技术投资收益率比较数据显示:发酵法主体装置万吨投资2000万元,吨丁醇的生产成本是9218元;丙烯羰基合成法主体装置万吨投资16000万元,吨丁醇的生产成本是9136元;乙醛缩合法主体装置万吨投资1700万元,吨丁醇的生产成本是10204元。由此可见,发酵法作为生物丁醇的生产方法,投入相对较低,获得产品成本也较低,是一种经济效益很好的工艺。同时,发酵法采用粮食或非粮作物发酵,原料具有可再生性,催化剂采用生物菌种,无毒害,得到的正丁醇纯度为99.5%,副产物为醋酸、丁酸等,天然度达到97%,可以作为医药、香料添加剂。丙烯合成法采用石油裂解的丙烯作原料,采用不可再生原料。羰基合成催化剂采用重金属铑的络合物,醛加氢催化剂采用重金属氧化铜、氧化铝等有害催化剂,虽然得到的正丁醇纯度为99.5%,但杂质为丁醛、辛醇、氯化物等,因而天然度较差,不能作为医药、香料添加剂。生物丁醇将能扭转依赖进口局面我国丁醇国内市场满足率不到一半,而且从2000年到2006年,国内消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