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升本血液循环PPT课件.ppt_第1页
专升本血液循环PPT课件.ppt_第2页
专升本血液循环PPT课件.ppt_第3页
专升本血液循环PPT课件.ppt_第4页
专升本血液循环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 往年考点 二 填空共22个空2002 心室肌收缩的前负荷是 后负荷是 2004 微循环的血流通路 实现物质交换功能的是 通路 使大部分血液迅速通过循环回流到心脏的是 通路 2005 心电图的P波反映 ST波反映 2006 快速充盈期 房室瓣处于 动脉瓣处于 2007 心室肌前负荷是指 后负荷是指 1 第四章 往年考点 二 填空共22个空2008 当心率超过180次 分时 心室充盈时间将明显 每搏输出量 2008 心交感神经兴奋时 其末梢释放 和心肌细胞膜上的 受体结合 可使心率 心缩力 2009 心脏射血能力增强可使中心静脉压 由平卧位转为立位时中心静脉压 2010 第一心音标志着 的开始 第二心音标志着 的开始 2010 动 静脉吻合支不是进行 而是进行 2 第四章 往年考点 三 简答题共5道2004 何谓心输出量 简述其影响因素 2005 叙述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7分 2006 老年人动脉血压为什么有的表现为收缩压升高 有的表现为收缩压和舒张压都升高 2008 正常人的动脉血压是怎样维持稳定的 5分 2010 试述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5分 3 第四章 往年考点 四 论述题共3道2002 以动脉血压升高为例 试述窦 弓反射的调节过程 2003 试述微循环的血流通路及功能 2007 试述心脏射血和充盈过程心室内压力 心室容积 瓣膜开闭 血流方向的变化 10分 2011 久蹲突站血压变化及调节机制 4 心泵血 内分泌循环系统功能输送血液血管调整器官血液分配内分泌 第一节心脏生理 5 2020 1 4 6 心泵血 内分泌循环系统 心房肌产生心钠素 功能输送血液血管调整器官血液分配内分泌 一 心脏生理 2020 1 4 7 窦房结 房室结 前结间束 中结间束 后结间束 房间束 房室束 His束 右束支 Purkinje纤维网 左束支 根据各类心肌细胞AP的O期去极化速率和4期有无自动去极化 将心肌分为 快反应自律细胞 0期去极速率快 快Na 通道 4期有自动去极化 快反应非自律细胞 0期去极速率快 快Na 通道 4期无自动去极化 慢反应自律细胞 O期去极速率慢 慢Ca 通道 4期有自动去极化 慢反应非自律细胞 O期去极速率慢 慢Ca 通道 4期无自动去极化 8 二 心肌的生物电与生理特性 一 心肌细胞的类型根据有无自律性分为自律细胞和非自律细胞 根据动作电位去极化速率的快慢分为快反应细胞和慢反应细胞 1 自律细胞 4期存在自动去极化 窦房结P细胞 房结区细胞 浦肯野细胞 2 非自律细胞 4期存在自动去极化 心房肌细胞 心室肌细胞 3 快反应细胞 Na 内流产生0期快速去极化 心房肌细胞 心室肌细胞 浦肯野细胞 4 慢反应细胞 Ca2 内流产生0期缓慢去极化 窦房结P细胞 9 一 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 10 1 工作细胞 心室肌 心室肌细胞的AP 11 90mv K 1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 12 考点 心室肌AP典型特点是 心室肌AP的0期是由形成的 心室肌AP的2期是由形成的 心室肌AP的4期称为期 4期内由把离子分布到RP状态 13 心室肌AP的时相 形态特点及离子基础 14 三 窦房结细胞 慢反应自律细胞 的电位RP 不稳定 能自动去极化称为舒张电位其最大值称最大舒张电位 AP 分0 3 4三个期 无1期和2期 15 二 窦房结电位特点 只有0 3 4相 0期Ca2 内流上升速度慢3期K 外流4期自动除极化期K 递减性外流 Ik衰减 Na 递增性内流 If电流 Ca2 内流 钙通道激活 16 17 2 浦肯野细胞的动作电位 0 1 2 3期 形成与心室肌细胞相似 4期 自动去极化K 递减性外流 Ik衰减 Na 递增性内流 If电流 18 窦房结 浦肯野纤维 K 自律性细胞的动作电位 心肌的电生理基础 19 心室肌 普肯野纤维 窦房结AP的区别 20 二 正常心电图的波形及意义 P波 左右两心房的去极化 QRS 左右两心室的去极化 T波 两心室复极化 P R间期 房室传导时间 Q T间期 心室肌去极化和复极化总时间 ST段 反映心室各部分都处于去极化状态 21 五 正常心电图的波形及意义 P波 两心房的去极化 QRS波 两心室的去极化 T波 两心室复极化 P R间期 房室传导时间 Q T间期 心室肌去极化和复极化总时间 S T段 心室各部分都处于去极化状态 3波2期1段 22 三 心肌生理特性 一 自律性 二 兴奋性 三 传导性 四 收缩性 请问 心室肌细胞的生理特性 请问 窦房结细胞的生理特性 23 1 自动节律性 定义 心肌细胞能自动产生节律性兴奋的能力产生原因 自律细胞4相不稳定 能自动除极化特点 窦房结房室交界浦氏纤维自律性最高次之最低100次 分50次 分25次 分正常起搏点潜在起搏点窦性节律异位起搏点异位节律 心肌细胞自律性的高低决定于4期去极化的速度 24 二 传导性 指心肌细胞间兴奋传导的能力 25 心传导通路窦房结 结间束房间束 优势传导通路 房室交界心房肌 房室束 左 右束支 浦肯野纤维 心室肌 26 房室延搁 兴奋由心房向心室传导过程中在房室交界处速度减慢0 1S的现象 房室延搁生理意义 以保证心房 心室顺序活动和心室有足够充盈血液时间 27 三 兴奋性 1 有效不应期 相对不应期 超常期2 特点 1 有效不应期较长 相当于整个收缩期和舒张早期 2 在有效不应期之内 任何刺激都不能引起动作电位和收缩 3 意义 因此心肌不会出现强直收缩使心脏射血充盈交替进行 28 心肌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 有效不应期 29 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期前收缩 心脏受到窦性节律之外的刺激 产生的收缩在窦性节律收缩之前 称为期前收缩 产生机制 异位兴奋落在窦性心律的有效不应期之外 心肌提前兴奋收缩 30 代偿间歇 一次期前收缩之后所出现的一段较长的舒张期称为代偿性间歇 产生机制 因窦性节律的兴奋落在期前收缩的有效不应期之内 就不能引起心室的兴奋和收缩 而出现一次窦律 脱失 需等待下次窦律刺激引起兴奋才产生收缩 此等待期间出现较长时间舒张期为代偿性间歇 31 收缩性特点原因 2 全或无 式收缩 心肌为功能合胞体闰盘连接 3 依赖于外源性钙 肌质网 终池 不发达 1 不会发生强直收缩 有效不应期长 四 收缩性 4 绞拧作用 因为心肌排列螺旋状 32 四 心脏的射血功能 33 一 心动周期1 心房或心室每收缩和舒张一次称心动周期 房缩0 1s房舒0 7s 室缩0 3s室舒0 5s 如按心率为75次 分钟计算 心动周期 0 8秒 60秒 75 34 2 心率 概念 单位时间内心脏舒缩的次数称心率 正常变异 年龄 新生儿 140次 分 成人 60 100次 分 平均 75次 分钟性别 女 男体质 弱 强兴奋状态 运动 情绪激动 安静 休息体温每 1 心率 10次 分 心动周期与心率成反比 35 二 心脏的泵血过程 指心脏的收缩射血与舒张充盈过程 36 心室收缩期 心室舒张期 等容收缩期 射血期 房缩期 等容舒张期 充盈期 二 心脏的泵血过程 5期 37 心房收缩期 充盈期 等容舒张期 等容收缩期 射血期 38 2020 1 4 39 1 等容收缩期 心室收缩 室内压升高房室瓣关闭 动脉瓣尚未开放心室密闭 容积不变 叫等容 此时心室正在收缩 房内压 室内压 动脉压 心室收缩期 左心房 左心室 右心房 右心室 主动脉 肺动脉 房室瓣 房室瓣 动脉瓣 动脉瓣 40 心室继续舒张室内压继续升高当室内压 动脉压动脉瓣开放 血液由心室射入动脉 2 射血期 心室收缩期 41 3 等容舒张期 射血完毕心室开始舒张 室内压 当室内压 动脉压时动脉瓣关闭 房室瓣未打开心室密闭 容积不变 叫等容 此时心室正在舒张 房内压 室内压 动脉压 心室舒张期 42 4 充盈期 心室继续舒张室内压继续 当室内压 房内压时房室瓣开放 血液由心房被吸入心室 70 心室舒张期 43 5 房缩期 心房收缩心室进一步充盈最后的30 心室舒张期 44 2020 1 4 45 心房收缩期 充盈期 等容舒张期 等容收缩期 射血期 心室 收缩 舒张 压力 压力 超过心房压 房室瓣关 超过动脉压 动脉瓣开 低于动脉压 低于心房压 动脉瓣关 房室瓣开 等容收缩期 射血期 等容舒张期 小结 心室充盈期 房缩期 46 四 心脏泵血功能的评价 1 每搏输出量及射血分数 每搏输出量 搏出量 指一侧心室每次搏出的血量 70ml 射血分数 正常约55 65 搏出量与心室舒张末期容积之百分比 47 四 心脏泵血功能的评价 2 每分输出量与心指数 每分输出量 心输出量 约4 6L min指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出的血量 心输出量 搏出量 心率 心指数 3 3 5L min m2指每m2体表面积的心输出量 3 心力贮备运动时可达25 30L min指心输出量能随机体需要而增加的能力 意义 反映心脏泵血功能 48 人体表面积推算 公式计算 0 0061 身高cm 0 0128 体重 kg 0 1529 体表面积测算图测出 49 2020 1 4 50 五 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 1 前负荷 也就是心室舒张末期容积 2 后负荷 也就是大动脉血压 3 心肌收缩能力 是一种不依赖于负荷而改变心肌力学活动的内在特性 4 心率 40 180次 分 心输出量 180次 分 心动周期 尤其心舒期 充盈量 搏出量 心输出量 40次 分 心动周期 尤其心舒期 充盈量达极限而心率太慢 心输出量 女 55岁 突发心悸1小时 伴头晕 无高血压病史 既往血压波动于120 130 70 80mmHg 查体 BP80 50mmHg 心电图示心率220次 分 该患者血压降低最可能的原因是A 心室充盈时间延长 充盈量增加B 心室充盈时间减少 充盈量减少C 心室充盈时间延长 充盈量减少D 心室充盈时间减少 充盈量增加E 心室充盈时间减少 充盈量不变 51 2020 1 4 52 六 第一心音与第二心音比较 第二心音听诊特点是 A 音调较低B 历时较短C 心尖部听诊最清楚D 强度较S1响E 性质较S1钝 53 第二节血管生理 一 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1 大A 具有弹性和可扩性2 小A 微A 半径小 阻力大3 毛细血管 薄 透性好4 V 容纳循环血量60 70 弹力血管 阻力血管 物质交换血管 容量血管 54 一 动脉血压概念动脉血管内流动的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收缩压 Sp 室缩时 动脉血压升高到的最高值舒张压 Dp 室舒时 动脉血压降低到的最低值 三 动脉血压和动脉脉搏 脉搏压 脉压 收缩压 舒张压平均动脉血压 舒张压 脉压 3 55 二 动脉血压的形成 一充一射一阻一弹产生条件 前提条件 血管内血液的足够充盈 血流的动力 心脏射血的动力 血流的阻力 外周阻力 大动脉弹性 缓冲收缩压 维持舒张压 56 90mmHg 12kPa 60mmHg 8kPa 60 80mmHg 8 10 7kPa 舒张压 140mmHg 18 7kPa 90mmHg 12kPa 100 120mmHg 13 3 16kPa 收缩压 最高值 最低值 最佳值 脉搏压 脉压 收缩压 舒张压正常值30 40mmHg 4 0 5 3Kpa 平均动脉血压 舒张压 脉压 3 1mmHg 0 133kPa 57 4 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1 每搏输出量 主要影响收缩压 2 心率 主要影响舒张压 3 外周阻力 主要影响舒张压 4 大动脉的弹性作用 减小脉压差 5 循环血量和血管系统容量的比例 影响平均充盈压 收缩压SP 主要反映搏出量收缩压在一定范围内与搏出量成正比舒张压DP 主要反映外周阻力舒张压在一定范围内与外周阻力成正比 58 问题 1 过敏性休克时没有出血为何导致之血压下降 参考休克定义 有效循环血量骤然减少 2 老年人的高血压有何特点 为什么 参考答案 过敏性休克 抗原抗体反应 血管扩张 血液滞留于毛细血管 有效循环血量减少 有效循环血量与血管容积之比 血压 特点收缩压 舒张压 脉压 原因 59 四 微循环 微动脉与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称微循环 60 微循环的血流通路与作用名称血流通路血流特点作用迂回通路微A 后微A Cap 前括约肌血流缓慢物质交换直捷通路微A 后微A 通血Cap 血流速较快利血回流A V短路微A A V吻合支 微V随温度变化调节体温 真Cap 网 微V主要场所 微V 61 五 组织液与淋巴液的生成与回流 62 一 组织液的生成与回流1 有效滤过压 毛细血管压 组织液胶体渗透压 动力 血浆胶体渗透压 组织液静水压 阻力 有效滤过压 0 组织液生成 动脉端 0 组织液回流 静脉端 63 95 组织液去路90 入静脉 10 入淋巴管 组织液 V端 A端 64 65 1 调节组织液与血浆间的液体平衡 2 回收蛋白质 转运营养物质 3 帮助脂肪吸收 4 防御作用 淋巴C和浆C参与免疫反应 巨噬C吞噬细菌 二 淋巴循环的生理意义 66 3 中心静脉压 CVP 指胸腔内上下腔静脉或右心房的压力 正常值 4 12cmH2O 特点 受重力影响较小 高低取决 室缩力 V回流速和量 意义 反映心功和V回流量 控制补液速度和量的指标 如CVP低 常提示输液的量不足 与室缩力呈负相关 与V回流速和量呈正相关 67 体循环平均压心肌收缩力 心泵 骨骼肌挤压 肌泵 呼吸运动 呼吸泵 重力与体位 小结 影响静脉回流的因素 三泵二体 68 问题 1 久蹲突站为何头晕 昏厥 视物不清 参考意见缓慢换体位 起床活动3 3 3 2 长期卧床的病人 在变换体位时有何注意事项 久蹲突站 血滞留下肢 V回心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