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伽达默尔解释学哲学来谈翻译的历史性.pdf_第1页
从伽达默尔解释学哲学来谈翻译的历史性.pdf_第2页
从伽达默尔解释学哲学来谈翻译的历史性.pdf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9 卷第 1 期 2 0 1 0年 1 月 太 原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社会科学版 J O U R N A L O F T A I Y U A N N O R MA L U N I V E R S I T Y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E d i ti o n V0 1 9 J a n No 1 2 0 1 O 语言学 从伽达默尔解释学哲学来谈翻译的历史性 李晓燕 闽江学院外语系 福建福州3 5 0 1 0 8 摘 要 关 键 词 文章编号 翻译与解释存在渊源关系 解释 学主张翻译即是解释 理解的历史性意味着翻译无法摆脱其历史局 限性 伽 达默 尔哲 学解释学对理解历史性的研 究 为翻译理论研 究开拓 了新的视 野 翻译 历史性 哲学解释学 1 6 7 2 2 0 3 5 2 0 1 0 0 1 0 0 9 6 0 3 中图分类号 H 0 5 9 文献标识码 A 一 引言 2 0世纪西方哲学的语言学转向 突出表现在质疑人文科 学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批判形而上学的认识论 先验论等 颠 覆传统思维方式 把语言学应用在人文科学中 特别以海德格 尔和伽达默尔为代表的解释学哲学从语言人手进入本体论 的探求 在主体与客体以及语言 存在 历史性等方面的阐诉 为文学翻译的研究开辟了新的层面 长期以来翻译学对翻译 的原则 翻译标准 翻译的原理进行大量的研究 翻译的历史 性的问题却一直没有受到重视 哲学解释学对理解历史性的 探求 给翻译研究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 本文从伽达默尔的 解释学出发对翻译的历史性进行一番论述 二 翻译 即解释 解释学一词源于古希腊神话中信使赫尔默斯之名 旨在 把神的信息和意图转化成人们的语言 起到了解释和翻译的 功能 翻译与解释是解释学的最初的含义 即用一个 自己熟 悉的语言去翻译和解释一个陌生的语言世界 消除误解 促成 理解 在很多文化历史中翻译就等同于解释 如解释学在希 腊语和拉丁语中是 1 说或陈述 2 解释或说明 3 翻译或 口译 在宗教里就是 1 福音预告 2 解 释 3 口译 l 1 J 同 样地 翻译在解释学里意味着理解和解释 翻译是理解的一种 表现形式 翻译即解释 在解释学中经历神学解释学 传统解释学 和现代解释学三个不同阶段 神学解释学关注如何通过理解 和诠释的手段传达 上帝之言 对晦暗不明的上帝旨意进行 一 番解释 以此来挖掘上帝的意图 以施莱马赫和狄尔泰为 代表的传统解释学 认为理解等同于解释 解释是理解的表现 形式 传统解释学从心理学和语法的角度体验 文本意义 把理解当作对作者意图的复制或再体验 作为一门理解的技 艺学 传统解释学的进步之处在于承认人是依赖于过去不断 来解释和理解 这为现代解释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现代解释 学是从自我理解出发向新的历史本体论前行 先后出现海德 格尔的 先在结构 说 伽达默尔 语言历史性和前理解 等解 释学主张 哲学解释学对翻译即是解释进行重新的界定 如 伽达默尔指出 一切翻译同时也是解释 翻译始终是对给定 词语进行解释的过程 翻译等同于解释 那么翻译与理解也 是内在统一 解释不是一种在理解之后的偶尔附加的行为 正相反 理解总是解释 因此 解释是理解的表现形式 按照 这种观点 进行解释的语言和概念同样也被认为是理解的一 种内在构成要素 因而语言的问题一般就从它的偶然边缘位 置进入到了哲学 的中心 l 1 J 3 4 o 伽达默尔把语言作为突破 口 从理解和历史概念出发进 入本体论的探求 伽达默尔的存在历史哲学认为 任何事物 都是存在于一种特定的历史之中 因此对任何事物的理饵 都 无法摆脱其历史局限性 理解是效果历史中的事件 理解是 过去和现在 现在与将来的对话 在历史视域的筹划活动中 理解在过去 现在以及将来等不同时空出现不同的变化 理 解的历史条件性意味着翻译的历史性 从这个意义上 可以 把翻译当作是一种筹划 即在历史过程中对文本的期待进行 筹划 解释学哲学向我们提供一套适用于理解和翻译的理 论 为翻译研究开拓了新的视野 根据哲学解释学 翻译应体 现出如下五个特点 1 描述性 2 体现开放特征 3 动态 性 4 体现译者因素 5 体现文化特征 l 2 J 那么翻译的历史 性 可以把翻译这几个 特征有机地结合和体现 收稿日期 2 0 0 9 0 9 1 0 个人简历 李晓燕 1 9 8 0一 女 福建仙游人 闽江学院外语系讲师 硕士 第 1 期 李晓燕 从伽达默尔解释学哲学来谈翻译的历史性 9 7 三 翻译 的历史 性 翻译不仅仅是两种语言 文化的对接 意义的转化 它也 是历史上的传承 是连接过去和现代的桥梁 作为历史产物 理解产生的意义也不是固定僵化不变 它会随着时问的更迭 历史的变迁发生变化 它必然要受 制于时间性和历史性 既然 翻译是不能超越历史而存在 那 么我们 只能从 当下性去研 究 历史性的流传物 因此我们在研究翻译的时候就不能忽略其 历史性的问题 伽达默尔的哲学解释学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 很好的理论框架 成为连接翻译和哲学的纽带 作为历史生 命的存在论 它把对过去原文作为解释和理解的对象 研究现 时性创 造 海德格 尔的 理解 是此 在的根 本动性 归根结 底 是存在的历史性 即存在在被历史所规定的同时也重新创造 历史 1 历史性 的哲学思辨 在历史性的问题上 我们有必要把哲学解释学的观点同 启蒙主义 认识论和历史主义进行比较分析 以便对理解的历 史性有更好的理解和应用 启蒙主义遵循 绝对性理性 的原 则理念 以克服所有的成见作为终极 目标 把理性和历史性相 对立 企图用理性克服神话 然而伽 达默尔 的哲学解 释学视 理性为历史性 的理性 我们 的历史性 的理性 只能 以一 开始就 存在的成见为依据 并且凭借这样的依据进行我们的思想理 论 很多在历史过程 中形 成的成见 是 我们 的理性 的现实 的 基础 3 在伽达默尔的哲学中历史性与理性并不矛盾 而 是相互依存 克服成见就等同克服存在的历史性 追求绝对 无偏见的理性 摆脱所有的成见是一种幻想 与启蒙主义相 同 历史主义也企图克服自身的历史性 摆脱自身的成见 还 原历史的原面 目 强调 通过将 自身 转移 到过去 的情 景 中 从 而达到对于过去 的原 原本 本 的认识 E 3 虽然 承认 史 的意 识 但是历史主义还是重蹈启蒙主义的覆辙 陷入客观主义的 泥潭 不能自拔 面对历史主义和启蒙主义的绝对理性的看 法 解释学哲学在评判历史主义的 历史解释的客观性 的基 础上 强调个人前理解与历史 传统是存在于主观意识之前 主张理解是历史 的理性 而且 这种理性要以成见为出发点 即 理性既被历史所规定 的同时也在创造历史 那么在历史性 问 题上 解释学哲学和认识论存在哪些分歧 康德以来的认识 论 从不怀疑其科学认识的真实性和永恒性 认为只要方法正 确 便可以消除一切历史和时期的距离 i 4 6 解释学哲学则 认为任何释义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必然发生变化 理解有其历 史局限性 所以对意义的挖掘不可能停止 任何解释产生意义 都不是一劳永逸的 意义就 是在解 释者 的不断解 释过程 中被 丰富和充实 释义是特定解释者在特定时期的特定行为而已 随着历史生命延续 意义也必然在历史中无止境地生发 2 文本的语言性 解释学哲学首先开发的领域就是语言 在反对认识论的 语言是主体反映存在的工具 的论断下 解释学把语言从逻 辑和语法形式中释放出来 打破语 言的逻辑性 从语言 的共时 和历时发展角度出发 剖析语言的无限开放性 把语言当作存 在的家园 视语言为可以理解 的存在 以 尽力张大语言的多 义性 表达的隐喻性 意义的增生性 阐释的合理冲突性 4 J 9 语言创 造 了我们 拥有 世界 和 理解 的可 能性 伽 达默 尔说 语 言就是我们 的在世起作用的基本方式 是世界构成的无所 不包的形式 人的本性 也必须规定为存在的语言性 他存 在着 用词语来回答存在的要求 人既不在语言之外也不在 语言之上 因为人的存在就是由语言的开放性所建立的 人以语言的方式拥有世界 因为语言带给人一种对于世界的 特定态度和关系 5 J 17 9 因此在伽达默尔看来 语言观就等同 于世 界观 文本 的语言性 与历史 性有着 内在 的联 系 诗和释 义在性 质上基本是历史的 一旦 书写下来 之后 那么文本 的语 言便从它可能曾原本蕴涵于其中的束缚之下释放出来 任何 一 个相位都可能会有超越其执行者预期的后果 所以它总 是进入 到历史 中去 进入到释义 的另一个 语境 中去 作 者结束文本的创作任务 也就意味着结束其对文本的影响 而 对文本的释义就交给历史 因而它会随着历史发展而发生变 化 因此文本的内涵性也只是当下性和短暂性 语言给我们 揭示出来的世界乃是我们生活于其中的生活世界 这个世界 是由我们的文化遗产所构成 我们的文化遗产表现为传统流 传物 表现为文本 在这种真理中 不仅过去与现在融为一 体 而且历史也成为永不枯竭的意义的源泉 J 1 5 6 语言是历 史和传统的载体 语言理解的历史性反映理解 语言 历史和 存在的历时性 也就是说任何理解都是在历史的变化中产生 变动的 理解存在于历史 中 不是静止的 永恒的而是不断延 续的与不断穷尽 的过程 对语言 的理解 就是 与文本 的对话 实现了过去和现在的连接 赋予文本 以新的生命 翻译是以 文本为对象 作为历史存在的译者 就是从现在的经验去把握 过去 他们所照面的是不同的语言 文化 历史等差异 而调和 这些差异就得依赖语言的历史性 通过语言活动 促进过去和 现在的沟通 语言拥有 思辨性的结构 各个词语共同负担 起语言的全部 在其 同时有限的词语通过语言的无 限的潜 力 能够超越 自己的有限性 b J 1 弘 语言的思辨性结构证明语 言的创造性和生发性 伽达默尔强调 解释不是对文本的消极 的开放 不是赤裸裸的重演 而是新的创造 它也 建立在一 种创造性的否定之上 昭 翻译就是从现时性语言对历史 性潜在的价值的创造 语言是理解的载体 通过传统我们可以 认识自己的有限性 同时还可以挖掘语言的潜力 拓展我们理 解的视野 语言的运动必然要求有限的历史存在不断超越 自 己的视野 在翻译中 原文本和译文本都是作者和译者的创 造性和个性的体现 语言是社会文化的历史积淀 带有明显的 历史创造性和当下性的特点 语言即是理解 即是解释 解 释又是 人类思维的最基本 的行为 因为人类的生存本身 就 是一种 从不间断的解释过程 E 5 J 船 理解就是在有限和无 限的对话中 通过语言来表现存在 3 译者的历史偏见性 尼采 曾说 人是 尚未规 定 的动物 也就是说 人是历 史 的 存在 正是人的历史性构成了理解和解释的基础 因此人的理 解必然是历史性 哲学解释学认为任何存在都无法摈弃前理 解而独 自存在 伽达默尔的效果历史表明解释者是受制于历 史和传统 理解受制于情境 文本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 也 就是说理解是有其历史条件性和解释者有其效果历史意识 译者处于现实世界和历史活动交汇中 翻译活动是译者在特 定时 间的特定行 为 在 与特定 的历史文 化 思维方式 语 言风 9 8 太 原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社会科学 版 第 9卷 格等相照面时 译者就会以其独特的历史创造观对文本进行 加工创造 任何存在都会受制于自己的 成见 在伽达默尔 看来理解者的成见是积极的 创造的 对一个文本或一部作 品里的真正 意义 的滤取是一个永不停止的过 程 促成这种过 滤过程的时间距离处于不断的运动和扩展的过程 这是它对 理解所具有的生产性的方面 它使得那些仅仅抓住作品一部 分的偏见一个个消逝 同时让那些促成真正理解的偏见浮现 出来 j 4 7 时间距离把真正的成见和假成见区分开来 真正 的成见是历史形成的视野 视野在理解的过程中不是封闭僵 化而是处于不断调整更新的状态中 促成文本视野 作者视野 和诠释者视野 的融合 在译者被抛 入到 成见 中 过去通 过 传统向译者倾诉 通过倾听的手段 译者把自己的传统运用于 理解现在的状况 译者受到传统的限制 同时也在积极地塑 造传统 在文本与译者的 问与答 的对话中 译者不可避免会 将 自己的成见卷入其中 以成见为基础的视野融合建立起过 去与现在的共同性或连续性 在过去和现在的互动中形成视 野融合 原文本的视域与译者的视域相结合产生新的视域 这 种视域就是译者历史创造的产物 因此译本是译者的独特性 的体现 不同译本就是翻译的历史差异性体现 译者在使 自 己的视域与源语文本视域发生融合后形成的视域 既不同于 译者原有的视域 也不同于源语文本原来的视域 而是一种译 者视域与源语文本视域水乳交融的新视域O 2 j 译者处于视域 融合的历时的轴与共时的轴的汇合处 翻译不断地形成历史 和现在 客体和主体 自我和他者的统一运动 译者在特定历 史时空下完成对文本的创造 文本的理解必然烙有历史的偏 见性和局限性 因此译者在特定 时期也 只能理解文 本的某一 些方面 而译者的历史有限性反而造成释义的无限可能 4 意义的生发性 理解的主体和客体都存在于历史之中 那么文本理解同 样也无法摆脱历史的特殊性和局限性 文本释义的历史性和 过程的可更动性 表明理解的传统隶属性和历史差异性 在 传统译论中 作者中心论和文本决定论视作者的意图和文本 的结构为意义的来源 但伽达默尔认为 使得理解得以开始 的最先东西是某物能够向我们述说 这是一个最首要的解释 学要求 L 7 J 4 7 理解文本不能只是从文本的内部获得客观性 而且还要到文本外部进行寻找 同时 理解植根于情境中 本 文作为情境的要素 本文的内部和外部条件都是作为历史存 在的一部分 我们在对文本进行释义时 并非独立于世界而 客观存在 伽达默尔批判把释义当作暴露文本含义的过程的 观点 反对视意义为固定不变的客体 主张文本的意义生成不 是静态而是动态生成的客观物 文本内涵的释义语境过程 是释义者分析历史和传统的语境过程 意义在场 只有在 语言正在发挥作用的时候才能被发现 原文意义只有在理解 中才能在场 l 3 J 1 2 7 原文的含义只存在于我们的理解中 意义 存在语言场所中也说明理解的开放性和永无止境 对于伽达 默尔而言 传统促进意义连续性的生成 人的有限性也使意义 开放性变得可能 人的经验无终结性也就意味着意义是无法 穷尽的 在理解 解释和应用这一过程中 解释者与原文展开 会话活动 这一活动本质上是开放性 即以过去作为现在的媒 介 朝着无限可能开放 理解有限性构成译者的当下局限性 意义只有在被不同时期的不同译者的生产和创造下才能不 断地完善和填充 文本在同一时代的个人或不同时代的人中 都会产生不同主观差异 不仅如此 作品随着历史因素的变 化 意义也会发生变化 而这些构成文本的理解主观性和创造 性 文本的意义在不同的解释者的不同理解中呈现主观和历 史差异 这是因为解释者的历史传统 决定着每个时代读者处 理文本的方式存在差异 文本的多元的阐释是理解主体不同 的历史背景 价值观以及传统的体现 四 结束语 伽达默尔解释学理论让我们意识到翻译必然会和历史照 面 文本把我们的历史和现在连接起来 通过译者的历史有限 性创造无数内涵丰富的译本 因此翻译带有明显的历史痕迹 翻译是无法摆脱历史而孤立存在的 参考文献 1 洪汉鼎 诠释学 它的历史和当代发展 M 北京 人民出版 社 2 0 01 2 朱健平 翻译即是解释 对翻译的重新界定 哲学解释学的翻 译观 J 解放军外国 语学院学报 2 O O 6 3 3 丸山高司 伽达默尔 视野融合 M 刘文柱 赵玉婷 孙彬 石 家庄 河北教育 出版社 2 O O 2 4 金元浦 文学解释 学 M 长春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1 9 9 7 5 严平 走向解释 学的真理 伽达默 尔哲学评述 M 北京 东 方 出版 社 1 9 9 8 6 霍埃 批评的循环 文史解释 学 M 兰金仁 沈 阳 辽 宁人 民 出版社 1 9 8 7 7 伽达 默 尔 伽 达默 尔集 M 邓安 庆 上 海 上 海远 东出版社 2 0 0 3 责任编辑张进峰 On t he Hi s t o r i c i t y o f Tr a n s l a t i o n i n Ga d a me r S Ph i l o s o p h i c He r me n e u t i c s L I Xi a o y a n D e p o n e n t o fF o r e i g n L a n g u a g e s Mi n j i a n g U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