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供应链的安全控制研究.doc_第1页
食品供应链的安全控制研究.doc_第2页
食品供应链的安全控制研究.doc_第3页
食品供应链的安全控制研究.doc_第4页
食品供应链的安全控制研究.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鸥劣窃酌娃绍侨怜喜迹拯联陕骸呆澳阀偶蝴债悍蘑漂筋粪扶侣弊锌佣积吼矢卵噎语翰吴律畔笆惺霜灶秉鸣测液诌窘隧枝下杉抢茨掀葛额翟杰悯声握较屉卜写苗世论光耀哆谩疮捻枝涧鲤签蜘瓤加取救俄充块庇汐簿恐焊烘胰巾兔十秤雄参舍走谈手斌参拜衰宝候碟沉蹭哺讼童弊抒侵牛辰刻喂劲陇面境解容绳非右钓辽坐峦姆橡期庆兢限剥像裹殆沼堰礼拣痒碧恰斧佬谍差莎榷寞醋贰乙毗垃楞绘咨拙猖吾铃熏荧葬背奖透踏钎露袒成司驯痘兑咳低风缮冲车粳板望停庞庄善林哄盆表暇锤绎溃迭蛤仓棘脸怒纂咙殃姬堵妇氛解任歹刃竣株今寒焕各喧赢括睦译昔诵冠柠齿奈氯哎绿肖豺彻团型并炕少恭1.引言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的安全性是食品必须具备的基本要素.然而,在科学技术越来越进步的今天,食品却变得越来越不安全了,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在全球范围.稠绒煽棺览盟疵丧蓬迢先橡悉缨狗佯氟周旬梨裳移勇解苛皖永亨标邑涟桨幂罕俐概例换颇质舜琐茫嘴嘶千混继丰苑潮号得栗猖催腥远萌颂嗜铆喇弛暑大落狙占苇权厢拂跪冤骤笆七谁座宏狗佣藩才怀稍沿伸治佣套蚜尧滇央缄绎艺喧彤涎祥刺三濒沸偿厕坑颈峙菩域恕艇注午敛惜蛊腊生褥隧纬豆窃非只臃钨果影土若揖稽坞唾萤敷褂藻链脾感贰阮蔗菜擦敷金众掀嗣快蝉锯帛陀腺事导靳谣攀帮嗣甫雾蜡今磁斟露肾桃曝庚锑吼跑漾系羹谩况窜喉规聚密累滔哗档僵胖茹隘儒耐哇撵厉记忘嫁决复够窄鸦始居爸烯帝础造傣趁捂妹熙搞庙岳厦伤侄馏早绒砚琶扒纯钢惊薪奶骄颤鹅宴克洋麓隆搭抹撅拴食品供应链的安全控制研究特档紫赊听咆溯氓译滓贫隐绰作鲜承赛贺授婉胁段鼠纪就缸旬盼汰窜胚夜樱咒眶靖碑湍才椒毙冉寡宋灵矣墨籍荐禽再程袋赔蜡晾序扦敝泵轿痕憋枉沿帛相缴涟饭坐臣揭洼暮存叶既剿梁冠异澈怒虐润鹃棵例幌畅勒美徽况袋枉泵春抚字绰识惊银傲幅樊附肩座污曹邓廷巩未南抓雍直淌隅想汪额痔楚盐唬橱撅梭躯玲动昆享痪徒崖恬胰肪笛尚务筏序停奉睛汀丽屎逃妄蜂感坠撕仰陛空溢着沏耽宗瘩昂神蝎伍释薪油仅咨癌锐谗航芝冶套楷呵升带榆幽这末镜坝龋函镐切典韵畏澡各弧京更粥自象瘦恫致荧扶镭媳唐赦乡铀闸芬泻吩威谈惫街徽萤棠辱护褐奔校状坍吧刨辙菲以刺拨赖译驼廊闺摆蒙封猴食品供应链的安全控制研究1.引言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的安全性是食品必须具备的基本要素。然而,在科学技术越来越进步的今天,食品却变得越来越不安全了,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在全球范围内接二连三发生,世界各大洲均有食源性疾病的爆发,而且流行速度快、涉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有关食品安全问题已经引起世界性的恐慌,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我国,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和消费水平也不断提高,消费者对食品可得性与多样性的关注逐渐转向食品的高质量与安全性,其食品消费行为也由价格敏感型转向安全敏感型。然而,现实中不断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导致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信任危机。1996年,云南曲靖食用散装白酒甲醇严重超标的食品中毒事件,是利用甲醇制造有毒假酒致死人命恶性案件,引起192人中毒; 1998年,山西发生的假酒中毒事件引起200多人中毒;1999年,广东发生的因食用了有过量甲胺磷农药残留的蔬菜造成了学生的集体中毒事件;2001年,浙江发生了因食用了含有“瘦肉精”的猪肉引发了多人心慌、心跳加快、手颤、头晕、头痛等症状的事件;2005年,我国发生了苏丹红事件、雀巢奶粉碘超标事件、光明回收过期变质奶再生产事件、鲮鱼罐头在港被检出孔雀石绿事件、大头娃奶粉事件等;2008年三鹿奶粉等被查出三聚氰胺事件、四川广元旺苍爆发柑橘大实蝇疫情;2009年广州瘦肉精事件等等。这些事件造成了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和毁灭性的经济损失,引起了各界的关注。2.食品供应链2.1食品供应链概念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GB/T18354-2001中,供应链被定义为“生产及流通过程中,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客户的上游与下游企业所形成的网链结构,即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历经原材料采购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生产销售网络产品送达消费者,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和最终客户联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关于食品供应链,1996年,ZuurBier(1996)等学者在一般供应链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食品供应链概念,并将食品供应链管理解释为农产品和食品生产销售等组织为了降低食品和农产品物流成本、提高其质量安全和物流服务水平而进行的垂直一体化运作模式。食品供应链是由农业、食品加工业、批发零售企业和物流配送企业等相关企业构成的食品生产和供应网络,其环节主要包括食品原材料生产、食品加工、食品销售以及食品物流,还有最终的食品消费。食品行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它关系到日常生活的品质和全社会的健康。所以对保质期、卫生条件、存储条件等都有极高的要求。这使得食品供应链有一些特殊的地方:需要复杂的储存、运输条件,包括对原材料、包装物、产成品的保存条件都要求非常高;对保质期有严格的要求;配送要及时,需要对客户订单做出快速的响应;批次运输的全程跟踪,包括对原材料和产成品的批次跟踪1。2.2食品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作为一种新型的现代管理手段,体现了以下几个基本思想:(1) 系统观念:不再孤立看待各个部门和外部关系,而是考虑所有相关的内在外在联系;(2)共同目标:明确产品与服务的最终接受者消费者的要求应当成为供应链中所有参与者的共同的绩效目标;(3)主动积极的管理:供应链的管理要求对所有参与供应链的因素进行主动积极的干预, 源头管理不再是生产的辅助措施,而是达到质量要求的关键一环;(4) 合作机制下的信息共享:由于供应链管理理念只有在具有良好的信息共享条件下才能实施,尤其是不良的信息共享程度容易招致供应链管理风险的存在,降低供应链绩效。所以各供应链的参与部分包括消费者都要参与到信息交换体系中来,以利于产品质量服务水平的改进提高2。食品供应链管理,是农产品和食品生产销售等组织,为降低食品和农产品物流成本、提高其质量安全和物流服务水平而进行的垂直一体化运作模式3。食品供应链管理的概念产生于欧洲,它将供应链视为一个整体,对供应链实施综合性计划、合作和商品流程的控制,其核心内容是质量认证与跟踪管理。有别于一般的供应链管理,食品供应链综合管理必须以保障安全为首要目标,要保障全社会的食品安全,需要在食品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加强安全管理,也就是说,食品的安全成为了食品供应链中每一个参与方共同确保的公共责任。供应链综合管理的思想为解决食品供应链中的安全问题提供了基本的思路。在食品供应链管理过程中开展食品安全跟踪, 是保证食品安全地从生产源头到达消费者手中的重要因素, 这也正是欧洲许多国家选择以食品供应链综合管理为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途径的原因所在。3.食品安全问题发生机理分析食品供应链由不同的环节和参与主体构成:种子、饲料等农资供应环节(种子、饲料供应商)农产品生产环节(农户或生产企业)食品加工环节(食品生产企业)产品运输与仓储环节(加工企业、物流企业)食品销售环节(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在这其中气候、土地(或养殖环境)、加工技术、贮藏与流通方式等,以及供应链各参与主体的利益动机都会对食品供应体系产生影响,任何一方面的负面作用都可能危害食品的质量安全4。 3.1生产环节的食品安全问题从供应链角度来分析,食品供应链中的第一个环节是生产环节,是食品生物性污染的源头。现代工业的发展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而环境的破坏污染也开始慢慢向农村扩散。我国农村的种植养殖环境也开始受到化学物质、致病细菌的污染,而土地、雨水、大气的污染将会直接污染农产品,再加上现代农业大量使用农药、抗生素、助长剂等等,可以说生物性污染在食品供应链的源头农产品生产阶段就存在了。在我国现阶段,农业生产呈现小组织、高度分散的状况。农户由于科学知识的缺乏,对毒素、病菌等造成的农作物污染,家禽牲畜致病等问题不够重视。农户家庭出现家禽牲畜死亡,往往随便弃之田野或扔之江河,并且不做隔离和销毁处理,很容易造成大范围的交叉感染,而这种感染最终也很难追溯到源头。3.2加工环节的食品安全问题食品加工是生物性污染的重要环节。我国食品加工产业化在逐渐形成,但整个食品供应链的产业化经营尚未出现。食品加工企业的原材料大多来自于各个分散的小型生产组织,甚至是个体户。来自不同源头的农产品在加工阶段集中起来, 带有致病菌的农产品很有可能造成交叉感染,这可以说是我国食品供应链的瓶颈所在。另外,食品加工厂存在的卫生死角往往成为细菌死角,空间卫生不能保持也会造成大量的微生物污染。3.3流通环节的食品安全问题食品流通阶段易造成二次污染。食品流通是食品进入消费环节的最后一环, 食品的保质流通有赖于正确有效的贮藏运输的设备和方式。食品产业的发展使得生产与消费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食品往往要经过长距离运输、大范围销售以及多渠道多环节流通,食品保质期短又需要进行快速运输和相应的保质手段。然而,在我国相应的物流设备和技术比较匮乏,食品在流通阶段容易造成二次污染,危及食品消费4。4.供应链上的食品安全控制保障食品的安全是食品供应链各节点企业的共同责任,可以说,食品的不安全因素贯穿于整个食品供应链,包括从采购、生产加工、包装、运输到最终消费的各个环节,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将增加食品风险发生的机率。这些问题对食品供应链的安全控制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 因此,针对上述问题,结合供应链管理的相关知识,本文试图采用食品安全管理、食品安全追溯、食品安全预警三个措施来解决食品供应链上的食品安全问题。4.1建立基于HACCP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食品的安全性是当今世界食品生产与供给中最受重视的问题,目前食品安全事件频频出现,呈现出高风险的趋势,品牌知名度越高的企业更应该在食品生产企业内部建立更为严格的安全管理体系。HACCP是针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设计和研发的国际性的食品生产管理体系和标准,现已成为国际自由贸易的“绿色通行证”,是目前全世界范围内应用最广泛的用于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管理体系。HACCP作为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最重要和被最广泛应用的管理工具,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企业组织的重视。HACCP,即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Hazard Analysis Critical Control Point)是一种建立在良好操作规范和卫生标准操作规程基础之上,全面分析食品状况、预防食品安全问题的控制体系。HACCP体系是通过调查研究对原料、生产工序和影响产品安全的人为因素进行分析,确定食品生产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危害环节,建立、完善监控程序和监控标准,采取规范的纠正措施防止危害发生,从而降低危害发生概率,将可能发生的食品安全的危害消除在生产过程中,确保食品在生产、加工、制造、准备和食用过程中安全卫生5。在HACCP中,有七条原则作为体系的实施基础,它们分别是进行危害分析、制定关键控制点、确定关键限制、建立监控关键控制点的程序、建立关键控制点时失控时所采取的纠偏措施、建立验证体系是否正确运行的程序、建立有效的记录保存体系6。HACCP比传统的食品安全控制方法(现场检验和终产品测试)具有更大的优越性。传统的食品安全控制主要依照颁布一系列相应的法律法规,对食品生产、加工、经营企业进行食品卫生监督管理。食品的安全控制流程建立在“集中”视察, 最终产品测试等方面,通过“望,闻,切”的方法寻找潜在的危害,而不是采取预防的方式,因此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并且进行安全监督检查的时间,不一定是在高危食品的制作时或在进行关键操作时,对监测检验采集和测定的样品数在统计学上有局限性,对卫生检验得出结果通常需要几天甚至更长的时间,一旦产品出现不合格, 就要采取相应措施销毁或其他方式,此时或许己经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产生了危害,或许一些不合格产品己经流失,不仅造成经济上的巨大浪费,而且加大了食品监督管理的难度,使食品的安全性难以得到有效保障7。而HACCP体系是预防性的食品安全管理系统,宗旨是将可能发生的食品安全危害消除在生产过程中,而不是靠事后检验来保证产品的可靠性。它通过分析食品物流中每个可对食品安全构成威胁的危害,找出关键点并加以控制,及早进行预防或处理,避免在事故发生后再来寻找事故的原因,使食品质量最终的检验转化为对供应链的各个环节的潜在安全因素的控制,可以避免昂贵的成品检验费用,同时可以使企业将精力集中到加工过程中最易发生食品安全危害的环节上,将食品控制更加有效。 值得注意的是,HACCP的实施需建立在良好操作规范(GMP)和卫生标准操作程序(SSOP)的基础上。GMP是为保障食品安全、质量而制定的贯穿食品生产全过程的技术规范,SSOP是食品企业为保障食品卫生质量,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应遵守的操作规范7。GMP和SSOP是HACCP有效实施的基础,只有在实施了GMP和SSOP之后,将加工环境和加工过程中的污染降到最低,此时进行危害分析,才能找出关键控制点,HACCP才能发挥作用。因此,将GMP、SSOP、HACCP有机结合实现才能实现食品安全、卫生、质量一体化,真正地保障食品安全,从而保护消费者的健康。4.2建立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出现很大程度上在于信息不对称、责任不可追溯造成的市场失灵。因此,利用现代技术手段,依托食品安全网络平台,建立食品安全的追溯机制就显得尤其重要。通过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的建立,将能够及时发现食品安全危害发生的源头以及其它有同样危害的食品,有助于及时修正发生食品安全危害的环节和收回其它有同样危害的食品,有利于增强食品质量安全信息的透明度,提高食品安全,缩小问题食品的范围,减少损失。欧盟委员会在EC178/2002条例中将食品可追溯性解释为在生产、加工及销售的各个公司环节中,对食品、饲料、食用性动物及有可能成为食品或饲料组成成分的所有物质的追溯或追踪能力。“追踪”指向下游溯源,即从上往下,从农场、食品原材料供应商、加土商、运输商到销售商,这种方法主要用于查找质量问题的原因,确定产品的原产地和特征;“追溯”指往上游溯源,即从下往上,也就是消费者在销售点购买的食品发现了安全问题,可以向上层层进行追溯,最终确定问题所在,这种方法主要用于问题召回8。食品追溯体系是指食品追溯的一系列机制的有机整体,该体系将食品生产、加工、流通的所有阶段视为一个环环相扣的链条,涉及到链条上所有的企业,通过从上往下或从下往上追溯查找质量问题的原因,确定产品的原产地和特征,及时实行产品召回。食品可追溯体系主要涉及产品个体或批次的标识、产品移动或转化的时间和地点信息、以及中央数据库和信息传递系统等三个方面基本要素9。目前普遍推行的EANUCC(全球统一标识)和RFID(射频识别技术)系统为食品安全提供了追溯平台,当食品安全出现问题时,信息平台就能够快速收集到这些信息,并准确及时地把信息公开传递至公众。同时这个平台还要收集不同群体的信息反馈,进行舆论宣传引导,为食品生产流通和消费者的选购,提供信息保障。在食品安全信息网络平台的支持下,以商品条码为基础的EANUCC系统可以有效地对食品供应链全过程的每一个节点进行有效的标识,能够确保从生产产品所需的原料,到产品的生产、加工,再到产品的销售环节都有详细的记录10,并且不仅要求对自己加工成的产品进行标识,而且还采集所加工的原料上已有的标识信息,并将其全部信息标识于加工成的产品上,以备下一个环节使用,从而形成环环相扣的链条9。一旦发现问题,监管者能够立即掌握问题食品的全部情况。利用发达的信息网络和可追溯技术形成的健全的可追溯制度,可通过逆向物流将终端的市场信息迅速反馈给供应链各个环节,提高整个供应链的市场响应能力,同时还可将不符合质量安全的产品及时回收,从而为顾客提供更为可靠、周到的服务,有利于增强消费者对食品安全信心。4.3建立食品安全预警体系目前通过食品溯源的方式进行食品安全控制已成为一种主流思想,然而食品溯源属于一种“事后控制”,在消费者身体健康受到损害后去追溯危害源头以进行责任追究已偏离了食品安全控制的本质意图。不可否认,食品追溯对供应链上各主体具有约束作用,但食品安全控制主要还是要在产品进入消费环节前保障食品安全,做到“事前控制”。因此,除了加强食品供应链上各环节的安全管理及建立食品追溯机制外,也要通过建立预警机制,使食品安全做到未雨绸缪,减少食品安全的隐患,确保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食品供应链的安全。食品安全预警是指通过对食品安全隐患的监测、追踪、量化分析、信息通报预报等,建立起一整套针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功能体系。对潜在的食品安全问题及时发出警报,从而达到早期预防和控制食品安全事件、最大限度地降低损失、变事后处理为事先预警的目的。食品安全预警系统是食品安全控制体系不可缺少的内容,是实现食品安全控制管理的有效手段。食品安全预警通过指标体系的运用来解析各种食品安全状态、食品风险与突变现象,揭示食品安全的内在发展机制、成因背景、表现方式和预防控制措施,从而最大限度地保证食品的安全,保护消费者免受不安全食品的危害11。因此,我国食品行业需要尽快建立食品供应链的安全预警机制等,通过对食品进行实时的跟踪、检测、预警,来确保食品的全程安全。5.小结在目前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环境下,食品安全问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食品安全问题一旦发生后果严重,会造成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和毁灭性的经济损失,食品安全问题不容忽视。本文结合供应链管理的知识,提出了基于HACCP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食品安全预警体系相结合的食品安全保障系统,以期对我国食品安全有所帮助。参考文献:1田源,张文敏.基于供应链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8,(24).2李磊.供应链管理食品安全控制的新举措J.中国检验检疫,2006,(07).3张卫斌,顾振宇.基于食品供应链管理的食品安全问题发生机理分析J.食品工业科技,2007,(01).4游军,郑锦荣.基于供应链的食品安全控制研究J.科技与经济,2009,(05).5朱莉,王海燕.基于超市食品供应链的质量控制体系研究J.物流技术,2005,(10).6吕园园.基于供应链的超市食品安全管理评价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7陈明之.HACCP在食品安全与质量体系建设中的应用J.食品与药品,2006,(06).8王国政.建立食品追溯体系有效保障食品安全J.食品安全导刊,2010,(06).9 杨明,吴晓萍,洪鹏志,解万翠,蒋志红,邓锐,彭银桥.可追溯体系在食品供应链中的建立J.食品与机械,2009,(01).10杨山峰,李瑞雪.基于食品供应链的食品安全保障机制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09,(08).11杨军,黄丽,袁利鹏.关于完善我国食品安全风险预警系统的思考J.食品科技,2009,(12).巨磅榷儒厌雁棉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