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中地理章末过关检测(一)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2019年高中地理章末过关检测(一)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2019年高中地理章末过关检测(一)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2019年高中地理章末过关检测(一)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章末过关检测(一)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19世纪50年代,淮河自洪泽湖向南经长江入海;黄河结束夺淮历史,改从山东入海。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自1999年,江苏境内又陆续建成了多座长江大桥。江苏习惯上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南和苏北两部分(如图)。据此完成13题。1目前,在洪泽湖以东地区,秦岭淮河线()A无划分指标依据B与自然河道一致C无对应的自然标志 D两侧地理差异显著2习惯上苏南、苏北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A自然地理分异的影响 B人文地理分异的影响C相互联系的促进作用 D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3进入21世纪,促使苏南、苏北经济合作更加广泛的主导因素是()A市场 B技术C资金 D交通解析:1.C2.D3.D第1题,秦岭淮河线为我国自然地理区域划分界线。淮河流入洪泽湖之后,没有继续向东流入海洋,而是向南流入长江,故在洪泽湖以东地区虽然存在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别,但没有具体的、可参照的地理实体作为区域划分界线的标志,所以A项错误、C项正确;据图可知,在洪泽湖以东地区,无自然河道,故B项错误;自然地理界线具有模糊性特点,是由一种自然地理环境向另一种自然地理环境的过渡带,在界线两侧自然地理环境有差异,但不显著。第2题,据材料可知,苏南、苏北的划分是以长江为界的,显然长江是造成苏南、苏北两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主导因素,故长江对苏南、苏北两个区域的一体化发展起到阻隔作用。第3题,据题中信息可知,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自1999年江苏境内又陆续建成了多座长江大桥。交通促进了苏南、苏北两个经济区的联系,减弱了长江的阻隔作用。不同区域要素的组合不同,区域特征相差也很大。如图为青藏高原少数民族典型服饰,据此完成46题。4“不对称”是图中民族服饰的重要特点,形成这一特点的地理原因是( )A山峰多冰川B昼夜温差大C草场面积广 D高原光照强5青藏高原多数地区不宜发展耕作业的主要限制性条件是( )A日照条件差 B热量条件差C干旱多风沙 D地形起伏大6我国南方的腌制品多偏向肉类,北方的腌制品多偏向蔬菜。造成腌制品“北素南肉”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南北物产差异 B饮食习惯不同C气候差异 D食用盐的种类不同解析:4.B5.B6.C第4题,青藏高原上昼夜温差大,藏袍的“不对称”与之有关。藏袍宽大,穿着自如,白天阳光充足,气温升高时,可脱袖露臂,调节体温,中午炎热时甚至褪下袖子缠于腰间;早晚温度低,则两个袖子都穿上。第5题,青藏高原上太阳辐射强,日照条件好。但由于海拔高,气温低,多数地区的热量条件不足,不能满足农作物生长的要求。第6题,我国南方的水热条件好,冬季气温较高,也能种植蔬菜,而北方冬季寒冷,所以北方的腌制品多偏向蔬菜,因而造成腌制品“北素南肉”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气候差异。南北物产差异和饮食习惯不同也是由于南北气候差异造成的。下图示意区域经济发展阶段差异。读图完成78题。7关于t2时刻各区域发展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区域1进入快速发展阶段B区域2处于发展后期阶段C区域3进入起步阶段D图示三区域所处发展阶段相同8若该图示意我国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差异,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现阶段我国各区域对资源依赖程度不断降低B现阶段我国各区域经济发展应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龙头C从区域3到区域1反映了我国经济从沿海向内陆的发展趋势D要实现经济、资源和环境的和谐统一,需宏观协调各区域的关系解析:7.C8.D第7题,t2时刻区域3进入起步阶段,区域1处于发展后期阶段,区域2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图示三区域所处发展阶段不相同。第8题,要实现我国不同地区经济、资源和环境的和谐统一,需宏观协调各区域的关系。现阶段我国部分区域对资源依赖程度不断降低;我国各区域经济发展并不应都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龙头。从区域1到区域3反映了我国经济从沿海向内陆的发展趋势。9投资商在某城市内进行大型购物中心区位选择时,可利用该城市的GIS系统作综合分析,调取的主要参考图层是()A地形图层和供应商分布图层B服务企业图层和通讯图层C工业区图层和居住区图层D交通图层和人口图层解析:选D商业中心的区位选择主要考虑交通最优和市场最优两大原则,故进行大型购物中心区位选择时应调出交通图层和人口图层来进行叠加分析。如图是用“好搜搜索”得到的我国某区域铁路网络电子地图截屏。完成1011题。10制作该区域电子地图主要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RS BGISCGPS D数字地球11影响图中东西部铁路密度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地形 B气候C河流 D资源解析:10.B11.A第10题,GPS主要用于定位和导航,RS用于资源调查、环境监测、灾害监测等地理信息的获取,GIS主要用来对地理信息数据进行管理、分析、制图、查询等,数字地球主要是运用地理信息技术把地理信息进行数字化并由计算机网络进行管理的技术系统。因此该区域电子地图主要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GIS。故选B。第11题,据图可知该区域主要位于我国的西部,地势西高东低,西侧主要是山地、高原,地形崎岖,东侧主要是盆地、平原,地形相对较平坦,图中铁路线东密西疏,可知影响铁路密度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地形。故选A。二、综合题(共56分)12读我国南方某河流中下游地区不同发展阶段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32分)(1)从阶段一到阶段二,甲地农业生产方向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请说明最可能的变化是什么,并分析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8分)(2)乙、丙两个工业区形成的区位条件分别有哪些?(8分)(3)从阶段一到阶段二,该地交通发生了哪些变化? (4分)(4)说明城市工业用地的变化趋势,并分析主要原因。(6分)(5)从阶段一到阶段二,该地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保护环境?(6分)解析:第(1)题,阶段二城市的规模迅速扩大,农业由种植业向城郊农业不断转变,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主要从市场需求、交通运输的发展及利润等方面分析。第(2)题,乙为传统工业区,主要考虑环境、交通等因素;丙为高新技术产业区,主要考虑科技水平及人员素质、优美的环境、高速公路和航空运输等因素。第(3)题,从图例和图形方面正确表述。第(4)题,工业生产对土地的需求大,对环境影响明显,因此现代城市发展使工业不断向城市外缘移动,城市外缘地租低,对城市环境污染小。第(5)题,从阶段一到阶段二该城市建立了自然保护区和绿化带,优化了产业结构,减少了对煤炭资源的开采,并对城市功能区进行了合理调整。答案:(1)变化:由水稻种植业为主变为城郊农业为主。原因:甲地变成了城市近郊,城市的市场需求起主要作用,生产蔬菜、花卉等农作物的利润更高;高速公路的建成使运输更为便捷。(2)乙:位于城区河流下游和垂直于盛行风向的远郊,有河流作隔离带,对城区污染小;交通便利;工业用水方便。丙:靠近高等院校,科技发达;接近高速公路并与机场相连;位于城区河流上游,环境优美。(3)交通运输方式增加,交通运输线路更密集,交通布局更合理,铁路移出城区,出现环城公路。(4)向城市外缘移动,沿交通线集中分布。原因:地价相对较低,降低成本,改善城区环境。(5)建立了自然保护区和绿化带,优化了产业结构,减少了对煤炭资源的开采,对城市功能区进行了合理调整。13读某次强台风移动路线图,回答问题。(24分)(1)要监测强台风的位置,需要的地理信息技术为(4分)()A遥感 B全球定位系统C地理信息系统 D数字地球(2)一艘正行驶在舟山群岛上的渔船遭受12级大风袭击后,发出求救信号。浙江海事局要确定该渔船的准确位置,需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为_,海事局调度船只对渔船进行营救时需要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为_。(8分)(3)要完成热带风暴未来24小时路径概率预报图的整个绘制,需要利用_和_共同完成。试举例说明这两项地理信息技术的其他综合应用。(12分)解析:第(1)题,台风的位置需要利用卫星云图来判断,因而需要运用遥感。第(2)题,渔船的定位需要运用全球定位系统,调度船只需要运用地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