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规划设计报告1 综合说明1.1 项目概述1.1.1 项目立项批复情况根据湖南省财政厅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2016年省级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村土地整治)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湘国土资发201533号)文件的精神,2015年12月,鼎城区县人民政府向湖南省国土资源厅申报了常德市鼎城区牛鼻滩镇栏马口村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村土地整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经湖南省国土资源厅组织的项目可行性技术审查,同意将“常德市鼎城区牛鼻滩镇栏马口村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村土地整治)项目”纳入湖南省2016年省以上投资土地整治项目库。该项目性质为土地整治,项目类型为2016年省级以上投资重点项目,可研批复建设规模230.56ha,预计新增耕地面积0.18ha,新增耕地率0.08%,项目估算总投资500万元,全部为国土部门投资。1.1.2 项目规划设计调整情况在项目规划设计阶段,项目建设地点、范围和规模与可研一致,在项目详细设计过程中,根据当地群众和国土部门及牛鼻滩镇政府意见,在可研规划方案基础上,对项目区规划方案作了部分调整,部分指标在批复情况下有所增减:规划设计阶段部分渠道断面和衬砌材料根据现场情况作了调整,通过对各项指标的重新核实和计算,规划设计阶段新增耕地面积为0.18ha;详细设计阶段,应当地群众强烈要求及乡镇和国土部门意见,对项目区规划方案进行了调整,规划设计项目总投资500万元。各项指标变化情况见表1.1.2-1。表1.1.2-1 项目可研与规划设计基本指标对比表指标名称单位可研情况规划设计情况调整情况调整原因建设规模ha230.56230.56-新增耕地土地开发复垦ha0.220.18-建设用地复垦ha0.000.00-投资规模省以上投资万元500500-调整设计方案配套资金万元1.1.3 项目勘测设计过程本项目由湖南省第二测绘院组织技术人员进行地形测量,2016年3月提交测量成果;根据测量成果,2016年4月2日至4月6日,鼎城区国土资源局耕保股组织项目设计单位技术人员、乡镇国土所人员和牛鼻滩镇水管站人员到项目区进行现场调查,调查过程中,以各行政村生产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村民均派代表参与。通过调查,全面了解了各个行政村的现有水源、沟渠布置及道路系统等基本情况,并详细询问、听取了当地农民对本项目的要求及意愿。根据项目区实际情况并结合当地群众和主管部门的要求,设计人员根据意见及相关规范完成初步方案,2016年4月25日至4月26日鼎城区国土资源局主管领导与设计人员到项目区召开了设计方案当地群众意见座谈会。经过方案公示,鼎城区国土局、乡镇政府、各村组代表均同意设计方案,各村组群众在认可该方案后由村支书在规划图上盖章签字。1.2 项目区概况1.2.1 项目区自然与社会经济概况项目区属于湖积平原地貌,项目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具有热量富足,光照充足,降水充沛,严寒期短,无霜期长的特点。区内年平均气温16.7,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8.5;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4.9;日平均气温大于10的积温是水稻播种育苗的界限温度指标,项目区大于10的多年平均积温为5142.0;年平均降雨量1481.09mm,主要农作物生长期4-9月降水量为1007.2mm,占全年的74%,相对湿度达79%,年乎均蒸发量1419.3mm;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656小时,太阳辐射年平均总量为103.73千卡/cm2;无霜期281天,适合农作物特别是水稻及蔬菜的生长。项目区位于鼎城区牛鼻滩镇境内,主要涉及栏马口村一个行政村。至2015年10月底,行政村总人口1249人,人均耕地面积2.51亩,2014年人均纯收入7109元。长期以来,项目区农民以土为本,有重农惜土和精耕细作的传统,部分劳力以种植、养殖业为主,在种植水稻等粮食作物和种植油菜、瓜果等经济作物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1.2.2 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根据2014年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库统计,项目区总面积260.81ha,其中建设规模230.56ha,基本农田保护区面积为220.82ha,占建设规模面积的95.78%。其中耕地220.82ha,占建设规模的95.78%(水田207.56ha,旱地13.26ha);农村道路2.05ha,占建设规模0.89%;果园0.15ha,占建设规模的0.07%;有林地0.80ha,占建设规模的0.35%;沟渠占地6.74ha,占建设规模的2.92%。各地类面积详见附表。项目区总面积260.81ha,建设规模230.56ha,其中已利用土地面积229.61ha,耕地面积220.82ha。土地利用程度较高,土地利用率为99.59%,土地垦殖率为95.78%,复种指数为1.39。已利用土地大部分为优质耕地,农作物产量较高;未利用地主要是废弃林地和果园,该区域水源条件好,与周边耕地集中连片,具有一定开发价值;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可把这部分地类开垦成耕地,在项目设计现场踏勘过程中,由于当地村民已经自主开垦,土壤肥沃,已经达到高标准农田建设要求,故无需再进行土地平整,因此本项目无土地平整工程设计。1.2.3 项目区基础设施现状项目区对外交通较为便利,有东常高速南北贯穿项目区,公路交通发达,乡道XD46从项目区西部穿过,连接牛鼻滩镇乡政府的通村公路自东南向西北贯通整个项目区。项目区田间道分布主要以通村公路为主干,分散延伸到各村民聚居区,呈现“树枝型”格局,但项目区内田间道路缺乏,现有田间道路部分为素土路面,坑洼不平,雨天泥泞不堪,机械通行困难,难以满足现代农业机械化生产要求。1.2.4 项目区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1.2.4.1 项目区建设的必要性项目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既是新形势下缓解土地资源供需矛盾、加强耕地保护、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一项创新之举,也是农业农村发展方式的重大转变。对项目区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将粗放使用的集体建设用地进行合理规划,调整农用地的结构和布局,不仅能有效增加项目区耕地面积,还为农业生产的机械化、规模化经营创造条件,促进农业生产的“横向”拓展;同时,对项目区基础设施进行完善,提高水平,能有效增加耕地的生产潜力,建立高效农业、循环农业,促进农业生产的“纵向”延伸。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而采取的一项长期战略措施;是切实坚持和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举措。对项目区进行农村土地整治,一方面有利于整合项目区现有的优势资源,使项目区发挥更大的整体效益和综合效益;另一方面落实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任务,有必要推进项目区的高标准农田建设。1.2.4.2 项目区建设的可行性从基础设施方面看,项目区现状对外交通十分便利,但项目区内部基础设施总体水平一般:现有主要田间道路基较窄,路况较差,项目区没有供机械下田的生产路;沟渠垮塌严重,渠道渗漏,灌溉水利用系数低;排水沟淤塞较严重,排水不畅;项目区格田较小且布局零乱,田坎系数较高,不利于机械化生产。项目区群众迫切希望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对沟、渠、路、田进行整治,以改善农民生产与生活条件,满足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要求。从社会经济方面看,项目建设后,通过提升项目区基础设施水平,群众生产生活将更加方便;通过改善生产条件,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及农业产业化发展,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从而提高项目区群众生活水平。从生态环境方面看,项目建设后,通过沟渠的疏通硬化,可以保证项目区灌溉水及时通畅的进入田块;并防止洪水冲毁耕地,提高项目区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通过土地平整,归并小格田,规整田块形状,将提升项目区的农田生态景观;通过新农村配套工程建设,有利于改善项目区村容村貌。从以上四个方面可以看出,项目建设可全面提升项目区的基础设施水平,为群众增产增收创造条件,加快项目区新农村建设步伐,项目实施后,项目区将建成田成方,路成网,沟渠畅通的农田生态景观,村容村貌将更加整洁。因此本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1.2.5 项目区历年各部门工程建设情况项目区2013年水利部门对栏马口村村1组、6组和8组的部分渠道和泵站进行了整修升级,现状运行良好。2016年鼎城区牛鼻滩镇栏马口村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村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范围内没有涉及已实施土地整治项目。1.3 水资源平衡分析项目区水源主要为项目区北面的外河通过栏马口电排提水供水。项目区渠道纵横交错,各水源相互交叉,互为补充,本方案规划将项目作为一个片区进行分析,经计算,在灌溉保证率为90%的情况下,项目区水源完全可以满足区内耕地作物的灌水需求。1.4 新增耕地来源分析项目区可开发为新增耕地的来源为废弃园地和有林地,通过对项目区田、水、路的整治,预计可新增耕地0.18ha,新增耕地率为0.08%。1.5 项目布局和工程设计1.5.1 项目区土地利用结构调整项目区整治后耕地面积为221.00ha,其中水田为207.74ha,旱地为13.26ha。农村道路和沟渠面积有所增加,废弃园地和有林地面积减少,废弃园地和有林地全部开发为水田,实现占补平衡之后,水田面积增加0.18ha。1.5.2 土地平整工程本项目不涉及土地平整工程。1.5.3 水源工程本项目水源工程运转良好。本次设计无水源工程设计。1.5.4 灌溉排水工程根据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湖南省农村土地整治项目建设标准及高标准农田建设(DB43/T 876.1-2014)的有关规定,结合本项目区的实际情况,确定本项目区灌溉排水工程的设计标准如下:1)灌溉标准灌溉设计保证率:90%。2)排水标准水田排涝标准:采用10年一遇三日暴雨三日排至作物耐淹水深。旱地排涝标准:采用10年一遇一日暴雨一日排至田面无积水。3)防洪标准根据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灌溉渠道排水沟的工程级别为VI级,其防洪标准为十年一遇。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村内小河流的防洪工程为V级,其防洪标准为十年一遇。本项目规划修建灌溉渠6条,梯形断面,采用C20现浇砼衬砌;斗沟6条,采用M7.5浆砌石砌筑;斗沟3条,梯形断面,采用机械配合人工清淤。1.5.5 渠系建筑物工程本方案规划渠系建筑物主要包括节制闸、涵洞、田间分水管等,工程等级均为V级。本项目规划新建分水闸8处,节制闸33处,渠系涵管32处,输水涵200处(过路分水管4m一处,过田埂1m一处),取水码头42处。1.5.6 田间道路工程设计标准根据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DB43/T876.1-2014规定:设计行驶速度:机耕路设计行驶速度为20km/h,生产路设计行驶速度为10km/h。平曲线半径:平曲线半径不小于30m,特殊困难地段应不小于15m。最大纵坡:一般情况下最大纵坡为9%,最大合成坡度为11%。竖曲线:竖曲线宜采用圆曲线,圆曲线最小半径为200m,特殊地段为100m;竖曲线最小长度为20m。项目区机耕路和生产路主要服务于农业生产,且数量大,对农田生态环境影响也较大,因此,项目区一般机耕路和生产路设计土料为主,辅以碎石路面,路肩素土夯实并种植草皮,以便植物生长;也可成为野生动植物的栖息之处,促进物种的多样性。(1)本项目规划整修硬化机耕路4条,新修机耕路7条,规划整修机耕路根据项目区实际情况设计路面宽2.5-3.0m,占地宽3.1-4.4m,路基填方机械压实,压实度须达到90%以上,路面铺设10cm厚碎石或20cm厚混凝土,路面高出地面0.5m,两侧培0.3m宽素土路肩。1.5.7 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1)岸坡防护工程项目区部分机耕路段存在垮塌,对沿岸耕地造成危害,部分塘岸沿线因修建道路存在垮塌风险,规划对以上岸坡进行护砌,以保护耕地及农田基础设施。(2)生态环境保护工程项目区路网、渠网的建设,会在项目区形成一种线性屏障,这种屏障会中断自然进程,包括动物的移动和植物的扩散,形成阻隔效应。项目设计的沟渠所造成的物理屏障,使得小型动物不能通过,本次设计在硬化砼渠上布置与硬化砼渠相接的下沟台阶,每处下沟台阶均需设置生物通道一条,生物通道宽度与下沟台阶宽度一致,浆砌石沟渠采用下渠梯步和生物通道结合的方式设计。项目区其设置生物通道及下沟台阶42处。1.5.8 其他工程本方案规划标志牌1座,标识牌69块。标识牌采用长300mm,宽200mm瓷砖。1.6 土地整治权属管理1.6.1 土地权属现状项目区涉及的栏马口一个行政村,土地权属清楚,界线明确,无土地权属纠纷,并都已颁发集体土地所有权证书,耕地经营权已承包到户。1.6.2 权属调整项目区集体土地所有权保持现状不变,项目区无需实施土地权属调整。涉及农民承包地调整的,由乡村集体经济组织依据整理前与承包人签订的协议重新调整并登记造册。1.7 施工组织设计1.7.1 施工条件项目区位于鼎城区牛鼻滩镇,地表水资源较丰富,另外项目区地下水资源也非常丰富,且埋深浅、水质好,项目区水资源完全可以满足土地整理工程施工需水要求。项目区对外交通较为便捷,硬化通村公路横贯项目区;区内部分现有一定数量的机耕道和生产路,根据规划设计方案,通过对区内交通体系的完善,建筑材料可顺利到达各田块。本项目的天然建筑材料主要涉及到土料、块石、碎石和砂卵石。农田水利和田间路桥工程(道路修整)所需要的土料均在项目区就近取土,田间道路工程中外借土方需在项目区外4-5km处取土;项目区内无砂料场,但常德沅水沿线砂料场较多,各种粒径齐全,砂料质量较好,符合各种级配及质量要求,项目建设所需要的砂卵石从常德市鼎城区购买,距项目区中心平均运距为25km;项目区建设所需要的碎石来源于鼎城区石板滩镇,距项目区中心平均运距为32km;块石、毛石来源于常德市石板滩镇,距项目区中心平均运距为32km;水泥来源于鼎城区牛鼻滩镇,距项目区中心平均运距为5km;钢筋来源于鼎城区城,距项目区中心平均运距为15km。1.7.2 施工方法沟渠施工采用小型挖掘机和人工结合进行开发;其他工程均依据水利工程有关施工规范进行施工。1.7.3 施工总体布置本工程需主要建筑材料可通过田间道路运抵施工场地,本次设计考虑利用区内的交通公路和临时施工道路,同时充分利用规划的田间道路工程进行作业,部分区域应根据实际需要修筑临时施工便道,待项目完成后,立即予以恢复原状或按规划设计方案进行布置。施工用电由地方农网供应,生活用水可从附近居民用水水源点取水。1.7.4 施工进度及工期本项目计划在2016年10月开始施工前期工作,2017年3月完成所有工程施工,3月完成竣工验收。1.8 工程管理1.8.1组织机构设置为保证本项目的顺利实施,鼎城区专门成立县农村土地整治领导小组,对项目实施统一管理。领导小组由常德市鼎城区国土资源局分管土地整治工作的副局长为组长,县国土、财政、农业、水利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项目领导小组进行统一协调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工程审批、资金筹集安排以及监督、评价等。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县国土资源局土地整理中心主任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人员培训、项目设计、项目实施管理、财务管理、竣工验收等事项,人员由国土、水利、农业、林业、财政等部门抽调专业人员组成。项目区成立工程指挥部,负责工程建设、财务管理、物资供应、人员调配、实施监督等职责,指挥部下设计划、财务、工程、综合四个组,分别管理相关事务。常德市鼎城区国土资源局土地整理中心在省、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和上级土地开发整理中心的领导和指导下,按照市场机制,具体负责项目运作。为了按质按量完成本项目的工程建设,必须对项目工程建设与质量进行严格的监督和管理。项目建设实行严格的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建设监理制的基本方案。1.8.2 项目工程管护1.8.2.1 管护主体项目建成交付使用后,由项目法人单位及时进行固定资产登记建档,明确产权归属并协助组建适宜的管理组织。根据“谁受益,谁养护,谁管理”的基本原则,该项目实施后,项目区所在乡镇及项目涉及行政村的农田户主为最大的受益者,理应承担起项目区内基础设施的日常管护任务,是项目的管护主体。1.8.2.2 管护措施(1)项目建成并交付使用后,由当地各村负责本辖区内的所有农田水利、交通道路等设施的管护,确保设施安全。(2)各村指定具体负责人管理和养护农业基础设施,实行年终绩效考核,管理效果直接与其工资和奖金挂钩。(3)乡镇人民政府派专人负责监督,使整个项目区基础设施的日常管护在一个有效、有序的良好环境中进行,以充分发挥项目的最大效益。1.8.2.3 管护资金根据国家支持“三农”的政策和“谁受益,谁承担”的原则,项目建设完工后,工程管护所需费用由受益农民自筹与乡镇财政补贴相结合的方式筹集,以确保项目建设后基础设施持续运行。1.8.3 劳动安全1.8.3.1 危险因素分析主要危险性因素是施工车辆施工时,由于误判或操作不当致使施工车辆踏空、翻倒、撞人等以及经过村庄和人员密集区的骨干沟渠、山塘等工程可能产生人员跌落危险的场所。1.8.3.2 劳动安全措施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土地整治项目大排查工作是全市系统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的一项重要内容。鼎城区县局一把手要高度重视,及时安排部署,成立土地整治项目安全隐患排查工作领导组,制定工作方案、落实排查问题、及时落实整改。二、明确职责、突出排查重点。全市所有土地整治项目,一律开展隐患大排查。各县局长要对该项目工作负总责,分管局长具体抓落实,耕保股牵头,相关科(股)室和基层所配合,对辖区内的所有整治项目,逐一进行排查,不得遗漏、不留死角。同时鼎城区要结合当地项目区的地形、地貌,结合项目管理程序,采取有力措施,找准隐患重点,减少隐患盲点。三、采取措施、切实抓好落实。鼎城区县局要采取得力措施做好排查工作。一要做好项目排查台帐和排查记录;二要抓好日常巡查;三要对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从严要求;四要对查找出的问题积极进行整改;五要建立安全隐患排查的长效机制。1.9 项目投资预算和资金筹措1.9.1 投资预算编制依据本项目投资预算采用湖南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补充定额标准(试行)(湘财建【2014】22号)的定额标准进行计算,材料价格采用关于发布常德市二0一六年第三期建设工程材料价格的通知(常建价20168号)作为依据。1.9.2 资金筹措本项目为土地整治项目,该项目预算总投资500万元,其中国土部门投资500万元,全部来源于省级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资金。1.10 效益分析与评价通过对项目区田、水、路的整治,极大地改善了项目区农民的生产与生活条件,对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缩小城乡差距,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社会效益显著。按照调整后的产业种植结构进行分析,项目回报率较高,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本项目属土地整治工程,项目建成后,将彻底改善项目区农田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条件,有利于改善项目区农田生态环境。2 项目区概况2.1 项目所在地概况鼎城环抱常德市区,原名常德区,古称朗州,辖37个乡镇(场)。她地据武陵、雪峰两山,汇沅、澧两水,有控山锁河之险,襟江带湖之势。特别是武陵山余脉太阳山,万木参天,流霞飞烟,被称为“玄天第一峰”;流经境内32公里的沅江,千载清风,一川明月,被誉为“仙源水”。故此,明朝诗人季元亨欣然赞美道:“朗水愈清颖,孤峰胜九嶷。”一方美丽的山水,润泽了一方神奇的土地,孕育了一方智慧的人民。近年来,鼎城88万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开放兴区、工贸强区”,团结拼搏,开拓进取,取得了经济与社会发展前所未有的业绩,鼎城2451平方公里的大地不断焕发出了生机与活力。2004年,全区实现GDP59.35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5亿元。 鼎城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据牛鼻滩镇出土的旧石器时期文化遗址证明,早在五万年前,先民们就已在鼎城的山川之间生息繁衍。秦统一中国后,在鼎城首置临沅区,此后二千多年鼎城一直是历朝州、郡、府、路治所之地。境内古迹甚多,胜景天成。有钟相起义的天子岗,有寇准题字的莱公泉,有峰峦奇秀的国家森林公园花岩溪,有神秘幽深的天然奇观龙门洞等。境内自古是一些名流雅士的际会之地,继屈原后,唐宋等历代许多文化先贤曾在这里留下了千古佳作。著名文学家刘禹锡谪居朗州10年,写下了大量竹枝新词,开创了唐宋诗体裁新格局。先进的文化传导了先进的思想,鼎城历史上还先后涌现出了刘复基、黄爱、潘振武等革命志士。随着进入高度文明的现代社会,鼎城人更是饮天地之灵气,把鼎城建设成了一个新型的文化名区。政府驻地武陵镇与江北城区一道,发展成了全国优秀旅游、卫生、文明、园林、交通管理模范城市。鼎城交通发达,经济活跃。水陆空现代化的立体交通网络基本形成,方便快捷。境内有一个全国最大的2级火车站,有3条高速公路交汇,有2条国道连通全国,有一个4C级的飞机场,沅水码头也成为了长江流域的一个重要深水港口。发达的交通,带动了经济的发展。鼎城已成为了一个商贸强区。功能完善的桥南大市场群早已闻名全国,是中南五省物资集贸中心之一,现拥有10大专业市场,年商品成交额达百亿元。去年12月21日,虽然桥南工贸市场付之一炬,但如今一座现代化的新市场已经展现在世人面前,新的市场必将孕育出新的辉煌。鼎城已成为了一个农业重区。粮、棉、油、鱼、猪等多项农产品产量居全国百强,其中珍珠养殖面积10万亩,年产量40万公斤以上,是久负盛名的鱼米之乡。鼎城已成为了一个工业新区。机械、建材、轻纺、食品等四大支柱产业基本形成,桥南工业园、灌溪工业园两大园区工业蓬勃发展,全区规模工业达到55家,其中税收过百万元的企业达13家。2.2自然条件2.2.1地形地貌项目区位于常德市鼎城区,属冲积平原地貌,区内地势平坦,相对高差一般1.0m,大致地形西高东低。区内耕地连片性较好,起伏较小,坡度在5以下,农田土壤肥沃,适种性好,适宜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2.2.2 土壤项目区土壤以新生代第四纪红壤土为主,土壤酸碱度PH值在5-6.5,土层上为冲洪积粘性土、砂性土,厚度为0.3m0.6m;土层下为砂砾层,土体厚度2m4m,局部地段软土厚0.5m2m。稻田耕作层一般在25-40cm,表土层泥土肥沃,土壤理性化性能良好,土壤层次分明,结构发达,熟化程度高,一般耕性较好,土质肥沃,丰产性能好,属于高产稳产土壤。适合水稻、小麦、油菜、棉花、水果等作物的生长,且丰富的光热资源为农作物的大面积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2.2.3 水文和水文地质水文:项目区地表水资源较丰富,主要有项目区内部的斗渠。地表水质主要为重碳酸钙型和重碳酸钙镁型水,PH值在6.57.5之间。水文地质:项目区地下水类型主要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含水层由第四系全新统及更新统砂、砂砾石层组成,据区域资料,单井涌水量多在10005000m3/d。区内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和地表水补给,以蒸发排泄和迳流排泄为主。区内地下水水质较好,除Fe、Mn元素超标外,其他指标一般符合国家饮用水及灌溉标准。2.2.4 工程地质条件1)项目区成土岩母质主要是近代河流冲积物、第四纪红土、板页岩风化物、砂岩风化物、石灰石风化物、紫色钙质砂页岩风化物等。项目所在地表主要由遭受流水侵蚀作用及物理风化剥蚀作用而造成,地势低平开阔,路基土质稳固且无较大坡度,重型机械出入安全、方便。2)区内土层深厚,机械动土空间充足,不会改变土壤性质。耕作层厚0.250.35m,机械动土时深度超过0.1m时,需采取耕作层剥离回填等措施确保耕地质量不下降。项目区土地整治工程构筑物均属小(五)型建筑,从工程地质条件看,项目区实施土地整治工程建设是可行的。工程构筑物位于河流、溪沟附近等软性地质基础时,可采取加大清基深度、换填土、分层碾压、打木桩及抛石等措施,确保构筑物基础的稳定性。2.3 资源条件2.3.1 气象项目区属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的季风湿润气候区,气候特征独具。降水量丰沛,年均降水量1481.40mm,年平均气压1011.8帕,年均气温16.7,月平均气温有9个月在10以上,10的活动积温5286.4,全年无霜期274天,年均日照1688.4小时,年均太阳辐射总量106.87千卡/cm2,年平均风速2.4米/秒。年平均相对湿度82%。以上气候因子为各种农作物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2.3.2 水资源项目区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雨量充沛,气候温和,适宜于多种生物生长。年平均日照时数1596h,年平均气温16.4。受季风及地貌形态的影响,降水在年际间分布不均匀,年内降水一般集中于春、夏两季,占全年降水量的69%以上,秋、冬两季占全年降水量的31%左右。降水的年际变化不大,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481.4mm,年最大降雨量1780.7mm,为多年平均降水量的1.44倍,最小年降雨量806.9mm,为最大降水量45.31%。规划区域内水资源比较丰富,主要表现在:一是年内降水较多,且降雨期大都集中在410月,占全年的65.84%,与作物生长期大体同步,适合作物生长对水的需求;二是规划区域的河流水塘众多,为项目区提供充足的灌溉用水。三是地下水资源丰富,一般距地表0.51.0米便可取到地下水,给当地居民生产和生活带来极大方便。2.3.3 生物资源项目区农田耕作区内植被主要为人工植被,耕地主要种植水稻、零散种植蔬菜瓜果和花木等,居民区零星分布有美化环境的观赏植物。项目区旁林地主要为杉、松、柏、竹、樟树等用材林和油桐、油茶、果树等经济林及野生杂草。项目农田区域动物主要是两栖爬行类青蛙、蜥蜴等,昆虫主要有蜻蜓等。居民区饲养的家禽家畜主要有鸡鸭牛等。2.3.4 建筑材料项目区及周边与工程建设相关的天然建筑材料丰富,其中以砂石资源最为丰富;所需部分建筑材料可就近取材,有利于项目建设需要。项目区对外交通便利,项目区中心距鼎城区城约为15km,为项目区建设的所需材料运输提供了保障。本项目的天然建筑材料主要涉及到土料、块石、碎石和砂卵石。农田水利和田间路桥工程(道路修整)所需要的土料均在项目区就近取土,田间道路工程中外借土方需在项目区外4-5km处取土;项目区内无砂料场,但常德沅水沿线砂料场较多,各种粒径齐全,砂料质量较好,符合各种级配及质量要求,项目建设所需要的砂卵石从常德市鼎城区购买,距项目区中心平均运距为15km;项目区建设所需要的碎石来源于鼎城区石板滩镇,距项目区中心平均运距为26km;块石来源于常德市石板滩镇,距项目区中心平均运距为26km;水泥来源于鼎城区牛鼻滩镇,距项目区中心平均运距为5km;钢筋来源于鼎城区城,距项目区中心平均运距为15km。2.4自然灾害项目区灾害性天气主要为一是春季寒潮,对农作物生长危害很大;二是冰冻严寒,对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基本建设等危害很大;三是大风和冰雹,给农业生产和人民生产和人民生活均带来不便。2.5 社会经济条件2.5.1 项目区主要经济指标项目区位于鼎城区牛鼻滩镇境内,主要涉及栏马口村一个行政村。至2015年10月底,行政村总人口1249人,人均耕地面积2.29亩,2014年人均纯收入7109元。情况调查详见表3.2-1。表3.2-1 项目区涉及村社会经济条件统计表村名总户数(户)村民小组(组)总人口(人)劳动力(人)耕地面积(亩)人均耕地(亩)人均纯收入(元)栏马口村25813124984231352.517462合计25813124984231352.5174622.5.2 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项目区农业种植以水稻为主,采用一年种一季稻或双季稻,冬季常增加一季旱作物或绿肥作物的油菜-稻-稻一年三熟制。项目区机械化程度较低,农业科技发展水平有待提高。2.5.3 项目区土地流转情况为提高土地利用效益,提高农业生产率,促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当地政府积极促进相关单位对项目区土地进行流转,推进土地集约化经营。2.5.4 项目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情况项目区对外交通便利,利用优越的区位条件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条件,项目区可推广蔬菜、水果、棉花等高效作物。项目区目前种植的农作物以双季水稻为主,兼以油菜、蔬菜等作物。为加快项目区农业产业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牛鼻滩镇人民政府制定了项目区农业产业化经营方案,并积极组织项目区农业结构调整。2.5.5 项目区新农村等建设规划情况为推动项目区的新农村建设,项目区所在的各村进行了综合整治规划,正着手建设村庄的垃圾回收、污水处理、医疗卫生、文化娱乐、生态旅游等基础设施及公共设施,着力改善项目区的村容村貌。2.6 土地利用现状2.6.1 土地利用权属项目区涉及牛鼻滩镇栏马口一个行政村。各村、各农户以及村与农户之间的土地权属关系明确,界线清楚。区内的土地权属清晰,全部属村集体土地,无土地权属纠纷,并都已颁发集体土地所有权证书,耕地经营权已承包到户。2.6.2 土地利用结构根据第二次土地详查数据库统计,项目区建设规模230.56ha。其中耕地220.82 ha,占建设规模面积的95.78 %,其他各项地类指标详见土地利用结构现状表。项目区土地利用结构现状表详见表2.6.2-1。表2.6.2-1 土地利用结构现状表 单位:ha地类编码地类名称地类编码地类名称整理面积(ha)块一块二合计百分比1耕地11水田102.89104.67207.5679.58 13旱地7.325.9413.265.08 小计110.21110.61220.8284.67 2园地21果园00.150.150.06 小计00.150.150.06 3林地31有林地0.310.490.80.31 小计0.310.490.80.31 10交通运输用地104农村道路1.280.772.050.79 小计1.280.772.050.79 11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17沟渠2.394.356.742.58 小计2.394.356.742.58 建设规模114.19116.37230.5688.40 3林地31有林地1.5601.560.60 小计1.5601.560.60 11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14坑塘水面6.616.0812.694.87 116内陆滩涂0000.00 小计6.616.0812.694.87 20城镇村及工矿用地203村庄9.836.17166.13 小计9.836.17166.13 非建设规模1812.2530.2511.60 总规模132.19128.62260.81100.00 注:土地利用变更日期为2015年11月。2.6.3 土地利用程度项目区总面积260.81ha,建设规模230.56ha,其中已利用土地面积229.61ha,耕地面积220.82ha。土地利用程度较高,土地利用率为99.59%,土地垦殖率为95.78%,复种指数为1.39。已利用土地大部分为优质耕地,农作物产量较高;未利用地主要是废弃林地和果园,该区域水源条件好,与周边耕地集中连片,具有一定开发价值;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可把这部分地类开垦成耕地,在项目设计现场踏勘过程中,由于当地村民已经自主开垦,土壤肥沃,已经达到高标准农田建设要求,故无需再进行土地平整,因此本项目无土地平整工程设计。2.6.4 基本农田项目区涉及的基本农田保护区面积220.82 ha,占建设规模的95.78%,基本农田的地类构成大部分为水田。根据表2.6.4-1非新增耕地土壤质量技术指标,本次耕地质量等级针对项目区的基本农田进行分析。根据现场调查和查阅项目区相关参考资料;项目区水田土壤剖面构造为轻壤土,耕作层质地为轻粘,土层厚度800mm左右,有效耕作层320mm左右,砾石等粗颗粒粒径小于30mm,含量4%左右,土壤PH介于5至6.5之间,粮食年产量8000kg/ha。根据表2.6.4-1非新增耕地土壤质量技术指标,属三等水田。项目区基本农田的土壤基础条件较好。但由于现状灌排设施及机耕条件的限制,同时渠道及配套设施也不完善,影响区内农作物正常生长和产量提高,制约了项目区基本农田的粮食产出能力。表2.6.4-1 非新增耕地土壤质量技术指标项目指标一等水田二等水田三等水田一等水浇地二等水浇地土壤剖面构造均壤型 均壤型 均粘或砂均壤型 砂壤或粘耕作层质地中壤土重壤土轻壤土或轻粘砂壤土或中粘土砂壤重壤砂土或粘土土层厚度(mm)10007001000500700800500800有效耕作层厚度(mm)300250300150250300200有毒有害成份含量达到环保和卫生标准碎石、砾石等粗颗粒含量(%)35101020粒径(mm)3030500.01mm粘粒含量(%)30602030、60751020、75851060510、6075土壤有机质(%)1.20.81.20.60.81.00.51.0土壤PH5.56.56.05.05.05.55.56.55.05.5速效磷(mg/kg)10510451010速效钾(mg/kg)100100808050805080粮食年产量(kg/ha)1200090001200075001050045006000300045002.7现有基础设施2.7.1 骨干基础设施项目区主干交通体系比较完善,内外交通十分便利。东常高速南北贯穿项目区,公路交通发达,县道XD45从项目区西部穿过,连接牛鼻滩镇乡政府的通村公路自东南向西北贯通整个项目区;主要水利工程有沅江引水渠等工程,为项目区水源提供了保证;项目区电力基础设施完善,农村电网改造已基本完成,电力设施配套齐全,区内有220V、380V低压线纵横交错入户,能够满足项目区建设的用电要求及居民生产、生活用电;区内先后建立了有线电视网、无线通讯网等,信号良好,数字电视信号覆盖率已达到100%,电话普及率达90%以上。因此,项目区骨干基础条件较好,为项目实施打下坚定的基础。2.7.2 灌溉排水工程2.7.2.1 水源工程项目区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雨量充沛,气候温和,适宜于多种生物生长。年平均日照时数1596h,年平均气温16.4。受季风及地貌形态的影响,降水在年际间分布不均匀,年内降水一般集中于春、夏两季,占全年降水量的69%以上,秋、冬两季占全年降水量的31%左右。降水的年际变化不大,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481.4 mm,年最大降雨量1780.7mm,为多年平均降水量的1.44倍,最小年降雨量806.9mm,为最大降水量45.31%。规划区域内水资源比较丰富,主要表现在:一是年内降水较多,且降雨期大都集中在410月,占全年的65.84%,与作物生长期大体同步,适合作物生长对水的需求;二是规划区域的河流水塘众多,为项目区提供充足的灌溉用水。三是地下水资源丰富,一般距地表0.51.0米便可取到地下水,给当地居民生产和生活带来极大方便。2.7.2.2 灌溉工程项目区项目区水源条件较好,但因地方财政资金有限原因大部分灌溉渠道还是土渠,由于多年的降雨和泥沙淤积,造成部分沟渠淤积渗漏现象严重,部分硬化渠道,也由于年久失修,破损渗漏严重,造成输水效率较低,灌溉水浪费严重,同时渠道配套设施也不完善,影响区内农作物正常生长和产量提高。故亟需新修整修灌溉渠,完善渠系配套设施,提高输水效率,满足田间灌溉需求。2.7.2.3 排水工程项目区排水体系呈树枝状,承泄区为内河,2014年底,由当地群众自发组织对河流进行清淤疏浚处理,区内现状对外排水较为通畅,但项目区耕地内部现状大部分排水渠道为土质渠道,由于未衬砌,杂草丛生,淤积严重,已不能满足田间的排水要求。如果对这些破损严重的土质渠道加以清淤护砌整修,将极大的提高灌排能力,同时也可以减少其占地面积,节省耕地,并提高耕地的防涝防旱能力。现状渠道工程统计表详见附表。2.7.2 田间道路工程项目区的主干交通体系比较完善,对外交通便利。田间道分布主要以通村公路为主干,分散延伸到各村民聚居区,呈现“树枝型”格局,但现有田间道路整体路况较差,大部分为素土路面,坑洼不平,雨天泥泞不堪,机械通行困难,难以满足现代农业机械化生产要求,项目区内农民反映强烈,迫切希望改善交通设施,以促进机械的推广使用。因此,亟需对现有田间道路进行提质改造,在整修现有田间道路(几条破损较严重的)的基础上,规划新修部分田间道路,以方便农民生产、生活。现状田间道路工程统计表详见附表。2.7.3 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项目区周围以山地、丘岗为主,周边林地遍布,生态环境良好,根据鼎城区的历史文献资料记载,项目区所在的牛鼻滩镇没有发生过较大的风沙灾害,项目区属于丘陵地区,农田小气候优越,水源充足,植物生长繁茂,无较大水土流失情况,未设置农田防护林带。区内沿路、沟两旁种植有少量林木。区内环境污染因子主要是农民的生活污水,农业生产中的农药化肥污染,在环境的自净能力范围内。2.7.3现有农机设施项目区现有机械水平一般,主要机械用户包括种植大户及承包商以及部分村民。现有村部无农机修理服务部,大部分农机都得去镇上或县城修理。2.8 配套基础设施本项目区建设期内无其他部门配套资金。2.9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区目前居民点较为集中,居民点布置较为完善,居民点沿硬化通村、通组公路分布,大部分为新修房屋,拆迁安置比较困难,协调工作难以进行,因此本项目不涉及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程。3 水资源平衡分析3.1 灌溉分区项目区位于鼎城区牛鼻滩镇境内,属于湖积平原工程类型区,区内地势平缓,光热充足,极适合水稻、棉花、玉米等农作物生长。项目区水资源丰富,水利设施条件良好。项目区按照灌溉工程分类为引水灌溉工程,根据项目区灌溉水源工程状况、地理位置、控制灌溉范围、灌溉渠系布局、农业种植结构、地形、地貌、行政村组等条件,划分为一个供需平衡灌区。3.2需水量分析3.2.1设计灌溉保证率和设计代表年的选取项目区有长期系列降雨量资料,依据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以降雨频率法作为灌溉设计保证率的表达方式。项目区总集雨面积3974.25亩,总耕地面积2711.55亩,其中旱地912.75亩,水田1798.8亩。表3.2.1-1 项目区控制面积表项目区集雨面积(亩)控制面积(亩)其中水田旱地合计3912.153315.003116.10198.90根据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以水稻作物为主的水资源丰富地区灌溉保证率为80%95%。项目区种植作物以水稻为主,故设计灌溉保证率取P=90%,根据鼎城区水文站19592008年提供的历年降雨资料,项目区内多年平均降雨量1340mm,降雨时空分布于48月,按照其410月降雨排频,从表3.2.1-2可知:选取1975年作为设计代表年,其全年降雨量为969.7 mm,4-10月份降雨量为729.0mm。统计年各月降雨量见表3.2.1-1。3.2.2可供水量计算计1)降水量供水量分析根据降雨量按以下公式计算产水量:式中:y月径流深(mm)F集雨面积(km2)W月降雨量(mm)月径流系数项目区因本流域无实测径流资料,故月径流系数采用经验值,见下表。表3.2.2-1 不同月降雨量对应径流系数表月降水量(mm)3030.1-5050.1-100100.1-200200.1-300径流系数0.330.350.370.400.41经计算,设计代表年(1975年)总产水量为131.61万m3。28项目区坡面截流可利用水量及其年内分配计算表表3.2.-2 单位:mm、km2月份111212345678910小计集雨面积月降雨量91.610222.172.8126.7238.6252.999.678.2229.663.2811043.10月径流系数0.370.40.330.370.40.410.410.370.3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T/GQDA 011-2023卓越班组建设规范
- 2025内蒙古地质矿产集团第二次招聘工作人员6人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年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韩佐镇选聘专业化管理大学生村文书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6年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校园招聘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6齐鲁银行校园招聘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工厂安全培训文稿课件
- 南昌市洪都小学水榭花都校区招聘派遣制教师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战争与和平纵横谈
- 宇宙探秘之旅
- 幼儿体育课程全方位解析
- 学校聘请校医协议书
- 探究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热失控的引发机制、过程建模与防控策略
- 2024-2025学年北京市昌平一中教育集团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 房屋产权转赠合同协议模板
- 揽投员管理制度
-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疗指南(2025年版)解读
- 乐都路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意外伤害应急预案
- 2025年度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科目考试题(附答案)
- 餐饮6S标准培训
- 小学科学副校长聘用协议书范文
- 2025年班组长综合管理技能竞赛理论考试题库500题(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