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合同如何更准确.docx_第1页
英文合同如何更准确.docx_第2页
英文合同如何更准确.docx_第3页
英文合同如何更准确.docx_第4页
英文合同如何更准确.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英文合同如何更准确(2008-04-19 19:28:53)转载标签:合同英文歧义杂谈分类:英语如何更准确关于合同文本的几点建议08年4月6日最近看了一些关于法律英语的文章,包括由美国律师Kenneth A. Adams写的关于合同起草的畅销书Legal Usage in Drafting Corporate Agreement。Adams1989年毕业于宾希法尼亚大学法学院,曾在英国长期居住,在合同文字方面深有研究(网站:)。Adams作为熟知英美语言习惯的法律专业人士,在该书中对英文合同的起草进行了非常详尽的分析,有很多内容值得我们学习。Adams的观点,当然也代表了当代英语国家的一种趋势,就是简洁、准确地使用语言来表达当事人的意愿,圆满地地实现既定的目标。作为外贸公司,在我们日常的工作中,涉及到大量的英文文件,包括合同,如何用英语准确表达我们的意思是大家经常面对的问题。结合目前的工作,现将书中一些实用的内容整理如下,与各位同事共享。希望能够籍此进一步提高我们的合同质量,朝精益管理的目标共同努力。一、黄金法则一致性(Consistency)是法律文件起草的黄金法则,原文是这样的:Never change your language unless you wish to change your meaning and always change your language when you wish to change your meaning。我把它归纳为一词一义,一义一词。当然一致性不仅仅体现在词汇上,也包括在其他方面保持前后一致,如语言的风格。合同文本最常见的问题就是歧义,歧义产生的原因和表现的方式无法穷尽,最主要、最常见的一种就是一词多义或一义多词。一词多义是指一个词表达一种以上的意思。如shall,在有的条款中,作者用来表示义务,有的条款中又表示将来时,那么在无法严格界定的时候,就产生了歧义。产生诉讼时,法院通常采用不利于文本起草方的那种解释。例如 I shall pay Jones USD100 two months after contract signature date,可以解释为“我有义务支付”或“我将支付”。如合同是我起草的,则法院会采纳第一种解释“我有义务支付”。注意“有义务支付”和“将支付”的法律效力是不一样的,义务必须履行,而“将”只是对未来事件的描述,其履行也许依赖于某些特定的环境,比如我可以不支付,因为Jones没有向我提出要我支付的请求。一义多词是指有多个不同的词表达同一个意思。除了同样的歧义问题,同时还给合同的读者增加负担,因为他必须记住表达这个意思的多个词。目前执行有个别合同的前言中,明确定义了合同的买卖方及最终用户,但同时又补充“In the Contract, the Buyer means the End-User where it is appropriate in the context”。也许这句话的原意是有些技术问题本质上是Enduser的责任,但在长合同文本里面难以逐一界定,所以用这句话来缓和一下。问题是,涉及到责任义务的纠纷时,Buyer在什么情况代表Buyer,在什么情况代表End-User呢?由谁根据什么原则来界定呢?而且这个帽子是戴在前言里,意味着整个合同中所有的条款都适用这种情况,隐含着不可预知的风险。解决的办法其实很笨也简单,只要多费点时间,在所有涉及到 Buyer的地方区分到底这是指Buyer还是End-User,然后分别用相应的词就可以。二、情态动词合同中常用的情态动词包括:shall, must, will, may。在法律文件中通行的惯例是shall表示义务(主语的义务),must表示非主语的义务,will纯粹表示将来时,may表示许可。(一)shall must will在普通英语语法里,shall 用于第一人称时表将来时,其他人称表情态意义,will第二、三人称表将来时,第一人称表情态意义。但在法律文件中,已经简化为shall表示义务,will表示将来时。现在英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等英联邦国家有一种趋势是完全废止shall,统一用must表义务。Must,be required to, be obligated to, be responsible for,都可以表示义务,但不如shall简洁。顺便提一下,不论是在法律文件还是普通的英文写作中,通常都不提倡使用被动语态,因为被动语态比主动语态罗嗦(至少要多一个单词be),而且被动语态中经常省略动作的施动者(以by引导),在合同中非常忌讳责任义务不明确。所以少用被动态,尽量用主动态明确施动者。同时,由于must是用于表示非主语(或者说第三方)的义务,也应尽量避免使用must。合同是约束合同当事方的,如果在合同里过多描述第三方的义务,但又无法约束第三方,造成这些第三方义务无法履行,失去意义。可以通过转换语句或选择合适的动词以合同当事人为主语,明确义务责任人。例1:The Closing shall take place in Beijing.改为:The parties shall cause the Closing to take place in Beijing. 施动者明确,但动词不够简洁。改为:The parities shall hold the closing in Beijing.采用合适的动词,避免使用shall cause 这样罗索的词语。例2-1:The auditor shall examine the financial statements.2-2:The statement shall be examined by the auditors. 审计报表是借款人的义务,不是审计师或报表的义务。这两句里的shall所表示的义务和实际情况不符合。改为:The borrower shall cause the auditor to examine the statements.例3:Jone shall receive a salary. 该句所描述的义务不是由主语承担的,故不能用shall。改为:A shall pay Jone a salary. (主语是义务人)或Jone must receive a salary(主语不是义务人)例4:Doe shall be entitled to get the money.Be entitled to 直接表示权利,前面不需要加情态词。改为:ABD shall pay Doe the money.例5:On April 1, 2009, I am entitled to be paid by Doe. 不等于Doe有义务必须付给我,Doe is not required to pay me until I have indicated to Doe that I wish to be paid.注意,must除了表示义务,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以表示条件。例:To validly exercise the option, SS must submit the notice to DD 30 days before该句子里must表示条件,SS没有义务提交通知给DD,如果SS没有提交,DD也没有理由惩罚SS。判断要点:前面必须有不定式短语表示目的,说明must在此是条件而非义务。(二)may合同中表示某一方可自行判断是否采取或不采取某种行动时候(language of discretion gives a party discretion to take or not to take a given action),常用may和 be entitled to。May 表示permission 批准和sanction同意,同义词:has discretion to, is permitted to, is authorized to, be entitled to,但may最简洁。在我们的合同中经常看到使用be entitled to表示主语有某种权利。但建议避免使用,因为:1)尽量少用被动语态;2)该用法中主语的权利受合同另外一方的制约,或者说,合同一方的权利意味者另外一方的义务,该用法又未明确谁去承担这种义务,如果上下文中没有明确,容易会产生歧义,此时最好用义务语言shall。例:Roe is entitled to serve on ABCs board of directors.改为:ABC shall at Roes option appoint Roe a member of its board of directors.但may同时具有可能possibility和许可permission的含义,为避免歧义,在表示可能的时候,干脆省略may。合同中描述禁止的句子,shall not,must not,may notShall not: has a duty not to 使用shall表义务时,用shall not 表禁止;Must not: is required not to使用must 表义务时,用must not 表禁止;但尽量不要使用may not,因为may not可以理解为1)可能不做;2)授权不做;3)未授权去做,非常容易产生歧义。但也不是完全绝对的,下例中用may 来表示禁止是比较合适的。表示禁止通常使用否定词,表示否定可以否定主语或否定动词。如果使用了shall,否定时必须注意歧义。例1:The Seller shall purchase the goods.否定:No seller shall purchase the goods.The seller shall not purchase the goods;A seller shall not .上面三种否定由于使用了shall,即no seller has a duty to, a seller is not required to,字面意思是主语没有义务去做,并不是原来想表达的禁止含义,故在这样的情况下,使用No seller may更合适。三、时间几乎所有讨论法律英语的文章中都会提及时间表达的问题。Adams也不例外,但Adams并不仅仅是长篇累牍讨论各种歧义的可能性,而是提出了很多实用的解决办法。1时点 points in time具体某一天,或特定事件发生的那一天。其中最关键的问题在于介词。因为绝大多数的介词本身都无法确切指出某一个时点到底是从哪天开始的(most prepositions are not up to the task of indicating with certainty on exactly which day falls any given point in time)。表示开始的介词:from April 1,到底是从4月1日开始还是从4月2日开始。美国判例法Case Law认为,from应该不包括当日,除非合同注明包括。after:Case Law认为既可以包括也可以不包括。Starting April 1:则明确规定包括4月1日。On:It will commence on April 1,on包括。表示终止的介词:On:will end on April 1. on表示终点,不明确是否包括。Before:不包括Through:包括外贸业务员熟悉的UCP系列对这些词也有自己的解释,与Adams的又不完全一致。大家在LC业务中,应该参考UCP的标准。Adams熟知的是美国法律,他举出的例子也许不适用其他国家使用英语的习惯或者其他的行业惯例,如UCP。其实最简单的处理办法就是在介词旁边注明是否包括当日,如from April 13,1998, exclusive, to April 22,2001, inclusive。2时段 period of time顺序(forward running period)常用介词有from、following、after。通常的计算办法是算尾不算头(Leave out the day from which you are counting and include the last day of the specified period);如合同规定该时段包括完整的多少天,则头尾都不算。例1:Smith may exercise the Option during the 10 days from his receipt of the Notice.假如Smith 1月1日收到通知,则10天从1月2日起算,到11日晚上午夜结束。但上述算尾不算头不办法不是绝对的。也有人直接在合同里直接或间接明示算头不算尾。如一咨询协议在10月1日签署,并且协议中规定it has a term of 30 days from the date of the agreement。从中可以看出,协议各方意愿是希望从签字日开始计算30天,则30天期限终止于10月30日晚上24:00。逆序(backward running period)常用介词有before、prior to。计算办法是头尾任选一个计入。如合同规定该时段包括完整的多少天,则头尾都不算。在此,特别要注意“提前xx天”的计算方法。例2:If Smith wishes to extend the Period, it must at least 10 days prior to expiration of the Period submit a request to Widgo.如果Period于12月31日终止,31日不算,终止前第10天是21日。则在21日提交申请符合要求。但上述算法也不是绝对的。判例法就此算法并未保持一致。例3:Smith shall provide Jones withat least 30 days prior noticeof any Proposed Transfer.该例意味着Jones在Smith转让前30个完整日历天就得到通知,则转让那天和Jones收到通知那天都不能算。头尾都不算,需要30个完整的日历天。假如12月31日打算转让,31日该天不算,则最晚11月30日要通知对方。Smith shall give Jones notice of any proposed transferat least 30 days before the date ofthat proposed transfer. 不是30完整的日历天,只要是30天之前就可以,则最迟通知日是12月1日。有的法院认为At least XX days before XXX,则两头日期都不包括,是完整的XX天。但大部分法院持反对意见,除非合同各方确实明示两头都除外。既然法律界对此都没有共识,个人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笨一点,在条款旁边加上exclusive或inclusive,这样也不用区别介词的差异了。表示时段时应明确起点、终点、持续时间和时间单位(最好用工作日business day,避免歧义)。我们在合同中经常用到时间单位包括:周、月、年。下面是法律文件里对这些时间单位通常的解释。“周”通常指连续的7天,不一定是指从周日开始计算的一周。“月”通常从起始日结束的那个午夜开始计算到下月同一日结束的午夜为止,起始日除外。如果下月没有同一日,则到下月月底为止。对超过30天的时段,用月计算,可以迅速得到终止日期,比用日更直观。“年”,通常指从起始日结束的午夜到明年同一日结束的午夜。3钟点在日期里直接或间接明示时间点,可避免起、终点各种介词的歧义。From 9:00 am on Sep. 25, 2000; at the close of business on April 20,2000.不要使用12:00 am 或12:00 pm,可改成12:00 noon/midnight,但midnight有歧义,是当天凌晨还是当天午夜?此时可改成:1)24:00 April 15 or 00:00 April16;2)midnight April 15-16;3)midnight at the end of April 15;上述几种都明确表示是4月15日晚上的那个午夜。涉及到时差的地区,时点后面应注明地区或时区,但最好不用时区,因为签约时也许不知道当时该时区是否有夏令时。如5:00 P.M. New York time on the closing date(美国人习惯用12小时制)。4关于权利或义务的时限单位尽管有上述种种防止时间歧义的办法,但在实际使用中,很难完全杜绝隐藏的歧义。如下面两个例子。例1:AAA may not exercise the Option more than twice a year.本句里的year 有歧义,是指从任何起点开始算连续12个月还是指从1月1日起的12个月?例2:Jones于01年7月1日签署的劳动合同明确:Jones is entitled to four weeks of vacation a year。从0171到0271间,他有4周假期?还是01年度和02年度各有4周?如果他0171到011231间休假1周,0211到0271休假3周,他是否还有权利要求在0272到021231间再休假呢?不仅仅是“年”会有这个问题,“月”也会有类似歧义。处理的办法是用短语代替年和月。如例2中的年表述为period of 12 consecutive months beginning Jan.1,同时还要注明从签约日到下一年度开始前剩余这段时间(the short period/short first year)如何处理。使用Calendar year/month 是否也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呢?不尽然。因为从Adams收集的判例看,有的法院认为calendar month 是12个月中完整的某一个月,而有的法院认为是从本月某日到下月该日,并没有统一的解释。当然,可以在合同中对日历月或日历年下定义,但最好还是不用。时间问题篇幅最长,显得有些罗嗦了。但确实重要。假设有一个大额资产转让合同,如果律师在合同中未明确on April 1是inclusive还是exclusive,而恰恰4月1日颁布实施新税法,导致无法判断该交易是适用新税法还是之前的老税法,从而产生法律纠纷甚至巨大的损失。虽然在我们目前的项目中,还没有碰到对时间如此敏感的情况,但也应该对这些内容有所了解,真正遇到敏感问题的时候,才能够迅速应对(颇有养兵千日的意思)。四、and和or的歧义and 和or是我们常用的词语,也许大家很少意识到这个简单的词会隐藏有什么问题。可是,和时间问题一样,这两个小词也是所有法律英语研究文章里必谈的内容。可见其“阴险”程度,在合同使用中,应该慎重,才能够防止在“小阴沟”里翻船。1、orA or B有两种解释,第一种是inclusive,即A or B, or both;第二种是exclusive, A or B, but not both。到底属于哪一种,有时候可从句子内容或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直接判断出来,如例1。但很多时候仅仅从逻辑关系无法下结论,歧义随之而来。例1:You may give the ticket to Ann or Beti.因为票只有一张,不可能同时给俩人,所以,or在本句里就是exclusive。例2:You may give the tickets to Ann or Beti.现在票不止一张,到底是A和B各给一张(inclusive)还是只能够全部票给一人(exclusive)呢?有人用and/or 来代替,表示inclusive的意思。表面看起来似乎解决了这个问题,细细推敲起来,却产生更大的问题。假如A, B and/or C,利用排列组合,就产生了至少7种组合结果,是否这7种都是起草文件的人想表达的本意呢?如果并列项更多,起草者是否有能力将所有的可能性逐一排查过滤呢?而且,这个用法除了显得笨拙外,还会造成不合逻辑的组合,如it must be a corporation and/or a limited liability company。Adams所用的这个例子言下之意是有限责任公司和corporation是两种不可同时存在的公司体制,类似中国的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一个公司不可能同时属于两种公司形式,那这里使用and/or就显得不合乎实际了。(希望熟悉法律的人能够研究一下,搞明白corporation 和company这俩词的意思。)解决的办法有3种:1)使用明确的描述,A or B or both(2个列举项);one or more of A, B, and C(超过2个列举项);2)Either or 一般也可以表达exclusive的意思;3)也可以在专门规定合同释义的章节里注明“or 是包括(或者不包括)除非合同文本另外规定(Unless the context clearly requires, “or” is exclusive)”。但建议在实际使用中case by case处理or的问题,这样一条规矩把所有的情况都一刀切太过于简单。2AndA and B也有两种解释:第一种表示several,A and B jointly and severally,即A separately, B separately, or A and B together;第二种表示joint,A and B, jointly but not severally,即 A and B together, not A separately or B separately。合同文本应明确属于哪种情况。例1:AAA and BBB may transfer its Shares.是指AAA和BBB可以分别各自转让呢(当然,如果可以分别各自转让就肯定可以两者都转让,即属于several)?还是指只能够两者一起同时转让?改为:Each of AAA and BBB may transfer its Shares. 直接表明不是必须两方同时转让,属于several。例2:AAA and BBB are liable for CCCs failure to perform its obligations.改为:AAA and BBB, jointly and severally, are liable for CCCs failure to perform its obligations.或 AAA and BBB, jointly but not severally, are liable for CCCs failure to perform its obligations.五、结束语和签字经过艰辛的谈判过程,到了结束语的时候,心里都会松一口,就等签字了。想想那把著名的Damocles剑吧,它可是一直悬挂在头顶,风险无处不在,要随时睁开慧眼。很多人把结束语那一章,冠名为closing或conclusion,但正确的应该是Concluding clause,表示结束语。Closing在某些行业里有特定的意思,而conclusion就更不应该用了,查查字典就知道,它是“结论”的意思,但结束语里并没有任何结论。另一种常见的问题是喜欢使用legalese法律术语,有的是佶屈聱牙的古英语,在现代早失去使用的土壤,有的是律师为了赚取费用使用的裹脚布。正如本文开头就说的,合同包括其他法律文件的目,就是简洁明确的表达各方的意图。我不反对使用专业的词汇精确地表达意思,但建议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避免使用连自己都不明白的东西。常见的经典的legalese结束语:IN WITNESS WHEREOF, the parties hereto, intending to be legally bound, have by their proper and duly authorized officers duly executed and delivered these presents as of the day and year first above written.Witness是古代缔结和约的一个重要环节,必须有第三方作证。可是现在的合同绝大多数都不需要第三方作证或者公证,这个词在现代就是纯粹的形式主义。又如These presents等于this agreement,可以直接用后者代替。intending to be legally bound,缔结的合同是否有法律效力,取决于合同的内容,并不在于是否有这样一句话。换言之,合同各方不需要这种明示的描述才能保证合同的合法效力。而且,如果合同内容不合法,就算有这句话,也不会摇身一变就合法了。例:推荐使用的格式Delta(公司) and Doe(个人) are executing this Agreement on the date stated in the introductory clause.DELTA CORPORATION 公司名称用大写By:(by表示以公司的名义签署,the signatory is not signing in his personal capacity.)Name: John DoeTitle: President(Name和Title签字前就打印上,如果事先无法确定,签字后也务必要求签字人或秘书手写出正楷的姓名职务。)JOHN DOE上例中个人为一方,姓名全部大写,而代表公司的签字人姓名仅仅首字面大写,以示区别,还可以在个人名字后加上in his own capacity 表示强调以个人名义。如结束语和签字不在一页,可在结束语后面,加上“signature page follows”或打一行星号防止事后修改增加该页的内容。以前做日贷项目的时候,发现日本国际协力银行发来的文件都会在文件结尾另起一行,写上“(完)”。不过,目前我们签署的正本都不只一份且每页都有小签,不存在恶意修改这个问题。我觉得在签字处打印姓名和职位很有必要,有两个原因:1)如果外商手写体非常潦草,没有在旁边打印出姓名和职位的正楷,造成无法确认签字人的身份。试想一份上亿元的合同拿在手,都不知道卖方签字人的身份,总觉不妥。如果该签字人离职了,几年后,外方不承认这个合同怎么办?我不懂法律,只是猜测。2)美国有的州法院认定,如果签字人手写签名处没有打印出职位,就判定签署合同是签字人个人行为,不代表公司,届时如果真有纠纷,对我们是非常不利的。六、Notwithstanding和 Subject to套用一个时髦的说法,Notwithstanding就是披着羊皮的狼。Adams提醒我们,看到它就要警觉,但凡出现这个词,都要小心其所隐藏法律陷阱。通常有三种用法:1)否定某一条款甚至章节:Notwithstanding any provision of Section 2, 否定第2节全部;2)否定该词出现之前的全部内容,Notwithstanding the foregoing;3)否定整个合同,除了该词所引导的内容,Notwithstanding anything herein to the contrary,意思是该短语后面的内容凌驾于合同其他内容之上。如果是对方起草的文本,看到Notwithstanding建议直接拿掉。如果是我方起草的文本,或者想对对方提供的草稿提出修改建议,以反对对方的权益,且对合同其他条款的内容都很有自信的时候,可以使用该词,比较全面保险。尽量不要轻易使用Notwithstanding。轻易否定某些条款或合同其他内容,则这些条款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有时候对方假装就某关键问题作出巨大让步,貌似我们取得实质性胜利,殊不知在后面某一章,出现一句Notwithstanding the foregoing,刚才的胜利又被全盘否定了。办法是用subject to 代替。Notwithstanding A, B 可以改为,A subject to B,即A受制于B。Subject to 用于削弱、提出条件限制,但不用于补充说明。A限制了B,可用B subject to A。如果A是对B的补充细化,则不要用。如第I条规定转让股票,第2条规定转让的价格和时间,两部分内容互相补充,在第1条里就不能够说subject to Clause 2。如果某项义务取决于某些特定条件的满足,则可以在合同开始说明这些义务subject to the terms of this Agreement,这样就不需要在具体章节里详细说明这些条件。七、其他歧义1语序排列不合理例1:The A shall cred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