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抢救技术PPT课件.pptx_第1页
常用抢救技术PPT课件.pptx_第2页
常用抢救技术PPT课件.pptx_第3页
常用抢救技术PPT课件.pptx_第4页
常用抢救技术PPT课件.ppt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常用急救技术 xxx 沈阳 心脏骤停43分钟开胸起搏成功施救 xxx 01 02 03 04 目录 05 人工气道的建立 气道异物清除术 球囊 面罩通气术 除颤 动 静脉穿刺置管术 xxx 学习目标 掌握 操作方法 注意事项 护理措施 熟悉 了解 适应症 禁忌症 操作目的 用物准备 xxx 第一节人工气道的建立 指运用各种辅助设备及特殊技术在生理气道和空气或其他气源之间建立的有效连接 以保证气道通畅 维持有效通气 人工气道 solution 1 口咽通气管置入术 2 环甲膜穿刺术 3 气管内插管术 4 气管切开术 xxx 一 口咽通气管置入术 口咽通气管 橡胶或塑料 扁形 弯曲状 效果 适应症 缺乏咳嗽 咽反射的昏迷患者 气道分泌物增多需行吸引的昏迷患者 舌后坠致呼吸道梗阻的昏迷患者 癫痫发作或抽搐时保护舌 齿免受损伤的患者 气管插管时取代牙垫作用 xxx 禁忌证 口腔及上下颌骨创伤 咽部气道占位性病变 喉头水肿 气管内异物 哮喘 咽反射亢进患者 呕吐频繁患者 门齿有折断或脱落危险的患者 清醒或半清醒的患者 xxx 操作方法 选择合适的口咽通气管 长度为口角至耳垂或下颌角的距离 选择原则是宁长勿短 宁小勿大 1 物品准备 xxx 平卧位 头后仰 口 咽 喉一条直线 清除口腔及咽部分泌物 保持呼吸道通畅 3 操作步骤 直接放置法 反向插入法 2 患者准备 xxx 4 检测人工气道是否通畅 手掌放于口咽通气管外口 感觉有无气流 以少许棉絮放于外口 观察有无随患者呼吸的运动 注意事项 1 保持管道通畅2 加强呼吸道湿化3 监测生命体征 xxx 二 环甲膜穿刺术 环甲膜 甲状软骨 喉结 环状软骨 软骨环 气管 穿刺点 xxx 适应症 上呼吸道完全或不完全阻塞 经鼻插管失败 为喉 气管内其他操作准备 气管内给药 禁忌症 出血倾向 喉部 环甲膜以下气道梗阻 xxx 操作方法 环甲膜穿刺针或16号针头 1 物品准备 吸氧装置 xxx xxx 平卧位或斜坡卧位 尽可能颈部后仰 不需局麻 3 操作步骤 常规消毒环甲膜区皮肤 确定穿刺部位即环状软骨与甲状软骨之间正中凹陷处 甲状软骨 环状软骨 穿刺部位 2 患者准备 xxx 固定皮肤 针头垂直刺入 固定针头 接氧气 xxx 注意事项 1 环甲膜穿刺仅仅是呼吸复苏的一种急救措施 不能作为确定性处理 2 进针不宜过深 避免损伤气管后壁黏膜 3 环甲膜穿刺针头与T形管接口连接时 必须连接紧密不漏气 4 穿刺部位若有明显出血及时止血 以免血液流入气管内 xxx 4 穿刺部位若有明显出血及时止血 以免血液流入气管内 5 穿刺针留置时间不超过24小时 6 如遇血凝块或分泌物阻塞针头 可用空气或生理盐水冲洗 保证通畅 xxx 三 气管内插管术 气管插管 xxx 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或异物 1 2 3 5 6 目的 4 解除上呼吸道梗阻 进行有效人工呼吸 增加肺泡有效通气量 减少气道阻力及死腔 为气道湿化或雾化提供条件 xxx 呼吸衰竭机械通气者 呼吸道分泌物不能自行咳出而需直接清除或吸出气管内痰液者 呼吸心搏骤停行心肺脑复苏者 误吸患者插管吸引 必要时作肺泡冲洗者 适应症 xxx 喉头水肿或黏膜下血肿 急性喉炎 插管创伤引起的严重出血 颈椎骨折或脱位 肿瘤压迫或侵犯气管壁 插管可导致肿瘤破裂 面部骨折 会厌炎 xxx 操作方法 1 物品准备 胶布 听诊器 手套 开口器 吸痰管 牙垫 注射器 喉镜1套 气管导管等 导管型号 成年男性 7 5 8 5 成年女性 7 0 8 0 小儿 4 年龄 4 插管深度 口插管 男性 22 24cm 门齿 女性 20 22cm 门齿 儿童 年龄 2 12cm 双唇 xxx 仰卧位 头后仰 颈上抬 口 咽 气管一条轴线 体位 2 患者准备 xxx 3 操作步骤 病人头向后仰 肩部垫枕 张开口腔 左手持喉镜放入口腔 推进 显露悬雍垂 再继续向前推进 直至看见会厌为止 喉镜前端进入舌根与会厌角内 将喉镜向上 向前提起 即可显露声门 右手执气管导管后端 使其前端自口右角进入口腔 对着声门 以一旋转的力量轻轻经声门插入气管 于导管进入声门后再将管芯退出 xxx 导管接近喉头 将导管尖插入声门 插入声门后继续深入1cm左右 xxx 确认导管在位 按压 导管口有气流 呼气 管壁出现雾气吸气 雾气消失 双肺呼吸音清晰对称 固定导管 记录插入深度 气囊充气3 5ml 及时予以吸痰后 接呼吸机或其他设备 xxx 注意事项 插管深度应合适 妥善固定 每班记录导管长度 插管时 尽量使喉部充分暴露 视野清晰 动作轻柔 准确 以免造成损伤 1 2 动作迅速 勿使缺氧时间过长导致心搏骤停 3 操作者熟练掌握插管技术 尽量减少胃扩张引起的误吸 30秒内插管未成功应给予100 纯氧后再重新尝试 4 xxx 四 气管切开术 气管切开 颈段气管前壁 xxx 目的 xxx 适应症 禁忌症 1 喉阻塞 2 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 3 预防性气管切开 1 严重出血性疾病 3 下呼吸道占位而致的呼吸困难 2 颈部恶性肿瘤 xxx 操作方法 1 物品准备 气管切开包 气管套管 吸引器 吸痰管 吸氧装置 抢救药品等 xxx 仰卧位 肩部垫高 头后仰固定于正中位 使下颌 喉结 胸骨切迹在一直线上 2 患者准备 xxx 3 操作步骤 病人头向后仰 肩部垫枕 消毒 铺巾 物品检查 局部麻醉 气管切口 置入气管套管 固定套管 术后处理 xxx 注意事项 1 术前 镇静剂不可过量以免加重呼吸困难 床边备好氧气 吸引器 急救药品 气切包等 2 术中 皮肤切口要沿正中线进行 不得高于第2气管环或低于第5气管环防止损伤颈部大血管及甲状腺 以免引起大出血 气管套管要妥善固定 3 术后 防套管窒息 保持气管套管通畅 维持下呼吸道通畅 防止伤口感染 xxx 4 防止意外拔管 必要时保护性约束 5 拔管 拔管时间一般在术后1周以上 拔管前先试堵管1 3天 无呼吸困难即可拔管 放气 xxx 第二节气道异物清除术 Heimlich手法 压力 Heimlich征象 窒息痛苦样 手掐咽喉部 V 形手势 xxx Heimlich手法 01 02 xxx 自救法 主要用于神志清楚的成人 咳嗽法 腹部手拳冲击法 上腹部倾压椅背法 1 xxx 他救法 腹部手拳冲击法 胸部手指冲击法倒提拍背法 2 xxx 呼吸道异物现场急救 1 询问病史 2 体格检查 3 阻塞种类 种类 大小 时间等 意识 面色 口唇 完全阻塞 不完全阻塞 xxx 4 急救处理 自行咳嗽 部分患者可咳出异物 患者能发声及部分呼吸道阻塞 患者意识不清清除异物 拍背6 8次 拳击6 8次 拳击6 8次 清除异物 成功 人工呼吸 不成功 xxx 第三节球囊 面罩通气术 面罩 单向压力安全阀 球囊 储气安全阀 储气袋 氧气管 优点 与口对口人工呼吸比较供氧浓度高 操作简便 尤其是病情危急 来不及行气管插管时 可通过球囊 面罩直接给氧 使患者得到充分氧气供应 xxx 适应症 禁忌症 途中 现场或临时替代呼吸机的人工通气 1 中等以上活动性咯血 3 大量胸腔积液 2 颌面部外伤或严重骨折 xxx 连接和检查 性能完好 氧气袋无漏气 检查单向阀 检查气囊密闭性 面罩大小合适 xxx 操作方法 1 评估 意识状态 呼吸情况 缺氧程度 血氧饱和度 xxx 2 准备 简易呼吸气囊 去枕仰卧位 宽敞明亮整洁 xxx 3 操作步骤 连接氧气 呼吸气囊 面罩 储氧袋正确连接 将连接管与氧装置连接 流量10 15L min xxx 清理呼吸道 开放气道 单人法 仰头抬颏法双人法 仰头托颌法 xxx 送气 一只手压住面罩 另一只手挤压球囊 规则性按压球囊提供足够的气体 送气时间为1秒以上 按压气囊与放松气囊时间比1 1 5 2 手法单人法 EC 双人法 xxx 确认患者是否处于正常换气 胸部情况 嘴唇面色 单向阀 呼出气体 观察患者嘴唇与面部颜色的变化 在呼气时观察面罩内是否呈雾气状 注视患者胸廓是否随着压缩球体而起伏 观察单向阀是否运用是否正常 xxx 注意事项 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 1 2 3 4 5 6 保持面罩的密闭性 徐泽合适的面罩 手法要正确 选择适宜的通气量约400 600ml 适当的频率10 12次 分 保持气道通畅 及时清理分泌物 使用期间注意观察病人胸廓起伏 双肺呼吸音 血氧饱和度及呼吸是否改善 每次使用前需对简易呼吸气囊检查 确保有效性 xxx 第四节除颤 用电能治疗异位性心律失常使之转复为窦性心律的一种方法 启用同步触发装置用于转复心室颤动以外的各类异位性快速心律失常 不启用同步触发装置 可再任何时间放电 主要用于转复心室颤动 亦称除颤 心脏电复律 同步电复律 非同步电复律 xxx 高能量脉冲电流 心脏 心肌细胞短时间同时除极 抑制异位兴奋性 最高自律性窦房结发放冲动 恢复窦性心律 基本原理 xxx 适应症 1 心室颤动 2 心室扑动 3 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 xxx 分类 1 根据电流脉冲通过心脏方向分为 单向波除颤仪双向波除颤仪2 根据电极板放置位置分为 体外除颤仪体内除颤仪 xxx 为什么要早期电除颤 1 心搏骤停时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是心室颤动2 治疗心室颤动最有效的方法是电除颤3 未行转复室颤数分钟内可能转为心搏骤停4 除颤的成功性随时间延长而降低 每延长一分钟 成功率降低7 10 xxx 早期启动EMS 早期CPR 早期电除颤 高级生命支持 经研究表明 在这四个环节中 早期电除颤是抢救病人生命最关键的一环 心搏骤停的最有效治疗 早期电除颤沈洪何忠杰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03 12 7 501 502 1 1 xxx 操作方法 1 物品准备 除颤仪 导电糊 简易呼吸气囊 急救药品 屏风等 xxx 2 患者准备 去枕平卧硬板床 去除金属导电物品 松开衣扣 暴露胸部 xxx 3 操作步骤 确定心电情况 监测分析患者心律 开启除颤仪 准备电极板 正确放置电极板位置心底部 胸骨右缘锁骨下或2 3肋间 心尖部 左乳头外下方或左腋前线第5肋间 前 侧位 xxx 一个电极板 左侧心前区标准位置 另一个电极板 左 右背部肩胛下区 前 后位 选择能量单向波 360J双向波 120 200J 充电 放电 立即胸外按压 除颤后处理 xxx 注意事项 1 除颤前识别心电图类型2 电极板位置准确3 电极板与患者皮肤密切接触4 除颤前所有人员远离患者 10cm xxx 第五节动 静脉穿刺置管术 一 动脉穿刺置管术 部位 xxx 适应症 血气分析 输血 输注药物 动脉检查 治疗 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 xxx 禁忌证 出血倾向 局部感染 侧支循环不良 xxx 操作方法 1 物品准备 注射盘 肝素注射液 动脉穿刺针 局麻药物 消毒物品等 注射器 xxx 2 患者准备 穿刺部位 左手桡动脉首选 桡动脉 腕部向下弯曲30 肱动脉 肘部伸直 腕部外旋 股动脉 腿部稍向外旋 xxx 3 操作步骤 穿刺 见血后继续进针 拔出针芯 缓慢退套管 见血后放低角度置入针芯 置入套管 选择动脉 选择穿刺动脉 触摸动脉搏动最明显处并固定手腕 皮肤消毒 局部麻醉 定位确认穿刺点 左手触摸波动处 食指远端牵拉皮肤 穿刺点在波动最明显远端0 5cm处 xxx 置管 抽出针芯 捻转同时推进外套管 注意 不能有阻力 必须套管尾端有血液畅流出 连接固定 xxx 注意事项 1 2 3 5 严格遵循无菌原则 局部严格消毒 以防感染 严格掌握适应证 动脉穿刺及注射仅于必要时使用 准确判断穿刺点 穿刺点应选择动脉搏动最明显处 留置导管用肝素液持续冲洗 保证导管通畅 避免局部血栓形成和远端栓塞 置管时间原则上不超过4天 预防导管源性感染 4 xxx 二 深静脉穿刺置管术 是一种以特制的穿刺导管经皮肤穿刺并留置于深静脉腔内 经此通路进行补液 治疗或监测的方法 定义 锁骨下静脉 颈内静脉 股静脉 部位 xxx 02 03 04 05 06 01 适应症 外周血管穿刺困难者 大量补液 快速扩容者 输注对外周血管明显刺激性药物者 肠外营养营养治疗 特殊检查 监测或治疗 监测CVP者 xxx 禁忌症 广泛腔静脉系统血栓形成 局部感染 凝血功能障碍 不合作躁动不安 xxx 操作方法 1 物品准备 注射盘 深静脉穿刺包 局麻药物 注射器 生理盐水 消毒物品等 xxx 2 患者准备 患者体位锁骨下静脉 头低15 仰卧位 头转向穿刺对侧 重度心力衰竭可取半卧位 颈内静脉 头低15 30 仰卧位 头转向穿刺对侧 股静脉 仰卧位 穿刺侧大腿放平 稍外旋外展 xxx 穿刺点定位锁骨下静脉 a 锁骨下进路 锁骨中 内1 3交界处 锁骨下方约1cm处为穿刺点 b 锁骨上进路 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外侧缘 锁骨上方约1cm处为穿刺点 xxx 颈内静脉 a 中路 胸锁乳突肌三角顶端处为穿刺点 b 前路 胸锁乳突肌前缘中点推开劲总动脉后穿刺 c 后路 胸锁乳突肌外缘中 下1 3交界处为穿刺点 xxx 股静脉 股动脉搏动点最明显处内1cm处为穿刺点 xxx 3 操作步骤 操作前用物准备与检查 检查中心静脉导管是否完好 用生理盐水冲洗 排气备用 体位 头低15 仰卧位 头转向穿刺对侧 xxx 皮肤消毒 局部麻醉利多卡因或1 普鲁卡因2 4ml局部麻醉 xxx 穿刺 取抽吸有0 9 生理盐水5ml的注射器 连接穿刺针进行穿刺 边缓慢进针边回抽 至有落空感并吸出暗红色血液 提示已进入静脉 xxx 插入引导丝 如用普通注射器则撤去注射器 从针头处插入引导丝 导丝进入15cm左右退出穿刺针 xxx 插入扩张管 绷紧皮肤 沿导丝插入扩张管 扩张皮肤 沿引导丝插入导管 成人12 15cm为宜 xxx 退出引导套管 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