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姆龙CS1D网络实验.doc_第1页
欧姆龙CS1D网络实验.doc_第2页
欧姆龙CS1D网络实验.doc_第3页
欧姆龙CS1D网络实验.doc_第4页
欧姆龙CS1D网络实验.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OMRON 网络实验指导书目 录实验一 CX-P通过以太网连接PLC1实验二 以太网的FTP功能使用4实验三 以太网的E-mail功能使用7实验四 Controller Link网络的数据链接表12实验五 Compobus/D配置器软件操作16实验六 网络互连路由表的设置22实验七 网络互连跨网络的FINS通信27实验九 FinsGateway软件使用30实验九 组态软件IFix基础34实验十 组态王基础42附录A:FTP常用命令列表47附录B:常用E-mail发送及响应命令格式48实验一 CX-P通过以太网连接PLC一 实验目的:1 熟悉PLC的以太网的构成。2 熟悉计算机以太网卡的相关参数设置。3 熟悉CS1W-ETN21模块的IP地址的设置。4 熟悉CX-P如何通过以太网与PLC进行连接。二 实验内容:1 网络构成:如图所示,它是由支持以太网的PLC(CS1,CJ1,CV系列)上的以太网单元(如CS1W-ETN21),以太网通信线缆(100BASE-T),网络集线器(HUB),个人计算机(带以太网卡)多台。图 以太网构成2. 计算机以太网卡的参数设置:IP地址:XX . XX . XX . XX子网掩码:(1) 其中IP地址的前三位,必须与整个以太网所有以太网单元的IP地址前三位相同.如上,网络中CS1W-ETN21的IP是:5(展板1、2)或6(展板3、4);则网络中各计算机以太网卡的IP地址可以从 54进行设置。(2) 计算机以太网卡的IP地址最后一位必须与同一网络中其它计算机或PLC的IP地址最后一位不同。3CS1W-ETN21模块的IP地址的设置:(1) 首先通过串口使CX-P与PLC在线,打开I/O表,把CS1W-ETN21的单元设置打开,如图所示设置IP地址和子网掩码,设置完毕下传到CS1W-ETN21单元。图 CS1W-ETN21单元设置界面(2) CS1W-ETN21的IP地址最后一位必须与其它计算机或PLC的IP地址最后一位不同。(注:CS1W-ETN11的以太网模块IP地址,可在模块背后的SW1SW4进行设定,设定方法详见操作手册;CS1W-ETN21的以太网模块IP地址,则直接使用CX-P软件连线,在I/O表的模块属性中设置。)CX-P通过以太网与PLC进行连接(1) 在CX-P选择网络类型中选择通过Ethernet或者Ethernet(FINS/TCP)方式和PLC连接,打开设定窗口,在驱动选项中添加所需连接PLC的IP地址,如图所示图 CX-P网络设置界面(2) IP地址设定完毕后,进入CX-P主界面,如图所示点击“在线工作”图标,则CX-P软件就通过以太网和PLC连接通信上。图CX-P主界面思考:如另外有多台PLC(如CS1G-CPU44H)需连入以太网中,则它们的子网掩码和IP地址该如何设置?实验二 以太网的FTP功能使用一 实验目的:学习PLC以太网模块的FTP功能二 实验内容:1 如图:图计算机通过FTP方式连接CS12 CS1W-ETN21的设置(1) 根据实验一的结论,建立上位机和PLC的通信。连线之后自动创建在I/O表中,右键点击CS1W-ETN21选择“单元设置”。在打开的窗口中选中“设定”选项(2) 如图设定CS1W-ETN21的FTP登录用户名和密码,此实验中用户名:omron;密码:omron;图PLC FTP设定(3) 在CS1中插入CF卡(4) 启动FTP应用软件MS-DOS。Windows 2000/XP系统从开始程序附件命令提示符中打开程序。如图图FTP界面(5) 从DOS模式进入FTP模式,输入命令ftp 5(展板1、2)或ftp 6(展板3、4),接着按照提示正确输入用户名和密码omron即可访问CS1的内存卡。Bye或者quit命令表示断开连接。如图图FTP命令(6) 一旦计算机和CS1连接上,可以通过get和put命令进行2台设备之间的文件传送。Omron的FTP功能不支持群功能,只允许一台计算机访问一台PLC。基本指令功能见附录,详细指令用法参见手册。3 FTP通信测试结果:比如:现在要求利用FTP功能把CS1内存卡中的ABC.IOM文件上传到计算机。那么如图所示需要在FTP模式下输入“get ABC.IOM”,数据传送成功信息见图;使用FTP的其他功能也类似用法。图FTP通信成功实验三 以太网的E-mail功能使用一实验目的:学习PLC以太网模块的E-mail功能二实验内容:系统结构,如图:IP:10.110.50.XXXCS1W-ETN21HUBHUB邮件服务器IP:8图CS1通过以太网向计算机收发e-mailCS1W-ETN21的设置一(发送邮件)(1)在I/O表中,选择“单元设置”。选中SMTP选项(2)设定CS1W-ETN21的本地E-mail地址,如图在“Local Mail Address”中写入ETN21_1(展板1、2)或者ETN21_2(展板3、4)图PLC e-mail地址设定(3)在目标邮件地址中,设置计算机的E-mail地址,如图本实验设为train_1(展板1、2)或者train_2(展板3、4)图计算机 e-mail地址设定(4)如图所示,在SMTP地址中还需要设置邮件服务器的地址,如:8(专用邮件服务器IP地址)。本系统的邮件服务器地址是:8。该邮件服务器可以利用计算机的邮件服务器虚拟软件来代替。本实验中是用了Argosoft的邮件服务器虚拟软件来控制收发E-mail。(5)使用邮件发送位:n=CIO1500+25*UNIT NO,BIT 03;从CS1发送E-mail到计算机。本实验邮件发送位地址是1500.03,此时要在软件中把发送条件设为软件开关,如图图发送条件设定4 CS1W-ETN21的设置二(接受邮件)(1)在I/O表中,选择“单元设置”。选中“收邮件”选项(2)设定邮件接受地址,设定接受邮件的命令范围以及附件扩展名称。如图:图接受邮件范围设定(3)在POP地址中,设置邮件服务器的地址,如:8(专用邮件服务器IP地址)。本系统的邮件服务器地址是:8。POP地址:8。如图图邮件服务器地址设定 其中Account Name项的设定必须与前面的local mail Address保持一致,或者不设定默认就是Local Mail Address中前缀名。(4)打开计算机上的E-mail软件,比如OutLook Express;首先必须对OutLook Express进行设置,打开“工具帐户”,如图添加一个新的计算机邮件帐户图Internet帐户在弹出的窗口中如图设置E-mail的邮箱地址 train_1(展板1、2)或者train_2(展板3、4),点“下一步”在接着弹出的窗口中设置SMTP和POP3服务器地址为8,如图所示。图个人邮件地址设定图邮件服务器地址设定再次点击“下一步”,如图所示,设置邮件的用户名:train_1(或者train_2)和密码:123,设置完毕再点“下一步”在接着弹出的窗口中点“完成”后,个人计算机邮件帐户就设置完毕了。图用户名和密码设置(5)如图编写E-mail,发送给PLC,功能是改变PLC状态为RUN,过1秒左右,PLC接受到邮件自动改变其状态为运行,并且返回一封邮件给计算机,表示PLC正常接受邮件。常用E-mail发送及响应命令格式见附录图计算机e-mail书写格式注1:为保证邮件发送格式为“纯文本”,需在Outlook Express做以下设置: 在“邮件发送格式”中设“纯文本”;在“纯文本设置”中的邮件格式中,设为“MIME”;本文的编码方式设为“无”。注2:展板1、2和展板3、4上的PLC实现E-mail功能时共用ArGoSoft Mail Server,该软件在设置时要把套实验展板相关的E-mail地址全部登陆至“用户设置”中:1、设置2个PLC的E-mail地址;2、设置4个计算机的E-mail地址,如图所示实验四 Controller Link网络的数据链接表一实验目的:1 熟悉Controller Link网络的数据链接功能2 学会编写Controller Link网络的数据链接表(Date Link表)二实验内容:1展板上的Controller Link网络,如图所示CS1G-CPU44HCS1W-CLK21-V1节点号:4单元号:2CJ1M-CPU13CJ1W-CLK21-V1节点号:3单元号:2NS8触摸屏NS-CLK21节点号:5Repeater UnitCS1W-RPT01线缆转线缆型Controller Link网络图展板的CLK网络图2如要实现CJ1M与CS1G之间的数据链接,互相分别交换10个字,PLC间的数据链接状况如下表所示:节点3节点3节点4节点4DM0DM9DM0DM9DM10DM19DM10DM19那么需要编写相关的数据链接表。操作步骤如下:(1)打开CX-Integrator软件,对CONTROLLER LINK进行数据链接编辑如图所示:图CX-Integrator工具(2)进入数据链接编辑界面,开始编写数据链接表a.单击鼠标右键,选择添加连接b.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要进行数据连接的PLC型号,如图图Datalink组件窗口c.根据展板实际网络,选择PLC型号:CJ1M-CPU13,节点号:3; 选择PLC型号:CS1G-CPU44H,节点号:4;则网络显示如图图数据链接表一d选择添加目标区选项,选择对应目标区要进行数据链接的区域,并控制传送数据的大小如图图数据链接表二e各节点的链接地址范围设定如下图图数据链接表三(4)将对应的数据链接表传入CLK网络中,注意选项设置如下图图数据链接表的上下载 (5)启动数据链接在CX-NET主界面选择“在线”图标,使得CX-NET和PLC通信上,然后再次进入Datalink组件窗口选数据链接操作/状态,进入操作界面后,如图选择启动数据链接。这样CLK网络就成功建立了。图数据链接表启动查看数据交换状态:(1)打开CX-P软件,和CJ1M-CPU13在线通信,通过软件在DM0中写入数据#9999;如果这时有另外一台电脑的CX-P和CS1G-CPU44H通信,马上可以看到其DM0中的数据也刷新为#9999(2)同样的,如果在CS1G-CPU44H中DM10DM19中写入数据,由于CLK网络的存在马上把数据传送到CJ1M-CPU13的DM10DM19。思考:在多节点间的数据链接,同一PLC的发送和接受区是否一定要连续?实验五 Compobus/D配置器软件操作一 实验目的1 熟悉Compobus/D网络各主从站之间的地址分配2 掌握配置器软件Configurator V2.36版的操作3 使用Configurator V2.36对展板的Compobus/D网络进行配置二 实验内容Configurator V2.361展板网络如图所示以太网 CS1G-CPU44HCS1W-DRM21-V1Node:63CJ1M-CPU13(#1)CJ1W-DRM21-V1Node:03CJ1M-CPU13(#2)CJ1W-DRM21-V1Node:62BL2004#DRT2-ID08C#06DRT2-AD04#10DRT2-OD16#14DRT1-COMGT1-CT0100#E5EK-DRT18#DRT2-DA0212#DRT2-ID1602#3G3MV-PDRT201#图Compobus/D系统构成图2将电脑通过网线连接到CS1G的ETN单元,在电脑中打开Configurator软件,选择通过ETN方式连接,然后再点击连接图标,如图图Configurator V2.36主界面3设置相应通信参数,如图图通信参数设置(1) 设置本机(本电脑)的Fins源网络号为,Fins目标网络是1号网络15号节点。(2) 设置DEVICENET单元的网络号为,节点号根据模块设置为63,单元号根据模块设置为8。(3) 设置ETN单元的IP地址和端口号。4确定后,图标显示为ON LINE状态,说明通信成功。5按UPLOAD图标,上载整个网络配置,如图图Configurator 上载网络参数6配置器可设置以下参数主站参数主站的信息、从站的登记情况、I/O字的分配、I/O通信的启动模式和通信循环时间的设定。从站参数确切的说OMRON从站的信息是不需要设定的,但是别的厂商的从站必须经过设备设定。从站的参数可通过EDS文件获得,或通过网络来读取信息。节点地址/通信速率通过网络可设定别的厂家的从站的节点号和通信速率。(1)主站分配从站节点:双击主站图标后,可将各个从站节点分配给主站。如要对CS1W-DRM21进行从站分配,则按分配键即可,其中分配给CS1W-DRM21的从站分别为#00 DRT1-COM,#01 3G3MV-PDRT1-SIN,02 DRT2-ID16,#18 E5EK-AA2-DRT,如图:图主站与从站地址分配同理,我们对CJ1M的DRM主站(#03)进行分配从站#04 BL20-GW-DNET,#06 DRT2-ID08C;对CJ1M的DRM主站(#62)进行分配从站#10 DRT2-AD04,#12 DRT2-DA02,#14 DRT2-OD16。(2)从站地址分配:点击I/O Allocation(OUT)标签,可对输出模块的从站在主站中的地址进行分配;点击I/O Allocation(IN)标签,可对输入模块的从站在主站中的地址进行分配,如下图所示:图6主地址分配图从站地址设定一(3)按EDIT键后,可对各个从站地址进行任意分配,如图图从站地址设定二7主站状态监控:对主站单击鼠标右键,选择MONITOR,可显示与主站进行远程I/O通信的从站的状态。如图:图主站监视选择各从站状态如图:图主站监视界面8EDS文件的安装安装EDS文件当使用到其他厂家的设备时,有一个相应的EDS文件,该功能就是用来安装EDS文件的。创建EDS文件当其他厂家的设备不带EDS文件时,该功能可通过网络直接从设备上读取并获得从站信息。如图:图EDS文件的安装一该EDS文件是Turck公司的DEVICE NET产品,作为从站与OMRON主站通信,如图:后缀名是EDS,是各厂商的DeviceNet设备文件图EDS文件的安装二实验六 网络互连路由表的设置一 实验目的1 熟悉CX-NET软件的使用2 掌握本地路由表和中继路由表的设置二实验内容1 网络结构如图6-1:CJ1M-CPU13(1#)CJ1M-CPU13(2#)图6展板三层网络系统构成图2 要实现上述三台PLC间的信息互联,需要在各台PLC中分别编写本地路由表和中继路由表,步骤如下:(1) 使用计算机,打开CX-NET软件,使用TOOLBUS方式连上CS1G-CPU44H。图62路由表设置界面(2) 在连线状态下,打开路由表菜单,进入路由表设置界面,如图6:(3) 进入表查看界面,编写本地路由表,如下图63:图6表查看方式设置路由表如图6所示,在SIOU选项中,填入对应网络模块的单元号;在网络局域中,设置对应网络模块所在的网络号。对于CS1G-CPU44H这台PLC,需要把以太网(单元号:0)设置为1号网络;CONTROLLER LINK(单元号:2)设置为2号网络;DeviceNet(单元号:)设置为号网络图6CS1G本地路由表设置(4) 由于CS1G直接连接到了层网络,没有远程网络,所以不需要编写中继路由表。(5) 使用计算机,打开CX-NET软件,使用TOOLBUS方式连上CJ1M-CPU13(1#)。(6) 在连线状态下,打开路由表菜单,进入路由表设置界面。(7) 编写本地路由表,如图6:图6CJ1M(1#)本地路由表设置(8) CJ1M-CPU13(1#)既在3号网络中,又在2号网络中,但要访问号网络中的节点,则需要编写中继路由表如下图6目标远程网1 ; 中继网络号3 ; 中继节点号63(表示通过DeviceNET网访问以太网)或者目标远程网1 ; 中继网络号2 ; 中继节点号4 (表示通过CLK网访问以太网)图6CJ1M(1#)中继路由表设置(9) 使用计算机,打开CX-NET软件,使用TOOLBUS方式连上CJ1M-CPU13(2#)。(10) 在连线状态下,打开路由表菜单,进入路由表设置界面(11) 编写本地路由表,如图6图6 CJ1M(2#)本地路由表设置(12) CJ1M(2#)在3号网络中,如要与1号网络的CS1G或者号网络的CJ1M(1#)通信,则要编写中继路由表目标远程网1 ; 中继网络号3 ; 中继节点号63(表示直接通过DeviceNET网访问以太网)或者目标远程网1 ; 中继网络号3 ; 中继节点号3(表示通过DeviceNET网访问经由CLK网去访问以太网)目标远程网2 ; 中继网络号3 ; 中继节点号3如图6:图6CJ1M(2#)中继路由表设置3编写了以上PLC的本地路由表和中继路由表,传入对应PLC中,就可实现3台PLC间的FINS命令交换,并可通过CX-P软件,进行跨网络串行通信编程。4. 路由表成功建立后,(a)可以通过FINS指令进行跨网络的PLC与PLC间的数据交换,参看实验八(b)CX-P可以跨网络连接到层网络中的任意一PLC,操作步骤如下:(1)首先按照实验一内容,把CX-P通过以太网连接到CS1G。(2)点中“NewProject”,在右键下拉菜单中选择“插入PLC”,如图69所示,选择“CJ1M-CPU13”型号,网络类型要选择“NewPLC1”,表示CX-P软件通过以太网,跨网连接到CLK网络中的CJ1M(1#)。图6-9CX-P跨网设置一(3)选中网络类型旁的“设定”按钮,在“网络设置”窗口中设定FINS源地址网络号:1;FINS目的地址网络号:2;节点号:3;单元号:0。如图6-10所示图6-10CX-P跨网设置二(4)设置完毕后,点“在线工作”图标,就可以使CX-P跨网络连接到CJ1G。同样,利用类似的设置方法也可以把CX-P跨网连接到CJ1M(2#)上。思考:如果把CLK网络的网络号设定为10,是否可以?可以的话如何修改本地路由表和中继路由表?实验七 网络互连跨网络的FINS通信一 实验目的掌握使用FINS指令在不同的网络间(CLK和CompoBus/D),实现PLC与PLC间数据交换二 实验内容1 网络构成如下图7所示:CJ1M-CPU13(1#)CJ1M-CPU13(2#)图7展板三层网络系统构成图2在该图中,中间的CJ1M(1#)装有2块网络单元,分别是:CJ1W-CLK21和CJ1W-DRM21。因此它在网络中也跨接了2层网络(COMPOBUS/D和Controller Link),起网关的作用。3通信要求如下1号网络15号节点的CS1G(以太网),要读取3号网络62号节点CJ1M(2#、COMPOBUS/D网)的DM0010的数据,如何通过FINS通信实现?(1)命令:010182000A000001(2)控制字准备,参照培训教材在控制字内将数据写好。(3)采用逻辑端口6,A20206为端口6的使用的允许标志位。命令中参数均为十六进制数。在S中依次写入010182000A000001,当指令执行时,FINS命令的响应码会自动存入CMND指令的第三个操作数指定的区域中。梯形图程序如下图72:图7-2FINS通信样例程序(注意:网络间的各台PLC,必须设置好本地路由表和远程路由表,也就是说要在实验七的基础上才能做本实验) 实验结果:把以下程序通过CX-P下传到CS1中,PLC切换到运行模式,则FINS程序开始运行,执行CS1G与CJ1M之间的数据通信。如果通信成功,我们打开内存,在DM300(接受FINS响应命令的内存首地址)开始的连续2个通道就可以看到FINS响应命令01010000*,在DM302中看到的就是读取到的CJ1M(2#)的DM10的数据。思考:如果CS1G的PLC要修改CJ1M(2#)的DM10,DM11中数据为#1111和#2222,如何用CMND指令来实现?实验九 FinsGateway软件使用一 实验目的1了解使用Finsgateway软件的基本使用 二实验内容1启动软件后,可以在Windows的右下角看到FinsGateway Service Manager,选择FinsGateway Setting可以对各个模块进行设定:图8-1 FinsGateway启动示意4)启动服务这里以以太网的设定为例进行设定。如图8-2所示:选中ETN_UNIT,按右面的Start启动。图8-2 启动ETN_UNIT 启动成功后可以在Networks and Units看到启动后的网络设置窗口,如图8-3所示:图8-3 设置ETN_UNIT窗口 按右面的属性可以修改计算机上的ETN_UNIT的设定: 设定“网络号、节点号、单元号”。如图8-4所示:图8-4 设置ETN_UNIT路由表窗口设定IP地址和FINS地址的转换方式,如图8-5所示:图8-5 设置ETN_UNIT IP地址转换窗口如果计算机上的IP地址是DHCP分配的选择 Automatic Generation(Dynamic)如果FINS的节点号和IP地址的最后一位相同,但计算机地址不是DHCP选择Automatic Generation(Static)如果FINS命令和IP地址有特定的对应关系,可以选择IP Address Table或者选择IP表和自动产生(在未定义的节点使用自动产生) 5、通信测试: 设定完成后,可以使用Fins Communicaton Test测试通信,如图8-6所示:图8-6 FINS测试窗口(一)需要设定Peer中的地址:网络号,节点号,单元号;Send Message:发送FINS命令:0501读取设备信息。如图8-7所示:图8-7 FINS测试窗口(二)可以测试网络上的任何一个节点,只有在这里测试通过的点,才能通过组态软件访问到。其它如CLK和串口的单元设定类似。测试通信的方法也类似。实验九 组态软件IFix基础一实验目的了解组态软件IFix的基本使用二实验内容1iFix的串口驱动程序OMR设定和使用:通过RS-232/RS-422连接方式。在系统配置中添加驱动OMR,如图9-1所示:图9-1 OMR启动窗口2在驱动配置中添加设备和定义变量块,如图9-2所示:图9-2 设置设备窗口3在Setup中设定通信口设定,如图9-3所示:图9-3 设置通信口窗口4)在数据库中添加变量,如图9-4所示:图9-4 设置变量窗口2、iFix的驱动程序OMF设定和使用:(通过FinsgGateway)1)在系统配置中添加驱动OMF,如图9-5所示:图9-5 启动OMF窗口2)在驱动配置中添加设备:设定网络号,节点号,模块选择CPU Unit和定义变量块如图9-6所示:图9-6 设置设备及网络窗口3)设置模拟量:D11:CIO:XXXX,如图9-7所示:图9-7图9-7 设置模拟量窗口4)设置开关量:D11:CIO:0:0,如图9-8所示:图9-8 设置开关量窗口3、iFix的驱动程序OMS设定和使用:(与CS1D以太网连接)1) Finsgateway2003 ETN_Unit服务的启动与设置,如图9-9所示:点击start启动服务图9-9 启动ETN_UNIT窗口如图3-31所示:将网络号写成与ETN单元相同的网络号 本例为3, 点确认图9-10设置 ETN_UNIT路由表窗口2) OMS的设置,新建通道并enable如图9-11所示:图9-11设置通道窗口新建设备并enable,如图9-12所示: network、node number、unit的设定与etn单元的各号相同。图9-12设置设备及网络窗口新建datablock并enable 如果该数据块中的部分数据要能读能写 disable output enable block write都不能选中,如图9-13所示:图9-13 datablock窗口保存并启动数据通讯并监视数据通讯如图9-14所示:(正常情况下transmit、receives都不断增长)图9-14 数据监视窗口3) 数据库的建立AI、DI即可满足通常状态下数据的读写字的格式如下如图9-15所示,数据格式如下: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