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怀古诗鉴赏之石头城教学目标:1、 把握怀古诗的鉴赏方法及借古讽今的艺术手法。2、 熟读、背诵石头城。教学重点:把握怀古诗的鉴赏方法。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一、 导入有一个地方,它曾是“六朝古都”,见证了六朝的兴盛衰亡,成为历代文人墨客凭吊历史的对象,它是?南京,古称金陵、秣陵、石头城、建康、建业、江宁、应天等。唐代诗人刘禹锡虽然没有亲自来到这里,但是也有所耳闻,一口气写了五首诗,合为金陵五题,今天我们来学习其中一首石头城。(板书课题)二、解诗题(了解史实)石头城是一首七言绝句(每首四句,每句七个字),是组诗金陵五题的第一首。诗中所写的石头城,即南京城。它北临长江,南濒秦淮河,后傍钟岭,壮丽险峻,位置重要。原是战国时期楚国建的金陵城,三国时期吴国孙权重建,定为国都,改名石头城,并在此修筑宫殿,故址在今南京市清凉山一带。经六代豪奢,至唐朝初废弃,二百年来成为一座空城。诗中讲的“淮水”,即秦淮河,是当年六朝显贵游乐的场所,是当时最繁华之地。 杜牧有诗写道:“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时过境迁,这里发生了什么变化呢?我们一起来读读这首诗。三、倾情诵读,整体感知。1、齐读(1)纠正字音(2)划分节奏:二二三(3)指导诵读:“故国”“空城”后宜停顿“在”“回”二字宜重读,“旧时月”“还过”重读2、教师范读3、指名个别读,学生互评。4、自读诗歌,结合注释了解诗意。同桌之间可以相互讨论,然后思考问题。四、抓意象,体味意境1、这首诗写了什么景? 板书:三幅画面(或三个镜头)(1)山围故国(2)潮打空城(3)月过女墙2、这三个镜头共同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教学重点)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答题步骤:(1) 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2) 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能准确概括景物特点的两个双音节形容词)(3) 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生解说诗句,描述画面。教师点拨: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来说,要忠于原诗,运用联想和想象,语言优美、连贯)明确:镜头一:群山围绕着石头城,四面环山。可旧日的繁华已空无所有,有苍茫悲凉之感。镜头二:潮水依旧拍打着都城,今城却非昔城。一“空”字足见其凄凉;潮水碰到冰冷的石壁,只会带着寂寞的心情默默返回。潮水如此,人何以堪?(注意拟人手法)镜头三:秦淮河东边升起的那轮明月啊,依然是旧时那映照繁华的明月,仍旧从城墙后面升起。月照空城,更见“寂寞”。“还过”一词,意味深长,说明月是历史的见证,虽然还来,然而许多东西已不复返。这三个镜头,只写山、水、明月,而六代繁荣富贵的衰落不着一字,然而无景不融合着诗人故中萧条、人生凄凉的深沉感伤,可见其寄意的深远。(这种手法抒情手法叫做?寓情于景)或者:第一句写空城四周被山峦围绕着,它虎踞龙盘的姿态并未改变;第二句写北面的江湖拍打着空城的城根,而后带寂寞之情又默默地退回。这两句是写山川依旧,可故都已荒废。第三句写淮水的东边升起的明月悬在空中,照着今日,也曾照过昔日,是见证;第四句写今夜的月亮又逐渐移到这边来,可这里已是空城一座。这后两句与月照空城,更见“寂寞”。全诗寓情于景,感慨城墙仍在,江潮和明月不变,但石头这座古城却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感慨唐王朝也已由盛变衰,期望着唐代统治者能吸取历史教训。全诗的语言含蓄,意象具体,笔触凄凉,意境深远。主要意象:月横亘古今,跨越时空,是亘古不变的象征和世事变迁的永恒见证。如:李白苏台览古: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苏轼前赤壁赋:“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3、作者借此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慨?(物是人非,今非昔比,昔盛今衰,人生无常)点拨:和我们学过的哪一首诗类似?(活页作业第一单元单元检测,知识迁移、沟通和联系)岑参山房春事二首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抒发物是人非,盛衰无常的感慨)五、明确全文主旨:借古讽今结合写作背景:时值李唐国运衰微,力图中兴, 目睹金陵残破衰败的景象,联想到唐敬宗沉溺声色、游乐无度、国事日非,感慨万千,于是吊古伤今,写下了金陵五题,石头城是其中的一首。 讽谕现实,即借六朝灭亡抒发国运衰微的感叹,希望当时统治者能以前车为鉴。(或感慨唐王朝也已由盛变衰,期望着唐代统治者能吸取历史教训。)六、学生归纳这首诗的艺术手法。1、寓情于景2、拟人(寂寞、过)七、比较阅读:以下三首诗均为怀古之作,是比较在表现主旨的方式上有何不同。乌衣巷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注:乌衣巷为东晋以来王、谢两世家居住之地。王导谢安曾贵为宰相,显赫一时。“王家书法谢家诗”也足以让人仰怀。(1)从全诗看,“野草花”“夕阳斜”反映的是一种怎样的景象?从全诗看,“野草花”“夕阳斜”反映的是一种荒凉、冷落、衰败的景象。(2)事实上,是不可能有四百余年前的“王谢堂前”的老燕如今飞人寻常百姓家的,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唤起读者想象,暗写出乌衣巷昔日的繁荣,起突出今昔对比的作用,引起世事沧桑的感慨。越中览古李白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苏台览古李白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注:苏台即姑苏台,是春秋时代吴王夫差游乐的地方,故址在今江苏省苏州市。越中:即唐越州,治所在今浙江绍兴同是李白的怀古诗,但两首的艺术手法和抒发的思想感情都不相同。请结合两首诗的思想内容谈谈你的看法。越中览古着重渲染越宫昔日的繁华,结句聚焦在今日荒凉的遗址,以强烈的对比抒写了姑苏台今日的荒凉,表达了昔盛今衰的感慨;苏台览古着重描绘姑苏台今日的荒凉,以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衬托人事的变幻无常。八归纳总结:一、咏史诗的概念(咏怀古人、古事、古迹)咏史怀古诗,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二、思想内容1、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在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如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或抨击社会现实,如:国家国运衰微,统治者荒淫奢侈,名地昔盛今衰,古人壮志难酬,忧国伤时,孤寂失意。2、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诗人自己并不置身其中。三、主要写作手法:借古抒怀或借古讽今四、艺术特色:借古讽今、吊古伤今、今昔对比、用典、寓情于景五、鉴赏咏史怀古诗的步骤和方法。1、要弄清史实。咏史怀古诗的题材决定了诗词的内容具有很强的历史性,因此鉴赏的第一步,就要对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有一定的了解,比如像赤壁、金陵、汴河等一些具有历史文化内涵的地名。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多积累一定的历史知识。当然,诗词的注解,有时也能很好地帮我们完成这第一步。2、要体会意图。后代作家对尘封的往事法思古之幽情,一定有现实的原因或者时触发感慨的媒介。辛弃疾登上京口北固亭,从历史上孙权、刘裕以京口为基地坚持抗击北方劲敌,联想到南宋小朝廷在风雨飘摇中苟且偷安,这京口北固亭就是触发诗人感想的媒介。南宋小朝廷的苟且偷安,自己的报国无门,也就是诗人引发诗思的现实原因。3、要领悟感情。诗人咏史怀古,大致有这么几种情况:一种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的思考,诗人自己并不置身其中,如杜牧和王安石都写过题乌江亭诗,杜牧为项羽自刎而惋惜:“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然而王安石却意识到项羽的失败是历史的必然:“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另一种情况是把史实与现实扭结在一起,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或是抨击社会现实。我们中学里学过的两首宋词赤壁怀古和京口北固亭怀古,便是如此。4、要分析写法。不同的写法,是由主题的需要而决定的。有以景衬情的,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有议论引发的,如清人刘献庭的王昭君,对汉元帝统治的无能作了辛辣的讽刺。也有作正反对比,或是侧面烘托。另外,引用典故也是咏史怀古诗常用的表现手法。补充资料:探讨诗中“月”的意象一、以月渲染清幽气氛,烘托悠闲自在、旷达的情怀在恬淡闲适、乐观旷达的人的眼里,月亮这一意象成了清幽雅致、悠闲自在的代名词。如王维的山居秋暝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是一幅多么幽雅、明净而又充满情趣的画面啊! 又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在这首诗中,月亮以动态的形式出现,一个“惊”字打破了宁静,唤醒了一个息息相通的世界。在这夜静春山空中,一轮明月的出现,更加渲染了清幽与雅致!其它咏月渲染清幽气氛,烘托悠闲自在、旷达的情怀的古诗词还有很多,如: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万丈生白毫”(苏轼和子由中秋见月);“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前赤壁赋)等。二、以月寄托相思之情,抒发思乡怀人之感在远离家乡,远离亲人者的眼里,月亮这一意象或是寄托恋人间的苦苦相思,或是蕴含对故乡和亲人朋友的无限思念。在众多的咏月古诗词中,这一类是最多的。李白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的诗作中,有大量都是咏月的诗歌,如:“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只到夜郎西”(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帏望月空长叹”(李白长相思);“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等。其他以月寄托相思之情,抒发思乡怀人之感的古诗词还有很多,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杜甫月夜);“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杜甫八月十五夜月);“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的苏幕遮);“江南月,如镜复如钩。似镜不侵红粉面,似钩不挂画帘头,长是照离愁。”(欧阳修望江南);“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欧阳修生查子);“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吕本中采桑子);“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几家夫妇同罗帐,几家飘零在外头?”(南宋民歌月儿弯弯照九州)等等,真是举不胜举。三、以月蕴涵时空的永恒那高悬于天际的月亮,也常常引发诗人们的哲理思考:明月亘古如斯,跨越时空,而相比之下,人生是多么的短暂和渺小。在他们的诗歌中,月亮这一意象成了亘古不变的象征和世事变迁的永恒见证。李白把酒问月中有:“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明月亘古如斯,而相比之下,人生是多么的短暂,这几句诗句将时间对生命的劫掠和生命在时间面前的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读来意味深长,荡气回肠。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本诗开篇便用“秦时明月汉时关”勾勒出一幅极为壮阔的月夜之景,纵横历史,时空交错,物是而人非。本诗表面上看写月夜的美景与对李广老将军的推崇之情,实际上,诗人以李广自喻,抒发了自己欲建立像李广一样的丰功伟业,但却因为小人的陷害而无所作为的无奈与悲凉之情。月在此,成了跨越时空的见证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有:“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江月年年如此,人物代代无究已,诗人从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一种欣慰。苏轼前赤壁赋中有:“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二、常见的咏史怀古诗:赤 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注:大乔、小乔为江东著名美女,大乔为孙策之妻,小乔为周瑜之妻。相传曹操建铜雀台,命曹植撰铜雀台赋,有云:“揽二乔于东南兮,东朝夕之与共。”“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两句何意?两句诗是说,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这两句设想与历史事实相反的结果,曹操的文才武略并不逊于周瑜,就军事力量而言也远远超过孙刘联军,赤壁一战,曹军败北,周瑜不过是有东风之助而成功,不能以一战而论成败,这正表现了杜牧卓越的史识。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注:蜀相:指三国时蜀国丞相诸葛亮。锦官城:古代成都的别称。柏森森:柏树长得高大而茂密。黄鹂:黄莺。三顾:指刘备三顾茅庐见诸葛亮事。两朝:指刘备、刘禅父子两朝。开济:开创基业,匡济艰危。出师未捷:诸葛亮曾五次出兵攻魏,建兴十二年(234),与魏司马懿在渭南相拒百馀日,病死于五丈原军中。(1)写景总会渗入作者的主观感受,试分析蜀相诗中“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一句,并说出跟意境关系最为密切的两个字。这一句是写入祠后所见,意思是:阶前的草一到春天便是一片碧绿,年年如此,可它为谁而绿呢?隔叶的黄鹂叫得那么动听,可有谁听呢?跟意境关系最为密切的两个字是“自”“空”。从“自”“空”二字可以看出祠中的凄凉、冷落气氛,含有感伤的意味。(2)本诗的主旨是咏叹什么?主旨是歌颂仰慕诸葛亮的才智和功业,同时惋惜他的壮志未酬 。以古人自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注:这首词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七月。当时,由于苏轼诗文讽喻新法,为新派官僚罗织论罪贬谪到黄州,这首词是他游赏黄冈城外的赤壁矶时写下的。试析词中景物特点以及抒发的情怀,体会词人的豪放词风。从景物描写来看,描写的都是意境高远、雄浑壮阔的景物。词人怀念古代的英雄及其丰功伟业,抒发了对英雄的赞美和壮志难酬的慨叹,感情旷达而不哀伤,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整首词,气象磅礴,格调雄浑。山坡羊潼关怀古 (元)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注:山河表里:指潼关一带地势险要,外有黄河,内有华山,互为表里。西都:指长安。秦汉经行处:指秦汉两代皇帝苦心经营的地方。这首小令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试简要分析。这首小令,写景气势非凡,既充满动感而又饱含感情,抓住了武术宫殿楼阁都变为废墟这一典型事例,写出了封建王朝兴则大兴土木,亡则战火纷飞,给人民带来的都是痛苦。三、怀古诗常用的典故1、投笔:后汉书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2、长城:南史檀道济传,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将,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3、楼兰: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考点解析-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功和机械能》综合训练试卷(含答案详解版)
- 护理临床考试题目及答案
- 宣传部六招考试题及答案
- 数学理论考试题库及答案
- 湖南护理高考试题及答案
- 后备村官考试题型及答案
- 考点攻克人教版八年级《力》定向测评试题(含答案及解析)
- 考点解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声现象《声音的特性》难点解析试卷(含答案解析)
- 一级技师房管员考试试题及答案
- 呼市三类人员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全国职业病诊断医师培训职业性放射性疾病复习题库及答案
- 垃圾知识分类培训课件
- 2025年及未来5年中国烘焙花生行业市场调研分析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 船舶现场应急预案
- 2025年森林防火考试题目及答案
- 正大杯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市场调研与分析大赛题库和答案
- 2025-2026学年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量(一)》测试卷 及答案(三套)
- 2025至2030中国医用雾化器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竞争格局与风险对策报告
- 统编版2025-2026学年语文六年级上册期中阶段培优情境卷试题(有答案)
- 北京市大兴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检测数学试题(解析版)
- 汇川PLC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