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儿科重点整理_第1页
中医儿科重点整理_第2页
中医儿科重点整理_第3页
中医儿科重点整理_第4页
中医儿科重点整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总论 起源:春秋战国至两汉时期已有小儿医。 第一部儿科著作:唐代颅囟经。提出“纯阳”理论。纯阳:指小儿在生长的过程中,表现为生机旺盛,蓬勃发展,好比旭日之初升,草木之方萌,蒸蒸日上,欣欣向荣,并非说小儿有阳无阴或阳亢阴亏之体。 专科:宋代。 钱乙儿科之圣小儿药证直诀1.概括小儿生理病理特点“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2.首创儿科辨证体系,提出“心主惊,肝主风,脾主困,肺主喘,肾主虚”的辨证纲领. 儿科四大证:痧、痘、惊、疳。 论述小麻、痘、斑、疹的第一部专著北宋 董汲小儿斑疹备急方论。 南宋名医- 陈文中著 陈复正-清代: 指纹诊法 万全: 著作: 提出 “两有余,三不足”的观点. 小儿药证直诀提出- 五部配五脏: 左腮为肝,右腮为肺,额上为心,鼻为脾,颏为肾 小儿年龄分期(7个)1.胎儿期从受孕到分娩共40周胎龄满28周到出生后7足天,为围生期。保健重点:护胎、养胎、胎教。2.新生儿期自出生后脐带结扎起到生后满28天保健重点:保暖、喂养、消毒隔离、清洁卫生等。出生后46h 可喂奶 3.婴儿期从生后28天到满1周岁。这是小儿出生后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第一次高峰)。易患脾胃疾病、感染性疾病。保健重点:提倡母乳喂养,指导合理营养,及时添加辅食,预防疳证、佝偻病的发生;按时接受计划免疫接种注意护理和教养。 4. 幼儿期1周岁后到3周岁 体格增长速度减慢,智力发展迅速,乳牙逐渐长齐保健重点:防止意外创伤和中毒、营养不良、消化紊乱及传染病。5.学龄前期3周岁后到7周岁。性格特点形成的关键时期。保健重点:易发生各种意外 ,如溺水、烫伤、错服药物。6.学龄期从7岁后到青春期来临(一般为女12岁,男13岁)体格生长稳步增长,除生殖系统以外的其他器官发育到本期末已接近成人水平。保健重点:注意因势利导,保护视力,预防龋齿,充足的营养。7.青春期: 是从儿童向成人过度的时期,体格生长迅速,第二性征逐渐成熟,到生殖功能基本发育成熟。女孩:1112岁到1718岁;男孩:1314岁到1820岁。生长发育速度明显加快(第二次高峰),性别差异常显著。生理特点:肾气盛,天癸至,阴阳和。保健重点:足够的营养、体格锻炼、注意休息、心理教育及指导。 体格发育各项衡量指标及其计算1.体重 出生体重约3kg 16个月体重(kg)= 3+月龄0.7712个月体重(kg)= 7+0.5(月龄6)1岁以上体重(kg)= 8+年龄2 过重:肥胖症;过轻(15):营养不良2.身高反映骨骼发育的重要指标之一。出生时身长 50cm;生后第一年75cm;生后第二年85cm;212岁身高(长)的估算公式: 身高(长)(cm)= 70 + 7年龄过矮(30):侏儒症、克汀病、营养不良3. 囟门 前囟门:额骨和顶骨之间的菱形空隙,应在小儿出生后1218个月闭合;后囟门:顶骨和枕骨之间的三角形间隙。前囟早闭:脑发育不良、小头畸形、某些遗传性疾病等。前囟大、闭合晚:佝偻病、先天性甲低、脑积水等。前囟饱满:脑积水、脑炎、脑膜炎、脑肿瘤等。 前囟凹陷:失水4.头围与脑发育有关 头围过小,常提示脑发育不良; 头围过大,常提示解颅。5.胸围与肺和胸廓发育有关,出生时胸围比头围小1-2cm,2岁后接近头围6.呼吸年龄越小,呼吸越快。 脉搏年龄越小,脉搏越快。 7.血压年龄越小,血压越低。小儿生理特点:1、 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是对小儿处于生长发育时期,其机体脏腑的形态尚未成熟,各种生理功能尚未健全现象的概括。二有余,三不足:肺脾肾常不足,心肝常有余吴鞠通:稚阴稚阳阴 - 指体内之精,血,津液等物质阳 - 指人体各生理功能活动包括了机体柔软,气血未盛,脾胃薄弱,肾气未充,腠理疏松,神气怯弱,筋骨未坚等2、 生机蓬勃,发展迅速:纯阳:小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表现的生机旺盛,犹如旭日之初生,草木之方萌,蒸蒸日上,欣欣向荣.病理特点:1、 发病容易,传变迅速2、 脏气清灵,易趋康复 病因特点: 外感因素(六淫加疫疠之气), 乳食因素, 先天因素, 情志因素, 意外因素, 其他因素(药物造成) 儿科望诊分为:总体望诊 : 望神色, 望形态 分部望诊 : 审苗窍, 辩斑疹, 察二便, 看指纹.望神色: 五色主病 (五色: 红,青,黄,白,黑)面呈白色: 主寒证,虚证,吐泻,疳证面呈红色: 主热 (实热或虚热)面呈黄色: 主湿,脾虚证(疳证,积滞,虫证)面呈青色: 寒证,痛证,瘀证,惊痫面呈黑色: 寒证,痛证,惊痫,或内有水湿停饮查指纹:1. 虎口直到食指内侧的桡侧浅静脉,自虎口向指端,第一节为风关,第二节为气关,末端为命关。2. 适用于3岁以内小儿。 3. 诊察方法:从小儿食指的命关推向风关。轻轻推几次,使指纹显露4. 正常指纹:淡紫隐隐而不显于风关之上。5. 辩证纲要: “浮沉分表里,红紫辨寒热,淡滞定虚实,三关测轻重”小儿脉象: 浮, 沉, 迟, 数, 有力, 无力,等六种,分别表示表里寒热虚实婴幼儿喂养方法:1、 母乳喂养2、 混合喂养:因母乳不足而添加牛、羊乳或其他代乳品的喂养方法,分为补授法(母乳不足,婴儿体重增长不满意时,除母乳喂养外,可用配方奶或牛羊乳加以补充的方法)和代授法(一日内有一次甚至数次完全用乳品或代乳品替代母乳的方法)3、 人工喂养 添加辅食原则 : 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细到粗、由一种到多种,天气炎热时和婴儿患病时,应暂缓添加新品种. 在婴儿健康、消化功能正常时逐步添加。一. 肺系病症一.感冒: 是指感受外邪引起的一种常见的外感疾病,以发热,鼻塞流涕,喷嚏,咳嗽为主要临床特征. 儿科感冒特点:因小儿脏腑娇嫩,脾常不足,神气怯弱,感邪之后易出现夹痰、夹滞、夹惊的兼证;传变迅速 病因病机: 多为感受风邪,病因有风寒、风热、暑湿、时邪。病位在肺卫,病机关键为肺卫失宣。主证 证型治法方药风寒感冒证辛温解表荆防败毒饮风热感冒证辛凉解表银翘散暑邪感冒证祛暑解表新加香薷饮时行感冒证清热解毒,透邪出表银翘散 合 普济消毒饮兼证 证型治法方药夹痰风寒感冒夹痰三拗汤、二陈汤风热感冒夹痰桑菊饮加减夹滞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大便不调,舌苔厚腻消食导滞保和丸加减 神曲、焦山楂、麦芽、莱菔子等夹惊清热解表镇惊丸四.肺炎喘嗽:是小儿时期常见的肺系疾病 之一,以发热,咳嗽,痰鸣,气促,鼻煽为主要症状,重者张口抬肩,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口唇青紫。俗称“马脾风” 典型症状:热、咳、痰、喘发病特点:1.年龄:婴幼儿 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病情越重。 2.季节:冬春 3.缓急:发病较急,有的来势凶猛,迅速出现心阳虚衰,内陷厥阴的变证。 4.预后:年长儿患肺炎并发症较少,预后好,婴幼儿重症肺炎则病死率较高。病机特点:外因责之于感受风邪,内因责之于肺脏娇嫩.病变主要在肺,累及脾,心肝. 病理机制: 肺气郁闭之演变. 病因有风寒、风热、痰热、毒热闭肺,肺阴亏虚,肺脾气虚 诊断要点: 病史:患儿常有感冒、咳嗽或麻疹、水痘病史。1.起病较急,有发热,咳嗽,气急,鼻煽,痰鸣等证,或有发绀2. 病情严重时,常见喘促不安,烦躁不宁,面色苍白,口唇青紫发绀,或高热不退3. 新生儿患肺炎常以不乳,精神萎靡,口吐白沫为主,而无上述典型症状.4. 肺部听诊可闻及固定的中细湿罗音5. X线检查可见小片状,斑片状阴影,或见不均匀的大片阴影.6.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 细菌引起则白细胞总数升高,病菌引起则多不变 .病原学检查:细菌培养,病毒分离,病原特异性抗原或抗体检测. 有助于诊断变证: 1.肢冷,脉伏或数急无序心阳虚衰 2.高热不退,神昏惊厥邪陷心肝常证 证型治法方药风寒闭肺证辛温宣肺,化痰降逆华盖散加减风热闭肺证辛凉宣肺,降逆化痰银翘散 合 麻杏石甘汤痰热郁肺证清热涤痰,宣肺降逆五虎汤 合 葶苈大枣泻肺汤毒热闭肺证清热解毒,泻肺开闭黄连解毒汤 合 麻杏石甘汤阴虚肺热证养阴清热,润肺化痰沙参麦冬汤肺脾气虚证健脾益气,化痰止咳人参五味子汤变证 证型治法方药心阳虚衰证益气温阳,救逆固脱参附龙牡救逆汤邪陷厥阴证平肝息风,清心开窍羚羊钩藤饮 合 牛黄清心丸五.哮喘: 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一种反复发作的哮鸣气喘性肺系疾病,临床以反复发作,喘促气急,喉间痰喉哮鸣,呼气延长,严重者不能平卧,呼吸困难,张口抬肩,摇身撷肚,口唇青紫为主要特征的肺系疾病.哮: 是指呼吸时喉间的哮鸣之声,由痰吼而成. 喘: 是指呼吸急促,张口抬肩,不能平卧. 病因病机:内因责之于肺脾肾三脏功能不足,导致痰饮留伏;外因责之于感受外邪,接触异物、异味,及嗜食咸酸、鱼腥发物等。哮喘之疾,不管新病、久病,必有伏痰留饮之患,此伏痰留饮可视为哮喘之“夙根”,为发病的物质基础。病因:内有壅塞之气,外有非时之感,膈有胶固之痰。 病位:主要在肺,与脾肾有关 治疗原则:发作期攻邪以治其标,治肺为主;缓解期扶正以治其本, 诊断要点(1)多有湿疹史等过敏史,家族哮喘史。发作多与某些诱发因素有关,如感受外邪,接触致敏原等.(2)气喘哮鸣反复发作.常突然发作,发作之前多有喷嚏,咳嗽等先兆. 发作时喘促,气急,哮鸣,咳嗽,甚者不能平卧,烦躁不安,口唇青紫 (3) 查体可见桶状胸、三凹征,发作时两肺可闻及哮鸣音,以呼气时明显,呼气相延长.如继发感染,可闻及中细湿罗音.(4)辅助检查:血常规: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增高。肺功能检查:气道阻力增加,或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肺部X线: 发作期肺过度充气,透明度增高,肺纹理可增多,缓解期大多正常;证型治法方药寒性哮喘温肺散寒,化痰定喘小青龙汤热性哮喘清肺化痰,降气平喘麻杏石甘汤 合 苏葶丸寒热错杂散寒清热,降气平喘大青龙汤虚实夹杂泻肺平喘,补肾纳气上盛用苏子降气汤,下虚者用射干麻黄汤 合 都气丸肺脾气虚补肺固肾,健脾益气玉屏风散 合 人参五味子汤脾肾阳虚温补脾肾,纳气培元金匮肾气丸肺肾阴虚补肾敛肺,养阴纳气麦味地黄丸并发支气管肺炎或肺不张时,可见沿支气管分布的小片状阴影。发作期缓解期四.泄泻: 是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如水样为主症的一种小儿常见的脾胃系疾病.一般以大便溏薄而势缓者为泄,大便清稀如水而直下者为泻. 病因病机: 病因: 感受外邪,伤于饮食,脾胃虚弱,脾肾阳虚病位: 脾病机: 脾胃运化失常,分清别浊功能受损,清浊相干,并走于大肠.诊断:1、病史:有乳食不节、饮食不洁或感受外邪病史2、临床表现:大便次数明天增多,严重者可达每日10次以上,大便呈淡黄色或清水样,或夹奶块、不消化物;或黄绿稀溏;或色褐而臭,有粘液;同时可伴恶心呕吐、纳差、腹痛、发热、口渴等。重症泄泻可见小便短小、高热烦渴、神疲萎软、皮肤干瘪、囟门凹陷、目眶下陷、啼哭无泪等脱水征,以及口唇樱红、呼吸深长、腹胀等酸碱平衡失调和电解质紊乱的表现。3、 辅助检查:大便常规可有脂肪球,大便病原学检查可有轮状病毒等病毒阳性。常证 证型主症治法方药风寒泻大便清稀,夹有泡沫,臭气不甚;指纹淡红疏风散寒,运脾化湿藿香正气散湿热泻大便水样,泻下急迫,臭秽,指纹紫清热利湿葛根黄芩黄连汤伤食泻大便稀溏,夹有乳凝块或食物残渣;气味酸臭;指纹滞消食化滞,运脾止泻保和丸脾虚泻大便稀溏,色淡不臭,食后作泻;指纹淡健脾益气,运脾止泻七味白术散脾肾阳虚泻久泄不止,大便清稀,澄澈清冷,完谷不化,或见脱肛,精神萎靡,指纹色淡健脾温肾,固涩止泻附子理中汤 合 四神丸变证 证型主症治法方药气阴两伤泻下过度,质稀如水,精神萎软,目眶及囟门凹陷,皮肤干燥或枯瘪,啼哭无泪,舌红少津,苔少或无苔,脉细数益气养阴人参乌梅汤阴竭阳脱泻下不止,便稀如水,频繁量多,脉细微欲绝回阳固脱生脉散、参附龙牡救逆汤八.积滞: 是由于内伤乳食,食停中脘,积而不化,气滞不行所形成的一种胃肠病证.临床以不思乳食,脘腹胀满疼痛,嗳气酸腐,甚至呕吐酸臭乳食或便秘,舌苔厚腻为特征. 病因病机: 病因: 乳食内积, 脾虚夹积病位: 脾胃病机: 乳食停聚中中脘,积而不化,气滞不行诊断:1、有伤乳、伤食史2、临床表现:以不思乳食,脘腹胀满疼痛,嗳气酸腐,甚至呕吐酸臭乳食或便秘,舌苔厚腻为特征,可伴有烦躁不安、夜间哭闹或呕吐等。3、 辅助检查:大便常规可见不消化食物残渣、脂肪滴。 治疗原则: 以消食导滞为主.实证以消为主,虚实夹杂者,宜消补兼施.证型治法方药乳食内积消食化积,导滞和中保和丸食积化热清热导滞,消积和中枳实导滞丸脾虚夹积健脾助运,消食化积健脾丸八. 肾系病证一.急性肾小球肾炎: 简称急性肾炎,是儿科常见的免疫反应性肾小球疾病,以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为主要表现.又称为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 多发年龄:3-8岁小儿,2岁以下罕见,尤以学龄儿童更多发. 金元四大家之一朱丹溪首分为“阳水”与“阴水” 病因病机病因: 感受风邪、水湿、疮毒 病位:肺、脾、肾 病机: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水液潴留,泛溢肌肤 其标在肺,其制在脾,其本在肾。 诊断要点:1.发病前有前驱感染史, 呼吸道感染或皮肤感染2.非指凹性水肿 尿少或无尿,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轻中度高血压表现.3.重症病例可出现并发症: 三大并发症:急性严重循环充血、高血压脑病、急性肾功能不全4.尿常规检查: 红细胞增多,尿蛋白增多,少许白细胞.大多有血沉增快,C3降低,抗链球菌溶血素抗体增高.常证 证型治法方药风水相搏疏风宣肺,利水消肿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湿热内侵清热利湿三妙丸合导赤散变证 证型治法方药水凌心肺泻肺逐水,温阳扶正己椒苈黄丸合参附汤邪陷心肝平肝泻火,清心利水龙胆泻肝汤水毒内闭辛开苦降,辟碎解毒温胆汤 合 附子泻心汤二.肾病综合症: 简称肾病,是一组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加,导致大量血浆蛋白从尿中丢失并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的临床症候群.临床以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和高度水肿为特征. 临床分型:把本病分为单纯型与肾炎型。 病因病机: 病因: 外感-感受外邪 内因-小儿禀赋不足,久病体虚病位: 肺,脾,肾病机: 肺脾肾三脏功能虚弱,气化运化功能失常,封藏失职,精微外泄,水液停聚 诊断要点:(一)临床表现:症状与体征:全身明显浮肿,呈凹陷性,腰以下肿甚,皮肤苍白,甚则出现胸水,腹水,脉沉无力病程较长,常反复发作,缠绵难愈(二)检查: 大量蛋白尿:以大量蛋白尿为主,(3+4+),尿蛋白定量24h大于0.1g/Kg。 低蛋白血症: 血浆总蛋白量下降,儿童白蛋白小于30g/L,婴儿25g/L 高脂血症: 血清胆固醇升高,儿童大于5.7mmol/L,婴儿5.2mmol/L 明显水肿.分型: 一. 单纯性肾病综合征: 以 “三高一低”为主要表现二. 肾炎性肾病综合征: 除三高一低以外,还需具备以下之一. 明显血尿: 两周3次,红细胞10个/HP 高血压持续或反复出现: 120/80mmHg 持续性氮质血症: 尿素氮10.7mmol/L 补体C3 反复降低 鉴别诊断要点急性肾炎肾病综合征浮肿性质非凹陷性凹陷性浮肿部位多眼睑开始下肢开始浮肿程度多轻多重伴随症状血尿,高血压单纯性肾综只有三高一低阳水是以血尿,上肢浮肿为主,少尿或尿闭、眩晕为主症。病程较短,血压偏高,尿常规以大量红血球为主,ASO阳性。而阴水是以明显浮肿(指陷性)为主症,下肢浮肿为主,初期也可有尿少,病程较长,易反复发作。一般无血压升高,尿常规检测是以大量蛋白尿为主。且血清总蛋白低下,白、球蛋白比例倒置。证型治法方药肺脾气虚益气固卫,健脾化湿参苓白术散合玉屏风散脾肾阳虚温肾健脾,化气行水偏肾阳虚用真武汤,偏脾阳虚用实脾饮肝肾阴虚滋肾肝肾,育阴潜阳知柏地黄丸气滞血瘀活血化瘀桃红四物汤感受湿热清热利湿上焦:五味消毒饮,中焦:甘露消毒丹,下焦:八正散性早熟:是指女孩8岁以前,男孩9岁以前出现第二性征的内分泌疾病。分为中枢性、周围性和部分性早熟。病因:阴虚火旺,肝郁化火病机:阴阳平衡失调,阴虚火旺,相火妄动,或者肝郁化火,导致天癸早至。病位:主要在肝肾证治分类:1、 阴虚火旺治法:滋补肾阴,清泻相火方药:知柏地黄丸加减2、 肝郁化火治法:疏肝解郁,清肝泻火方药:丹栀逍遥散加减3、 脾虚痰湿治法:健脾燥湿,化痰散结方药:二陈汤加减九. 传染病一.麻疹: 是感受麻毒时邪引起的急性出疹性时行疾病,以发热,咳嗽,流涕,目赤胞肿,眼泪汪汪,口腔黏膜出现麻疹黏膜斑,周身按序布发红色斑丘疹,疹退时皮肤有糠麸样脱屑并见淡褐色的色素沉着为主要临床特征. 病因病机西医: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发疹性传染病中医:感受麻疹时邪,病机是邪犯肺脾,肺脾热炽,外发肌肤。分为顺证和逆证主要病位:肺脾 诊断要点: 一.流行病学史: 多在冬春季节,潜伏期大多为10-14天二.临床表现: 1.初热期: 持续2-4天,表现发热,眼结膜充血,畏光,流泪,两侧颊粘膜见0.5-1mm直径大小的白色斑点,周围有红晕,为数不一,此为麻疹粘膜斑.同时伴食欲不振,腹泻,呕吐等症.2.出疹期: 持续3-5天,一般发热出疹,初见于耳后,发际,按顺序依次向面,颈,躯干蔓延,约2-3天内遍布全身,最后达手足心,鼻准部3-4天出齐,皮疹初为淡红色斑丘疹,直径2-5mm不等,随着皮疹增多,颜色加深,但皮疹间皮肤正常. 3.恢复期: 出疹后3-4天.疹出齐后高热开始下降,皮疹按出疹顺序消退,出现糠麸样脱屑并见淡褐色的色素沉着.三.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前驱期白细胞正常或降低 2.细胞学和病毒抗原检查: 可见多核巨细胞,嗜酸性包涵体和麻疹病毒抗原. 3.血清抗体检测: 血清麻疹IgM抗体在发病后3天即可检出,IgG抗体滴定度如大于4倍增长,有诊断价值. 辨证论治: 首要辨别顺证,逆证,顺证再辩表里,逆证辨别脏腑. 本病以清凉透疹为基本原则. 治疗原则:“麻不厌透”、“麻喜清凉”:顺证以透发、清解、养阴为治疗原则,逆证为透疹、解毒、扶正顺证 证型治法方药邪犯肺卫(初热期)辛凉发表,宣肺透疹银翘散邪炽肺脾(出疹期)清热解毒,佐以透疹清解透表汤肺胃阴伤(恢复期)养阴益气,清解余邪沙参麦冬汤逆证 证型治法方药麻毒闭肺清热解毒,开肺化脓麻杏石甘汤麻毒攻喉清热解毒,利咽消肿清咽下痰汤邪陷心肝平肝熄风,清心开窍羚角钩藤汤2. 风疹: 是由感受风疹时毒(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出疹性时行疾病,临床以轻度发热,咳嗽,流涕,全身出现淡红细小斑丘疹,耳后,颈后,枕部臖核肿大伴触痛为主要特征.由风疹病毒,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染,多感染幼龄儿童,孕妇在妊娠早期患此病常影像胚胎的正常发育引起流产、死胎等。病因:风疹时邪,病机为邪犯肺卫,与气血相搏,邪毒外泄,发于皮肤。 诊断要点: 1.好发于冬春季节,发病有明确接触史 2.典型的风疹临床有疹前期和出疹期. 疹前期: 类似感冒,发热约半天-1天,仅见肺胃表征及耳后,颈后,枕部核肿大触痛. 出疹期: 发热第1-2天出疹,1天内布满全身,皮疹呈淡红色细小丘疹,有痒感.出疹后2-3天皮疹消退,无脱屑,无色素沉着.证型治法方药邪犯肺胃疏风清热解毒银翘散邪犯气营清热凉营解毒透疹凉解汤三.猩红热: 是由感受猩红热时邪引起的急性出疹性时邪疾病.临床以发热,咽喉肿痛或伴腐烂,全身布发弥漫性猩红色皮疹,疹后脱屑脱皮为主要特征. 又称烂喉痧病因:猩红热时邪,病机:邪侵肺胃,毒炽气营,上蒸咽喉,外透肌肤 诊断要点: 1.冬春季节多发,易流行. 2.疹前期: 时间较短,骤起发热,多在39度以上,畏寒,咽喉红肿疼痛或腐烂.,咽及扁桃体有炎性渗出物,软腭充血,有细小红疹或出血点,称为黏膜内疹,先于皮疹出现,舌尖和边缘红肿,突出的舌乳头呈白色,称为“白草莓舌”出疹期: 一般在发热数小时到一天出疹,始于耳后,颈部,上胸部,迅速蔓延及全身.皮疹特点是全身皮肤弥漫性发红,出疹时高热,布有均匀的针尖大小的猩红色丘疹,呈鸡皮样,压之褪色,伴有痒感;皮疹密集,疹间皮肤红晕,用手指按压皮疹,皮疹色退,暂呈白色,10余秒后恢复原状,称为贫血性皮肤划痕;在皮肤皱褶处如腘窝,肘窝,腹股沟处皮疹密集,形成明显的横纹线,称帕氏线;面部潮红,无皮疹分布,口周苍白,形成环口苍白圈;舌苔剥落,舌质红绛,舌乳头红肿突起,称红草莓舌. 恢复期:一般情况好转,皮疹按出疹顺序3-5天消退. 体温下降,按出疹顺序先后脱皮,从面部开始糠屑脱皮,约2周脱尽,无色素沉着。3.血常规咽拭子涂片有A族溶血性链球菌.证型治法方药邪犯肺卫辛凉宣透,清热利咽银翘散毒炽气营清气凉营,泻火解毒凉营清气汤肺胃阴伤养阴清热,生津润喉沙参麦冬汤麻疹粘膜斑:病名麻疹风疹幼儿急疹猩红热病原麻疹病毒风疹病毒人疱疹病毒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初期症状发热咳嗽流涕,泪水汪汪发热咳嗽流涕,颈部淋巴结肿大突然高热,一般情况好发热,咽喉红肿,化脓疼痛全身症状及特征呼吸道卡他性炎症,结膜炎,口腔粘膜斑全身症状轻,淋巴结肿大及触痛一般情况好高热,中毒症状重,咽峡炎,草莓舌,环口苍白圈皮疹特点红色斑丘疹,从耳后,发际开始,渐至面,颈,躯干,最后手掌,足底也出现,约3-4天出齐,疹间皮肤正常,3-4天可退.淡红色斑丘疹,较麻疹细小,先见于面部,迅速蔓延,1天内布满全身,躯干,背部较多,手掌,足底的疹很少.疹间皮肤正常,2-3天退疹.玫瑰红色斑丘疹,较麻疹细小,1天内布满全身,躯干,腰臀部较多,疹间皮肤正常,1-2天退疹皮肤弥漫潮红,布有密集针尖大小猩红色丘疹,先见于耳后,颈部,继而遍及全身,2-3天出齐,皮肤邹褶出呈线状疹,3-5天退疹发热与皮疹关系发热3-4天,出疹时热更高发热后半天至1天出疹热退疹出发热1-2天出疹,出疹时高热特殊体征麻疹黏膜斑颈后,枕部睿核肿大并触痛无环口苍白圈,草莓舌,贫血性皮肤划痕,帕氏线周围血象皆为病毒感染,表现为白细胞总数下降,淋巴细胞升高为细菌感染,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恢复期退疹后有糠麸状脱屑及色素沉着退疹后可有少量脱屑,无色素沉着退疹后无脱屑及色素沉着退疹后有脱皮,无色素沉着四.水痘: 是由感受水痘时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以皮肤出疹为主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以发热,皮肤及黏膜分批出现斑丘疹,疱疹,结痂,各类疹形同时存在为主要特征. 诊断要点: 1. 多在冬春季节发病,可造成流行,有接触史 2. 疹前期: 时间较短,一般不超过一天,可有发热,咳嗽等肺卫表证. 出疹期: 发热当天或第2天开始透发皮疹,首见于躯干和头部,延伸及面部和四肢.皮疹初为红色斑丘疹,变为疱疹,大小不一,内含水液,疱浆清亮,周围红晕,壁薄易破,有痒感,继而干燥结痂,结盖脱落,不留疤痕.皮疹呈向心性分布. 以躯干部为主,四肢较少,分批出现,此起彼伏,在同一时期斑丘疹、疱疹、干痂并见。证型治法方药邪郁肺卫疏风清热,解毒利湿银翘散邪炽气营清热凉营,解毒利湿清胃解毒汤5. 手足口病: 是由感受手足口病时邪(肠道柯萨奇病毒)引起的急性发疹性时行疾病,临床以手足掌趾,臀及口腔疱疹,或伴发热为特征.以夏秋季节多见,多见于5岁以下小儿.传染性强,易引起流行 病因病机: 病位在肺脾,可波及心肝 诊断要点:1.病前1-2周有手足口病接触史.潜伏期多为2-10天,平均3-5天. 2、 临床表现:1)普通病例: 急性起病,发热,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口腔疱疹破溃后形成小溃疡,幼儿常因口痛而烦躁哭闹、流涎拒食,口腔疱疹后12天出现皮肤斑丘疹,很快变成疱疹,疱疹不易破溃,疱浆少而浑浊,周围可有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