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言文5篇ppt课件.ppt_第1页
议论文言文5篇ppt课件.ppt_第2页
议论文言文5篇ppt课件.ppt_第3页
议论文言文5篇ppt课件.ppt_第4页
议论文言文5篇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三文言文复习 1 议论类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鱼我所欲也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出师表 读 1 论点的提炼与理解2 论据作用的分析3 论证方法的分析4 论证结构分析5 论点的现实意义 2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论述观点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3 课文分析 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动心忍性 曾益其所不能 生于忧患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 国恒亡 死于安乐 事实 正面论人 反面论国家 天将大任 思想 生活 行为 例举舜 傅说等六人事例 道理 人恒过 改 作 喻 困于心 衡于虑 征于色 发于声 4 内容理解 1 列举六位历史人物的事迹的目的是什么 他们的共同点是经历磨难 终成大业 文章以此为根据 说明了人如果要获得成功 必须先经受一番艰苦的 甚至是痛苦的磨炼 5 2 孟子的说理散文善用排比 句子形式灵活多样 这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请你结合选文第 段的相关内容加以分析 1 这段文字以 必先 二字领起 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 构成排比 增强语气 加强语势 2 句式整齐 以短句为主 和前后的长句搭配 富于变化 读起来有节奏感 富于音乐美 3 选文第 段紧承上文从正反两方面加以推论 作者是怎样从正反两方面论证的 其中从正面进行推论的句子是哪句 1 正面摆事实 讲道理 论述了人在困境中接受磨炼 才能激发斗志 发愤进取的道理 2 从个人引申到国家 论述了一个国家出于安乐之中 往往会导致灭亡 人恒过 而后喻 6 4 说说你对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的体会 不超过20个字 磨难对人的成长有重要作用 不要贪图享受 正确看待生活中的挫折 7 鱼我所欲也 论述观点 舍生取义 8 舍生取义 鱼熊掌 生义 设喻 舍取舍取 9 舍生取义 所欲有甚于生 故不为苟得 所恶有甚于死 故患有所不避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由是则可以避患者而有不为也 正面 正面 如使 则 使 则 反面 对比论证为什么要 舍生取义 有的东西比生更可贵 有的东西比死更可恶 10 义存于心 举例论证 见利忘义 正 反 对比论证 嗟来之食 1 行道之人2 乞人 万钟之禄 1 宫室之美2 妻妾之奉3 所识穷乏者得我 排比论证 11 鱼我所欲也 舍生取义 义重于生 人皆有之 义存于心 见利忘义 失其本心 论点道理结论举例 补充 12 内容理解 1 作者提 鱼和熊掌 和 一箪食 一豆羹 的用意分别是什么 1 以 鱼和熊掌 设喻 引出论点 舍义取生 2 以 一箪食 一豆羹 为例 从正面论证 义重于生 要舍生取义 的观点 3 以 一箪食 一豆羹 作为正反对比中的正面事例论证要 舍义取生 的观点 13 2 写出第2 3段论证方法的作用 第2 3段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 先正面列举乞人身死而不受嗟来之食的事例 反面列举万钟则不辩礼仪而受之的事例 赞扬舍生取义 斥责见利忘义 突出了作者的观点 生 亦我所欲也 义 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 舍生而取义者也 14 举例从正面说明义重于生 舍生取义 不失本心 第二部分 第 段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与 鱼我所欲也 比较 第三部分 第 段 再举例从反面说明功名利禄使人见利忘义 失其本心 提出论点 舍生取义 正反结合 层层深入 反复论证义是人的本心 第一部分 第 段 比较 15 论证古往今来受 大任 成大业的人 要经历种种肉体和精神的折磨 从而锻炼意志 增加才干 第二部分 第 段 第三部分 第 段 从正反两面归结中心论点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举例从正面说明要想成才必先经历磨练 第一部分 第 段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比较 16 共同之处 一 层层推理 构思缜密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列举事例由个别到一般据事论理引申推论 得出结论 鱼我所欲也 通过设喻论证中心论点因果论证 由因推出果假设推理 从反面逆证 17 二 正反对比 鲜明突出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一文中提出造就人才所具备的客观环境的艰苦磨练 第三段论述了造就人才所具备的主观因素 这些都是从正面进行论证的 接着由上文论述的个人推广到一个国家 从反面进行论证 告诫国君要把国家治理好 也需要经受内外方面的艰苦的磨练 鱼我所欲也 一文第二段通过举例从正面进行论证 接着再举例从反面说明功名利禄使人见利忘义 失其本心 从而深刻论证了 舍生取义 的论点 18 三 善用排比 增强气势两篇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形式多样 极富表现力 尤其是排比手法的运用 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感召力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开篇列举历史人物 用的是主谓句并列排比 人恒过 而后喻 用的则是句式排比 可看出孟子说理文善用排比 而且句式灵活 形式多样 即给文章平添了气势 又给人以美不胜收之感 其他还有对偶 顶针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也使文章增色 鱼我所欲也 中连用 向为身死而不受 今为 为之 等三个结构相同的句式 这一排比句有力地论述了功名利禄使人见利忘义 失其本心 19 一 题材各异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主要强调艰苦奋斗的生活对人的磨砺作用 以及国家没有忧患就容易遭灭亡的道理 鱼我所欲也 主要讲的是主张无论在任何情况下 都要像贤者那样 做到 舍生取义 不同之处 20 二 结构各异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在开篇就列举了一系列由卑微到显贵的历史人物为事实论据 然后分析论证 兼之正反对比 最后水到渠成 得出结论 其结构方法为先分后总 论证方法为归纳推理法 鱼我所欲也 在开篇通过设喻引发出论点 然后运用分析论证和层进论证法 第二部分运用举例论证进行正面论述 最后再举例从反面进行论述 其结构方法可概括为先总后分 21 出师表 22 1 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书愤 2 出师一表千载无 远比管乐盖有余 武侯书堂 3 出师一表通今古 夜半挑灯更细看 病起书怀 23 理清思路 把握结构 部分段落要点表达方式 1 开张圣听 2 赏罚公平 3 4 5 亲贤远佞 一 6 叙述经历 三顾草庐 7 效忠心愿 托孤之事 二 8 9 归结责任 结束全篇 三 寓情于议 寓情于叙 抒发感情 思路 以 出师 为中心首先 危急形势下出师 提出治国建议 然后 陈述出师理由 表达感激之情效忠心愿 最后 要求批准出师 表达出师决心 24 危急存亡 先帝崩殂 天下三分 益州疲弊 内不懈 外忘身 欲报殊遇 诚宜不宜 正反 第一条建议 开张圣听 25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宜付有司不宜偏私 以昭平明之理 第二条建议 严明赏罚 26 宫中之事 先帝简拔之臣 营中之事 先帝称能之臣 荐贤臣 先汉兴隆 亲贤臣 后汉倾颓 亲小人 亲贤远佞 第三条建议 27 读孟尝君传 反驳的论点 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 岂足以言得士 28 结构分析 一 自 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 至 以脱于虎豹之秦 记叙世人皆称孟尝君能得士 起 二 自 嗟乎 至 岂足以言得士 说明孟尝君只是鸡鸣狗盗之辈的头子罢了 承 三 自 不然 至 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 说明孟尝君如能得士 便不需鸡鸣狗盗之力 转 四 自 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 至 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说明孟尝君不能得士的理由 在鸡鸣狗盗出其门 合 29 内容理解 1 对于孟尝君 世人有什么传统观念 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2 作者把孟尝君门下的 士人 称作什么 鸡鸣狗盗之人 具有经邦济世的雄才大略之人 3 作者心目中的 士 应是怎样的 得一士焉 宜可以南面而制秦4 士之所以不至 的原因是什么 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 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30 5 王安石驳斥世人观念的根据是什么 王安石认为鸡鸣狗盗不能算作士 依靠齐国的强大 得到一个真正的士 可以制服秦国 6 结合你所知道的历史知识 说说你是否同意作者的说法 不同意 王安石对战国时士的概念理解不正确 史记 中负贩 屠狗 引车 卖浆者皆起过士作用 侯嬴 毛遂 毛公 薛公都出身微贱也都是士 得一士可 南面而制秦 无根据 齐国得士也未必能制服秦国 31 驳斥过程 本文驳斥 孟尝君能得士 这一传统说法 首先摆出这一论点 接着写出这一论点的两个依据 一个是 士以故归之 这是概括地说 一个是 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 这是从具体事例说 然后笔锋一转 用 嗟呼 慨叹孟尝君只是 鸡鸣狗盗之雄 不是真正得士 这一论点提出 主要是把 鸡鸣狗盗 排除在 士 之外 再从得一士可以 南面而制秦 只是设想 否定 鸡鸣狗盗之力 最后以推理方式更进一层说明了孟尝君不能得士的原因 32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中心论点 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33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攻方失利小城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论点 论证 结论 事实论据 守方失利城高池深兵利粮足不守 战争需要人和 域民 固国 威天下 道理论证 治国需要人和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是什么 为什么 怎么样 施行仁政才能人和 顺 畔 顺攻畔战必胜 34 论点 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论据 进攻 天时不如地利 防御 地利不如人和 类推 战争需要 人和 域民 固国 威天下 治国需要 人和 结论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战争事例 治国道理 类推 总 总 分 结构图解 35 1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中心论点是天好似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提出三个概念 天时 地利 人和 并将这三者加以比较 层层推进 用两个 不如 强调了 人和 的重要性 三者之间的比较 实质上是重在前者与后者的比较 强调指出各种客观及诸多因素在战争中都比不上人的主观条件及 人和 的因素 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而不是物 在比较中立论 给人人的印象极其深刻 句式相同 语气十分肯定 斩钉截铁 不容置疑 36 2 中心论点提出后作者是怎样进行论证的 围绕中心论点 连用两个论据进一步论证 选取攻战的例子阐明 天时不如地利 区区小城 四面受围而不能克 即使有得 天时 者 也不能胜 旨在说明 地利 重于天时 后同样选攻战的例子 旨在说明即使在占有 地利 的情况下 城非不高 池非不深 兵革非不坚利 米粟非不多 但有人却弃城而逃 因为 地利 亦难比 人和 这两个例子均非实际战例 而是泛指 即除特殊情况外 一般如此 因而使论战具有普遍的意义和一定的说服力 论证了 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的道理 37 3 中心论点既然已得到了论证 为什么还要写第 段 难度较大 教师可视情况作以讲解 第 段的作用是在前 段论述的基础上进一步阐发 将论点的范围由战争推及到治国 从而全面体现孟子的政治主张 使文章更具有普遍意义 其次 得道 实际上也可理解为 得人心 即 人和 得人心者 人心归顺 所几披靡 失人心者 人心相悖 不攻自溃 因而 第 段绝非多余的闲笔 38 4 文章第四段运用什么句式 有什么效果 运用排比句式 再次强调 地利 不足恃 运用对比手法把 得道者 与 失道者 的后果进行对比 点明文章主旨 39 5 本篇主要是谈战争呢 还是谈政治呢 本篇主要是谈政治 是借战争谈政治 孟子借谈战争的取胜条件以阐明他的政治主张 他主张国君要有仁德 施行仁政 得道 这样才能 多助 众人才会归顺 而 天下顺之 战必胜矣 国家才能治理好 40 6 孟子在文中提出 人和 是决定胜败的最重要的条件 其原因何在 因为 人和 才能得到多方面的帮助 帮助越多 力量越大 战斗力越强 胜利自然在握 失去 人和 众叛亲离 哪还有什么力量 哪还有什么战斗力 那么失败是必然的 41 7 本文的论证方式有什么特点 本文先摆出观点 用概括性很强的战例加以证明 然后从理论上进行论证 得出 得道者多助 失道者寡助 这一论断 阐明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