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水上及潜艇救生有什么技巧 直接救护技术大致可分为入水前的观察、入水、游近溺者(包括解脱)、拖运、上岸(包括抢救)等过程。 1、入水前的观察:入水之前,对周围环境要简单的观察,如辨别水充方向、水面的宽窄等。救助者要遵循入水后尽快游近溺水者进行施救的原则,迅速选择入水地点。 2、入水:要快,并且要注意目标。 3、在熟悉的水域或游泳池,可用头先入水的出发动作,动作要快。 4、在不熟悉的水域,可采用脚先入水的动作。起跳后,两臂侧前举,一腿前伸微屈,一腿稍向后屈。当身体接近水面时,两腿夹水。手臂迅速压水。这种入水方法不会使身体下沉过多,并能防止碰到石头或暗桩,而且从起跳开始救护者始终能看到目标。 5、游近溺者:一般采用速度较快的抬头爬泳,亦可采用头不入水的蛙泳,以便观察溺者的情况。当游到距溺者23米处,深吸气后再接近溺者,以保证自身体力。如溺者面向自己,则潜入水中,游到溺者身旁,两手扶住其髋部,将其转至背向自己,然后进行拖运。另一种方法是正面游近溺者后,用左(右)手握住其左(右)手,用力向左(右)边一拉,借助惯性使溺者的身体背向自己,然后进行拖运。如溺者背向自己,可直接游近溺者,用手托其腋下,使其口鼻露出水面后进行拖运。6、拖运:一般采用侧泳或仰泳进行拖运。侧泳拖运法是救护者侧卧水中,一手扶住溺者,一手在体侧划水,两腿用侧泳蹬剪水的动作。潜艇救生 如果一艘潜艇失事沉没海底,如何才能有效地营救艇上的幸存人员?自潜艇问世以来,这个重要的问题就摆在各拥有潜艇国家海军的面前。据资料统计表明:在过去的90多年中,由于碰撞、失火、设备故障及操作失误等原因,在和平时期已有170多艘潜艇沉没,其中85%的潜艇沉没处的海底水压还不会导致艇体破裂。要在大洋深处营救这部分失事潜艇中的幸存者是一项十分复杂的高难度工程。潜艇救生的方法 假如一艘潜艇由于某种原因而沉没,艇员脱离失事潜艇的方法大致可以分为自救脱险和援救脱险两种。如果失事潜艇所处的深度较浅,则艇员可以实施自救脱险。这种方法主要依靠失事潜艇的自身力量,组织艇员离艇。具体又分为三种。最早出现的是减压脱险法,艇员在统一组织下,着单人水下脱险装具,经调压离艇,沿救生浮标绳在水下按专门脱险的减压表的要求主,逐站减压上升到水面。这种方法在1928年就已采用。理论脱险深度为100到200米,实际成功的脱险记录水深为60米。该方法要求装具可靠,艇员训练有素。1962年英国海军首先采用了自由飘浮法,艇员不带呼吸器,经调压舱离艇后保持持续呼气状态自由上浮至水面,速度略慢于气泡上升速度。该方法理论上可从180米深处离艇,目前已有从68米成功的脱险记录。目前最先进的是快速上浮法,艇员着相应的充气头罩式服装经艇上调压间快速加压后,直接上浮至水面,速度可达150米/秒左右,成功的脱险记录是183米,该方法安全简便,是自救脱险中最先进的,受到各国的广泛重视。自救脱险机动灵活,可随时实施,主动权由艇员掌握,费用低,但由于水压对艇员的影响,脱险深度有限,一般认为不超过180米。而且脱险过程中艇员易受饥俄、寒冷和海洋生物的袭击,有一定的危险性。如果失事潜艇所处的深度在180米至潜艇极限深度之间,则必须实施援救脱险。这种方法是依靠深潜救生艇或救生钟等装置来营救艇员。一般来说,援救脱险比较安全可靠,但耗资巨大,工程量大,牵涉面广,必须在艇员能够生存的时间内完成所有救生工作,否则只能进行自救。援救时如果救生装置能够和失事潜艇完成对接,若幸存艇员仍处于一个大气压下,则艇员可以直接进入救生装置内;若被救人员处于高压条件下,对接后均衡压力,将艇员接入救生装置后,直接转运至母船的甲板减压舱中进行减压。 如果救生装置无法与失事潜艇对接时,失事潜艇的艇员着脱险装具,经调压离艇,从水中进入失事潜艇出口附近的救生装置内,救生艇回到水面后和母船的甲板减压舱对接,调压进入舱中完成减压。潜艇救生的装备 援救能力的强弱与组织指挥能力和训练水平很有关系,装备器材招聘坏也是援能力的重要标志。目前用于营救失事潜艇艇员的重要救生装备有救生钟和深潜救生艇。 救生钟是30年代发明的,是一个可承受内、外压的圆柱状舱室,有一两名操纵人员。本身无动力,用母船的绞车吊放到失事潜艇的升降口处,通过调节压载并在潜水员的帮助下与潜艇实施对接,一次可营救6至8名艇员。1939年,美S-192潜艇沉没于72米深的海底,用救生钟救出了33人。1988年8月,秘鲁海军“帕克查”号潜艇沉没于约40米海底,用救生钟救出22人。到目前仍有许多国家的海军采用这种救生方式。 潜艇救生艇是一种人工操纵的可在水下机动航行的潜水装置。美国海军在70年代初首先研制。目前已有九个国家海军装备。典型的救生艇有美国DSRV-2,耗资2.2亿美元,可以用C141和C-5A飞机空运和拖车在地面运输,然后由母船和母潜艇携带、布放和回收。工作深度可达1500米,有3名工作人员,一次可营救24名艇员。英国LR-5,最深可达475米,每次可营救10名艇员。意大利的MSM-1工作深度可达300米,每次可营救8名艇员。 另外还有一种救生舱装置,是一个球形结构,内部备有生命支援系统。安装于潜艇耐压壳的凹部,通过机械连锁装置与潜艇相连,没有其他电气、管道等连接。一旦潜艇失事,艇员可以进入该舱,启动连锁装置,该舱即以一节的速度浮上水面。该救生艇已经在1985年首次安装在德国霍瓦兹造船厂为印度海军建造的209级潜艇上,成功地试验了从80米处载人上浮。由于这种装置费用较高,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潜艇救生的特点与趋势 尽管各国已经拥有了像DSRV4和LR-5等一批救生装备,但仍在努力提高援救的快速性和安全性。各国潜艇救生领域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重视潜艇救生训练,提高快速反应能力 根据国外援救程序,在接到援潜救生的命令后,用运输机把救生装置及器材从基地运送到离出事地点最近的机场,用运输拖车送到码头,然后用母船或母潜艇运送到出事地点,牵涉到救生艇、运输机、母船和各基地的保障和相互的协同配合,因此必需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国外海军经常举行定期的救生演习,例如英国的LR-5救生艇在18个月的时间里曾经和5条不同的母船配合对8艘潜艇举行了援救训练。 加强潜艇救生的国际合作 到1996年,世界上已有45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军拥有潜艇总数达637艘。但是目前拥有独立的潜艇援救能力的国家只有9个,分别是美国、英国、俄罗斯、日本、中国、意大利、瑞典、韩国、澳大利亚。潜艇救生艇的数目也十分有限。为了缩短反应时间,相互提供支援,不管本国有无深潜救生装置,许多国家之间签署了双边协议提供潜艇救生帮助。如法国、挪威就和美国签署了协议,在需要时可以使用美国海军的深潜救生艇。除了双边协议外,还经常举行多国联合救生演习,提高组织协调能力。研制下一代的深潜装置,装备进行救生装置的更新换代所有的救生装置都有一定的使用寿命,现有的装置大多服役近20年,到21世纪初基本接近退役期限。如英国的LR5到2003年,意大利的MSM1到2005年都将到达设计服役年限。因此各国都开始着手进行新一代的潜艇救生装置研究。要求新一代的救生装置必须具有数据搜集传送、水下监视、通信和计算机自动动力定位系统,还必须具备很好的运输性。1997年夏天,我国自行研制的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改进型深潜救生艇正在东海某海区试验成功,标志着我国深潜救生装置已经顺利完成更新换代工作。不断探索提高潜艇救生技术 目前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在高压下救生能力、建立潜艇失事警戒报警系统等几个方面。法国和英国还研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重症护理管理试题及答案
- 护理教育改革的试题及答案探索
- 执业护士试题与答案指南
- 主管护师考试必知试题及答案
- 历史文化背景试题及答案探讨
- 2025年临床护理规范试题及答案分享
- 2025年主管护师考试自我评估方法与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执业医师考试行之有效的备考方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卫生资格考试妇产科试题及答案
- 权威解读2025年主管护师考试试题和答案
- 城投公司竞聘试题及答案
- 西部计划面试题目及答案
- 公文筐的测试题及答案
- 2025静脉治疗规范
- 航道、通航建筑物及航运枢纽大坝运行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管控指南
- 第11课《浪花》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
- 保安证考试新手必看试题及2025年答案
- 教师省骨干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思政考试试题及答案职高
- 幼教培训课件:《幼儿园思维共享的组织与实施》
- 《饲料添加剂》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