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高等教育心理学 2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与高等教育心理学第一节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的发展一 教育心理学诞生前的心理学简史作为一门学问开始探究 心理活动是什么 并且有历史记录可查的时期可以追溯到公元以前的古代社会 3 4 中国古代教育家 思想家孔子曾总结出一些宝贵的学习和教学规律 并提出了以 仁者爱人 为核心的社会心理学思想 孔子开创的儒家学说后经历代学者的继承和发展 有许多宝贵的教育心理学思想至今仍然影响着整个世界 5 6 再如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他的论文集 论灵魂 里面 第一个述及了个体灵魂的观点 这也是世界上最早 最有影响力的心理学教科书 亚里士多德相信每一个生物活体都拥有灵魂 灵魂赋予生命 而且活体与灵魂之间不能够孤立存在 亚里士多德按照价值的等级将个体灵魂进行了分类 植物的营养灵魂与生殖灵魂 动物的感觉灵魂 在书中他列举了五种感觉 视觉 听觉 嗅觉 味觉与触觉 以及人类的理性灵魂 在亚里士多德的 论灵魂 以及 论自然机能 论感觉 论记忆 论梦 等等诸多著作中 有些观点对后来心理学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7 1 科学心理学的起源科学心理学的诞生有两个重要起源 一个是哲学起源 另一个是科学起源 科学心理学的哲学背景来源于笛卡尔身心二元论的交感论 明确区分了心理体验与生理过程 莱布尼兹的活动心理学 人的心理活动有主动性 自由性 统一性 心灵与身体相互平行 和洛克在英国经验主义哲学内创立的联想主义心理学 心理体验由感觉和观念组成 8 笛卡尔和洛克 9 科学心理学的科学背景主要是19世纪上半叶在心理生理学 颅相学 脑的生理学 感觉生理心理 催眠术和天文学中 人差方程 等方面的研究 对实验心理学的诞生做出直接贡献的是心理物理学家费希纳 1801 1887 生理心理学家赫尔姆霍茨 1821 1894 和冯特 1832 1920 费希纳定律 10 费希纳和冯特 11 2 科学心理学在德国的建立在心理学的历史上 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是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立的心理学实验室 当年的12月 冯特和两名年轻学生共同完成了一项实验 他们当时测量了一个人听到声音和他按下电报机键盘表明他确实听到声音之间的时间差 这项实验的核心在于 心理加工包含特殊的结构 它是能通过量化方法研究的 也就是说 心理过程能够被测量 这开创了心理科学的新纪元 12 冯特心理学实验室所从事的工作主要是感知觉的实验研究 其中主要是视觉 除此以外还有听觉 味觉 时间知觉 反应时 注意和情绪 冯特主张用实验内省法来研究人的意识观念 首先把人的意识分解为元素 再探讨元素怎样构成复杂的观念 13 富于挑战和创新精神的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 1850 1909 于19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采用无意义音节对人的观念联想规律进行了实验研究 首次将实验方法用于研究人的高级心理过程 并得出了分散识记优于集中识记 意义识记优于机械识记 观念之间既有直接联想也有间隔联想 以及遗忘曲线等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 开创了学习与记忆实验研究的先河 14 3 科学心理学在英国的建立英国实验心理学的建立主要受达尔文 1809 1882 进化论的影响 达尔文相信在动物和人类之间存在着多种连续性 他比较了人和大猩猩面部表情的相似性 并于1872年出版了 人与动物的表情 一书 导致了动物心理学的诞生 受达尔文影响最大的人是他的表弟高尔顿 1822 1911 高尔顿为了考察心理遗传的作用 采用谱系调查法调查了当时英国上层社会的许多名流 得出名人的后代也是名人的研究结论 1869年 他的 遗传的天才 一书出版 高尔顿的研究导致了相关统计方法的研究和运用 高尔顿首先提出 相关指数 即高尔顿函数 后称 相关系数 高尔顿对心理学的贡献是多方面的 他不仅首创了心理测量研究 心理量化研究 首创智力理论 还是优生学的创始人 所以 皮尔逊称他为英国的冯特 15 4 科学心理学在美国的建立当实验心理学在德国建立后 美国实验心理学的先驱学者詹姆斯 1842 1910 承认德国实验心理学的重要 并加以诠释和批判 1892年 冯特的学生铁钦纳来到美国 他的结构主义心理学继承了冯特心理学的传统 从表面上看 美国的心理学在效仿德国 但在骨子里 美国要建立的心理学是兼取英国高尔顿和德国冯特的心理学 也就是说 其躯壳承受了德国的实验主义 精神内核却得自于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 到了1900年 美国心理学有了明确的性质 即机能主义心理学 16 机能主义心理学与冯特构造主义心理学的根本不同之处在于 构造主义心理学研究的是心理上发生了什么和怎样发生的 而机能主义心理学研究的重点是心理上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 从而更加关注人的能力和能量 机能主义心理学更加关注人的未来 它研究人生活的成就 机体对环境的适应 以及机体如何使环境适应自己 关注自己的生存和他所需要得到的东西 17 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于1896年首先在芝加哥大学建立起来 芝加哥机能主义心理学派组织的核心人物是杜威 1859 1952 杜威的接班人是安吉尔 1869 1949 另一位受进化论思想影响较大的美国实验心理学先驱学者是卡特尔 1860 1944 他曾去莱比锡学习冯特的心理学 但回国后却热衷于人的个体差异研究 例如反应时间 联想 知觉等等 成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机能主义心理学派的奠基人 杜威 JohnDewey 18 二 教育心理学的诞生1903年 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 教育心理学 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19 一 教育心理学诞生的学术背景教育心理学在美国的诞生 由远及近有三个主要的学术背景 一是在教育心理学诞生前的两个世纪里 欧洲的一些民主教育思想家都提出过丰富的教育心理学思想 为教育心理学的诞生奠定了教育思想和应用的基础 二是20世纪初美国心理学界的机能主义运动和几位著名的心理学家的工作为教育心理学的诞生奠定了心理学基础 三是桑代克本人的直接贡献 20 捷克的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了教育要适应自然的思想 他认为人的心灵具有极大的可塑性 而这种可塑性是教育的自然基础 他还认为 儿童的发展是自内而外的 是儿童自然本性的外化过程 他把人从出生到成年划分为婴幼儿时期 儿童期 少年期和青年期4个发展阶段 并认为每个阶段都具有不同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每个阶段都要有相应的教育机构和教学目标 他主张教育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探索学生心理的基本特征 以便把教育和教学方法建立在一个可靠的基础之上 卢梭 1712 1778 是法国18世纪启蒙运动中的激进思想家和教育家 他同夸美纽斯一样 竭力倡导教育必须顺应儿童天性的自然发展 强调教育方法必须服从儿童发展的自然规律 他把教育的来源分为三类 自然的教育 人的教育和事物的教育 他呼吁要依据儿童的年龄特征选择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 不要把儿童当作成人 要把儿童当成儿童来看待 青春期 16 20岁 是心理发展的 危险期 22 裴斯泰洛齐 1746 1827 是18至19世纪瑞士的著名教育实践家和理论家 明确地提出了教育要心理学化的设想 所谓教育心理学化 就是把教育和教学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 使教育和教学符合人类智慧的发展规律 23 在裴斯泰洛齐看来 只有使教学过程与儿童心理的自然发展相一致 才能使儿童的天性和能力得到和谐地发展 反之 如果不和儿童自己对事物的亲身经验有机联系起来 一切教学活动都是没有价值的 因此 他反对机械灌输的旧式教学方法 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及其与之相适应的正确的教学方法 提出了直观性原则 循序渐进原则和自主性原则 24 一次 阿尔德堡发生了火灾 裴斯泰洛齐把儿童们集中起来问 阿尔德堡失火了 一定有成百的儿童无家可归 让我们向政府请求拨20个左右的人到我们这里来吧 儿童们很感动 一齐答道 赞成 赞成 就这么办 他接着说 但是 各位小朋友 我要你们考虑一下 我们没有那么多的钱 如果你们要这些孩子进来 你们必须努力工作 也许你们不得不缩衣节食 如果你们不是真正为这些儿童忍受一切痛苦的话 最好不要随便答应他们进来 儿童们的决心非常坚定 纷纷回答道 食物差些也好 工作增加也好 少得一件衣服也好 只要那些可怜的孩子能够进来 我们什么也可以忍受 25 裴斯泰洛齐用这种方法进行道德教育 既生动又感人 既现实又深刻 使儿童真正体会到了道德的意义 而当时一般学校的道德教育和品德训练 往往注重口头说教 与真实生活相脱离 忽视人格感化的力量 因此 言者谆谆 闻者藐藐 毫无效果 正如裴斯泰洛齐所说 儿童的意志并不是以语言教训可以培养成功的 我们必须从各方面去训练他们 这样 才能唤醒他们内心的感情与力量 才能进一步培养他们的意志 语言并不能代表事实本身 语言只能使人了解事实并意识事实的存在而已 26 裴斯泰洛齐在西方教育思想史上的另一重要贡献是他的要素教育思想 裴斯泰洛齐认为 在一切知识中都存在着一些最简单的 要素 它们是儿童自然能力最简单的萌芽 教育过程应该从这些最简单的 能为儿童所理解和接受的要素开始 逐步过渡到较为复杂的要素 以促进儿童各种潜能的和谐发展 裴斯泰洛齐将教育分为德育 体育和智育 据此 他指出 德育的要素是儿童对母亲的爱 因此道德的要素教育就应该从培养亲子之爱出发 逐步发展为爱兄弟 爱邻人 爱全人类和爱上帝 体育的要素是儿童身体各关节的活动 因而体育应从锻炼关节活动开始 逐步扩展为站 行 跑 跳 掷 摇 角力等各种活动能力 儿童智力的最初萌芽是对事物的感觉与观察能力 这种能力又与儿童眼前事物的最基本 最简单的外部特征 即数目 形状和名称相统一 儿童认识这三个要素的相应能力是计算 测量和表达 培养这三种能力的是算术 几何和语文三门学科 裴斯泰洛齐的要素教育思想 是他长期教育实践中不断探索研究的结果 在此基础上创立的初等教育的各科教学法 为初等教育的发展与普及作出了很大贡献 27 福禄培尔 1782 1852 是19世纪德国著名教育家 享有 幼儿教育之父 的美誉 他认为 儿童天生具有各种发展的可能性 并把这些可能性称为 本能 即活动的本能 认识的本能 艺术的本能和宗教的本能 他也把儿童的身心发展划分为4个阶段 并认为身心发展既有阶段性也有连续性 他还特别强调游戏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28 福禄培尔十分重视学前教育的重要性 他指出 幼儿园时期是人生发展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 甚至认为人的整个未来生活 其根源全在于这一生命阶段 假如儿童在这个年龄阶段受到损害 他必须付出最大的艰辛和最大的努力才能成长为强健的人 正式基于这种认识 他重视学龄前儿童的家庭教育 尤其是母亲在早期教育中的作用 不过 他同时认为 仅有家庭教育是不够的 还应该创立专门的儿童教育机构协助家庭更好地开展学前教育 因此 在福禄培尔那里 学前教育的主体是家庭教育 幼儿园只是作为家庭教育的继续和扩张 是家庭教育的 补充 而不是 代替 福禄培尔创办的幼儿园采取半日制 正是体现了他的这一思想 29 福禄培尔阐述了幼儿园的工作任务 他认为幼儿园的主体任务是组织各种适当的游戏和活动 使儿童在自然和生活中获得感性的认识 增强他们的体制 训练他们的感官 促进他们正在觉醒的心灵的发展 为他们进入小学和未来的生活做好准备 此外 幼儿园还有培训幼儿教育工作者 以及推广幼儿教育经验的任务 30 福禄培尔倾其后半生的精力从事幼儿园课程开发 建立起了包括游戏与歌谣 恩物游戏 手工作业 运动游戏 自然研究 以及唱歌 表演和讲故事等幼儿园课程体系 福禄培尔重视游戏在学前教育中的价值 在他看来 游戏是儿童内在本质向外的自发表现 是人在早期发展阶段最纯洁的精神产物 它给儿童以欢乐 自由 满足等 又能培养儿童的意志力和自我牺牲精神 而且 正是在游戏中 儿童最能表现出创造性和主动性 因此 他建议在每一个村镇都建立一个供儿童使用的公共游戏场所 它对于丰富社区生活 培养共同的意识和感情 发展社会共同的法则和要求 激发和培育公民道德和品质 发展社会的民族的美德 具有积极意义 31 福禄培尔为学前教育事业和学前教育理论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他得教育思想深刻地影响了欧美各国 以及日本等国的学前教育 在清末 福禄培尔的教育思想开始传入我国 对我国学前教育实际和理论也产生了很大影响 32 第斯多惠 1790 1866 19世纪德国著名民主主义的教育家 他继承了裴斯泰洛齐 教育心理学化 的思想 明确提出心理学应该是教育科学的基础 并把教育心理学化的原则应用于初等教育和师范教育 被誉为 德国教师的教师 他的独特贡献是首次提出了教师心理的要求 认为教师应该具备坚定的性格特征 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 要具备创造性地运用教育和教学方法的能力 并要求教师的言语表达应该是言简意赅的 33 德国教师培养指南 是第斯多惠的教育代表作 其中第一篇总论部分为他的手笔 第二篇专论部分则是合著 中学和师范学校教师 的手笔 系有关各科教学法性质的论文 第斯多惠反对德国教育目的中存在的狭隘的民族主义倾向和浓厚的宗教色彩 提出 全人教育 的理想 他把 自动性 视为人的发展的主观基础 而以社会中的真 善 美为教育的客观基础 认为两者结合才算是培养了 全人 34 第斯多惠的 全人教育 是遵循三项教育原则进行的 第一 自动性原则 第斯多惠认为 人生来具有各种能力如观察 感觉 思维 语言等 人的天性中潜藏着渴求发展的特性 即自动性 它是个人发展和教育活动的主观条件 但是 自动性没有明确的方向 内容空洞 人可以自动地趋向于善 也可以自动地趋向于恶 教育的目的是使自动性朝着真善美的方向发展 使人的自动性得到充分体现 真善美的生活便是人发展的客观条件 要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完人 必须将自动性和真善美结合起来 35 第二 自然适应性原则 所谓自然 即指人的天性 适应自然 就是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自然规律 教学要合乎儿童的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 他把儿童的心理发展分为两个时期 在这两个时期中 主动性和感受性是儿童最一般的智力表现形式 14岁以前 儿童的主动性表现为身体上喜欢活动 精神上喜欢自由幻想 因此 要通过体操锻炼儿童的身体 借助故事 童话等发展儿童的想像 儿童的感受性在幼年占优势 以后逐渐转向主动性 幼年儿童的感受性表现为求知欲较强 渴求感性知识 教师应发展儿童的感觉 多让儿童观察事物 14岁以后 儿童过渡到悟性阶段 身心发生了显著变化 产生了理想 记忆 思维 信念 意志等逐渐成熟 教师应以感性知识为基础 发展儿童的悟性 适应自然也包括适应儿童的个性特点 促使其独特地发展 36 第三 文化适应性原则 要求教育要注意现代社会文化 反映时代和社会的要求 体现民族文化的特性 第斯多惠指出 对自然和文化的适应必须协调一致 当两者发生冲突时 文化适应性原则应服从自然适应性原则 二者越一致 生活就越美好 37 赫尔巴特 1776 1841 既是教育家更是心理学家 他受裴斯泰洛齐 教育心理学化 思想的影响 一生致力于建立以心理学为基础的教育科学 他对心理学和教育学的贡献都很巨大 他不仅强调心理学是一门独立的科学 而且提出了德国最早的学习理论 统觉说 38 39 桑代克 E L Thorndike 1874 1949 美国心理学家 动物心理学的开创者 心理学联结主义的建立者和教育心理学体系的创始人 他提出了一系列学习的定律 包括练习律和效果律等 桑代克大学毕业后致力于动物智慧和学习的实验研究 他先是在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家里做家庭教师 后来师从哥伦比亚大学著名的心理学家卡特尔 成为他指导下的一名博士研究生 40 深受美国先驱心理学家影响和指导的桑代克在卡特尔的直接指导下 一方面开创了动物实验心理学 首创了动物心理的实验方法 另一方面通过动物学习实验创立学习的 联结说 为教育心理学的诞生奠定了理论基础 1903年 他在学习的 联结说 的基础上 出版了美国第一本 教育心理学 著作 随后 桑代克于1913 1914年将其写成三卷本的 教育心理学 桑代克确立了美国暨西方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基础和基本内容体系 使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 成为美国暨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 41 二 桑代克的学习理论和教育心理学简介1 桑代克的学习联结理论桑代克的学习联结说建立在著名的 饿猫迷笼实验 的基础上 42 实验曲线显示 随着试验次数增多 潜伏期越来越短 练习曲线呈下降趋势 根据猫在迷笼中的动作反应 桑代克认为 猫在迷笼内每次做出试图冲出迷笼的动作反应是盲目的 尝试 错误 的过程 通过多次反复 尝试 错误 逐渐地学会了打开笼门的动作 所以 桑代克认为 动物的学习是 尝试 错误 的过程 这就是所谓 试误说 的由来 43 桑代克根据实验结果 练习曲线 提出了学习的联结说 他认为 学习就是联结 所谓联结 connection 就是指某种情境 situation 仅能唤起某种反应 response 的倾向 在生活中 人们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情境 当人们遇到某种未知的问题情境时 可能会做出各种反应 学习就是经过反复的尝试 错误 学会对一种问题情境做出正确的反应 而不再做出其他的反应 或其他反应减少 44 45 1930年以后 桑代克对上述三个学习定律做了修改 他在实验中发现 奖励可以增强联结 可惩罚却不能减弱联结 因此 他把原来效果律中的 惩罚律 删掉了 只保留了 奖励律 他还在实验中发现 盲目的 没有奖励的练习不能提高学习成绩 即不能增强联结的强度 所以他把原来的练习律修改为 只有有目的 有奖励的练习才能增强联结 即提高学习成绩 46 47 48 桑代克的学习联结说虽然以动物实验为基础 但他认真地比较了动物学习的练习曲线和学生学习乃至成人学习练习曲线的共性 还对动物的学习与人的学习作出明确的划分 并根据当时神经科学关于神经元及突触联结的研究成果为依据 提出了学习的联结说 因此 联结说起到今天仍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49 50 第一卷 人的本性 共9章 所谓 人的本性 就是 在人的生命发轫时 即父精与母卵结合为人时 个体就已经具有了无数确定的将来成为行为的倾向 个体的一生是起初的生命结构与生前和生后凡是能影响他的一切势力的各种相互作用所造成的结果 个体起初的生命结构就是 本性 各种影响他的势力就是 环境 教育心理学的职责就是给人们提供这样的知识 即使人们在智慧 品行和才技上认识人的本性 以及他们所以被改造或学习的一般规律 教育心理学的目的就在于把人的这些原本的结合或者永久保存 或者消除 或者改变而利导 51 第二卷 学习心理学 共11章 第10章阐述了动物学习的规律 包括学习副律 和特性 第11章论述了人类联想学习的类型 特点和规律 第12章论述了人的分析选择学习 第13章阐述了心理的功用 第14章列举并分析了各种学习的练习曲线 阐述了 学习 进步的数量 速度与限制 第15章分析了学习进步的原因和情景 第16章举例说明了学习进步速度的改变 第17章论述了学习进步的永久性 第18章论述了一种心理功用的进步如何影响其他功用的效率 第19章和20章阐述了心理疲劳 52 第三卷 个体差异及原因 共7章 第21章提出了个体差异的问题 第22章分析了男女性别差异和种族差异 第23章分析了近祖和家族对个体差异的影响 第24章论述了成熟对个体差异的影响 第25章论述了环境对个体差异的影响 第26章分析了单一心向上个体差异的性质与数量 第27章论述了心向联合时的个体差异的性质与数量 53 桑代克的 教育心理学 详细剖析了人的本性 禀赋 及其可利导性 即可教育性 可改变性 即可学习性 和个体差异性 揭示出了学习和教学的基本规律 为教育和教学提出了有科学依据并有应用价值的理论和方法 从而奠定了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内容体系 54 三 学习理论和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教育心理学在美国诞生后的第二年 即1904年 俄国著名生理学和心理学家巴甫洛夫 1849 1936 因消化液分泌的研究获得生理学诺贝尔奖 并发现了条件反射现象 后来他致力于条件反射的实验研究并提出了经典的条件反射理论 直至今天 心理学界一直把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看成是最基本的学习过程 条件反射理论也成为了经典的学习理论之一 55 一 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受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实验技术的直接影响 当时年轻的美国心理学家华生 1878 1958 于1913年发表了题为 行为主义者心目中的心理学 的论文 该篇论文标志着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正式诞生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研究目的是预测 控制和改变人的行为 所以 行为主义心理学研究的重点就是行为的塑造 控制和改变 即行为的学习过程 56 1 华生的 行为习惯说 华生认为 学习过程就是把条件刺激与条件反应组织起来 形成一定联系的过程 即行为习惯形成的过程 在华生看来 不仅动物的学习在于形成习惯 人类的学习也在于形成习惯 在学习规律方面 华生主张频因律和近因律 所谓频因律是指某种动作经多次重复练习后就容易形成连续的动作习惯 同时重复其它动作的次数减少 从而使要学习的动作不断得到巩固 所谓近因律就是指学习者往往容易学会前一动作序列中最后学习的动作 而且 在下次练习时 又倾向于提早出现 57 58 2 斯金纳的 操作性条件反射 理论新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以斯金纳的 操作性条件反射 理论为突出代表 在 斯金纳箱 的实验中 对动物的自发反应给予及时的食物强化 从而使动物的这种自发反应的发生概率增加 这种现象称为 操作性条件反射 斯金纳箱 59 由此 斯金纳把习得反应分为 引发反应 和 自发反应 继而提出了两种习得性行为 一种是由已知刺激引起的行为反应 称为 应答行为 另一种是不需要与已知刺激相联的自发反应 称为 操作行为 斯金纳认为 经典性条件反射是应答行为的习得过程 操作性条件反射是自发行为的习得过程 据此 斯金纳进一步将学习分为两种形式 一种是经典式条件反射学习 用以塑造有机体的应答行为 另一种是操作式条件反射学习 用以塑造有机体的操作行为 60 61 斯金纳还对正强化 负强化和惩罚做出了明确的区分 正强化的作用是使有机体的某种正确的自发反应发生概率增加 负强化对于有机体来说是一种讨厌刺激 它会使有机体作出逃避或躲避这种讨厌刺激的行为概率增加 惩罚是一种无法逃避的讨厌刺激 动物实验表明 惩罚对于消除某种行为来说并不一定十分有效 厌恶刺激停止作用后 原先建立的反应仍会逐渐恢复 因此 斯金纳认为 惩罚并不能使行为发生永久性的改变 它只能暂时抑制行为 而不能根除行为 所以 惩罚的运用必须慎重 惩罚一种不良行为应该与强化一种良好行为结合起来 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与其等学生犯了错误进行惩罚 不如改善教育环境或条件让学生一开始就作出正确的行为 而不作出错误的行为 这种思想就是 环境育人 的理论基础 62 二 早期的认知学习理论就在行为主义心理学诞生前一年的1912年 德国柏林大学的三位学者韦特海墨 1880 1943 苛勒 1887 1967 和考夫卡 1888 1941 创立了格式塔心理学 GestaltPsychology 格式塔心理学认为心理现象具有一定的整体性 表现为具有一定意义的整体结构 这种整体心理现象不能被分割为要素来加以研究 而应该作为一个整体现象来研究它的整体特征 这种整体的心理现象就是格式塔 63 1 格式塔心理学的学习 顿悟说 早期的认知学习理论是指格式塔心理学家的学习 顿悟说 该学说产生于苛勒 1887 1967 在西班牙加纳群岛的腾涅利夫岛 该岛盛产大猩猩并设有大猩猩考察站 上所进行的大猩猩实验 64 从心理学上讲 顿悟是指在学习中 人们对某些问题经过反复思考 琢磨 神经联系顿然接通 问题忽然明白了 从文学的角度看 顿悟 和 灵感 有点相通之处 顿悟 对问题的忽然明白 并不是 空穴来风 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是知识积累的必然性 是积极思考的结果 有必要的 契机 因素 65 今天 我们清楚地认识到 尝试 错误 和 顿悟 是解决问题的两种不同过程 当面对的问题既缺乏相关的背景知识和经验 又没有发现解决问题的任何途径或线索时 解决问题的方式只能是 尝试 错误 当解决问题的途径或线索被发现或察觉时 解决问题的方式就是 顿悟 当然 在解决复杂问题时 尝试 错误 和 顿悟 可能交织在整个问题解决的过程中 66 2 托尔曼的 认知 期待说 托尔曼认为 动物在学习过程中不是学会了简单的动作反应 而是形成了 认知 期待 动物学会的是对目标和达到目标的途径和手段的认知 这种预先的认知就是后继行为的目标 即 期待 它将支配动物的后继行为 托尔曼认为 学习就是对行为目标 取得目标的手段 达到目标的途径以及获得目标的结果的期待 托尔曼提出了4种期待 感知期待 记忆期待 推理期待和假设期待 他引用别人的实验验证了动物也具有感知期待和记忆期待 他自己设计了迂回路径的实验 验证了大白鼠在走迷津的过程中具有推理性期待 67 68 另外 托尔曼还认为 外部强化不是学习的必要条件 他通过三组老鼠 奖励组 无奖组 组合实验组 走迷津的实验证明 在没有强化的条件下老鼠也在学习 并形成迷津路径的 认知地图 他把老鼠在无强化条件下的学习称为 潜伏学习 托尔曼将有机体在对整个环境条件认知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内部表征称作认知地图 符号格式塔 69 托尔曼的整体性行为主义的观点和学习的认知 期待假说弥补了行为主义学说的严重缺陷 突出了认知 期待等内部过程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70 三 20世纪50年代以后学习理论和教育心理学的发展上世纪50年代以后的学习理论家和教育心理学家们开始积极探索学生知识学习过程的特点和规律 总结课堂教学的经验 提出了各种适合课堂知识教学的学习理论和教学观 打开了学习理论和教学心理学研究的新局面 这些学习理论阐述了学生间接知识经验学习的过程 心理机制和影响因素 探索了适合学生知识学习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对于课堂教学具有直接指导的作用 这个时期相继出现的学习理论主要有 布鲁纳的 认知 发现说 奥苏贝尔的 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 加涅的 认知学习理论 班杜拉的 社会学习理论 学习策略 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等 71 心理学发展到上世纪60年代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 美国兴起了人本主义心理学思潮 他们既批评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研究把人类比成动物 又反对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把人类比成计算机 他们主张心理学的研究要恢复人的本性 尊严和价值取向 72 他们的代表人物马斯洛 1908 1970 提出了人的需要层级理论 强调尊重人 自我实现 的需要 73 74 另一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 1902 1987 在创立 以人为中心 治疗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人本主义的学习观和教学观 75 罗杰斯认为 每个人都有自主学习和自主发挥的学习潜能 因此 学生的学习不需要动机的激发 他主张应该让学生自主选择他们自己认为有价值 有意义的学习内容 教师没有必要对学生的学习内容和过程施加干预或引导 即提倡所谓 无结构 的课堂教学 他认为 让学生们自主学习的目的就是要培养他们成为自我选择 自主发展 学会自由 学会自我负责并有创建精神的人 76 到了上世纪的80年代末期 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和世界发达国家对创造性人才培养的需要 在欧美国家兴起了建构主义的哲学思潮 建构主义认为 人的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 而是自我主动建构的 人们建构知识的目的不是认识世界的本质 而是提高个体适应环境的生存能力 这种思潮迅速地影响到学习理论的研究和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 随之出现了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和教学观 按照建构主义的教学观 教师没有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 只需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 让学生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自主建构自己的知识 77 到了上世纪90年代 由于认知科学对认知大脑神经机制探索的需要和大脑成像技术的发展 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迅速兴起 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借助于大脑皮层事件相关电位记录仪 ERP 正电子层析摄影术 PET 功能性核磁共振仪 fMRI 光学成像仪和脑磁图记录仪 MEG 等一系列对常人大脑无创伤的成像技术 探索人类感知 注意 学习 记忆 言语 表象 思维 推理 问题解决等认知过程的大脑功能定位以及情绪 人格乃至社会性行为的大脑神经机制 78 79 80 81 综合上述内容 不难看出 上个世纪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可以大致划分为两个发展阶段 第一个阶段从1903年到上世纪50年代后期 这个阶段心理学家主要从事动物直接经验学习过程和条件的实验研究 揭示了一些动物学习过程的特点和规律 一些研究成果虽然应用于学校课堂教学 但没有满足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实际需要 第二阶段从上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到上世纪末 这个阶段的教育心理学家主要从事学生间接知识经验学习过程 学习动机 学习条件 学习策略 相应教学设计和教学模式的研究 其研究结果直接应用于课堂教学和教学改革 82 四 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和内容体系 一 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生学习与教师教学的心理学原理 并将其应用于教育 教学实践的心理学分支学科 是一门学习理论与教育 教学实践相结合的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 学习理论和心理发展理论是教育心理学的两个理论基础 83 84 二 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教育心理学相对稳定的研究内容 1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研究取向 研究方法和学科性质等学科发展的基本问题 2 心理发展与教育的关系问题 3 学习心理学问题 4 课堂教学心理学问题 5 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老人赡养合同书9篇
- 2025合同法讲座版本
- 影视拍摄服务合同7篇
- 2025农产品大户收购合同书
- 2025办公室租赁合同终止协议
- Lesson 11 Fun at school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小学英语一年级上册冀教版(一起)
- 张家界事业单位笔试真题2025
- 2025企业借款抵押合同协议
- 初中体育 运动中腹痛说课稿
- 2025合同终止协议书样本范本版
- 2025湖南益阳安化县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61人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7 呼风唤雨的世纪 课件
- 电瓶托盘堆垛车安全培训课件
- 快递分拣中心操作流程及安全规范
- 机加工安全质量培训计划课件
- 2025年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网络技术模拟题及答案
- ZXONE8700技术规范书
- 微观经济学生产与成本理论
- 环境监测第2章(2)——水和废水监测ppt课件
- 《晋灵公不君》优秀PPT课件(完整版)
- 中毒窒息事故应急处置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