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第二模块-德育一_第1页
36-第二模块-德育一_第2页
36-第二模块-德育一_第3页
36-第二模块-德育一_第4页
36-第二模块-德育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模块 德育(一)第三章 德育第一节 德育概述第二节 小学生德育的发展第三节 小学德育的过程2009:某初二(3)班的许多学生,在一次考试中,因成绩不理想而情绪低落,教师里失去了往日的欢快和活泼。班主任为缓解这种气氛,带领学生去溜冰。学生一次次摔跤一次次又站起来,丝毫没有沮丧和气馁。班主任就借机告诉学生:“学会溜冰尚且需要经过无数次的摔跤才能成功,更何况复杂艰苦的学习呢?”于是学生们放下心理包袱,信心十足的又投入学习中。 问题:试结合教育学理论分析案例。高频预测大学毕业不久,我就担任了初二一班的班主任,一天中午,一个学生急匆匆跑来说:”老师,小杨不知为什么事正和二班老师争吵,还骂老师了。”我赶紧过去问缘由。得知二班的卫生区有几片废纸,被学校的值日生扣了分,据说二班有学生看见他正好走过,就告诉王老师,认为是他扔的。于是王老师就找到小杨,并训斥了他。小杨不服气,就骂老师”瞎了眼”,结果惹恼了老师。我当时也很生气:“小杨,就算你没扔,也要好好和王老师说明,怎么可以骂老师么?”他根本不听我说,劈头盖脸训斥我见他如此冲动,我知道说什么都没用,要等待时机。机会终于来了,在学校举办的秋季运动会上,我充分发挥了小杨热爱体育的特长,引导他为班级参加的体育项目出谋划策,协助体育委员组织,我鼓励他报了大家都未参加的3000米长跑。对此,我对他提出表扬,并号召全班同学向他学习。运动会那天,小杨的3000米长跑得了冠军,成了班级最亮的一颗星,很多同学和他拥抱,给他送水、送毛巾,为他热烈鼓掌,使他感到了集体的力量和温暖,会后我找他谈心:“小杨,运动会证明了你的实力,说明你是一个不甘落后的好学生,我相信你也会在其他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取得好成绩。” “老师你真的相信我吗?”“我当然相信你。”他的眼中闪烁出激动的亮光,突然说:”那么老师,你也相信那天的废纸不是我扔的吗?我敢对天发誓,真不是我扔的。”看到他委屈又可笑的样子,我笑了:”我相信你,当时我就相信不是你干的!”“真的吗?”他很惊讶也很高兴。“可你也有错,知道错在哪里吗?”他有些不好意思的低下头:”“知道老师,我会跟王老师道歉的,您放心!”此后,小杨同学各方面有了长足的转变。问题:试从德育的相关理论分析上述案例中教师的做法。高频预测王凯是一个对上网非常痴迷的孩子,爸爸由于工作需要买了一台电脑在家中上网。起初他同爸爸一起玩,父母也没有表示反对,到后来,他发展到每天一起床,就去上网。连中午、晚上休息时间也不放过。俨然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网虫”,沉迷于互联网上紧张、激烈的游戏,精美的图片和无拘无束的网上聊天而无法自拔。老师了解了这一情况后并没有全盘否定王凯的上网行为,而是与他聊起了互联网,聊了比尔盖茨,充分肯定了他通过上网学习电脑技术的积极性,并通过交流进一步了解了王凯上网的内心世界,针对他的情况,老师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第一,鼓励他多参加集体活动,加强与同学的交流,例如:让他担任小组长,每天收发、检查作业,劳动值日中协调合作,建立互帮互助关系。第二,针对他喜欢电脑的特点,成立了计算机兴趣小组,并让他担任组长,有计划,有落实,定期给其他同学讲解互联网知识;第三:利用各种机会表扬他,与他沟通,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王凯对自己有了信心,各方面都有明显进步,学习上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大胆发言,指出自己的见解,在班级工作中为老师出谋划策,有活抢着干,任课老师都反映王凯像变了一个人似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问题:班主任张老师对王凯的教育中体现了哪些德育原则?运用了哪些德育方法?第一节 德育概述一、德育的内涵1.广义的德育2.狭义的德育二、德育的性质1.社会性:德育具有社会性,是各个社会共有的社会、教育现象,与人类社会共始终。2.历史性:随社会发展变化而变化。3.阶级性和民族性:阶级和民族存在的社会,德育具有阶级性和民族性。4.继承性,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其原理、原则、内容和方法等存在一定的共同性。三、德育的意义1.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2.德育是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3.德育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础和保障四、德育目标(一)德育目标的含义小学德育目标是教育者依据教育目的,通过德育在儿童品德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和要求,亦即小学德育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或结果。小学德育目标是实施小学德育的出发点,也是检验小学德育是否达标的质量标准。它不仅决定了小学德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而且制约着小学德育的整个过程。(二)小学德育的目标1.培养儿童正确的政治方向,使其初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共产主义道德意识。2.培养学生的道德思维和道德评价能力。3.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的能力。五、德育内容(一)爱国主义教育(二)理想教育(三)集体主义教育(四)劳动教育(五)人道主义与社会公德教育小结 第二节 小学生德育的发展一、品德的实质与结构(一)品德的实质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二)品德的心理结构知、情、意、行2017:小林又一次偷拿水果被老师叫到了办公室。老师批评他:“为什么总是拿别人的东西?”小林低着头回应:“我也知道不对就是有时忍不住。”这说明小林最缺乏( )A.道德认识教育B.道德情感教育C.道德意志教育D.道德行为教育网校答案:C2015:小学生常常“好心办坏事”,其原因主要是( )A.道德情感不深 B.道德意志不强 C.道德认识不足 D.道德自律不够网校答案:C2013:衡量学生品德形成与否的关键性要素是( )A.道德认识B.道德意志C.道德行为D.道德情感网校答案:C2013:人们一般认为,北方人豪放,南方人细腻。这一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 )A.投射效应B.晕轮效应C.首因效应D.刻板效应网校答案:B高频预测品德心理结构中最具有动力色彩的成份是(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网校答案:B二、品德发展的基本理论(一)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对偶故事法1.自我中心阶段(无道德规则阶段)(25岁)2.权威阶段(他律道德阶段)(67、8岁)3.可逆性阶段(互惠的规则阶段)(810岁)4.自律阶段(公正阶段)(1012岁)2017根据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小学低年级儿童常常认为听父母话和老师的话就是好孩子。这是因为其道德发展处于( )A.权威阶段B.公正阶段C.可逆性阶段D.自我中心阶段网校答案:A高频预测根据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的儿童对行为的判断主要是根据客观结果,而不是考虑主观动机。A.自我中心阶段B.权威阶段C.可逆性阶段D.公正阶段网校答案:B高频预测小星判断道德问题时,不仅能依据规则,而且能出于同情和关心做出判断,根据皮亚杰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小星的道德认知发展处于( )A.自我中心阶段B.权威阶段C.可逆阶段D.公正阶段网校答案:D高频预测小霞能根据他人的具体情况,以平等为标准,在同情、关心的基础上对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道德事件进行判断,根据皮亚杰的理论,小霞的道德发展处于( )A.自我中心阶段B.权威阶段C.可逆阶段D.公正阶段网校答案:D(二)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两难故事法汉斯买药有一妇女患了癌症,生命垂危。医生告诉她的丈夫海因茨,只有本城一个药剂师最近发明的一种药可以救她。但该药造价昂贵,药剂师的索价又十倍于它的成本。海因茨尽全力才借到买药所需的一半的钱。无奈,他只得恳请药剂师便宜一点卖给他,或者允许赊欠。但药剂师拒绝了海因茨,并说他发明这种药就是为了赚钱。海因茨走投无路,只得在夜间闯入药店偷走了药,治好了妻子的病。研究表明,大多数9岁以下的儿童以及少数青少年处于前习俗道德水平,大部分青年和成人都处于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一般要到20岁以后才能出现,而且只有少数人才能达到。2012:在柯尔伯格有关儿童道德判断发展阶段的研究中,寻求认可取向阶段属于(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C.后习俗水平D.权威水平网校答案:B高频预测从整体发展来看,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关键时期大致在( )A.一年级B.三年级C.五年级D.六年级网校答案:B高频预测小华认为:法律或道德是一种社会契约,为维护社会公平,每个人都必须履行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但同时他又认为,契约可根据需要而改变,使之更符合大众权益。根据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小华的道德判断处于(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C.后习俗水平 D.超习俗水平网校答案:B高频预测中学生小张认为遵守交通法规是人人应尽的责任与义务。根据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小张的道德判断处于( )A.惩罚服从趋向B.相对功利趋向C.寻求认可趋向D.社会契约趋向网校答案:D高频预测中学生小辉因害怕被教师批评而遵守上课纪律。根据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小辉的道德发展处于哪个阶段?( )A.相对功利取向B.避罚服从取向C.寻求认真取向D.遵守法规取向网校答案:B高频预测小李认为服从、听话就是好孩子,对权威应绝对尊敬和顺从。依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小李的道德发展处于( )A.服从与惩罚取向阶段B.相对功利取向阶段C.寻求认可取向阶段D.遵守法则取向阶段网校答案:C高频预测小菁常在课堂上玩手机,小娜提醒小菁学校规定课堂上不能玩手机,而小菁不听。为此,小娜以为小菁不是好学生,根据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小娜的道德发展属于哪个阶段?( )A.惩罚和服从B.相对功利C.遵守法规D.普遍伦理网校答案:C三、小学生品德发展的特征小学阶段是品德发展的奠基阶段,是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一)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在小学生品德发展中占有显著地位(二)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形象性(三)小学生品德发展的过渡性(四)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协调性四、影响品德的一般条件2015在小学生品德发展过程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