痉挛性斜颈的诊断和治疗PPT课件.ppt_第1页
痉挛性斜颈的诊断和治疗PPT课件.ppt_第2页
痉挛性斜颈的诊断和治疗PPT课件.ppt_第3页
痉挛性斜颈的诊断和治疗PPT课件.ppt_第4页
痉挛性斜颈的诊断和治疗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痉挛性斜颈的诊断与治疗 2 痉挛性斜颈是一种累及颈部区域的局限性肌张力障碍 常发生于30 50岁的成人 表现为颈肌阵发性的不自主收缩 引起头向一侧扭转或阵发性倾斜 缓慢起病 进展缓慢 数年后处于静止状态 或自动缓解 少数自发性痊愈 3 病因 4 单侧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及邻近结构破坏 致恒河猴明显而持久的痉挛性斜颈 而毁损双侧丘脑VL和板内核 几乎可以完全消除姿势障碍 结论 动物模型 纹状体苍白球系统与丘脑板内核的联系纤维 是引起运动和姿势障碍的原因 5 病理 6 临床表现 本病多发生于30 50岁 性别差异小 深浅肌群均可受累 个体差异大 以胸锁乳突肌 斜方肌 头颈夹肌的收缩表现明显 肌肉收缩频率 多数大于10次 秒 为痉挛性 少数小于10次 秒 为阵挛性 多缓慢起病 少数骤然发病 7 临床表现 晨起轻 紧张 冲动 劳累 应激时症状加重 平静时减轻 睡眠时消失 常用手自行扶正头部 临床分型 8 辅助检查 肌电图 常规记录双侧胸锁乳突肌和双侧头夹肌在静止和随意运动的肌电图 了解肌肉活动状态 CT 连续薄层扫描颈部 了解受累肌肉范围 局部阻滞试验 预测肌肉的支配神经被切断后效果 X线 颈椎平片检查 排除严重颈椎疾病 9 诊断 10 鉴别诊断 癔症性斜颈 骤然起病 常因精神创伤诱发 在情绪安定或接受暗示后症状缓解 无人注意时 头位自行复正 感染性斜颈 罕见 有呼吸道或消化道症状 发作时间短 持续数分钟至半小时 一般3 10天即可完全消失 迟发性运动障碍 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后 出现口面颈肌肉不自主运动 停药渐愈 11 全身性肌张力障碍 斜颈可为其初始表现 或为其一部分 根据症状转归可鉴 先天性斜颈 小儿 产前形成 胸锁乳突肌挛缩 不肥大 无阵挛 12 治疗 13 药物治疗 14 肉毒素A 机制 作用于胆碱能神经末梢的突触前膜 抑制细胞内胆碱能的释放 使肌肉收缩力减弱 以消除症状性及痉挛 同时 部分患者发病有精神因素 肉毒素A可使精神症状发生实质性改变 精神 神经肌肉系统重新建立了良好的协调关系 15 湘雅神经内科的张宁等研究 本组患者中 均于注射后1周内开始见效 7 14天明显缓解 疗效持续8 20周 在治疗后14d按Tsui评分计算 完全缓解者4例 明者9例 部分缓解者2例 无效1例 总有效率81 25 16 外科治疗 适应证 一 药物治疗无效 效果下降 有严重副作用 二 病程一年以上 症状不再进展 三 症状局限在颈部 至少是以颈部症状为主 四 最佳指征是旋转型 侧挛型 双侧后仰型 五 前屈型病人若利多卡因封闭双侧胸锁乳突肌后能改善 可考虑型双侧副神经切断术或和胸锁乳突肌切断术 17 一双侧颈神经根切断术 Cushing和Mckenzie 单侧入路对颈后组肌群支配神经切断 C1 C2 C3及部分C4的前根 Dandy 双侧 副作用 切断愈多副作用愈明显 如颈部无力和吞咽困难 18 术前 副神经核磁薄层扫描发现血管骑跨等异常 优点 没有神经和肌肉切断手术后引起的严重神经功能障碍 局限性 仅有极少数病例效果好 风险 靠近脑干 风险大 二 副神经微血管减压术 19 适应证 主要用于治疗双侧后仰型痉挛性斜颈 三选择性颈后伸肌切除术 优点 选择性切断痉挛肌群 保留了非痉挛肌肉 副作用较小 术后异常运动消失 头部正常运动和后仰功能保留 方法 主要切断斜方肌 头夹肌 头半棘肌 颈半棘肌 20 术前 应详细的查体 肌电图描记受累肌肉的痉挛波 行局部阻滞 行颈段CT薄层扫描及肉毒素治疗失败无效史 四 选择性周围神经切断术 优势 术式较为成熟 针对性强 效果好 并发症少 对旋转型或合并轻度前屈 后仰型 效果满意 关键 术中神经电生理电刺激是确定支配受累肌肉神经的关键 缺点 手术创伤较大 有时痉挛缓解不彻底或复发 21 患者女 23岁 痉挛性斜颈 病程2年 中医及肉毒素治疗均效果差 术前检查 选择性颈段神经周围切断术1例 22 术前 术后 23 五 联合手术 单一手术不能有效控制症状时 可行联合手术 双侧颈神经根切断术 选择性周围神经切断术和选择性颈后伸肌切断术中的任意两种组合 经典的联合手术包括一 Foerster Dandy术二 改良Foerster Dandy术三 三联手术 24 三联术实际上是一种高选择性解除颈肌痉挛的手术方法 三联手术 若为侧屈型 切断屈侧的颈脊神经1 6后支 切断屈侧夹肌 肩胛提肌 切断屈侧副神经 适用于旋转型和侧挛型 包括一侧脊神经后支 C1 C6 切除术 头颈夹肌 肩胛提肌切断术和对侧副神经切断术 25 立体定向双侧脑内深部核团毁损术 靶点为苍白球 丘脑腹外侧核 Froel H 丘脑中央核等 疗效差 六立体定向手术 立体定向双侧脑内深部核团电极植入术 新方法 前景广阔 26 七 其他手术方式 慢性脊髓刺激 1978年Gildenberg曾在C1C2平面脊髓侧柱装置刺激器 80 100Hz给予刺激 1988年Gootz否定了此做法 27 预后及预防 本病缓慢起病 进展缓慢 多数病人经过数年演变 临床症状处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