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3感知和观察前段感觉解读ppt课件.ppt_第1页
NO3感知和观察前段感觉解读ppt课件.ppt_第2页
NO3感知和观察前段感觉解读ppt课件.ppt_第3页
NO3感知和观察前段感觉解读ppt课件.ppt_第4页
NO3感知和观察前段感觉解读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 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 这就是认识真理 认识客观实在的辩证的途径 列宁全集 第38卷P181页 生动的直观 感性认识 第三章感觉 知觉和观察 2 我们想了解的太多了 我们看到的是真实的么 人是如何认识这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 人怎么知道物体的大小远近 错觉的产生原因 关于感知和观察 3 这是什么 4 内容提要 感觉 知觉 观察及其主要作用 感觉 知觉的分类 感觉的规律性 知觉的分类和知觉的主要特性 错觉与幻觉 观察策略及其水平的提高 感知观察规律的教学应用 等 5 第一节引言 感知和观察的概述 一 三个基本术语 P42 1 感觉 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2 知觉 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事物整体属性的 综合 反映 3 观察 有目的 有计划 有思维参与的较为持久的知觉 即 思维着的知觉 6 1 是认识事物的基本途径 2 是科学发现和艺术创作的重要前提 3 是学习活动的重要手段 4 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 5 是情感生活的重要条件 二 感知和观察的重要意义 P48 49 7 第二节感觉 感觉 生理与心理的交汇 8 视觉大师艾舍尔 9 视觉大师艾舍尔 10 荷兰版画家艾舍尔 M C Escher 1898 1972 是一位怪才 擅长空间错觉 几何拼接 悖论结构 他的作品从 不可能 的角度重新描绘了这个客观世界 并给我们的主观感受造成了极大的冲击 许多画都源于悖论 幻觉和双重意义 自相缠绕的怪圈是他画中一个经常出现的主调动机 11 第二节感觉 一 感觉概念 P42 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二 感觉的意义 贝克斯顿 Bexton 的感觉剥夺实验 感觉提供内外环境的信息 感觉保证机体与环境的平衡 感觉是人全部心理活动的基础 12 1954年 心理学家贝克斯顿等在加拿大的麦克吉尔大学进行了首例感觉剥夺实验研究 他们在付给大学生每天20美元的报酬后 让他们呆在缺乏刺激的环境中 具体地说 就是在没有图形知觉 让被试戴上特制的半透明的塑料眼镜 限制触觉 手和臂上都套有纸板做的手套和袖头 和听觉 实验在隔音室里进行 用空气调节器的单调嗡嗡声代替其听觉 的环境中 静静地躺在舒适的帆布床上 当时大学生打工一小时大约只能挣50美分 这让很多大学生都跃跃欲试 认为利用这个机会可以好好睡一觉 或者考虑论文 课程计划 但结果却令很多人大跌眼镜 没过几天 志愿者们就纷纷退出 他们说 他们感到非常难受 根本不能进行清晰的思考 哪怕是在很短的时间内注意力都无法集中 思维活动似乎总是 跳来跳去 更为可怕的是 50 的人出现了幻觉 包括视幻觉 听幻觉和触幻觉 视幻觉如出现光的闪烁 听幻觉似乎听到狗叫声 打字声 滴水声等 触幻觉则感到有冰冷的钢板压在前额和面颊 或感到有人从身体下面把床垫抽走 在过后的几天里 被试注意力涣散 不能进行明晰地思考 智力测试的成绩不理想等 通过对脑电波的分析 证明被试的全部活动严重失调 有时被试甚至出现了幻觉 白日做梦 现象 这就是心理学上著名的 感觉剥夺 实验 心理学家通过切断志愿者各种感官对外界信息的获取途径 让志愿者处于高度隔绝的状态 实验证明丰富的 多变的环境刺激是人生存的必要条件 在被剥夺感觉后 人会产生难以忍受的痛苦 各种心理功能将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 13 感觉反映的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 不同于幻觉 思维 记忆等 感觉反映的是事物的个别属性而非整体 感觉是对象 事物 的客观性与表现形式的主观性的统一 三 感觉的特点 14 1 一定能量的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刺激 2 接受刺激的相应感官 四 产生感觉的物质条件 15 感觉产生的过程 分析器传入神经感受器大脑皮层感觉中枢 眼睛 耳蜗 味蕾 传出神经 视觉中枢 听觉中枢 等 16 五 感觉的规律性 44 17 一 感受性 感受性 感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感觉灵敏度 它用感觉阈限来度量 感觉阈限 能引起感觉的持续了一段时间的刺激 18 1 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 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绝对感觉阈限 而人的感官觉察这种微弱刺激的能力 叫绝对感受性 2 差别感受性和差别感觉阈限 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的最小差异量 叫差别阈限 对这一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 叫差别感受性 19 3 感觉阈限 绝对 差异 都与相应的感受性成反比 4 感受性 感觉阈限及其关系随年龄 训练和经验的不同而变化 并存在巨大潜力 有很大的个体差异 20 韦伯定律 K为韦伯分数 I为标准刺激的强度或原刺激量 I为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增量 21 不同感觉系统的韦伯分数 中等强度范围 22 人类重要感觉的绝对阈限 视觉 晴朗夜空30英里以外的一支烛光听觉 安静环境6米英尺以外手表的滴答声味觉 9升水加入一茶匙糖后有甜感嗅觉 一滴香水弥散三居室触觉 一片蜜蜂翅膀从一公分外落在面颊温冷觉 皮肤表面1 的差异 23 二 感觉适应 P45 因为刺激的持续作用 感受性发生高低变化的现象叫适应 如 视觉适应 暗适应 对暗黑刺激的适应 明适应 对明亮刺激的适应 等 嗅觉适应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温度觉与触压觉的适应 煮青蛙 其意义在于 使个体与环境保持平衡 24 三 感觉对比 P46 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刺激 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有同时对比与继时对比 先后对比 之分 如灰色长方形放在不同背景上感觉不同 25 26 A和B的颜色一样吗 一样 27 四 联觉 P46 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 如暖色 冷色等 28 五 后像 P54 对感受器的刺激停止后 感觉还能在某一时间内维持的感觉印象 如电影 电视观看等 视觉后像有正后像 先后品质一致 与负后像 先后品质不同 之分 29 视觉后像 一般性了解 注视30秒以上 然后看白色背景 会看到一个发亮的灯泡 30 31 根据刺激信息来源的不同 外部感觉 体外刺激引起 主要有视觉 听觉 嗅觉 味觉 肤觉等 内部感觉 体内刺激引起 主要有运动觉 平衡觉 内脏觉等 六 感觉的分类 P43 32 一 外部感觉 1 视觉 可见光波 400 760毫微米电磁波 作用于视分析器 认识的主导感觉 占人获取信息的80 33 眼球壁 角膜外界光线由此入眼 虹膜 调节瞳孔大小 外层 网膜有感光细胞 锥体细胞和棒体细胞 具感光功能 内层 眼球 晶体 房水和玻璃体 皆为屈光介质 视敏度 即视力 是视觉系统分辨最小物体细节的能力 眼球的结构及视力 一般性了解 34 色觉缺陷 色弱 对不同波长的感受性低于正常人 色盲 全色盲 只能看到黑色和白色 和局部色盲 如 红绿色盲 色觉缺陷 一般了解 35 三色说 托马斯 杨 人的视网膜中有三种不同的感受器 每种感受器只对光谱的一个特殊成分敏感 红 绿 蓝 当它们分别受到不同波长的光的刺激时 就产生不同的颜色经验 评价 得到一些实验的支持 但不能解释红绿色盲的现象 色觉理论 不作要求 36 黑林 四色学说 认为 视网膜存在不同功能的锥体细胞 分别感受黑 白亮度 红 绿两色和黄 蓝两色 每种锥体细胞感受的两种色光刺激 在光波长度上各不相同 当每种锥体细胞在感受色光刺激时 即产生两种颜色的互补作用 许多实验结果支持了该理论 并可解释红绿色盲 对立过程理论 37 听觉16 20000赫兹的可听声波 占人所获信息的10 以上 听觉器官 内耳耳蜗 2 听觉 38 耳的结构和功能外耳 耳廓和外耳道 收集声音 中耳 鼓膜 受声音压迫机械振动 带动三块听小骨 锤骨 砧 zhen 骨 镫 deng 骨 将声音传到卵圆窗 内耳 耳蜗 是人的听觉器官 由鼓阶 中阶和前庭阶构成 鼓阶与中阶间的基底膜上包含大量支持细胞和毛细胞 听觉的感受器 听觉的生理机制 不作要求 39 频率理论 物理学家 罗 费尔 1886 观点 内耳的基底膜是和镫骨按相同的频率运动的 振动的数量与声音的原有频率相适应 如果我们听到一种频率低的声音 连接卵圆窗的镫骨每次振动的次数较少 因而基底膜的振动次数也少 反之镫骨和基底膜都发生较快的振动 评价 频率理论难以解释人耳对声音频率的分析 人耳的基底膜不能做每秒1000次以上的快速运动 听觉理论 不作要求 40 观点 基底膜的横纤维长短不同 靠近蜗底较窄 靠近蜗顶较宽 因而就象一部竖琴的琴弦一样 能对不同频率的声音产生共鸣 声音的频率高 短纤维发生共鸣 声音的频率低 长纤维发生共鸣 基底膜的振动引起听觉细胞的兴奋 因而产生高低不同的音调 评价 横纤维的长短与频率的高低之间并不对应 共鸣理论 赫尔姆霍茨 41 观点 声波传到人耳 将引起整个基底膜的振动 振动从耳蜗底部开始 逐渐向蜗顶推进 振动的幅度也随着逐渐增高 随着外来声音频率的不同 基底膜最大振幅所在的部位也不同 声音频率低 最大振幅接近蜗顶 频率高 最大振幅接近蜗底 评价 行波理论正确描述了500Hz以上的声音引起的基底膜的运动 但难以解释500Hz以下的声音对基底膜的影响 行波理论 冯 贝克西 42 刺激物的机械特性 温度特性 电特性作用于外周感受器所产生的感觉 包括触 压 温和痛等感觉等 触压觉 由非均匀分布的压力在皮肤上引起的感觉 包括触觉 皮肤轻微变形 压觉 皮肤明显变形 痛觉 由对有机体有损伤或破坏作用的刺激引起的感觉 温度觉 温度所引起的感觉 由刺激温度与皮肤表面温度的关系来决定 3 肤觉 43 由有气味的挥发性物质微粒作用于嗅分析器产生 嗅觉刺激可唤起相应情绪和相关经验 影响活动效率 嗅觉的适应性 4 嗅觉 44 舌尖 甜 舌中 咸 舌侧 酸 舌根 苦 由溶于水和唾液的化学物质作用于味分析器 味蕾 产生 5 味觉 45 1 动觉 即运动觉 举手投足等 对身体各部的位置和动态的感觉 不同于运动知觉 对物体空间移动的反映 2 静觉 即平衡觉 身体位置 速度 超重和失重等 对身体平衡状态 头部位置定向的感觉 平衡分析器特别是耳内的前庭器官作用重大 3 机体觉 内脏觉 饥 渴 胀 呕吐 恶心等 对身体器官异常变化的反映 二 内部感觉 体内部刺激引起 46 思考题 1 什么是感觉 知觉 感知 观察 2 感觉产生的物质条件是什么 3 感觉对人有什么意义 4 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