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文档资料]_第1页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文档资料]_第2页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文档资料]_第3页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文档资料]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本文档格式为 WORD,感谢你的阅读。 德育是学校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在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于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语文新课标指出: “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该把它当作外在的、附加的任务。应当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德育内容贯穿在日常教学工作中。 ” 因此,重视德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也就是除了要牢固树立教书育人 的观念外,还要善于把握教材中德育内容。 初中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多彩的育人典型,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下面,我就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谈一点自己的粗浅看法。 一、发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 语文学科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统一的特点,教材中,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占有明显的地位。语文学科不仅是人的交际、思维、生活的工具,还是人认知世界,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工具,同时又有着强烈的人文因素,对学生人格的熏陶,情感的陶冶,社会责任感的形成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篇篇课文或是对真、善、美的颂扬,或是对假、丑、恶的鞭挞,或是对祖国山河的赞美,或是对作者高尚人格的写照 这些都是我们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有利条件,我们应充分发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找准切入点,适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一)在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教育是亘古不变的主题,在教学中,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励学生的远大抱负,是每个教师的职责。如在教授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九年级下册)时,可以让学生自由、反复地朗读,去理解诗人深挚而强烈的爱国激情。 “ 我是你十亿分之一 ,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总和 ” ,强调了 “ 我 ” 和祖国不可分割的关系, “ 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 从中感受到诗人强烈的民族责任感、使命感和崇高的献身精神;学习都德的最后一课(七年级下册),当祖国被占领时,主人公在最后一课上的表现,与之前形成鲜明的对比,让学生去体会主人公深深的爱国之情。这些都能使学生从中受到熏陶,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心,从而树立远大理想。 (二)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只有让学生从小培 养责任感,树立责任意识,才能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勇于担当,不逃避责任。如在教学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年级下册)时,让学生体会诗人 “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 的博大情怀;范仲淹岳阳楼记(八年级下册)中 “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心怀天下的广阔胸襟。让学生从中得到熏陶,从小树立责任意识。 (三)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校教育的目的是把学生培养成社会主义建设的 “ 四有 ” 新人,在青少年时代,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尤为重要。教材中,有很多课文能很好地渗透德育 。在上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九年级上册)时,让学生自己体会菲利普夫妇对于勒前后态度的变化,从而理解在资本主义社会,包括亲情在内的一切,无不蒙上金钱的阴影。通过学习,加以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培养学生的爱心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现在的青少年,大多以自我为中心,自私,缺少爱心。在教学中,要挖掘德育素材,有目的、有意识地去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爱心。初中语文教材中,也有许多关于爱、关于友谊的文章。莫怀戚的散步(七年级上册)中很好地体现了 “ 尊老爱幼 ”这 一传统美德;张之路的羚羊木雕(七年级上册)表达了对友谊的珍惜。许许多多的文章为我们帮助学生培养爱心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五)让学生学会珍爱生命 教师承担教书育人的重任,我们不能只盯住学生的学习成绩,更应该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让他们学会珍爱生命。出在语文教材在这方面也提供了大量素材。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七年级下册)告诉我们如何面对困难与挫折;杰克 伦敦的热爱生命(九年级下册)主人公在面临种种生死考验的时候,以他坚毅勇敢的性格和顽强不屈的生命意志,在同狼的搏斗中取胜,成为真 正的强者。这些都告诉我们: “ 生命是神奇而宝贵的,只有敬畏生命,热爱生命,才能让生命光芒四射 ” 。 (六)增强法制观念、树立法律意识 在法治社会的今天,我们更应该使学生知法、守法。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对此,初中语文教材同样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如威尼斯商人(九年级下册),教学时可采用演课本剧的形式,让学生参与到其中,去体会法的威严;施耐庵的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我们在肯定他的疾恶如仇、扶危济困的义举时,对他的做法可进行讨论,探讨他的行为在今天法治社会是否违法,应承担什么后果,应该如何处理 等问题。让学生在接受智育的同时,接受德育,从而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在利用语文教材进行德育渗透时,要正确处理语文教学和德育二者之间的关系,在教学中,要善于找准切入点,不能空泛、枯燥地说教。要寓教于情、寓教于理,做到有的放矢,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二、发挥教师的模范作用 “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 教师的作用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且在一个人的修养、素质的培养方面也应该是学生的榜样。学生具有向师性,在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态度时刻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教师的责任感 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动力;教师的世界观、价值观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因此,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良好的师德师风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 总而言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