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旅游理论研究 社会网络分析在旅游研究中的应用刘法建, 章锦河, 陈冬冬( 安徽师范大学 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 安徽 芜湖 241003) 摘 要 社会网络分析以一种结构性的视角, 通过对各种关系进行精确的量化分析, 已被广泛运用于在各种社会现象的研究之中。通过分析旅游现象中存在的各种内在的网络关系特性, 认为社会网络分析在旅游研究中加以应用, 具有可能性与必 要性, 并结合旅游流与旅游目的地空间竞合、旅游目的地管理、旅游企业管理、旅游者态度形成和行为决策等研究领域, 进行 了该方法运用的初步探讨, 以期促进社会网络分析在旅游研究中的应用, 丰富旅游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关键词 社会网络分析; 旅游研究; 应用 中图分类号 F 59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 23784 ( 2009) 0220172206一、引言社会网络分析是一种连接微观和宏观层次的社 会学理论工具。格兰诺维特在其“弱连带的优势”提出 了社会网络分析理论在社会学理论中的独特之处1 , 作为连接大型理论和具体的因果模型之间的中层理关系, 旅游可以看做是很多个不断随着社会演化而重构的网络过程。例如由旅游流所构成的旅游目的地网 络, 经济、信息交互影响的旅游企业、政府、协会、社区等旅游组织网络, 旅游地旅游产品供给网络, 旅游者各种社会关系所影响的旅游者态度决策网络, 而且这 些网络的结构对其中的行动者所开展的活动成败影 响重大。 面对旅游现象这些内在的网络特性, 社会网络分析以其独特的理念, 弥补了传统旅游研究的个体 主义视角, 通过对这些网络进行结构性分析, 将有助 于对旅游现象有更为深入的了解。二、社会网络分析概述(一) 社会网络分析的概念所谓社会网络, 指的是社会行动者及其间的关系 的集合, 也就是说一个社会网络是由多个点 ( 社会行 动者) 和各点之间的联系 (行动者之间的关系) 组成的集合。 社会网络最初研究的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关 系, 但如今社会网络的概念已经超越了个人间关系的 范畴, 一个网络的行动者可以是社团行动者如商业公 司甚至民族或国家。关系既包括把行动者连结起来的 联系 (不限于个人间的关系) , 也包括商业公司之间的交易关系如领袖人物的共享, 金钱、组织信息和群体 成员的流动4 。 社会网络概念强调, 每个行动者都与 其他行动者有或多或少的关系。社会网络分析就是建 立这些关系的模型, 力图描述群体关系的结构, 研究论2 P3 , 社会网络理论越来越多地被更多的社会学研究领域所接受和采用。 通过对社会关系、社会结构而不 是属性的分析, 强调行动者 ( ac to r) 之间的相互影 响, 相互依赖和作用, 并从行动者之间的关系切入进 而实现对结构的分析。这一理论对很多的社会现象具有独特的见解, 并能将难以量化的现象进行可视化的 测度, 因此社会网络理论被广泛运用到了经济学、管 理学、组织学之中3 。旅游现象也是一种社会现象, 由多因素和多层次 构成复杂巨系统, 旅游现象中的各行动者及其行动是相互依赖与相互作用的, 而不是独立和自主性的, 它 们之间传递着各种“流”(物质的和非物质的) , 即旅游 现象可以看做是各种旅游关系搭建的旅游社会网络 组织。 旅游现象不仅是一种经济行为, 更是一种社会 行为, 按照格兰诺维特先生的镶嵌观点, 任何经济行为都是在社会网内的互动过程中实现的, 那么旅游过 程之中的几个核心主体 旅游者、旅游企业、旅游 地等无不镶嵌在一定的社会及文化构架中, 因此旅游 行为绝不是孤立的过程。 按照不同的行动者、不同的 收稿日期 2008 211224 作者简介 刘法建 ( 19822 ) , 男, 安徽凤阳人, 安徽师范大学 2006 级人文地理硕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旅游地理与旅游生态的研究; 章锦河 ( 19702 ) , 男, 安徽望江人, 安徽师范大学国旅学院教授, 博士, 主要从事旅游规划与管理、区域旅游影响研究; 陈冬冬 ( 19832 ) , 女, 安徽 灵璧人, 安徽师范大学 2006 级旅游管理硕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旅游经济与文化研究。172这种结构对群体功能或者群体内部个体的影响3 。此外, 随着网络动态学的发展, 还可以利用社会网络分 析群体变迁的历时性过程, 对网络结构进行预测。上述只是对其形式上的界定, 而社会网络分析的 精髓, 则在于把复杂多样的关系形态表征为一定的网 络构型, 然后基于这些构型及其变动, 阐述其对个体 行动和社会结构的意义5 。 也就是说, 社会网络分析 不仅是一种分析技术, 其更为强调的是各种结构分析后体现出的社会学意义, 虽然各种社会现象都具有一 定的网络特性, 但社会网络分析不是“万金油”, 如何 做到对相应问题富有意义的分析, 才是应用这一理论 最值得思考的问题。(二) 社会网络分析的发展社会网络分析作为全新的社会科学研究范式, 是 一种跨学科的研究, 人类学、心理学、社会学、图论、概 率论和统计学等学科都对其发展做出了贡献3 。社会 网络分析发端于20 世纪30 年代的社会心理学和社会 学研究, 它是在英国著名人类学家 R. 布朗对结构的 关注中提出来的, 随后的几十年里, 众多的学者从多 角度、多学科开始对“社会结构”概念进行构建, 认真 思考社会生活的“网络结构”, 各种网络概念 ( 如中心 性、密度、结构平衡性、结构均衡性、区块等) 以及研 究 方法 ( 社群图、图论、矩阵分析、代数模型、多维量 表) 纷纷运用到不同社会结构的研究之中6 。 到了 20 世 纪 70 年 代 末, 随 着 国 际 网 络 分 析 网 ( IN SN A :h t tp : /w w w. sfu. edu /p ro jec t/IN SN A ) 宣 布 成 立,社会网络杂志的创刊, 社会网络分析进入新的发展 时期。方法上, 学者们不断细化多种网络概念, 在统计学意义上检验有关网络假设, 构建网络模型; 理论上, 结构的理念逐步深入, 镶嵌观点、弱连带的优势、结构 洞、社会资本理论等逐步在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 组织学、人类学等学科中得到运用; 与此同时, 学者们 还用相关的理论在具体社会和经济问题上展开分析,社会网络理论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发展。 目前, 随着 多元统计技术的突破和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 社会 网络分析已进入了复杂模型的构建和深化阶段, 这一 理论对社会现象的解释将会更加深入和科学 (详细了论、社会资本理论和系统崩溃理论7 。 李林艳指出了社会网络分析的不同研究取向: 主位取向与客位取 向, 个人网与全网研究, 关系取向与地位取向5 。尽管关注的领域和侧重的方法不同, 但是这些理论都有类 似的研究分析范式, 韦尔曼在“结构分析: 从方法和隐喻到理论和实质”一文中概述了网络分析的 5 个范式 特征, 社会网络中的各种分析都受到这 5 个分析范式 的影响: ( 1) 用对行动的结构限制而不是行动者内部 的内在驱力来解释行为。网络分析者排除了心理学的 动机问题, 集中分析行为的结构性决定因素。换言之, 结构性的社会关系是比系统成员的个人属性更有力的社会学解释素材; ( 2) 网络分析的焦点是行动者之间的关系, 而不是试图将行动者还原为其内在属性和 本质特征的范畴。 范畴产生于社会关系系统中的位 置; ( 3) 个人社会网的结构特征决定了其二人关系的 作用。这不仅表现在个人的社会结构决定了二人关系 发挥作用的环境, 也呈现为当一种关系建立以后, 它就为网络成员提供了直接或间接接近其他人或其他 资源的机会; (4) 世界是由网络而非群体构成的。在网 络分析者看来, 群体就是有严格界限和紧密联系的网 络; (5) 网络方法补充和替代了个体主义方法, 所谓个 体主义方法, 主要是把个体视为独立的单位, 按照个 体的内在属性和规范特征来解释个体的行动8 。三、社会网络分析在旅游研究中的运用 (一) 社会网络分析在旅游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旅游科学年轻, 但其研究具有综合性、交融性的特点, 可以广泛的借鉴其他成熟学科的优势, 取长补 短, 旅游研究需要对不同产业或行业的研究成果和不同时间或空间的统计资料进行汇总分析和跨专业、跨 学科、跨部门的探讨9 。 传统的旅游研究通常把各旅 游活动环节当做一个个独立的个体看待, 关注具体 的、表层的现象问题, 这类研究多采用野外考察、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获取数据, 运用聚类分析、因子分析、相关分析、统计检验等复杂统计分析方法, 以及实 证个案的基础上构造理论模型10 , 只是关注对“属性 数据”的传统统计学意义上的变量分析, 而忽略了旅 游系统中相关行动者的关系结构。对于旅游现象所表现出来的网络特性, 国内外的学者开始运用社会网络分析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其中, 国外学者较早的 把网络分析运用于旅游研究, 并且近年来研究成果的数量、深度不断增加。目前, 国外的学者对社会网络分析的运用体现在两个层面上: 一部分研究只是运用社 会网络中的分析技术 (中心度、结构洞、核心- 边缘分 析) 对区域内的旅游流进行分析, 通过结构研究对旅173解社会网络理论发展脉络可参阅相关参考文献 36)。(三) 社会网络分析研究领域和研究范式、多学科的介入促生了社会网络分析的理论体系,但各自会有不同的研究视角和切入点。罗家德将社会 网络分析分为 7 种理论流派, 即弱连带优势理论、强连带优势理论、结构洞理论、镶嵌理论、人际信任理游流进行相应解释, Y eo n g - h yeo n hw an g 等人运用网络分析而不是传统的描述方法对美国国际游客的 多城市旅游模式进行了研究, 确定了美国各城市在不同地区游客中的角色位置11 ; H sin - Y u Sh in 以自驾 车旅游流网络特征对台湾南投地区的 16 个旅游目的地进行结构分析12 。另一方面, 部分学者运用了社会 网络分析的核心思想, 真正以各种“关系”作为研究的 基点, 探讨各种关系所构成网络的形成、演化与旅游过 程 及 旅 游 目 的 地 发 展 的 内 在 联 系。 K a th rynP av lo v ich 以新西兰的一个洞穴旅游地为例, 分析了 政府、原住民、企业、旅游管理部门等所构成的网络在旅游地发展各个阶段的结构变化, 揭示了各部分之间 的关系如何起到目的地发展的自组织动力机制13 ;Gu n jan Sax en a 通过旅游地发展相关者对相互关系 构建的不同态度和他们对交互网络的感知分析, 说明了可持续的旅游产品是嵌入在不断发展的社会网络随着旅游系统中的各主体间的关系及相关的网络特性逐步被学者们重视, 旅游研究与社会网络分析必会 多方面的结合, 理论和方法上的探讨也会更加深入。( 二) 社会网络分析在旅游研究中的应用方向分 析社会网络分析要应用于旅游研究中, 必须对与旅 游密切相关的问题做出合理的解释。而且这种解释能 够弥补传统旅游研究中的欠缺和不足, 在一定程度上丰富旅游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对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 意义。但旅游学科包括旅游地理学、旅游管理、旅游社 会学、旅游心理学等众多方面, 本文仅在理论层面上 就以下 4 个方面浅谈社会网络分析在旅游研究中的 可能性。1. 旅游流与旅游目的地空间竞合 旅游流是旅游业的基础, 是旅游地理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 学界对此进行了多方法、多角度的研究。在 研 究内容上集中于旅游流空间特性 ( 结构、等级、演 化)、空间效应 ( 产生、集聚、扩散、影响)、旅游相关流( 投资、商业、贸易、信息) 等20 , 尤其侧重于旅游流的 强度大小、分布状况、空间等级结构的差异, 这些研究 局限于传统的社会统计学范畴, 强调的是旅游流的属 性, 而旅游流是一种联系, 目的地间各种旅游流代表 了二者之间的关系的类型和强度, 更重要的是区域内的各目的地凭借这种联系构成了具有一定结构特征 的目的地网络, 目的地必须按照它在不同流动中所处 位置的网络特征来建设其适合的旅游设施12 , 以此 才能有效地完善其旅游功能, 已有的旅游研究中往往 忽视了这一点, 虽有少数研究涉及到了旅游流的网络分析, 但其只测量和比较了旅游流的强度拓扑关系, 仍是个体主义视角下的比较21 , 并没有真正把旅游 流当做一种“关系”, 更没有从结构层面上分析整个旅 游流网络的结构。社会网络分析正是适合分析这种目 的地网络的结构特征的方法。 把目的地当做点, 其间的旅游流当做关系, 社会网络分析提供了大量的技术 和指标可以用来测度整个系统的结构, 并可以将定量 资料、定性资料和图表结合起来, 使分析更加深入和 透彻, 可以对旅游流有更为宏观的展现。区域旅游空间作用过程实质上表现为一种旅游流 (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和意识流等) 的空间移和关系之中的14; Jo n a s L a r sen 等则探讨分析了社会网 络与旅游的关系, 尤其是V FR ( 探亲访友游) 的关系, 指出正是因为要维系和强化个人的社会关系网络 才促进了V FR 的发展15 。N o e l Sco t t 等用中心度等方法分析了澳大利亚的 4 个不同类型和发展阶段的旅游地内部网络特征, 表明较大的、产业化更加完善 的目的地在内在组织结构上更加的紧密, 并且作者还特别指出网络分析法在阐明旅游目的地的产业集群、 结构分析、中心组织分析等方面的可用性16 。在国内, 社会网络分析在旅游中的应用研究起步 比较晚, 2006 年才出现相应的成果, 杨兴柱等借助社 会网络理论和方法, 研究了南京市各景点的旅游流网络结构特征, 得出南京市旅游空间发展阶段及布局模 式为多节点布局模式17 ; 陈秀琼, 黄福才对福建省旅 游流网络进行中心度分析, 划分出不同的功能区以指 导各区的旅游发展18 ; 周蓓也用中心度分析的方法 评 估 了 四 川 省 航 空 旅 游 网 络 空 间 结 构 特 征 的 变化19 。 上述研究对社会网络分析与旅游研究的结合 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取得了对旅游学界和业界有价值的成果, 但是由于国内研究刚刚起步, 相关研究较少,这些研究只停留在社会网络分析的第一个层面上, 也 就是只将社会网络分析中的方法用来检验旅游结构, 进行的是实证研究, 没有真正接触到社会网络分析的内核; 就方法而言, 也只运用了中心度测度, 对于派系 分析以及社会网络分析中最具特色的结构角色分析 很少涉及。并且上述只对旅游目的地网络的结构特性 进行分析, 旅游现象中的其他网络关系如: 旅游企业 网络、旅游者态度与决策网络, 还没有相关研究出现。174动22, 区域旅游的空间结构则可以看做是旅游流为基础的网络结构在空间上的投影, 对这种结构的分析, 有助于了解旅游区域之间的空间作用过程和机 制, 为目的地的竞争和合作提供有用的信息16 。也就 是说运用社会网络分析对旅游流进行分析, 可以将旅游流、旅游空间结构和旅游空间竞合有机的结合起来, 每个目的地的属性被放到一个大的连接系统结构 中, 而不是按自身属性简单分类, 分析这种系统结构如何影响目的地个体的发展, 描绘出网络导向性的特 征, 并能够对目的地的角色进行数理化、概念化的分 析, 这样更加有助于旅游管理者和旅游组织明确目的地的位置和角色, 找到目的地旅游发展的症结所在,有的放矢地选择目的地的发展策略, 更好地实现与相 关旅游地的竞合, 并根据自身角色设计适合的旅游产品。 此外, 还可以通过分析区域旅游流网络和交通网 络的相关性, 分析制约旅游的交通瓶颈, 以优化区域 旅游交通。表 1适用于旅游流网络结构的社会网络分析的方法和意义2. 旅游目的地管理旅游目的地通常是由不同类型的互补而又竞争 的组织、部门、基础设施等主体以及其间一系列的公共和私人关系组成, 旅游目的地发展过程中相关主体 通过不断的对话、合作并协调关系形成了不同的、高 度分散化的供给结构13 。 目的地各主体具有不同的 利益追求, 并且有的利益点是相互冲突的, 如何协调和平衡旅游目的地各行为主体的利益, 提高目的地旅游开发的综合效益, 促进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是 旅游目的地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目前国内多采用利 益主体理论来探讨目的地发展过程中不同利益主体 如何参与到旅游发展中, 张伟、吴必虎指出利益主体的旅游意识对旅游发展至关重要, 一个行动计划的执行情况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旅游业各利益主 体的准备情况如何23 ; 朱华的研究表明不断协调乡村 旅 游 各 利 益 主 体 关 系 才 能 确 保 旅 游 的 可 持 续 发镶嵌在目的地的供给网络之中, 对此社会网络分析的适用之处在于: 首先, 运用社会网络分析可以从整个 目的地的视角而不是某个利益要素, 分析各种联系和结构的不同, 确定目的地发展的政策和管理方法; 其次, 网络理论的理论贡献之处还在于它可以通过检验 关系系统的结构模式对组织进行展示13 , 并能通过 社群图的方法可视化, 管理者能很容易识别和进行信 息传递; 再次, 还可以对目的地不同阶段的网络结构 进行对比, 可展示目的地各利益要素关系演化, N o e l Sco t t 等通过对比研究表明较大的、产业化更加完善 的目的地在内在组织结构上更加的紧密, 信息和资源 的传递更加通畅16 。总之, 旅游目的地利益相关者管 理作为一个热门的研究问题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通过旅游目的地各行为主体网络结构的分析, 可以提 供理解旅游产业结构的许多信息16 , 为旅游目的地 管理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和方法。3. 旅游企业管理旅游企业管理包括很多内容, 主要方面有企业管 理的基础工作、经营决策、研究与开发、物资采购、服务质量控制、成本控制和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等, 具体的理论和实践纷繁复杂。 旅游企业大多为服务性行 业, 具有自身的特殊性。人与人、面对面的服务是旅游175展24; 何彪, 马勇则通过关系营销的分析指出了各利益主体不断沟通和协作的重要性25 。 上述研究都强调了各利益主体间相互联系的重要性, 但是关于这些 联系对利益主体的影响, 这些联系所形成的利益主体 结构, 这种结构的变化以及与旅游地发展间的关系缺 乏分析。旅游地的各利益主体通过这样或那样的关系分析模型社会网络中的描述旅游流网络结构中的意义密度、距离、直径、可 达性等是对网络总体特征的描述。量化区域内旅游流网络总体特征的指针, 揭示区域旅游 结构是否和谐、完善。中心度包括点度、中间、接近 3 种, 通过分析一点是否处在网络 的某种中心位置, 对该点的某种权力进行量化。对某目的地进行 3 种中心度分析, 可识别该目的地在区 域中的角色、位置、重要程度以及是否具有结构洞优势 等。凝聚子群分析包括派系、成分分析等, 描述整个网络的凝聚性, 分析出 网络是否存在子结构, 找到具有高度凝聚力的群体。揭示区域内哪些目的地旅游流联系更为紧密, 这种紧密 联系的群体对整个目的地网络的影响, 以对联合营销提 供参考。角色分析建立在关系模式对等性的基础上, 分析网络中是否存在 近似位置的行动者, 再通过聚类将行动者分入不同的角 色组中。基于关系分析基础上的角色更加准确, 有助于旅游产品 的开发和与其他目的地的竞合关系的发展。核心- 边缘分析通 过模型构建, 分析网络中是否存在“核心- 边缘”结 构, 核心与边缘是否存在关联及关联密度。分析区域内旅游流分布的不平衡性, 核心景区的强度, 以及它们与边缘景区的联系程度, 从而优化区域旅游结 构、协同区域旅游关系。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一个主要特征, 实际工作中员工没有更多的时间就客户提出的问题请示上级, 并得到 技术支持, 往往需要凭借自己在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和知识去独立解决各种问题, 同时产生了很多难以记录 的隐性知识 (意会性知识)。这种隐性知识由个人的经 验、技能和洞察力构成, 无法用语言表达, 要靠实践摸 索和体验来获得26 。 这种知识的产生、传递、管理对 旅游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至关重要, 如果说知识的传播是一种社会过程的话, 那么社会网络分析就是研究 知识传播和知识传播管理的不二法门2 P 171 , 本文在 这里仅就旅游企业的知识管理方面浅谈社会网络分 析的可适用性。存在于员工头脑中的隐性知识, 例如问题解决模式, 需要人与人之间的直接沟通才能得以共享和应 用, 也就是说人们依赖于自身的社会关系网络发现信 息和解决问题知识、方法, 这也是为何师徒传承制度 一直是旅游企业员工岗位培训的重要方式的原因。只 有对这种知识传递的过程和途径进行描述和解构, 才能有效地实现企业的知识管理。隐形知识传播的重要 基础是人与人的关系, 这正是社会网络分析的核心和 专长所在, 社会网络分析可以映像及量化员工、团队、 部门之间的社会关系网络, 使不可见的信息、知识传 播转变为清晰的图景26 。 为分析隐性知识在社会关系网络中的传播提供定量分析工具及方法, 通过收集 社会网络数据, 绘制旅游企业内人与人之间的信息沟 通、知识传播的关系网络。 使管理者可以较为全面地 理解可能推动或阻滞知识传播的交互关系; 隐性知识 在一个组织内部如何流动; 人们会向谁咨询求助等等。这种定量分析结果有助于理解人与人或部门之间 的交互关系, 提高对于信息沟通、知识传播网络的干 预能力, 从而促进旅游企业的隐形知识管理。4. 旅游者态度形成和行为决策研究 旅游者的行为决策是旅游研究的“黑箱”, 旅游动机、旅游行为决策、旅游偏好、旅游态度等研究的切入 点和视角很多, 焦彦用基于旅游者偏好和知觉风险对 旅游者购买行为决策进行探讨27 ; 保继刚指出了影 响旅 游 决 策 的 主 观 因 素 并 将 决 策 过 程 分 为 3 个 步了旅游者所处的社会结构对旅游者行为决策的作用,Jo n a s L a r sen 等虽然研究了旅游者的社会关系促进 了 V FR ( 探亲访友游) 的发展, 并指出旅游行为决不 是“孤立岛”, 而是融入到众多的社会和物质关系中的15, 但目前还没有研究系统分析旅游者的各种社会关系如何影响其旅游决策。笔者认为可尝试用网络分析特有的结构视角对旅游者决策过程分析, 因为我 们承认以下理论构架:( 1) 旅游行为会受自身属性和需求的影响, 即感 知环境、最大效益原则和旅游偏好29 , 这些体现的只 是旅游者效用性和理性的一面, 但旅游者是镶嵌在一 定的社会网络之中的, 旅游者的人际关系带来的情感 因素、信任因素会左右一个人的旅游决策;( 2) 对于旅游决策来说, 离开旅游信息就无法进行31, 旅游者所需要的很多旅游信息正是通过一定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网络结构传递的, 这正是口碑营销的存在理由。旅游信息传递的效率深受这种结构的影 响;( 3) 旅游者的旅游目标效用不是孤立的, 需要自 我和某一社会群体的认同, 旅游者会随时受到和其有 关系的人的影响而改变效用函数;( 4) 旅游者的社会结构位置会影响其信息的获 取, 也会影响其所受到的社会制约, 进而影响旅游者 的旅游态度和行为决策。通过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一些有效模型构建, 可 以阐明旅游者旅游决策受各种关系影响的实质过程, 解释人际网络中的关系何以对旅游者决策产生正向 或反向的作用, 测量出旅游者受到关系网络影响的程 度大小, 上述分析的结果对打开旅游决策的“黑箱”有一定的帮助。四、结语社会网络分析不仅是一种分析技术, 也是一种研 究范式、一种社会研究理论, 其特有的结构观为旅游研究的发展提供了很多具有启发性的视角和分析性的工具, Jo n a s L a r sen 曾假言社会网络、社会资本分 析在 21 世纪将会成为旅游研究的核心课题之一15 。 本文的分析只谈到了社会网络分析在旅游研究应用中的几个方面, 还会有其他适用的地方, 并且上述应 用分析只局限在了理论层面上, 具体操作性的细节没 有涉及, 但本文旨在抛砖引玉, 期待相关领域的专家 能将各自研究与社会网络分析结合, 进行深入的探 讨。 对旅游系统中的各种关系采取社会网络分析研 究, 必将深化对旅游现象本质的认识。骤28; 余颖、张捷、任黎秀对老年旅游者的客源地结构与特征、行为决策等进行了分析29 ; 师彦锋、郝索对旅游决策前划分了阶段, 并对各阶段决策影响因子 进行了研究30 。这些研究一般强调旅游者自身动机, 旅游者属性决定了旅游行为, 甚至将旅游者的人口统 计学特征作为旅游者行为决策的依据, 而基于属性的 研究只能解释一部分的变量差异, 这些研究大多忽略176参考文献:1(美) 格兰诺维特. 镶嵌: 社会网与经济行为 M .学文献出版社, 2007: 7, 67.罗家德, 译. 北京: 社会科16N o e l Sco t t, C h r is Coop e r, R o do lfo B agg io. D e st ina t io n ne tw o rk s- fo u rA u st ra lian ca se s J . A nna ls o f To u r ism R e sea rch, 2008, 35 ( 4) : 169 -188.罗家德. 社会网分析讲义 M .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5: 3.刘军. 社会网络分析导论 M .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4.234杨兴柱, 顾朝林, 王群.62 (6) : 609- 620.南京市旅游流网络结构构建J . 地理学报, 2007,17W e llm an, B a r ry, S. D. B e rkow itz. “So c ia l S t ruc tu re s : AA pp ro ach”M . C am b r idge U n ive r sity P re ss, 1988.李林艳. 社会空间的另一种想象 社会网络分析的结构视野 J . 社会 学研究, 2004, (3) : 64- 75.刘军. 社会网络模型研究论析 J . 社会学研究, 2004, (1) : 1- 12.罗家德. N Q 风暴 关系管理的智慧 M .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3853.W e llm an, B a r ry.“T he B a sic P r inc ip le o f N e tw o rk A na ly sis”in So c io lo g ica lT heo ry M . San F ranc isco, R anda ll Co llin, 1983.高天明. 中国旅游研究应突破现有时空观念 J . 旅游学刊, 2007, 22 ( 1) :7.余洁, 马耀峰, 苟晓东. 近年来中国旅游研究的现状及热点问题述评 J .经济地理, 2006, 26 (4) : 681- 686.Yeo ng2H yeo n Hw ang, U lr ike G re tze l, D an ie l R. F e senm a ie r. M U L T IC IT Y TR IP PA T T ERN S To u r ist s to the U n ited S ta te s J . A nna ls o f To u r ism R e sea rch, 2006, 33 (4) : 1057- 1078.H sin2Yu Sh ih. ne tw o rk cha rac te r ist ic s o f d r ive to u r ism de st ina t io n s: A napp lica t io n o f ne tw o rk ana ly sis in to u r ism J . To u r ism M anagem en t,2006, (27) : 1029- 1039.Ka th ryn P av lo v ich. T he evo lu t io n and t ran sfo rm a t io n o f a to u r ism de st ina t io n ne tw o rk: the W a itom o C ave s, N ew Zea land J . To u r ism M anagem en t, 2003, (24) : 203- 216.Gun jan Saxena. R e la t io n sh ip s, ne tw o rk s and the lea rn ing reg io n s: ca seN e tw o rk陈秀琼, 黄福才. 基于社会网络理论的旅游系统空间结构优化研究 J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06, 22 (5) : 75- 80.185周蓓. 四川省航空旅游网络空间特征及其结构优化研究 J .信息科学, 2008, 24 (1) : 100- 104.地理与地理196720章锦河, 张捷, 等. 中国国内旅游流空间场效应分析 J . 地理研究, 2005,24 (2) : 293- 303.马耀峰. 中国入境旅游研究 M .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9: 134- 141.史春云, 张捷, 等. 区 域 旅 游 竞 合 研 究 进 展 J . 地 理 与 地 理 信 息 科 学,2001, 21 (5) : 85- 89.张伟, 吴必虎. 利 益 主 体 ( S takeho lde r) 理 论 在 区 域 旅 游 规 划 中 的 应 用J . 旅游学刊, 2002, 17 (4) : 63- 68.朱华. 乡村旅游利益主体研究 J . 旅游学刊, 2006, 21 (5) : 22- 27.何彪, 马勇. 基于关系营销的旅游目的地利益相关者管理策略研究 J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 15 (3) : 41- 44.殷国鹏, 莫云生, 陈禹. 利用社会网络分析促进隐性知识管理 J . 清华 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6, 46 (S1) : 964- 969.焦彦. 基于旅游者偏好和知觉风险的旅游者决策模型分析 J , 旅游学 刊, 2006, 21 (5) : 42- 47.保继刚, 楚义芳. 旅 游 地 理 学 ( 修 订 版) M . 北 京: 高 等 教 育 出 版 社,1999: 32- 37.82122923102425112612271328余颖, 张捷, 任黎秀. 老 年 旅 游 者 的 出 游 行 为 决 策 研 究 J .2003, 18 (3) : 25- 28.旅 游 学 刊,2914师彦锋, 郝索. 西安旅游者决策行为模式及其影响因素的动态研究 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旅游版) , 2006, (7) : 61- 66.邱扶东. 旅游信息特征对旅游决策影响的实验研究 J . 心理科学, 2007,30 (3) : 716- 718.ev idence f rom the P eak D ist r ic tM anagem en t, 2005, (26) : 277- 289.Jo na s L a r sen, Jo hn U r ry, Kay W.N a t io na l P a rk J . To u r ism3015A xhau sen. N ETW O R KS A N D31TOU R ISM - M o b ile So c ia l L ife J . A nna ls o f To u r ism R e sea rch, 2007,34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6北京中智集团总部招聘2人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高血压宣教课件
- 初中广告词训练
- 游戏用户行为洞察
- 工厂安全培训意义课件
- 虚拟试穿交互优化-洞察及研究
- 胜任力模型动态调整机制-洞察及研究
- 手拉风箱呼啦啦课件
- 化肥厂投诉响应处置制度
-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卷(含答案)
- 安全施工规范手册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件
- 峰谷电储能项目商业计划书
- 智慧城市与环境监测技术
- 眼科院感知识培训课件
- 综合与实践 白昼时长规律的探究说课稿 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
- 2024年冀教新版三年级英语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
- 社区十四五规划
- 《如何设计调查问卷》课件
- 幼儿园中班音乐《头发、肩膀、膝盖、脚》课件
- 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 课件 项目14 液压与气动系统的常见故障及案例分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