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金汇高中以命题研究为主题的校本研修活动集锦为了切实发挥教育教学研究的先导作用,将日常的教育实践、教育研究与学校的发展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金汇高级中学对学校的校本研修活动进行了整体规划,每学期学校都明确校本研修活动主题,研修的内容是从学校的实际状况和需要,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诸多问题中归纳提炼确定的,这就在保证研究活动必要性的前提下,也保证了活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上学期的校本研修活动主题是“新课程背景下的命题研究”。以下是活动计划和相关参考资料。以命题研究为主题的校本研修活动计划一. 活动的目的意义与价值考试命题是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考试是最直接地测量出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和教师的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考试是否能发挥其应有的功能,能否最大可能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取决于命题质量。同时,对考试命题的研究必须是基于对课程、课标、学情等方面的研究,对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有十分积极有效的作用。从以往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发现考试命题研究已经成为教师科研的迫切需求,每位教师都对考试命题有自己的思考和看法,这就为考试命题研究活动的开展提供了自然的动力,也说明该研究活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二. 研修活动的形式1. 举办考试命题研究系列讲座2. 建立考试命题工作规程3. 各教研组开展考试命题研究活动,并针对各年级的实际需要实施命题4. 组织考试,通过考试反馈数据的分析处理进行命题分析评价5. 调整试题,形成适合学校实际的试题集,并附试题分析6. 教师撰写论文、研究报告(命题研究、试卷分析、教学建议等)三. 研修活动具体安排1. 考试命题研究系列讲座之一统计测量学基础概论,裴钟怡主讲;考试命题研究系列讲座之二试题功能和命题方法,蒋云鹏主讲;考试命题研究系列讲座之三评价试题的数量化指标和调控策略,蒋云鹏主讲2. 各年级备课组根据本年级的情况制订命题计划,交教研组长审核,确定命题人,待初稿形成后交全组讨论调整后定稿,并给出每道试题难度、整卷区分度的估计值3. 由备课组对考试反馈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并写出分析评价报告提交教研组讨论4. 根据数据分析和教研组讨论意见修订试题,形成“调整稿”,并与命题计划、 “实施稿”、 分析评价报告一起编入试题集5. 高一、高二各学科期中考试,必须写出分析评价报告;高三各学科必须至少编制一套高考模拟试题。考试命题工作规程为了促进学校考试命题工作科学化、规范化,使考试能客观可靠地测量出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和教师的教学效果,从而推进学校教学改革,特制定本工作规程。一、命题前的准备考试命题前期准备工作包括根据考试目标确定试卷类型;制订考试说明(或计划);编制双向细目表等。1明确考试目标,确定试卷类型命题要有明确的考试目标,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和不同性质的考试来确定试题难度和设问形式。水平性考试试题应侧重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的考核,考核学生的达标情况;选拔性考试要注意考查学生对学科知识和原理的理解和运用,考查学生继续学习的能力,要体现考试的甄别功能。2根据课程标准和考试目标制定命题计划为了进一步提高考试的科学性,所有年级统一进行的考试,命题前要根据考试的性质,参照课程标准,同时考虑教学实际制定命题计划。命题计划规定了考试的性质、内容和形式,它是命题工作和教师辅导、学生复习的依据。命题计划主要包括:(1)考试性质规定每次考试的性质,是水平性质量检测还是选拔性考试。(2)考试内容根据不同考试的要求,结合教学实际确定考试内容。其中应该逐项制订有关能力要求;详细列出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 (3)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规定考试作答形式(闭卷或开卷)、考试时间、试卷满分值、考试内容比例、题型比例和难易程度比例等。 (4) 编制双向细目表编制双向细目表是对试卷的总体设计。编制双向细目表时,先要根据考试目的要求和学科特点来确定所采用的试题类型,同时定出它们的分值比例。各个学科都有自己特有的题型,如语文的阅读、写作;外语的翻译、听力;数学的计算、证明;此外,还有一些各学科普遍使用的题型:选择题、填空题,改错题和分析问答题等,它们都有各自的特点,命题人要掌握这些特点,做到多种题型合理搭配,有机结合,使试卷尽量达到最优化。选择题是标准化考试中使用得较为广泛的一种题型。一般由一个题干和若干个备选项组成,题干可以是问句,也可以是不完全叙述句,备选项由正确答案(或最佳答案)和错误答案(或不理想答案)组成。它具有迷惑度大、内容跨度大的特点。它着重考查学生的知识面和判断能力,但编制困难费时,命题技巧要求高。填空题是在题目的某一部位留下空格,要求考生根据题意填上必要的内容,使之形成一个完整、正确的完全句。填充题命题范围广,知识覆盖面大,需要填补的内容有严格限制,客观性强,评分标准容易掌握。填充题不但用来考查记忆性知识,还应注意用来考查学生的能力。答案不只是教材中的个别词句,而是要求学生将有关知识经过分析、推理、概括、综合或计算再得出的结论。改错题有较大的适应范围,主要用于考查学生对事物的概念、原理、规律等的记忆。是将正确的命题表达故意搞错,让学生识别并加以改正。问答题是很多学科都采用的一种题型,既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又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问答题涉及面广,分析说理性较强,文字量大,分值较高,以叙述、对比、综合方式回答问题。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底蕴,较严密的逻辑思维,较强的论证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是考核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的最佳题型。但因学生答案繁简不一,内容差别很大,评分变动大,标准易受评卷人掌握程度影响。在确定采用试题类型后,根据考试目标、考试说明(或纲要)和教学情况,定出各种题型的试题在各单元内的分布,并进行难度控制;各单元的试题量(分值)应该符合它们的课时比重。同时对全卷作出估计,力求达到考试目的要求。双向细目表一般采用纵向设计内容,横向设计水平的方式(参考附表)要注意将试卷分值合理分配到各单元;各单元内的知识分值的分配,要从重要性、基础性、主干性等角度进行合理分配。二、命题的实施1应遵循的原则:实施命题时除了根据考试目标在命题计划规定的范围内,按照双向细目表的设计进行命题外,还要遵循下面几项原则。一致性原则一致性原则是指考试的内容和要求要与课程标准、考试说明(或纲要)的规定保持一致,不能脱离纲、本要求去出一些偏题、怪题。应该按照大纲提出的层次要求,既着重考查重点内容,又适当考查知识的覆盖面。科学性原则科学性是指试题要体现正确的学科思想性和教育性。试卷中各种题型的采用和搭配合理得当。试卷、试题、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必须科学严谨,公正无误,非开放性试题参考答案要具唯一性;开放性试题参考答案要点必须明确、周全。综合性原则综合性是要求命题人在考试范围内,采集相关的知识点,然后加以综合。要注意前后知识的融合,知识块间的联系,概念、原理、规律的合理搭配,知识与能力的整合,以及各种类型题目的合理配置。同时也要注意结合与其它学科知识、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国内外大事和热点问题内容的联系与运用。这里的综合是要突出重点知识,将相关的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加大试题的时空跨度,而不是各种各样知识考题的简单拼凑。梯度性原则梯度性是要求按照不同考试性质和学生情况确定试题的难易梯度。容易层次的题目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内容的了解和识记,使基础较差的学生不致于在考题面前束手无策,而心灰意冷;中等层次的题目主要考查学生对概念、原理和规律的理解和掌握,解决不很复杂但具有一定灵活性的问题,使中等程度的学生能取得一定成绩,考出水平;较难层次的题目主要考学生灵活运用和探究知识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较为复杂问题的能力,使程度较高的学生的优势得到发挥。要从学生的基础、平时的训练和考查范围、考查内容等方面确定题目的难易。题目太难,考试成绩差,会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题目太易,考试成绩虽然好看,但不利特长生的发现和培养,同样也会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稳定性原则稳定性一是指试题的难易程度要与以往同期考试的难度保持一致,避免大起大落。二是试卷的题型题量要与以往同期考试的试题相比不要变化过大,以免学生难以适应。2应注意的问题:命题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做好保密工作保密是关系到考试是否有效的重要一环。命题人员失密是源头性失密。命题人员必须严格遵守保密纪律。试题编写要规范试题表述要准确简明,符合各自学科的习惯。书写要准确清楚,不要出现语法错误或错别字。试题要小型化,除作文外,一般每题不超过10分。题目赋分要便于统计,每小题的分值应为总分,每个考点赋分以0.5分的整数倍为宜。要控制好试卷题量,留给学生思考和复查时间。试卷格式要统一,标记要醒目,层次要分明,字迹图表要清楚,试题答案要一致,校对标识要规范。试题层次一般采用三层,分别用(“一、二、三”、“1、2、3”和“(1)、(2)、(3) ”)等表示。选择题各选项前用大写英文字母加标点。三、做好反馈工作做好考试工作,可使教学和命题相得益彰,进而提高教学质量。考试反馈工作之一是直接面对试题的评价,命题人要主动搜集教师、学生对试卷试题的具体意见,尤其要重视对各题的直接意见,虚心对待批评,认真改进工作。二是认真进行成绩统计和质量分析。根据不同类型的考试设计好成绩统计表。计算出每次考试的参考人数、平均分、合格人数、优秀人数及百分比等,还要统计出各分数段的得分人数。三是作出文字分析,如写出命题立意,归纳学生作答情况,从正反两方面找出原因,为教学的改进提供可靠的教学建议。附件1命题计划一. 考试名称和性质名称: 学年第 学期 年级 (学科) (期中)考试试题 考试时间 满分 性质:(水平性质量检测或选拔性考试)二.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考试形式:(开、闭卷)试卷结构:(题型与配分)填空题(12题,每题3分,共36分)选择题(4题,每题3分,共12分)解答题(5题,8+8+10+12+14=52分)三. 双向细目表内容 水平ABCD四. 难度与区分度预测各题难度预测题 号123456总 分满分100预测得分实测得分整卷区分度预测附件22005学年第二学期闵行区高二年级数学期中考试分析预测与实测情况对照表题 号1-1213-161718192021总 分满分3612810121210100预测得分2487877465实测得分25.17.86.67.866.23.162.54一命题的总体设想本次命题的主要依据是新老课程标准,充分重视新课程标准的变化,在纯粹的逻辑演绎、推理论证方面切实降低要求,尽量回避对知识的简单记忆,而对观察、体验、空间图形的想象、基础应用甚至直觉判断等方面的能力要求要求有所加强,这是符合二期课改的理念和目前高考命题方向的。以基础知识为载体,突出基本数学思想和方法,尽可能侧重能力考查,发挥考试对教学的正确导向作用。二对考查知识和能力的剖析 总体考虑了高二学生本阶段学习的知识量,在多数知识点上都有所体现,这一点有别于高考,具体的设计安排见双向细目表,多数题目都在不同层次上进行了能力设计。如第5、6、7、10题考查了对空间图形的基本认识以及各图形元素之间的特定数量关系;第3、9题侧重考查空间想象能力;第8题非常简单,却隐含着合理选取信息、合理定义线与线位置关系的能力要求;第11、12题对学生准确分析研究图形变化关系,灵活处理问题有较高要求,其中第11题要求学生对矩形折成棱柱侧面,较长的边作底能作出判断,当然两种情形都计算出来再比较大小也可以,但费时较多,第12题要对三条折线段等长时两端点距离最小作出直接判断,其求最小值的数学模型是“,当时,取最小值”,要证明这个结论需有较高技能,但如果具备了“和为定值,则各因数均匀时积最大,积为定值,则各因数均匀时和最小”以及“这样的对称式,必在取均值或极端值时取得极值”等意识,解决问题就十分快捷了,因此11、12题难度不高,但属于高观点下的数学问题研究,又是对学生直觉力的考查;选择题第13、14、15、16题,设计较简单,属于空间图形位置关系的基础知识和常规判断方法,同时也考虑有些程度很低的学生做选择题时,若遇到困难,会不假思索随意填写,影响考试信度;17题考查学生基本的阅读、联想、类比、画图等能力;21题比较综合地考查了运动变化思想、几何图形内在的本质联系、函数思想方法等,对学生的探索能力有一定要求。三实测情况与预设的比较从实际测试的数据来看,与命题预测有较大差距,只有13-16题和20题比较吻合。1-12题详细情况无法统计,10、11、12得分率低是自然的,第8题也会出现一定量的错误,整体得分还是偏低;17题是全卷实测情况最不好的一题,得分率只有45%,预计90%,反映出学生在阅读理解方面的普遍缺失,如果将第二问改成“判断两平面的位置关系并画出图形”,情况可能要好得多;18题得分率77%,与预计85%也有差距,各校的得分率分布情况有些异常,说明施测过程和评分上有误差;19题预计得分率80%,实际57%,说明学生平面几何知识和代数运算能力不够;20题虽有一定难度,但属于常见的成题,得分率基本达到设计目标;21题直接寻找BD与的关系不容易,因此安排了第一问,从D点向AP引垂线成为必需,从而也就自然为第二问铺设了阶梯,得分率21%也比预计33%低,估计有对最后压轴题恐惧的因素影响。四对今后教学的建议1研究新课标,把握教学要求新课标中对立体几何的教学要求作了适当的调整,降低了从公理体系出发的逻辑演绎方法要求,概括地说,有从理性思辩往实用过渡的倾向。目前新老教材并用,要求我们必须注意到这种变化,教学中作适当的调整。比如三垂线定理的核心地位是否还需要坚持,空间角的构造和求解是否还坚持用原来的一套方法等,都值得研究和思考。2立足基础知识,突出能力培养能力立意是目前高考命题的基调,教学注重过程、注重基础、注重具体形象是落实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强行记忆、重复训练、量大题难只能导致学生兴趣低下、疲劳作战、能力低下,如此恶性循环是我们每个人都不愿意的,然而却是我们在强烈的“恨铁不成钢”的主观意识下很容易犯的错误。本次命题就力求在基础知识上体现基础能力,与今年高考命题的格局十分相似,2005年高考1-9题全是基础知识,几乎没有什么能力要求,但这也是出于对平均分的考虑,17题立体几何更是无奈,但从全卷整体看,对能力的要求是很明显的。3注重真实体验,感悟几何本质2004年高考第21题和2005年高考第11题都是立体几何考查学生研究能力的好题,知识要求不高,没有固定可套用的方法,但必须对几何体的特征和相应几何元素位置与度量关系有深刻的感知理解,在此基础上,找到研究途径,这对几何教学是有启示的。本次命题的第11题就是按2005年11题的形式编制的,原题是“利用这张铁皮改折成一个新容器的侧面,并使新容器体积最大”,没有限制形状是长方体,研究方向更加开放,但后来考虑到这毕竟是阶段性考试,与高考不同,学生可能不会或不敢往圆柱上想,说明我们还是有点保守的。有的学生能解答一些较难的问题,甚至能说出一些口诀似的解题套路,但对几何体的本质特征缺乏真实体验,这样靠模仿和强记获取知识,最终达不到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当然也无法适应将来的高考。4注意知识交叉,提高探究能力长期以来,我们总是学到哪,考到哪,于是你怎样考,我就怎样教,其实这样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以上11题的变化就是担心学生六年级所学的知识遗忘,设计第8题时又担心“平面上两直线所成的角”书上没下过定义,21题又担心现阶段学生是否还能运用函数思想,是否还能记得最简单的三角知识。其实知识的交叉运用,最能反映学生能力的迁移,学生是否能主动探索建构新知识,是其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体现,教学当中应当有意识地经常进行一些知识交叉的问题设计,对于一些没有接触过的概念现象,可以让学生自己合理地下定义,试探性地研究甚至猜测。教学的最重要依据是教材,但不能完全拘泥于教材,如四面体的概念是否一定要等讲了多面体概念以后,再分门别类地介绍,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定义以后,是否还需要对平面上两直线所成的角进行定义,显然没必要。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在讲体积时适当进行一些微积分思想的渗透,在研究棱柱、棱锥时用极限观点与圆柱、圆锥进行联系呢?我们的教学思想解放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才会有更大的可能。从一个学期命题研究的实施过程看,研究活动是富有成效的。所有教师都参与并在不同程度上有所收获,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研究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和服务于实践,已经成为金汇教师的共识和普遍的工作方式。命题研究(简称“磨卷”)成为继“磨课”之后又一种有的效校本研修载体。从以下部分教研组的总结中可见一斑。命题研究是教师成长的助推器上海市金汇高级中学 汪仕伴2007年9月9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专程来到北京师范大学看望刚刚入学的免费师范生,与几百名学生和老师进行座谈。温总理提出“国家兴衰在于教育,教育好坏在于教师”。没有教师的成长,就没有高品质的教育,业已成为人们的共识。而教科研促进教师成长,这也是已经被证明了的命题。我校成立于2002年,应该说是一所年轻的学校,几年来,她迅速地成长,位居同类学校前列。究其原因就在于学校的教科研工作坚持以提升教师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为目标,以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为宗旨,从教师的实际需要和学校的发展出发,不断引领教师在科研的舞台上展示自我,通过扎实有效的研究活动加速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本着“创造适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这一基本的理念,为促进教研工作的扎实开展和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2006年学校把教学研究工作的重点放在开展磨课活动这一校本研修上。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2007年学校又确立了“新课程背景下命题研究”校本研究课题。一个教师能否快速成长,与命题水平有着直接的关系,因为它能反映教师对知识系统的把握情况,对知识要求的理解与领会水平。学生学习的质量水平,主要是通过考试反映出来,而考试的科学性、准确度又依赖于命题。每个教师都会关注考试,关注命题,因而对考试命题的内容、方法、策略的研究有其客观的必要性和坚实的研究基础,它对教学的检查和指导作用是每个教师都深信不疑的。起初,我们觉得命题研究应该是专家们的事,我们如何“高攀”得上?但转念一想,为什么新教师往往抓不住教学的重点、难点,眉毛胡子一把抓呢?不就是没有吃透课程标准和教材吗?上习题课时选例不够“精到”,往往就题论题,不能做到举一反三,就其原因不就是积累太少吗?我们教研组专门开会进行了探讨,从思想上明确开展命题研究就是解决以上问题最直接有效的途径。思想认识统一后,我们着手进行命题研究,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实践,我们领略到了开展命题研究的“甜头”,业已成为我们的常态教研工作。我们是如何开展命题研究呢?本文结合实例简述如下。针对不同的考试性质,我们采取了不同的研究角度。从功能看,时下的考试无外乎三种: “诊断性”(或质量检测性)考试、水平考试和选拔性考试,水平考试和选拔性考试的命题权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诊断性”考试的命题权一般在学校。为此,我们采取了区别对待的原则。一、“诊断性”考试对于“诊断性”考试我们采取的流程是:(按照)知识点及水平要求(制定)双向细目表命题(遴选编制试题)反馈。以高二有机化学单元测试为例,我们先罗列出该单元的知识点及学习水平:内容学习水平内容学习水平1有机化合物的性质A17乙炔的化学性质B2同系物B18乙炔的实验室制法A3同分异构体B19苯的结构B4结构式、结构简式B20苯的物理性质A5有机物的反应类型B21苯的化学性质B6甲烷的分子结构B22乙醇的分子结构B7甲烷的物理性质A23乙醇的物理性质A8甲烷的化学性质B24乙醇的化学性质A9烷烃B25乙醇的工业制法和用途A10乙烯的分子结构B26乙酸的分子结构B11乙烯的物理性质A27乙酸的物理性质A12乙烯的化学性质B28乙酸的化学性质B13乙烯的实验室制法A29聚乙烯、聚氯乙烯A14乙烯的用途A30煤、石油、天然气A15乙炔的分子结构B31甲烷的实验室制法B16乙炔的物理性质AA:知道、初步学会;B:理解、学会;C:掌握、设计。;据此,再制定出命题计划。命题计划(1)试题名称和性质名称: 2006 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有机化学单元测试卷 (2007-3-20)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0分 性质:诊断性考试(教学质量检测)(2)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考试形式:闭卷试卷结构:(一)选择题(20题,每题2分,共40分)(二)填空题(共24分)(三)简答题(共26分)(四)计算题(共10分)(3)双向细目表 水平题型、内容AB选择题有机物的概念、同系物、同分异构体、有机反应类型268烷烃、烯烃、炔烃、苯、醇、羧酸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61622乙醇、乙酸的用途44有机物燃烧的规律22烷烃、烯烃、炔烃、苯、醇、羧酸结构44填空题有机物的特征55烃的通式33甲烷、乙烯、乙炔苯、醇、羧酸的结构44有机物的相互转化(性质)1212简答题甲烷、乙烯、乙炔的实验室制法1212有机物的鉴别66除杂质88计算题烃的组成66烃的结构443268100备课组的老师每个人独立的完成上述工作,拿出双向细目表进行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重点放在对课标的理解上),然后达成共识。接下来进行命题,本环节的重点是对试题的遴选。这就要求老师平时注重积累,看到好的试题就及时地把它摘录下来,并进行分门别类。例如,有这样一道实验题:怎样用10毫升量筒、胶头滴管量取0.6毫升的水?写出操作方法(摘自初中化学解题思路与技巧P91,朱云祖、金德福编著)。像这样的好题,要及时地做成卡片,如此日积月累,命题时就会得心应手。我们的体会是,这样做能较快的使青年教师掌握新课标,把握教材的重难点。二、选拔性考试由于选拔性考试的命题权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我们无法左右,但它有一定的稳定性,对于它的研究对于我们的教学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当然,研究的侧重点就不同于前面的诊断性考试。对于“诊断性”考试我们采取的流程是:成卷a双向细目表a知识点及水平要求a指导教学。以下例析:以2007年上海高考化学卷为例,2007年高考试卷(上海卷)分析(1) 试名称和性质名称:2007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化学试卷 考试时间 120分钟 满分 150分 性质:选拔性考试(2)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考试形式:闭卷试卷结构:第一卷(共66分)(一)选择题(共10分)(二)选择题(共36分)(三)选择题(共20分)第二卷(共84分)(四)填空题(共24分)(五)实验题(共24分)(六)有机题(共20分)(七)计算题(共16分)(3)双向细目表 水平题型、内容ABC选择题66无机概念9原子构成2;物理量单位2;化学观念2氧化还原反应共价化合物共价键强弱电解质晶体等概念3理论22盐类水解3;常见离子检验方法3;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3;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等(与有机交叉)3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等3;化学键与晶体3电离、平衡平衡常数等4元素化合物8铝的性质(与实验交叉)4;常见离子间的反应(与计算交叉)4有机8烃正丁烷与异丁烷烃的衍生物葡萄糖2有关官能团的性质4其他石油成份2实验12简单操作判断3一些物质燃烧呈现的颜色3;常见气体制备净化收集等3;原电池电解等3计算7有关反应量的计算3有关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4填空简答题24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原子结构8原子结构示意图1;氨分子的电子式1氢氧化铝的电离方程式2;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2;氮氧氟铝单质的性质2氧化还原反应概念、配平、计算等8硝酸的性质2电子得失及计算4完成方程式及配平2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8平衡常数表达式1影响平衡常数的因素1反应速率的计算2;影响平衡移动的因素2推断方程式及影响平衡移动因素2实验题24坩埚、坩埚钳、石棉网3判断产物1;判断需要原料3;绿色化学1铜及其化合物的性质2;蒸发、过滤2离子方程式2;CO32-检验1;物质的用途依据2;分析操作步骤2;分析实验结果产生的原因1;实验步骤优化2有关溶解度的计算2有机题20反应类型判断2由结构简式写分子式1;同分异构体1;官能团的性质1;同分异构体1;反应条件2;加成反应方程式2;醛的检验方法1按要求写同系物结构简式4;分析操作(反应)的目的2;分析产物1;缩聚反应的产物2计算题16主要是有关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质量百分含量等的计算,运用守恒计算97150分29分(19.3%)81分(54%)40分26.7%73.3%70%30%双基、元素化合物:63分,占42% 50%有机:28分,占18.7% 15%实验:36分,占24% 20%计算:23分,占15.3% 15%通过认真研究高考试题,对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心中有数,力求把握高考的脉搏,摸清其走向、热点、变化规律,因此高考试题研究是我们开展命题研究的重要内容,对教学工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是开展命题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应该说命题研究只是一种促使教师研究课程标准和钻研教材的很好的、行之有效的手段和平台。命题研究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指望一蹴而就,平时要注重资料的积累,做一个有心人,要持之以恒。唯如此,才能使命题研究工作结出硕果,才能使研究成为教师的主观需求和自觉行为。磨卷带来的启示上海金汇高级中学 丘雪帆打开电脑搜索引擎,输入“磨卷”二字,没有能够找到相关信息,说明“磨卷”无疑是我校教科研活动的一个创新举措。我们英语组积极响应,在摸索中前进,在创新中发展。 在如何开展磨卷活动方面大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初步制定了以下步骤:1、 确定测试目的和命题方向制定命题计划,排列双向细目表。2、 各年级选择五月份的月考进行试卷磨制。3、 每位教师负责试卷的一个专题,然后对照双向细目表,由备课组进行讨论。4、 形成最后试卷后,给各年级学生进行测试。5、 根据学生测试的结果进行分析,研究试题与学生实际水平之间的关系。一、制定双向细目表,确定命题方向。命题双向细目表是一种考查目标(能力)和考查内容之间的列联表。一般地,表的纵向列出的各项是要考查的内容即知识点,横向列出的各项是要考查的能力,或说是在认知行为上要达到的水平,在知识与能力共同确定的方格内是考题分数所占的比例。因此,这种命题双向细目表具有三个要素:考查目标、考查内容以及考查目标与考查内容的比例。表中所列的各种能力水平的依据,一般是美国教育学家布鲁姆关于教学认知目标所分为的六个层次,即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要出一份好的试卷, 必须要吃透教材和教学大纲。试题要充分体现教学目的和大纲要求,尽量的突出重点,覆盖面广。同时,考试必须要考一些实质性的东西, 杜绝偏题、怪题和超纲题。各备课组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首先制定的了双向细目表,并根据教材内容确定了各个大题的具体命题内容和分值,并进行了任务分配,由每个老师负责一个或两个大题的具体内容。明确要求不允许用陈卷,要认真设计试卷的结构, 尤其是隐藏在内的结构, 即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难度结构。要避免出得过难或过易,或者脱离教材。出试卷要根据实际情况, 如考试的目的, 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 学生的能力来正确的把握试卷的难度系数。有了双向细目表的指导,老师们在出卷过程中减少了盲目性,能有效地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考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博采众长。但是,要坚决照搬抄袭,.要注意考试的题量, 注意学生考试的时间。二、齐心协力,出好一份月考卷。许多老师以往的月考卷往往是采用练习册上的卷子,考试的结果往往不能客观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这次磨卷促使每一位老师认真对待自己所负责的试题内容,老师们认真研究教材,精心出好每一道题,常常看到有的老师为了一道题一遍遍推倒重来,直到满意为至,即使这样,有的题目在备课组的讨论中仍然遭到“无情枪毙”。就是以这样的负责态度,一份高质量的月考试卷诞生了。 三、通过备课组活动,磨好磨精每一份试卷。 在整个磨卷过程中,备课组发挥了重要作用,以往有些流于形式的备课活动有了扎扎实实的内容,老师们按照双向细目表就每一道小题进行认真讨论,每个老师都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进行调整。比如在讨论第一卷客观题中语法和词汇部分时,注意结合中译英部分以避免句型和词汇的重复出现。在讨论完型填空时,分析设空是否合理,并及时调整句内理解和上下文理解题的设置。在阅读理解部分采用什么样的文章时,高二备课组争论得十分激烈,有的老师认为应该降低难度;有的老师认为应该采用报纸上的文章;有的老师认为在题目的设计上还应该加大难度、。最后大家达成一致,磨出了一份大家都满意的好试卷。 四、测试后做好分析工作。 检验一份试卷是否出得成功,还是要看考试的结果,月考结束后,各备课组就试卷的考核结果逐题进行认真的分析,探讨试题与学生实际水平之间的关系,通过试卷分析,可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就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思想等进行修改、调整,找出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剖析其中存在的问题,以便更扎实地推进教学,力争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在试卷分析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双向细目表的制定与学生的实际情况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如高一的英语听力采用了一篇科普文章,在双向细目表里预测的得分是4分,但是学生的实际得分不到2分,说明这篇文章的难度高于教师的预测,同时也说明学生阅读此类文章有困难,这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了依据。 经过这次磨卷活动,教师的出卷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备课组的活动开展得卓有成效,期末时,我们邀请区教研员和我们一起开展了高考试卷的磨卷活动,对照双向细目表,分析今年高考试题的特点,预测明年高考的方向,由于有了先前磨卷的经验,老师们在讨论过程中都能抓住关键问题进行分析,尤其能够针对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今后的教学方向。大家都一致表示,这样的活动要形成制度坚持下去。在研究过程中,教师根据各学科的不同特点和要求,针对命题计划的制订方法和形式进行了深入的讨论研究,也产生了大量的矛盾和积极的争论,从而制订了各种形式的命题计划(主要是双向细目表),从以下部分实例中可以看到教师的科研意识和研究中的务实精神。物理会考复习与模拟练习命题计划管春玲07/5/31一、考试名称和性质名称: 2006 学年第2 学期 高二 年级 2006学年高二会考模拟考试物理试题(2007-6-6)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0分 性质:水平性质量检测对2003年2006年物理会考题的分析1. 已考过的知识点 知识点2003年匀变速直线运动、牛顿定律的应用、机械能守恒、光的波动性、温度、欧姆定律、电阻的串、并联、光电效应、原子的结构和原子核的衰变2004年匀变速直线运动、功和功率、重力势能、机械能守恒定律、电磁感应的条件、衰变方程、原子核的组成、光电效应、原子的结构和原子核的衰变2005年匀变速直线运动、动能、功和能、振动图像、 V f 、气体实验定律、安培力、左手定则、感应电动势、光电效应、原子的结构和原子核的衰变,2006年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曲线运动中质点的速度沿轨道的切线方向,且必具有加速度、功和能,动能和势能、光电效应、原子的结构和原子核的衰变、真空中的库仑定律、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磁场对通电直导线的作用.安培力,左手定则、电磁感应现象. 感应电流的方向,右手定则, 感应电动势、光子2.题型与题量 题型题量时间填空题作图题选择题实验题计算题说理题总分题量分题量分题量分题量分题量分题量分2003年9183127214153241101002004年622267213133281101002005年7162107213143281101002006年9222982441132816100二、物理会考模拟试卷的命题思想:1、 抓知识点的落实纵观这4年的“综合能力测试”,一直坚持重视基础知识的考查.总而言之, 会考的复习要全面强化对基本知识的理解,要熟悉各类基本解题方法.在总复习阶段,有计划分阶段测试每个知识点,力争使每个知识点及其基本应用在高考前得到全面强化.2、 注意复习内容的难度、深度和广度会考试题的格局是低难度、大范围、宽领域. 大范围是命题取材范围广,可取材于社会、科技、环保、生活等等;宽领域是试题覆盖面广,源于教材,又活于教材,根在书中,情景在书外。从近几年的大综合考题来看,命题一般不会在知识点上设太大的障碍,选择题尤其是这样. 实际上真正交叉跨学科的综合试题极少出现,而大量出现的是“应知、应会”的物理基础题。这样有利于引导学生重视学科基础知识的学习,有利于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有利于必修课程的教学。3、 重视综合能力的训练复习过程中要把基础知识转化为基本能力,要特别注意复习活的知识,复习有用的知识,使“夯实基础”的同时强化了举一反三的能力。备考复习要突出主干性、专题性、灵活性和阶段性. 特点如下:a、主干性. 近几年的会考试题,反复出现的考点都是物理学的重点内容,如力学中的功和能、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电磁学中的安培力(左手定则)、全电路欧姆定律的应用、电磁感应(右手定则)等.b、专题性. c、灵活性。本人认为,信息题可分三大类:(1) 文字资料信息给予型(说理题),(2) 图象、图线信息给予型(作图题),(3) 公式、表格信息给予型(实验题和计算题)。三、2006学年高二会考模拟考试物理试题双向细目表题号教学内容知道理解掌握应用初步学会会设计1 温度与温标22磁场的特点23光的干涉和衍射图像24原子核的衰变、核反应45电场强度26功和功率27光电效应18角速度和下线速度29简谐振动、单摆210画出力的图示211画出速度-时间图像212画电场的方向及力的方向213安培力的判断414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分布315牛顿定律应用16质点317力与惯性318等容变化图线319卢瑟福核式结构模型320串并联电路321向心力322单摆测重力加速度3223单摆测重力加速度试验测量224验证玻意尔定律225闭合电路内外电压226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627牛顿运动定律828气体性质829电磁感应1030分析说理8合计10027421868四.难度与区分度预测(各题难度预测)题 号填空题作图题选择题实验题计算题1计算题2计算题3说理题总 分满分191021128101010100预测得分157186766671实测得分五、模拟试卷2007年高中物理会考模拟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总分得分考生注意: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本卷共八大题。第五、六、七、八题解答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计算式和主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未写出主要演算过程的,不能得分。本卷重力加速度取值均为g=10米/秒2一、填空题(19分)本题共有9小题,每空1分。把答案写在题中横线上的空白处,不要求写出演算过程。1.水的沸点体温为100,用热力学温标表示为 。水温从37升高到89,用热力学温度表示,水温升高了 K。2在磁体或_的周围存在着磁场。磁场最基本的特性就是对放入其中的其他磁极或_有力的作用。3. 如图所示的三幅图是研究光的波动性时拍摄到的。其中属于光的干涉的是 ;属于光的衍射的是 。 (A) (B) (C) 第3题图4放射性元素钍232经过一系列衰变后变成稳定的原子核示意图如右。则图中X ,Y 。发生衰变的过程有 ,发生衰变的过程有 。(在1、2、3、4中选填)。5. 在电场中某点放一电量为4.810-7 库的负电荷,该电荷受到的电场力为2.410-5 牛顿,方向水平向东,则该点的电场强度大小为 ,方向为 。6 电梯内放入50kg物体,当电梯从静止起以2m/s加速度向上运动4m过程中,电梯对重物做的功为_J,平均功率为_kW。7在演示光电效应的实验中,原来不带电的一块锌板与灵敏验电器相连。用弧光灯照射锌板时,验电器的指针就张开一个角度,如图所示。现用一带电的金属小球与验电器相碰,验电器的指针张开的角度变小了,说明金属小球带 电。8时钟上分针的长度是时针长度的1.5倍,则分针的角速度是时针的_倍,分针端点上的线速度是时针端点上线速度的_ 倍。9甲乙两个单摆同时做简谐振动,在甲振动10次的时间内,乙恰好振动6次,如果甲单摆比乙单摆摆长短16cm,则甲、乙两摆摆长分别为L甲 =_cm,L乙 =_cm 。二、作图题(13分)本题共有5小题。1(2分)如图所示,用两根绳子把一个重为 G10N 的物体挂在天花板上,请用力的图示法求出两根绳子对物体的拉力的大小。FAO = ,FBO= 。2(2分)一物体原来静止,从t0开始作a2ms2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3s末后一直到6s末都作匀速直线运动请在图的坐标图中作出物体从0到6s末的运动速度图象(v一t 图)。BA3(2分)如图所示:电势UAUB,请在图上标出:电场线方向 负电荷在B点所受电场力F的方向。4(4分)画出下列各图中通电直导线A受到的安培力的方向(或做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招聘编外聘用工作人员60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一套完整答案详解
- 2025黑龙江哈尔滨市木兰县公安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54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含答案详解
- 2025年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属部分公办学校专项公开招聘编制内15人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详解
- 2025河北唐山市曹妃甸区唐海中医医院招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完整答案详解一套
- 2025河南洛阳市老城区招聘劳务派遣人员5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1套
- 2025年上半年恒丰银行毕业生招聘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
- 2025年福建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直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20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有答案详解
- 保密协议书补偿金
- 公司投资合作协议书
- 承包商安全协议书
- 2025年低压电工证考试题库及答案
- 足球大单元教学计划
- 智慧酒店AI大模型数字化平台规划设计方案
- 公路应急抢险管理办法
- 广东省实验中学2025届七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经典试题含解析
- 知识产权代持协议示范文本
- 移动支付网络安全学习心得体会
- 电力反窃查违培训
- 2025-2030中国聚酯TPU薄膜行业运营态势与前景动态预测报告
- pos机收款管理制度
- 朗格汉斯细胞病诊疗研究进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