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鲁苏豫皖交界地区科学发展高地的重大意义与对策建议.doc_第1页
打造鲁苏豫皖交界地区科学发展高地的重大意义与对策建议.doc_第2页
打造鲁苏豫皖交界地区科学发展高地的重大意义与对策建议.doc_第3页
打造鲁苏豫皖交界地区科学发展高地的重大意义与对策建议.doc_第4页
打造鲁苏豫皖交界地区科学发展高地的重大意义与对策建议.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菏泽打造鲁苏豫皖交界地区科学发展高地的重大意义与对策建议李士达(菏泽市委讲师团 山东菏泽 274019)摘要:文章从打好转方式、调结构这场硬仗、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快菏泽跨越发展的内在需要等三个方面论述了支持菏泽打造鲁苏豫皖交界地区科学发展高地战略的重大意义,细致分析了菏泽打造四省交界地区科学发展高地的优势与困难,并从加快工业化进程、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城镇化、加快服务业发展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关键词:四省交界;科学发展;对策建议今年年初,山东省委、省政府在菏泽召开支持菏泽打造鲁苏豫皖交界地区科学发展高地座谈会,宣布“突破菏泽”战略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决定支持菏泽打造鲁苏豫皖交界地区科学发展高地,标志着菏泽由对口帮扶促进发展转向政策支持自主发展的新阶段,对全省打好转方式调结构这场硬仗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加快形成全省协调发展的新局面。支持菏泽打造鲁苏豫皖交界地区科学发展高地,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支持菏泽加快科学发展的高度重视和坚强决心,是一项对全省有着深刻影响的战略性决策。对菏泽来说, 这项决策,不仅对菏泽当下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对菏泽的未来必将产生深远影响。本文拟就菏泽打造鲁苏豫皖交界地区科学发展高地的重大意义、优势与困难、对策建议等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一、打造鲁苏豫皖交界地区科学发展高地的重大意义首先,支持菏泽打造鲁苏豫皖交界地区科学发展高地,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打好转方式、调结构这场硬仗的必然选择。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方式,调结构”作为近一段时期经济发展的主线被提出。回望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袭来的时候,我省和全国其他地方一样,经济发展受到很大冲击。在山东发展的关键时刻,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来山东考察、调研。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必须痛下决心、狠下工夫,坚决打好转方式、调结构这场硬仗,为当前保增长提供强有力推动,为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支持菏泽打造鲁苏豫皖交界地区科学发展高地,把菏泽的区位、资源和后发优势转化为科学发展优势,探索一条欠发达地区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新路子,对全省打好转方式调结构这场硬仗至关重要。菏泽要打造科学发展高地,首先应在转方式调结构上快人一步,不然今天的发展,可能就是明天的困难。资源的开发都有一个起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落期的周期,这个周期律谁也逃不出,包括正处于资源产业起步期、成长期的菏泽。在产业的布局、项目的建设上,要充分考虑到资源开发的长度和环境的因素,未雨绸缪,避免以后成为资源枯竭城市时再进行经济转型,那样代价太大,转型难度也大。作为一个资源优势明显的城市,菏泽科学发展的落脚点应该是转方式而不是若干年以后的转型。菏泽在大力发展资源型产业的同时,不应过度依赖资源性产业,应大力发展替代性产业。菏泽处于工业化初期向中期演进的阶段,工业基础比东部发达地区相对较为薄弱,对原有传统产业如纺织、钢铁、石化、建材等行业进行调整的任务并不很重,这几年新上的石化、煤化项目采用高新技术较多,效益较好。例如新巨龙能源公司的目标是要建“世界一流、中国第一”的现代化样板矿井,全力打造“中国深井煤炭开采的核心技术高地”。目前,全省以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新信息和海洋产业为内容的“四新一海”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菏泽关键在新上项目要以“四新一海”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超前谋划产业布局,为全省打好转方式调结构这场硬仗作出应有贡献,也有利于菏泽的区域经济健康发展。第二,支持菏泽打造鲁苏豫皖交界地区科学发展高地,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需要。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实现全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关系我省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支持菏泽打造鲁苏豫皖交界地区科学发展高地是山东省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要加快实施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等重点区域带动战略,又要继续加大对我省西部地区的帮助支持,加快西部地区跨越步伐,通过打造鲁苏豫皖交界地区科学发展高地,加快形成全省协调发展的新局面。鲁苏豫皖四省交界地区是我国典型的省际行政交界边缘经济区。长期以来,在我国省际行政交界区存在着明显的经济边缘化现象,形成了大范围的欠发达地区。交通与自然因素是边缘化形成的历史基础,行政区划是边缘化形成的人为因素,产业结构低级无序化是边缘化形成的经济原因。在这种行政区经济模式下,以行政中心为圆心,经济辐射的边际效益递减。主要表现为较为严重的交通“瓶颈”,产业结构趋同明显,市场无序竞争较多,政府职能常常错位缺位。省际行政交界区经济边缘化不仅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而且不利于中国整体经济的提高,只有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才能实现由区域两极分化向区域共同富裕的历史性跨越。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我国正加紧实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在这个大背景下,发达省市的欠发达地区和具有典型性的行政交界边缘地区正在成为促进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重点地区。而菏泽正是这样的重点地区之一。鲁苏豫皖交界地区总体发展水平相近,也是周边各省今后发展的潜力所在。近几年来,有关各省都在采取有力措施,加快这一地区的发展。面对区域发展的新态势,支持菏泽打造鲁苏豫皖交界地区科学发展高地,不仅对于提升我省经济竞争力至关重要,也有利于加强与周边地区的交流合作,推动整个鲁苏豫皖交界地区加快发展,为促进全国区域协调发展做出应有贡献。第三,支持菏泽打造鲁苏豫皖交界地区科学发展高地,是加快菏泽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内在需要。菏泽户籍人口960万,面积12239平方公里,是我省西部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地级市,在全省有重要地位。实施“突破菏泽”战略以来,菏泽发展迈上了新台阶,但总体上看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重要的爬坡阶段,今后发展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目前,菏泽市人口占全省的10,面积占7.8,而经济总量仅占全省的32,人均生产总值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l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比全省平均水平低6000多元和1300多元。广大干部群众对经济社会欠发达的困境感同身受,有着加快科学发展的强烈愿望和积极性。同时,菏泽区位优势明显、自然资源丰富、市场潜力较大、主导产业开始形成,在“突破菏泽”过程中,各级领导干部越干越会干,越干越敢干,带领群众加快科学发展的本领和信心都大有提高。支持菏泽打造鲁苏豫皖交界地区科学发展高地,既具备了客观条件,又是进一步促进菏泽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内在需要。二、打造四省交界地区科学发展高地的优势与困难(一)、打造四省交界地区科学发展高地的优势1、机遇优势。菏泽打造鲁苏豫皖交界地区科学发展高地面临三大机遇。(1)、省委、省政府在菏泽召开支持菏泽打造鲁苏豫皖交界地区科学发展高地座谈会,在实施“突破菏泽”战略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支持菏泽加快科学发展的意见,从财政资金支持、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金融体系建设、资源开发利用等六个方面,制定了20条扶持政策,含金量高,操作性强,支持力度大,为菏泽市跨越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省委、省政府的支持和扶持政策的出台,对菏泽发展,是一次难得的历史机遇。(2)、为加快中原经济区发展,2011年9月份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指导意见,把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并将菏泽纳入中原经济区范围,享受中原经济区发展的各项政策。指导意见提出:积极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发展的路子,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核心任务。菏泽是全国著名的优质粮棉林畜生产基地、全国三个农区畜牧大市和首批四个平原绿化达标地区之一。我们对指导意见要深入研究挖掘,真正吃透政策精神,从政策里找机遇、找项目、找抓手。应主动与上级有关部门进行衔接,最大限度地发挥政策效能。在加快新型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3)、产业发展机遇。世界经济发展历史表明,在一个国家经济高速增长期,重化工加快发展阶段会持续较长一段时期,日本18年、亚洲四小龙15年,菏泽能源丰富,又是沿黄地区,适宜发展能源消耗量大、耗水量大、运量大的石化、煤化产业。支撑菏泽经济发展的石化、煤化产业等重化工产业还会有一个较长的加快发展时期。在这一重要历史时期,菏泽作为一个地级市恰逢三大机遇,是非常宝贵的。菏泽一定要强化机遇意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把握好这次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2、区位优势四省交界 、区位特殊菏泽地处鲁苏豫皖四省交界地区,与徐州、亳州、宿州、开封、新乡、濮阳、漯河、商丘等八个地市接壤,是我国典型的行政交界边缘区, 是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过渡地带,东接沿海港口,西接中原腹地,具有承东接西、引南联北的独特区位条件。3、基础设施优势 菏泽地处中原腹地,史称“天下之中”,京九铁路与新兖石铁路在境内“十”字交汇;有6条国道和14条省道贯穿全境;境内6条高速,将形成以市区为中心的“米”字型高速公路网络,实现了与京沪、京港澳等多条国家高速网的直通;距济南、郑州两大国际机场均为200公里,距曲阜机场70公里;口岸与青岛港直通,场站体系日趋完善,被批复为国家级公路运输枢纽城市;配合巨野煤田开发,与京杭大运河贯通的洙水河航道已具备通航条件,菏泽市将与京杭运河、东部沿海、长江流域实现水上连通,成为菏泽航运发展史新的里程碑。洙水河、郓城新河、新万福河被列为我省地区性重要航道,菏泽港被列为我省地区性重要港口,这意味着菏泽将开通水运这一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煤炭、矿建材料、木材及制品等主要物资将可通过水运大量运出。除铁路、公路之外,水运将逐步成为菏泽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菏泽还有周边最长的光缆通信系统、有充分的能源和电力基础、有低廉的土地价格和较充分的土地开发空间、有丰富的水资源等等。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中,菏泽有常住人口828.78万人,在周边九市中仅次于徐州市 858.05万人,劳动力资源丰富,内需市场较大。周边地区人口众多,方圆100公里人口达到6000万,消费升级和市场开拓空间较大,并且附近200公里范围内没有特大型城市。可以依托周边及沿海庞大的市场实现产业规模化,有利于承接产业转移、建设辐射周边的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4、自然资源优势 菏泽是全国著名的优质粮棉林畜生产基地、全国三个农区畜牧大市和首批四个平原绿化达标地区之一。2011年粮食总产586万吨、占山东省的八分之一;棉花总产23万吨,占山东省的三分之一;木材蓄积量2771万立方米,占全省的五分之一,是中国林产品交易会常设会址。境内煤炭储量281亿吨,正在开发建设的巨野煤田地质储量55.7亿吨,是目前华东地区面积最大、储量最多、煤质最好的一块整装煤田,彭庄矿井、龙堌矿井、赵楼矿井、郭屯矿井已正式投产,郓城矿井、万福矿井正在建设;单县煤田正在加紧开发,最近又在曹县发现一处已探明资源量在20亿吨以上的大型焦煤煤田,目前正在详查勘探。2012年1月30日,菏泽市鄄城县近日发现一处大型优质盐矿,盐层分布面积34平方公里,初步预测储盐量400亿吨以上,预计在今年年底前可具备批量生产条件,鄄城县计划利用这一优势,做大做强制盐工业 。 菏泽淡水资源丰富,是黄河进入山东第一站,每年可引黄河水9亿多立方米。菏泽是中原油田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探明石油储量5625万吨、天然气储量273亿立方米。年输送原油2000万吨的日东原油输送管道已全线贯通,作为省“十一五”重点建设项目,它的贯通,不仅是东明石化做大做强的重要基础,也是实现“建设千万吨级大炼油、山东省重要石油化工基地”战略的重要环节,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意义。 菏泽已成为山东省重要的石油化工和煤电化工生产基地。5、产业基础优势近年以来,菏泽市始终把加快工业化进程作为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中之重,强力推进工业兴市战略,狠抓基地建设,四大基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石油化工基地、煤电化工基地、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已经在四省交界处呈现隆起态势。一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2011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共有企业326家,是2007年的2.5倍;实现主营业收入1044亿元,是2007年的7.9倍;实现利润96.9亿元,是2007年14.3倍;实现利税140.1亿元,是2007年的12.1倍。二是石油化工基地。2011年石油化工基地共有企业231家,是2007年的1.96倍;实现主营业收入897.4亿元,是2007年的4.8倍;实现利润63.3亿元,是2007年7.4倍;实现利税104.3亿元,是2007年的6.9倍。 三是煤电化工基地。2011年煤电化工基地共有企业356家,是2007年的2.3倍;实现主营业收入753.1亿元,是2007年的5.9倍;实现利润81.7亿元,是2007年的17.4倍;实现利税121.0亿元,是2007年的12.2倍。四是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2011年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共有企业1249家,是2007年的1.5倍;实现主营业收入1508.3亿元,是2007年的3倍;实现利润123.1亿元,是2007年的6.8倍;实现利税196.1亿元,是2007年的6倍。6、精神文化优势。地处黄河冲积平原的菏泽, 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曾是我国古代经济、政治、文化发达最早的地区之一。菏泽市在西周时期,曾是曹国领地,后故名曹州。相传尧、舜、禹三位著名的氏族部落首领主要活动在这一地区。春秋之后的漫长历史中,菏泽数度成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越国大夫范蠡定陶经商,史称“陶朱公”,奉为“商界鼻祖”;汉高祖灭楚在定陶登基;东汉末年,曹操屯兵于鄄,成就统一北方之大业。灿烂的古代文化哺育了一大批卓越的历史名人,医圣伊尹,军事家孙膑,思想家庄子,农学家汜胜之,经济学家刘晏,文学家温子升、晁补之,农民起义领袖黄巢等大批圣贤,都出生在这片土地上,至今境内仍保留着尧王墓、安丘堌堆、黄巢点将台、百狮坊、范蠡湖、秦王避暑洞、仿山遗址、孙膑旅游城等百余处名胜古迹。丰厚的文化积淀,造就灿烂的菏泽历史文化、艺术,素有“牡丹之乡、戏曲之乡、武术之乡、书画之乡”之美称。菏泽是著名的中国牡丹城,也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居全国地级市第三位。菏泽不仅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自实施“突破菏泽”战略以来,菏泽广大干部群众的精神面貌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工作作风更扎实,更加实事求是。从纵向比看成就,到现在更多的是横向比看差距。增强了自信心,从没法比到争先进位,创一流、拿第一。广大干部职工自觉维护菏泽形象、为家乡争光,自觉维护党和政府形象。实行大项目分包负责、各单位各负其责,增强了责任心。经过近几年奋斗拼搏,菏泽各级领导班子和广大干部群众人心思上、人心思变,这种奋发图强的深厚民意汇集成推动发展的强大潮流,不可逆转,不可阻挡,菏泽的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热情高涨,已经形成了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浓厚氛围和强大合力。(二)、打造四省交界地区科学发展高地的困难菏泽目前最突出的问题是经济总量小,2011年地区生产总值为1475亿元,多项人均经济指标都排在全省末位,欠发达面貌还没有根本改变。产业层次低、结构不合理,支撑全市经济的大项目、好项目还比较少;自主创新能力弱、节约集约用地水平低、节能减排任务重、环境保护压力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还十分艰巨。城镇化水平低于全省、全国十几个百分点,城市聚集能力弱、带动能力差,“三农”问题仍然突出,城乡一体化水平亟待提高。铁路、公路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社会事业欠账较多;政府破解发展难题的能力和依法行政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财政投入不足,社会事业发展滞后,民生欠账较多,有些该为群众办的事情办得不够好,与群众的期盼和要求有较大差距;社会矛盾处于多发期,一些特殊群体利益诉求复杂,保持社会稳定的压力较大。实现打造高地的目标,我们面临着诸多困难,除了内部条件制约外,外部环境也存在很多挑战。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稳定性上升,国际经济环境近期难以明显好转;国内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物价上涨压力并存,外部需求明显转弱,企业经营环境趋紧。各省都加大了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周边各市发展态势强劲,区域竞争将进一步加剧。通过以下图表,可以看出在周边九市中,2011年,菏泽的地区生产总值居第三位,地区财政收入居第二位。和徐州相比,各项指标差距较大。和新乡市发展水平相近。鲁苏豫皖交界九市2011年主要数据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指标值(亿)增速指标值(亿)增速指标值(元)增速指标值(元)增速徐州3551.6513.517.9318.4243.32388113.9949019.3菏泽1475.6814.222.6111.5931.81665815.5711922.5亳州626.712.925.034.0446.11809916.5563820.3宿州802.413.725.138.96491738418.5558017.0开封1093.6412.923.649.0532.51555813.6649220.4新乡1501.0414.62490.7328.81798814.2753320.7濮阳929.5412.116.639.0229.31722813.8608219.8漯河767.0713.218.133.6928.91699815.1770019.2商丘1317.8510.520.556.4431。31615113.9563720.6“高地”与“洼地”是相对而言,在强手如林、你追我赶、竞相发展的态势下,要在群雄逐鹿中脱颖而出、形成高地、实现崛起,不可能一朝一夕可以完成,需要菏泽上下齐心协力、真抓实干,要有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三、打造鲁苏豫皖交界地区科学发展高地的对策建议 1、加快工业化进程。必须坚定不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把推动新型工业化作为实现跨越发展、打造科学发展高地的重要支撑,集中实施突破,务求取得更大成效。全力攻坚,重点突破,围绕打造“五大基地一大产业”,高水平搞好项目策划。切实加强园区建设,不断增强园区的承载能力。在建的东明石化300万吨重质油综合利用、玉皇化工30万吨异丁烷脱氢、金正大120万吨硝基肥等大项目要加快建设、保证质量、早日竣工投产。努力提升优势产业,突出抓好石油化工、煤电化工和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建设,搞好巨东工业走廊空间布局,加快煤炭资源深度开发,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增强配套能力,打造三个千亿级产业集群。立足于煤炭转化的资源条件和技术支撑,重点发展市场潜力大、有竞争力的5大产业链,着力延伸产业链条。按照大型化、基地化、规模化要求,依托骨干企业建设3大煤化工产业园区。在市开发区煤化园,依托聚隆能源、洋丰、金正大等企业,重点发展化肥、醇醚燃料、乙二醇、甲醇及深加工等产业,同时综合考虑市区建设因素,提升改造现有市开发区煤化项目,不应再布局新的项目和扩大产能。以铁雄新沙、巨铭、鲁磷矿业等企业为龙头,大力发展焦碳、副产品加工、醋酸、二甲醚等产业,加快巨野园区建设。以洪达化工、鲁发化工、富海化工等企业为骨干,大力发展煤焦化、副产品加工、醋酸、焦炉气清洁利用、环已酮、已二酸等产品,加快建设郓城园区。把大型煤化工装置和煤矿资源开发结合起来,合理利用煤炭资源,形成煤化工与煤矿开发一体化的利益机制,引进、培育一批技术先进、管理经验丰富、资金充裕的煤化工投资主体。应依托舜亦新能源、宇泰光电、广源铜带、华盛荣镁合金、步长制药、睿鹰制药、达驰电器等骨干企业,着力培育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和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提高其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努力提升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强化政策扶持和金融支撑,着力抓好骨干企业特别是“60强”企业的培育,以骨干企业膨胀带动产业集群快速发展。要大力实施品牌战略,争取有更多的“菏泽制造”、“菏泽创造”成为全国名牌和国际名牌,靠品牌扩大影响、赢得市场、增强菏泽市主导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要拉动经济增长,加快赶超步伐,最根本的出路就是扩大投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大项目建设。紧紧围绕 “五大基地一大产业”,精心筛选储备一批市场前景好,投资回报率高,可持续拉动经济增长的大项目。加强与国家专利部门、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紧密联系,从中收集一批已经研究成熟、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适合菏泽市经济社会可持续性发展的科技成果,充实项目库。进一步完善客商数据库,对现有客商的行业种类、投资种类、投资方式、投资喜好等进行特征分析,依照其特征策划有针对性的招商引资活动,吸收、转化符合条件的潜在投资者。加大投入,尽快完善园区道路、供排水、供气、强弱电、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条件;加快建设巨郓矿区、东明石化、市开发区煤化工业园等一批地方铁路专用线,打造项目落地的平台。要认真研究招商引资的新办法、新举措,着力在招大引强上下功夫,重点引进世界500强、全国500强等大企业大集团,重点引进科技含量高、拉动能力强、产品附加值高的大项目好项目,努力保持强大的投资后劲,为将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要严把准入关口,坚决将税收和就业贡献很小、却占用大量资源和要素的项目拒之门外,集中保障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科技含量高、财政贡献大、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要优化投资结构,推动集聚发展。要进一步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入,充分发挥关键引领作用。要不断加大“三农”、服务业、社会事业、节能减排等薄弱环节的投入,逐步完善公共服务。认真落实国家和省促进民间投资的一系列政策,促进民间投资安全运作、稳定增长。2、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为打造“区域自主创新高地”,要推动经济发展由投资拉动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转变,加快构建四省交界地区集约发展新优势。依托步长制药、睿鹰先锋制药等骨干企业,重点开发生产头孢类和大环内酯类原料药及制剂、生物医药和功能食品,加快中药现代化发展步伐,建设国家创新药物孵化基地和鲁苏豫皖交界地区最大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依托舜亦新能源、宇泰光电等骨干企业,重点发展生物质发电、光伏发电、LED、太阳能热水器等产业,推进建设鲁苏豫皖交界地区最大的新能源基地。以在建的巨东化工长廊为基础,依托洪业化工、玉皇化工、铁雄新沙、德泰化工等骨干企业,重点开发生产合成树脂、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等石油化工系列产品;焦化、醋酸、二甲醚等煤炭化工系列产品;橡胶助剂、含氯消毒剂等新型精细化工产品,打造具有资源优势的菏泽新型化工基地,实现年产值450亿元。依托广源铜带、华盛荣镁业等骨干企业,重点开发生产镁合金、金属深加工等系列产品,建设全国最大的镁合金生产加工基地和鲁苏豫皖交界地区最大的新材料基地。依托达驰集团、呈祥电工电气等骨干企业,重点开发生产大型输变电设备、汽车零部件和特种车等产品,推进建设鲁苏豫皖交界地区高端制造产业特色基地。依托瑞璞科技等骨干企业,重点开发生产牡丹籽油、牡丹花蕊茶、牡丹油胶囊、牡丹食用菌等高端产品,建设全国最大的牡丹产业化基地。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一项基础性工程。要加紧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开创科技发展新局面。一是建设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立足产业提升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需要,支持各类公共科技基础平台、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使之成为资源配置、技术转移、成果转化、创业孵育的重要基地。重点加快建设菏泽市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孵化器)、菏泽市科研成果转化服务中心、山东省鲁南药物研究院、清华大学菏泽产业园、天津大学山东化工研究院等一批重大科技创新平台,配套建设完善管理机构,支撑菏泽市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提升区域创新能力,赢得未来发展主动权。二是建设产业(行业)创新平台。围绕战略性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方向和产业优化升级的重点,进一步加快建设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行业技术中心,将活跃的企业技术创新需求和高校、科研机构丰富的科技资源有机结合起来,构建产业(行业)技术创新链,突破关键共性技术,贯通科技成果转化渠道,提升产业(行业)核心竞争力。三是建设企业研发平台。鼓励支持企业与高校院所采取多种合作形式共建各类研发平台,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抓好高新技术重点项目,加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促进高新技术企业生成。对重点企业加大扶持,加强调度,在科技攻关、新产品开发、技术改造、政策优惠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务,加速企业膨胀。引导和支持政策、人才、技术、资金和管理等各类要素向企业集聚,推进企业持续创新,尽快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引导带动更多的企业走上创新发展道路。3、加快城市化进程坚持高点定位、统筹谋划,大手笔推进城市建设。在城市规划方面,必须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编制完善城市控制性规划和标志性地段的详细规划,高标准做好城市重点片区,主要道路和标志性建筑物的设计。规划要做到超前、大气,一步到位,绝不能使今天的规划成为明天发展的障碍;要体现地方文化特色和“花城、水邑、林海”特色,注重风格的协调一致和整体衔接;要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始终,把打造宜居城市、改善生产生活环境,增强群众幸福感作为城市规划建设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根据菏泽的土地、河流、湖泊、风向、气候等自然条件和古城、道路、行政区划、现有产业分布等人文条件,科学规划菏泽的行政、居住、工业、生态、事业等功能区划,规划要具有前瞻性、战略眼光,体现发展要求,解决好规划滞后的问题。体现菏泽特色,充分发挥赵王河、洙水河、万福河和青年湖、南湖的作用,切实提高规划设计水平。加强古城和历史建筑的保护,建好环城公园和环堤公园,注重城市历史文脉的延续,搞好城市标志性建筑、标志性建筑群、标志性地段的规划建设,提高城市建设的档次和品位。城市建设要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保证城市有序发展。为打造“区域城乡统筹发展高地”,加快城市化进程必须城乡兼顾、统筹发展。城市化不能以损害农民的利益为代价,而要城乡协调发展,进行城乡一体化建设,让农民充分享受城市化进程的便利与成果。一是注重城市建设过程规划区内镇村社区新市民的利益,保证他们有房住、有活干、有养老、医疗保障。二要加快旧城改造步伐,以加快棚户区改造和保障性住房建设为契机,维护城中村的市民的基本利益,高标准推进旧城改造,彻底改变老城区形象,要注重疏散老城区过度密集的人口,逐步提升商业地产开发比重,为城市经济发展留足空间。三是处理好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关系,把城市化过程中利用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获得的收益更多地投入到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城乡统筹发展。要坚持组团开发、和谐拆迁、分步实施,切忌零碎敲,星星点点,散乱无序。要打造精品工程,不建则已,要建就建成一流,条件不具备宁肯不建或缓建,也不能降低标准和档次,确保每一项工程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在城市经营方面,通过市场运作,破解资金不足的瓶颈制约,形成以城养城、以城建城良性循环。在新城区开发方面,必须高标准规划建设好新城区的重大功能区划分和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配置好学校、医院,休闲娱乐场所等公共服务设施,吸引各类要素向新城聚集,迅速拓展城市框架,扩大城市规模,不断增强城市的载体功能,提升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带动能力。4、加快服务业发展菏泽市拥有广阔的服务业发展空间。服务业是菏泽市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也是转方式、调结构的潜力所在。菏泽地处鲁苏豫皖交界地区,位于东部沿海地区和中部地区过渡地带,是国家重点发展的京九产业带和陆桥产业带的连接点。菏泽兼得东中部发展之利,既可引进和利用东部发达地区的资金、技术和人才,又可依托周边及沿海庞大的市场实现产业规模化。周边区域人口众多,方圆100公里人口达6000万人以上,消费升级和市场开拓空间较大,并且200公里范围内没有特大型城市,市场空间广阔。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提高,消费市场更加繁荣,限额以上批零销售额和住餐营业额将保持较快增长,商品房竣工面积大幅增加,对服务业的发展起到强有力的支撑,服务业巨大的发展潜力为跨越发展提供了新的经济增长极。认真落实市场准入、财政扶持、金融支持等推动服务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营造良好环境,做大做强 “四大载体”,发挥好服务业在促进经济增长、推动产业升级中的重要作用。以建设商贸物流基地和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为重点,进一步加快服务业“四大载体”建设。要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业,特别是要高度重视商贸物流项目建设,以更大的决心加快推动,力求实现跨越发展,以充分发挥扩大就业、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围绕重要资源配送、重点产业发展和大宗货物集散,加快推进巨野港口、东明石化等十大物流园区建设,着力提升物流集聚能力,尽快形成四省交界地区物流集散中心。加快推进菏泽国贸中心等十大城市综合体建设,积极推动金融保险、信息咨询、会展中介等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精心筹备、全力办好菏泽国际牡丹花会、中国林产品交易会、中国(菏泽)农资交易会。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业,突出抓好牡丹旅游等10大景区和水浒文化、红色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