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的构成.doc_第1页
原子的构成.doc_第2页
原子的构成.doc_第3页
原子的构成.doc_第4页
原子的构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原子的构成习题精选一、选择题1原子和分子的区别是:A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分成原子,但在化学反应中原子不可再分B分子一定比原子大C分子能构成物质,而原子只能构成分子D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和原子都可以变成另一种分子和原子,区别在于它们发生的是不同的变化2已知一个质子数和中子数都是6的碳原子的质量是千克,则一个氧原子的质量是:A16克B16C千克D千克3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A中子数B核外电子总数C相对原子质量D中子数和电子数之和4下列原子各1克,所含原子个数最多的是:A氧原子B铁原子C氢原子D氯原子5一滴水能分成许许多多个水分子,分子又可分成原子,原子又由中子、质子、电子等构成,这些微粒中,一定能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是()。A水分子B构成水分子的原子C中子和质子D电子6原子和分子的根本区别是()A是否能直接构成物质B是否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C是否在化学反应中发生种类的变化D是否能构成单质7下列关于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B原子是最小的微粒C原子核带正电荷,但原子不显电性D分子能直接构成物质而原子不能8原子中决定相对原子质量大小的是()A质子数和中子数B质子数和电子数C中子数和电子数D核电荷数和电子数9下列各种原子各1克,所含原子个数最多的是()A氧原子B铁原子C氢原子D氯原子10下列各式中,表示两个氢原子的是()A2HBCD 11碳的原子量是()A12克B12C千克D1/12克12在原子中()A质子数一定等于中子数B质子数一定等于电子数C质子数、中子数、电子数三者都相等D原子核所带电量跟核外电子的电量相等13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物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B原子是由质子和电子构成的C原子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D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二、填空题1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为32,质子数是16,则中子数是_,电子数是_,核电荷数是_。2说明下列符号表示的意义:N表示_;表示_;2N表示_;表示_;中“2”的意义_。3英国科学家_于19世纪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意大利的科学家_提出了分子的概念,指出了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英国科学家_发现了电子,并认为一切原子中都含有电子。4铁是由_构成;碳由_构成;水由_构成;二氧化碳分子由_构成;3个氧分子由_构成;氩气由_构成。5判断:任何一种原子都含有质子、中子和电子()三、简答题1用原子和分子的观点解释氧化汞受热分解生成汞和氧气。2一个铁原子质量是千克,一个碳12原子质量是千克,问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多少?四、创新题1道尔顿的原子学说中,包括下述三个论点: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同种元素的原子的性质和质量都相同。原子是微观上的实心球体。从现代的观点看,你认为道尔顿的三个论点中,不确切的有()ABCD2美国铱星公司原计划发射77颗卫星以实现卫星通讯,发射卫星的数目与铱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目恰好相等。下列关于铱元素的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A)铱原子的质子数为70(B)铱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7(C)铱原子的核电荷数为77(D)铱原子是金属原子3已知每个电子的质量约为每个质子(中子)质量的倍。通过下表的内容,可总结出“在原子里质子数等于电子数”。还总结出:(1)_(2)_(3)_(4)_原子种类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氢1011碳66612氧88816铁26302656钠11121123答案:一、1A;2C;3B;4C5A6答案:C点拨:由于原子和分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当然也都可以构成单质,如金属单质铁、非金属单质氧气,所以都可以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主要区别在于化学变化中能否再分。7答案:B D点拨:A为原子的定义正确。B还可再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只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的微粒。原子中,原子核带的正电荷和核外电子带的负电荷相等但电性相反故C正确。D原子也能直接构成物质,如:金属汞等。8答案:A点拨: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又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而1个电子的质量仅为1个质子或中子质量的1/1836,跟质子、中子相比电子质量可忽略不计,所以A正确。9答案:C点拨:每种原子的个数都由该元素的质量除以其原子的实际质量求得。那么在等质量的前提下,谁的原子质量小,即相对原子质量小,谁所含的原子个数就多。10答案:A点拨:B表示1个氢分子;C表示2个氢分子;D表示2个氢离子。11答案:B点拨:碳的原子量为。原子量的单位为“1”,所以A不正确。12答案:B D点拨: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如氢原子有1个质子而无中子,所以A、C不正确。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原子不显电性就是由于质子数电子数。所以B、D正确。13答案:D点拨:物质不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也由分子直接构成,A不正确。原子包括原子核和核外电子两部分,而原子核中有质子和中子组成,也可以说原子由质子、中子、核外电子组成,故B、C不对。二、1答案:16,16,16点拨:由于原子质量主要由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决定。且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近似为1,所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又因为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由两个等式即可求解。2答案:氮元素和一个氮原子;l个氮分子;2个氮原子;2个氮分子;一个分子中含有2个H原子3答案:道尔顿,阿佛加德罗,汤姆生点拨:考查对基础知识的掌握。4答案:铁原子,碳原子,水分子,氧原子和碳原子,6个氧原子,氩原子点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有金属,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除以上三种外物质是由分子构成,而分子由原子构成,当分子前出现个数时,原子也要讲个数。5答案:点拨:不一定含中子加氢有1个质子,无中子,1个核外电子。三、1答案;氧化汞是由氧化汞分子构成的,受热后,氧化汞分子分解为汞原子和氧原子,每两个氧原子结合成氧气分子,许多氧气分子聚集成氧气,而许多汞原子聚集成金属汞。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变化的实质,即化学变化中,分子破坏,变成原子,而原子再重新组成新的分子或直接构成新的物质。从而进一步明确有的物质是由分子构成,有的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2答案: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点拨:本题可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进行计算:相对原子质量 四、1答案:D点拨:三个观点都不确切。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用其他方法还可以分成质子、中子、电子;原子并非是实心,原子核外有很大的空间。2答案:C D点拨: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此题巧妙的将给予信息和原子知识相结合。3答案:(1)个别种类原子核里没有中子。如氢。(2)相对原子质量等于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3)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不一定相等。(4)不同的原子质子数不同。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原子的知识,善于发现规律的能力,答案不固定。现代原子论的提出 1803年,化学家道尔顿提出:化学元素是由非常微小的,不可再分的微粒原子所组成。他的原子论为许多经验性的化学定律提供了清晰的理论解释,使人们认识到隐藏在纷纭复杂的化学现象背后的统一本质。探索原子核奥秘的钥匙中子1932年,物理学家查德威克发现了其质量同质子相当的中性粒子,这正是1920年卢瑟福猜想原子核内可能存在的一种中性的粒子,即中子。他因此获193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1932年,海森伯和伊凡宁柯各自独立地提出了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核结构模型。由于中子不带电荷,不受静电作用的影响,可以比较自由地接近以至进入原子核,容易引起核的变化,因此,它立即被用来作为轰击原子核的理想炮弹。中子的发现为核物理学开辟了一个新的纪元,它不仅使人们对原子核的组成有了一个正确的认识,而且为人工变革原子核提供了有效手段。它可以说是打开原子核奥秘的钥匙,在开发原子能的伟大事业中大显身手。“五夸克”基本粒子被发现记者张孟军2003-07-10 最近,3个国际科学家小组相继发现了一种被称之为“五夸克”的基本粒子。这一新发现的基本粒子包括4种夸克和一个反夸克。该项研究的实验证据将公布在即将出版的物理评论通信上。此次发现的“五夸克”粒子包含2个“上夸克”和2个“下夸克”,还含有一个所谓奇异的反夸克。在此之前,科学家还从未发现过包含多于3种夸克的基本粒子。对这一新的发现,布鲁克海文国加实验室核物理学家桑多菲说:“以往30年的寻找都未能找到这种粒子的存在证据,所以这个消息确实激动人心。”科学家认为,新探测到的粒子可能仅仅是“五夸克”粒子家族中第一个被发现的成员,含有4个或6个夸克的粒子也因此有了找到的可能。尽管该基本粒子非常复杂,但这个粒子符合称作标准模型的基本粒子理论。为进一步解释五个夸克粒子如何能共存于一个粒子内,理论物理学家将会重新考虑夸克和胶子之间相互作用模型。胶子是将夸克连在一起的粒子。1997年,俄国理论学家戴阿科诺夫等人预测,存在质量约比氢原子的质量大50%的“五夸克”粒子。理论物理学家怀疑,2001年日本的SP环8加速器在试验用伽马射线轰击一片塑料时,可能就不经意地造出了这种新粒子。他们希望SP环8加速器小组重新检验当年的实验数据。该小组的研究人员在彻底检查这些数据的过程中,果然发现了约有20个“五夸克”粒子的存在踪迹。受SP环8加速器小组发现的鼓舞,托马斯;杰裴逊国家加速器实验室和莫斯科理论和实验物理研究所的科学家,也对各自不同类粒子碰撞的旧数据进行了复查,结果他们同样获得了自己的“五夸克”粒子存在的证据。“五夸克”粒子的发现者之一,日本SP环8同步加速器小组领导人Nakano说:“如果五夸克粒子能存在于今天的实验室中,它也会存在于宇宙诞生的最初时刻。” 人民网日本学者发现“夸克凝聚”现象存在的证据记者 何德功2004-03-09新华网东京3月7日电 众所周知,物质是有质量的;但是,很少有人能说清质量究竟是怎样产生的。日本学者近日在实验中发现了“夸克凝聚”现象存在的证据,向解开质量之谜又前进了一步。根据现有理论,组成物质的已知最小单元夸克本来是没有质量的,宇宙大爆炸发生时,受一种称为希格斯玻色子的粒子的影响,夸克才开始有质量。物质中的每个质子和中子都是由3个夸克组成的,但是3个夸克的质量之和只占了1个质子或中子质量的2,剩下98的质量从何处而来,长期以来一直是个谜。为了解释这一点,科学家推测存在一种“夸克凝聚”现象,即构成质子的夸克与其它不同性质的夸克成双成对地拥挤在质子周围,正是这种“夸克对”赋予质子以更大的质量。理论预测认为,夸克对的密度在真空中最大,其密度与温度和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