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文档资料]_第1页
德育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文档资料]_第2页
德育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文档资料]_第3页
德育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文档资料]_第4页
德育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文档资料]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德育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 本文档格式为 WORD,感谢你的阅读。 G410 文献标志码: A 1673-4289( 2014) 06-0073-02 德育导师制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教学一体化管理制度,是对传统单一班主任制的一种超越,是一种完善和提升,是坚持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核心地位的同时,也赋予相关教育工作者包括任课教师,管理及服务人员对学生教育管理的职能,并建立一套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充分利用好学校一切教育资源的制度和机制,是对班级工作的加强而不是削 弱。实行德育导师制,不仅弥补了以往学生思想工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只靠班主任和政教处承担的不足,而且拓宽了任课教师的责任空间,极大地激发了任课教师的责任感和创造力,使他们发挥出更大的潜能。教师也从居高临下的说教者,变成学生的朋友、顾问、参谋、智囊。 一、实施意义 (一)德育导师制创造了宽松的环境 当学生有需要帮助之时,德育导师要与学生在宽松、温馨的环境中,进行平等的沟通,以真诚换取信任,以心交心。对学生而言,这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显,创造性的解放。 (二)德育导师制摆正了角色的定位 德育导师制意味着老师上课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上课不是无谓的牺牲和时光的耗费,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还意味着教师角色定位的转换: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 “ 平等中的首席 ” ,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三)德育导师制创新了育人的模式 通过德育导师制的实施,可以把学生需要的更多的思想教育任务分解给德育导师,让更多的老师关心、指导学生的思想、生活、心理健康和学习,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内 在的潜力,真正形成 “ 教师人人都是导师,学生个个受到关爱 ” 的育人环境,形成全员育人、全科育人、全程育人的良好育人模式。 二、操作方法 (一)导师资格 学校 35 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和党员教师必须担任德育导师,其余教师自愿报名。主要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是,青年教师积极热情、精力充沛,而且因为其自身的年龄优势,更容易与学生进行平等、朋友式的沟通。二是,很多青年教师尚不具备担任班主任工作的条件,让他们担任德育导师也是提供全面开 -展。另外,选择一些热心、健康并且在职期间德育工作较为出色的退休 教师参与,个别校外机构有关参与德育工作的人员愿意并且有精力担任导师的也可成为德育导师。 (二)导师职责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经常检查和督促学生的行为习惯;负责学生的学业指导,指导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解决学业上的困难;帮助学生解决生活、生理、心理上的困惑,做学生生理的长辈,心理上的医生,生活中的益友;经常与学生家长沟通,全面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积极争取多方协作。 (三) 双向选择 从高一第二学期开始,由学生与导师进行双向选择,具体步骤:第一,向学生提供所在班级的任课教师名单;第二,通过简单的调查问卷了解学生的需要;第三,根据学生的选择情况,初步列出导师名单;第四,导师根据自己所掌握班级的情况,选择受导学生;第五,根据师生双方选择的情况,适当进行调配,最后确定导师与受导学生。其中导师和受导学生的比例控制在 1: 5 左右,指导优秀生、中等生和后进生兼顾;第六,德育导师制领导小组对导师进行聘任、发聘任书,明确导师的职责;第七,导师和受导学生见面。 (四)常规制度 1.档案制度 对每位学生建立档案,内容包括学生家庭详细情况,学生道德品质、心理健康和学业跟踪档案,对学生表现、考试成绩等逐一记录,分析对照,绘制学生学业变化曲线图。 2.家访联络制度 建立定期家长接待日和不定期的家访联络制度,导师密切与家长联系,指导家庭教育,共商教育之策。 3.谈心与汇报制度 导师坚持每月至少一次与学生进行个别谈心,并要求学生每月两次向导师汇报生活、学习情况。 4.会诊制度 由班主任组织召开定期或不定期的班级德 育会议,本班级的所有导师一起交流、讨论,针对存在情况,研究对策,发挥 “ 整体、合作、优化 ” 的功能。 (五)评估方法 学校成立德育导师制工作指导小组和领导小组,形成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的工作检查、督促、评估制度。每学期由领导小组对导师的工作进行一次全面检查、考核,考核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考核的结果作为教师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并与教师本人的绩效奖和职称晋升班主任年限要求挂钩,学校规定未担任德育导师的教师当年不得晋升职称,优秀导师享受优秀班主任待遇。对导师的工作情况也参照教师专业技术职 称的评定方式,将导师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导师,以促进教师德育工作专业能力的发展 三、实践反思 (一)德育导师制采取自愿报名方式 学校集中向全体教职工宣传导师制的意义和作用,号召全体教职工发挥自己的专长潜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为学生的健康发展贡献自己的才智,实现自己在教育事业中的人生价值。每位志愿做学生人生导师的教师(包括管理服务人员)要撰写自己的介绍材料,包括自己的人生理想、教育信念、学生观念、有何专长、业余爱好、工作成果等,与本人照片一起由学校导师辅导办公室统一印刷 “ 学生人 生导师风采录 ” ,在校内媒体宣传或发到至各班供每位学生选择。学生可自愿选择导师,导师根据自己所掌握班级的情况,选择受导学生。最后,根据师生双方选择的情况,适当进行调配,最后确定导师与受导学生。 (二)德育导师制建立成长记录档案 导师应对每位学生建立成长记录档案,追踪学生成长轨迹。内容包括:学生家庭及社会关系详细情况;学生的个性特征、行为习惯、道德素养、兴趣爱好的一般状况;学生心理、生理、身体健康状况;对学生每月的表现及每次考试成绩逐一登记,分析对照。寻找发现学生的发展潜能,使学生在学业、道 德、心理等方面得到更深入、更充分、更全面的教育和引导,使学生的潜能和个性得到充分发展,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努力做到不使一个学生掉队。遵循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水平,循序渐进地实施教育;建立谈心辅导与汇报制度;培养学生不能仅仅局限于时间和空间都比较有限的课堂,与学生接触交往的一切时空、过程和场合,都是育人的舞台。 导师制最终目的是要实现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特别是学生精神生活的丰富和人文素养的提升,这有赖于学生与比他更优秀的人经常有效的接触。让每一个学生经常和一位细心的教育工作者接触、交流 是导师制班级管理体制的核心。每 2 周至少与结对学生谈心(面谈、书信、周记、电子信箱等)辅导一次,并记录辅导内容,学生每周一次向导师汇报生活学习情况。建立家长联络制度。每月至少一次电话访问,每学期至少一次家访,导师必须对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有清晰的了解,对家庭情况进行简要分析,包括家庭的结构(单亲、重组更要作为重点)。 总之,长期以来形成的任课老师只管学业,将德育推给班主任和政教处的状况,使德育工作变得简单机械,学生中的 “ 真空地带 ” 越来越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