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docx_第1页
文献.docx_第2页
文献.docx_第3页
文献.docx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已取得相关研究成果的社会评价及主要参考文献新的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育人目标。而英语听说能力又是信息传播和文化交流的关键要素。听力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是否有效地听音会意、表达思想、习得语言和进行交流。从学生目前听力水平来看,远未达到新课程标准要求。大多数学生认为听力是最难学习和掌握的一种语言技能,也是他们在学习中感到最“无助”的一个方面。这是因为在很多情况下,听者难以甚至无法预先知道所听材料的内容、无法控制所听内容的语速、语音清晰度以及说话人的言语表达特点。学生听力方面不容乐观的现状,更使得分析听力影响要素,采取有效手段优化听力教学成为一个刻不容缓、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如何采取合理手段,提高学生听力水平,是英语教学必须研究的问题。国内外关于英语听力的研究简述:Kenneth(1976)认为听力理解由五个成分构成,并且在顺序上,后一个成分总是依赖于前一个成分,即辩音(discrimination)、信息感知(perception of message)、听觉记忆(auditory memory)、信息解码(decoding message)、运用所学语言使用或储存信息(use or store message)。Anderson(1985)对听力理解过程的划时代发更为简单,他认为,听力理解包括三个相互联系而又循环往复的过程:感知处理(perceptual processing)、切分(parsing)和运用(utilization)。G.Brown (1997)就听力理解的性质总结了以下五点:辩论单词并记住与该单词相联系的意义。理解每一个单词是如何与语境发生相互作用并为邻近单词的意义创造语境。既要理解每一个句子在局部上下文中的意义,也要理解该句子在整个语篇的宏观中的意义。对语篇的理解涉及两个方面,一是根据语篇的局部语境所提供的知识和背景知识来理解语篇内容,二是对语篇中所暗含的人际、空间、时间、因果和意图关系作出推理。对于较长的语篇来说,应至少记住其大意,对于较短的语篇来说,应记住尽可能多的重要内容,特别是与说话者的当前意图相关的内容。心理语言学家认为,从听到理解,人们经历两个不同的过程。Chaudron和Richards (1986)把它们称之为 “bottom - up”和 “top - down”的过程。在中国,对听力的研究是在1979年之后,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者们,从不同的观点和研究角度开始分析听力理解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黄子东(1998)在他的文章中解释了图式理论对听力的影响。陈吉堂(1997)主要讨论了记忆与听力理解的关系。李琪(2001)发现预测是听力理解中非常重要的技巧。吴尚义,王丽文,杜立彦(1999)也指出预测不仅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良好的听力习惯。 高永亭 六个英语教学大纲与英语课程标准的比较研究,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3年第2期 陈吉棠, 三论记忆与听力理解,外语界,第2期, 2005年版 黄子东, 西方二语/外语听力理解策略研究述评,外语界,第2期, 1998年版 吴尚义,王丽文,杜立彦,听力教学中预测技能的培养,外语与外语教学,1999年版 吕长阂, 听力理解学习策略训练,外语教学,第3期, 2001年版 赵晓荷,谈谈初中英语听力能力的培养多管齐下,提高初中生英语听力训练的有效性,群文天地,第16期, 2011年版 徐飞,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生的英语听力水平,校园英语(教研版),第6期,2011年版 唐袁媛,提高英语听力的五点体会,新课程(下),第5期,2011年版 顾玉珍,浅析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与实施,教师第24期,2011年版 李琪,英语听力教学中的预测技能,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年版二、主要参加者的学科教学背景和研究经验、组成结构。主要参加者序号姓名职称学历研究经验组成结构1吴燕中教一级本科兰州市第五十六中七八年级英语导学案-负责人听力精听论文1李冬梅初级本科兰州市第五十六中七八年级英语导学案-参与者听力精听课堂教学遇到的障碍和存在的问题2孙婧雪见习本科兰州市第五十六中七八年级英语导学案-参与者听力精听课堂教学的训练策略整理3裴海莹见习本科兰州市第五十六中七八年级英语导学案-参与者听力精听策略在课堂的实施4毛秋菊见习研究生元认知策略训练对培养农村中学英语学习自主性的研究硕士论文听力精听策略的实施数据分析报告三、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如研究资料、实验仪器设备、配套经费、研究时间及所在单位条件等)。研究保障条件研究资料外语教学外语届外语与外语教学 教师新课程(下)校园英语(教研版)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群文天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