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化双雄与PX产业困局[文档资料]_第1页
石化双雄与PX产业困局[文档资料]_第2页
石化双雄与PX产业困局[文档资料]_第3页
石化双雄与PX产业困局[文档资料]_第4页
石化双雄与PX产业困局[文档资料]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石化双雄与 PX 产业困局 本文档格式为 WORD,感谢你的阅读。 在杭州萧山区,两家产品结构基本雷同的石化企业连续入围中国民企 500 强,排名都在前 50 位。在 2014 年民企 500 强榜单中,恒逸石化排名 19 位,荣盛石化位列 28位,成为萧山 16 家入围企业中排名最靠前的民企。 同城的两家企业产品结构高度类似,却没有引发三一重工和中联重科那样的恶性竞争,而且双双成为民营石化企业双雄。背后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萧山双雄 在杭州萧山 ,提及 “ 萧山双雄 ” 可谓家喻户晓。恒逸石化前身是一家以纺织起家、一度濒临破产的乡镇企业,目前已发展成为一家专业从事生产 PTA、聚酯纤维和己内酰胺相关产品的石化企业。荣盛石化也是浙江民营企业中的佼佼者,经过将近 20 年的潜心经营,该公司成功实现了由传统的织布企业向石化、聚酯、纺丝、加弹一体化生产的现代化企业集团的跨越。 在别人眼里,两家公司的关系非同一般。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恰好印证了这一说法:他们分别交叉持股、控股旗下包括浙江逸盛、逸盛大化、海南逸盛等多家生产 PTA 的子公司。由于生产同类产品,这种既合作又 竞争的模式在江浙一带并不多见。 两家企业走到一起还是源于萧山的地缘文化。萧山企业家的合作意识比较强,更重要的是,两家企业的起步经历和发展历程都较为类似,又处同一个行业,都想往产业链上游发展。因此,合作共赢是比较可靠的盈利模式。 通过 “ 一加一大于二 ” 的合作,两家公司将竞争对手远远甩在了身后。但在成为 “ 最佳拍档 ” 之前,他们都是从小作坊式的纺织业起步的。如何向产业链上游突围,寻求发展壮大的机会,是当时摆在两家企业面前的共同问题。 恒逸石化的成长之路走得并非一帆风顺,甚至还遭人非议。 1999 年,恒逸石化准备做聚酯,包括后来上马 PTA,都因投资规模大,引来一些大型国企的质疑。 2000 年之后,国内化纤行业掀起一轮增产扩容的浪潮,引发对主要进口原料 PTA 需求的急剧增长,从而造成原料供应紧张,价格急升,下游化纤企业举步维艰。 PTA 是重要的大宗有机原料之一,主要用途是生产聚酯纤维(涤纶)、聚酯瓶片和聚酯薄膜,广泛用于化学纤维、轻工等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与民众生活密切相关。 当时国内的 PTA 被垄断在国有石化巨头手中,中石油、中石化旗下企业生产的 PTA 占到国产产量的 70%,化纤企业议价能力小,且物流成本高昂。作为萧山化纤龙头企业,恒逸石化和荣盛石化都将目光聚焦在了 PTA 身上,打算从上游寻找突破口。 2003 年,两个萧山人在美国杜邦公司不期而遇。两家企业不约而同前往美国考察 PTA 生产工艺和装置。意外相遇并在得知彼此美国之行目的后,两位老板颇有他乡遇故知、相见恨晚之意。 归国不久,一拍即合的两家公司共同出资成立浙江逸盛石化有限公司,一期 70 万吨 PTA 生产装置 2005 年建成投产; 2006 年,逸盛石化第二期 70 万吨 PTA 装置投产。时至今日,逸盛石化的 PTA 年产能已达 340 万吨,成为世界上最大的 PTA 生产基地之一。 中国民营石化企业没搞两年聚酯就上马 PTA,在国外看来,这有些不可思议。这个事实恰恰证明了当一个民营企业集中力量想要干成某件事时,效率往往是惊人的。中国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化纤需求量的大幅提升。尤其是 2009 年以来,国内 PTA 行业迎来大发展。恒逸石化和荣盛石化两家企业在PTA 产能扩张中,成为耀眼的 “ 双子星 ” 。 海外最大 PX 项目的背后 2013 年,恒逸石化在文莱投资建设年加工 800 万吨原油的石化项目正式获得国家发改委核准批复。这个总投资达43.2 亿美元的项目,不仅是迄今为止中国民营企业在海外的最大投资项目,同时也意味着恒逸石化将由此打通上下游产业链。 这个第一大单的背后,却是恒逸石化不断抗争的结果。在埃克森美孚、日本新日石等全球石化业跨国利益集团高管看来,恒逸石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反叛者。 恒逸石化,这家中国最大民营石化企业每年需要 2000万吨左右的 PX 原料,这些原料 60%掌控在日本和韩国财团手中,另外的 40%则需要从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手中获得。 上游原材料 PX 行业垄断程度如此之高,以至于产业链下游的生态平 衡被严重破坏。 2007 年之前,恒逸石化一直处在极为被动的位置上,为了获得价格合理的原材料,不得不在已结成稳固利益集团的跨国公司之间痛苦地周旋。在国内,邻避运动的不断升级使 PX 项目在国内几乎闹得满城风雨,国内外腹背受敌的巨大压力让恒逸石化有些喘不过气来。为走出困局,恒逸石化决定远赴文莱。 文莱项目一个主要产品正是恒逸石化下游产业链所需的紧缺原材料 PX。项目获批,意味着全球 PX 玩家中将首次出现来自中国的民营企业,国内 PX 产业垄断格局也将被打破。 2012 年中国 PX 产能为 882 万吨 ,但 PX 进口量高达629 万吨, PX 进口依存度已快速升至 45%。进口依赖度的不断上升导致 PX 价格快速攀升,下游 PTA 生产企业因此叫苦连天。尤其在行业不景气的大环境下,两头受挤压的 PTA 生产企业更是举步维艰。 为何不选择在国内发展 PX 来解决原料供应问题?一方面是国内炼化项目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审批,民营企业很难进入这个俱乐部;另一方面 PX 项目一般要与大型炼油厂配套建设,而原油进口实行配额管制。 PX 邻避运动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国内 PX 事件不断升级,新建 PX 项目几乎停滞不前。这让亚 洲各大 PX 生产商看到了商机。目前,韩国、日本等国均打响了大量扩产 PX 的如意算盘。显然,这些新增产能是为中国准备的。 有关 PX 的争论让政府、企业与民众之间陷入了僵局,网上有人欢呼 “ 就是应该把这些污染落后的企业赶出中国 ” ,然而这种僵局的背后,一个现实问题却像一座高峰一样矗立在我们的眼前 中国只能从韩日等国大量进口 PX。中国海关最新进口数据表明,尽管由于价格大幅飙升而略有回落,中国 PX 进口总量仍然同比猛增。 目前我国对 PX 的进口依存度高达 45%。事实上,随着各地反对声越来越强,中国 PX 产业陷 入发展停滞和需求持续增长的双重困局,一方面国内 PX 产能无法提升,制约着整个化工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进口 PX 价格持续走高,中国更难拥有化纤基础原料的定价话语权。根据相关数据, 2010 年国内 PX 均价约每吨 8350 元,从 2011 年开始, PX 价格飙升至每吨 11850 元,进入 2013 年,价格最高达每吨 12800 元。近来亚洲几大 PX 生产商再次试图大幅提价,日本 JX 公司 PX 倡导价为每吨 1510 美元,韩国 S-oil 为每吨 1520 美元,而 7 月的价格平均为每吨 1410 美元。 韩国近两年是中国 PX 的最大进口来源国。以 S-oil 为首的 6 家化工巨头 PX 生产能力高达 664 万吨,且主要用于出口。韩国对中国大陆的 PX 出口 2011 年增加约 60%, 2012 年增加了约 50%, 2012 年对华出口占出口总量的 70%,对华出售额达 27.5 亿美元。近来,韩国化工企业纷纷扩大 PX 生产能力, S-Oil 从 2011 年开始扩大 PX 产能,已经有 170 万吨规模。按计划,韩国 PX 产能几年内将突破 1000 万吨。韩国朝鲜日报称,韩国企业之所以在 PX 项目上敢于大规模投资,主要是考虑到中国国内近期不太可能大规模扩大产能。 尽管有人说化工业由于污染风险是西 方没人要的夕阳产业,但在日本国内,最大的 PX 企业 JX 公司有 11 家炼化厂,其中 4 家炼化厂生产 PX, PX 年产量 260 万吨,亚洲总生产能力最大。日本曾一直是中国 PX 最大输送国,被称为 “ 花园国家 ” 的新加坡,支柱产业其实也是化工产业,占新加坡制造业总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