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秘诀ppt课件.ppt_第1页
中医养生秘诀ppt课件.ppt_第2页
中医养生秘诀ppt课件.ppt_第3页
中医养生秘诀ppt课件.ppt_第4页
中医养生秘诀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养生 1 1 中医理论的特点 整体观念天人相应治病求本标本兼顾相对平衡 2 2 个体特异 因人而异 体质 舌脉 气味 声音 因时而异 四季 干燥 霉雨 寒湿 暑热等 因地而异 南北 高低 高山 海边 因情而异 怒 喜 忧 思 悲 恐 惊 3 中医阴阳学说 1 阴阳学说阴阳学说源于 易经 老子 等 但在中医临床 不是仅仅作为哲学概念 而是赋以解释人体生理 病理 用来诊断 预防和治疗疾病 当然 必须与天时地理结合 如 人体器官和部位 内外 背腹 表里 脏腑 反映生理功能 喜动和安静 怕热和怕冷 反映病理状态 高热大汗 怕冷无汗 指导治疗原则 热病阳盛用凉药 寒病阴盛用温药 4 2 五行学说五行是 木 火 土 金 水 木 犹如树木花草 舒展飘逸 火 犹如火焰燃烧 火红炎热 土 犹如泥土敦厚 化物孕育 金 犹如金属刚毅 清凉肃宁 水 犹如水液润泽 滋养万物 5 6 五行与自然界及人体的联系 五行木火土金水五脏肝心脾肺肾五季春夏长夏秋冬五气风暑湿燥寒五味酸苦甘辛咸五色青红黄白黑五官目舌口鼻耳五情怒喜忧思悲恐 7 五行相生 相克与人体 相生 母子 木生火 火生土 土生金 金生水 故肾为肝之母 病态 母病及子 肝阴虚导致心血亏 子病累母 肺病哮喘导致脾胃虚弱 相克 木克土 土克水 水克火 火克金 病态 肝气郁结 引起消化障碍 为木克土 8 中医理论的主要内容 1 脏象 即脏腑 但是中医的脏腑着重于功能 不着重于解剖部位 所以称 脏象 五脏 中医的肝 心 脾 肺 肾的主要生理功能及病理表现 六腑 中医的胆 小肠 胃 大肠 膀胱 三焦的主要生理功能及病理表现 9 中医理论的主要内容 2 气血津液精 人体生存的物质基础 气 中国古代认为构成世界万物的基本物质 自然界有天气 地气 空气有清气 浊气 暑气 瘴气 人体有精气 宗气 原气 中气正气 真气 各脏腑器官都有气 如肝气 心气 脾气 肺气 肾气 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此外 一些病理因素也可以叫气 如湿气 风气 寒气 火气 10 血 由摄取饮食 经过脾胃消化吸收 变化而成 通过全身血脉滋养各脏腑 器官 组织 毛发 必须流畅运行在血脉之中 如果血行缓慢或停滞或溢出血脉以外 就成为淤血 坏血 死血 津液 人体体液的总称 如唾液 泪液 汗液 尿液 胃液 关节腔液 11 精 有两个意思 一是人体最珍贵的生命物质 有先天之精 来源自父母 后天之精 来源于出生后的营养和养生 如果先后天的精充沛 则生长发育良好 精力充沛 思维敏捷 健康长寿 二是生殖后代的精 包括男子的精子和女子的卵子的质量和数量 这几个物质 密切联系 互相影响 精不足 则气必虚 气虚则必然血虚 津少 12 3 经络 是中医特有的生理结构 不是神经 血管 淋巴系统 在解剖学上难以找到 但是 在中医临床上不能够忽视 针灸疗法运用较多 比如 针灸治疗胃痛 必须针灸胃经的穴位才有效 针灸其他穴位就无效 十二经络 奇经八脉 13 中医如何诊断疾病 1 病因 外因 风 寒 暑 湿 燥 火 疫疠之气 内因 七情 怒 喜 忧 思 悲 恐 惊 痰浊 饮食 房劳 寄生虫 不内外因 金刃 汤火 虫兽 中毒 14 2 诊法 望诊 面色 皮肤 身材 举动 舌质 舌苔 闻诊 听声音 嗅气味 问诊 问病史 问主症 问家属 问饮食 问习惯 切诊 切脉搏 切肌肤 切腹部 按经络 3 病机 即引起疾病的病理机制 八纲分析 阴阳 表里 虚实 寒热 脏腑经络辨证如中风 分辨在络 在经 在腑 在脏 气血 津液辨证如发热 在气分 在血分 疾病标本及层次分析如 慢性病是本 急性病是标 荨麻疹是在浅层 牛皮癣在深层 15 中医治疗疾病的特色 养生重于治病 上工善治未病 早期病浅易愈 晚期病深难治 治病必求其本 避免头痛医头 有淤当泻则泻 补虚必须针对 调理肌体平衡 恢复机体本能 食疗良与药物 推拿优于针灸 16 中医养生 保健的实践经验 1 人的体质差异很大 传统中医将人的体质大致分为虚 实 寒 热 虚 指人体的正气虚 又要分为阴虚 阳虚 气虚 血虚 精亏 津亏等 实 指人体内的病理物质过甚 如 风寒 湿热 痰浊 淤血等 寒 要辨明是因为阳虚导致的内寒 还是从外部感受的寒气 热 也要分清是内火 或是外界环境 饮食引起 体质不同 感受疾病后的反映不同 对药物或者食物 反应也相差很大 17 中医养生 保健的实践经验 2 人的体质 主要是来自先天遗传 但是 后天环境 社会 饮食 精神 用药 吸毒等 都会改变人的体质 有向好的方向变 有向坏的方向变 如 有的哮喘病人 在北方地区经常发作 迁移到沿海地区后大为减轻 有的 在东南沿海地区 发作频繁而严重 迁移到北方干旱地区反而大大好转 中医认为 前者是津亏阴虚体质 不适应干燥 后者是湿重体质 遇干燥则可以改变其潮湿体质 18 中医养生 保健的实践经验 3 中医养生 食疗 即是使人的体质向良好方面发展 如体质容易上火的人 就应该常服用桑芽 菊花 金银花 绿豆等清火退热的饮食 如 脾虚湿重的人 就需要常用山药 米仁 莲子 芡实等 健脾利湿 体质虚弱的人 中医要分清是气虚 血虚 阴虚 阳虚 气虚者 面色黄 常疲乏 易感冒 出汗多 嗜睡 应该用黄芪 人参 党参 甘草等补气 血虚者 面色苍白 起立时头晕眼花 心慌气短 应该用当归 龙眼肉 红枣 等 阳虚者怕冷 四肢冰凉 容易腹泻 小便频多 应该用肉桂 干姜 鹿茸 鹿角胶等 阴虚者内热烦躁 夜间失眠 耳鸣咽干 应该用西洋参 铁皮枫斗 麦冬 地黄等 19 中医之补虚 中医将体质虚弱称体虚 把慢性疾病的虚弱称虚证 并将虚弱分为气虚 血虚 阴虚 阳虚四种类型 结合心 肝 脾 肺 肾五脏 则每一脏又有气 血 阴 阳虚弱的类型 如肺气虚 脾阳虚 脾阳虚等等 中医讲 只要人体气血阴阳平衡 就是健康 不足的是虚弱 需补养 多余的是病邪 要祛除 以其达到新的平衡 恢复身体健康 体虚是机体某些功能有所减退 不一定患病 即所称之 亚健康 如不及时补养 调节和调理 令进一步发展 对健康不利 20 药补不如食补 进补有补气 补血 补阴 补阳四个方面 并需依照各人的体质和病证中行辨证辨体进补 进补有药补和食补 不论是采用药补还是食补 均是为了补虚扶正 食补有时比药补更为重要 因为食补不谨可补虚祛邪 并可扶正 达到补虚扶正的要求 使机体的气血阴阳达到新的平衡 恢复健康 故有 药补不如食补 之说 21 药王孙思邈 备急千金要方 卷二十六 食治 夫为医者 当须先洞晓病源 知其所犯 以食治之 食疗不愈 然后命药 食疗功效 贵在坚持 润物细无声 王道无近功 热者寒之 寒者热之虚者补之 实则泻之 22 自测以下15项超过8项可定为寒证面色淡白舌淡苔白畏寒喜暖气短懒言痰多清稀四肢乏力腰膝酸软大便稀溏小便清长手足冰冷睡眠不实体温偏低血压偏低贫血头晕脉搏缓慢 自测以下15项超过8项可定为热证面色潮红舌质深红舌苔黄腻眼睛充血口干咽燥睡眠不宁干咳无痰手足心热尿少色黄大便干结潮热盗汗血压偏高血脂偏高血糖偏高脉搏较快 23 常见食物性质 热性食物 辣椒 肉桂 芥子 花椒等 温性食物 糯米 高粱米 栗子 大枣 核桃仁 杏仁 韭菜 小茴香 香菜 南瓜 生姜 葱 大蒜 桂圆 荔枝 木瓜 樱桃 石榴 乌梅 香椽 佛手 鳝鱼 鳟鱼 鳙鱼 鲢鱼 虾 海参 鹅蛋 鸡肉 羊肉 狗肉 鹿肉等 平性食物 大米 玉米 花生米 黄豆 蚕豆 赤小豆 黑大豆 豌豆 扁豆 白薯 土豆 芋头 莲子 榛子 芡实 香菇 银耳 黑木耳 白菜 荠菜 大头菜 元白菜 胡萝卜 洋葱 李子 无花果 葡萄 黄鱼 鲳鱼 青鱼 鲤鱼 鲫鱼 鳆鱼 鳗鲡鱼 泥鳅 鸡蛋 牛奶 牛肉 猪肉 鹅肉 龟肉 鳖肉 鸭肉等 凉性食物 小米 大麦 小麦 荞麦 薏米 绿豆 豆腐 菱角 蘑菇 茄子 白萝卜 冬瓜 丝瓜 油菜 菠菜 苋菜 芹菜 桔子 橙子 苹果 梨 鸭蛋等 寒性食物 苦瓜 西红柿 黄瓜 蕨菜 竹笋 茭白 莲藕 荸荠 甘蔗 柿子 香蕉 桑椹 西瓜 甜瓜 紫菜 海带 蛏肉 田螺等 24 肾为先天之本 补肾是指通过饮食 药补 健身运动 气功 针灸 按摩等手段达到改变肾阴虚 阳虚的状态 25 肾阴虚症状 腰膝酸软 两腿无力 眩晕耳鸣 脱发齿松 盗汗失眠 梦呓磨牙 口干 尿黄 大便干燥 男子阳强易举或阳痿 早泄 遗精 妇女经少经闭 或见崩漏 形体消瘦 潮热盗汗 五心烦热 咽干颧红 溲黄便干 舌红少津 脉细数 肾为先天之本 肾中阴精 是一身阴液的总源 阴精亏损会引发各种疾病 如头晕耳鸣 腰膝酸软 骨蒸潮热 消渴 糖尿病 等 26 肾阳虚症状 腰膝酸痛 或腰背冷痛 畏寒肢冷 尤以下肢为甚 头目眩晕 精神萎靡 面色白或黎黑 舌淡胖苔白 脉沉弱 男性易阳痿早泄 妇女易宫寒不孕 或大便久泄不止 完谷不化 五更泄泻 或浮肿 腰以下为甚 按之凹陷不起 甚则腹部胀痛 心悸咳喘 27 补肾食疗与药疗 补肾的食物 有山药 胡桃仁 海参 狗肉 虾和淡菜等 小剂频投 长期守服 肾虚多为长期积累成疾 切不可因急于求成而用大补之药进补 或者用成份不明的补肾壮阳药物 而应慢慢调理 常用方法是用鹿茸片等补肾药物泡酒 冬季每日饮用 28 补肾药酒方 5L白酒 鹿茸30克 人参200克 鲜 或100克 干 海龙150克 灵芝100克 黄精100克肉苁蓉100克 锁阳100克 补肾润肠通便 淫羊藿60克 菟丝子100克 补肾收敛固涩 当归60克 川芎30克 熟地60克 生地60克 芍药60克 何首乌120克 女用 29 脾为后天之本 脾为后天之本 气血生化之源 素问 灵兰秘典论 说 脾胃者 仓廪之官 金元时代著名医家李东垣在其 脾胃论 中指出 内伤脾胃 百病由生 30 31 高血压食疗方 肝肾阴虚型 桑椹粥配方 桑椹 粳米各50克 天麻10克 黑芝麻60克 捣碎 制法 将桑椹与天麻共入砂锅中 加适量水煎取汁 再加入黑芝麻 粳米煮成粥 应用 佐餐服食 32 高血压食疗方 肝阳上亢型 五清饮配方 紫菜1块 芹菜2棵 番茄1个 荸荠10个 鲜藕2片 制法 将芹菜切段 番茄 荸荠切片和鲜藕共放入锅里 加适量清水 武火煮滚后 文火煲半小时 入紫菜搅匀调味即可 应用 佐餐食用 33 高血压食疗方 气虚血瘀型 芪参鲤鱼汤配方 鲤鱼400克 黄芪 党参各10克 藏红花0 3克 制法 鲤鱼洗净 黄芪 党参打碎和藏红花装入纱布袋 塞鱼腹内 文火煨熟 应用 食鱼饮汤 34 高血压食疗方 阴阳两虚型 海参木耳老鸭煲配方 海参20克 白木耳 杜仲各30克 鸭肉250克 调料少许 制法 将海参 白木耳 杜仲 鸭肉共入锅中 加适量水 煮至鸭肉熟烂 加入调料调味即可 应用 佐餐食用 35 糖尿病食疗方 上消 五味饮配方 莲藕100克 梨200克 荸荠100克 麦冬15克 芦苇根30克 制法 将莲藕 梨 荸荠洗净后切碎绞汁 将麦冬 芦苇根用水煎后 去渣取汁 将制好的两种汁液混合并搅匀 用法 早晚分服 每日 剂 36 糖尿病食疗方 中消 玉米鱼块汤配方 玉米须30克 嫩玉米穗200克 黑鱼中段350克 料酒 葱姜汁各20克 米醋5克 精盐2克 胡椒粉1克 清汤600克 芝麻油10克 制法 黑鱼肉切成长条块 用精盐 胡椒粉 米醋 料酒 葱姜汁拌匀腌制入味 嫩玉米穗切成3厘米长的段 锅内加入清汤 倒入玉米须用大火烧开 改为小火煎煮20分钟左右 捞出玉米须 加入料酒 葱姜汁 倒入黑鱼块 玉米穗块 用小火炖透 放入精盐 胡椒粉 略炖 淋上芝麻油 应用 佐餐食用 37 糖尿病食疗方 下消 肾阳虚 黄芪杞子饮配方 黄芪50克 枸杞子10克 制法 两味共入杯中 滚开水冲泡 应用 代茶饮 38 糖尿病食疗方 下消 肾阴虚 沃焦散配方 泥鳅10条 干荷叶1 4张 制法 泥鳅阴干 去头尾 在烤箱内烤干存性 打粉灌胶囊 1 2克装 个 干荷叶1 4张煎水 应用 每次4个胶囊 荷叶水调服 1日2 3次 39 冠心病食疗方 寒凝心脉型 薤白粥配方 干薤白10克 葱白2根 香菜适量 粳米100克 制法 将干薤白 葱白洗净 切成小段 与粳米同放入砂锅中 加水后用小火煮粥 粥熟后加切碎的香菜 应用 温热服食 每日1剂 分2次服 40 冠心病食疗方 气阴两虚型 灵芝三七山楂饮配方 灵芝30克 三七粉4克 山楂汁200毫升 制法 先将灵芝放入砂锅中 加适量清水 微火煎熬1小时 取汁 兑入三七粉和山楂汁 应用 每日1剂 早晚各1次 服前摇匀 41 冠心病食疗方 气滞血瘀型 三仁粥配方 桃仁 甜杏仁 枣仁各10克 黑米50克 制法 将桃仁 甜杏仁 枣仁共入锅中 加适量水煎取汁 加入黑米煮成粥 应用 早晚各1次 42 冠心病食疗方 痰浊闭阻型 三味补心汤配方 海带 海蜇皮各20克 荸荠10个 制法 将海带 海蜇皮洗净 与荸荠共入锅中 加适量水煮汤 应用 喝汤吃物 43 中医理疗 中医理疗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 公元前5 3世纪 春秋战国时期 黄帝内经 素问篇 详述了攻达 针灸 角 拔罐 药熨 温热 导引 呼吸体操 按骄 按摩 浸渍发汗 水疗 等物理疗法 春秋战国时期名医扁鹊常用针灸 砭石 熨贴 按摩等治病 经脉者 所以决生死 处百病 调虚实 不可不通 黄帝内经 44 经络 经络是运行气血 联系脏腑和体表及全身各部的通道 是人体功能的调控系统 经络学也是人体针灸和按摩的基础 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络包括十二经脉 奇经八脉 十二经别 十五络脉等 十二经脉是经络的主干 内藏于府藏 脏腑 外络于支节 45 46 47 48 49 蒸汽药浴经中医理论 四诊 八纲 脏腑 气血等 分析辨证 临床调配成 多味中药进行对症外治 药物在热能作用下 通过皮肤孔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