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教学设计.doc_第1页
《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教学设计.doc_第2页
《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教学设计.doc_第3页
《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教学设计.doc_第4页
《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教学设计.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教学设计 李翠霞一、设计思想:1、设计理念: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扮演设计引导者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参与的能力。 2、教学指导思想:以往教材的叙述侧重殖民活动,新教材则展示了人类从15世纪起,世界文明联系的路线变化,文明区域间联系加强,促使世界由相对隔绝走向整体。更侧重人类文明交往的积极意义,更注重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3、教学原则:以学生为主,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教学中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采用启发式的教学原则,把教师对教材内在联系的理解把握化为学生理解教学内容的过程。二、教材分析:本课内容为人民版必修2专题五第一节。15世纪末以来,分散的世界文明逐渐走向联系。本课围绕世界文明走向联系的起点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过程,从古代农业文明区域的相互隔绝、资本主义在欧洲产生、新航路开辟和文明的连接,勾画出了人类从分散到走向联系的过程,分析了世界联系加强的社会经济原因,从而揭开整体世界历史的序幕。三、学情分析:1、高一年级上学期学生已经完成了必修即模块中外政治史的学习,对中外政治的发展历程有一定的了解,已初步具备对政治发展史背后的原因相关的探究方法和能力,能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对问题进行分析。 2、学生对于本课比较兴趣,初中历史教科书中新航路的开辟也是重点,学生对此应有较深刻的印象,值得拓展的空间很大,史料也十分丰富。 3、高中学生的思维活跃,个性鲜明,参与意识强烈四、教学目标:课程标准: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1、知识与能力了解早期呈点状分布的相对独立的文明区域,感知文明间的交往是建立在古代各个文明区域发展的基础之上。了解迪亚士、哥伦布等探险家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到“地理大发现”是偶然的,也是必然的。认识新航路的开辟对世界的影响。2、过程与方法以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为主要的线索,设计探究性问题,引领学生重温人类历史上那些探险家艰辛的旅程,培养学生成为探究者和知识创造者。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探险家们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新航路的开辟是历史的进步,但其过程充满了血腥味,由此引导学生以一种负责任的态度关注人类文明的发展。五、重难点重点:新航路开辟的影响。难点:新航路开辟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的标志,使人类从分散的历史开始向相互联系的历史过渡。六、教学策略与手段:1、通过网络资源搜集图片和资料并充分利用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等有效资源,制作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的课件并进行多媒体教学。 2、以设计问题为中心,沿着“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方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重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注重让学生参与探究的设计和学生的动手操作,从而全面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七、课前准备:1、组织学生收集与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相关的资料,了解迪亚士、哥伦布探索新航路的基本史实,结合地图绘制各航海家的航线和所到达的地区。2、教师给学生印发一份学案,学生根据学案熟悉教材,学会如何预习和整理教材内容。3、教师利用有效资源,查找资料并把本课内容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八、教学过程:(一)设置氛围,引入问题上课伊始,出示幻灯片一教师:这些食品我们今天在生活中经常会吃到,那你知道它们的原产地是那里吗?对,美洲。那同学们知道,为什么原产自美洲的农作物会传到中国吗?要想了解这个问题的答案,首先就要了解新航路的开辟。设计意图:通过同学们日常常见食物,激发同学们的求知欲,进而导出新航路的开辟。出示幻灯片2教师讲解:当我们打开地图,探询人类文明发展的轨迹时,可以发现以下人类文明的摇篮:东亚黄河流域、南亚印度河流域、西亚两河流域、北非尼罗河流域、和南欧爱琴海沿岸正是在这些地方人类孕育出了各自不同的文明形态,这些奇异的文明之花散落在地球的各个角落,色彩丰富而绚丽,但彼此之间的联系却很少,那么各文明间真正大规模的交往源于何时?设计意图:创设情境,了解早期呈点状分布的相对独立的文明区域,感知文明间的交往是建立在古代各个文明区域发展的基础之上。(二)引出主题“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教师讲解:世界上有这样一些人,他们用双脚,踏出了一片又一片文明未化的土地,踏平了千顷万顷生死未卜的海波,把智慧的火种、文明的精华,传到了蛮荒之域,把人类的眼光,照到了新奇的洲海,甚至是月球、太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探险家。是的正是这些无所不至的人们,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要是没有张骞九死一生凿空西域,世界文明怎会的交融联系;要是没有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的划时代的航海,今天的世界格局会怎样;要是没有加加林、阿姆斯特朗的太空行走,人类的意识能否超越我们这个星球,激活对未来的幻想,对更为辽阔空间的向往。今天我们将用一种特殊的方式来纪念那些无所不至的勇士。设计意图:回答各文明间真正大规模的交往始于新航路的开辟,同时又引领学生对探险家这一特殊的人群进行重新的认识。出示幻灯片3教师讲解:这是矗立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的“地理大发现纪念碑”也是一座纪念探险家的丰碑。这座兴建于1960年的纪念碑是在葡萄牙王子恩里克去世后500年修建的,它高30米,用红色大理石砌成的纪念碑主体是一艘扬帆远航的航船,恩里克王子和一群水手以不同的姿势立于船头,目光远眺西方的新大陆。这座纪念碑生动地再现了以恩里克为代表的葡萄牙人对海洋探险的执着。今天就让我们回到亨利所生活的时代,去探询为什么一位王子会放弃安逸的宫廷生活,而热衷于海上冒险?是怎样的无形之手在推动着人们付出如此巨大的代价,甚至是生命的代价,去完成这项冒险的赌博呢?设计意图: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引出新航路开辟的原因与条件。问题探究一:新航路开辟背景出示情境:如果你生活在14,15世纪,是一位即将开辟新航路的船长,一位记者要对你进行采访,请大胆设计对话场景。找一组同学上台表演。设计意图:通过模拟让同学们直观感受新航路开辟的背景,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问题探究二:新航路开辟过程出示新航路开辟动态图让学生直观感受新航路开辟过程。出示幻灯片4,5分享对哥伦布的了解,并探究从航海家身上可以学到哪些精神。设计意图:体会探险家们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教师过渡:新航路的开辟过程是异常艰苦的,无数航海家为此献出了生命。幸运的成功者,正是用牺牲者的身躯,踏平了无限的海波,踏出了一条条链接人类文明的航线,当人类文明链接的航道开通之后,变化也将随之而来。问题探究三 新航路开辟的意义出示幻灯片6设计意图;通过连连看的形式,让同学们掌握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情景模拟:如果你生活在16世纪的西欧,你会发现新航路的开辟对你的社会生活会带来很大变化,你能解释这是为什么吗?出示答案,并解释“商业革命”,“价格革命”。设计意图:通过模拟让同学们掌握新航路开辟对欧洲的影响,从而导出本节难点:“商业革命”,“价格革命”。问题探究四:新航路的开辟给人类带来的是曙光还是灾难?强调曙光 从各民族的分散孤立走向整体世界不忘灾难殖民扩张和残酷掠夺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史论结合能力,以及用全观球史看待新航路开辟。教师小结:翻开史册,佛去岁月尘埃,我们发现,人类历史不仅是一部不断探索自然并在探索中不断发现和认识人类自身的历史,而且更是一部主流文明不断向外拓展的历史。探险是文明空间拓展的前奏。几千年来,一代又一代的探险家们,踏荒漠,溯河源,劈波斩浪,翻山越岭在能力所及范围内展开了广泛的探险活动。正是通过这些探险活动,世界才由分散走向整体。人类探险的欲望是无止境的。当人类的摇篮-地球的各个角落变得不再陌生时,当信息时代的科技为人类架起迈向外太空的天梯时,那引发人类无限遐思的茫茫宇宙,便成了新一代探险家的乐园。那么在新一轮的探险中,我们该做些什么,我想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每个同学心中都应该有了答案:那就是走出家乡故土,到远方去探索未知是人类文明的不渝追求!设计意图:激发学生探索宇宙,以一种负责任的态度关注人类文明未来的发展。达标检测 1、人们在历史研究中,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会有不同,如关于哥伦布航行到达美洲这一事件,过去欧洲人总以欧洲为中心来理解;美洲土著则立足自身看问题;在当今全球史观的引导下,人们又有了新的认识。能正确反映上述说法的排列是 ( ) A欧洲发现,美洲文明相遇,全球史观侵犯 B欧洲文明相遇美洲发现,全球史观侵犯 C欧洲侵犯,美洲发现,全球史观文明相遇 D欧洲发现,美洲侵犯,全球史观文明相遇 2、 教学反思:本课以设计问题为中心,沿着“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方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重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注重让学生参与探究的设计和学生的动手操作,从而全面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同时创设各种问题情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历史学习的过程中来,着重探究了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的,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成功之处:1讨论给学生比较大的思考和交流空间,能基本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特点和要求,并且收到了较好效果。比如,在学习新航路开辟背景时,我利用小品表演的形式,让学生感悟历史、体验情境。关于“新航路的开辟给人类带来的是曙光还是灾难?”,引导学生思考新航路开辟的影响问题的讨论,成效突出。体现在:1)学生参与热情积极性高,发言人数多,思路基本得到拓展。尤其是小品表演能够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比单纯由教师讲授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2)基本完成关于新航路开辟背景和影响的探究。在讨论过程中,师生交流比较流畅,注意到引导学生通过史论结合的方法,多角度地思考历史问题。2多媒体手段的使用比较得当,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育整合过程中,能遵循有效性和简约的原则,围绕教学目标,使用恰当图片文字资料,多途径刺激学生思维,同时也不会造成视觉和听觉疲劳。3关注到情感教育,通过引领学生重温人类历史上那些探险家艰辛的旅程,学生体会探险家们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在课后反馈过程中,学生普遍认为这样上课更有吸引力,也基本掌握基本知识点。存在问题:1教学时间超时。在本节课,由于设置了多个思考和讨论的问题,学生回答比较积极,思路比较广,但需要不断给予评价,所以,时间超过正常课时几分钟。这使我思考,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进行有效的讨论,实现教学目标。我认为解决途径:1)在问题设置的时候,注意到学生和课程要求的实际,不过分追求课堂上学生一定得最多时间的讨论,而是选择合适的数量和真正能激发学生思维的问题进行讨论,向讨论要质量。不但学生能凭借所了解的知识积极参与,拓展思路,还应在讨论总结中注意方法的指导,深化情感。2)提高问题设置和掌控讨论过程的教学能力,不断进行总结和反思,比如,现在讨论以鼓励为主,没有对重复的观点进行冷处理。以后,我认为应让学生学会判断自己的观点与已发言的同学是否重复,回答中主要是阐述不同的看法,以节省讨论时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