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练习.doc_第1页
古代汉语练习.doc_第2页
古代汉语练习.doc_第3页
古代汉语练习.doc_第4页
古代汉语练习.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汉语练习一、 汉字起源于图画的说法是否全面?为什么?答:长期以来,语言文字学家们根据世界各地位子发生发展的历史,认为各种文字最早起源于图画汉字起源于这一点也早已为学术界所接受。从甲骨文、金文中那些西去昂姓社才十分浓厚的字来看,他们显然是在图画的基础上加以简化而形成的,其中有的书写逼真,几乎与图画毫无区别。 不过,近年来一些新的考古发现,却是文字学家们提出一些新的看法,即有相当一部分文字起源于契刻,其中有的甚至比图画文字还要早,例如西安半坡村的刻画符号等。所以郭沫若说:“中国文字的起源应当归纳为指事与象形两个系统。” 由此可见,流行的“汉字起源于图画”阿何以说法是不全面的,从现在的认识看,汉字的起源应该是图画和契刻二元的,而不是一元的。二、什么叫六书?什么叫四体二用?答:六书是古代关于汉字形体构造六中体例的一种理论。这六种体例分别是(1)(1) 象形.。许慎云:“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屈,这是说象形之例是对于客观世界具体可像之物的形象化描绘,例如日字和月字就是随着客体屈曲,画出太阳常圆,月亮多缺的形状。象形可分为两种,一是像十五整体之形,如“人、手、山”等,二是像事物的主要特征,如“牛、羊”只画出牛、羊的头部。(2) 指事。许慎云:“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这是说指事 之例是用简单的符号标指抽性的事物和概念,例如上字和下字就是用简单的一点(或一短横)放在一长线条的上面和下面,来表示上和下两个概念。指事之例也可分为两种,一是纯粹用简单的符号,如“一、十、上”等。二是在象形字的鸡翅上添加简单符号,如“亦、刃、本”等。(3) 会意。许慎云:“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这就是说会意之例是组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而成为一个新字,并会合这两个或两个以上独体字的意义来表现一个新的字义。例如“武”字会合“止”和“戈”,表示用武力止息干戈之意。会意字有省形之例,如“孝”从老省,从子。会意字还有会意兼形声之例,即会意字的某一组成部分兼表读音,如“娶”从女从取,“取”兼表全字读音。(4) 形声。许慎云:“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事也。”这是说形声之例是由表事 义和比方读音的声符相和而成的。例如“江”、“河”两字都以水为形符。而分别以“工”和“可”比方其读音。形声字又有省声、省形、形声兼会意等。省声即声符太复杂而加以简省,如疫从疒,役省声。省形即形符太复杂而加以简省,如“晶”从晶省(晶字的本义是星星),生声。所谓形声兼会意,是说形声字的声符出了表音以外又兼表字义,如驷的声符既表示全字的读音同四,又表示一车所套的马为四。(5) 轉注。许慎云:“转注者,建类一 首,同意相受,老考是也”。许氏的话过于模糊、简略,造成后人对于转注有不同的理解,其中主要有四种,即形转、义转音转,以及朱骏声的说法。朱骏声把许慎的原话改为:“体不改造,引意相受令长是也。”即认为转注就是字义的引申,如号令之令引申爲县令,尊长之长引申为县长之长。(6) 假借。许慎云:“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一般认为许慎的定义是对的但举例有误,令、长乃字义引申之例,因此朱骏声改为朋来是也。“这就是说所谓的假借是对于那些没有自己本字的词依据读音的相同近的关系借用另一个字来表示。假如借用原意是麦子的“来”来表示意为来去的来这个词。所谓“四体二用”,是说六书的前四书是造字之法,为四体,后二书并未造出新字只是利用前四书之字代表其他词语,因而是用字之法,为二用。这一理论颇得大家的本义是债务由债务引申出责备、要求、责任等意义后促使人们又替债务义造出 一个区别字“债”,“其”的本意是簸箕,当“其”被虚词借用以后促使人们又替簸箕意造出一个后起字“箕”,因此后二书仍然是造字之法。(1) 珥会意兼形声。说文云:“瑱也,从玉、耳,耳亦声。”仓颉篇云:“珥,珠在耳也。”取玉挂在耳朵上之意,因此珥为会意兼形声。(2) 采会意。说文云:“捋取也,从爪从木。此字事从爪在树上采摘果实会意。(3) 男会意。说文云:“丈夫也,从田、力,言男子力于田也。”所以此字是从田从力的会意,意为耕作于田。(4) 豆象形说文云:“古食肉器也,从口,象形。木曰豆,瓦曰登。(5) 面指事甲骨文是画一人的头部,然后一边添加一条曲线,意思是指示这一部位,也就是人的脸面部位。所以此字是指事字。(6) 寸指事。指示寸口所在之处。(7) 融形声字中的省声字。说文云:“灶气上出也,从鬲,蟲省声,所以此字的形符是鬲,声符是蟲的省略,声符融和蟲的现代读音不同,但在古代是相同或相近的。(8) 耆形声字中的省形字。形符是老,声符是旨。(9) 朱指事。从木,一在其中,指示此树木的中心是红色的。(10) 林会意。说文云:“平土有丛木曰林。从二木。许多树木在一起,意谓“树林”之意。(11) 雖形声。说文云:“似蜥蜴而大,从虫,唯声。”后来用作虚词“虽然”之意,乃是假借的结果。(12) 亦指事。说文云:“人之臂亦也,从大,象两亦之形。(13) 並会意。此字又写作竝、夶。说文云:“併也,从二立。”象二人并立形,是两人并排站在一起的会意。(14) 腾形声。说文云:“传也,从马,朕声。(15) 雜形声。说文云:“五采相合也,从衣,集声。(16) 益会意。说文云:“饶也,从水、皿。水、皿,益之意也。(饶:饱也)(17) 婢形声兼会意。说文云:“女之卑者也,从女、卑,卑亦声”形符为女,声符为卑,卑亦兼形符。(18) 至指事。象矢远來降至地之形,不想鸟形。此字最后一横代表地面,指示箭矢所到之处。(19) 出会意。说文云:“始也,从刀、衣,裁衣之始也,此字是用刀裁件衣服的会意。(20) 降会意。说文云:“下也,从阜,夅声。许慎解释为形声字但据甲骨文金文来看,此字的左半为阜,右半为方向朝下的两止,意谓脚从山上往下走,所以此字是从阜从两止会意,不是形声字。(21) 隶会意。说文云:“及也,从又,从尾省,又持尾者,从后及之也。此字是后面一个人的手(又)抓住前面动物的尾的会意是逮字的古字,会意也有省形的,在隶的字形中,尾字就省去了尸。(22) 婚形声兼会意,说文云:“妇家也。礼,取妇以昏时,妇人阴也,故曰婚。从女、昏,昏亦声。所谓妇家跟婿家相对,妇家称婚,婿家称姻。形符为 女,声符为昏,同时昏又兼做形符。(23) 睡形声兼会意,说文云:“坐寐也,从目、垂。”许慎认为此字是眼皮垂下打瞌睡的会意。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云:“此以会意包形声也。(24) 相会意。说文云:“省视也,从目、木。徐灏说文解字注笺云:“戴氏侗曰:相,度才也。工师用木必相其长短,曲直,阴阳刚柔之所宜也。相之取义始于此。会意。所亦此字是用眼睛观察树木的会意。(25) 雀会意,说文云:“依人小鸟也。从小,隹。”雀是体型较小的鸟,所以此字是从小,从隹的会意。二、 从意义的角度看,古字和今字的关系可分为哪几类?答:某个多义字的几个义意中,有一个或几个意义后世用另一个字来表示,这个多义字就是古字,后世所用的令一个字就是今字,而在这一个或几个意义上他们又形成一对古今字。从意义的角度看,古字和今字的关系有(1)古字是为今字的本义而造的,如古字“然”本义为燃烧,今字为“燃”(2)有今字是为古字的引申义而造的,如古字竟,本义为乐曲尽,引申义为国境,今字为境(3)有今字为古字的假借义而造的,如古字师,本义为徒众,假借义为狮子,今字为狮。(4)今字是为古字的本义而借用的,如内的本义为进入、纳入,纳字的本意是丝湿,后来内字用为内外之内,就借用现成的纳字表示进入、纳入。(5)今字为古字的引申义而借用,如见,本义本义是看见引申为显露,后来借用现成的本义为玉光的“现”字来表示显露。即今字为古字的引申义而借用。 综上所述,从意义的角度看古字和今字的关系有:古字为今字的本义而造或借用,今字为古字的引申义而造或借用,今字为古字的假借义而造或借用。三、简化繁体汉字的方法可归纳为哪几种? 答:主要方法有:1、用原字的一两个部分代替全字,如“聲”简化为“声”,“奮”简化为“奋”。2、用同音字代替,如葉简化为叶。隻简化为只。3、采用草书并加以楷化,如東简化为东,當简化为的当。4、换用笔画简单的符号,如鄧简化为邓,難简化为难。5、换用笔画简单的偏旁,如擁简化为拥,膽简化为胆。6、令造新字,驚简化为惊,護简化为护。7、采用古字或俗字,如禮简化为礼,竈简化为灶。四、写出下列加点的古字的今字。(1)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弟悌(2)失其所与,不知。 知智(3)夙夜匪解。 解懈(4)臣愿奉壁前往。 奉捧(5)成事之俎不尝也,三臭之不食也。 臭嗅(6)文采千匹。 采彩(7)君子之道,辟如行远。 辟譬(8)友便辟,友善柔。 辟嬖(9)室如县罄。 县悬五、简述假借和通假的异同。一般来说,假借是指六書中的假借一书,是本无其字的假借,而通假是指有本字却不用,而是用另一个音同音近的字来代替。相同之处:都用一个音近音同的字代替;不同之处:第一,假借是本无其字的(如“本义是簸箕”的“其”借爲语气词其,而语气词其始终没有本字),通假则是本有其字(如“蚤”借爲“早”),第二,假借往往会久借不归,通假则是临时的借用。六、找出句中通假字,并写出其本字。 (1)尺蠖之屈以求信也。 信伸 (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德 (3)戮力攻秦。 戮勠 (4)寡助之致,亲戚畔之。 畔叛 (5)义弟雖无功,故當分其地而王之。故固 (6)余惧不獲其利而离其難。 离罹 (7)以齐,王由反手也。 由犹 (8)秦灭六国,兵以临易水。 以已 (9)今韩信兵号数万,其实不过数千,能千里而袭我,亦以罢极。 罢疲 (10)下无倍畔之心。 倍背 畔叛 (11)状与我童者。 童同 (12)圣人非所以熙也。 熙嬉 (13)亡农夫之苦,有仟佰之得。 亡无。仟阡,佰陌 (14)甚矣,汝之不惠。 惠慧 (15)墨子久距之。 距拒七、何谓连绵词,连绵词在语音形式上有何特点。 答:连绵词即汉语中的双音节单纯词,组成连绵词的两个音节大多具有双声、叠韵既双声又叠韵、叠音的关系。如踌躇、蜘蛛、倜傥为双声连绵,灿烂、崔嵬、妖娆、葫芦为叠韵连绵词,辗转为双声又叠韵的连绵词,关关、萧萧为叠音连绵词。也有既非双声又非叠韵的,如鹦鹉、蜈蚣、浩荡。连绵词的两个音节是否构成双声或叠韵必须以汉语的上古音来鉴别,不能以现代读音来判断。如萧瑟在现代汉语中的读音不是双声,而在上古音中为双声连绵词 。八、词义引申方式有哪几种、请举例说明。 答:引申方式主要有链条式引申(连锁式引申)、辐射式引申和综合式引申。 所谓连锁式引申就是词义作线性的引申,即由词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