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_第1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_第2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_第3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_第4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学段(56年级)语文课程目标(一) 识字与写字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2.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3.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二)阅读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3.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4.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5.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6.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7.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8.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9.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10.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11.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三)习作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3.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像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4.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5.能根据表达需要,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6.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7.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四)口语交际1.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2.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3.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4.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5.能根据交流的对象和场合,稍做准备,做简单的发言。6.在交际中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五)综合性学习1.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2.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3.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专题演讲,学习辨别是非善恶。4.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五年级语文下册教学目标识字写字: 1.继续识字139个,会写150个字,有较强的独立识字的能力。注意防止和纠正错别字。 2.能用钢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能用毛笔书写楷书。 3.通过句子的抄写和默写在语言环境中识记生字,同时练习书写的行款整齐。阅读教学: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并能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3.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体会课文中含义较深的句子的意思。 4.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5.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6.扩展阅读面,拓展课外阅读的。 习作教学: 1.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2.学写简单的书信、发言稿、研究报告等应用文。 3.能修改自己的习作,做到语句通顺,书写规范、整洁。 口语交际: 1.乐于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在稍作准备后能当众作简单的发言。 2.学会通过讨论策划活动、学习介绍自己、交流趣事和学习劝说、讲故事、表演课本剧、聊热门话题等。 综合性学习: 1.搜集积累精妙的语言,学习运用有艺术性、有魅力的语言。 2.初步学会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写简单的调查报告。 教学内容1、在天晴了的时候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 会认5个生字,1个多音字,会写4个生字,查阅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自主积累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学,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这首诗所包含的思想感情。通过学习课文,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通过有感情朗读,逐层次理解重点字词,关键句子,体会诗歌所包含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预习要求 收集有关诗人的资料,熟读诗歌、自学生字、词语教学过程教 学 过 程教 学 建 议课时第 一 课 时课时目标初读诗歌,初步了解诗歌内容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一、导入新课1.出示一组春的图片,看着这明媚的春光,你想到了哪些词语?也可以说说自己的感受。春光明媚,正是我们出去走走的好时候,你有这样的经历吗?向大家介绍一下吧。(学生自由介绍)2、中国现代著名诗人戴望舒的诗歌在天晴了的时候。(读课题)3、教师板书“戴望舒”:同学们,听说过这个人的名字吗?知道他是谁吗?4、教师小结:戴望舒是20世纪30年代“现代派”的代表诗人。(出示课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他的诗歌在天晴了的时候。二、初读课文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词和不理解的词、句。2.检查自读情况。(1)出示生词,朗读,识记。要求:读准字音,记清字形。(2)提出不理解的生字、词,作上记号。(3)指名朗读,纠正。要求读通顺。3.指名读,想一想,诗歌写了什么内容呢?(雨过天晴的时候,风景很美,告诉大家可以到大自然中去走走。)三、再读课文1.默读全诗,想想课文哪些诗句写出了雨过天晴时的景物,边读边画出重点词句。2.朗读全诗,体味诗句之美。四、作业1.用钢笔描红,临写生字。2.朗读课文、抄写词语。第 二 课 时教学目标:1、深入研读,欣赏美景2、品味诗句、练习背诵。教学过程:一、深入研读,欣赏美景1、自由朗读诗歌的第一节,想一想文中描写了哪些雨过天晴的景物?用横线把景物名称画出来。2、指名反馈。(小路、小草、小白菊、凤蝶)3、找出相关的诗句,读一读。4、指名反馈。雨过天晴,一切都是新的,小路、小草、小白菊,还有凤蝶儿,这些都是多么美好的景物啊!请默读诗歌,想一想:你最喜欢哪一样景物?为什么?可以写一写自己的感受。(1)默读,写感受(2)同桌交流(3)全班交流小路:凉爽又温柔:走在这样凉爽而又温柔的小路上,呼吸着野外的新鲜空气,孩子们,你想说些什么呢?(指导朗读)小草:新绿 小草儿已没有了往日的尘垢,这时候看起来是这样的生机勃勃,听一听,小草在说些什么呢?(指导朗读)小白菊:不再胆怯,试试寒,试试暖,一瓣瓣地绽透理解“绽透”(看图片)指导朗读凤蝶儿:自在闲游(看图片)指导朗读5、通过诗人的描述,雨后的小路、小草、小白菊、凤碟儿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6、出示: ( )的小路()的小草 ()的小白菊()的凤蝶儿 7、美读诗歌的第一自然段 8、小练笔:抖去水珠的凤蝶儿,在木叶间自在闲游。瞧,有的落在娇艳的花朵上,在和花儿说着悄悄话呢; 有的_,_; 有的_,_;9、雨过天晴,一切都是新的,除了小路、小草、小白菊、凤蝶儿这些景物,你觉得还会有什么呢?(小蚂蚱、小蚂蚁、小花、小鸟、蝴蝶)你会学着诗歌的样子,也来当一回小诗人吗?勤劳可爱的小蚂蚁,在泥路上来回穿梭,亲昵地拥抱着,快乐地问候着;_,_,_,_;10、在读了诗人描写天晴后的小路、小草、小白菊、凤蝶儿的句子后,你们发现了诗歌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拟人)11、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12、指导学生朗读第一节。二、学习第二自然段孩子们,你们的想象丰富极了,你们用最纯真的心灵写着属于自己的诗歌,在天晴了的时候,让我们一起到小径中去走走吧。让我们一起读一读第二自然段。(齐读)三、拓展思维,丰富画面。1、同学们,天晴了,除了可以看到润湿的销路、炫耀着新绿的小草、绽放的小白菊、自在闲游的凤蝶儿,还可以看到怎样的景象呢?请同学们一起读一读第三节。2、指名反馈:诗歌描绘的天晴了所看到的景象有哪些?3、小结:雨停了,太阳出来了,乌云散了,一切显得那样的明朗:溪中波光荡漾,林中树影婆娑,天空云儿闲游多美呀!我们一起把这三行诗句读一读。4、拓展思维:你留心观察过雨后天晴时的景象吗?把你看到的、听到的说一说。5、小结:雨后的景色多美呀!所以作者不断地倡议我们在天晴的时候出去走走,我们一起来读第二节。四、品味诗句、练习背诵。1、自由诵读课文。2、指名读一读。集体评议。3、集体读一读。4、熟读成诵。五、总结全文同学们,生活中处处都有美,我们只是缺少了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老师希望大家能够和戴望舒一样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留心观察,拥有一双能够发现美的眼睛。六、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2、做课后练习,完成一课一练。板书设计 泥路: 温柔小草: 新绿走走 小白菊:绽透1、 在天晴了的时候 凤蝶儿:闲游新阳 溪水看看 暗绿 云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2、三月的原野教学课时3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认识8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过程与方法:了解写景文章的特点,学习文章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品味文中描写原野景色的句子,体会春天到来时人们的欣喜之情。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品味文中描写原野景色的句子,体会春天到来时人们的欣喜之情。教学准备教学课件预习要求 诵读朱自清的散文春,并认真的朗读本课、自学生字。教 学 过 程教学建议课时第 一 课 时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认识8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你喜欢春天吗?你眼中的春天是怎样的?现在,让我们一起走出家门,走进大自然,去寻找春天的踪迹,共同领略著名女作家萧红笔下的春天的原野!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新词的读音,把句子读通顺。2.指名读课文,学生互相评议朗读的情况。3.默读课文,读后汇报: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感受,还有哪些问题。三、学习生字、新词1.自学本课生字新词。2.交流学习结果,读准下列生字并组词:胀、欣、籽、鸦、棉、粪、觅、巷、咩、坎说一说你是用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字的?3.你有哪些词语不理解,请找出来,可以查阅字典、词典或其他工具书,也可以仔细读读相关语句琢磨琢磨,还可以和同学、老师讨论交流。同桌之间互相检查朗读课文,校正读音。四、作业:带着自己的理解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深入理解课文,感受春天带给人们的喜悦,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自相感情。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春,预示着生机,预示着活力。春天是一个万物复苏的季节。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三月的原野,来感受北国的春天。(板书课题)二、理解感悟课文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从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北国的春天到来了。画一画,读一读,想一想初春的景物有什么特点,读完后有什么样的感受,说一说。三、交流阅读体验(1)从小草的描写感受到春来了课件出示语句“三月的原野已经绿了妈妈惊喜地说:那一定是向阳的地方!”A、引导学生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B、抓住“透出”“转折”“欣幸”等词语感受小草表现出的顽强的生命力。C、从孩子和母亲对话里读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D、能把你的理解读出来吗?引导学生体会人们尤其是孩子的那份惊喜,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小结:从对小草的描写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严冬悄然退去,春意已近。我们仿佛听到了春天的脚步声。春天给土地、植物、动物、人类都带来了希望。文中哪些景物也给我们带来了这样的感受?(2)“抢根菜的白色的日子一寸一寸的都有意思”。理解“天气一天暖似一天”这句话,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师生交流。从河冰发了、苦闷而又奔放的流,乌鸦觅食,飞舞的杨花等,我们看到了生命,看到了希望,也仿佛看到了从大地下涌出的勃勃生机,春天的脚步越来越近。作者对初春田野上的景物进行了仔细的观察才把景物写得如此生动、具体。作者是怎么观察的呢?你看,有动态的:羊羔的叫声,河冰在流,乌鸦、杨花在飞; 有静态的:小草、蒲公英;有颜色:绿色的小草,白色的抢根菜籽儿,变黄的榆树还有石子打船的声音。真是动静结合,有声有色!(3)指导鉴赏、背诵课文。四、激发观察兴趣,寻找身边的春天1.春天离我们并不遥远,只要你睁开发现的眼睛,带着一颗细腻的心去观察,去体会,那么在校园,在公园,在山林,在路边,甚至在自家的周围你都会发现春天的踪迹:一阵春风、一场春雨、一棵小草、一个嫩芽、一朵小花、一个风筝、一只蝴蝶、一条小虫,等等。从这些,你都会感受到阳气升了,春天来了,以及春天里人们所特有的勃勃生气。2.作业:寻找春天,注意事物的特点。 第 三 课 时教学目标:了解写景文章的特点,学习文章抓住特点些景物的特点,学习写一篇习作。教学步骤:一、全班交流,练习口语表达1.读了三月的原野这篇文章,不禁会使人赞叹:好一派生机呀!在寻找了春天之后,或许你从心底里萌发出一年之计在于春的感慨,或许你这才真正理解诗句“春江水暖鸭先知”,或许你还想了很远很远来,展开你的想象,发出你的感慨,说出你对春天的认识吧。2.学生说自己寻找到的春天,教师相机指导,学生之间也可以提出疑问或建议。二、尝试拓展阅读,积累语言1、根据自己的观察围绕话题:“春”写一篇文章2、推荐拓展阅读:朱自清的散文春。3、课后搜集、阅读与春天有关的文章、诗歌、谚语等,并进行交流。把自己的感受记在本子上,也可以写一篇观察日记。板书设计草惊喜 蒲公英 河冰化了2 三月的原野 可热了强烈呼唤杨花装满了心坎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3、 古诗二首教学课时2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正确读写生字,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2、背诵两首古诗过程与方法: 解题目 知作者 释词句 懂诗意 品诗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了解清明和惠崇春江晓景两首诗诗句的意思,能够描述两首诗所描绘的场景,体会诗人的心情,并熟读成诵。 2、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情感。教学重难点让学生了解清明和惠崇春江晓景两首诗诗句的意思,能够描述两首诗所描绘的场景,体会诗人的心情,并熟读成诵。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预习要求搜集有关写春天的古诗、熟读古诗。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学建议课时第 一 课 时课时目标1、 正确读写生字,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2、 背诵第一首古诗教学过程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古诗是我国文化的瑰宝,大家喜欢读古诗吗?(学生汇报)那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两首古诗。介绍两首古诗的作者杜牧和苏轼,揭示题目。我们先来学习古诗清明。(师板书课题)说一说有关清明这个节气、节日。(二)自主合作,初步感知(1)自由读诗,要求读准字音。指名读诗。范读(出示课件)。分组读诗。齐读古诗。(三)细读品味,感悟理解1.学习第一句(课件)(出示第一、二行)。(1)指名读。(2)理解重点词语:雨纷纷、欲断魂。(3)这两行诗的意思是什么?(自己试讲,再讲给同桌听,最后全班交流)(4)师归纳,生质疑:学了这两行诗,你有什么要问的?路上行人为什么“欲断魂”?这时他的心情如何?(5)师生交流。(6)指导朗读:想象诗句的意境,指导朗读(指名读、齐读)。(7)总结学法: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刚才学习的方法。(生试讲,师概括:抓住重点字词,联系上下文或观察插图,理解诗意。)现在请同学们运用这种方法来自学第三四行诗句。2.学习第二句(课件出示第三四行):(1)出示句子,指名读、齐读。(2)学生自学,再集体交流。想象当时的情景,你认为儿童会说些什么呢?“牧童遥指杏花村”的“遥”妙在何处?体会作者的心情,指导诵读古诗。在这一过程,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当时那种“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的无限惆怅的心情。3.描述全诗的画面,背诵古诗。4.出示填空,反馈所学知识。“清明时节雨纷纷”这句诗出自( )朝的( )所写的 。全诗通过描写 的景色和 的情景,表达了诗人 的心情。 5.学生小结学法:解题目知作者释词句懂诗意品诗味。第 二 课 时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惠崇春江晓景这首诗诗句的意思,能够描述诗所描绘的场景,体会诗人的心情,并熟读成诵。 2、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情感。教学步骤: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1惠崇是北宋著名的画家,善于画鹅、鸭等小动物。二、复习学法三、自主学习,深入探究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字音、停顿、语调、语速等)。2边读边想象诗的意境。(1)认识蒌蒿、芦芽、河豚,减低想象难度。蒌蒿:长在河滩的一种野草。芦芽:芦苇的嫩芽。河豚:味道鲜美但肝脏等部位有剧毒的鱼。在近海,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2)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绘画面内容。3诗人从哪些景物感受到春天就要来了?(桃花刚开,鸭子戏水,蒌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芽从土里钻出。)4诗的最后一句是画面上的景物吗?(不是,是作者依据画面景物展开的想象。)四、小结1读了这首诗,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作者抓住了画面上几枝桃花、嬉戏的鸭子、满地的蒌蒿、短短的芦芽,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活生生的江南水乡春景图。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2“正是河豚欲上时”从画面上看得到吗?(这是作者通过观察岸上、水面之物所进行的联想,它在告诉人们:桃花开放、春江水暖、蒌蒿满地、芦苇冒尖,也就是河豚洄游产卵繁殖的季节。)五、指导有感情地诵读,背诵古诗。六、作业1、有感情地背诵惠崇春江晓景。2、课下读一读其它描写春天的诗。板书设计清 明 唐杜牧 解题目 清明时节雨纷纷, 景:雨纷纷 知作者 路上行人欲断魂。 人:欲断魂 释词句 借问酒家何处有, 情:怅然若失 懂诗意 牧童遥指杏花村。 品诗味桃花开放惠崇春江晓景鸭子戏水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蒌蒿满地芦苇发芽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选读一 昆明的雨教学课时2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自主积累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3.理解课文内容,品味文中语句。过程与方法:自学理解品味文中语句、小组讨论交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思念。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品味文中语句,体会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思念。教学准备 小黑板预习要求搜集有关写雨的古诗或文章,并熟读本课、理解生词。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学建议课时第 一 课 时课时目标初读课文,读中感悟,理清文章脉络。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同学们,春天的雨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学生各抒己见)2.昆明是个四季如春的城市,昆明的雨会是什么样呢?今天我们就随同作家汪曾祺一同来欣赏课文昆明的雨。(板书)3.请学生读读课题。通过文题你明白了什么?二、初读课文,读中感悟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你不认识的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并借助字典给予解决,把课文读正确、流利。2.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3.指名读课文,教师相机给予指正。4.学生自由练读。5.现在同桌之间赛读课文,比一比谁读得好。6.同学们通过这次读书,又读懂了什么?(学生讨论)7.教师小结: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四十年前作者到过昆明,写出了对昆明雨的怀念,请同学们思考,文中写了雨中的哪些景物?三、理清文章脉络学生讨论汇报,教师板书。四、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 二 课 时教学目标:品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导入,揭示课题昆明的雨是这样的美妙,这样的舒服,这样的令人兴奋。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昆明的雨。教师板书课题。二、复习课文内容1、这篇文章写的是什么内容?2、文章中写到了雨中的哪些景物?三、品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文中写了雨中的果儿和花儿。昆明的雨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引导学生用文中的句子来回答。(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兴奋的)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昆明的雨的喜爱。品读对果儿、花儿的描写:1.指名读文章。2.从哪些词句看出作者对昆明雨的喜欢与怀念之情,画一画,然后想一想,学生交流。3.你能通过读把它表现出来吗?指名读。四、反复诵读,体会升华昆明的雨是那样令人神往,似乎就是一个画中的故事,是一段让人怀念的时光。让我们尽情地赞美昆明的雨吧!五、作业抄写课中划记的词语。板书设计 果儿 杨梅昆明的雨 喜欢 怀念 花儿 缅桂花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语文乐园一教学课时2教学目标 1.熟读词语超市中出现的词语,懂得词语的意思,能够正确地加以运用。2.体会金钥匙中的写作方法,练习把对景物的感受和想象写出来。3.通过阅读欣赏短文,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分清文章的主次,学习作者的观察和表达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技能。4.学写写景为主的习作。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技能。教学重难点1、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2、体会“金钥匙”中句子表达的效果,习作时写出景物的特点。教学准备小黑板预习要求搜集有关写春景的文章,体会写法。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学建议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 词语超市、金钥匙教学过程一、词语超市 1、自读词语,读一读,记一记,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2、学生汇报,对本单元出现的生字词进行归类、复习、巩固。3、教师出示词语,指名读一读,教师适当正音。注意“胀”即是卷舌音,又是后鼻音;“寻”不能读成“xun”。 4、开火车检查读,全班一起读一读。 5、引导学生观察这些词语,说说识记的方法或书写的注意事项。 6、学生书写词语,教师根据巡视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再强调。二、金钥匙 1、读题,领会其意思。2、教师出示下列句子,学生读一读。“看山间移动的暗绿云的脚迹它也在闲。” 3、教师指名反馈:这句话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4、作者为什么能够把天晴后的云描述得这样形象生动呢?(仔细观察) 5、教给我们在描写事物时,可以把它比作人来写,这样能给人留下直观的印象,也就是用拟人的手法把事物描写生动。 6、读读文中的拟人句,写一写拟人句。三、语文故事 1、集体背诵古诗清明。 2、杜牧的清明诗写得轻巧自然,读来琅琅上口,广为传诵,便有了趣改清明诗的故事。请同学们读一读。 3、指名反馈:人们把古诗清明改成什么样子呢? 4、指导学生读好修改后的诗。 5、引导学生观察修改后的诗和原诗的区别。 6、它们所表达的意思和意境相同吗?我们一起来理解改后的诗的意思和意境。7、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的理解。8、集体反馈。9、教师小结:文中改后的诗意虽然没有大的变化,但流露出来的意境以及作者的心境就有所不同了。老师再给同学们推荐几则后人修改的清明。(1)有人巧妙断句将其改为一首词: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2)还有人另作断句,便改成了一篇优美、隽永的散文: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3)有一剧作者曾略添数字,并变换一下形式,将清明诗改成了一出精巧古雅的戏曲小品:时间:清明时节布景:雨纷纷地点:路上(幕启)行人欲断魂:借,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10、教师小结: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像这样有趣的改变还有很多,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再找一找这样的趣事。四、作业: 1把你写出的拟人句写在作业本上。 2在平时阅读时,多积累拟人句。 第 二 课 时教学内容:自主阅读教学过程:一、自主阅读记金华的双龙洞1、同学们,本组课文把我们带入了色彩缤纷的春天。今天我们要阅读的短文是记金华的双龙洞,写的也是春天游双龙洞的见闻。它是一篇游记,和我们学过的写景文章有什么不同呢?我们一起去读一读。2、出示导读提纲,学生自读短文。(1)找出描写春天的语句,读一读。(2)思考:渴望问世按什么顺序介绍双龙洞的?(3)小组内讨论:作者介绍了双龙洞的哪些?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3、集体反馈,整体感知。(1)指名画出描写春光的句子。(2)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四月浓浓的春意?(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语句。(4)这些春天的景色是作者在路上看到的。到了金华的双龙洞,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呢?入山洞口外洞乘船进内洞内洞4、小组深究,深入感悟。(1)以小组为单位,再读短文,完成表格。(2)集体反馈。地点景物特点入山洞口外洞乘船进内洞内洞(3)品读句子,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5、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语句。二、教师总结:同学们,春天的景色优美,我们不仅要细心观察,还应该及时地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就像短文记金华的双龙洞,作者就按照自己游览的顺序,及时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写了下来。三、布置作业(1)抄写词语超市中要求抄写的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短文记金华的双龙洞,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教学反思 课题4、 刷子李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生字。读读记记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 自主阅读、搜集资料,从读中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一位普通的手艺人高超的技艺和风度。2、练习复述课文教学重难点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抓住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教学准备教师了解冯骥才和俗世奇人,搜集相关资料,提供同类文章泥人张快手刘等。预习要求搜集相关资料,同时阅读人物描写出色的文章,积累优美词句及写作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学建议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 初读课文, 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自学生字、词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谈话:今天,我们将结识一位手艺人,他就是刷子李。板书课题2解题:怎么叫刷子李呢?(姓李,专干粉刷这一行)3简单介绍作者冯骥才及本文出处。本文选自俗世奇人,其中所述之事,多以清末民国初年天津卫市井生活为背景;天津卫,天津的旧称,“卫”是明朝的军事建制。冯骥才偏爱写“俗世奇人”,自有他的道理:“码头上的人,不强活不成,一强就生出各样空前绝后的人物。”如刷子李、泥人张等。二、初读课文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1)读通读顺,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2)画记生字、新词,不明白的地方进行圈点批画。(3)找出文中自己感兴趣的方言,多读几遍,谈谈自己的理解。2.学生独立自学。3.全班交流。(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学生评价。(读准字音,读正确、流畅)(2)黑板出示词语,指名认读。师傅、刷浆、包袱、透亮、清爽、搜索、威严、露馅儿、发怔、发傻、半信半疑。(3)交流难写字的字形如何记忆。(4)词语理解。(5)理解练读有特色的天津方言:“任吗甭放”“赛升天一般美”“未准”。4.再读课文,初识“刷子李”。引导学生提问:(1)这篇文章主要写什么?(2)要读懂本文,你会设计一些怎样的问题来帮助同学?(引导学生围绕中心提问,作为自学要求。如:从哪些地方看出刷子李技艺高超?)5.教师归类补充“自学要求”。(1)“刷子李”的技艺高超表现在哪些地方?“奇”在哪儿?(2)找出精彩语句,读一读,谈谈自己的体会。6.作业:(1)复习生字、新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 二 课 时教学目标:精读课文,了解刷子李”技艺高超的表现,体会作者抓住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结识了冯骥才笔下的一位“俗世奇人”刷子李,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这位奇人,见识一下他的高超技艺。二、结合词句,精读课文1.上节课师生共同提出的自学要求:“刷子李”的技艺高超表现在哪些地方?找出精彩语句,读一读,谈谈自己的体会。2.阅读课文,勾画圈点做批注,老师巡视,发现问题,点拨指导。3.交流自学心得。刷子李的技艺高超,也就是他的“奇”表现在哪些地方?着装奇、规矩奇、技艺奇。4.你觉得从哪段最能看出他技艺的奇?(6段)(1)生精读此段,边读边找,看看哪些语句能表现他的奇?动作奇: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哪儿是在刷墙?是在干脏活?分明是在跳舞。)让生读,读出悠然的韵味。全班齐读感受。声音奇:清脆、啪啪。(这简直是在演奏)颜色奇:匀匀实实,透亮清爽(厚薄均匀,不稠不稀,不拖泥带水)。(2)作者是用什么感情来写的呢?用赞叹的语气读此段。5.刷子李不仅技艺奇,他的着装、规矩也更是奇,从哪看出来?(1)“黑衣黑裤”“干活前,穿上这身黑,就跟地上一桶白浆较上了劲。”(2)“每刷完一面墙再刷下一面墙。”(3)“只要身上有白点儿,白刷不要钱。”(4)“一天只刷一间屋子”6.你喜欢这个人吗?为什么?7.思考:作者还用什么方式,衬托出了刷子李的“奇”?曹小三心理:半信半疑佩服得五体投地灰心失望烟洞,令人拍案称奇。8.学生再次阅读,积累精彩语句,体会表达效果。(1)交流精彩语句,体会表达效果。(2)摘抄精彩语句,尝试点评。三、推荐阅读,课外延伸1教师推荐:泥人张快手刘等。2学生推荐课前找到的同类文章。四、作业设计小练笔:选择身边一个熟悉的人进行片段描写,写出他的主要特点(一个即可)。板书设计 动作奇刷子李 声音奇 技艺奇 颜色奇教学反思 课题5、顶碗少年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会认会写本课生字新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自然段。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形式朗读,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感情。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任务的精神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句子的含义,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2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教学重难点1、结合课文内容了解句子的含义,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2、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教学准备教学课件预习要求集阅读一些民间艺人的故事。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学建议课时第 一 课 时课时目标1会认会写本课生字新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自然段。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同学们看过杂技比赛吗?说说你在观看比赛时的感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场惊心动魄的杂技表演。二、初读课文,掌握字词1自由读课文,根据课后生字表读准字音(教师巡视指导)。用自己的话说说这篇文章主要写一件什么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