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当代中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思考摘要: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在极大地调动劳动者积极性、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产生了收入差距扩大的问题。必须进一步完善按劳分配和按要素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对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从制度上加以规范;采取有效措施增加居民收入。 关键词:收入分配 按劳分配 改革Abstract: Reasonable income distribution system is the important embodiment of social justice, is to promot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promote social harmony. With distribution according to work as the main body, a variety of modes and distribution coexist system, workers in the great enthusiasm, promote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 at the same time, The widening income gap problem. Must further improve the system of distribution according to work and factor contribution to participate in the distribution ; In primary distribution and redistribution of national income from system to regulate;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to increase peoples income. Keywords: income distribution reform of distribution according to work一. 现行收入分配制度存在的问题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收入分配问题。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有效调整各种经济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促进了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但是,收入分配领域仍然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有些还呈现加剧的趋势。1. 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比偏低 。初次分配中劳动者报酬占GDP比例,从 1995年的514下降到2007年的397。在此期间,劳动者报酬占比偏低、下降过快等问题依然比较突出,同时,此间劳动者的支出由于国家进行了房改、医改、教改,退出了福利分房,免费医疗和上学,居民的支出大大增加,影响了居民消费的有效增长。20002007年,居民可支配收入占国民可支配总收入的比重从65.5%下降到57.5%,下降8个百分点。2. 收入分配秩序混乱和制度缺陷导致收入差距扩大。无论是城乡之间、城乡内部,还是行业之间、地区之间,居民收入差距均呈扩大趋势,低收入群体增收难度较大。从整体差距看“基尼系数”偏高, 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1997年为0.33,2005年上升到0.47,超过了国际公认的警戒线1,并且呈不断扩大的趋势,2008年达到0.47。收入分配秩序不规范特别是腐败和灰色收入在一定程度上加剧收入分配差距,社会影响恶劣。中国经济改革研究会王小鲁的一项研究表明,加上隐性收入后,2005年城镇最高与最低收入10%家庭间的人均收入差距从统计显示的9倍扩大到31倍。当前我国行业、各阶层间的收入差距并非市场竞争的结果,而是国家分配制度设计缺陷所致,如普通民营企业员工的工资基本上是充分市场竞争的。但国有垄断行业职工工资是不经市场竞争的,除了工资以外,他们还分享本应全民分享的垄断利润和国有资本的收益,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资更是自己说了算,想发多少发多少,反市场而行,即不因想做的人多, 而降低工资,没人肯做才加工资。再如普通职工养老医疗保险个人扣缴11%,机关事业单位职工个人只扣缴3%,但退休工资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却要比普通职工高得多,甚至于多几倍。二次分配既没有在总量上改善居民的收入状况,也没有在结构上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只是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差距拉大的速度。 3. 公共服务支出在政府总支出中占比偏低。国际经验表明,随着一国发展水平的提升,政府公共服务支出在政府支出中的比重呈现逐步上升趋势。特别是人均 GDP在 3000美元至10000美元阶段,随着居民消费逐步由耐用品消费向服务消费升级,公共服务在政府支出中的比重将显著提升。由于政府公共服务支出总体不足,迫使居民用自身的收入来支付快速增长的教育、医疗、社保等支出,不仅挤压了居民的其他消费增长,而且强化了居民的谨慎预期,降低了居民消费倾向,以2007年为例,我国城镇居民用于教育的消费支出比重为64, 而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不到4。其中,德国和英国分别为 11和 15,美国和日本分别为3和42。我国城镇居民用于医疗卫生消费支出比重为7,而发达国家平均不到5。公共服务具有明显的收入再分配作用,政府公共服务支出不足成为我国收入分配不合理和居民消费率下降的重要原因。 二对于我国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对策几条建议 1.进一步完善按劳分配和按要素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让按劳分配和按要素贡献参与分配覆盖全社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按劳分配与马克思设想的按劳分配是不同的,这已被实践所证明,我们没有必要在这个问题上模棱两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仍然是商品,全民所有制也不例外。我们可以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按劳分配认定为按劳动力价值分配与按劳动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统一。这样认定,既符合中国现阶段收入分配制度的要求,又与资本主义分配制度相区别。我们应该十分明确地规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不管什么所有制,都应当遵循社会主义分配原则,都要实行按劳分配,都要“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所不同的是,生产资料归谁所有,与之相联系的要素贡献收入就归谁所有,公有制归全民或集体所有,私有制归私人所有。 将劳动者从企业获得的收入明确区分为工资收入和劳动要素按贡献参与企业税后利润分配的收入(简称劳动贡献收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工资仍然是劳动力价值的货币表现,与生产经营中耗费的其他生产要素一起进入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劳动要素和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均按贡献参与企业税后利润分配,分别形成劳动贡献收入、资本贡献收入、技术贡献收入和管理贡献收入。工资和劳动贡献收入归劳动者所有,除劳动要素之外的其他要素收入归其产权所有者所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收入分配制度与资本主义收入分配制度的根本区别不在于工资,而在于劳动要素能否参与企业税后利润的分配,即能否获得劳动贡献收入。 2.对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从制度上加以规范 对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从制度上加以规范。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是在企业内部进行的。企业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标,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内在动力和外部竞争的压力所使然,是企业求生存、求发展所使然。要求企业在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中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事实上难以做到。因此,初次分配的公平性只能通过国家或政府从制度上加以规范。 对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从制度上加以规范。国民收入再分配是国民收入继初次分配之后在整个社会范围内进行的分配,是国家的各级政府以社会管理者的身份主要通过税收和财政支出的形式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过程。国民收入再分配是实现公平分配的最有效的手段,中国现阶段应主要运用再分配手段来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问题。一是完善税收制度,二是完善财政预算支出制度三是完善银行信贷制度,四是完善价格制度。 3.采取有效措施增加居民收入 把解决就业问题放在增加居民收入的首位。就业是民生之本。据统计,全世界95%的人通过自己的就业劳动而获得养家糊口的生活资料和劳动资料。要按照党的十七大要求,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一是扩大就业机会。二是提供就业服务。三是保障公平就业。应当保障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自由选择就业的权利。 为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创造必要条件。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这意味着增加百姓的财产性收入将成为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战略目标。 大力倡导和发展中国的第三次分配。第三次分配,亦指道德分配。第三次分配是社会行为,通过一些非政府组织和非营利机构的社会活动,组织人们以自愿为基础通过捐赠等形式扶贫济困。三、结束语我们要努力创建的和谐社会,是社会经快速发展,物质产品富足的社会,更是一个人安居乐业、强调公平正义的社会。目前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基础已经具备。社会主义要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生产力,努力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心声,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更是社会经济更加稳定、健康、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而实现社会公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办学帮扶协议书
- 安全工程师中级实务题库及答案解析
- 合同终止协议书范本
- 修房安全协议书
- 智能矿山管理系统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智慧社区养老服务平台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森林火灾防控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政务调解管理平台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股权转让协议书退出
- 影视节目版权交易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TSG Z7004-2011 特种设备型式试验机构核准规则
- 回收垃圾培训课件
- 2025-2030中国钩针系列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司法确认调解协议(2025年版)
- 医疗器械直调管理制度
- (高清版)DBJ33∕T 1294-2023 建设工程造价指标采集分析标准
- 八年级英语上学期 选词填空解题方法及专项训练(解析版)
-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课件
- 《幼儿舞蹈基础》 课件 项目八 蒙古族舞蹈
- 穴位按摩法操作评分标准
- 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一期)-给水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