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主要食叶害虫ppt课件.ppt_第1页
园林主要食叶害虫ppt课件.ppt_第2页
园林主要食叶害虫ppt课件.ppt_第3页
园林主要食叶害虫ppt课件.ppt_第4页
园林主要食叶害虫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章园林主要食叶害虫 1 害虫的种类 鳞翅目 刺蛾 袋蛾 舟蛾 毒蛾 天蛾 夜蛾 螟蛾 枯叶蛾 尺蛾等鞘翅目 叶甲 金龟子等膜翅目 叶蜂等直翅目 蝗虫等危害特点 咀嚼式口器 以幼虫或成虫危害多数裸露生活 受环境因子影响较大繁殖量大 扩散迁移危害能力强有些种类的危害具有周期性 食叶害虫的种类和危害特点 2 鳞翅目 刺蛾科 是重要的园林植物害虫 幼虫 毛辣子 扁平短肥 刺毛有毒 幼虫取食果树和林木叶片 体中至大型 体粗壮 多毛色多变 成虫翅短而阔 鳞毛浓密 前翅有三条A脉 2A与3A在基部相接 后翅SC R1与RS在中室基部愈合 初龄幼虫啮食叶肉使叶成网状 老龄幼虫食叶成缺刻 严重时将叶片吃光 致使秋季二次发芽 影响树势生长和发育 刺蛾 发生规律 杂食性害虫 刺蛾一年发生2 3代 以老熟幼虫在枝干 枝叉处 树干周围表土中结茧越冬 第2年4月中旬到5月上旬化蛹 5月中 下旬羽化 成虫白天静伏叶背 夜间活动 有趋光性 产卵于叶背 散产或数十粒成块 6月为第1代幼虫发生盛期 下旬开始结茧 7月上旬开始化蛹 第2代发生期很不一致 10月第3代幼虫老熟结茧越冬 3 几种刺蛾形态特征比较 4 扁刺蛾Thoseasinensis 分布极广 全国各果产区 食性杂 主要为害梨 苹果 杏 海棠 桃 枣 柿 柳 杨等果树和林木树等 5 扁刺蛾Thoseasinensis 发生规律扁刺蛾在长江下游多为2代 少数3代 以老熟幼虫在树下土内作茧越冬 次年5月中旬出现第1代成虫 7月中旬 8月出现第2代成虫 各虫态发生期不整齐 第1代和2代幼虫发生期分别为5月下旬 7月中旬以及7月下旬 9月 6月8月为严重危害期 土茧 6 青刺蛾 分布东北 华北 华中 华东 西南 华南等地 食性杂 主要为害梨 苹果 杏 海棠 桃 枣 柿等果树 褐边绿刺蛾Latoiaconsocia 7 褐边绿刺蛾Latoiaconsocia 发生规律长江下游2代 均以前蛹于茧内越冬 结茧场所于干基浅土层或枝干上 4月下旬开始化蛹 越冬代成虫5月中旬始见 第1代幼虫6 7月发生 第1代成虫8月中下旬出现 第2代幼虫8月下旬 10月中旬发生 10月上旬陆续老熟于枝干上或入土结茧越冬 成虫昼伏夜出 有趋光性 卵数十粒呈块作鱼鳞状排列 多产于叶背主脉附近 每雌产卵150余粒 幼虫共8龄 1 3龄群集 4龄后渐分散 8 分布极广 全国各果产区均有发生 食性复杂 主要为害梨 苹果 杏 海棠 桃 枣 柿 柳 杨等果树和林木树 黄剌蛾Cnidocamapflavescens 9 黄剌蛾Cnidocamapflavescens 发生规律东北 河北省北部发生1代 河南 四川陕西 河北省中南部年发生2代 以前蛹在枝干上的茧内越冬 2代区第1代幼虫于6月中旬孵化 7月上旬大量为害 第2代幼虫于7月底开始为害 8月上旬为害最重 8月下旬第二代幼虫老熟 在树枝上结茧越冬 茧 蛹 10 褐刺蛾Setorapostornata 分布山东 河北 陕西 安徽 江苏 浙江 江西 湖南 福建 台湾 广东 广西 四川 云南 寄主茶 桑 柑桔 桃 梨 柿 栗 白杨等 茶树褐刺蛾 红型幼虫 桑树褐刺蛾 黄型幼虫 11 褐刺蛾Setorapostornata 发生规律2 4代 以老熟幼虫在树干附近土中结茧越冬 3代区成虫分别在5月下旬 7月下旬 9月上旬出现 卵多成块产在叶背 每雌产卵300多粒 低龄幼虫群集取食 大龄后分散为害 12 灭除虫茧 根据不同刺蛾结茧习性与部位 在土层中的茧 扁刺蛾 可采用挖土除茧 也可结合保护天敌 将虫茧堆集于纱网中 让寄生蜂羽化飞出寄生 人工防治 冬季掰虫茧 或将枝上虫茧打碎 或结合修剪把虫茧剪破 在此过程中 要注意保护被它的天敌所寄生的茧 其识别方法是 凡被天敌寄生的茧的顶部 有一个褐色的小洼坑 保护这些被天敌寄生的茧 是利用天敌抑制害虫发生的有效方法 灯光诱集 刺蛾成虫大都有较强的趋光性 成虫羽化期间可安置黑光灯诱杀成虫 化学防冶 药杀应掌握在幼虫2 3龄阶段 常用药剂有90 晶体敌百虫 80 敌敌畏乳剂 此外 选用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与前2种药剂混用或单独使用亦有很好的效果 生物防冶 选用Bt杀虫剂在潮湿条件下喷雾使用 在除茧时注意保护寄生蜂类天敌 刺蛾的防治方法 13 袋蛾 鳞翅目 袋蛾科 是园林植物常见的危害较严重的种类 为害状 幼虫体外有用植物残屑和丝织而成的护囊 幼虫终生负囊生活 蚕食叶片呈大孔洞和缺刻 严重时把叶食光 幼虫在护囊内孵出后能吐丝缀叶成袋 并能携袋爬行取食 护囊随虫体生长而增大 雌成虫终生栖息在囊内 散发性激素招引雄成虫交尾 交尾时雄成虫以腹部伸入护囊内 雌成虫亦在囊内产卵 14 4种袋蛾形态特征比较 15 袋蛾护囊比较 16 又名大蓑蛾 俗称布袋虫 分布于华北 华东 华中 西南 西北等 食性很杂 寄主植物600多种 以蔷薇科 豆科 杨柳科 胡桃科及悬铃木科植物受害最重 是果树和城市园林植物的常见害虫 80年代后期 该虫曾在河南 山东 江苏 安徽等省农田泡桐林网中暴发 并危及农作物和果树 大袋蛾Claniavariegata 大袋蛾各虫态及危害状 17 发生规律长江以北1代 长江以南1 2代 以老熟幼虫在蓑囊内越冬 来年4月中旬至5月上旬化蛹 5月上 中旬开始羽化 6月上 中旬为卵孵化盛期 8 9月是为害盛期 11月老熟幼虫开始越冬 幼虫喜光 且多集中为害 因此棉株上部和果枝外侧受害重 大袋蛾Claniavariegata 18 小袋蛾Claniaminuscula 茶袋蛾 小窠蓑蛾 寄主广泛 危害莲藕 桃 李 棉等达l00多种植物 分布华南 华中 华东 西南 发生规律在华南地区该虫年发生3 4代 多以3 4龄幼虫在护囊内越冬 越冬幼虫翌年2 3月间化蛹并羽化为成虫 第l代至第3代初孵幼虫分别出现在3月底至4月初 6月和9月间 19 白囊袋蛾Chalioideskondonis 危害状 20 老熟幼虫 蜡彩袋蛾Chalialarmimati 袋囊 21 黛袋蛾Dappulatertia 各虫态及危害状 22 袋蛾防治方法 人工摘袋囊 冬季阔叶树和果树落叶后可见到树冠上袋蛾的袋囊 尤其是大袋蛾的袋囊十分明显 可采用人工摘除 把袋蛾幼虫饲养家禽 冬季 注意林果苗木上摘除虫囊 可以控制该虫传入新区 化学防治 注意低龄幼虫时期用药 生物防治 寄蝇寄生率高 要充分保护和利用 喷洒苏云金杆菌1 2亿孢子 毫升 23 属鳞翅目 毒蛾科 其中许多种类在我国局部地区不断猖獗发生 有些种类还危及人类的健康 分布广 种类多 危害大 一些种类是森林 果树的重要害虫 主要取食叶 花和嫩果等 大发生时取食叶片后 仅剩主脉 严重影响寄主植物的生长和开花结果 幼虫有毒 后翅Sc R1与Rs在中室近1 3处相接 或有1横脉连接 24 25 分布 东北 华北 西南 华东等地 寄主 苹果 柿 梨 桃 杏 樱桃 板栗 橡 白杨 柳 桑 榆等 雄成虫 前翅茶褐色 有4 5条波状横带 外缘呈深色带状 中室中央有一黑点 雌成虫 前翅灰白色 每两条脉纹间有一个黑褐色斑点 腹末有黄褐色毛丛 卵 聚产 卵块 上覆有厚的黄褐色绒毛 毒毛 幼虫 老熟时体长50 70毫米 头黄褐色有八字形黑色纹 前胸至腹部第二节的毛瘤为蓝色 腹部第3 9节的7对毛瘤为红色 舞毒蛾Lymantriadispar 26 发生规律 年发生1代 以卵在石块缝隙或树干背面洼裂处越冬 来年5月间越冬卵孵化 6龄 初孵幼虫群集为害 2龄后分散取食 傍晚时成群上树取食 天亮后又爬到的土 石块缝中隐藏 5 6月间为害最重 6月上 中旬幼虫老熟 爬至树干洼裂地方 枝杈 枯叶等处结茧化蛹 7月中旬为成虫发生期 卵在树上多产于枝干的阴面 每雌产卵1 2块 每块数百粒 上覆雌蛾腹末的黄褐鳞毛 舞毒蛾Lymantriadispar 27 棉古毒蛾Orgyiapostica 分布 广东 华南 西南 华东等地 为害 红花羊蹄甲 木棉 台湾相思 竹柏 大叶紫薇 月季 高山榕 木麻黄 桉树 合欢树 桑树 茶树 橄榄 柑桔 桃 芒果等 危害 以幼虫食叶为害 对植株生长和开花结果造成一定的影响 28 发生规律 年发生6代 广东 3月下旬 5月上旬 5月上旬 6月中旬 6月中旬 7月下旬 7月中旬 9月下旬 9月下旬 11月中旬 12月下旬 翌年3月下旬 世代重叠 每年6 8月可见各种虫态同时存在 以幼虫越冬 翌年3月上旬始结茧化蛹 雌蛾产卵 卵块 于茧外或附近其它植物上 夏季卵期6 9天 幼虫期8 22天 蛹期4 10天 冬季卵期17 27天 幼虫期24 61天 蛹期15 25天 幼虫孵出后群集为害 后分散 寄生天敌较多 通常情况下可将其种群数量抑制下去 天敌有毒蛾绒茧蜂 黑股都姬蜂 古毒蛾追寄蝇等 棉古毒蛾Orgyiapostica 29 蜀柏毒蛾 危害情况 柏木 侧柏 桧柏 四川和重庆第一大森林害虫 年发生面积300多万亩 严重威胁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 发生规律 年发生2代 幼虫取食危害历时较长 以第2代卵 幼虫 越冬 第2代 越冬代 危害盛期5月上旬至6月上旬 第1代危害盛期8月下旬至9月上旬 防治适期 越冬代幼虫3月中 下旬至4月上旬 2 3龄幼虫 第1代为6月中下旬 发生与环境因素的关系 林间高温干旱和天敌种类数量减少是导致其爆发猖獗的主要因素 30 营林措施建设抗虫混交生态林网 诱杀成虫成虫羽化盛期 用黑光灯大量诱杀成虫 或用舞毒蛾性诱剂诱杀雄蛾 其性外激素的主要成分为顺 7环氧 2甲基十八碳烷 保护利用天敌秋后或早春在舞毒蛾幼虫未孵化前 结合整形修剪 收集树干和土 石隙间的卵块 将其置于远离果园的纱笼中 保护寄生蜂正常羽化 飞回果园 并消灭孵化幼虫 棉古毒蛾大发生期间 天敌寄生率通常可达50 以上 可采茧存放养虫笼中 待寄生天敌羽化飞出 再加以利用 毒蛾类害虫的防治方法 明灯诱杀蜀柏毒蛾 31 毒蛾类的防治方法 人工防治在幼虫群集为害尚未分散之前 应及时连叶带虫剪下杀死 药剂防治利用幼虫白天下树隐蔽的习性 在树下堆放石块 并在石块堆上喷药 也可将药喷在主干上 使幼虫在上 下树的过程中触药死亡 在傍晚以前喷药效果最好 在5 6月间 幼虫大量发生为害时 喷生物农药或化学药剂 32 美国白蛾属灯蛾科 又称秋幕毛虫 是重要的外来有害生物 原产北美地区 是一种食性杂 繁殖量大 适应性强 传播途径广 危害严重的世界性检疫害虫 目前 主要分布在北美 欧洲 亚洲地区的22个国家 1945年传入日本 1948年传入韩国 1961年传入朝鲜 1979年由朝鲜传入我国辽宁省丹东市 现已传播蔓延到北京 天津 河北 辽宁 山东 陕西六个省市 灯蛾类 33 34 美国白蛾各虫态 35 危害 美国白蛾食性极杂 幼虫吐丝结巢群居 危害300多种植物 主要危害行道树 观赏树木 果树和花卉 尤其是阔叶树受害最重 其中悬铃木 白蜡 杨树 椿树 泡桐 金银木 山楂 桑树等受害较重 美国白蛾还危害桃 樱花 柳树 榆 槐 海棠 丁香 紫荆 五角枫 爬山虎 葡萄 金银花等园林植物 同时也危害周围的玉米 大豆及蔬菜等农作物 发生规律 年发生3代 世代重叠 以蛹在树皮缝 土石块下 建筑物缝隙等处越冬 越夏蛹则多集中在寄主树干老皮下的缝隙内 部分在树冠下的杂草枯枝落叶层中 石块下或土壤表层内 成虫夜间活动 飞翔能力不强 幼虫4龄前吐丝结网 营群居生活 5龄以后开始抛弃网幕分散取食 食量大增 幼虫的耐饥性很强 美国白蛾各代虫期发生时间 卵 1代 4月下 5月上旬 2代 6月下旬 3代 8月中下旬 幼虫 1代 5月下旬 6月上旬 2代 7月下旬 8月上旬 3代 9月中下旬 10月上中旬 蛹 1代 6月中下旬 2代 8月上旬 3代 10月中旬 下年4月中旬 成虫 3代 4月中下旬 1代 7月上中旬 2代 在8月上中旬 36 美国白蛾危害状 37 遭美国白蛾危害后的白蜡树林 遭美国白蛾危害后的大豆 遭美国白蛾危害后的杨树林 美国白蛾的危害 38 幼虫3 4龄前 集中在网幕内取食为害 抗药力低 易消灭 可剪除幼虫网幕 集中烧毁或喷药 末龄幼虫化蛹前 可在树的主干距地面 米处捆草 诱集幼虫在草内化蛹再集中消灭 39 生物防治 寄生蜂 周氏啮小蜂 化学防治 掌握在低龄喷雾 40 枯叶蛾类 鳞翅目 枯叶蛾科 包括 松毛虫 天幕毛虫等 天幕毛虫类为害果树和林木 松毛虫类是松树的大害虫 在纯松林中经常成灾 41 青黄枯叶蛾 绿黄色毛虫 Trabalavishnouguttata 天幕毛虫类 杏枯叶蛾 42 松毛虫类 主要种类包括 马尾松毛虫 Dendrolimuspunctatus 为害马尾松 赤松毛虫 D spectabilis 为害赤松 油松毛虫为害油松 落叶松毛虫 即西伯利亚松毛虫D sibiricus 为害落叶松 冷杉和云衫 云南松毛虫 D latipennis 为害云南松和柳杉 形态特征 成虫褐色 前翅有五条深色横纹 翅中央有一白点 幼虫体色杂 多黑褐色 腹面中央棕红 发生特点 在寒冷地区一或二年发生1代 在温暖地区年发生1 2代以至3 4代 皆以幼虫越冬 幼虫食针叶 常使松林大片枯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